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殷浩闻言,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的军事才华很菜,但集中数万人马进攻只有五千大军的李贲,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立即传令下去,让驻扎彭城的王五将军领兵一万,从西路向兰陵城进攻,让驻扎下邳的王六将军领兵一万,从东部向兰陵城进攻,大营立即点齐三万大军,明日一早,便立即向兰陵城进发,此战,只许胜不许败。”殷浩正色说道。
“是,将军。”部将大声抱拳领命,并立即前去传令。
随后,传令兵立即向彭城和下邳奔去,而殷浩的大营之内,三万将士已经开始收拾行装,以准备第二日一早,向兰陵城方向进发。
经过连续一夜的准备,殷浩麾下的三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只需殷浩一声令下,便可立即向兰陵城进发。
“将军,我军三万人马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兰陵城进发。”部将抱拳向殷浩汇报道。
殷浩满意的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一次作战,我军以五万之众,进攻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总不会再打败仗了吧!”说完微微笑了笑,显然,他认为,不可能再打败仗了。
部将连忙大声道:“将军放心,李贲麾下区区五千人马,如何能抵挡我军五万大军的进攻,此战,我军一定会大获全胜的。”说完满眼的自信。
殷浩更加满意的点了点头,并得意的说道:“此战,我军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了,如此,我等将领,也好向朝廷有个合适的交代了,传令下去,全军立即出发,向兰陵城进发。”
“是,将军。”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传达了向兰陵城进发的命令。
随后,在殷浩的命令下,三万扬州军团的精锐将士,浩浩荡荡的离开广陵城,向着三百里外的兰陵城快速行进。(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计
在治水南岸的晋军大营,华安与部下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采取攻心的策略,派遣少量细作混入蓟城,并在蓟城之中,大量散播不利于燕国的言论,造成蓟城燕国百姓的恐慌,以动摇燕**民的防守决心。
为了彻底动摇燕**民的防守决心,晋军细作不但极大的夸大晋军兵团的实力,贬低燕**队的实力,而且,散播了高句丽、扶余等国,即将举重兵进攻燕国东部边境的谣言。
虽然,这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是晋军细作故意散播的,但这对于蓟城的燕**民来说,却是无法辨别真假,很多燕**民听了这些谣言之后,是深信不疑,并有了逃离蓟城的打算。
晋军细作在蓟城之中,大规模的散播谣言,这对于燕**民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就连慕容恪的精锐军团之中,也出现了士兵私下里谈论谣言的事宜,而这些情况,对燕国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治水北岸的慕容恪军大营,主将慕容恪与慕容霸等几位将领,正在大营内视察,晋军的攻心之战对燕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慕容恪等将领的心里都感到非常的焦急,而且,慕容恪最担心的并不是谣言本身,而是谣言一旦变成现实,后果就非常糟糕了,虽然,他觉得高句丽和扶余等国,多半不会襄助晋军,但凡是都有意外,万一,晋军给出的承诺超出了高句丽等国的需求,谁也不能保证高句丽等国不会进攻燕国的东部领土。
“兄弟们 。听说我大燕国已经是四面受敌,治水南岸的晋军已经集结了五十万人马,随时准备发起进攻,高句丽也举全国之兵,以十万大军进攻辽东,扶余的十万大军,也在进攻我大燕的东北部土地,就连宇文部都死灰复燃,领兵数万进攻我大燕国的北部。”一名燕军士兵,轻声说道。
旁边的士兵闻言。连忙矫正道:“五十万只怕不止。我听说晋军在治水南岸的兵马已经高达百万,后续的兵马仍在持续增援,看看对岸的晋军旗帜,就知道晋军的兵马不低于百万了。”说完有些心有余悸。
“晋军有百万之众。东边的高句丽、扶余、宇文部又相继造反。我大燕国只怕是难以抵挡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一名士兵忧虑了起来。
“东部的高句丽、扶余已经进犯,若是晋军主力突破治水防线,我大燕国岂不是无路可退了。”又一名士兵。忧虑的说道。
顿时,众燕军士兵,无不低头叹息,并觉得前途堪忧。
但这些士兵不知道,此时,慕容恪与麾下的核心将领,已经站在他们身后了,并且愤怒的瞪向他们。
“将军,将军。”突然,一名燕军士兵发现了身后的慕容恪等将领,紧接着,所有的士兵都发现了慕容恪等将领。
慕容恪愤怒的瞪向众士兵,大声道:“在军中散播谣言,该当何罪?”
