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官再问一遍,堂下何人!”

    恰在这时,两个公人冲了进来,腰间佩刀,在门前垂立两边。

    公人……

    晴天霹雳啊。

    邓举人如遭雷击,老半天没有回过劲来,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还真有可能是官身。

    他抬起眸,见‘知府’一脸肃杀,口吻不容人质疑的样子,使他不由自主地道:“学生邓贤达。”

    刘知府眉头一锁:“邓贤达,你因何状告本官?”

    邓举人即便是举人,在河西这种乡下地方或许牛气哄哄,在奉化县里也算是很体面的人,可是在知府面前,而且还声言要状告知府,这就是鸡蛋碰石头了。

    这年月,哪一个知府背后不是树大根深,有极深厚的关系?人家在官场上倾轧多年,岂是你一个举子敢告的?

    即便邓举人被选了官,也不过是在县里去做一个主簿、典吏或是县中教谕,屈居末流,在堂堂知府面前屁都不是。

    邓举人脑子还是有点发懵,硬着头皮道:“学生要状告的是叶春秋,这叶春秋,德行败坏,有辱斯文,胆大包天,他……他骂我贱人。”

    事到如今,也只有奋力一搏了,邓举人咬咬牙,决定死硬到底,反正自己是举子,所谓刑不上大夫,只要功名还在,宁波知府终究不能将自己怎样,何况自己是杭州人呢,想要处置自己,那也是杭州学政的事,你宁波府管不着。

    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宁波知府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落在了叶春秋的身上:“春秋,他所言属实吗?”

    问题好像是抛到了自己的身上,叶春秋也被宁波知府的架势吓住了,他很快回过神来,现在有举子状告自己,这举人终究是有功名的人,即便是宁波知府,只怕也不好偏袒吧。

    一个不好,还真可能阴沟里翻船。

    叶春秋定定神,暂时不去管宁波知府为何要来叶家,上前深深作揖行礼道:“学生叶春秋,见过恩府。”

    知书达理最是重要,无论你对自己的敌人多么凶恶,可是面对其它人,尤其是长辈,却需要将嘴巴抹上蜜饯。

    宁波知府颌首点头,见叶春秋镇定自若,眼中掠过一丝欣赏。

    叶春秋便道:“邓举人所言尽都属实。”

    此言一出,却让刘知府不禁愕然了一下,这叶春秋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老太公好不容易有了点盼头,却被叶春秋这家伙的大实话气得没有背过去。

    这个浑小子,真是愚钝啊,这个时候当然是应该抵死不认,毕竟除了姓邓的,这儿尽都是叶家的人,刘知府似乎也有袒护叶家的意思,只要邓举人无法举证,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邓举人一听,好像是抓住了叶春秋的话柄,顿时情绪激动起来:“大人,听到了吗?他一个小小童生,竟敢辱骂我,我乃浙江举人,他对我造次,便是有辱斯文,恳请大人做主。”他眼眸眯起来,旋即又道:“若是学生在这里讨不到公道,那么就要去杭州府状告,要去学政状告,甚至去提学都督衙署,普天之下,学生就不信没有伸冤的地方。”

    又是**裸的威胁,我就是铁了心要把事情闹大,这里不能公断,我就去其他地方,只要四处去告状,舆论就会起来,到时候士林清议一起,且看你们怎么收场,你们就算是有什么私交也不怕。

    宁波知府皱眉,不禁转头又问叶春秋:“春秋,你还有何话说?”

    叶春秋却是抿了抿嘴,笑了:“学生无话可说,就请大人公断。”

    宁波知府哂然一笑,只好道:“邓贤达,你再说一遍,你是要状告叶春秋什么?”

    邓举人正色道:“自然是状告他有辱斯文,品德败坏。”这时候他学聪明了,不敢再告叶春秋的老师了。

    宁波知府把脸一拉,突然正色道:“当真吗?”

    邓举人冷笑:“自然当真。”

    叶春秋眼眸里掠过一丝笑意,却是突然插嘴道:“大人,学生也要状告。”

    宁波知府觉得事情似乎越来越有趣起来:“你要状告何人?”

    “学生状告邓举人,告他诬告学生。”

    宁波知府皱眉道:“这样啊,一个是有辱斯文,罪责不小,另一个则是诬告,若是诬告,可就是反坐罪,这可是要革去功名的。邓举人、叶春秋,你们当真都要告?”

