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春秋莞尔笑了,很不以为意地道;“他活不过几天了,我为什么要急?”

    “什么?”钱谦愣了一下,不明所以。

    叶春秋却也只是轻松一笑,没有继续说下去,留钱谦在家里喝了一会茶,钱谦有些坐不住:“喝茶不如喝酒,下次我带几坛好酒来,明日清早要当值,就不打扰了。”

    送走了钱谦,叶春秋便静下了心来,将自己关在房里,拿出纸笔,开始搜寻资料。

    玻璃……其实要制造出来不算难,可难就难在大规模的生产。

    想要造价低廉,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温溶炉的问题,因为需要一千三百度的高温,温度,显然是一切冶炼和生产的基础,而就这个时代的冶炼技艺来说,显然要上一千三百度的高温有些困难,因而建立高温熔炉就成了眼下最迫切的问题。

    叶春秋在光脑中搜寻了几个高温熔炉的资料,便开始一个个检验起来。

    后世现代化的设备自然是需要排除的,只能寻一些近代的熔炉,不需通电的那种,他拿着笔比比划划了足足到了子时,有些吃不消了,这才赶忙去睡了。

    次日依旧是去翰林院,点卯之后,发现时候还早,郑侍学等人还没来,便和戴大宾闲坐喝茶,接着才入宫进了待诏房。

    不过今儿小皇帝并没有寻自己去待诏,郑侍学刻意等了一些时候,见宫中没有音讯,终于恢复了旧制,委派了个待诏翰林前去伴驾了。

    众人都觉得稀奇,平时小皇帝只要到了时间,都会命人直接指名道姓的叫叶春秋的,怎么今儿却有些不同了?

    莫非……失了圣眷?

    很快这个念头便被打消,显然这有些不太可能。

    叶春秋的神药刚刚使陛下一箭五雕呢,现在朝野内外,都洋溢在喜悦的气氛之中,据说庄重的刘健刘学士,清早在内阁里请了各部的部堂去商讨接下来告祭太庙、进行大典的事宜,短短几句话,就失笑了七八次,总是忍俊不禁,老泪都笑出来了。

    别人不知小皇帝的心思,叶春秋却是明白,小皇帝这是给自己时间谋划镇国府的事,所以他假装拿着奏疏,却拿着笔墨在案牍上比比划划,依旧在寻找制造玻璃的最有利方案。

    制造容易,可是大规模制造就必须得先设立一个工坊出来,无论是高温熔炉还是倒模,乃至于工艺的流程,都必须得谋划好。

    一方面讲究的是方便快捷,其二要能保证大规模的生产,除此之外,还有要尽力使制造流程傻瓜化,所谓傻瓜化,就是尽力的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减少质量对匠人的影响,毕竟一个玻璃工坊,不能和瓷器一样,完全依靠匠人的手艺来决定生产的好坏。

    所以叶春秋就这样枯坐了一日,选出了几个最可行的方案,却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其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出来。

    这般的删删减减,一日就这样过去,舅父那儿,则是开始负责选址了,匠人和人手也已开始招募,也就是说,为了这个镇国府的大业,至少在前期,舅父是需要贴出一笔银子的,不过他非但不肉痛,反而精神奕奕,这个时代,对于孙琦这样的人来说,钱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了,而发挥自己的影响,能够与宫中搭上关系才最重要。

    几日之后,叶春秋拿出了一个最有利的方案,紧接着绘制了图纸,交代孙琦负责建造作坊,作坊的地址也已选好了,就在通惠河附近,所谓通惠河,便是连接京师与北通州的运河,所有的漕运和水运,都可以从京师通过通惠河抵达北通州,而后北通州再经由大运河直接进入江南。

    既然是要建作坊,当然是要在靠近运河的地方,而那儿的地价倒是不菲,不过这对于叶家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

    接着便是开始建立作坊,同时孙琦也开始在北京城买下几个店铺。

    高温熔炉的建设,完全是依靠叶春秋的标准来的,叶春秋通过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和实际情况,绘制的工坊图纸,请的也是京师享有盛名的匠人。

    需要用什么砖,用什么工具,孙琦几乎时刻都在工坊那儿盯着,而叶春秋大抵心里有了数,便将这些俗物都交给了孙琦去办。

    八月初九,眼看着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京师里多了几分节庆的气氛,叶春秋清早到了待诏房当值,却有宦官来:“叶待诏,陛下请你去陪驾。”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七章:母凭子贵(第四更)