“将军恕罪,将军恕罪。”见慕容恪发火,众士兵连忙跪着求饶。
“四哥,最近军中谣言不止,看来必须大力惩治啊!”慕容霸正色建议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看向几名士兵,正色道:“来人,拖下去,全部斩首。”说完抬步继续在大营内巡视。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见慕容恪要处死他们,众燕军士兵连忙求饶。
慕容恪皱了皱眉,没有理睬求饶的士兵,而是继续前进。
“四哥,蓟城和军中突然出现大规模的谣言,这似乎并非偶然,而似乎是晋军的阴谋啊!”慕容霸轻声说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的确是晋军的攻心之计,只是,晋军的这条计谋运用的实在是恰到好处,几乎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四哥,既然这是晋军的攻心之计,我军当如何破解?”慕容霸连忙问道。
显然,对于晋军的攻心之计,慕容霸觉得不能无动于衷,至少应该做出应对之策。
慕容恪想了一下,正色道:“凡是恶意散播谣言者,尤其是在军中传播谣言的,一经查实杀无赦,还有,一定要查出散播谣言的晋军细作。”
慕容霸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四哥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处理好了。”
慕容恪同意的点了点头,并继续在大营内巡视。
很快,几名谈论谣言的燕军士兵被斩首,而在斩首的时候,大营内的众多士兵全都在一旁观看。
随着一排刀斧的落下,几颗人头被砍落,在行刑之地,一名燕军将领大声向周围围观的士兵吼道:“将军有令,凡是在大营内传播谣言者,一律斩首示众。”说完大步离开。
围观的众燕军将士,闻之无不胆寒,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曾谈论过关于谣言的事情,自然非常紧张和害怕了。
慕容恪的震慑手段,还是很有效果的,自从斩杀了几名谈论谣言的燕军士兵之后,大营内的士气便提高了不少,并再也没有出现士兵聚集在一起谈论谣言的事情发生了。
与此同时,在蓟城之中,对晋军细作的挖掘也在秘密的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快,便有几名晋军斥候被燕国士兵抓捕了。
但蓟城毕竟不是军营,蓟城的老百姓也不是军人,虽然大燕国朝廷已经下旨,禁止百姓谈论和传播谣言,否则,将抓捕起来治罪,但对众多老百姓进行监管,难度还是很大的,晋军细作散步的谣言,仍在蓟城百姓之间悄悄的传播,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大胆的在街头巷尾高声谈论了,而都是熟悉的人之间的私下里传播。
尽管晋军细作散布的谣言,让蓟城的燕**民,产生了恐慌的情绪,但并没有让蓟城的军民逃离蓟城,因此,还不能算是非常成功的攻心之计,并且,有几名晋军斥候,由于经验不足,还被燕国士兵抓住了。
在治水南岸的晋军大营,华安无时无刻不再关注对岸的情况,以便根据对岸的情况,做出下一步的部署。
“王上,我军的攻心之计,似乎并没有起到预先的效果,尤其是在慕容恪斩杀了几名谈论谣言的士兵之后,燕军之中几乎再也没有士兵谈论谣言了。”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头道:“是啊!慕容恪以雷霆手段,阻止了谣言在军中的传播,让我军的攻心之计大打折扣啊!而且,还损失了几名将士。”
显然,华安对攻心之计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满意,甚至,有些失望。
“王上,既然攻心之计不成,那我军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王三轻声问道。
华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既然攻心之计不成,我军可立即发起大规模佯攻,以营造我大晋王师,势不可挡的气势,让燕**民相信谣言并非虚言,我大晋王师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显然,华安打算以武力震慑燕**民,从而让燕**民产生恐惧的心里,进而造成蓟城的百姓大量逃亡,而一旦没了老百姓的支撑,燕国大军的防线,便不再那么牢固了,攻破治水防线将变得更加的容易。
王三闻言,抱拳道:“王上,治水宽阔,而我军准备的船只和搭建浮桥的物资并不充足,只怕,此刻还不具备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条件。”
华安闻言,想了一下,正色道:“既然如此,让将士们准备三日,三日后立即向治水北岸发起大规模佯攻,歼敌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点要营造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让燕国大军知晓我军的强大。”
“是,王上,末将明白了。”王三抱拳应道。
