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三蹙了蹙眉,正色道:“大哥,这里是蜀中的雒城,不是江南建康,城内难保不会有忠于李势的刺客,大哥外出还是要多带一些亲兵,以防万一啊!”

    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没事的,宵小之辈岂能近我,王三,你不必担心了,大军出征都准备的怎么样了,明日一早,可以准时出征吗?”

    王三拍着胸脯道:“大哥,三军全都准备好了,明日一早可以准时出发。”

    “好,太好了,留守的兵力也安排妥当了吗?”华安接着问道。

    “大哥放心,留守雒城的两千人马已经安排好了,我军留下的一千人马,是铁牛麾下的步兵,其营主是我北伐军的老将了,做事谨慎可靠,蜀中兵团留下的一千人马,是李亮将军麾下的一切精锐,由李亮将军亲自统领,整个雒城的守备,都由李亮全权负责。

    华安点了点头,道:“嗯,很好,李亮虽然是蜀中降将,但本将相信他,如今,雒城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也算是对蜀中降将的一种表示,只要肯归顺大晋,一律可以获得重用。”

    “是啊!大哥,只要蜀中降将见李亮受到重用,一定会更加安心的,这对成都的蜀军将领也是一种鼓励啊!”王三开口说道。

    “好了,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你赶紧回去歇着吧!养足了精神,明日一早也好出征啊!”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轻声说道。

    “是,大哥。”王三应了一声,转身向自己的大帐走去。

    见王三离开,华安也跨步向自己的中军大帐走去。

    此时,已经是亥时过半了,华安回到后帐,连忙卸下衣甲,躺在床榻之上歇息,但不知为何,心中总是想起刚才与诸葛琪拥抱的一刻,为此,辗转难眠,难以入睡。

    既然睡不着, 华安便点燃烛火,躺在床榻上看起了兵书,虽然怀中的兵书早已被翻烂了,但华安仍旧看得孜孜不倦,也许,只能用看兵书这种办法,才能抵消心中老是想起诸葛琪的冲动。

    其实,此时,远在雒城客栈的诸葛琪,也没有睡着,她躺在客栈的床榻上,看着窗外的夜色,回想起了被华安强行拥抱的一幕,嘴角不自觉的带着甜蜜的笑意,笑意中甚至还带有一丝羞涩。

    这也难怪,毕竟,诸葛琪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男人拥抱,而且是身材魁梧,长相俊美的华安,少女特有的芳心,自然被激发了出来。

    华安看着兵书,心中还是不自觉的想起诸葛琪,而诸葛琪看着窗外的夜空,也会不自觉的想起被华安非礼的一幕,心头既甜蜜又忐忑。

    二人就这么互相的想着对方,直到夜半子时才沉沉的睡去。

    第二日一早,晋军大营一片繁忙,将士们按照编制都在忙着集结,已经集结完毕的队伍,则在将领的带领下,向着雒城南门外行去,准备在那里进行进一步的整顿,而后再向成都进发。

    华安轻轻伸了一个懒腰,随意的活动了一下筋骨,便抬步迈出了中军大帐,大帐外早已等候在此的辎重营士兵,则立即对华安的大帐进行拆解,以便装在辎重车上,运向成都方向。

    “大哥,三军人马已经集结的差不多了,多半人马已经前往南门了。”见华安走出大帐,王三连忙迎了上去。

    华安打了一个哈欠,点了点头道:“好,真是太好了,终于可以向成都进军了,走,我们也出发吧!”说着和王三一起向大营外走去。

    在大营的外面,亲兵们早已为华安准备好了战马,一些留守的将领也前来送行。

    华安看着前方的李亮,正色道:“李将军,雒城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守好雒城,不能出现任何的岔子,明白吗?”