    叶春秋朝郑侍学作揖,郑侍学含笑道:“去吧,这都是陛下的意思,不必次次都向老夫请示。”

    口里这样说,却对叶春秋这样不骄不躁的态度掩不住的欣赏,小小年纪,这样持重已经很难得了,若是换了其他人,但凡得了一点圣宠,不知尾巴要翘到哪里去。

    叶春秋抿嘴笑了笑,随宦官入宫,谁知走着走着,既不是去太液池的方向也不是去暖阁,叶春秋是个博闻强记的人,宫中的路径差不多是记得的,比如这个方向是去太和殿,那个方向是去崇文殿。

    可是瞧这宦官的意思,却是通过了重重的甬道,再往前走,禁卫就开始加强了,到了一处城楼,叶春秋竟还看到了徐鹏举和叶俊才,叶俊才站在那儿,正被徐鹏举训斥,等徐鹏举转眸,看到了叶春秋,眼睛便喷火。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叶春秋这孙子最不是东西了。

    叶春秋却是目不斜视,随着那宦官上前,宦官对徐鹏举道:“陛下请叶春秋入内宫。”

    内宫就是后宫,和外朝的崇文殿、保和殿不同,这里头是陛下和后妃们的私人场所,寻常人是不得进出的,若非允许,任何人在此逗留都是死罪。

    不过显然,这条路也不是去张太后的宫殿的,叶春秋有点摸不着头脑!

    徐鹏举瞪了叶春秋一眼,并不作声,只朝那宦官努努嘴。

    接着这宦官便和叶春秋穿过小门洞,叶春秋临末看了叶俊才一眼,叶俊才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堂兄,没有说话。

    等进入了内宫,眼前一切就不再是这样豁然开朗了,殿宇之间也与外朝的诸殿风格不同,叶春秋不及细想,便见到了一处宫室,门外有匾额,写着坤宁宫的字样。

    叶春秋愣了一下,坤宁宫?这不是皇后娘娘的宫殿吗?

    他有些踟蹰,外臣是不宜见皇后娘娘的,倒是这时,正好看到里头的朱厚照朝他挥手:“叶爱卿,来。”

    叶春秋这才如释重负,连忙加快脚步,便见朱厚照在这仪门之后,背着手:“朕等你很久了,快,来。”

    叶春秋随着朱厚照入了坤宁寝殿,又开始纠结了,倒是朱厚照阔步进去。

    寝殿之中似乎有不少的御医,而且里头传来了药香,夏皇后则在凤榻上,不过……却是被帷幔遮了个严严实实。

    朱厚照道:“皇后自查出有孕之后,一直觉得腹中绞痛,御医们倒是看过了,已经用过了药,却是依然如故,现实是无计可施,朕便想起了你,你来看看。”

    叶春秋一听,倒是不敢怠慢了。

    某种程度来说,虽然有五个后妃有了身孕,可是对于外朝所有的大臣们来说,真正关键的却还是夏皇后。

    夏皇后乃是正宫,大臣嘛,总是得陇望蜀的,从前皇帝没有孩子的时候,后妃们也不见有孕,那时候所有人都期盼着,陛下有孩子就好,无论这孩子是谁生的,即便只是个寻常宫女生的,那也无妨,先帝不就是寻常宫女生的吗?

    可是现在一下来了五个,外朝的百官又有新的期盼了,他们都希望夏皇后生出儿子来,因为夏皇后才是正宫,所生的儿子才是嫡子,若是嫡长子,那就更好不过了。

    这里头终究还是关系着名分的问题,只有嫡长子,才无可争议嘛,若是夏皇后这儿出了什么岔子,或者是女儿,那么其他后妃所生的儿子就有点儿说不清了,历朝历代,都因为这种问题而引发过一些动荡。

    因而外朝都在殷殷期盼,就算是叶春秋,也盼着夏皇后生下无可争议的太子,因为这意味着,将来这皇权可以顺利地交接,大家都知道谁是储君,也就不必去费心思支持哪个皇子,既省了操心,也关系着许多人恩荣的延续。

    一听到夏皇后腹中绞痛,叶春秋的脸色很快就不好看了。

    叶春秋道:“陛下,御医们没看吗?”