    邓举人狞笑道:“叶春秋的罪证已经确凿,大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他自己也承认……”

    叶春秋同样大叫:“大人,邓举人的罪证才是有目共睹,请大人治邓举人诬告之罪。”

    邓举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叶春秋是疯了吗,你自己承认了自己辱骂,现在却还敢血口喷人?

    邓举人洋洋得意地晃晃脑袋:“倒要看看,老夫如何诬告了你,难道你不是品行败坏,不是有辱斯文?你自己承认辱骂了我,众目睽睽,还想抵赖不成?”

    叶春秋乐了,这个逗比,到现在居然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真是愚蠢啊:“是吗,这么说来,邓先生是说何提学识人不明了?”

    说到此处,知府已是眼睛一亮。

    可是其他人却是一头雾水,邓举人脑子有点儿发懵,这怎么就跟何提学有关系了呢?

    他冷笑道:“胡说八道。”

第五十八章:小三元

    叶春秋却已经不给他任何机会了:“何提学此前就曾放出话,说是要压一压某些品行败坏的生员,今年院试若有品德败坏的生员,尽都不得录用。可是现在,何提学已经点我为院试案首了,既然我能被点为案首,自然是获得了何提学的认可,这不正好证明了我品行良好吗?难道你想说,何提学亲自点选的案首品行败坏,有辱斯文?你有多大的胆子,竟敢说出这样的话?既然我并非品行不端,那么我要问你,你是不是诬告?”

    何提学已点我为案首……

    这一截话说出口的时候,所有人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大家不可思议地看着叶春秋,见鬼了,你怎么就知道何提学已经点你为案首了呢。

    邓举人惊愕地道:“你什么时候成的院试案首,我怎的不知,我知道的消息却是你品行不端,何提学对你嫌恶至极……”

    他话说了一半,突然有一个声音打断了他:“本官可以证明,本官来时,确实已经放榜,此次院试,叶春秋被点为院试案首!”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宁波知府!

    听到这番话,邓举人愣了一下,而后一下子的瘫坐在地,他的脸色也一下子铁青下来,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竟是再不敢发一语。

    院试案首……小三元……

    每一个人都震惊了。

    而叶春秋反而心中平静,其实当知府出现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谜底,自己高中了。

    想当初的时候,因为牵涉到了府试的弊案,这知府大人差点儿阴沟里翻船,谁晓得自己力挽狂澜,自己虽然和他素不相识,却也算是建立起了革命友谊了,可是在案子结束之后,知府并没有见自己,这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虽然案子告一段落,可是叶春秋和知府毕竟有作弊的嫌疑,外间总还会有一些流言蜚语,因此在澄清这个‘嫌疑’之前,知府大人是绝不会跟自己会面。

    今日知府却是破天荒的上了门,叶春秋虽然并不知道知府来奉化的目的,可是他却是知道,知府既然愿意登门,这就说明作弊的嫌疑已经彻底洗清了。

    怎么样才可能洗清呢?当然是自己再接再厉,又中了院试,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同时这一次只怕还是案首,也只有何提学亲自点的案首,才证明了知府大人的清白。

    叶春秋连院试案首都不在话下,何况是一个府试呢?这样的实力,又何须去跟知府勾结一起作弊?

    这也是为何叶春秋如此深信自己已经高中的原因,知府只要出现,必定和院试高中榜首有关。

    可是这个邓举人,居然浑然不知,还想状告自己有辱斯文,宁波知府当然不能把一个杭州举人怎么样,可是不要忘了,知府不能奈何邓举人,可是专管一省学政的提学却能轻而易举的将邓举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浙江省这么多举人和秀才,或许他们未必怕地方官,可是一个个在提学面前便是蚂蚁一般的存在,人家只要找一个品行不端的理由,就可以直接革掉你的功名。

    状告刚刚被提学点为案首的叶春秋,就等同于是直接指着何提学的鼻子骂他识人不明、好赖不分……这是作死!

    叶春秋能想明白的事,邓举人还能想不明白吗?

    告叶春秋就是得罪何提学,何提学保准会收拾了他。

    可矢口否认叶春秋骂自己,这不但是自打耳光,而且还是诬告,诬告者反坐,罪加三等啊。

    邓举人惊怒交加,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刘知府满脸肃杀,厉声喝问:“邓贤达,本官再问你,叶春秋是否辱骂了你,是否有辱斯文!”

