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潜阵亡,大晋已经无人能撑起北伐的大任了。

    两个时辰之后,战场完全打扫完毕,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向历阳城进发,同时派遣雷暴、赵武、铁牛三人,各领所部兵马,向北缓行,监视石虎主力兵马的动向。

    进入历阳城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和满大街的森森白骨,华安倒吸了一口凉气,命令麾下士兵打扫城池,将城中的尸体全部运到城外好生掩埋,并立碑纪念。

    在得知韩潜的遗体被运回江南之后,华安连忙将大军交给王三,带领一百亲兵渡过大江,寻找韩潜的遗体。

    刚到大江南岸,华安抬眼便看到沿江的一座小山峰上插满了白色的旗帜,并且隐隐约约的有哭泣之声。

    华安一怔,随即带领亲兵向山顶奔去。

    山顶之上足有数百人,个个披麻戴孝,华安随意扫了一眼,大部分是京北大营的水军将士,只有最前方的一老一少是平民百姓。

    一座简易的墓碑上刻上了韩潜的生辰,虽然略显寒酸,但这里的风景却是不错,向北一望便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江对岸的树木和城池都清晰可见。

    华安走向墓碑前双膝下跪,抚着墓碑,伤心的哭拜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来。

    操办丧礼的水军营主安慰华安几句,并发自内心的赞扬韩潜的英勇,自责自己没能劝说韩潜上船。

    他自作主张将韩潜下葬于此,是觉得此处地势优越,符合韩潜的身份,而且,当时韩潜身旁的北伐军大将都阵亡了,而华安还远在江北,为了让韩潜早日入土为安,他便狠下心自作主张了。

    华安对水军营主的做法很是满意,此处面朝大江,用风水宝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这座山峰的旁边还有几处略矮的山头,陈雄等北伐军大将的遗体都被安放在此,他们围绕在韩潜的周围,陪伴着自己的将军。

    华安祭奠完韩潜,便向四周走去,将陈雄等北伐军大将都祭奠了一遍,而后再次返回韩潜的墓碑前,扶着韩潜的墓碑诉说着心里话。

    此时,祭拜的人群都回去了,韩潜的墓碑前只有华安、水军营主、以及各自的几名亲兵,华安诉说心里话的时候,也就没了多少顾忌,他在韩潜墓碑前,一吐心声,将自己对当前天下的形势都畅谈了一遍。

    就在华安畅谈天下形势的时候,身后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华安闭上嘴巴,下意识的向后看去,却见刚才祭拜韩潜的少女走了回来,手里捧着满满的一束梅花。

    这位姑娘面色略为发黄,似乎身体不是很好,但五官清秀,是个地地道道的美人胚子,对于姑娘的行为,华安充满了好奇。

    姑娘走到韩潜的墓碑旁,将手中的梅花放到韩潜的墓碑前,真诚的说道:“将军,我和爷爷就住在山下,以后我每天都会来看你的。”说完向华安抿了抿嘴,转身离开。

    华安心头大为诧异,他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少女,为何对自己的师傅这么好。

    身旁的水军营主看出了华安的疑问,于是,一五一十的将韩潜救下这对祖孙的英勇事迹诉说了一遍,华安这才恍然大悟。

    看着年轻少女离去的背影,华安心下感叹其知恩图报。

    ######

    当涂城方向,韩晃和马雄的兵马挡住了淮河北岸赵军的进犯,让豫州的赵国大军无法增援石虎,有力的支援了华安主力人马的作战。

    此时,石虎主力人马在遭受华安的重创后,重新集结向当涂城方向进犯,早一步得到消息的韩晃和马雄,决定听从华安的建议,放弃当涂城,率领大军返回二龙山躲避。

    二龙山的兵马在韩晃和马雄的率领下,仓促撤走,石虎率领大军不费吹飞之力便占据了当涂城。

    占据了当涂城,后续的粮草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至,石虎仍可以再次动员麾下兵马向南进攻,但经历了数月的鏖战,尤其是被华安击溃后,赵军将士普遍厌战情绪严重,而且石虎本人也受了不轻的伤,诸将皆劝石虎返回邺城,日后有机会再南下不迟。