    李亮抱拳躬身,回道:“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全力以赴,守好雒城。”

    “好,那就好,各位都回去吧!”说完跨上战马,向身后看了一眼,随即策马向南门方向行去。

    王三带着亲兵营,紧紧跟随在华安的身后,并不时注意周围的情况,以防有刺客。

    由于攻占雒城已经有好多天了,晋军人马与雒城的老百姓相安无事,因此,晋军出征时,有不少雒城的百姓前来送行,其中,就有对华安以身相许的诸葛琪。

    此时,诸葛琪穿着一身青绿色的长裙,在人群中显得特别显眼,只要华安看向人群,便可以发现诸葛琪的身影。

    “驾驾驾……”华安策马经过人群,并不时的挥手,向两边的百姓致意。

    “诸葛琪,她也来了。”在不经意间,华安看到了人群中的诸葛琪,并紧盯着诸葛琪,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将军,不要忘了你的承诺。”在华安经过身边的时候,诸葛琪笑着喊了一句。

    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华安不好直接回答,只有笑着向诸葛琪点了点头,以表明自己没有忘记承诺。

    见华安点头示意,诸葛琪高兴的笑了,并一直默默的注视着华安离开。

    一直跟在华安身后的王三,自然发现了路边的绿衣女子,与华安眉来眼去的一幕,心下不禁有些疑惑起来。

    带着好奇,王三开口问道:“大哥,路边的绿衣女子是谁啊!我怎么没见过?”

    “哦,只是雒城的一名普通百姓而已,你问这些干嘛!”华安暂时还不想告诉王三实情,只得随口敷衍。

    王三满脸的不信,接着问道:“只是一名普通的百姓,那大哥对人家有什么承诺啊!让这名绿衣女子当众喊出来。”

    华安呵呵一笑,随口说道:“承诺,那自然是早日攻破成都,凯旋而归了,大哥对全城的百姓都是这个承诺。”

    “好吧!既然大哥不想说,兄弟也就不问了,不过,兄弟倒要看看,大哥能瞒多久,哈哈!”王三笑了笑,不再逼问。

    华安则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向南门外行去。

    很快,华安麾下的一万七千人马,便在雒城南门外集结完毕了,只等华安一声令下,便可向成都方向开进。

    这一万七千人马,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李奕统领的七千蜀中人马,铁牛统领的七千北伐军步兵,华安的亲兵营一千人马,还有辎重营的两千多人马。

    华安向周围看了看,见所有人马全都准备完毕,便下令立即出发。

    其中,李奕的七千人马走在最前面,华安的亲兵营紧随其后,铁牛的七千人马与后勤辎重营一同行进,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怀鬼胎的蜀国群臣

    在成都的皇宫之中,蜀国皇帝李势与麾下的大臣,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

    在正北方向,北伐军从雒城挥师南下,正向成都逼来,在正南方向,通往武阳城的道路也被晋军卡死,武阳城的具体情况,李势无法掌握,不过,凭感觉是凶多吉少了。

    这两个不利的消息同时传人成都,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李势和麾下的大臣们大为惊慌。

    李势见情况不妙,慌忙召集成都的众臣前往皇宫商议对策,成都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都前往皇宫大殿,以便商量对策。

    见大殿上站满了大臣,李势从龙椅上起身,走到群臣之中,大声说道:“各位爱卿,晋军南北两路夹击我大汉,如今,雒城已经失守多日,两万晋军正向成都逼来,通往武阳城的道路也被晋军截断了,武阳城只怕也是凶多吉少了,我大汉危在旦夕,各位爱卿久食汉禄,要多想对策,为朕分忧啊!”说完一脸焦虑的看向群臣。

    “皇上,我等一定鞠躬尽瘁,为皇上效力。”众臣表情呆滞,象征性的附和了一句。

    “好好好,各位爱卿都是朕的忠臣。”李势连忙夸赞了一句,随即问道:“鉴于目前晋军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各位爱卿有何良策,不妨都说出来,也好一起探讨。”

    大殿上的群臣,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平常写写诗文、搞搞祭祀、阿谀奉承、欺压百姓。倒是能派上用场,但真的面临外敌入侵之时,则早就乱了方寸,况且,这些大臣,大部分都收到了李广和李福的劝降信,心里早就与李势这个昏君划清了界限,又怎么会为了李势出谋划策呢?