    “我……我……”邓贤达早就吓呆了,最后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仰倒在地,昏厥了过去。

    刘知府一看,也是有些无语,这姓邓的方才还油嘴滑舌,想不到竟是如此胆小,他慢悠悠地道:“寻几个人,暂时将他送去奉化县看押起来,此人的行径,我去传文给提学都督署,眼下何提学正要整肃学风,杀一儆百,此人恰好就是最好的榜样。”

    邓举人完了。

    刘知府带来的几个仆役在外探头探脑,听到了大人发话,连忙进来,七手八脚的将邓举人抬走。

    处理了这件事,刘知府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徐徐站起来,显然早就注意到一边满是诧异的叶太公,刘知府朝老太公抱手道:“敢问可是叶乡贤吗?恭喜,恭喜,本官自宁波来时,何提学已经发案,令孙叶春秋高中宁波院试头名,他先中县试、府试案首,如今又名列院试第一,一举夺得小三元,宁波府已经数十年不曾出过三元了,本官来奉化,本有些公务,不过途径此地,便赶着先来报个喜,尊府出了这样的少年俊彦,连本官也不禁羡慕啊。”

    小三元……

    老太公只是扑哧、扑哧的喘着粗气,到现在,他都有点难以置信,这刚刚还是品行败坏的孙儿,怎么就一下子成了院试案首了呢。

    他干瘪的嘴唇蠕动了片刻,面对刘知府,居然有些手足无措。紧接着眼角里竟是弹出了星点的热泪。

    叶家这些年,人丁还算兴旺,唯独是难有什么出息的子弟,原本叶辰良倒还有些期望,可也折戟沉沙,好不容易出了个争气的叶春秋,却又误以为这一次要被压下来,可是万万料不到,居然又是案首。

    三场案首,就是小三元,单凭这个,就足以让叶家扬眉吐气,在奉化县里横着走了。

    他好不容易挤出几个字:“好,好,好……小三元……小三元……争气……争气啊……”

    很快,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堂堂知府大人,居然亲自来家里,说是来看望自己的门生叶春秋,叶家虽然也算是地方的乡贤,可毕竟格局太小,这几代也没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影响力也勉强只在河西,再多也就是奉化还有一些关系罢了,这宁波知府大人居然亲自屈尊而来,给叶家报喜,即便只是途经此地,也足见知府大人对叶春秋的器重了。

    叶太公的心中一阵狂喜,哆哆嗦嗦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第五十九章:祭祖

    已到了正午,家中的主事蹑手蹑脚地进来,道:“太爷,主祭的吉时要到了。”

    叶太公有点儿脑子混乱,他这时有点儿犹豫起来,知府大人在此,自己怎么能怠慢尊客,不过祭祀祖宗,这也是头等大事,此时他脑子里只是乱哄哄的,居然完全失去了主张。

    倒是刘知府听了:“原来今日是你们叶家祭祀宗祠的日子,无妨,无妨,叫人斟一副茶来吧,本官一路舟马劳顿,在此闲坐片刻也好。”

    叶太公这才定了定神,连说惭愧,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只好带着家中的嫡男们统统往宗祠去了。

    叶家的男丁几乎都走了个干净。

    等仆役上茶来,刘知府呷了口茶,却是诧异的发现叶春秋居然还留在这里,他倒是并没有询问,多年宦海,心里自然跟明镜似的,凡事有因必有果,叶春秋既然不去宗祠,肯定是他在这叶家的身份有些不同。

    想必……出身并不好吧。

    唯一让刘知府觉得有些异样的是,按理这时候,叶春秋中了案首,理应狂喜才是;而祭祀宗祠,他必定是在叶家身份卑微,此时也理应流露出一些不忿,又或者是尴尬。

    可是叶春秋居然很平静,只是坐在下首,静静地陪着他喝茶。

    这个少年的城府不一般啊。

    刘知府不露声色地笑了笑道:“茶是好茶,春秋也爱喝茶吗?”