    既然部下都极力劝说返回邺城,石虎在当涂城歇息一夜后,第二日一早,便率领主力人马渡过淮水,向邺城方向进发。

    石虎离开后,当涂城再次回到晋军的手中,负责监视石虎的雷暴、赵武、王三率领麾下人马返回江南。

    #######

    荆州方向,入侵的赵军在荆州军大将庾翼、李阳等人的合力绞杀下渐渐不敌,其主将夔安收拢人马在襄阳城附近,准备与荆州军决战。

    庾翼、李阳等大将率领荆州军主力,分三路合围襄阳城,并在城下与赵军主力展开了一场血战。

    一场大战杀的昏头地暗,荆州军和夔安的人马损失都不小,但双方主力尚存,仍可再战。

    夔安的赵军远离后方,属于孤军深入,在形势上处于弱势,所部将士也是思乡心切,厌战情绪严重。

    而大晋的荆州军经过了数月的厮杀,也是元气大伤,各军将领也不想和赵军死磕到底。

    恰好在这时,石虎下令北撤的消息送到了夔安的手中,数万赵军在夔安的率领下,放弃襄阳城,急速向北撤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喂奶

    赵军全线撤出荆州,荆州军得以从容占据失地,对于逃跑的赵**队则并不追赶,两国鏖战前后历时三个多月,最终以赵军狼狈退兵结束。

    前线各军将领班师回朝,朝廷根据立功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赏赐,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立功最多,得到的赏赐自然也最多。

    对于毛宝、樊峻、韩潜、陈雄等朝廷栋梁的战死,皇帝司马衍深表痛心,并表示要派遣使者前往墓碑前一一祭拜。

    韩潜身为北伐军主将,既然已经战败身死,北伐军自然需要一位新的领导,这位新的领导自然非华安莫属。

    司马衍当庭正式册封华安为平北将军、冀州刺史,接任韩潜的职位,统领整个北伐军。

    封赏完毕,华安跪拜谢恩,并当庭向司马衍进言,痛陈厉害,要求朝廷停止一切北伐活动,休养生息,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的这一建议完全否定了师傅韩潜的理想,而韩潜尸骨未寒,这使他背上了欺师的罪名。

    不过,这一建议却受到了朝廷中,几乎所有大臣的赞赏,各位大臣随声附和,更有人私下里对华安赞不绝口,称华安识时务,比其师韩潜强多了。

    如今,一心北伐的庾亮还在病榻上,朝廷之中大臣全都反对北伐,皇帝司马衍自然是接受建议,决定韬光养晦,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正式接掌北伐军之后,思虑再三,决定给皇帝司马衍上书,提出建设北伐军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为练兵十万,囤于淮河两岸,可以防御赵国的进犯。

    中策为练兵五万,囤于江淮之间,练兵屯田,已备不时之需。

    下策为练兵三万,囤于京城附近,既可拱卫京师,也可支援紧急之处。

    皇帝司马衍接到华安的奏请,与朝中的大臣商议,众大臣一致认为,既然已经决定休养生息,就没有必要扩充北伐军。

    于是,司马衍下诏,让华安采取下策,训练三万精锐之师,守卫京师,保卫整个大晋。

    华安接诏之后,开始改组北伐军,将北伐军原有人马,按照战力的强弱进行重新的组合,对于不称职的将领一律替换,不惜得罪一批人。

    与赵国一战,北伐军伤亡颇多,大营现有兵力已不足三万,为了凑足这三万人马,华安让王三前往附近村镇招募人马。

    对于招收新兵,华安有着严格的标准,首先,油滑之人是肯定不要的,其次,身材弱小,体弱多病的也绝对不收,老实巴交,身材强壮之人,才是新兵的最佳人选。

    数千新兵很快就招收完毕了,华安将他们分别编入新兵营,让各新兵营营主负责训练他们。

    新兵的训练如火如荼,同时,老兵的训练也没有落下,老兵的训练由王三全权负责,不过,华安每过几日,便会亲自前往校场,视察各军各营的训练情况。

    对于训练成绩好的给予应有的奖励,训练不认真的则进行当面批评,甚至进行适当的惩戒。

    练兵的日子是极其枯燥的,华安隔三差五的便会返回京城,除了回府与妻儿团聚之外,还会前往京城各位大臣的府邸走动,拉近和朝中大臣的关系。

    尤其是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大臣,华安总会有意识的拜访一下。

    京城的各位大臣对于华安的来访也都极为友好,全都开中门迎接,但华安总感觉和这些士族出身的大臣在一起,总有被轻视的感觉。

    他们虽然表面上对华安恭恭敬敬,但骨子里却瞧不起华安这个平民出身的将军,言语中难免露出轻蔑之意。

    对此,华安心中颇为苦恼,难道一个人的出身就这么重要么,出身不好就要一辈子被人鄙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汉高祖刘邦还是一介布衣呢?”华安在心底大声疾呼,发泄着心头的不满。