    群臣之中,大半低头不语,剩下的则互相对视几眼。然后依旧低头不语。仿佛没有听见李势的问话似的。

    见群臣全都不说话,李势不由得大怒,在大殿之上转了几个圈子,大喝道:“你们久食汉禄。却不能为朕拿一个主意。朕要你们有很用。有何用,废物,全都是一群废物。”

    见李势发怒。群臣就更不敢出声了,生怕一句话说错了,惹得性命不保,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在大多数臣子的心中,早就盼着李势倒台了,因为这个暴戾的皇帝完全就是个无道昏君。

    在他的统治下,整个蜀中地区民不聊生,野兽横行,连獠人这样的野人都从深山之中冒了出来。

    所有的蜀中官员也都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犯了李势的天威,从而遭到杀身之祸。

    亲眼看见一个个忠心耿耿的大臣被李势斩首,殿中的大臣们,再也不敢为李势尽忠了,适时投靠新主,才是他们心头的真实想法。

    “冯孚,你是朕的忠臣,你说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挡住晋军的进攻。”李势走到冯孚的面前,大声问道。

    冯孚蹙了蹙眉,抱拳道:“皇上不必忧心,微臣已经将京城布置的犹如铁桶一般,城中已经备齐了一年的粮草,只要将士忠勇,完全不必惧怕晋军。”

    “哦,太好了,还是冯爱卿对朕最忠心。”李势连忙夸赞了冯孚一句,随即蹙眉,疑惑道:“冯爱卿,我军只有七千人马,而晋军南北两路人马,应该不会少于五万,兵力相差巨大,我军真的能够坚守一年吗?”

    冯孚之所以这么充满自信的说出一番大话,完全是安慰李势和大殿上的在众臣,其实,在他心中,对抵抗晋军是没有太多自信的。

    不过,为了让皇帝李势和满朝的大臣安心,他也只好这么说,毕竟,一旦皇帝和群臣都慌乱了,那么城中的将士和百姓,则将更加慌乱,甚至出城逃离。

    这样一来,原本还有的一丝胜算,也会荡然无存,大汉江山将彻底的覆灭。

    冯孚思索了片刻,抱拳回道:“皇上,晋军兵马虽多,但远道而来,短时间内,蜀中百姓不会屈从晋军的,晋军无百姓的支持,粮草必然匮乏,若晋军强抢百姓粮食,则更会招致百姓的报复,人马越多,对粮草的需求就越大,只要我军紧守京城,不出一个月,晋军必然粮尽,我军可不战而胜。”

    “对对对,冯爱卿之言甚是,五万大军,日费粮草颇多,晋军岂能久持,哈哈哈!我军战胜晋军不远矣。”李势突然亢奋起来,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见李势对战胜晋军已经有了信心,冯孚接着奏道:“皇上,晋军南北两路大军,为了抢功,行动不一,北面的北伐军将首先抵达京城,而南路的晋军至少要晚五天才能抵达,这样一来,对我军将大大的有利,微臣有信心可以挡住晋军的进攻。”

    “好,太好了,有冯爱卿在,京城无忧矣。”李势夸赞了冯孚一句,随即淡淡说道:“武阳城情况不明,若是昝坚将军可以挡住南路的晋军,我军或许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啊!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完凝目看向群臣。

    “皇上圣明,我军定能反败为胜。”大殿上的群臣,连忙顺着李势的心思,齐声附和了一句。

    “哈哈哈!我军必胜,大汉必胜。”李势笑着大声吼了一句。

    大殿之上群臣连忙抱拳恭喜,实则在心底暗笑李势无知,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嚣张。

    中书监王嘏和散骑常侍常璩,互相对视了一眼,皆暗自摇了摇头,感慨国之将亡,心头真是五味杂陈啊!

    退朝之后,大殿上的群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离开,并互相谈论着当下蜀中的局势。

    中书监王嘏则一个人低着头向前走,丝毫也不搭理周围的大臣。

    “王大人,等等老朽,等等老朽啊!”散骑常侍常璩快步走了过来,奔至王嘏的身旁。

    王嘏侧目看了看常璩,轻声道:“常大人有什么事吗?”

    常璩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轻声道:“王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到我的府上喝一杯吧!”

    王嘏摇了摇头,拒绝道:“常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喝酒,老夫不去,不去了。”

    其实,王嘏在前一天收到了李广的书信,信中劝说他投降晋军,为此他的心头是极为的忐忑,回信吧!万一东窗事发,则是杀头之罪,不回吧!万一晋军攻破京城,他就失去了投靠晋国的最佳时机了,这种矛盾的心情,把他折磨的够呛,甚至,吃饭和睡觉都受到了影响。

    “王大人,不管什么时候,你我同朝为官,到我府上喝一杯水酒,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走吧,走吧!”说着,强行将王嘏向自己府邸的方向拉去。

    “常大人,在下不去,还是不去了。”王嘏还是拒绝。

    常璩一见,怒了,蹙眉道:“王大人,今日若是不去,老夫可生气了。”

