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上,这里面到底还有几座大门啊!可真够大的啊!”邓羌大声问道。

    华安走过第三道大门的玄关,指着前方数百步外的大殿,正色道:“已经到了,前方的大殿便是日后,本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各位将军若是有事禀告,也可以前来此处汇报。

    众部将抬眼望去,顿时,惊呆了,王宫的正殿极为气派,而且金碧辉煌,看上去非常的上档次,和江南建康城的皇宫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在正殿的两侧,建设了几座偏殿,这几座偏殿的规模也很大,而且,非常的气派,这里自然就是为华安麾下的重要心腹,所准备的办公地点,当然了,这些偏殿也有居住的功能,若是处理事情到了很晚的时间,也可以在这里住下,以便第二日一早,继续处理政务。

    第三处院落里,有华安处理政事的正殿,这里也自然成为了整个王宫的核心地带,当然,在正殿的后面还有几座相邻的宫殿,再往后则又是一座大门,第四座大门的后面,自然就是华安与夫人们的寝宫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亲人

    华安与麾下的众部将,径直向正殿的方向行去,大约走了数百步之后,便抵达了阶梯的位置,正殿前方的阶梯足有百余阶,分左右两侧布置,在两侧阶梯的中间是汉白玉雕刻的猛兽图案,而在两侧阶梯的外面则是汉白玉雕刻的护栏,看上去颇为壮观。

    众部将跟随华安的脚步,沿着右侧的阶梯向大殿行去,足足走了一百阶之后,便抵达了大殿前方的露台。

    露台的四周同样以汉白玉雕刻的护栏围住,站在高高的露台之上,可以俯视大半个王宫。

    华安单手抚摸着汉白玉护栏,抬头向正西方向看去,大晋残破的洛阳皇宫尽收眼底,也就是说,站在正殿的露台上,便可看清夕日洛阳皇宫的残破风景,而这也是华安选择将王宫建设在此处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洛阳皇宫残破的风景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但这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就像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洛阳残破的皇宫,可以让华安时时刻刻的记住,大晋曾经遭受的劫难,并励精图治,不让历史重演,同时,麾下部将前来参拜的时候,也可以看到洛阳皇宫的残破风景,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在露台之上看了片刻之后,华安便带领麾下部将进入大殿之中,走进大殿之中,华安自己都大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工匠居然将此处建设的如此豪华,居然比江南建康城的皇宫还要好,而建设成这样,自然是要花费不要钱财的。

    “王上,从外面看大殿就已经够气派的了,没想到进来之后才发现。里面更加的气派啊!哈哈!”诸葛雄大声感慨道。

    “王上,这里一点都不比江南的皇宫差,王上都可以做皇上了。”邓羌一高兴,居然口无遮拦起来了。

    华安闻言一惊,连忙斥道:“邓羌,休得胡言。”说完瞪了邓羌一眼。

    邓羌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捂住嘴巴,闭嘴不言。

    在大殿内随意转了一圈之后,华安走向尊位,在雕刻有野兽图案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并看向殿下的众部将。

    众部将见状,连忙一同抱拳参拜道:“末将参见王上。”

    华安平举双手,正色道:“众将平身,赐座。”

    此时,大殿内并无椅子之类。可以落座的物件,众部将闻言愣了片刻,皆相视一笑。

    显然,华安刚刚是在与他们开玩笑的,赐座更是戏谑他们而已。

    简单的体验了一下王宫大殿的气派,华安让众部将先行离开,并让他们前往各自的府邸。

    当然了,这些将领并不知道自己的府邸在何处。不过,这些华安早就安排好了。并立即让麾下的亲兵,带领这些将领前往各自的府邸。

    众部将全部都离开之后,华安一个人在大殿之中闲逛了起来,这里日后就是他处理政务之所了,能在如此豪华靓丽的宫殿内办公,华安感到非常的庆幸和兴奋。

    过了一会儿。一名负责建设王宫的官员大步走进了大殿,并抱拳拜见道:“微臣参见王上。”

    “恩。”华安应了一声,轻声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

    这么官员抱拳道:“王上,微臣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费时近一年建造了王宫。不知,王上觉得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说完看向华安。

    王宫建造的如此华丽,华安自然非常的满意,并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气势,华安自然还是要批评一番的。