    #######

    京城华府之中,拜访完几位大臣的华安,带着满腔的失意,回到了府邸,他一进府邸便低头沉思,对于府中打招呼的下人,华安没有像往常一样热情,而是毫不理睬。

    对于华安的异常,府邸的下人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华安刚刚升官,摆摆官架子还是很正常的。

    华安深吸一口气,下意识的向后院走去。

    一进后院,映入华安眼帘的是空空荡荡的大院子,里面没有一个人。

    华安独自在院子的凉亭中踱起了步子,一边踱步,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出身问题。

    对于自己出身平民这个事实,华安没有太多的怀疑,但亲爹交给他的青釭剑名气实在大了些,平民怎么会有这么宝贵的物件,不过若是祖先在路边捡的,倒也算说的过去。

    思虑再三,华安倒是接受了自己是平民的事实,不过,对于士族的冷嘲热讽,阳奉阴违,华安心下却仍是愤怒。

    “哇哇哇……”

    就在华安愤怒士族嘲讽自己的时候,后院正屋之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哭泣的婴儿自然是华安的宝贝儿子‘华为’,听到了孩儿的哭声,华安苦闷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心中顿时充满了甜蜜。

    华安收拾心情,咧嘴一笑向正屋走去。

    “乖孩儿,乖孩儿不哭,不哭,不哭。”王灵双手抱着孩儿,轻轻拍打着孩儿的后背。

    “哇哇哇……”

    小娃儿依旧大哭,并伸手撕扯王灵胸口的衣襟。

    “哎呦!乖孩儿,是不是饿了,来,娘亲喂你。”王灵说着解开衣襟,露出白皙的胸脯。

    小娃娃见状,果然停止了哭泣,他伸出柔嫩的小手抓住娘亲的胸脯,张开小嘴吧嗒吧嗒的吮吸起来。

    王灵轻轻抚摸孩儿的小脑袋,充满温情的看着自己的小宝宝,丝毫没有发现华安已经到了门前。

    华安蹑手蹑脚的走进正屋,站在王灵的身后,俯身柔声道:“灵儿,喂宝宝吃奶呢?”

    王灵浑身猛的一怔,看样子着实被华安吓了一跳。

    “夫君,你干嘛!吓死人家了。”王灵揪着嘴,斥了华安一句。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

    华安咧嘴一笑,坐到王灵的身旁,抚着宝贝孩儿的后背,逗起了小孩儿。

    小宝贝专注于吃奶,根本无暇理睬自己的亲爹,只是偶尔瞥上华安一眼,算是回应。

    “夫君,孩儿吃奶呢!你别总逗他。”王灵见华安手脚不老实,微斥了一句。

    “嘿嘿!”华安傻笑了一下,一双眼睛先是盯着认真吮吸的孩儿,而后目光略微上移,欣赏起了王灵那白皙饱满的胸脯。

    虽然王灵那对白皙的胸脯,华安已经看过摸过无数遍了,但仍是百看不厌,百摸不腻,听着孩儿吧嗒吧嗒的吮吸声,华安不自觉的生出一丝嘴馋的感觉。

    自从三岁断奶,华安已经十多年没有喝过女人的乳汁了,对人奶的味道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都说人奶是世上最甘甜的,华安心下不禁好奇了起来。

    “夫君,你干嘛呢?”华安脑袋刚凑向王灵的胸口,就被王灵的手臂挡了回来。

    看着王灵略微娇羞的面庞,华安顿时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自己已经是有了宝宝的父亲了,怎么能吮吸夫人的乳汁,这么丢人的事情,要是让外人知道了就麻烦了,只怕自己的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但鼻端传来的奶香味,又让华安忍不住想尝上两口,只要两口就好。

    可这么囧的事,怎么向自己的夫人开口呢!华安不禁有些害羞,神情忐忑的看着自己的夫人。

    孩儿吮吸发出的吧嗒吧嗒的响声仍在继续,华安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起来。

    “夫人,你奶水这么足,孩儿吃不完岂不浪费。”华安盯着王灵的饱满的胸脯,鼓足勇气试探道。

    王灵没好气的白了华安一眼,微微一笑,娇叱道:“夫君,你又动了什么歪主意。”