    “好好好,在下去就是了,就喝一杯啊!”说着上轿,前往常璩的府邸。

    很快,王嘏和常璩便抵达了常璩的府邸,二人下轿并排走进府邸,直奔大堂而去。

    不一会儿,上好的酒水和可口的饭菜便端了上来,展现在王嘏和常璩的面前。

    “来来来,王大人,咱们喝一杯。”常璩说着,端起酒杯向王嘏送去。

    王嘏一愣,连忙举起酒杯,与常璩对饮了一杯。

    “王大人,别愣着,吃菜啊!”常璩再次邀请道。

    “好好。”王嘏下意识的应了一句,随意的端起筷子,夹了一些。

    常璩见王嘏对酒菜毫无兴趣,不禁叹道:“王大人心事重重,茶饭不思,不知是遇到了何事,这么想不开啊!”

    王嘏一愣,忙解释道:“没什么,只是昨日没睡好罢了,常大人无需为在下忧心。”

    常璩与王嘏共事多年,自然了解王嘏的秉性,甚至连他撒谎的眼神都能看得出来,见王嘏神情忐忑,便猜出他心中有事,而且,一定是大事,天大的事。

    至于究竟是何事,常璩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他在昨日也收到了李广的劝降信,李广既然能给自己写信,那么又怎么不会给王嘏写信呢?而且,从王嘏的表情,已经可以看出,他心中有大事,除了劝降这么大的事,还能有什么大事,可以让王嘏茶饭不思。

    不过,此时王嘏不愿说,常璩也不步步紧逼,他依旧举起酒杯,与王嘏对饮,先搞活气氛再说。

    几杯水酒下肚之后,王嘏的情绪舒展了不少,都说喝酒可解愁,看来是一点也不假啊!

    见王嘏的愁绪减弱了不少,常璩摸出怀中的劝降信,交给王嘏,轻声道:“王大人愁眉不展,是不是为了这件事啊!”说完紧紧的盯着王嘏。

    王嘏多喝了几杯,有些微醉,他接过常璩手中的书信,轻轻瞟了一眼,顿时大惊失色,头脑也立马清醒了起来。

    “常大人,这要是被皇上的人发现了,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您怎么可以带在身上呢?”王嘏大惊失色,说完惊讶的看向常璩。(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书

    常璩笑了笑,轻声道:“那王大人的那份,又藏在哪里呢?”

    王嘏闻言一惊,连忙向周围看了看,轻声道:“常大人,小心隔墙有耳。”

    常璩摆了摆手,看向王嘏,轻声回道:“这里是我的府邸,下人们也都是我的心腹,不碍事的。”

    王嘏仍然心有余悸,伸长了脖子,靠近常璩,轻声道:“常大人,实不相瞒,在下的确也收到了这样的劝降信,真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啊!”

    “哦,王大人有什么忧虑,只管告诉老夫,老夫与你一同度过难关。”常璩正色说道。

    王嘏叹了口气,将自己内心的忧虑,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表示,不论选择哪条,都有极大的风险。

    若选择回信,一旦信件被守城的士兵搜到,并交到李势的手里,那一定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自己和亲属的身家性命就交代了。

    若选择不回信,那便失去了投靠晋军的最佳时机,万一晋军攻破成都,那些事先投靠的官员,一定会得到提拔和重用,而没有回信的官员,则没有这样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当成李势的心腹,从而遭到斩杀。

    也就是说,不论选择回信还是不回,都有可能面临杀身之祸,而这,显然是王嘏不愿意看到的。

    “常大人,您有何高见,在下实在是拿不定主意啊!”王嘏蹙着眉头,向常璩请教。

    常璩捋了捋胡须。轻声道:“以王大人之见,晋军南北两路夹击,成都有可能守住吗?”

    “这,在下觉得是守不住的,但是,冯大人说可以守住,也许真的就可以守住吧!”王嘏随口回了一句。

    “哈哈哈!王大人今日在大殿上,没有看出来吗?冯大人对守住京城,也是没有丝毫把握啊!他说可以守住京城时,声音虽大。但毫无底气可言。尤此,可见其心虚之态。”常璩大声说道。

    “哦,冯大人为何要这么做,妄言我军实力。这可是欺君之罪啊!”王嘏有些吃惊。

    常璩微微一笑。解释道:“还能是什么目的。无非就是让皇上安心,让群臣安心罢了,也算是一片忠心吧!”

