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伐在即,华安不敢在府中停留太久,在参加完王导的葬礼之后,华安仅在府邸休息了一日,便策马返回北伐军大营。

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

    在返回大营的路上,华安勒马在一片水稻田周围稍停了片刻,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已经抽穗,华安明白,出兵北伐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策马回到北伐军大营,华安稍事休息,便向雷暴几人询问将士们的日常训练情况,而后,亲自从万余大军之中挑选十几名士兵与自己过招。

    简单的几招过后,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士兵的战力丝毫没有减弱,似乎又增强了不少。

    北伐在即,大晋各军都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华安麾下的万余将士也在临阵磨枪。

    通过连续一年的‘魔鬼式’训练,以及多次实战检验,华安对于麾下万余将士的战力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支人马已经算得上精锐之师,但距离百战精兵还有一些差距,百战精兵必须要通过多次的残酷战场厮杀才能得到,远远不是训练可以造就的。

    士兵的个人战力对战斗的胜败很重要,但战场厮杀更重要的是阵型严整,进退有序,在北伐即将开始之际,华安大大减弱了士兵个人战力的训练,而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练习阵法,并不断的举行实兵对抗演练,以训练麾下士兵的战场适应能力。

    八月初,大晋的西南方向传来捷报,广州刺史邓岳攻破蜀国六座城池,俘虏敌将霍彪,拓疆二百里,首战告捷,庾亮麾下参军赵松更是势如破竹,击破巴郡、江阳多座城池,威震敌胆,大大长了晋军的气势。

    得知邓岳、赵松,杀敌立功,大晋的其它各军将士,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北伐中原,杀敌建功。

    就在这捷报连连的八月,三朝元老,司空郗鉴突然去世,北伐在即,郗鉴的去世对北伐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皇帝司马衍得知郗鉴去世,更是伤心不已,王导七月刚走,郗鉴八月跟随,如今,当年的辅政重臣只剩下庾亮一人。

    作为唯一的三朝重臣,又是国舅之尊,庾亮成了司马衍最后的依靠,朝中大权自然也尽归庾亮。

    此时,庾亮心腹爱将,荆州军团的先锋骁将,征虏将军毛宝已经率精兵万人,向武昌城北面的渡口挺进,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便可横渡大江,率先向中原进击。

    荆、扬二州的精锐军团,也已经拔营北上,只是北伐军还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三万精锐在大营之中照常训练。

    京城皇宫之中,即将亲赴前线的国舅庾亮,正式向皇帝司马衍辞行。

    “皇上,老臣明日一早便要前往武昌城,今日特来向皇上辞行。”庾亮抱拳一揖。

    司马衍连忙扶起庾亮,道:“舅舅不必多礼,快请起。”

    “谢皇上。”

    司马衍看着庾亮,忧虑道:“如今,我大晋连折两员重臣,王爱卿和郗爱卿先后离朕而去,朕的江山就全仰仗舅舅了,舅舅离京而去,朝中若发生什么事,朕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啊!”

    “皇上如此信任,老臣惶恐。”庾亮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顿了顿,道:“皇上已经亲政多年,朝中大小事务也该自己拿主意了,老臣离开京城的日子,若是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皇上可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武昌。”

    “嗯。”司马衍点了点头,道:“舅舅,我大晋偏安多年,此次北伐真的可以收复祖先丢失的中原么,舅舅觉得有几成胜算。”

    “恕老臣直言,胜算未可知也,若是辽东的慕容皝肯倾尽全力进攻赵国的北境,我大晋的胜算将大大增加。”

    “既然没有必胜的把握,舅舅为何一再坚持北伐。”司马衍有些疑惑。

    庾亮蹙眉道:“皇上,中原乃我大晋故土,不可不收回,即使力有未逮,也要适时北伐,以使我大晋臣民不会忘记中原是故土,况且,即使收回几个郡县,也可以增大我大晋的实力,老臣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大晋尽一份绵薄之力,免得碌碌无为,死后无颜见先皇。”