    朱厚照叹口气,却是看向一旁的御医。

    其中一个御医站出来道:“叶修撰……”

    对叶春秋的态度,这些御医挺复杂的,咱们才是专业人士啊,你充其量算是野路子来的,这有点抢人饭碗的节奏,不过这御医去还是老实道:“已经看过了,似乎娘娘肚中的胎儿有不稳的迹象,根据宫中的近侍禀告,这几日出了点血,而娘娘肚子又疼了几天,所以老朽断言,这孩子怕是保不住了。”

    这个时代,即便是宫中,皇子夭折或者是流产也都是稀松平常的迹象,这御医显得很是无奈,其他几个御医也都低垂着头。

    显然这夏皇后是没福气啊。

    凤榻上,叶春秋虽然看不到重重帷幔中卧榻的夏皇后,却能听到隐隐的低泣声。

    叶春秋吁了口气,他很能理解夏皇后的感受,这个孩子关系重大,毕竟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从太子妃做到皇后,经历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肚子里有了个孩子,还没高兴几天呢,孩子就没了。

    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无法接受的事实,何况夏皇后贵为皇后,错过这次机会,谁晓得将来还能不能生。

    一旦如此,这就牵涉到了她的切身利益问题了,历来这宫中都是母凭子贵,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如张太后在宫中之所以地位超然,一方面她本就是弘治朝的皇后,而最重要的却是,当今的天子是她的嫡亲儿子,也正因为如此,那张家才显赫一时,风光无两,寿宁侯和建昌伯这一对逗比都能开开心心地在京师每日惹是生非,恩荣不断,不就是因为这个?若是换做其他人,早就被人切成碎肉去喂王八了。这样的家族,若不是因为如此,能生存都是奇迹。

    朱厚照显得有些急切,这才没高兴几天呢,他倒不在乎哪个后妃生的儿子继承他的江山,谁都是自己的儿子嘛,是自己儿子就好,可问题在于,他很希望保持自己一箭五雕的记录。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尽力一试(第五更)

    想想看,**个月后,五个后妃一齐诞下孩子,这是一件多有面子的事。

    现在夏皇后这儿出了问题,搅得朱厚照有点心神不宁。

    而且第一次即将做父亲的人啊,这孩子实在有些难得。

    朱厚照听到几个御医的诊断,居然没有暴怒,反而显得有些失魂落魄,颓然地坐在一边,默默无声地呷了口茶。

    几个御医都已经确定保不住,瞧这意思,已是跟小产了没差别,一下子让朱厚照觉得没了希望。

    叶春秋也是皱眉,他是外臣,也是士大夫,士大夫最看重的就是名分,现在夏皇后这儿出了岔子,将来说不定会衍生许多的问题。

    虽说叶春秋是两世为人,可也渐渐受到这个时代的熏陶,至少在思维上,他是极希望夏皇后生出孩子,并且是嫡长子的。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道:“胡说,你们胡说什么丧气话,好端端的,怎么就保不住?”

    众人抬眸看去,却是发现张太后来了。

    张太后的神色显得很是冷峻,她不露声色地进来,叶春秋和众御医忙是朝她行礼。

    张太后只是挥挥手,走到了凤榻前,几个宦官忙是乖乖地揭开了帷幔,叶春秋是外臣,立即后退几步,不敢靠近,更是不敢直视。

    张太后坐在榻沿,看着泪如雨下的夏皇后,抓住她的手道:“不打紧,总会有法子的。”

    夏皇后默默垂泪,口里道:“儿臣愧对母后。”

    叶春秋只是一旁站着,心里嘀咕,挺稀罕的,张太后和夏皇后婆媳的关系这样好?

    不过细细一思,其中的利害关系,叶春秋也就明白了。

    其实这很能理解啊,当初夏皇后能成为太子妃,依着弘治朝的情况,张太后作为朱厚照的亲娘,肯定是要把关的,也就是说,这夏皇后要嘛跟张太后有点关系,要嘛夏皇后当初能成为太子妃,也势必是受了张太后的看重,而这……就是恩情。

    宫中的事,大抵都是如此,虽然大家彼此都有各自的利益,可是恩情也很重要,没有张太后就没有夏皇后,等到将来夏皇后做了太后,这份情,她就躲不过的,张太后什么都好,唯独知道自己张家人有点糊涂,所以少不得为了这个荒唐的家族多上几道保险。

    反而其他的嫔妃,平时张太后也没给她们什么恩惠,将来她们的儿子若是做了天子,虽说都是自己的孙儿,可是情感上毕竟还是差了那么一层,就未必能容忍张家了。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周院使……”

    院使乃是御医院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方才说话的老者,周院使忙是出来道:“老臣在。”

    张太后皱着秀眉道:“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周院使踟蹰道:“太后娘娘,臣不敢相瞒……哎,皇后娘娘已经出了血迹,且腹中绞痛,这分明是流产的征兆,想要安胎、保胎,只怕已是迟了,本来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出岔子的,皇后娘娘……只怕……”

