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几年就调动一次,让安东与安北的将领进行互换,同时,中原一带的将领也可以进入漠北,漠北的将领也可以进入中原,如此,就不怕边关大将尾大不掉了。”

    心腹属下见华安坚持在漠北建立安北都护府,并思虑的非常周全,也不再表示反对,并全力支持华安的决策。

    随后,华安正式下达命令,任命谢艾为安北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并让其立即在漠北的战略要地建立安北城,以其作为整个安北都护府的治所,实现对安北的统治。

    安东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相继建立,大晋的影响力已经实现了对北方的全部覆盖,所有生存在北方和东北方的各族百姓,全都要仰大晋的鼻息生存。而大晋将通过教育,让他们对中原有认同感,从而最终被大晋所同化,与大晋成为完美的整体。

    不过,人的野心和贪念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在安东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建立之后。华安又将眼光瞄向了西域和交广以南,这两个方向也有很多可供给开发的土地,尤其是西域可以一直延伸到西方,是最有潜力开发的土地。

    华安召集几名心腹属下,开始研究西域和南疆的征服计划。

    “王上,控制西域只需派遣宋澄将军领兵征服即可,南疆的征服就交给南王好了,不过,我大晋刚刚建立安东和安北都护府。如今又要向西和向南扩张,国力只怕会损耗很大,不如缓一缓吧!”一名心腹属下轻声劝道。

    华安摇头道:“打铁要趁热,如今趁着我军不断大胜的良机,出兵征服西域和南疆是非常有利的,况且,我们有多少实力就扩张多少,没有必要一次性扩张太多。但大晋建国时的西域故土是无论如何都要收回的,这一点是不能有丝毫妥协的。毕竟,这关系到大晋的脸面问题,而且,西域是产良马的地方,若是失去西域,我大晋骑兵的战马便无法得到很好的改良。长期下去对大晋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丝绸之路利润丰厚,只要占据丝绸之路,便可以向来往的商队收受赋税。从而提高我大晋的财政收入。”

    “王上,宋澄将军的十万骆驼骑兵早已练成,如今正是让他们展现雄风的时候了,不如就让宋澄将军统领十万骆驼骑兵收复西域吧!”一名部将开口建议道。

    华安闻言,点头道:“不错,宋澄将军的十万骆驼骑兵已经组建多年,相信一定早就形成战斗力的,骆驼骑兵能否发挥巨大的战力,必须要有一场实战来证明,传令下去,让凉州刺史宋澄统领十万骆驼骑兵收复西域故土,记住,让他量力而行,能收复多少就收复多少,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本王提出。”

    “是,王上,属下这就去办。”一名部下应道。

    “报,王上,交州大捷,荆州军十余万主力击破南越族近二十万联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收复交州北部的全部重要城池。”就在这时,南疆也传来了好消息。

    华安闻言,嘴角淡然一笑,显得颇为轻松。

    “王上,南王的荆州军战力依旧不弱啊!居然这么快就平定了南疆的各路叛乱。”一名心腹忧心的说道。

    华安笑道:“荆州军战力强悍,是我大晋的福气,本王为此感到大为高兴啊!”

    “可是荆州军并非王上心腹,荆州军战力强大对王上未必有利啊!”一名心腹属下说道。

    华安摆了摆手,正色道:“荆州军虽然不是本王的心腹,但本王麾下的兵马都用来建立安东、安北和安西都护府了,南疆一带不能抽调足够的兵马,若是荆州军可以继续向南进攻,则可以在交州南部的适宜位置建立安南都护府治所安南城,将交州南部和西南的土地全部纳入大晋的疆土,荆州军战力强倒显得是一件好事啊!”