    司马衍眉头一皱,道:“舅舅身体康健,何来如此感慨。”

    “丞相、司空先后过世,老臣年过半百,只怕也时日无长,皇上放心,老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晋收回故土。”

    “舅舅对大晋一片忠心,朕铭记于心,此次北伐,舅舅千万要保重,朕在京城等着舅舅凯旋归来。”司马衍凝目鼓励庾亮。

    “谢皇上,老臣告退。”庾亮抱拳一揖,转身缓缓离开大殿。

    看着庾亮有些蹒跚的身影,司马衍心下不禁有些感慨,当年的托孤重臣,先后一一离去,仅剩的庾亮也老了,也许用不了多久,也会离他而去。

    “老臣们一个个离朕而去,朕的江山以后靠谁守护呢?”司马衍自言自语了起来。

    ####

    八月下旬,征西将军庾亮抵达武昌城,在视察了武昌附近集结的大军和粮草后,下达了正式北伐的命令。

    由于粮草还未备齐,庾亮决定让十余万主力人马,暂时驻扎在武昌城附近,同时让征虏将军毛宝、西阳太守樊峻率领一万精兵先行渡江,占领大江北岸的邾城。

    与此同时,扬州军团的五万人马也已经依令渡过大江,进入广陵郡,以牵制赵国青、兖二州的近十万大军。

    韩潜的北伐军四万人马,作为总预备队,暂时驻扎京城,随时准备增援前线。

    毛宝、樊峻不负众望,渡江当日就占据江北重镇邾城,并派出部分兵力将邾城附近的村镇全部占领。

    站在邾城的高大城墙上,毛宝看向旁边的樊峻,正色道:“樊大人,邾城虽然坚固,却背江而建,是一座孤城,我万余大军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毛将军多虑了吧!邾城坚固,我万余大军坚守城池,敌军纵有十万,一个月之内也未必能攻下,我荆州军主力,最多半个月便可渡江增援,怕什么。”樊峻很不以为然。

    “樊大人说的是,坚守一个月,本将有十分的把握,哈哈哈!”十余万主力不日渡江增援,毛宝并不担心会被赵军包围。

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袭邾城

    大晋为了北伐大业,紧锣密鼓的准备了一年有余,如此大规模的北伐计划,怎能瞒过赵国探子的眼睛。

    在大晋定下北伐国策后,潜伏在江南的赵国探子,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得知了这一计划,并将情况向赵国天王石虎做了汇报。

    石虎得知自然是大怒,但北征慕容皝的失败,让赵国元气大伤,将士们都有些厌战,于是,石虎只得隐忍不发,暂时修养生息,一年后,开始暗地里集结精兵,准备与晋国的北伐大军血战。

    此时,赵国的十万精兵已经在靠近大晋的豫州准备就绪,毛宝孤军深入邾城的消息,刚传入了邺城,石虎便立即下令,命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石闵、李农等五位将军,发兵攻打大晋。

    五位骁将各领一万精锐,兵分五路向大晋的荆州北境进犯,夔安率领剩下的五万人马从后接应。

    同时,坐镇邺城的大赵天王石虎,在邺城检阅精兵,为了一雪两次战败的耻辱,石虎决定御驾亲征,亲自领兵攻打大晋。

    此时,夔安的十万人马已经向荆州北境紧逼,很快就会与庾亮亲自率领的十余万荆州军主力厮杀。

    兖、青二州的十万人马,也与扬州北境的五、六万晋军精锐在广陵郡附近对峙起来。

    而夹在荆、扬、豫、徐四州中间的淮南郡成了守卫空虚的地带,这个薄弱的环节自然被石虎发现了。

    石虎下定决心,要亲率国中精锐,从淮南郡杀开一条血路,兵锋直指大晋都城建康。

    其实,除了因为这里是晋军防守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前几年桃豹大军惨败之处,桃豹是石虎的得力干将,晋军打败桃豹,等于是重重的打了石虎的耳光,这个仇石虎记恨了两年了。