随后,王三开始给辎重兵下令,让他们日夜赶造各种船只,并调拨所有后备军团将士,负责筹集搭建浮桥所需的各种物资,以备三日后,主力大军发起大规模佯攻之用。
在华安的命令下,晋军大营的各支兵马,皆进行了积极的备战,随时准备服从华安的指令,向治水北岸发起大规模的佯攻。
晋军主力突然进行大规模的备战,如此行动,立即引起了治水北岸,燕国大军的注意,燕军主将慕容恪不敢怠慢,立即让麾下大军进行有针对性的备战,并派遣斥候,严密监视晋军的一举一动,以做到对晋军的行动了如指掌。
经过连续三日的准备,在治水南岸的晋军大营之中,晋军将士已经准备了足够发起佯攻的战船和大量的搭建浮桥的物资,只需华安下令进攻,便可立即向治水北岸发起进攻。
大规模佯攻发起之前,华安与麾下部将走出中军大帐,前往大营的高台之上,观察着治水对岸的情况。
“王上,三军人马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治水北岸发起进攻。”诸葛雄大声汇报道。
华安点了点头,大声道:“传令下去,全军人马立即发起进攻。”
“是,王上。”诸葛雄大声领命,随即下达全线进攻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三章 谣言四起
晋军主力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在治水南岸的多处位置搭建浮桥,向治水北岸的燕国守军发起进攻,同时,数百艘晋军战船也全力向北岸靠近,并利用船身顶部的霹雳车,向对岸的燕国箭塔发射霹雳弹。
“轰轰轰……”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燕国守军建造的一座座箭塔被炸得粉碎,箭塔上的燕军士兵,自然也大部分被炸死和炸伤。
南岸的晋军各支大军,利用树干和木板,迅速搭建浮桥,准备渡过治水,向燕国守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让治水北岸的燕国守军极为紧张,尤其是晋军战船上霹雳车发射的霹雳弹,所产生的巨大爆炸声,更是让燕国守军心惊胆战。
“四哥,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慕容霸连忙冲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我都听到了,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没什么好可怕的,只要我军依托治水防守,晋军主力是绝对无法突破治水防线的,传令下去,让各军将士立即准备迎战。”说完看向身旁的部将。
“是,将军。”部将抱拳领命,转身前去准备。
随后,燕国各支兵马立即沿着治水北岸进行防御,并坚决反击晋军主力的大规模进攻。
晋军主力人马被治水所阻,无法对北岸的燕国大军形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在燕国大军进行全面准备之后,晋军主力便显得无计可施,根本无法攻破治水防线,但晋军霹雳弹持续不断的爆炸,还是给燕国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剧烈的爆炸声可以传的很远,至少,整个蓟城的百姓都可以听到霹雳弹的巨大爆炸声。
而这巨大的爆炸声,便可以告诉蓟城的军民。晋军主力已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并且,随时有可能突破治水防线,并包围蓟城。
就在治水北岸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蓟城百姓内心惶惶不安的时候,潜伏在蓟城的晋军细作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在蓟城之中散播晋军几十万大军强渡治水。燕国守军伤亡惨重。治水防线即将被攻破的消息。
而这些消息被蓟城的老百姓传播之后,竟然很快就变了味,晋军的兵力被传播成了百万以上。燕国守军成了即将全军覆没,治水防线已经被突破,最要命的是,这些百姓居然盛传,晋军主力攻下蓟城之后,会采取屠城的残酷手段,以报复燕国在防守治水防线之时,对晋军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晋军主力即将屠城的可怕谣言,在蓟城的老百姓之中迅速的传播开来,并很快引起了全城百姓的巨大恐慌,甚至,防守蓟城的燕国士兵也对谣言深信不疑,并产生了逃离蓟城的想法。
蓟城的老百姓,既然得知晋军主力即将要采取屠城的手段,自然不会老老实实的待在城池之中等死,于是,众多老百姓携带家中的细软,向蓟城的北门和东门处涌去,并要求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城。
防守东门和北门的燕军士兵,没有接到慕容俊的命令,自然不敢擅自打开城门,但城门口的老百姓越聚越多,若是再不开门,这些情绪激动的老百姓,很有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动,如此一来,他们的生命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打开城门,打开城门。”情绪激动的老百姓开始逐步向城门口逼近,并将防守城门的燕军士兵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此时,这些燕国士兵发现已经无力阻挡城内的老百姓,再加上他们也对晋军主力即将屠城深信不疑,为此,只得打开城门,并与这些逃难的老百姓一起,向东部和北部的城池逃去,以躲避即将遭受的灭顶之灾。
