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在邺城方向,华安麾下的大军,正在逐步恢复士气,关中和蜀中传回的家书,让将士们不再愤愤不平,从而更加安心的训练,这让华安放心了不少。

    华安相信,只要多加训练和激励,麾下大军很快就可以形成强悍的战斗力,从而完全不必惧怕燕国主力大军。

    “大哥,并州方向传回消息,代国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已经连续攻占几十座城池,谢艾将军一路后撤,现在已经退入晋阳城了。”就在这时,王三奔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华安闻言,轻声道:“这个,大哥已经知道了。”

    王三闻言一愣,焦急道:“大哥,我军在并州方向已经丢掉了几十座城池,谢将军一退再退,照这样下去,晋阳城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你不用担心,谢将军是凉国名将,前几日不是刚刚小胜一场吗?只要有谢将军在,并州一定丢不了。”华安肯定的说道。

    “大哥就这么相信谢艾。”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头道:“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谢将军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说完笑着看向王三。

    “报,启禀将军,燕国两路大军合围鲁口城,魏国大将王午不敌燕军,鲁口城已经被攻破,王午将军率领部分将士,正在向邺城撤退,估计三日之内,便可以抵达邺城。”一名小校奔入华安的中军大帐,抱拳说道。

    “大哥,真想不到燕国大军,这么快就攻破鲁口城了。”王三闻言,惊讶的说道。

    “王午困守鲁口城,被攻破城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王午却帮了我军的大忙了,我们还要好好的感谢他呢?”华安笑着说道。

    “大哥,此话怎讲。”王三不解的问道。

    华安说道:“你想啊!前些日子,我军军心涣散,本是燕军进攻邺城的最佳时机,不过,燕军主力却舍弃邺城,进攻王午将军驻守的鲁口城,如此一来,我军就有了喘息的机会,从而逐步恢复士气,你说,我们是不是该感谢王午将军呢?”

    “大哥说的是,我们还真该好好的感谢王午将军呢?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来信

    就在华安与王三打趣的时候,又一名小校进入了中军大帐,并抱拳道:“启禀将军,据前线斥候回报,燕国多路大军皆出现异动。”

    “燕国大军有何异动,快说。”华安连忙问道。

    小校抱拳道:“将军,慕容恪的燕军主力,已经向襄国奔来,另外鲁口方向和蓟城方向的数万燕国大军,也开始向襄国方向调动,数路大军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人马,燕军似乎有攻打邺城的打算。”

    “大哥,燕军大规模向襄国城集结人马,似乎真的是要攻打邺城啊!”王三闻言,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华安点头道:“没错,燕国大军的确有攻打邺城的打算,此刻,代国大军已经推进到晋阳城,慕容俊怎能甘心落于人后,不过,慕容俊攻打鲁口耽误了不少时间,此刻,向邺城进攻已经太晚了,我军与魏国大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要沿着漳水列阵,便可以将燕国大军阻挡在漳水以北,先耗上几个月,而后在燕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发起反击,必可一举击溃燕军主力。”

    “大哥说的是,我军士气已经恢复,现在的我军,已经不必惧怕燕军主力了,不过,大哥似乎要与燕军打持久战,打算耗几个月,这是为何?不能速战破敌吗?”王三疑惑的说道。

    华安开口解释道:“燕军兵力优于我军,战力也不再我军之下,再加上燕军主将慕容恪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我军想要速战而胜之,岂会那么容易,况且,燕军主力皆是骑兵,而我军和魏国大军却有不少的步兵,为了阻止燕军骑兵发挥优势,我军自然要借助河流的力量,沿河驻守,让燕军不能飞渡,如此对峙数月。燕军必然难以支撑。这就为我军带来了胜利的转机。”

    燕国大片区域,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粮食的减产自然是非常严重的,华安相信。只要自己与燕国大军耗到秋收之后。燕军主力所要承受的压力一定非常大。进而不得不撤军。

    “大哥觉得,若是我军主力与燕军主力正面厮杀,我军会居于下风?”王三轻声问道。

    华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我军与燕军的实力,应该在伯仲之间,谁弱谁强不太好判断,若是正面厮杀,很有可能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此一来,岂不让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