    如今,报仇的机会来了,石虎决定要带领桃豹等大将,彻底的踏平淮南郡,以雪前耻。

    去年北征燕国,赵国三十万大军因为粮草补给困难,被不足十万的燕军打得大败,这让石虎意识到,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太多会造成补给的困难,对战争极为不利。

    为此,此次御驾亲征,石虎仅仅点兵十万,而且有四万驻扎在靠近淮南的豫州,以备不时之需,渡过淮水攻打大晋的只有六万精锐。

    这六万精锐是清一色的龙腾卫士,个个都是金发碧眼,虎背熊腰的羯族勇士,可谓是石虎手中最精锐的力量。

    在检阅完邺城的精兵之后,石虎亲自率领这支百战雄师,向淮南郡进发,而身在豫州的夔安则直接率领十万精锐,向荆州北境进攻。

    五路先锋已经向西南逼去,夔安领兵五万向被晋军占据的邾城进发,在距离邾城二百里处,夔安的大军被晋军斥候发现。

    “将军,邾城据此还有二百里,末将建议骑兵突袭,定能一战而攻陷邾城,打得晋军溃不成军。”一名部将向夔安建议。

    夔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道:“骑兵突袭,大破晋军,好,张将军,你立刻率领二万骑兵,奔袭邾城。

    “末将遵令。”部将张貉抱拳领命而去。

    ######

    身在邾城的毛宝和樊峻,得知赵国五万大军迎面而来,心下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向派人向武昌城的庾亮求救,恳求主力早日渡江增援。

    同时,让占据周围村镇的数千兵力全部回撤,城外的粮草等物资也全部运回城内,准备死守邾城。

    “毛将军,据斥候回报,敌将夔安的五万人马还在二百里外,距离邾城至少还有三、四天的行程,足够我们从容准备了。”西阳太守樊峻说道。

    毛宝闻言,点头道:“樊大人所言极是,三、四天足够本将布置城防了,今日,天色已晚,将士们也都累了,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一夜,明、后两天全力布置城防,定要将敌军挡在邾城之下,以待庾大人的援兵。”

    “如此甚好,毛将军,本官这就去准备。”樊峻说完转身离开。

    #####

    邾城告急的文书,很快就送到了武昌城庾亮的手中,庾亮打开信件,见夔安的五万大军尚在邾城以北二百里外,心中不禁有些大意。

    他认为邾城坚固,又有毛宝这样的猛将和一万精锐士卒守卫,夔安的五万大军根本难以攻破城池,没有必要立即派出援军。

    于是,庾亮回书一封,让毛宝和樊峻坚守城池,务必要等到援军的到来,同时,派部将回京城催促粮草。

    ######

    夔安部将张貉率领二万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向邾城奔袭,沿途并没有过多的停留,大军奔驰了整整一天,在夜半的时候,终于抵达邾城城下。

    见城墙上的晋军守卫松懈,张貉当机立断,立刻发兵夜袭邾城,二万骑兵就地取材,制作云梯和简易攻城锤,向防备松懈的邾城发起了强攻。

    而此时,累了一天的邾城守军,大部分都在梦中,由于没料到敌军会这么快打来,城墙上的弓箭手并不多。

    零星的弓箭还击,对攻城的敌军造成的只是很小的伤害,而且,这为数不多的弓箭兵还要被城下敌军的弓骑兵压制,很难从容攻击。

    得知敌军夜袭邾城,守将毛宝连忙穿上铠甲准备率军迎敌,城中的士兵也从睡梦中惊喜,胡乱的披上衣服,拿起兵器向外涌去。

    邾城之中,顿时一片乱糟糟的,各营、各队的军官找不到麾下的士兵,士兵手中所持的兵器,好多不是自己所擅长的。

    “将士们,不要乱,不要乱。”毛宝声嘶力竭的喊了半天,队伍渐渐齐整。

    但此时,北门城墙已经被敌军占据,守城的几十名士兵全部战死,紧接着城门也被打开,黑压压的赵国骑兵从北门驰入邾城。

    “将军,北门失守了,敌军铁骑正蜂拥而来。”一名浑身是血的小兵跑过来向毛宝汇报。

    毛宝虎目一凛,大吼道:“将士们,随我杀出,把敌军全部打回去。”