    一开口,和叶春秋从前遇到的所有人一样,依然还是装逼成性,反正跟这种人打交道,他就算跟你说一百句话,也不会说到正经事,永远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比如……叶春秋就很想知道,知府大人为何会来奉化,按理来说,就算他再看得起自己,也不可能专程跑来道贺报喜的。不过叶春秋也不想问,反正问了也是白问。

    他不卑不亢地道:“恩府,学生粗劣,只知喝茶止渴,却不懂得细品。”

    刘知府又笑了,也不计较叶春秋是不是谦虚,并没有深究下去:“你院试的文章,本官已经看过,很好,宁波府竟是出了你这样的神童,也算是老夫一桩政绩了,何提学想来很器重你,你受他恩泽,再过些日子,他就要回杭州官署,你理应去送一送。”

    叶春秋连忙应下。

    刘知府便不再多言了,他似乎是个惜字如金的人,便专心喝茶起来。

    叶春秋则是想着心事,连中三元,说来既是光脑的功劳,也有些侥幸,现如今连中小三元,总算成了秀才,想到这里,他有一丝喜悦,可是转念想到自己这个庶子身份,心里还是有点儿堵得慌,这牵涉到的不是自己名分问题,更关系到了自己过世的生母。

    虽然是穿越在这个叶春秋身上,和那生母并没有什么感情,可是无论如何,自己现在也是她的血脉,自己不可能做到无动于衷。

    刘知府的茶水喝得差不多了,便站了起来,道:“好啦,本官在此休憩了片刻,也算养足了精神,也该去办一办公务了。”

    叶春秋连忙起身,将刘知府送到叶家的大门,外头早有几个差役和一顶官轿等着,刘知府要入轿的时候,突然回身意味深长地看着叶春秋:“春秋,不必送了,哦,还有一件事……”

    叶春秋忙作揖:“不知恩府还有什么见告。”他心里闷闷的,跟这样的官人打交道实在是乏味,难道每一个人做了官,都是装逼犯不成?

    刘知府已是屈身入轿,却还是打起帘子,淡淡道:“本官也是庶子……”他话音落下,帘子也被他放下。

    可是临别刹那的眼神,却流露出某种刻意为之的鼓励。

    叶春秋身躯一震,突然觉得轿中的知府大人和自己亲近起来,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轿子已是由几个轿夫抬着远去,叶春秋猛地一拍额头,我去,最重要的事居然忘了,他禁不住大叫:“恩府为何不吃一顿饭再走,哎呀,这怎么好意思,照顾不周啊。”

    失策啊失策,平时知书达理惯了,装惯了好孩子,这尼玛今日一失足成千古恨,居然连最重要的虚礼客套都忘了。

    看来……距离装逼犯的潜质还差那么一点点的距离。

    那轿子没有停顿,已是去远。

    ………………

    祭祀祖宗,是最不可马虎的。

    老太公素来将这当做头等大事来办,一丁点纰漏都决不允许。

    可是现在,叶家的嫡男们鱼贯而入,为首的老太公却是一丁点心思都没有。

    自己的孙儿叶春秋光耀门楣,这可真是祖宗积德,一个秀才或许不算什么,可是一个小三元,若是祖宗们泉下有知……

    他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

    可糟糕的是,这样争气的孙儿,居然是庶子,眼下祭祀祖宗都不在列,祖宗们是否会责备呢?

    叶太公心里矛盾极了,恍恍惚惚的,差点儿连祭词都念错。

    其实站在叶景身后的叶松比叶太公的心情更加糟糕。

    那个私生子居然又中了案首,小三元啊,而且连知府大人都来看望。

    邓举人误我啊。

    眼下该怎么办,他心乱如麻,眼睛却是不自觉地落在了站在末尾的叶辰良身上,心里便不禁有些恼火,怎么自己的儿子就没有这样的出息呢。

    哼……一个私生子……

    “子春,子春!”

    子春是叶松的字,叶松连忙回过神来,便见叶太公怒气冲冲地看着他,厉声道:“还不跪下。”

    叶松这才发现,叶太公的祭词已经念毕,所有人都朝着祖宗们的牌位拜倒,唯独自己疏忽,竟还站着。

    看着老太公要杀人的目光,他脖子一凉,连忙跪倒在地。

    祭祀之后,接着便出祠堂,到一旁的房里休息,一大家子人在叶太公的带领下到了一旁的耳房,耳房里早有几个女眷在此等候了,为嫡男们端茶递水。

    这里陈设简单,只有几张座椅,叶太公坐下,大家只能站着。

    今日的气氛却很是沉重,似乎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心事,老太爷心里不禁冒出一个念头,假若这个时候,春秋能进来拜一拜祖宗,这该多好,他小小年纪,连中三元,已有了秀才功名在身,将来重整门楣,靠的不就是他吗?