    其实,王灵自然是知道华安心思的,毕竟,做夫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华安的品性和爱好,王灵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华安的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胸脯,脖颈间不时的露出吞咽的动作,想干什么都一目了然。

    但王灵不会让华安轻易得逞,一是因为这么做不合礼数,怪害羞的。二是若轻易答应华安,显得太过粗俗,缺少了让男人着迷的娇羞。

    见王灵佯装糊涂,并摆出一副娇羞的表情,华安心下更加瘙痒难耐,一颗心都快蹦出来了。

    “夫人,为夫的意思是……你懂的!”华安还是有些难以启齿,不过暗示之意更加强烈。

    王灵揪着小嘴,满含深意的盯着华安,表情中既有娇羞,亦有撒娇,甚至还夹杂了些许嘲笑的味道。

    见王灵似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没有过多的反感,华安的一颗‘贼胆’更大了,他舔了舔嘴角,向王灵的胸脯靠了过去。

    一尺、八寸、五寸、三寸、一寸,华安的大嘴就快要咬上王灵胸脯的点点上了。

    “夫君,不行,真的不行。”王灵突然感觉这么做不太合适,伸手将华安推开了。

    “夫人,怎么了。”没有得逞的华安,心下终归有些不爽。

    王灵嘟着嘴,一脸忐忑的回道:“夫君,这么做不合礼数,若是传了出去,你我日后可怎么见人呢?”说完一双小脸臊得通红。

    王灵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也是华安心中的担忧,但此时房间之中只有夫妻二人,只要他们二人不说,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夫人,这屋子里只有你我二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咱们不说,又有谁会知道呢?”华安狡黠的说道。

    王灵淡然一笑,打趣道:“孩儿吃奶找娘亲,夫君的娘亲在前院呢?夫君去前院找自己的娘亲吧!”说完咯咯的笑了起来。

    华安闻言,吐了吐舌头,自己的娘亲早就没了奶水了,王灵这不是挖苦自己么。

    “夫人,好夫人,你就从了我吧!”华安一边低声下气的哀求,一边揪着大嘴向王灵胸脯的小点点咬去。

    王灵虽然反抗躲避,但毫无力度,完全就是欲拒还迎的节奏,这更让华安兴奋难耐。

    “哎呀!好痒!好痒啊!”当华安接触到王灵胸口的小点点时,王灵浑身抖动了一下,并轻轻的拍打华安的后背,就像拍打孩儿一般。

    华安贪婪的吮吸了一大口,味道果然甘醇甜美,让人欲罢不能。

    尝到甜头的华安,继续吮吸了几口,但奶水是孩儿的,华安不敢吃的太多,在尝尝鲜之后,便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的回味起来。

    “夫人的奶水真是香醇甜美,怪不得孩儿吃的这么香,为夫若是能每日尝上一口,就心满意足了。”华安厚着脸皮说道。

    “讨厌,看你美得。”见华安一副不要脸的陶醉表情,王灵忍不住斥了一句。

    华安吐了吐舌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小宝贝仍在吧嗒吧嗒的吮吸着乳汁,丝毫不在意亲爹亲娘之间发生的事情,婴儿的世界里只有吃奶、睡觉、玩耍,稍有不如意便嚎啕大哭,这也许是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刻了,可以不用考虑生存,事业、以及天下大势。

    看着自己的孩儿,华安不禁羡慕了起来,若是自己还是个婴儿该多好啊!每天吃喝玩睡即可,不用操心那么多事情。

    但很快,华安便清醒了过来,这种慵懒的想法太可怕了,他会磨损一个人的意志,让人一生碌碌无为。

    不过,人生苦短,若是一直想着事业,不知休息,一个人迟早是要累垮的,偶尔慵懒一下也是生活的需要,一张一弛才是长久之道。

    华安觉得每日在大营练兵已经够苦的了,回府之后,和**爱子一起放松一下,倒也无可厚非。

    这么一想,华安心中的负罪感便大大降低,心情不禁又大好了起来。

    孩儿吃饱喝足之后,砸了砸小嘴便沉沉的睡去,王灵将孩儿轻轻放在床榻上,起身与华安在后院之中逛了起来。

    在后院的凉亭之中,华安将在京城中,拜访朝中官员的遭遇向王灵倾诉了一番,对于自己的出身,华安感到有些失落。

    王灵听了华安的遭遇,细心的劝解了一番,并表示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让华安颇为感动。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