    “杀……”毛宝带领所部主力向北门方向杀去。

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

    赵军铁骑奔袭而来,粮草等物资完全没有携带,若不能迅速攻占邾城,将处于危险境地。

    张貉和麾下的将士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皆是奋力攻城,北门被打开后,所部将士立即奋勇杀进邾城。

    毛宝麾下的一万士兵缺乏准备,完全不是赵军两万铁骑的对手,在城内北门附近厮杀一阵后,赵军铁骑不但没有被打退,反而越来越多,毛宝和麾下的士卒被逼迫的节节后退。

    “毛将军,樊大人来了。”就在毛宝与赵军厮杀的时候,西阳太守樊峻冒着赵军的箭雨奔了过来。

    “樊大人,这儿太危险,你来干什么。”毛宝心中急躁,语气有些不耐烦。

    樊峻眉头一蹙,急道:“毛将军,如今,数万敌军已经攻入邾城,我军怕是抵挡不住了,不如早作打算。”

    “樊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本将奉命死守邾城,岂能不战而逃。”毛宝义正言辞。

    “毛将军,这都什么时候了,半数将士已经溃散,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俗话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丢城,日后再夺回来。”樊峻极力劝说毛宝撤退。

    “将军,樊大人说的是,敌军有备而来,再不走,我军将全部战死。”

    “将军,不论战与不战,今夜邾城是丢定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将军快下命令吧!”

    毛宝麾下的几名部将,见赵军骑兵已经入城,皆劝说毛宝暂退。

    “二百余里,三、四日的路程,赵国铁骑是飞过来的吗?真是天助丑虏,不助我大晋啊!”毛宝心中有些惊疑不定。

    “毛将军,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快走吧!你们几个扶着毛将军,快走。”樊峻指使几名亲兵强行将毛宝向后驾去。

    “放开本将,本将要与邾城共存亡。”毛宝象征性的挣扎了几下,便与得力部将向南门外退走。

    出城不远便是奔流不息的大江,江边此时没有大船,只有十几只小船,而溃散出南门外的晋军却又两千之众,如此多的士兵,紧靠这十几条小船自然无法逃生。

    “将军,敌军追来了,快上船。”樊峻与毛宝在几名亲兵的簇拥下,迈上了一条小船。

    “杀……活捉晋将,活捉晋将。”追出南门的赵军将领,大喝着率领所部骑兵向溃散的晋军发起冲击。

    “敌军杀来了,快逃啊!”两千溃兵一拥而上,向停泊在岸边的十几条小船涌去。

    如此微不足道的十几条小船,如何能承载两千溃兵的身体,在溃兵的争抢下,十几条小船全部破碎,成了一段段木板。

    就连大将毛宝所乘坐的小船,也被求生**强烈的士兵拉扯,从而翻沉破碎,无奈之下,晋军将士只得脱去衣甲,拼尽全力向对岸游去。

    “放箭。”追至岸边的赵国将军,命令所部士兵向泅渡的晋军溃兵放箭。

    一阵阵箭雨过后,泅渡的晋军士兵纷纷中箭,死伤极为惨重。

    大江水流湍急,且有数里之宽,常人泅渡九死一生,这些溃兵虽然都是南方人,对水性极为熟悉,但能够成功泅渡对岸的士兵寥寥无几,大部分都葬身鱼腹,就连征虏将军毛宝、西阳太守樊峻也都力尽溺水而死。