    王嘏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按照常大人的分析,不论如何,晋军攻破京城是早晚之事了,那你我若不早作打算,岂不有杀生之祸。”

    常璩点了点头,道:“没错,大汉亡国已是必然,若无殉国之心,只有早作打算了。”

    王嘏站起身来,走到常璩的身边,小声道:“常大人,既然已经决定早作打算,那我军是否应该研究一下,如何回信,还有,怎么样才能安全的将信件送出城去。”

    常璩笑了笑,轻声道:“这件事牵扯到你我的身家性命,自然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了,走,王大人,我们去密室商量。”

    “好,常大人请。”王嘏说着,与常璩一起,向密室方向行去。

    #######

    在成都以北十里处,早一日出征的雷暴军团五千骑兵,和辎重营的一千人马,已经抵达这里,并扎下了营盘。

    雷暴将麾下的两千人马用于警戒,剩余的三千人马,全部前往辎重营帮忙,以尽快建造足够多的攻城器械,从而满足大军攻城的需要。

    除了警戒和建造攻城器械,雷暴还派出了几十名斥候,前往成都方向侦查,以彻底摸清成都外围的地形和城内蜀军的部署情况。

    大军扎下营盘不足半日,雷暴就收到了许多从成都方向送来的信件,这些显然都是蜀国官员和武将的投降书了,不过,上面都写了李广、李福和华安亲启的字眼,因此,雷暴也不好擅自打开,只好命心腹将这些信件收好,并快马加鞭送往雒城方向,交给华安。

    由于收到的书信比较多,雷暴一连派出了五六波人马,而且,大营之内,还源源不断的有人送来信件。

    “雷将军,蜀军送来这么多降书,成都还用得着打吗?直接让他们出来投降不就得了,也省的建造这么多的攻城器械了。”一名部将看向雷暴,高兴的说道。

    雷暴摇了摇头,轻声回道:“你懂什么,这些信件,都是蜀国的将领和大臣们偷偷送来的,他们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前来投降,只有我军占尽优势,并即将破城之时,他们才会前来投降的,所以,这仗还是要打的,攻城器械也是要继续建造的,你们可不能偷懒啊!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是,将军。”雷暴麾下的将领,抱拳领命。

    雷暴点了点头,离开大帐,亲自前往辎重营方向,以监督士兵们建造攻城器械。

    #####

    在通往成都的大路上,华安麾下的一万七千人马,正按照预定的速度,缓缓向成都方向进发。

    前锋的李奕军团,和后卫的铁牛军团,分别与华安的亲兵营保持了一里的距离,华安与王三,策马走在亲兵营的最前面,不时的欣赏大路两旁的景色,是不是的还会感慨一番。

    “将军,将军。”一名雷暴军团的传令兵,策马向华安奔来。

    “雷暴到达什么位置了,成都方向情况如何?”不等传令兵汇报,华安首先问了起来。

    “禀将军,雷将军的一行人马,已经在成都以北十里处扎下大营,成都方向防守严密,雷将军收到了许多来自成都的信件,特让小人快马加鞭的送来,请将军过目。”说完,将手中的一打信件双手托起,献给华安。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看向身旁的王三,轻声道:“王三,我敢打赌,这些信件都是蜀军的大臣和将军们的降书,你信不信。”说完将信件全部拿在手里,随意的翻阅了起来。

    “大哥说是,那自然就是了,看来,李广和李福又立了大功了。”王三轻声回道。

    “是啊!他们的确是立了大功了,真的没想到,劝降真的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里的每一封信件都是一名蜀国的大臣和将军的,都是大官啊!看来李势手底下,忠臣不多啊!哈哈!”华安说着笑了起来。

    王三闻言,点头说道:“李势昏庸无道,连他的两个亲弟弟都主动归降了我军,其余的属下能有几分忠心呢?看来,攻破成都的阻力,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啊!”