    华安所说的第三方,自然是蒲洪、姚襄之流,甚至,还包括桓温、殷浩等人,为了打击燕国,而让自己麾下的大军承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失去威慑第三方的能力,这是华安所不愿意做的。

    见华安首先考虑到黄雀在后,王三认可的点了点头,对华安的见识表示赞叹和佩服。

    “大哥,燕国此时调兵遣将,估计最快半个月就可以集结完毕,二十天之内,就可以对邺城发起进攻了,我军如何布置,还请大哥早日安排。”王三请命道。

    “不急,如何布置防守事宜,大哥还要与蒋干将军商议一下呢?毕竟,此刻,我军兵力不足,必须与魏国大军同仇敌忾,方能挡住燕国大军的进攻,稳住我军的阵脚,我军目前的任务,仍然是继续训练,以逸待劳,等候燕军主力的进攻。”华安轻声说道。

    王三闻言,点头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去训练大军,半个月之内,一定让我军完全恢复战斗力。”说完走出中军大帐。

    随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派遣心腹亲兵,远赴辽东以北,游说高句丽和扶余等势力,准备在燕国的大后方放一把大火,以牵制河北的燕军主力。

    华安不指望高句丽和扶余能帮多大的忙,但华安相信,只要燕国得知他派遣心腹前往高句丽等国,心里一点会非常的紧张,并不得不在辽东方向留下足够的防守兵力,以防这些已经归附大燕国的势力,发生反叛大燕国的行动。

    关中方向已经日趋稳定,并且有王猛负责治理,华安基本不用操心,而蜀中方向的情况有些微妙,对于自己昔日兄弟内心的真实想法,华安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华安在离开蜀中,北上关中的时候,早就有了安排,在雷暴、铁牛两位主将麾下的部将之中,有许多都是华安安插的心腹,并且,这些人全都是单独行动,彼此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向华安汇报蜀中的形势,以及雷暴、铁牛最近都做了什么异常的事情,当然,若完全没有异常,就不汇报,以增加隐蔽性。

    这也就是说,华安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要雷暴、铁牛出现异动,其麾下的部将之中,便会立即有人站出来,控制他们,并取而代之,从而确保蜀中,在华安的控制之中。

    同时,为了防止雷暴和铁牛这两名优秀的将领,真的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华安派遣张育前往蜀中,对他们进行劝说,并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当然,为了防止张育心怀不轨,华安暗中在张育的身边也安插了眼线,并派遣多路聪士紧盯他的一举一动,一有异常情况,立即回报。

    安排了如此多的眼线,监视自己麾下的重要属下,华安突然觉得自己,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了,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派遣眼线监视这些部下,也是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是做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手段。

    几日后,蜀中方向传回消息,张育已经与铁牛、雷暴联络上了,并成功劝说二人继续支持自己,而后不久,华安便收到了张育的亲笔信,信中将蜀中的情况,详细的向华安介绍,并表示经过一番努力,雷暴和铁牛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华安称王,并随时愿意听候调遣。

    又过一日,华安受到了铁牛和雷暴的亲笔信,他们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持自己为王,并在信中称呼自己为北王大哥,口吻非常亲切,似乎多年的感情丝毫没有变化一般,直让华安觉得,在他们身边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过,为了预防万一,华安仍旧不会撤出自己对二人的所有监视,就当保护他们好了。

    得到雷暴和铁牛的全力支持,华安的心里又稳定了不少,此刻,蜀中、关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足有三十余万,兵力不再燕国之下,若是紧急动员百姓参军,组建五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关中的粮草供应,没有必要组建如此多的部队,以防拖垮经济发展。

    放眼当今天下,华安甚至觉得,若是自己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单以兵力来说,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与燕国大军,当在同一水平,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股势力,除此之外,桓温的荆州军和拓跋什翼键的代国大军,兵马皆有二十万左右,亦不可小觑,殷浩的扬州军团,也有二十万人马,不过,蒲洪、姚襄、张遇、魏统等人全部难以控制,除去这十余万兵马,扬州军团的兵马只有十万左右,在大晋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国、凉国兵马皆有十万之众,高句丽、扶余等其余势力的兵马,则没有超过十万兵马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小。