    华安看向这名官员,正色道:“本王早就说过,凡事适可而止,王宫装饰的如此细致,一定花费颇多吧!如此劳民伤财,非社稷之福啊!”说完微微瞪了这名官员一眼。

    “王上所言极是,不过,微臣与几位大人都商议过了,众大人都说王上先后平定蜀中、关中、中原、河北数州,歼敌无数,功勋卓著,让燕代等国闻风丧胆,王宫的建造上,自然要气派一些,如此才配得上王上的身份啊!”这名官员,恭维的说道。

    虽然,明知道这是恭维之词,但华安听在耳中还是很舒服的,毕竟,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华安自然也不例外,况且,这名官员说的也全都是实话,并无吹嘘的成分,这就更让华安听着舒服了。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王宫的仆人都是哪里人,都足够可靠吗?”

    显然,华安对王宫的大量仆人很感兴趣,而且,非常的关心,毕竟,这些仆人是日后伺候自己的人,一旦有敌人派进来的奸细,后果就非常严重了,这一点华安不得不防。

    “王上放心,这些仆人,都是洛阳本地人,是微臣亲自挑选的,绝对足够可靠。”这名官员正色说道。

    华安放心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你做的很好,辛苦了,你下去吧!”说完向北面走去。

    这名官员作了一揖,转身离开。

    华安在几名亲卫士兵的保护下,大步向王宫的第四道大门走去,在这扇大门的后面便是自己的寝宫了。

    随着这扇大门的缓缓打开,华安看到了自己的豪华寝宫,并大步走了过去,寝宫自然不能与大殿的规模相比,但也是非常豪华了,至少也算得上是缩小版的大殿,在寝宫的两侧是一座座院落,这些院落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越往两侧院落的规模越小,房屋也就越是简陋。

    站在自己的寝宫内,华安感受到了皇宫的气息,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自己的王后和几位王妃都不在这里,这里空有如此多的房屋,但却显得冷冷清清的,这让华安的心里很是寂寞和感慨。

    这些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和子女,遭受行军的颠簸之苦,同时,也为了让自己专心打仗,华安并没有将任何一名亲人带在身边。

    如今,王灵和韩雪雨与自己的爹娘还在江南的建康城,而李青怜和诸葛琪则在关中的长安城,她们如今过得怎么样,华安无从得知,不过,此时见到王宫的气派,华安突然思念起了自己的亲人,并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亲人全都接到王宫里来。

    若是以前,华安为了取信大晋朝廷,还不敢接回建康城的亲人,但此刻,已经拥兵几十万的华安,早已不是当初仅有几万人马的小将了,有大晋一半实力的华安,已经成了实际割据一方的庞大势力,对待朝廷的命令,可听可不听,若要接回自己的亲人,朝廷自然也不敢阻挡。

    为了防止半路上出现意外,华安打算派遣精锐大军,前去护送自己的亲人,当然也用不着太多的兵马,毕竟,除了要防备那些不知礼数的山贼土匪之外,对于拥兵数万的割据势力是用不着防备的,毕竟,这些都是自己的家眷,凡是有头脑的人,是不会做出残害别人家眷的事情的,否则,他们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几日后,华安召见王三和诸葛雄,与他们商议接回自己亲人,以及诸位将领亲属的事宜。

    王三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前往建康城方向的任务,自然非他莫属,而诸葛雄曾经是自己的王妃诸葛琪的部下,让他前往长安城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华安麾下最精锐的兵马,都在他们二人的麾下,让他们前往接回自己的亲人,华安非常的放心,当然,连带着也要将麾下大将的亲属也一并接来。

    为了防备路上的安全,华安让王三和诸葛雄各自带领五千人马出发,而剩下的兵马全部留在洛阳城,由华安亲自指挥,以保卫洛阳城的安全。

    虽然从建康城接回自己的亲人,是华安自己的事情,但华安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为此,不能偷偷的接回,至少,也要向大晋朝廷通报一声,否则,王三冒冒失失的率领五千精锐亲卫军前往建康城,会引起与扬州军团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一旦造成事故就不好收场了。

    思来想去,华安将自己万分思念亲人的实情,一五一十的写在奏折之中,并告诉大晋朝廷,自己已经派遣五千大军前往建康城,准备接回自己的和部将的亲人,于此同时,华安还将自己派人打扫洛阳皇宫的事情告诉朝廷,建议朝廷迁都洛阳,重振大晋当年的辉煌。

