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天子-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何时有的?”刘协干巴巴的说道。
“据脉象来看,已有两月之久。”吉太医躬身道:“臣会开一剂安胎的方子,吕贵人身体强健,胎儿并无大碍,不过……”
“不过什么?还有何要注意的地方,太医尽管说,朕一定照做!”刘协回过神来,朗声笑道。
“贵人虽然身体强健,但终究怀有身孕,房事之上,还是该节制一些,如果情绪过于激动的话,可能还会如同此次一般陷入昏厥。”吉太医尽量斟酌着话语,让刘协不至于太过尴尬。
刘协闻言,面色不禁一赫,尴尬的笑着点了点头道:“朕会注意的,嗯,那个,还有其他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没有?”
吉太医也松了口气,又跟刘协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才告辞离开。
“毓秀,让府库赏赐吉太医一些珍玩,再让卫忠去书局将华佗留下来的那几本医书翻印版送去给他。”看着吉太医离开,刘协才松了口气,对着一旁的毓秀说道。
“喏!”有些羡慕的看了一眼床榻上的吕灵雎一眼,躬身告退。
“陛下……”吕灵雎醒了,有些虚弱的看着刘协:“臣妾无用,不能令陛下尽兴。”
“爱妃莫要胡说,怎的有身孕了也不告知于朕?”刘协坐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微笑着摇头道。
“身孕?”吕灵雎茫然的看着刘协:“妾身不知道。”
刘协:“……”
刘协是个理论专家,而吕灵雎什么都不懂,两个人凑在一起,要不是这次突然在兴头上晕厥过去,估计得等肚子大了才能发觉。
“姐姐,刚刚吉太医来过了,说你已经有了身孕,以后要尽可能避免房事呢。”桥蓉笑嘻嘻的凑到吕灵雎身边,抱着吕灵雎的腰,将耳朵贴在吕灵雎的肚子上:“我们宫里,就要有个小宝宝了。”
刘协拍了拍脑袋,扭头看向桥颖道:“明日再请吉太医来看看你们姐妹是否也有,今夜,便各自回房去睡吧。”
“喏。”桥颖有些脸红,毕竟这种事对于女人来说,这么当面来讲还是很难为情的。
第四章 诸侯请愿
承明殿的花园里,虽然已经入秋,但空气里还是有着几分热意,刘协陪着吕灵雎走在花园里,腹部还没有看出太多变化,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刘协总觉得吕灵雎身上多了一种往日所没有的光辉,或许,这就是母性光辉吧。
“陛下,不可因为妾身耽误了国事。”吕灵雎摸着肚子,有些无奈的看着刘协。
“国事耽误不了,家事朕也不能耽误。”刘协摇了摇头拉着吕灵雎道:“吉太医也说了,有了身孕,得保持心情舒畅,对胎儿才有益,每天适当的出来走走,对你身体也好。”
“有两位妹妹陪我,其实妾身也挺开心的。”吕灵雎笑道。
“蓉儿那丫头毛手毛脚的,只会添乱。”刘协摆了摆手,一脸不放心的道。
“可是若论年纪,陛下比两位妹妹都要小呢。”吕灵雎好笑道。
“那怎么一样?朕可是男人。”刘协笑道。
有区别吗?
吕灵雎疑惑的看向刘协,就在此时,卫忠行色匆匆的过来,吕灵雎道:“陛下,妾身先行告辞了。”
“嗯。”看了一眼卫忠的神色,想来事情不小,扭头看向身旁的毓秀和婉儿道:“你二人送爱妃回去歇息。”
“喏!”毓秀和婉儿连忙躬身一礼,扶着吕灵雎往大殿之中走去。
“走!”目送吕灵雎离开后,刘协带着卫忠来到一处凉亭之中,刘协坐了下来,看向卫忠道:“何事如此焦急?”
“回陛下,是太傅府中的天字号秘卫刚刚送来了重要消息。”卫忠在看到周围都被禁卫戒严之后,才小心的取出一个纸卷递给刘协。
刘协将纸卷打开,默默地看了下去,天字秘卫的身份都很隐秘,但每一个都十分关键,尤其是埋在杨彪这些人身边的秘卫,若非重要情报,绝不会轻易向外传递消息,但一旦传递出来的消息,就有些惊天动地了。
“哈~”看着情报上的消息,刘协眼中闪过一抹杀机:“朕的皇儿还未出生,就已经有人想要在他身上做文章了么?”
卫忠连忙低下头,这种事,他作为内侍,不好参与,更不能随意发表意见,而且此刻刘协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也实在有些吓人。
“火。”良久,刘协才缓缓地平息了胸中的怒气,将纸往外一伸,冷声道。
“喏。”卫忠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个火石,将纸点燃。
看着在手中缓缓燃尽的纸条,刘协心中余怒未消,坐在凉亭里良久,方才平息了余怒,想了想道:“此事禁言!也莫要对太傅露出任何敌意。”
“喏。”卫忠躬身一礼,这种事,就算刘协不说,他也不敢随便乱传,伴君如伴虎,说错一句话,都是要掉脑袋的。
“传吕布入宫,朕有事相商。”思虑良久,刘协挥手道:“要快。”
“喏!”卫忠闻言,连忙一溜烟小跑着往宫外飞奔而去。
得到刘协传唤,吕布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跟着侍卫入宫,两人在宫中商谈了近两个时辰之后,吕布才告辞离去,至于两人所谈的内容,就算是卫忠都不知道。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出奇的平静,蜀中的战事还没有完全平定,不过黄忠倒是派人将张任给刘协送回来了,并且亲自给刘协书信,言及张任之能。
对于张任,刘协其实并不是太看好,毕竟张任在历史上最出名的是忠,誓死不降,但要说本事,至少刘协没觉得有多厉害,但这一次,黄忠极力推荐张任,也让刘协对张任生出了几分好奇。
也因此,张任在抵达长安之后,刘协亲自见了一面。
正如黄忠所言,张任是一位难得的良将,统帅值高达89,就算是猛将云集的长安里,这个统帅值也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88点的武力值虽然在朝廷这边来说,算不上什么,但也算一流里面顶尖,无限接近超一流的人物了。
不过真正让刘协侧目的还是那高达81的谋略和83的内政能力!