    “王上圣明,不过,南王未必会同意向南进攻啊!毕竟,南疆都是不毛之地,到处都是瘴气和毒虫,是不毛之地啊!”心腹属下担忧的说道。

    华安思考了片刻,正色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本王自有办法让他答应。”

    众心腹闻言,皆不解华安本意,不过,既然华安说有办法,那就一定会有办法的。

    随后,华安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亲自给桓温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显得极为恭敬,称赞其麾下的荆州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若是可以继续向南进攻,攻取南部的广大区域,则有开拓疆土的大功,会流芳百世,但皇帝年幼且刚刚登基,需要人才辅佐,所以,希望桓温能够进入洛阳城辅佐新帝,而政府南疆的事情就由华安派遣前去执行了。

    华安在信中所说的让桓温进入洛阳城辅佐小皇帝,是一种反话,他自然希望桓温能够率领荆州军主力征服南疆,将大晋的领土扩展到印度洋,之所以这么说,是故意客气一番罢了。况且,他相信桓温也不会愿意前往洛阳城受人控制的,所以,一定会选择向南疆进军,从而婉拒华安的提议。

    很快,华安的亲笔信就送到了交州的桓温手中。看着华安的亲笔信,桓温嘴角露出了笑意,并将信件交给身旁的众心腹,让他们也看一看。

    “王上,洛阳城去不得。”

    “是啊!王上,辅佐新皇帝有众大臣呢?王上无需亲自前往洛阳城。”

    “王上前往洛阳城势必受制于人,倒不如呆在南方来得自在。”

    众属下看了信件之后,皆反对桓温前往洛阳城,在朝廷辅佐小皇帝。

    桓温笑了笑。正色道:“你们再仔细看看,北王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众心腹属下看了几遍,终于发现了被他们所忽略的部分,在让桓温入洛阳城的前面,提到让荆州军向南疆进攻的建议,只不过笔墨较少,且以皇帝年幼否定了这一提议,所以。没有被众人注意到罢了,而桓温自然注意到了这句话。并立马就明白了华安的意图。

    “王上,这封信的意图其实是让我军继续向南进攻,以让大晋获得更大的土地,安南都护府,北王的野心可真大啊!”一名心腹属下说道。

    “王上,南方都是不毛之地。攻取这样的土地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好处,不如不去。”一名心腹说道。

    显然,众心腹属下皆认为交州南部和西南部的土地都是充满瘴气的不毛之地,攻取这些土地并不能取得实在的利益,况且。南方道路崎岖,瘴气肆虐,大军未必一定能够战胜南方的各族政权,建立安南都护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桓温却不以为然,顿了顿,正色道:“既然王猛可以建立安东都护府,谢艾可以建立安北都护府,本王又为何不能建立安南都护府呢?况且,秦皇当年开拓岭南,将大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交州和广州一带,为后世所敬仰,若本王能够开拓交州以南的大片土地,则后世必然可以记住本王,大丈夫生当为人杰,死当流芳百世,况且,本王开拓南方的土地也是为了后世的子孙着想,将南方各族完全置于大晋的控制之下,让他们不能再威胁大晋的南部疆土,还百姓一个安定祥和的生活。”

    显然,桓温是一名不服输的人,他不会输给王猛和谢艾,另外,他也想建立秦皇开拓岭南那样的功业,以让自己可以流芳百世,让后世之人可以永远的记住他,崇拜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可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拒绝入洛阳城辅佐小皇帝,毕竟,进入洛阳城之后,他将处处受到掣肘,从而难以一展胸中的宏图之志,而若是既不进入洛阳城,也不攻略安南,则华安肯定不会同意,桓温深知自己的实力不是华安的对手,自然不敢公然对抗,所以只有经略南安,以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王上一心为后世子孙谋福祉,不惜亲入不毛之地,这真是我等之楷模,末将愿追随王上深入不毛之地,将南方全部土地纳入大晋版图。”一名将领被桓温感动,抱拳说道。

    “王上,末将愿意誓死追随,先灭南越一族,而后横扫整个南部,在交州以南筑安南城,建立安南都护府。”又一名部将正色说道。

    见众部将皆誓死追随自己,桓温显得非常的兴奋,并高兴的说道:“有诸位爱将全力支持本王,本王一定可以横扫整个南方,建立安南都护府。”

    “大晋必胜,王上必胜。”众部将高兴的大吼起来。

    随后,桓温根据自己麾下兵马的实力,还有物质储备的情况,决定在一个月之后,开始分路向南进军,并在交州的首府交趾城建立后勤补给基地,南征所需的全部物资都运往交趾城,并由交趾城继续向南运输。

    当然,向南进军必须得到大晋朝廷的许可,由此,桓温上书大晋皇帝,以南越族伙同其它民族屡屡在大晋南疆挑起事端为由,要求率领主力大军南征南越等族势力,并要求建立安南都护府。