    但燕国与代国已经结盟,两国的大军加在一起足有五十万以上,若是把燕代两国看成一体,则必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而且,燕代联军全部南下对付华安,这还是让华安承受很大压力的,而华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于自己的魏国大军,魏国与燕国是死敌,魏国大军可以为自己分担来自燕国大军的压力,而代国大军的压力,就只要靠谢艾独自承担了,好在晋阳城附近山地多,代国的大漠铁骑无法发挥最大的威力,这就给谢艾挡住代国大军提供了便利。

    不过,如此一来,华安麾下的主力兵团全都被燕代联军牵制了,因此也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突发的威胁,比如、桓温军团、殷浩军团、蒲洪、姚襄等势力,这些势力的兵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万之众,比华安全部的兵马还多。

    为此,华安做事也只能适可而止,比如为了摆脱大晋朝廷的掣肘,只能暂时选择表面效忠大晋朝廷的称王,而不能直接称帝,否则,这些势力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华安知道,自己的实力虽强,但也不能应对百万大军的威胁,至少目前还没有如此大的实力。

    而为了应对日后,可能更加严峻的天下形势,华安必须加紧发展农业,并以关中为核心,囤积更多的粮草物资,并在合适的时候,在关中方向训练一支十万人马以上的精锐兵团,做为战略预备队,而这支重要的部队,由王猛全权负责训练。(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称王

    半个月后,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在襄国城集结完毕,主将慕容恪让麾下大军立即开始准备,一日后,便开始向邺城方向进军。

    在向邺城发起进攻之前,慕容恪自然要详细的了解邺城方向,晋军和魏军的具体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并为此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前往邺城。

    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与慕容恪料想的情况基本一致,晋军的军心已经逐步稳定,并与魏国大军一起,开始布置防守。

    如此情况,让慕容恪颇为忧虑,在一个多月之前,本有很好的进攻机会,结果慕容俊却让他们进攻鲁口,如今,鲁口城算是顺利的被攻破了,但却也让邺城的晋军恢复了士气和军心,此时进攻邺城,纵然是增加了兵力,但相比之前,还是困难了不少。

    在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将刚刚绘制好的邺城周边地形图,摊在眼前的案子上,并仔细的观察邺城周边的地形和地貌,寻找攻破邺城的办法。

    “四哥,邺城紧靠漳水,我军若要攻破邺城,就必须先渡过漳水,而渡过漳水之前,必须渡过滏水,滏水和漳水是我军必须逾越的两条障碍,为此,我军必须先攻占武安、易阳等数城,而后直逼滏水北岸的临水城,只要攻破临水城,我军便可顺利的渡过滏水,而后直逼漳水,渡过漳水之后,邺城便是我军的囊中之物了。”慕容霸大声分析道。

    慕容恪闻言,轻声回道:“武安、易阳唾手可得。临水城在滏水北岸,也不难攻取,只是漳水宽阔,适合大军渡河的位置并不多,若是晋军沿河布置防守,我军短时间内,只怕很难攻破漳水防线。”

    “四哥说的是,我军以骑兵为主,的确最怕河流了,不过。漳水绵延数千里。晋魏联军不可能处处设防,我军总能找到突破的位置。”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二哥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取邺城,就算有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命令各军加紧准备。明日一早便向邺城进发。”

    “四哥放心。我会安排好的。”慕容霸点头应道,并转身离开。

    慕容霸走后,慕容恪看着案子上的地图。将斥候探查到的晋魏联军布置的位置标在地图之上,并根据邺城的周边的地形,思考破敌之策。

    ######

    就在襄国城的慕容恪,准备率领麾下主力大军向邺城进发的时候,在邺城方向,朝廷派遣的官员,已经抵达华安的中军大帐,并正式传达朝廷的恩典,册封华安为北王,全权负责都督区域的所有事物。