    华安回到北伐军大营日夜练兵,尤其是新兵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几个月后,新兵初具战力,在进行一番演练后,华安颇为满意。

    此时,已到了春耕的季节,华安觉得三万大军日费军粮颇大,给朝廷增加了不少负担,于是上奏朝廷,要求屯田养兵,以减轻国库的压力。

    对于华安的请求,朝廷自然非常高兴,不过京城周围的良田都被王公贵族霸占完了,上哪儿给华安找一块用于屯田的土地,成了朝廷官员的头等大事。

    若是从那些王公贵族手中,索要一些田地分给北伐军,倒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不过这些王公贵族是肯定不会同意的,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才不会随便分给北伐军呢?

    在皇权被士族掣肘的东晋时代,只要这些拥有土地的士族贵胄不松口,就连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过,华安在上奏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对于京城周围良田和山泽的归属也都了如指掌,心中也早就有了万全之计。

    朝廷为了表示支持华安的屯田请求,东拼西揍的从几位当朝大臣的封地里抽出十顷良田,拨给北伐军。

    一顷五十亩,十顷也就五百亩,这么点土地对于北伐军三万人马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随便抽出一队人马就可以将这些田地整理的井井有条。

    不过,对于朝中几位大臣的高风亮节,华安仍表示感谢,而后将十顷良田如数退还,一亩也不要。

    华安一亩良田都不要,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嫌少,不过,为了自身的利益,所有的大臣都闭口不言,装作啥也不知,原先忍痛割让土地的几位当朝大臣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对于朝中大臣的装傻充愣,华安一笑置之,因为他看上了一块绝佳的荒地,这处荒地不仅地域广阔,而且位置也很优越,只是至今仍无人开垦,算是一片绝佳的**地,华安请求将这片荒地全部拨给北伐军屯田之用。

    荒地贫瘠,很难种出丰产的粮食,对于华安的要求,朝廷的众大臣都感到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华安这么要求了,朝廷便顺水推舟,将这片没人要的荒地全部拨给北伐军做屯田之用。

    这处荒地位于京城以北的大江南岸,地势高的位置常年干旱,野草都长不高,最靠近大江的低洼之处则一遇到大雨便被淹没,根本种不了庄稼。

    不过,像这种在平常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在华安的眼中却是一块风水宝地,只要善加利用,完全可以将这里改造成一片鱼米之乡。

    华安粗略的算了一下,这块土地足有几千顷,折算成亩数则不下十万,足够北伐军屯田之用。

    能得到这么多的屯田土地,华安内心自然是欣喜若狂,但所部将士却不太理解,他们和那些朝廷大臣一样,都认为这是不毛之地,当然也有部分将士心里有怨言,他们认为当兵的就该吃皇粮,凭啥还要种地,这不成了农夫了吗?

    对于部下的这两个疑问,华安一一作出了解释。

    首先,华安之所以要求屯田,一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毕竟,朝廷养兵过多,财政压力比较大,二是为了让士兵有个放松的时间,没日没夜的训练是极其枯燥的,时间一长人是会烦躁的,而且,一个人的神经若是紧绷的时间过长,很容易生病,偶尔种种庄稼,看着野外的绿色,有利于调节士兵紧张的神经,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这片不毛之地,华安已经考察很久了,对于这里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对于如何将这里改造成千顷良田,华安心中已经设想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只是部下将士大多都是大老粗,对于华安设想的美好蓝图,完全体会不到,为此,华安也不想多费口舌。

    正式得到这片土地之后,华安便着手改造,每日轮流派遣所部士兵进入荒地,利用手中的农具改造荒地,余下的士兵继续在大营训练。

    对于大江沿岸的低洼之处,华安原本打算全部填高,这样一来就不怕洪水了,不过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华安惊讶的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如此广阔的低洼之地,若是全部用人力填高,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就算让北伐军三万将士日夜不停的动工,也要填个一年半载的。

    为此,华安决定改变方案,将部分特别低洼之处保留下来,改造成灌溉所需的水库,同时还可以在里面养殖鱼鳖,可谓一举两得。

    而那些不是特别低洼的位置,则进行适当的填高,取土全部来自就近的高埠之处,为了防患百年不遇的洪水,在那些容易被洪水冲击的位置砌上石头的围堰,以保障田地不被洪水冲垮。

    同时,在整理好的荒地上,按照大晋标准划分成一亩一亩的土地,数亩之间挖一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所有的水渠连接在一起,全部通往大江和预留的人工水库。

    初步的改造、划分、修渠等步骤整整耗费了三个月才完成,而此时春耕早就过去了,华安的北伐军一粒粮食也没有种下,秋后自然也不会有收成。

    不过,能将无人问津的荒地改造成像模像样的田地,华安已经很高兴了,这也算是一种成就感吧!