    此时的皇帝司马彘仅有几个月,自然不能处理任何的国家大事,朝政暂由太皇太后褚蒜子负责,而褚蒜子是个女人,根本不可能处理这种军国大事,于是朝廷的各种重大事情,顺理成章的就归华安负责处置了。

    华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到了桓温送来的奏折,心头大为高兴,从桓温要求南征并建立安南都护府的事情来看,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华安的意图和底线,并顺从的按照华安的意思,率领所部大军准备向交州以南进攻。

    对于桓温的奏折,华安自然立即就给与了批复,并正式让南王桓温兼任安南都护府大都护,在南方建立安南城,以控制整个安南都护府辖区。

    奏折批复好之后,华安心头终于大大的松了口气,如今,四大都护府全都有眉目了,这着实让他非常的高兴。

    都护府建立之后,就要全面控制所辖区域,并通过政策怀柔、经济控制和文化教育的方式,让各都护府辖区内的百姓对大晋表示认同,其中,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才能让四周各族的百姓对大晋有认同,承认大晋朝廷是他们的宗主国,同时,为了让这些部族有归属感,可以利用上古传说,将各族百姓的子孙描述为炎黄与蚩尤的偏支,从而让各族百姓认为自己也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从而更容易控制,当然对于誓死不肯归附大晋的反抗力量,要不惜一切力量将其彻底的歼灭,这种事情决不能妥协和手软。

    春耕过后,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全国的老百姓都开始忙着春耕,为了不违农时,华安让洛阳城周边的各路大军分批加入到春耕的行列,让他们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从而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春耕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进行。(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浑偷袭凉州

    洛阳城一带已经开始春耕,但在安北都护府的北部辖区却仍是满地的积雪,尤其是挹娄国境内,到处都是冬季的积雪,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化不干净了,也就是说大晋国土辽阔,不同的区域春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在交州和广州一带根本就没有四季的区别,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气候一直都是非常温和的。

    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安东城,在春耕来临之际终于是建成了,城墙等防御设施,政府办公住所,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全都建造完毕,至于商铺和民居等设施,就不用那么着急了,随时都可以建设。

    而在安东城完全建造完成之后,安东都护府大都护王猛便正式开始管理整个安东区域,包括粮草税赋、兴修水利、任命官员等事物,全由王猛做主,当然,职位比较大的官员还是要上报大晋朝廷,并由华安亲自批复的。

    目前,在整个安东境内,由于濊貊和挹娄被大晋灭国,所以,这两个国家开始正式施行州郡化,两国都处在极北之地,为此,两国在合并之后,建立了北州,北州辖区除了濊貊和挹娄之外,还包括两国以北的大量荒无人烟的土地,而这样一来,北州将成为大晋面积最大的一个周,也许日后会被更大的州所取代吧!至少目前他是最大的,除了北州之外,王猛利用拥立高尚即位的恩惠,说服高句丽王高尚,在高句丽境内建立几个郡县,并派驻几名大晋官员进行管理。

    而有了高句丽的配合之后,扶余、沃沮和三韩都必须拿出部分的土地献给大晋朝廷,从而让王猛在其国土建立郡县,实现对各国更加密切的控制。

    “大都护。扶余王等人已经同意在其国境之内组建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的郡县,但却不肯给予过多的百姓,目前,这些郡县所属的土地已经划拨出来了,但全都是不毛之地,且根本就没有多少百姓。一个郡能有几千人就不错了,至于一个县则仅有几百人,这摆明了不想让我安东都护府管辖他们的土地啊!”韩勇看向王猛,略有不满的说道。

    王猛闻言,轻轻笑了笑,正色道:“我大晋朝廷自从组建安东都护府以来,只向各国索取,却从未给予各国任何的好处,他们能够划拨部分土地给我们使用就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指望他们会把膏腴之地割给我们吗?想都不要想了,人家也是要过日子的。”

    “大都护说的是,但目前各郡县都没有人烟,土地也全都是荒地,如此状况,一年我们安东都护府也收不了多少税赋啊!而我安东足有二十万兵马需要供养,这样入不敷出,只能不停的向朝廷索要了。”韩勇有些无奈的说道。

    显然。大晋的很多州郡所供养的军队都可以自己自足了,但安东都护府却远远不能够自给自足。因为这里的百姓并不是很多,所收的税赋非常的有限,而为了维护安东境内的稳定,供养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又是必须的,否则,极有可能因为力量的缺乏而失去安东。