    写好奏折之后,华安便立即派遣心腹亲兵,将奏折送往建康城,以及时交到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第二日一早,王三和诸葛雄,便各自率领麾下五千人马,分别前往建康城和长安城,准备接回华安和诸将的亲眷。

    二人率军离开洛阳之后,华安心中,顿时充满了期待,这么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华安对他们是非常的想念,尤其是身在建康城的亲人,已经至少有七八年没有见过了,自己的孩儿华为,至少应该有十几岁了,差不多要长成大小伙子了,一想到自己的孩儿长大了,华安顿时充满了无限的幸福感。(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迁都

    几日后,华安的奏折送达了建康城的皇宫之中,并交到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见华安送来奏折,褚蒜子不敢耽搁,连忙打开御览,待得知华安要接回自己的家人时,褚蒜子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按照华安所说,接回自己的亲人,是因为多年来不见,对亲人太过思念,这种朴实的要求本无可厚非,但褚蒜子总觉得,若是华安的亲属全部前往洛阳城,那么,大晋朝廷与华安的关系就会显得疏远,但若是不答应这个要求,则并无合适的拒绝理由,且很容易让华安心生不满。

    思虑再三,褚蒜子觉得不能拒绝华安的要求,而且,还要以合适的礼仪送上一程,毕竟,华安已经是拥兵自重的北王,且掌握了大晋一半的兵马,对其家眷适当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褚蒜子不擅长礼仪之事,对王侯家眷该享有何种礼仪,送行的队伍该送多远,都非常的糊涂,为此,他只得召集几名朝中大臣进行紧急商议。

    没过多久,闻讯赶来的众大臣便进入了皇宫的大殿之上,并向皇太后褚蒜子行礼。

    见众大臣都到齐了,褚蒜子单刀直入的问道:“诸位爱卿,北王派人送来奏折,要求接自己的家眷前往洛阳城团聚,哀家看了之后,觉得没什么不妥,北王功勋卓著,如今,要接自己的亲人前往洛阳城团聚,哀家想亲自送上一程,但不知礼仪该如何安排,各位爱卿可以帮帮哀家出出主意。”

    一听华安要接回留在建康城的家人,众大臣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虽然。华安以思念亲人接回家眷并无不妥,但华安毕竟是手握重兵的外臣,若是没有软肋捏在朝廷的手中,将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日后,只怕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太后。还是让北王家眷留在京城比较稳妥,若是北王的家眷全部前往洛阳城,那日后,北王就更加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一名大臣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是啊!太后,北王的家眷留在京城可为人质,这样,北王日后做事,还会有所忌惮,若是没了人质。以北王所掌握的大军,随时有可能起兵造反啊!”又一名大臣担忧的说道。

    “太后,微臣早已听闻北王有异志,上次,北王军中哗变的时候,就有一干将领要求北王称帝自立,但北王慑于家眷还留在京城,所以仅仅要求据地称王。而没有称帝,若是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城。 微臣认为,北王一定会制造机会做称帝之举的,还请太后三思。”一名大臣,居然将华安大军哗变的陈年老黄历找了出来。

    “不对,若是我大晋朝廷不答应北王的要求,岂不让北王有借口谋反吗?看来阻止北王家眷离开京城也是非常不妥的。”一名大臣又唱起了反调。

    “是啊!是啊!如今这可是两难的选择啊!”众大臣顿时皆犹豫了起来。

    众位大臣说的都有些道理。褚蒜子听了以后,心情顿时非常的忧郁,此刻,她感到了一种非常巨大的无力感,她作为一名女子。承受了太多的朝廷重担,他非常希望有人为她分担,但眼前这些大臣,只会给她找难题,而不会解决问题,对于这些无能的大臣,褚蒜子是非常的无奈。

    “报,启禀太后,谢贤士回来了,就在大殿之外。”就在这时,传回了谢安抵达殿外的消息。

    一听谢安回来了,褚蒜子感到非常的高兴,毕竟,谢安是一名贤士,而且,刚刚亲赴浔阳城,解决了桓温这个大麻烦,为朝廷立了一个大功,褚蒜子相信,谢安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华安的要求。