    坐镇大江南岸的庾亮,见邾城方向火起,急忙命令斥候前去打探,半个时辰后,毛宝、樊峻和数百将士的尸体被送到了庾亮的眼前。

    整整一万精锐大军,交战几个时辰便全军溃散,易守难攻的邾城也已陷入敌手,铁一般的事实让庾亮心惊不已,他一面下令将毛宝、樊峻厚葬,一边上奏朝廷自陈己过,请求朝廷降罪。

    毛宝的溃败、邾城的丢失彻底打乱了庾亮的北伐计划,他原先打算以邾城为据点,进而北进占领整个豫州、随后逼近黄河与赵国隔河对峙、最后北渡黄河攻占邺城,收复整个中原。

    如今,大军还未真正出师就损兵折将,这对荆州军的士气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毛宝是荆州军的一员敢打敢杀的猛将,如此猛将在赵国铁骑的面前都不堪一击,荆州军将士一时对赵国大军心存畏惧。

    见首战失利,主力军团士气低落,且京城粮草还未抵达,征西将军庾亮不敢贸然渡江向邾城进攻,而是让十余万大军在武昌城附近原地待命。

    荆州军主力在武昌城待命,而赵国的五路先锋已经向西,进犯大晋的南阳、义阳、江夏等诸郡,沿途各郡县守军都不多,将士们或战死,或投降,竟不能阻挡赵军的锋芒。

    很快,赵军先锋从上游渡过大江,进入襄阳、南郡一带大肆掳掠,并进逼沔南城,沔南守军出城与赵国大军血战,被赵将石闵打得大败,将军蔡怀战死,士卒向山野之间溃散,最终沔南城被赵军攻破,荆州北境尽落敌手。

    庾亮见荆州北境被赵军轻易攻占,内心大骇不已,几次晕厥过去,身体也每况愈下。

    为了夺回荆州北境,庾亮孤注一掷,派遣荆州军十余万主力,向入侵的赵军发起反击,双方经过几场血战各有损失,战场态势一时进入胶着状态。

    与此同时,赵国天王石虎已经亲自统领六万龙腾卫士,四万邺城精兵,离开邺城向大晋的淮南郡杀来。

    此时,石虎的前锋已经抵达豫州的谯郡,要不了多久就会进犯大晋的淮南郡。

    进入谯城后,石虎在城中略作停留,准备休息一夜,第二天率领六万龙腾卫士向淮南进发,而将四万邺城精兵留在谯郡,大军所需的大半粮草物资也尽皆囤积在此。

    进攻荆州的夔安军团,时不时的传来捷报,这让石虎颇为满意,晚饭过后,心情大好的石虎,在大帐中与诸将一起欣赏起了舞姬的艳舞,偶尔下台与舞姬一同表演。

    “报,王上,邺城八百里加急。”突然,一名小兵奔了进来。

    “快,呈上来。”石虎一听是急报,也不敢耽误。

    在仔细的读了急报的内容后,石虎不禁勃然大怒,随手就将身前的案子给掀翻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两面受敌

    “王上,邺城发生何事了。”见石虎发怒,桃豹连忙问道。

    石虎将信件往地上一摔,暴喝道:“哼,慕容皝趁着本王南征,竟领十万大军囤积凡城,虎视幽州,前锋慕容恪更是攻下我幽州北境多座城池,真是岂有此理。”

    “啊!竟有此事。”帐中诸将皆是大惊,一时间面面相觑起来。

    桃豹见状,拱手奏道:“王上,我大赵主力皆在南部,幽州守军只有七八万,只怕不是慕容皝十万虎狼之师的对手啊!宜早作打算。”

    “嗯,桃豹,你有何良策。”石虎问道。

    “王上,以末将之见,应该立即从江南前线抽调精兵猛将,回援幽州方为上策。”桃豹如实回道。

    “哼,晋军意欲北伐,直捣邺城,我南征大军岂能随意抽调,况且,本王御驾亲征,所带兵马并不多,不如,让留守邺城的十万大军增援幽州吧!”石虎显然不愿意减弱南征大军的力量。