    王猛正色道:“安东都护府刚刚建立不久。依靠朝廷供养是在所难免了,不过,最多三年,我安东必须要自给自足,不能拖朝廷的后腿。”

    “哦。大都护已经有办法了。”韩勇连忙问道。

    王猛点头道:“扶余王等人,划处的郡县都是荒芜之地,百姓也极少,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有土地就好,中原与河北的百姓多的是,只要安东给予极其优厚的条件,河北的部分百姓就会心甘情愿的前往安东耕种,如此,数年之后,安东的税赋就会有很多的上升,而到时候安定趋于稳定,所需要维持的军队也要少很多,大约十余万兵马就足以维持安东全境了,如此,将再也不会拖朝廷的后退,而且,还会将多余的税赋上交朝廷,以增强朝廷的财力。”

    “利用优惠的条件招揽百姓,这的确是好主意,只要中原与河北的老百姓抵达安东,便可以给安东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安东的繁荣,同时,中原人口的增加将有利于安东各族百姓更加快速的融入大晋,从而彻底失去民族独立的想法。”韩勇闻言,高兴的说道。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看来韩将军进步很快嘛,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这还不都是跟大都护学的吗?若没有大都护教诲,末将哪里会有如此见识。”韩勇适时的拍了句马屁。

    王猛高兴的笑了笑,正色道:“春耕已经不远了,安东城周边新开垦的军屯不知搞得怎么样了,灌溉的沟渠不知都建好了没有。”

    “大都护,将士们都在加紧挖掘沟渠,只是由于气候还是寒冷,土地普遍较硬,所以进度不是很理想。”韩勇如实说道。

    王猛点了点头,正色道:“春耕之前,所有的灌溉沟渠都必须建好,不能误了农时啊!”

    “大都护放心,末将会督促将士们加紧干活,一定在春耕之前,将所有的灌溉沟渠全部建造完成。”韩勇保证道。

    王猛想了一下,正色道:“我们还是亲自出城看看吧!看看各条沟渠都建造的如何了。”

    “是,末将陪大都护一起视察。”韩勇正色说道。

    随后,王猛与韩勇在护卫亲兵的保护下,前往安东城周遭,对新开垦的军屯进行视察,这些军屯所产出的粮食自然无法完全供给安东大军所需,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朝廷的压力,让朝廷可以少调拨一些粮草进入安东,减弱朝廷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丰富将士们的业余生活,所以,王猛对军屯非常的重视。

    此时。所开垦的田地以亩为单位早就画好了,相邻的田地之间以田埂隔开,田地里的杂草也全部一把火烧光了,显得非常整洁,而此刻,灌溉的沟渠还没有完全挖好。几千晋军将士正在辛苦开挖沟渠,以在春耕来临之前,将沟渠完全挖好,如此,才能对田地进行有效的灌溉。

    见将士们干的热火朝天,王猛非常的高兴,并跳下战马,要与将士们一同挖沟渠。

    “大都护,让将士们干就可以了。您是大都护,怎么能亲自开挖沟渠呢?”韩勇连忙劝道。

    王猛正色道:“没关系,既然将士们能干,本都护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说着在沟渠里挖了起来。

    当然,王猛亲自挖沟渠是有其目的性的,他不太了解土地的属性,以及开挖沟渠需要付出多大的力气,所以必须亲自实践一番。只有亲自实践一番,才能对开挖沟渠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挖了几十下之后。王猛已经额头冒汗,并有些气喘吁吁,但成果却并不是太好,仅仅挖了一小块土地而已。

    “大都护,您歇着吧!让末将来挖一会儿。”韩勇关心的说道。

    王猛试了试额头的汗珠,点头道:“好。韩将军也来挖一会儿。”说着将手中的农具交给韩勇,自己却在沟渠旁边的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块上坐了下来。

    此刻,王猛总算明白,为何灌溉的沟渠至今都还没有竣工,原来是因为土地太硬。而士兵手中所用的农具也不是很锐利,所以劳动效率非常的低下,如此状况,若要保障春耕之前将全部沟渠挖完,必须动员更多的将士才行,而这是王猛所不愿意做的,毕竟,将士们还要进行日常的训练和巡逻,不能全部拉来挖沟渠,而若要解决沟渠的难题,必须想出更好的办法。