    “诸位爱卿先回去吧!宣谢贤士进殿。”褚蒜子开口说道。

    显然,她已经对这些瞻前顾后的大臣们非常失望了,为此,让他们尽快回去,并急忙召见谢安,以征询谢安的意见。

    “是,太后。”众大臣闻令,只得抱拳行礼,并抬步离开大殿。

    此刻,这些大臣的心里自然都非常的不是滋味,他们能够感受到褚蒜子的冷落和不满。

    就在这些大臣走出大殿的时候,谢安大步向大殿内走去,众大臣全都侧目看向谢安,眼神中,既有羡慕也有嫉妒和怀疑。

    谢安的面色却是非常的自信,并向退出大殿的众大臣一一行礼,对于各种各样的眼神,谢安一概无视。

    “草民谢安参见太后。”谢安走到褚蒜子的面前,抱拳行礼道。

    褚蒜子在垂帘之后,略带微笑的看向谢安,轻声道:“谢贤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谢太后。”谢安礼节的谢了一句。

    褚蒜子点了点头,轻声道:“此次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多亏了谢贤士,不过,哀家很是好奇,谢贤士是以何种办法,让南王心悦诚服的呢?”说完看向谢安。

    谢安微微一笑,抱拳道:“启禀太后,草民只不过是借北王撤军南归之机,告诉南王,若殷刺史被废黜,朝廷将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并让北王的大军进驻扬州,南王自然不愿意,所以便改口,不再干涉殷刺史的事情。”

    “谢贤士果然聪慧,利用北王吓阻南王,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眼下,北王又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还要请谢贤士,帮助哀家出出主意。”褚蒜子轻声说道。

    谢安闻言,微微一惊,抱拳问道:“太后,不知北王给朝廷出了什么难题,竟然让太后如此犹豫。”

    褚蒜子开口,将华安要求接回京城家眷的要求,以及众大臣的忧虑,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谢安,并向谢安询问,究竟应该怎么做。

    谢安闻言,毫不犹豫的抱拳道:“太后,以草民之见,不能阻止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否则,会引起北王的不满,同时,北王已经好多年没见京城的家人了,若是朝廷阻止他们相见,则有些不近人情,还会让别有用心之徒抓住机会,从而兴风作浪。“

    褚蒜子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众大臣都担心,一旦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北王就完全不可控制了,谢贤士是否也有同样的担忧?”说完看向谢安。

    谢安摇了摇头,轻声道:“太后多虑了,北王是做大事的人,岂能被家眷所牵绊,七八年来,北王一直不曾返回建康城看自己的家人,这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若是北王真的下决心反叛朝廷,是不会被京城的家眷所牵绊的,况且,就算北王现在已经反叛,朝廷也不能处置其家眷,否则,北王便有足够的理由取大晋而代之了。”

    听了谢安的华安,褚蒜子心情顿时豁然开朗了不少,她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道:“谢贤士,北王派遣部下前来接其家眷前往洛阳,而北王的家眷与哀家还有一些交情,哀家是否应该亲自送上一程,还有,应该以何种礼仪为好。”

    谢安想了一下,正色道:“若是太后与北王家眷彼此熟悉,倒是可以亲自送上一程,至于礼仪倒是不太重要,太后能亲自送别,便是最合适的礼仪。”

    褚蒜子闻言,顿时茅塞顿开,她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将华安的家眷,从京城的北门,一直送到京城北门外的十里长亭,以显示自己与北王家眷的交情,以及对北王个人的尊重。

    “对了,谢贤士,北王在奏折中还说,要我大晋朝廷迁都洛阳,只要哀家答应,他便可以立即修缮洛阳的皇宫,一年之内,便可完工。谢贤士认为,我大晋朝廷是否应该迁都洛阳呢?”褚蒜子看向谢安,正色说道。

    谢安闻言,蹙了蹙眉头,这个问题让他很是不好回答,若是站在统一天下的角度,洛阳在中原的核心地带,而健康城太过于偏南,洛阳城作为都城,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此时,大晋朝廷的国情比较复杂,世家大族在江南都拥有庞大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盘根错节,就连他们陈郡谢氏也不例外,而一旦朝廷要迁都洛阳,这些士族的利益势必要遭到损失,为此,众多士族官员,一定会跳出来,全力反对朝廷的迁都之举,从而让迁都行动根本就无法成行。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不利于迁都的条件,那便是洛阳一带,早就被北王华安控制了,若是大晋朝廷迁都洛阳,则很容易的就会被北王的势力控制,从而让大晋朝廷全面沦为傀儡,进而让北王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