    庶子……庶子……

    老太公心念一动,深深的看了一眼叶景,似乎起了什么心思。

第六十章:上阵父子兵

    叶春秋早早的回到了自己的宅院,这里依旧冷清,他没有被院试案首所冲昏头脑,这才只是第一步,只是他心里有些奇怪,那何提学不是很讨厌自己吗?怎么这一次点自己为案首。

    虽然科举考试确实算是公平公正,可院试乃是小比(考)而非乡试、殿试这样的大比(考),何提学如何当真有心,即便不能让自己名落孙山,可是让自己成不了案首,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不管了,修炼内功才是王道。

    叶春秋摊开纸,现在虽是白日,不过屋里却有些昏暗,他点了一盏小油灯,在这黄豆般的灯光下,凝气提笔,对了,是该给那位王尚书回一封书信了,该怎么回呢?叶春秋稍稍沉吟,随即落了笔,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爹回来的很迟,等听到柴门咯吱的声音,叶春秋才搁笔,猛然一看,那油灯里的火油已是少了大半,自己行书只怕花费了不少时候,按理来说,祭祀早该结束了,叶春秋连忙出去,叶景已步入庭院,他心情很是不错,脚步从容轻快,见了叶春秋,不禁笑了:“来,房里说话。”

    叶春秋虽然心机不浅,可是对这个老爹还算是实诚的,露出‘孩子’般的微笑,乖乖随叶景到了小厅。

    叶景落座,今日他的表情居然很奇怪,奇怪的盯着叶春秋,似乎在打腹稿,良久,他道:“祭祀结束之后,你大父让为父去一边说了一些话。”

    “难怪了,大父很少主动找老爹说话,这个时候和老爹私聊,一定是要紧的事吧。”叶春秋打起精神:“大父说了什么?”

    “续弦。”叶景语不惊人死不休。

    卧槽!

    叶春秋小脸抽搐,这是给自己找一个后娘啊,本来他对那祖父对印象还尚可,可是转念之间,便将他拉入了自己的黑名单里。

    刚刚中了案首,就怂恿着自己对爹续弦,不是东西!

    叶景解释道:“你大父的意思,是让为父明媒正娶一位夫人进来,而你呢,认你这后娘为亲娘,如此一来,你便不再是庶子,而是嫡子了。”

    关系好像有点复杂。

    大抵是叶春秋之所以是庶子,是因为自己母亲身份的原因,所以老太爷决心走曲线救国路线,怂恿着叶景娶一个正妻,再将叶春秋挂靠在正妻名下,如此一来,叶春秋身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事也不是没有,比如当今文皇帝朱棣,他起兵靖难夺得天下之后,就死乞白赖的宣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本质上也是要解决他身份的问题,假若他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妃子所生,合法性就遭让质疑,可若是马皇后所出,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子身份。

    叶春秋愣了老半天,仔细一琢磨,突然发现大父挺奸诈的,只是真让自己被人认定,还莫名其妙的多一个后母……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啊,叶春秋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叶景,老爹莫不是也动了什么花心思吧。

    见叶春秋一脸忐忑,叶景突然笑了:“哈……你大父为了你,也算是费尽了心机,哎,其实爹也知道,你这庶子的身份在身,确实辛苦一些。”

    叶春秋连忙摇头:“不辛苦,不辛苦。”说辛苦才有鬼了,尼玛,一说辛苦你还不光明正大的打着为自己的名义找老婆啊,怎么算自己都亏本啊,家里突然多一个后娘,日子没法过了。

    叶景却是一笑:“为父左思右想,还是回绝了你大父,本来差点动了心,是想为了你好,可是为父有私心,不能对不起绣娘,所以我对你大父说,春秋的母亲固然在你们眼里低贱,可是在我和春秋眼里却是高贵,她是为父的正妻,是春秋的亲娘,她既进不了祠堂,被人取笑,可是这世上的理只有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田舍郎都能登入天子堂,你们瞧不起,指望靠让我迎娶一个夫人过门来高抬春秋的地位,那倒不如……”他在这里顿了顿,从牙缝里毅然决然的蹦出一句话:“倒不如我和春秋挣点气,去为绣娘讨诰命!”