    他确实有些无奈,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肯定是保不住了,若是他说什么或许还能保住,给了张太后和陛下一些希望,等到将来希望落空,可能会惹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做御医,是绝不能打任何马虎眼的。

    张太后感到夏皇后抓住自己的手拧得更紧,显然情绪开始激动,张太后只好幽幽叹口气道:“女人啊,就是命苦,好不容易怀上了,却又要经历这么一茬……”

    张太后的心中竟是开始酸楚,开始想到了自己,想当年,朱厚照还有个哥哥,也是张太后的第一个孩子,可是很快便夭折了,朱厚照之所以被先帝和张太后如此宠溺,也是与这段记忆分不开。

    她缓缓站起来,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

    朱厚照也只在一旁垂头丧气。

    夏皇后躲在锦被里瑟瑟发抖,难抑悲伤。

    张太后幽幽地叹着气,正要走,与叶春秋错身而过的时候,才察觉到叶春秋的存在,她看了叶春秋一眼,叶春秋忙朝她作揖。

    张太后道:“你也是陛下请来看诊的?也是,得亏了你啊,若不是你,陛下也不会……”到这里点到为止,却道:“叶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叶春秋抿了抿嘴:“臣不敢断言。”

    此言一出,那周院使微微愕然。

    这小子的话有点拆台的意思了,你既然也懂医术,那么应当知道,一旦肚子绞痛,下shen有血迹,这几乎是小产的征兆,几乎所有的孕妇,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避免小产的命运,现在倒好,本院使和这么多御医都下了定论,你却来一句不敢断言。

    张太后却是苦笑,并没有听出叶春秋的深意,反而觉得叶春秋只是几句安慰话,摇摇头,嘱咐几个御医道:“好生调养吧,真到了有不幸的时候,定要将夏皇后的身子调理好,莫要出什么差池。”

    周院使正要应下,那凤榻上,却是传来了激动的声音,可这声音既轻柔又无力,道:“叶卿家说不敢断言是什么意思……”

    夏皇后已是走投无路了,嫁给了朱厚照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那么丁点儿希望,而今岂肯希望如此轻易破碎?

    叶春秋沉吟片刻,道:“只要还未小产,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臣不才,可以试一试,只是……臣没有太大把握。”

    夏皇后声音颤抖,带着一丝期许:“真的……”

    周院使不由皱眉,虽说叶春秋配了药,使陛下生了孩子,可是这小产的事却都是天意,绝不是可以随意折腾的,一旦吃错了什么,到时候可能会害了夏皇后的性命,若是当真出了什么岔子,那么夏皇后出了问题,到底是算你叶春秋的还是算御医院的?

    于是他忙道:“娘娘,臣掌御医院多年,翻遍天下无数药典,未曾听说过到了这个地步还可以安胎保胎的办法,眼下娘娘最好还是保养为主,既然胎儿顾不上,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娘娘的身子,否则……”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亲自动手(第六更)

    这一下子,殿中的人都有点儿蒙了,张太后看看周院使,又看看叶春秋,这一边是御医院的掌院,所代表的是天下最顶尖大夫们的意见,另一边是曾经化腐朽为神奇的叶春秋,张太后一时也是踟蹰。

    周院使说得很明白,孩子保不住,而叶春秋要保,也不知会给娘娘吃什么药,而一旦因此而害了身子,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因为一旦小产,女人的身体会陷入极为虚弱的状况,若是此前折腾得太过,甚至可能会有性命危险。

    张太后蹙眉,却是看向朱厚照道:“皇帝怎么看?”

    朱厚照再傻也听出了周院使的弦外之音,这可能是性命攸关之事。

    倒是这时,夏皇后坚定地道:“本宫恳请叶修撰为本宫一试,就劳烦叶修撰了。”

    夏皇后表了态,叶春秋便道:“臣尽力而为。”

    那周院使听了,却是瞪了叶春秋一眼,觉得叶春秋过于任性胡为,便只好道:“既如此,臣无话可说。”

    张太后抿抿嘴,深深地看叶春秋一眼,道:“叶修撰,小心救治吧。”她对此不抱有太大期望,自是坐到榻前去安慰夏皇后了。

    叶春秋自然忙碌起来,首先,他得确定情况,不过自然不能亲自去夏皇后面前诊视,而是到了一边的偏殿,叫宦官拿这几日看诊的记录来看,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近侍的宦官和宫娥都要好生询问,比如近来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疼痛,流了多少血,血迹呈什么颜色。

    他认真地端详着御医院看诊的记录,一抬头,见朱厚照跟在自己的后头啧啧称奇,叶春秋不禁苦笑道:“陛下,臣在诊断。”

    朱厚照似乎没有听明白叶春秋的意思,道:“啊,朕知道你在诊断,嗯,确定了病情吗?”