    “太后,洛阳是我大晋朝廷建国时的国都,迁都洛阳本没有什么错,但此时,我大晋的国情不允许迁都洛阳,还是暂且以建康城为都城比较稳妥。”谢安并没有回答具体的原因,而是直接反对迁都。

    褚蒜子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虽然,谢安并没有说明不能迁都洛阳城的具体原因,但以她对天下局势的了解,也是能猜到一些的。(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九章 谢安当官

    褚蒜子看向谢安,轻声问道:“既然我大晋暂时不宜迁都,那以谢贤士之见,哀家当以何种理由拒绝北王的美意呢?”

    显然,褚蒜子认为,既然华安向大晋朝廷提出迁都的要求,作为当朝太后,她总是要给出答复的。

    谢安想了一下,正色道:“太后,以草民之见,重修洛阳皇宫的花费一定非常的不菲,如此,必然极大的加重百姓的负担,太后可以以节省开支和民力为由,拒绝北王的迁都要求。”

    褚蒜子闻言,大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谢安提出的这个理由,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也非常的冠冕堂皇,如此,便可以让华安无话可说。

    “谢贤士博学多才,一席话便让哀家心头的忧虑全部消散,我大晋能有谢贤士这样忠心为国的人才,真是国之大幸啊!”褚蒜子大声夸赞道。

    被当朝太后当面夸赞,谢安倒是有些害羞起来,并抱拳道:“太后过誉了,为朝廷分忧,本就是我等子民的责任,草民是义不容辞。”

    见谢安说的如此的大力凛然,褚蒜子顿时对谢安更加的满意,并更加决心要给予谢安高官厚禄。

    “谢贤士为我大晋义不容辞,我大晋朝廷自然也不能亏待谢贤士,哀家这几日思虑良久,觉得必须要给谢贤士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职位,丹阳尹职位虽然低下,但掌管着京畿要地的各种事物,哀家打算让谢贤士担任这个职位,希望谢贤士不要推辞。”褚蒜子真诚的说道。

    “这……”谢安犹豫了一下,抱拳道:“多谢太后美意,不过,草民从未涉足官场。首次做官便是府尹,只怕朝廷的众大臣会不服啊!”

    显然,谢安并不是真的只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他也是想要做官的,毕竟,只有为官一任。才能造福四方,但他却完全没有想到,褚蒜子一下子给了他这么大的官职,而且,丹阳尹是大晋非常重要的职位,只有朝廷最信任的人,才有可能担任此职位,由此,也足以说明褚蒜子对谢安的信任。

    见谢安担忧众大臣不服。褚蒜子不以为然的说道:“以谢贤士的名望和才华,就算位列三公也丝毫不为过,区区丹阳尹的职位,哀家都觉得委屈谢贤士了,况且,谢贤士刚刚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这件事众大臣都是知晓的。所以,哀家封你为丹阳尹。是不会有人说闲话的,谢贤士可以放心的任职。”

    褚蒜子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谢安自然不好再拒绝了,于是,便抱拳道:“既然太后如此信任,微臣愿意领命。明日一早便立即赴任。”

    见谢安接受了自己册封的官职,且已经称臣,褚蒜子显得大为高兴,谢艾一旦任职,她在遇到难处的时候。便可随时征召谢安询问,如此,可省却很多烦恼。

    “谢爱卿尽管回去准备,原丹阳尹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还会呆上半个月,爱卿对丹阳的事物有什么不清楚的,都可以询问他。”褚蒜子轻声说道。

    “多谢太后提醒,微臣谢安告退。”谢安抱拳一礼,转身离开皇宫大殿。

    谢安走后,褚蒜子立即给华安回信,以告诉华安,大晋朝廷暂不迁都,并让华安全力镇守洛阳,以安定大晋北部的局势。

    同时,褚蒜子还让宫中之人准备一些奢侈的首饰,准备在华安家眷离开京城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她们。