    整理好田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要给田地施肥,要知道,贫瘠的土地是张不出好庄稼的,只有多施肥才能获得丰收。

    对于施肥,华安倒也不是太担心,毕竟,麾下足有三万将士,大营每日产生的粪便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将这些粪便浇到新改造的土地上,一定会大大改变荒地的土壤品质。

    只是整理出来的荒地足有数十万亩,三万将士的粪便,根本不足以满足如此广阔的土地。

    为此,华安决定一步步来,先选出一千亩田地全力施肥,待这千亩良田土壤肥沃之后,再处理剩下的田地。

    同时,由于一些高处灌溉不易,即使采用大型水车也满足不了庄稼的需要,华安只好改变种植模式,对于一般缺水的高处,采取种植耐旱作物的方法,而对于一些特别缺水,无法种植作物的高地,则计划改造成牧场,在附近建设围栏,养殖牛羊等牲畜。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产粮几万旦

    又经过几个月的整理,在初秋的时候,华安总共在这块荒地上整理出了六百顷水田、八百顷旱田、千顷牧场和百顷水库。

    对于土壤荒废已久,肥力不足的问题,华安除了利用大营粪便施肥以外,还将田地周围的草木点燃,用草木灰做土地的肥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过冬作物栽种的季节,在京城附近百姓还在忙着收割水稻的时候,华安已经带着北伐军将士,在新开垦的田地上种上了小麦。

    当然,由于对土地肥力没有多少信心,华安只种了三分之一的田地,剩下的暂时空置。

    对于百顷水库,则全部利用起来,除了养殖鱼鳖等水生动物,还在里面种植了一些菱角、白莲等水生类植物,可谓一点都没有浪费。

    地势太高,水源不足的千顷荒地全部被华安划成了牧场,牧场的面积最为广阔,上面长满了各种杂草,其中有几样便是牛羊最爱吃的草类。

    华安将牧场按照地利位置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建设一座可以围拢牲畜的围栏,麾下九个军各自负责几块牧场,其中,养殖牲畜时只占用一个,待这块牧草被牛羊吃的差不多时,再换一块牧场继续饲养,以保持牧场不会退化,各军之间也互相比赛,看谁养的好。

    华安的亲兵营分到了最好的几块牧场,不过他们不养殖牛羊,而是养殖马匹,战马是稀缺资源,北伐军战马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不足五千匹,其它各路军队就更少了,华安想通过饲养马匹,训练成战马,来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能力。

    种植和养殖,对于军队来说,毕竟属于副业,北伐军的主要任务仍是训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打仗,这一点华安很清楚,也不会本木倒置。

    屯田的任务都是按照军为单位展开的,每个军有三个营,各营轮流前往屯田,剩下的两个营在军营中训练,这样一算,每个士兵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军营训练,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屯田,这对战斗力的提高是几乎没有影响的。

    屯田是项体力活,完全可以看做是训练士兵的体力,而且还可以得到土地的大量产出,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

    第二年春分,田地种植的小麦都成熟了,北伐军将士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粗略算了一下,小麦的产量足有几万旦,已经足够北伐军半年的军粮了。

    华安将取得的收成上奏朝廷,朝廷大喜过望,对北伐军进行了嘉奖,赏赐的金钱足有百万,不过,原先应该拨给北伐军的几万旦的军粮也就不用拨了。

    水库的鱼鳖也进入了交配产卵的季节,去年秋季种植的白莲开出了灿烂的莲花,菱角在水库表面疯狂的繁殖,牧场之上就更热闹了,处于发情期的公牛、公羊为了获得交配权,在草地上进行决斗,失败者灰溜溜的离开,胜利者则会得到雌性的青睐,与之完成交配的过程。

    几个月的放牧,北伐军收集了大量的牛羊粪便,这些牲畜粪便和从大营运来的粪便一起被用于田地的肥力改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