燕国百姓大规模的逃亡,自然引起了负责蓟城治安的燕国官员的注意,他见众多的老百姓已经开始逃离, 一面派遣麾下人马进行劝阻,一面急忙奔向蓟城的王宫,向燕王慕容俊汇报城内发生的情况。
此刻,在燕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也是焦虑异常,治水北岸传来的巨大爆炸声,他身在王宫,也是可以清晰的听得见的,对于如此密集的爆炸声,慕容俊显得非常忧虑,并连续不断的派遣心腹之人,前往治水北岸了解情况。
根据治水北岸传回的情况,慕容俊得知了晋国主力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而燕国大军也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治水防线固若金汤的消息后,心下放心了不少,不过,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还是让慕容俊难以安心。
“王上,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就在这时,掌管蓟城治安的燕国官员,大步奔入了大殿之中。
慕容俊一听到不好的消息,立马皱起了眉头,并正色问道:“出了何事,竟让你如此慌张。”
“启禀王上,城内谣言四起,超过半数的百姓都在向东门和北门外逃去,微臣已经派遣属下极力劝阻,但收效不大。”燕国官员抱拳如实说道。
慕容俊闻言大惊,连忙问道:“城内谣言四起,是怎样的谣言,是何人所传播?”
“百姓盛传晋军百万雄师已经攻破治水防线,并会在攻下蓟城之后,采取屠城的手段,至于是何人传播,微臣还在调查,不过,微臣相信,一定是晋军的细作搞的鬼,除了他们,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故意散播这种谣言呢?”燕国官员说道。
慕容俊闻言,大怒道:“晋军细作真是阴魂不散,前几日便是他们散布的谣言,只可惜当时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以至于今日之祸。”
“王上,事已至此,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呢?”燕国官员问道。
慕容俊思考了片刻,看向眼前的官员,大声道:“本王将近卫第一军人马交给你,你立即带上这些人马在城内抓捕恶意散播谣言者,发现一个抓一个,宁可错抓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显然,慕容俊已经对晋军细作恨到了极点,并下定决心,要将城内的晋军细作全部清除干净。
“是,王上,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负责蓟城治安的官员抱拳领命,并立即转身前去准备。
部下离开大殿之后,燕王慕容俊在大殿之中踱起了步子,面对眼下的艰难局势,慕容俊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坚持多久,毕竟,若是晋军主力一直赖在治水南岸不走,以燕国目前的国力是耗不了几年的,而一旦治水防线被攻破,蓟城势必会被晋军占领,如此,大燕国就必须返回辽东以北的苦寒之地,从而完全失去争霸中原的机会了。
#####
在治水南岸的高台之上,晋军主将华安蹙起了眉头,看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华安的心情自然不会很好,虽然,这种情况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此刻,华安唯一能够寄予希望的,便是潜伏在蓟城之中的少量细作,他们将在主力大军发起进攻之后,负责在城内散播谣言,从而让蓟城的老百姓产生恐慌的情绪,甚至,因为恐慌而逃离蓟城,如此,华安发起大规模佯攻的目的,便算是达到了。
“报,王上,斥候刚刚传回消息,蓟城的东门和北门已经大开,城内的数万老百姓蜂拥奔出城池,向东部和北部逃去。”就在这时,北岸的斥候传来了好消息。
华安闻言大喜,大声道:“好,真是太好了,燕国数万百姓逃离蓟城,对我军是大大的有利啊!”说完满脸的兴奋。
虽然逃离蓟城的数万燕国百姓之中,成军人口并不多,但老百姓在蓟城可以为前方的大军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可以说数万燕国百姓,就是数万后勤士兵,如今,士兵大量逃离,对燕国大军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损失,甚至,会因为某些有技术百姓的逃离,而让蓟城的某个行业陷入停顿,进而导致整个城池功能的瘫痪。
“王上,王上,朝廷派遣使臣前来宣旨。”就在华安得意不已的时候,朝廷派遣的使臣抵达了晋军大营。
华安闻言,心头微微怔了一下,上一次朝廷派遣使臣,宣读的便是让他与燕国大军议和,并以易水为界确立边界的事情,当然,华安并没有听从,这一次,朝廷再次派遣使臣前来宣旨,除了撤军还能是什么事情呢?