    几日后,王三统领的五千亲卫军,抵达了江水的北岸,只要渡过江水,要不了多远就抵达京城建康了,由于过江之后通往建康城的道路,并无大股的山贼和土匪,为此,王三决定让主力兵马留在江水北岸,仅率领三百精锐渡过江水,前往建康城。

    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朝廷方向的戒心,毕竟,在建康城周围,扬州军团的兵马仅有万余,算上防守京城的乌衣六营,也不足两万人马,王三觉得,若是为了迎接北王的家眷,而兴师动众的率领五千精锐横渡江水,一定会引起朝廷方面的警惕和怀疑,对北王的名声不好,而将主力大军驻扎在江水的北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此刻,站在江水北岸的渡口处,王三突然感到了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这里的渡口,与多年前相比,环境上并无太大的区别,但往来的行人却多了许多,相对的渡船也多了很多,看上去一片繁忙的景象。

    毕竟,江水两岸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战事了,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生产,休养生息,自然变得越来越人丁兴旺。

    “多年没有返回江南,真没有想到,如今的江南已经人丁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王三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将军,要渡船不,别看老朽年纪大了,撑船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就在王三发出感慨的时候,一名年老的艄公,大声招揽起了生意。

    王三闻言,顿时有一股亲切和熟悉的感觉,这种声音,他多年前在渡口的时候就曾听到过,很显然,这名年老的艄公,他是认识的。

    当渡船靠近岸边的时候,王三看的很清楚了,这名年老的艄公,就是当年华安第一次北上中原之时,摆渡的艄公,在此后每次横渡江水,王三与华安等人,都是乘坐这名年老艄公的渡船过江的。

    “老人家,还认识晚辈吗?”渡船靠岸之后,王三看向年老艄公,大声问道。

    年老艄公微微惊讶了一下,仔细看了看王三,大声道:“记得,记得,你不就是当年那名将军的部将吗?怎么能不记得呢?这麽多年过去了,想不到还能在此相见,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家将军怎么没有回来?”

    见年老艄公居然还记得自己,王三心里顿时暖洋洋的,顿了顿,大声道:“老人家有所不知,我家将军如今已经是大晋的北王,正坐镇洛阳,防备北方的胡人,所以没有时间返回江南了,特让晚辈前来迎接家眷。”

    “哦,当年那位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王,哈哈哈哈!真是好啊!老朽就说自己没有看错人,自从看了他第一眼开始,老朽就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将领,早晚必有大作为。”年老艄公兴奋的说道。

    王三闻言,也是高兴,连忙问道:“老人家,江南的百姓也知道北王?”

    年老艄公大声道:“那是自然了,北王的丰功伟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关中八百里秦川,中原、河北,不都是北王收复的吗?北王为我大晋朝廷收复失地,打得边关胡虏闻风丧胆,痛快,痛快啊!”说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竟攥紧了拳头。

    见江南的百姓如此肯定北王,王三显得异常的高兴,顿了顿,大声道:“老人家,我们上船了,准备渡江吧!”说完带领身边的十几名士兵登上了渡船,剩下的士兵则乘坐其它的渡船。

    王三等人登船之后,年老艄公便载着一行人,向江水的南岸行去,在横渡的过程中,年老艄公热情的向王三介绍了,江南最近几年的变化情况,而王三也将关中、中原、河北这几年的情况,告诉了老人家,甚至,情不自禁的将如何打败燕代军队的事情,告诉了艄公,惹得艄公大为兴奋。

    江水虽然极为宽阔,但艄公们的技术都很娴熟,为此,没过多久就抵达了江水的南岸。

    王三与麾下的三百精锐将士,踏上了江南的土地,而艄公们则继续在大江之上摆渡,以为生存而奔波。

    从江水渡口的南岸,距离京城的北门,并没有多远的距离,华安与麾下的将士,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抵达了建康城的北门。

    由于大晋朝廷早已接到华安的奏折,所以,防守京城北门的乌衣营将士,并没有为难王三一行人马,而是,让他们顺利的进入了京城。

    王三进入京城之后,并没有首先前往自己的府邸,也没有前往华安在京城的府邸,而是立即前往皇宫大殿,他要首先拜见皇太后褚蒜子,并向褚蒜子汇报此行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一番必要的解释,以让大晋朝廷放心。

    在进入皇宫大殿之后,王三按照华安交代的具体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