    叶春秋心里叹口气,道:“臣正在努力。”

    “赶紧努力。”朱厚照拍拍叶春秋的肩,然后又背着手,目光越过叶春秋的肩头,几乎是伸着脖子看叶春秋手里的一些记录。

    叶春秋有些吃不消了,只好道:“陛下该去安慰皇后娘娘。”

    “呀……朕的安慰有什么用,朕若是安慰有用,要御医做什么?”他说得理直气壮。

    叶春秋却是从诊断的文书里看到了一点感兴趣的东西,不禁道:“陛下,夏皇后曾经小产过?”

    朱厚照颌首:“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她还是太子妃,而朕还是太子。”

    那时候的朱厚照,显然身体还没有被玩坏,叶春秋继续问道:“敢问那时,夏皇后年岁几何?”

    “十一二岁吧,朕不大记得了。”

    叶春秋心里笃定起来,问题可能就出现在这里了,当初朱厚照身体还没玩坏的时候,夏皇后刚刚成为太子妃,不过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孩子没有保住,这其实也是情有可原,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子,发育没发育还不知道呢,古人还真特么的……

    叶春秋心里摇头,多半也是朱厚照是当时先帝唯一的香火,所以在这方面是尽力鼓励的态度,也就是说,朱厚照和夏皇后还小的时候,先帝和太后就开始盼皇孙了。

    那么病症的可能就在这里,习惯性流产。

    确定了病因,接下来就是用药了,显然现在胎儿能不能保住,叶春秋也没多大的把握,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现代医学中安胎的药物,开启光脑大致搜寻了几个方案后,叶春秋锁定了治疗方法,只是可惜需要炼药。

    而要提炼出现代较为特效的药物来,至少需要几天时间,叶春秋看了朱厚照一眼道:“陛下,臣得为娘娘炼出安胎之药,需过几日才可,若是这中途出了什么岔子……”

    朱厚照这时候难得正经一回,叹口气道:“那就看天命吧。”

    叶春秋便又回到寝殿,等那帷幔放下,才到了榻前,对夏皇后道:“娘娘这几日卧在榻上,不要轻动,平时的膳食,下官也已经开了一些菜谱,娘娘暂先调理几日,臣再用药。”

    夏皇后不知是觉得绝望,又或者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只是在帷幔里道:“有劳叶修撰。”

    叶春秋便告退而去,现在要做的是先去待诏房告假几日,寻了郑侍学,却没有说夏皇后的事,只说身子不适,郑侍学笑吟吟地道:“噢,这无妨,老夫替你担着就是。”

    待诏房和文史馆不一样,文史馆是累活,所以有一人告假,其他人的事不免繁重一些;而待诏房却是大家都巴不得多刷几次脸,少一个人是一个。

    至少叶春秋见到几个翰林听说自己要告假都是面露喜色的,刷脸不容易啊,尤其是叶春秋这个刷霸在此,根本没有其他人的机会,现在好了,总算可以见缝插针。

    叶春秋回到家中,却不急着去配药,自己的器皿还缺一些东西,因而先是叫了舅父孙琦来,请他帮忙采买。

    现在反而无事,他要提炼的安胎药物倒是现成的,所以虽然有些急切,却又急不来,到了傍晚时分的时候,钱谦却是神神秘秘的来登门。

    叶春秋将他迎入小厅,钱谦低眉顺眼地道:“叶老弟,今儿谷公公寻了我去,上头的意思……”

    叶春秋却仿佛早已知道结果似的,正色道:“谷公公是让我亲自动手吗?”

    钱谦身躯一震:“怎么你什么都知道?”

    叶春秋却只是抿嘴道:“那么,我们现在就走吧,要不要……让我换一身衣衫?”