带着疑惑的心情,华安前往中军大帐外接受了圣旨,并得知了朝廷的旨意。
原来朝廷仍旧是下旨,让华安撤军南归,不过,对于华安上一次的抗命不遵,朝廷方面并没有进行指责,而是对华安攻破易水防线,大破燕国大军,大大的赏赐了一番,并要求华安以朝廷为重,撤军南归,莫要与燕国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
华安接下圣旨之后,使臣又将会稽王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了华安,并督促华安尽快撤军南归。(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四章 准备议和
华安接过司马昱的亲笔信,送走朝廷使臣之后,便走进中军大帐,仔细的阅览司马昱送来的亲笔信件。
通过司马昱信中的描述,华安对江南的局势,顿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得知江南诸州,除了扬州之外,剩下的数州皆在桓温的控制之下,如今,殷浩讨伐叛逆屡屡失败,桓温便以劳师无功,资敌等罪名,要求朝廷罢免殷浩,如此一来,扬州也将被桓温控制,进而整个大晋朝廷都将被桓温所控制。
一旦桓温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损失最大的一定是华安,毕竟,桓温一旦控制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华安的势力,并派遣其麾下的爪牙抢占北方的土地,若华安反抗,便是抗旨不遵,况且,北方的燕代两国还没有完全平定,万一,华安与桓温闹翻了,大晋将陷入内战,如此,燕代两国便会有了喘息的机会,后果将极其的严重。
桓温军团的两万兵马沿着江水东进占据石城,更是让华安预感到桓温的狼子野心,石城隶属扬州,桓温军团的兵马占据扬州的城池,便足以表明,桓温已经开始染指扬州,并试探朝廷的态度,一旦朝廷没有防治措施,他便可以派遣更多的人马前往石城,甚至,继续派遣少量人马,向建康城方向进逼,从而逐步控制整个扬州,控制大晋朝廷。
朝廷方向发生如此危机,华安预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能再与燕国大军无休止的耗下去了,毕竟,一旦殷浩倒台,桓温全面控制大晋朝廷,华安的处境将变得奇迹糟糕。
尽管华安很不喜欢殷浩这个人,但为了制衡桓温的影响力,又不得不帮助殷浩。
在治水北岸,经过一阵厮杀之后,晋军主力败退了回来,并返回了治水南岸。
当然。这次进攻完全就是佯攻。并且损失情况全都在华安等晋军将领的预料之中,为此,也算不得多大的失败。
“王上,我军主力已经全部返回治水南岸。”王三走入中军大帐。向华安汇报前方的情况。
此时。华安更关心的是朝廷的情况。为此,对治水方向的事情,显得有些漠不关心。并轻轻的应了一声。
见中军大帐的案子上摆放着圣旨,王三一怔,轻声道:“王上,朝廷又下旨了。”说完惊讶的看向圣旨。
华安点了点头,将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王三,轻声道:“这是会稽王的亲笔信,如今,南王大军已经凯旋而归,并占据江州,进逼扬州,大有一举吞并扬州之企图,本王不得不立即采取措施啊!”说完蹙眉思索了起来。
王三粗略的看了司马昱的亲笔信,并问道:“南王逼迫朝廷,王上打算如何应对?”