    “大都护,这土地比末将想象的还要硬很多啊!”很快,韩勇气喘吁吁的走了过来,并感慨道。

    王猛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这里的土地表面是松软的,但挖了一尺之后就是冻住的硬土了,再挖就挖不动了。”

    “大都护,沟渠这么难挖,必须动员更多的将士一起努力才行啊!”韩勇无奈的说道。

    王猛笑了笑,轻声道:“动员更多的将士参与挖沟渠,是一种很笨的方法,难道你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韩勇蹙眉想了半天,摇头道:“大都护,末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还请大都护赐教。”

    显然,韩勇觉得,除了增加人力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了。

    王猛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问道:“你应该看出来了,表面的土地都是松软的,很好挖,但沟渠里的土地却是非常的硬,根本就挖不动,你觉得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沟渠里的土这么难挖呢?”

    韩勇想了片刻,正色道:“回大都护,沟渠里的土埋藏太深,都冻住了,挖开之后,日光仍旧照射不进,所以挖不动,而表面的土壤被日光暴晒,冻住的土早就化开了,所以很好挖。”说完眼睛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见韩勇眼睛发亮,王猛连忙问道。

    韩勇沉思片刻,正色道:“回大都护,沟渠的土之所以难挖,是因为被冻住的缘故,若是沟渠的土解冻,则一定很好挖,工程的进度也会增加很多。”

    “说的没错,那就让沟渠的土解冻好了,韩将军立即去办吧!”王猛正色说道。

    韩勇愣了一下,随即轻声道:“大都护的意思,是在沟渠内放满野草,然后放一把火,从而将沟渠底部的冻土全部烧化。”

    “正是如此,本都护相信,只要冻土化冻,工程的进度会增加几倍,春耕之前完成沟渠的建设当完全不成问题。”王猛自信的说道。

    “是,大都护,末将这就去办。”韩勇大声应道,并立即开始进行准备。

    随后,正在挖土的晋军将士全部停下手中的活,并前往山中砍伐枯木,收集野草,并用来焚烧沟渠。

    王猛的方法非常的省时而高效,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后,开挖沟渠的进度明显加快了很多,在春耕之前完成沟渠的建设是毫无问题了。

    就在安东辖区为开挖灌溉沟渠而忙碌的时候,在洛阳城周边,春耕已经结束了,各种作物已经种在了田地里。

    华安在闲暇的时候,会带着心腹属下,在亲兵的保护下前往洛阳城郊外视察一番,以观察春耕的情况,对秋收的产量进行预估,做到心中有数。

    “王上,去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今年又新开垦了一批田地,秋收的时候一定不会比去年差。”一名心腹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正色说道。

    华安笑道:“但愿如此吧!希望我大晋年年都是丰收年,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此,本王心愿足矣。”

    “是啊!是啊!属下也愿大晋年年风调雨顺,年年都是大丰收。”心腹属下跟着说道。

    华安抬头看向远方,突然发现一名骑兵正在快速奔来,好像很急迫的样子。

    “王上,是凉州信使。”一名眼力好的亲兵,正色说道。

    一听是凉州信使,华安的心不由自主的紧张了一下,此时,距离凉州刺史宋澄出征西域已经有两三个月了,该是有消息传回的时候了,难道是凉州军大捷,华安在心中设想了起来。

    “你们几个去拦住他,让他来见本王。”华安下达了命令。

    几名亲卫骑兵策马向凉州信使奔去,并将其拦截了下来。

    “王上,凉州急报。”信使恭敬的将凉州紧急军报呈给了华安。

    华安轻轻打开凉州急报,顿时大惊,趁着凉州刺史宋澄率领十万骆驼骑兵收复西域的良机,吐谷浑十余万主力大军大举进犯凉州,并攻陷凉州十余座城池,凉州西平郡全境都已经落入吐谷浑之手,如今,吐谷浑主力大军携胜利之势,兵锋直逼凉州首府姑臧城,想要攻陷姑臧城,彻底掐断大晋与西域的联系,并占有凉州的广大区域。(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调拨增援凉州