    华安正式称王之后,麾下诸将以及魏国各军将领,全都前来祝贺,并聚集在华安的中军大帐之中。

    “恭喜大哥称王,不对,以后要称王上了,末将拜见王上。”王三高兴的说道。

    “王上,恭喜王上。”众将领全都抱拳祝贺。

    “恭喜北王,恭喜北王。”魏军将士则称华安为北王。

    华安连忙摆了摆手,大声道:“各位就不用恭喜了,眼下慕容恪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云集襄国城,随时有南下进攻邺城的可能,本王现在要做的,便是带领各位将军,阻挡燕军主力的南下,守住邺城。”

    “王上,我军将士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燕军前来送死了。”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北王,我魏国大军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听候北王的调遣。”蒋干大声表示服从华安的命令。

    华安闻言,很是满意,看向众将,大声道:“各位将军,燕国大军不日即将南下,我军必须立即做好迎敌的准备,燕国主力皆是骑兵,因此,我军必须依托漳水和滏水防守,将燕军主力彻底堵在漳水以北,让燕军主力不能渡漳水一步。”

    “北王,您就直接下命令吧!我军该如何布置。”蒋干大声问道。

    此刻,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南下在即,华安的晋军主力是守住邺城的关键,因此,蒋干愿意听从华安的调遣,以彻底挡住燕国的南下军团。

    见蒋干愿意听从自己的指挥,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立即下令道:“邓羌将军,你率领所部三万骑兵,前往邺城西部的合漳渡口驻扎,蒋干将军,你亲自率领魏军五万主力,前往邺城东部的泊口驻扎,王午将军麾下的近两万人马留守邺城,我军主力布置在邺城北门外的渡口,各军立即回营准备,明日一早,各军立即到位。”说完看向众将领。

    “末将遵令。”众部将一同抱拳领命,说完离开中军大帐。

    众部将离开中军大帐之后,华安与慕容恪一样,也研究起了邺城周边的地形图,并思考如何挡住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不久之前,在大晋的交州和广州一带,由于士族官员的逼迫,众多夷族百姓不堪忍受,在酋长的带领下,开始反叛大晋朝廷,并杀害朝廷派遣的官员。

    反叛逐渐出现燎原的趋势,江州和宁州也被波及,在众多夷族势力的反叛之下,大晋的后方岌岌可危。

    为此,桓温带领大半人马,从襄阳城出发,向交州和广州方向行进,准备扑灭交州和广州和叛乱,并顺势将交州和广州纳入麾下地盘,殷浩麾下的一支人马,也浩浩荡荡的向江州出发了。

    很快,南方陷入叛乱的消息,便传入了华安的耳中,得知桓温和殷浩的主力,皆向南进军,华安放心了不少,这样一来,至少在自己与燕代联军厮杀的时候,背后不会有人捅刀子,如此,华安便可以更加安心的阻挡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第二日一早,慕容恪率领的二十万燕军主力,便离开襄国城,浩浩荡荡的向邺城方向杀去。

    而与此同时,华安麾下的晋军主力和魏国大军,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随时准备迎击燕国大军。

    为了了解邺城渡口的状况,华安带领一支亲兵,亲自前往邺城渡口视察,并监督将士们搭建沿河箭塔和足以安装霹雳车的高台。

    “王上,我军准备充足,料想燕国大军兵马再多,也不可能飞渡漳水。”王三大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即便如此,我军也不能掉以轻心,慕容恪是燕国第一名将,此人的厉害,你我都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年,他可以以两千精锐,击败石虎的十万主力大军,这便足以显示他的实力,我军一定要格外小心才是。”

    王三点头道:“是啊!当年我们与燕国还是盟友,还在一起并肩作战,想不到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然成了敌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没错,世事总是难料,以前我们与慕容恪的确是朋友,而如今,我们却是彼此最大的对手,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华安轻声感慨道。