    霸气啊……

    叶春秋先是一愣,终于明白了,老爹的意思是,父子一起科举,而一旦能登第,成为了进士,那么朝廷往往会敕封诰命夫人,也就是说,只要二人能够鲤鱼跃龙门,叶春秋的亲娘,便也是‘官身’了。

    叶景凛然正气道:“所以,从今儿起,不但春秋要继续考下去,为父也该捡起书本用功,明年就是乡试,你我父子二人一起考,呵,为父就不信,咱们父子就考不中,为父制艺倒是生疏了,可当年好歹和你一样,也曾中过案首,春秋,往后我们一起读书。”

    呃……

    这样啊……

    叶春秋脑子有点转不过弯,如果两个人都考中了,当然……一个人要中乡试都很难,可是叶春秋想得是,假若有这个万一呢。

    卧槽……这岂不是自己和爹的关系,成了同年?

    叶春秋打了个寒颤,觉得怪怪的。

    叶景现在气势如虹,追问道:“春秋,有信心吗?”

    叶春秋回过神,抬眸看灯火之下的老爹,老爹抿着嘴,一副为了亡母背水一战的样子。

    叶春秋哪里还敢说个不字:“好啊,爹有信心就好。”

    叶春秋终究还是低估了科举的难度,或者说,他自认为科举只要有信心就可以,而叶景却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学海无涯苦作舟,次日一大清早,卯时还未到,外头的天色乌戚戚的没有月色,叶春秋便被叫醒,叶景弯着腰轻拍了拍他的脸:“春秋,读书了,”

    还没到卯时啊……

    叶春秋想死,早上四点出头呢,可是还未等他起来,便听到厅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疯了……

    …………………………

    新书榜已经稳定了,以后尽量两章连起来发,同学们,给点鼓励吧,新书期间,还是需要弹药啊。

第六十一章:书山有路勤为径

    叶春秋无奈,只好起来,勉强拿着本书,心不在焉的看,可是叶景却觉得叶春秋这样读书不好,督促他朗诵出来。叶春秋只好高声朗诵:“子曰:学而时习之……”

    叶景又道:“怎么还在读论语,你已中了秀才,又是案首,还要背四书吗?”

    呃……

    叶春秋看着叶景严厉的目光,心里挺惭愧的,说的很对啊,一个中考状元,背个毛线九九乘法表,他只好硬着头皮:“儿子去练字。”

    叶景摇头:“不可,不能总练字,制艺才是关键,来,你我之间相互讨教吧,你坐下,为父问你,老吾以老,何解?”

    叶春秋感觉自己挺逗的,早知如此,还不如让老爹娶个后娘回来还清净一些,他忙是心急火燎的去查光脑,小片刻功夫,才道:“此句出于《孟子梁惠王》,原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叶景皱眉:“怎么这样慢,你既是案首,理应脱口而出才是。”

    接着又继续考较,连续问了七八个问题,叶春秋已经感觉头大了,脑子像是要抽空一样,手忙脚乱的搜索。

    足足折腾了一上午,叶春秋已不知回答了多少个答案,气喘吁吁,不过叶景依然还是觉得不满,等到叶三送了早餐来,这才作罢:“明日继续考校。先吃饭,待会儿你我父子比试文章。”

    叶春秋哦了一声,早餐很丰盛,甚至有点过了头,居然不再是盐菜萝卜,叶春秋心里知道,自己这个案首含金量很高,那位二叔还有二婶不敢胡来了。

    或者说,自己和他们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他们现在想争,连资格都没有。

    这便是功名的好处啊,一边的叶三道:“大老爷,春秋少爷,今儿一大清早,就有许多人来道喜了,都说春秋少爷乃是神通,出口成章,将来有大出息的,还说奉化县一个甲子都不曾出一个小三元,春秋少爷了不起。”

    “那我去看看。”饱受叶景折磨,叶春秋想要溜之大吉。

    叶景却是板着脸:“不许去,好好温习功课,为父上午还要和你一起共同研习制艺,才是一个秀才,尾巴就翘天上去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现在还早着呢,报喜和奉承的人,自然有你大父去招待,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读书。”

    叶春秋没法子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以此推论,不怕老爹心肠狠,就怕他对自己更狠。一个为了功名对自己都这样狠的人,做他的儿子可想而知。

    好吧,读书。

    父子之间相互‘讨教’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除了让叶春秋对于八股和四书五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叶春秋搜索光脑的速度居然更快了,任何刁钻问题,不需要费时的搜索,便能立即敏锐的察觉到关键词,而后识海之中心念一动,自己要搜寻的东西便立即映入脑海之中,下一刻叶春秋张嘴脱口而出。

    而叶景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家儿子的天才之处,无论是笔帖诗还是八股文,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