    吐谷浑居然趁虚偷袭凉州,这让华安感到大为愤怒,偏居在西部的吐谷浑,人口不过几十万,举国之兵不过十余万,实力与大晋相比差的很远,只是由于吐谷浑位置偏僻,战略地位远远无法与西域相比,为此,华安才忽略了吐谷浑,让凉州刺史宋澄统领十万骆驼骑兵远征西域,却没有料到吐谷浑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向大晋的凉州发起突袭。

    “王上,吐谷浑突然入寇,是对我大晋的公然挑衅,如此恶行我大晋绝对不能宽恕,况且凉州连通西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决不能让吐谷浑占据凉州,属下请求王上调拨兵马进攻吐谷浑,收复西平郡。”一名心腹属下正色说道。

    华安脸色愤怒,正色道:“收复西平郡只是小事,本王要灭了吐谷浑,并建立西海州,将吐谷浑所辖之地,全部纳入大晋的版图。”

    显然,由此次吐谷浑入寇,华安看到了凉州的薄弱,这条细长的通道随时面临北面游牧民族和南部吐谷浑的威胁,随时有可能被攻占,而一旦凉州被攻占,大晋与西域的联系就彻底的断绝了,收复西域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若要收复西域,组建安息都护府,首先必须确保凉州通道的绝对安全。

    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在的土地,已经纳入谢艾所属的安北都护府,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南部的威胁吐谷浑则必须尽快剿除,以保证凉州通道的绝对安全。

    众心腹属下听说要剿灭吐谷浑,皆大为振奋,在安东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相继建立之后,他们的信心也已经极度的膨胀,并相信大晋雄师可以征服一切敌人。统治整个天下。

    “王上,若从洛阳城抽调兵马增援凉州是肯定来不及了,不如从蜀中和关中调兵,两地距离梁州较近,可以快速阻止吐谷浑在凉州攻城掠地。”一名心腹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蜀中的益州和梁州各出两万大军。由雷暴将军统领,从汶山郡出发,进攻吐谷浑的南部边境,关中之雍州和秦州各自调拨两万兵马增援凉州,阻止吐谷浑进一步扩展,另外,让宋澄放弃攻略西域,立即回援凉州。”

    “是,王上。属下马上安排。”一名心腹应了一句,转身前去准备。

    “王上,吐谷浑地处穷山恶水的高原地带,想要灭亡吐谷浑,只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凉州的十万骆驼骑兵就完全用不上,关中和蜀中增援的兵马有限,只能击退吐谷浑的入侵。想要攻入其境内,就压力很大了。”一名心腹属下。冷静的说道。

    华安闻言,嘴角微微一笑,正色道:“王猛和谢艾皆已为大晋立下汗马功劳,本王整日待在洛阳城都闷坏了,去西部看看也好。”

    “什么,王上要亲自领兵剿灭吐谷浑吗?”心腹属下紧张了起来。

    华安笑道:“本王也曾是威震一方的大将军。为何不能领兵出战,况且,朝中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都在安东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负责维护新开拓的领土。本王若是将他们调回,担心这些刚刚打下的国土会再次失去,所以,还是亲自领土西征吧!正好锻炼锻炼筋骨。”

    “王上,不可啊!如今皇上年幼,必须王上全力辅佐,若王上西征离开洛阳城,一旦朝中有变,就追悔莫及了。”心腹属下担忧的说道。

    显然,这名属下担心华安离开洛阳城之后,会失去对朝廷的控制,从而让某些心怀叵测之徒把握机会,对华安的地位构成致命的威胁。

    华安淡然一笑,轻声道:“你的担忧本王岂能不明白,在洛阳城之中,一定还隐藏着反对本王的势力,本王能够把控朝政的时候,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一旦本王离开洛阳城,则他们就有可能蠢蠢欲动,要对本王不利了。”

    “既然王上明白这样的道理,为何还要铤而走险呢?难道王上忘了何忠之事的教训了吗?”心腹属下蹙眉说道。

    华安回想了片刻,正色道:“何忠之事本王怎么可能忘记,不过,若本王不离开洛阳城,也许永远都不清楚,在洛阳城之中还隐藏着多少个何忠啊!”说完看向远处。

    心腹属下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华安说的没错,若他不离开洛阳城,永远都难以知道还有多少隐藏的反对势力,而这些反对势力不除掉,华安的身边就会一直存在隐患。

    “王上打算何时出征?”心腹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