    “王上,邺城兵马肩负着包围京畿的重任,万万不能调往幽州,万一慕容皝的铁骑绕过幽州各军设防,直扑邺城,后果不堪设想。”桃豹死谏。

    “是啊!王上,邺城为京畿重地,兵马外调,万一有人趁机造反,我等将无家可归。”

    “王上,我朝名将皆在南部,幽州和京城留守的那些庸将只怕不是慕容皝的对手,调兵回援倒是其次,调一大将回京更为重要。”

    群臣各抒己见,纷纷向石虎进言。

    听了众臣的意见,石虎感觉都很有道理,他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调拨哪位将军回援幽州,可以抵挡慕容皝。”

    “王上,末将桃豹,愿意领兵回援幽州。”

    “王上,末将支雄,愿前往幽州,阻挡慕容皝南下。”

    石虎金口一开,桃豹、支雄立即抱拳请命。

    “好,桃豹、支雄,本王就给你们这个立功的机会。你们一定要给本王挡住慕容皝。”石虎下达了命令。

    “是,王上。”桃豹、支雄抱拳领命。

    将军张豺一听,连忙反对道:“王上,万万不可。”

    “为何。”石虎眉头一蹙,桃豹、支雄也是惊疑的看向张豺。

    张豺缓缓奏道:“王上,去年北征,桃豹将军与支雄将军,皆是大败于燕军之手,让败军之将前往抵挡燕军,只会让燕军耻笑,让我幽州士卒泄气,为此万万不可。”

    “哼,张豺,你什么意思。”支雄骤然暴怒。

    “王上,末将此去正是为了一雪前耻。”桃豹亦是大怒。

    石虎闻言,一时犹豫不决起来。

    见石虎良久都沉默不语,张豺接着奏道:“王上,那慕容皝父子可是及善用兵,尤其是那个慕容恪,仅凭两千精骑就击溃了我十万大军,就连王上也差一点就……”说道这里,张豺不敢再说下去。

    “哼……”石虎闻言,果然是勃然大怒,恶狠狠的瞪着张豺,十万大军败于慕容恪区区两千之众,这对于石虎来说是奇耻大辱。

    见石虎大怒,张豺立马改口道:“王上是英明神武的君主,慕容恪是乳臭未干的小儿,论才能,慕容恪岂能与王上相比,去年我军战败,只能算是慕容恪侥幸而已,侥幸而已。”

    听了张豺恭维的话,石虎的脸色稍缓,顿了顿,正色道:“败给慕容恪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是本王一时大意,不过,本王倒也看得出来,这个慕容小子倒是有一点真本事,比本王的几个儿子强多了,慕容皝真是命好啊!得了这么个好儿子。”

    张豺一听,献媚道:“王上,这个慕容恪是有一点小本事,不过,去年昌黎之战,却被王上的养孙石闵将军所阻,未能前进一步,慕容皝的亲儿子,尚且不如王上的养孙,慕容皝又怎么能和王上相比呢?”

    石虎一听,心情大好,大声道:“对啊!本王怎么把闵儿给忘了,昌黎之战,若不是闵儿阻挡追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石闵现在何处。”

    “回王上,石闵将军前些日子刚攻破沔南城,现在应该驻扎在沔南一带。”一名大臣奏道。

    “好,太好了,闵儿又立了一大功。”石虎心中大为高兴,急道:“立即传令,让石闵将军所部星夜驰援幽州,同时,让石闵本人到谯城见驾,快去。”

    “是,王上。”

    “王上,石闵将军为我大赵第一勇士,让其驰援幽州,一定万无一失。”传令兵刚走,张豺便拍起了马屁。

    “传令下去,大军在谯城修养三日,三日后,一鼓作气,进逼淮河北岸,攻占平阿、怀远、义城诸城,而后,南渡淮河,占领当涂、合肥、历阳诸城,最后,逼近大江,虎视江南。”