    “已经带来了。”钱谦看了叶春秋一眼,随手拿出一个包袱,包袱一打开,一件锦衣卫的飞鱼服出现在叶春秋的眼前。

    叶春秋穿上了这一身衣服,头顶着范阳帽子,便与钱谦出门。

    七拐八弯到了诏狱,叶春秋一路平静。

    当跟谷大用商议好让刘瑾的外甥去查办焦黄中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往他们所希望的路子走下去了。

    钱谦在前打头,到了诏狱门口,他拿出了一块腰牌,那门吏见状,深深看了钱谦一眼,而后朝二人努努嘴。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章:悔不当初(第七更)

    钱谦和叶春秋一前一后地进入诏狱之中,因为天色已晚,这诺大的诏狱中,除了几盏幽灯,全部都隐没在黑暗之中,整个诏狱弥漫着森森然的气息。

    叶春秋随着钱谦进入诏狱的深处,便看到前头有一排屋舍,这儿的屋舍似乎还算干净,门口有个百户在此探头探脑,他见了钱谦,禁不住抱怨道:“怎么现在才来?人来了吗?”

    叶春秋上前去,这百户看了叶春秋一眼,忙是行礼,也没有说叶春秋的名讳,只是道:“谷公公说了,他能帮的,也只有这些。”

    屋舍里亮着烛光,甚至还飘着一股酒香,叶春秋朝那百户点点头,按刀推开了柴门。

    “是什么人,我的侍妾为何还没有叫来?”屋舍里的人坐在屏风前,手肘扶着一张桌子。

    这里的陈设并不简陋,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坐在里头的焦黄中一脸郁闷之色,正在喝着闷酒。

    这一次,他实在是有些倒霉,先是被邓健黑了一把,在那大理寺拘押了几日,却又被转到了锦衣卫来,事情显然比自己想象的严重一些,不过这里的生活,还是颇为舒适的,该有的都有,外头的校尉对他也是恭敬无比的,而那位负责审讯的刘千户,更是和蔼可亲。

    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在这令人闻之色变的诏狱里吃上京师里任何他想吃的东西,他的侍妾也隔三差五的会来,只需跟这儿的校尉打声招呼就是了。

    看到有人推门进来,他显得有些恼火,不禁抬起头,刚开始抱怨,接着焦黄中瞳孔收缩,来人是叶春秋。

    叶春秋笑吟吟地摘下范阳帽子,而后大喇喇地坐在了焦黄中的对面。

    焦黄中立即露出骇然之色,大叫道:“来人,来人!”

    外头却是没有人回应。

    焦黄中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惊恐地看着叶春秋,旋即又镇定下来:“叶春秋,你想找死吗?这里可是诏狱……”

    叶春秋的脸色显得很是平静,徐徐道:“焦同年,坐下吧,半个时辰之内,这里不会有人进来的,噢,这里是诏狱,我险些忘了,不过焦同年在这里过得似乎还不错啊。”

    焦黄中也定下了神,不禁失笑起来,觉得自己情绪过于激动。

    自己是什么人,自己的爹是焦芳,焦芳的儿子即便是在诏狱,那也是有人捧着的,叶春秋至多也就是进来吓一吓自己。

    焦黄中又露出了往常的那不可一世之色,冷冷地道:“你想如何?”

    叶春秋的声音依然温和,道:“其实吧,你我之间本是无冤无仇,可是此后呢,你先是伙同朱学士想要罢黜我,这其实也是无妨,官场倾轧嘛,叶春秋虽是出自奉化乡下,却也多少知道人世险恶的。”

    叶春秋顿了顿,才接着道:“可是第二次,焦同年似乎玩得过火了,你和朱学士一起污蔑我要毒害天子,这是诛族的大罪,难道焦同年不会觉得良心不安吗?”

    焦黄中阴沉着脸道:“你……你到底想说什么……”

    叶春秋叹口气,声音平静地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会让他悔不当初。”

    焦黄中不禁笑了:“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又如何?”他眯着眼睛,眼里掠过狞然:“呵……你以为我现在悔不当初了?你呀,还是太蠢了,你以为现在我在诏狱,为人彻查,就会害怕?你错了,叶春秋,你难道忘了吗?当初太后也曾敲打过我,可又如何呢?我很快就脱了罪,很快就重新起复,成为了南京都察院御史,也是很快的又回到了这北京城,这个世上……没有我黄某悔不当初的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叶春秋笑吟吟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焦黄中则是站起来,用手撑着桌子道:“这是因为,我爹乃是焦阁老,是内阁大学士,我们焦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我爹身边有张部堂,有刘公公,呵……我无论做任何事,最终都伤不了我的筋骨,今儿我虽在锦衣卫,但明儿我就可以重新起复为官,只要我愿意,我依然还可以整你,当然,若是你来求和……”

    “求和?”叶春秋失笑打断了焦黄中的话,很认真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