华安想了片刻,无奈道:“只怕我军主力不能再与燕国主力无休止的对峙了,当放弃攻打蓟城,立即率军返回黄河以南,如此,便可以对桓温有所震慑。”
“王上,我军沿治水准备了这么久,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显然,王三有些不愿意放弃。
华安正色道:“蓟城是大晋的国土,是早晚都要收回的,不过,眼下最棘手的是朝廷方向的问题,收复蓟城可暂缓数年。”
“既然王上已经下定决心,末将也就不说什么了,不过,我军贸然后撤,燕国大军很有可能会全力追击,我军必须要做好防备。”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放心吧!本王不会让燕国大军有机会重创我军主力的,不过,本王倒是担心朝廷方向顶不住桓温的压力,罢免了殷浩,如此,只怕在我军南归之前,朝廷就已经被桓温控制了,如此,就糟糕了。”
显然,华安并不相信殷浩会很快取得一场有说服力的胜利,尽管司马昱的信件之中说出了殷浩以十倍兵力进攻李贲的事情,但华安认为胜负仍然难以确定。
“王上,李贲麾下不过五千人马,仅凭王五和王六麾下的两万大军,便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殷浩又亲自领兵三万进逼兰陵,如此便有了五万大军的实力,岂能败于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王三大声说道,显然,他比较信任王五和王六,并认为仅凭他们二人的两万大军,便足以击败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李贲是原魏国大将,是冉闵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且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恶战,统兵能力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相比的,殷浩这种只会清谈的雅士,就更不能与李贲相比了,而且,李贲麾下的将士,皆是魏国骁勇善战的乞活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要强于扬州军团,所以,殷浩纵使统领十倍的兵力,也未必可以大胜李贲。
王三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认可了华安的看法,顿了顿,轻声道:“王上,既然朝廷方向的形势如此险恶,我军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
华安蹙了蹙眉,轻声道:“关于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本王也正在斟酌,毕竟,我军主力南归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今,我军主力已经占领治水南部的大片土地,就算要率领主力大军撤回,但我军已经收复的大片土地,不能归还给燕国,所以必须留下一支足以震慑燕国大军的兵马。”
“王上说的是,不过,治水北岸不远处便是燕国的都城蓟城,若是我军留下一支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主力对峙,只怕很难支撑啊!”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是啊!我军主力南下,留在河北的兵马最多只能有十余万,这些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大军对峙,的确难以占到便宜,所以,必须向后略作撤退,让出一部分土地,如此,我军的偏师才能在河北立足。”
“王上,不如就按照朝廷先前的旨意,以易水为界与燕国大军隔水对峙。”王三轻声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我军略微向后撤退,看似是对燕国的巨大让步,实则是争取主动,待日后有机会,再收复整个幽州和平州。”
“王上圣明,不如现在就派遣心腹前往对岸,商定以易水为界,两军停战议和。”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如此甚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是,王上,末将一定会办好的。”王三应了一声,并立即前去进行准备。
王三走后,华安经过一番思索,决定让谢艾统领十余万人马留在河北,与燕国大军对峙,并让王猛尽快返回关中,以稳定秦州、雍州和梁州的局势。
在兵力的调配上,华安考虑了各个方向所面临的压力,决定让王猛麾下的八万关中骑兵,留下六万调拨谢艾麾下,而王猛则亲率两万骑兵返回关中。
如此一来,谢艾麾下的兵马除了杨安的两万战车兵,张蚝的两万骑兵,以及两万后备兵力之外,又多了六万关中骑兵,实力大大增强,十二万兵马的实力,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卫河北之地不受燕军的威胁。
除此之外,并州方向赵武的两万步兵,以及数万后备军团,也全都受谢艾节制,固守常山郡的苏亥麾下的几万兵马,也被调拨到谢艾的麾下。
为了进一步增强谢艾军团的实力,华安让主力大军的三万后备军团,也全部划拨到谢艾麾下,如此,谢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