    “王上圣明。”帐中诸将一齐抱拳。

    #######

    邾城失守,毛宝、樊峻溺死大江,沔南失守,将军蔡怀殉国,整个荆州北境相继落入敌手,征西将军庾亮卧病不起,荆州军十万主力与赵军精兵厮杀,丝毫不占上风。

    这些不利的消息,一条条的传人建康的皇宫之中,这让坐在龙塌上的司马衍万分的不安。

    “诸位爱卿,如今,胡虏犯我荆州,国舅卧病在床,荆州军久不取胜,各位有何良策。”皇宫的大殿之上,司马衍向群臣讨要退敌之策。

    “回皇上,为今之计,只有派遣援军,增援荆州,方为上策。”一名大臣奏道。

    司马衍略一沉思,道:“爱卿以为,应该派遣哪一支援兵。”

    “皇上,如今,我大晋的荆、扬二州主力,皆与敌军对峙,唯有驻扎在京城的北伐军四万人马可以调动啊!”

    “北伐军是一支常胜之师,朕相信北伐军一定能击败胡虏,好,就派北伐军增援荆州。”司马衍闻言,心下稍定。

    “皇上,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鲁莽,以微臣之见,还是听听北伐军将领的意见吧!”另一名大臣建议道。

    司马衍一听,道:“也好,来人,立即传令,让北伐军军主以上将领入宫见驾。”

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荆州

    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收庄稼,而此时大晋与赵国正在交战,青年男子参军较多,收庄稼的重任都落在了老幼妇女的身上。

    华安在一次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路两旁庄稼地里忙碌的都是老幼妇女的身影,细问之下才知他们的儿子、丈夫都参军打仗了。

    看着这些老弱妇孺辛苦劳作的身影,华安总有些不忍,探亲三日,返回大营的路上,华安再次看到这些忙碌的身影,整整三天,地里的庄稼只收了一小半。

    华安心中颇为感触,回到大营之后,便以训练体力为名,将麾下的万余大军全部派往京城附近的庄稼地,让他们帮助附近的百姓抢收粮食。

    “将军真是好人啊!老汉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当兵的抢粮,从来没见过当兵的帮助我们老百姓收庄稼。”一个头发斑白的老汉,真挚的夸赞华安。

    华安直起腰来,随手抹了一下额头,笑道:“老丈啊!军人的职责便是保家卫国,保护老百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这个老汉还是第一次听说。”老汉一脸的诧异。

    “爷爷,喝口水吧!”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端着一碗水走了过来。

    老汉见了自己的孙女,咧嘴一笑,道:“爷爷不渴,这位将军帮了我们的大忙,快给将军端去。”

    小姑娘闻言,双手捧着一碗水,递给华安,甜声道:“将军,喝口水吧!”

    华安抬眼望去,眼前的小姑娘面相甜美,天真可爱,只是体态稍微有些瘦弱,脸色也有些发黄,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小姑娘也是最让人心生怜惜的。

    “多谢姑娘。”华安倒也不客气,伸手接过小姑娘手中的大碗,一仰头喝了起来。

    “将军,我这孙女今年刚满十四,算是我们村里最俊俏的女娃儿了。”老汉突然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华安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微微一笑,看着小姑娘,打趣道:“姑娘都十四了,可以嫁人了哦。”

    小姑娘脸颊一红,瞥了华安一眼,一转身跑开了。

    “呵呵!恕老汉多嘴,将军成家了没有。”老汉看向华安,问道。

    华安拍了拍老汉的肩膀,道:“不瞒老丈,我儿刚出生不久,在下已经做爹了。”

    “哎呀!恭喜将军,恭喜将军啊!将军如此年轻,真没看出来都已经做爹了。”老汉真心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