    “王上,我们真的要放弃前方的所有防线,只守漳河防线吗?”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听出了王三对自己的决定,似乎有些疑问,于是,解释道:“燕国主力大军皆是清一色的骑兵,而漳水以北,除了滏水之外,皆是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有利于燕国的骑兵军团发挥优势,而我军的骑兵却很是不足,若是贸然在漳水以北与燕国主力决战,一定占不到便宜,滏水是漳水的支流,宽度不过数丈,绵延不过百里,根本无法阻挡燕军骑兵的进攻,我军实力不如燕国大军,只有谨守漳水防线,才是最好的办法。”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燕国主力大军,数日之后便会抵达漳水,真不知他们会选择从何处发起进攻,漳水绵延数千里,若是被燕军钻了空子,就非常的不妙了。”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燕军主力,会从何处发起进攻,所以,才要沿着漳水多处布置防线,并派遣斥候,严密监视燕军主力的调动,只要燕军主力向某个方向调动,我军便也要相应的调遣一支大军,前往堵截,漳水足有百丈宽,水深亦有数丈,骑兵不能飞渡,必须依赖船只,或者在水面上搭建浮桥,而不论是大规模的造船,还是搭建浮桥,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我军斥候便可以探知这些情况,从而让我军可以洞悉燕军的企图,并立于不败之地。”华安大声说道。

    “王上说的对,眼下,燕军急着渡河攻打我军,而我军却没有渡河攻打他们的打算,因此,我军完全占据了主动,着急要渡河的是慕容恪。”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漳水北岸不知是什么情况了,不如,我们率领数百骑兵,过去看看。”说完看向王三。

    “王上,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南下,其前锋兵团随时有可能抵达漳水北岸,王上亲率数百士兵,以身犯险,实在是要不得,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不就麻烦了。”王三开口反对道。

    华安摆了摆手,正色道:“怕什么,本王只是过去溜达一圈而已,很快就回来,不会出事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

    见华安执意要前往漳水北岸探查一番,王三无奈,只好同意带领两百亲兵,护卫华安一同前往。

    在华安看来,燕军主力距离漳水还有很远的距离,先期抵达的前锋不会有太多的兵马,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况且,只要发现危险,随时可以撤回渡船,而后快速退回漳水南岸。

    没过多久,二十艘运输船便驶向渡口的边上,华安与王三,率领二百精锐亲卫军骑兵,奔上运输船,并下令立即出发,向漳水北岸行去。

    在运输船驶向北岸的过程中,华安看着宽阔的漳水,轻声道:“漳水足有百丈宽,若是在上面架设一座浮桥,至少也要大半日的工夫吧!”

    王三闻言,点头道:“燕军以骑兵为主,并不善于架桥,只怕给他们一日的工夫,他们都未必能架起一座贯通漳水南北的浮桥啊!”说完看向华安。

    王三说的没错,漳水不仅宽阔,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不慢,这都给架设浮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只有在相对宽阔、水流缓和的地方,才是利于架设浮桥的位置,而这些地方,自然都在晋魏联军的控制之下,燕军想要架设浮桥,很难躲过晋军的耳目,从而引来大批的晋军防守。

    华安看向金光闪闪的水面,正色道:“建造战船费时又费力,燕军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邺城,就必须在要漳水之上搭建浮桥,这是慕容恪最好的选择。而我军只要发现燕军搭建浮桥的位置,便可以作出应对之策,让燕军横渡漳水的企图无法得逞。”

    “王上说的是,我军只需紧盯住漳水河面的动静,便可以获悉燕军的企图,从而让燕国大军无法渡过漳水。”王三应了一句。

    没过多久,运输船便抵达了漳水北岸,华安与麾下人马,策马登岸,并向渡口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包奔去。

    在小山包上。华安一行人可以看清周围方圆数里的一举一动。只要燕国兵马抵达,在树数里之外,就可以被发现,从而做好准备。

    华安调转马头。看向南面的漳水。轻声道:“此处高地是个好地方。慕容恪若是将这里作为中军,便可俯视整个漳水两岸,从而更好的指挥大军渡河作战。”

    “王上认为。慕容恪会将此处作为搭建浮桥的位置?”王三开口问了一句。

    华安想了一下,轻声回道:“此处视野开阔,是极佳的指挥位置,不过,我军在对岸布置的兵马也是最多的,因此,慕容恪会不会将此处作为搭建浮桥的位置,本王也不好判断,也许,燕军会兵分多路,以出其不意的渡过漳水。”