    “借你吉言,但愿如此吧!”华安点了点头,撕开一封信件,浏览了一遍。

    “看看,你看看,李势属下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如此状况,蜀国岂能不亡,我大晋岂能不胜。”华安看完信件大为高兴,连忙递给了身旁的王三。

    王三接过信件,仔细的读了一遍,不禁喜道:“大哥,蜀国官员和将士,对我大晋是归心似箭啊!李势已经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了。”

    “是啊!如此暗弱的朝廷,若我大晋不早一步下手,只怕就被赵国抢了先了,若是如此,我大晋将是亡国不远啊!”华安也是嗟叹不已。

    “大哥,又有一名传令兵过来了。”王三看着正前方,大声提醒道。

    华安抬头一看,果然又有一名雷暴军团的传令兵奔了过来,于是,大喜道:“看来归降之人还蛮多的吗?这才一会儿,又来了一拨,哈哈!”说着策马迎了上去。

    就这样,华安一连接到了五六波降书,直到傍晚扎营,仍有传令兵陆续送来。

    在距离成都五十里的位置,华安一行一万七千大军,在一处妥当的位置驻扎了下来。

    麾下的将士正在忙着扎营,而华安则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身前的案子上摆满了厚厚的一层降书。

    如此众多的降书,华安自然不能一封一封的全部看完,在粗略的浏览了一遍之后,华安挑选了一些重要的信件,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这些重要的信件,自然是蜀中重要的官员和将领们的,他们德高望重,华安自然要对他们更重视一些。

    “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呦!这两个老家伙也来归降了,而且是联名归降,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华安看到这封两个人署名的信件,心头大为高兴,连忙撕开阅读。

    在信中,王嘏和常璩,首先极力的恭维了大晋一番,连带着将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也恭维了一番,随后,便开始罗列李势的罪证,以证明李势是一个无道昏君,他们归顺大晋是投靠明主,并表示蜀中官吏将士,早已对李势离心,只要大晋发动雷霆一击,成都必破无疑,让华安千万不要放弃,以免丧失这么好的立功机会。

    看完这封信,华安心头是大为的高兴,心中对攻下成都的信心更大了,并决心要在南部联军抵达之前,只凭一己之力攻破成都。

    “大哥,还在看信呢?雷暴又送来了十几封,哎!蜀国真是没救了,连队正、里正这么小的官,都知道写归降信了。”王三说着,将手中的十几封信放到华安的案子上。

    “呵呵!队正,里正,这么小的官,写什么降书啊!你说,明天会不会连士兵和百姓都要写降书啊!”华安笑着打趣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华不降晋

    王三笑了笑,轻声道:“大哥,这个还真说不准啊!说不定我军刚到成都,城内的蜀军就出城投降了呢?”

    华安点了点头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最好了,不过,这些降书超过九成都是蜀国的文官写的,那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回信的不是很多,营主以上回信的只有两人,剩下的都是旅帅和队正这些小官,左右不了大军的调度啊!”

    “哦,看来蜀军的将领们,对于守住成都颇有信心啊!居然,大部分都不肯归顺。”王三噫吁了一句。

    华安拍着王三的肩膀,正色道:“成都是蜀国的都城,城内的大军自然就是李势的御林军了,这些御林军平时待遇远远高于其它诸军,对李势的忠诚度自然比较高一些,而且,城防设施被布置的如此严密,成都的蜀军还未见识到我军的实力,以为凭借手中的七千人马和坚固的城防,可以挡住我军,自然也就不愿意投降了,不过,只要我军取得绝对优势,让蜀军认识到抵抗是徒劳的,那么,他们最终一定会投降的。”

    “是啊!大哥,所以,这一仗我们还是要打的,辎重营建造的大批攻城器械一定会派上用场。”王三说着攥紧了拳头。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吧!明日一早我军接着向成都进军,预计傍晚时分,大军将抵达成都城下。”

    “是,大哥。我回去了。”王三告辞一声,转身向自己的大帐走去。

    王三走后,华安看着案子上的一大摞降书,自言自语道:“蜀国国难之际,这么多的大臣投靠我大晋,不能说这些大臣不忠不义,而是李势无道昏庸,方才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啊!”说完将所有的降书收好,返回后账休息。

    第二日一早,华安率领麾下的一万七千人马。继续向成都方向前进。一路上,仍旧收到了不少蜀国大臣的降书,虽然没有前一日的多,但也有十几封之多。

    华安随意的翻看了几封信件。看向身旁的王三。轻声道:“王三。你说,我们收信都收了这么多,那李福和李广要写多少啊!这可真是难为他们了啊!哈哈!”

    “大哥有所不知。前几日,李广和李福二人,为了办好大哥交给的差事,除了吃喝拉撒,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写信了,就连天黑了都点着油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