    在华安心中,慕容恪为了迷惑自己,一定会在多个位置,同时搭建浮桥,而在这些方向上,或许只有一处或者几处是真的渡河方向,而其余的位置,都是虚张声势而已,如何判断慕容恪真实的渡河方向,对华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要求华安必须要有清晰的判断,麾下斥候的探查,也要尽可能的仔细,不能放过丝毫的蛛丝马迹。

    “传令,让渡口的船只顺流向东行进,并在东面的泊口驻扎,我们也沿着漳水边向东行进。”华安大声命令道。

    “王上,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若是燕国前锋突然出现,岂不麻烦了。”王三开口劝阻道。

    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你不用担心,我们沿着漳水进发,与船队一同行进,不会有危险的,万一出现大批燕国骑兵,大不了游到漳水南岸好了。”说完微微笑了起来。

    之所以要沿着漳水北岸一路向东行进,华安的目的便是亲自查看这一地段的地理特点,哪个位置适合搭建浮桥,哪个位置树林茂密,可以隐藏大批的部队,他都要亲自探查一番,并在重要的地段坐上标记,回去之后再仔细分析。

    一路探查下来,华安并没有遇到燕国骑兵,不过,倒是发现了几处重要的地段,在这几个地段上,现有的地图上居然没有任何的标注,而这些重要的位置,一旦被忽略,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为此,华安在第一时间,将这些重要位置的特点标在了,随身携带的地图之上,准备带回去之后,再进行仔细的处理。

    抵达泊口之后,华安与麾下将士,顺利的登上了运输船,并很快抵达了漳水南岸,在经过一番策马奔驰之后,便回到了邺城北门外的大营之中。

    返回大营之后,华安将地图标注不清的事情,告诉了属下负责测量的官员,并命名他们立即前往漳水南北两岸,重新对地图进行测量和标注,并限令他们,一定要在燕军主力抵达之前,将漳水北岸的重要位置,全都仔细的标注出来。

    众官员领命之后,立即开始准备,并在第一时间前往漳水北岸,开始对漳水北岸的地形,进行重新的测量和标注。

    经过整整一日的快速准备,重新绘制好的漳水两岸地形图,摆在了华安的面前,让华安颇为满意。

    华安对着重新画好的地图,开始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并根据这张新地图,猜测慕容恪可能的渡河位置。

    #####

    在滏水北岸的临水城,燕国主力大军相继抵达了这里,由于华安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临水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全部撤往了邺城周边,城内所有的食物和可以利用的物品也全部带走了,实在不方便带走的物品,则全部烧毁,从而不让燕军得到任何的补给。

    燕军主将慕容恪的中军大帐就设在临水城之中,而其麾下的主力大军,则正按照次序依次渡过滏水,并在渡过滏水之后,在滏水的南岸扎下营盘,等待慕容恪下达继续行进的命令。

    在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根据前方斥候探查的情况,开始分析如何强渡漳水,并击败晋魏联军,攻下邺城。

    通过斥候的探查,他得知漳水此刻足有百丈之宽,而且深度高达数丈,骑兵根本无法直接渡过,必须依赖运输船,或者搭建浮桥,才能顺利渡过漳水。

    而漳水之中的所有渡船,全部被华安调往南岸,若是此刻打造战船,只怕要耽误太多的时间,从而造成长久的对峙。

    慕容恪知道,自己的二哥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是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时间攻占邺城的,为此,他只有采取搭建浮桥这一策略。

    而搭建可以横渡漳水的浮桥,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绳子,这些东西必须立即准备,而且,还要准备足够的数量,以便同时在漳水的多个位置,一同搭建浮桥。

    慕容恪命令麾下的后备军团,立即开始准备大量的绳索,并让已经渡过滏水的一支队伍立即出发,前往漳水北岸,就近砍伐大量的树木,以作为搭建浮桥之用,另外,为了方便小规模部队的渡河,打造一些小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完命令之后,慕容恪在中军大帐之中,开始思考横渡漳水的位置,通过一番观察和思索,慕容恪发现了多处适宜渡河的位置,并一一比较起了优劣。

    “四哥,在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