每一样能力,都算不上顶尖,但每一样能力都位列一流!均衡到这种地步,朝中可说是绝无仅有了,让刘协有种捡到宝的感觉,这种文武双全的统帅型武将,虽然论武艺比不上吕布这些猛人,论谋略内政,也比不上贾诩、郭嘉这些当世顶尖智者,但若要坐镇一方,独当一面,却比任何人都适合。
至于招降张任,虽然当世黄忠未能成功招降,但在长安,面对刘协的招降张任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或者说归顺更好一些。
毕竟如果归根究底算起来,他本就是汉臣,虽然刘璋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也誓死守到了最后,而且算起来,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归降刘协这个天子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并没有立刻安排张任,刘协让张任暂时留在长安,与韩德一起负责长安羽林军的日常训练和防务,至于最终如何用,刘协还没有响号。
“陛下,臣昨日收到了关东诸侯以袁绍为首的请愿书,希望陛下能够顺应民意。”这日,早朝之上,杨彪突然呈上了一封绢书,躬身道:“此事事关重大,臣等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将此书呈于陛下过目,由陛下决断。”
关东诸侯?
刘协疑惑的看了杨彪一眼,点点头,示意卫忠将绢书呈上。
绢书的内容并非刘协想象中那般的战书,而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愿书,希望刘协更改如今的选贤制度,而是由各州、郡挑选出德高望重之人,查访评定州郡人士,选拔贤能,并根据这些贤能的能力,分出上中下三等,其余还有主要选拔贤能的制度、规范,倒与之前刘协朝廷选贤的态度差不多,以务实为主,不过……
刘协缓缓地眯起了眼睛,这不就是那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吗?看似妥协,实际上却还是希望从朝廷手中将举贤的权利拿回去,若刘协真的同意了,那他之前又是印刷术,又是兴办乡学,最后还来了一次皇宫选贤,究竟还有何意义?
“不准!”刘协将绢书往桌案上一摆,断然道。
“陛下,恕臣直言,此案推陈出新,于我朝如今选拔人才方式颇为契合,陛下何以拒绝?”杨彪抬头,丝毫不让的看向刘协,朗声道。
“那朕问爱卿,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州郡选拔出来的贤能就真有识人之能?”刘协摇头道:“又如何保证这些贤士不会有私心?”
“这……”杨彪皱眉道:“陛下,既然是贤士,自然是德高望重之人,怎会因私废公?”
“朕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贤人,他们的道德的确配得上他们的名望,但人,是会变得,这些贤士手中掌握着他人的仕途,难免会有小人希望通过邪路入仕,贤士也是人,也有喜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面对金钱、美色等等威逼利诱,你要朕如何相信,他们能够始终如一?”刘协朗声道:“没有律法的约束,朕无法相信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本心,或许有人能够做到,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做到!”
杨彪面色有些难看,没想到刘协一眼便能看破其中关键,沉默片刻后道:“陛下可曾想过,此乃关东袁绍、袁术、陈以及曹操四大诸侯联名请愿,若陛下这般断然回绝,恐生叛乱!”
“这……是在威胁朕?”刘协豁然低头,居高临下,俯视杨彪,冷然道。
“臣不敢!”杨彪连忙低头,这个帽子,他可扛不起,躬身道:“臣只是觉得,此事……若陛下态度太过刚强,恐生诸侯兵变!”
“兵变?”刘协仰天一笑,摇头叹道:“自初平年间起,这天下战乱,都可说是兵变,此策看似请命,实则其心可诛,朕不希望,有朝一日,我朝廷之中会出现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之象!寒士报国无门,那是亡国之诏!至于兵变……”
刘协看向大殿之上的众将,微笑道:“吕布、樊稠,我朝廷将士可怕这些?”
吕布冷哼一声,踏步而出,抱拳道:“陛下放心,他们不来便罢,若是赶来,微臣定率虎狼之师,将这帮乱臣贼子通通消灭,正好可助陛下平定天下!”
“好!”刘协冷笑道:“他们请命,朕不准,便要兵变,若朕退缩了,岂非令天下人耻笑?以臣逆君,还能说的这般冠冕堂皇,实在可笑!”
杨彪心中暗自叹息一声,既然天子冥顽不灵,也莫怪臣狠心了!
当下,不再多言,躬身退回班列。
刘协看了杨彪一眼,没再理会,目光扫向群臣道:“朝廷乃天下之望,此番占得蜀中,声威已然重振,正是收复天下之际,关东诸侯却给朕送来这么一封朕不可能接受的请愿信,其意已然明朗,看来关东诸侯出兵在即!吕布!”
“臣在!”吕布踏前一步,躬身道。
“骠骑营随时准备出战,另传令兰池大营,令到之日,即刻启程,赶往洛阳!”刘协朗声道:“此番,乃扬我朝廷威望之际,传朕旨意,准备迁都,重回洛阳!”
“喏!”
第五章 三公矫诏
天子竟然要迁都洛阳!
实际上,洛阳本就是东汉都城,加上这两年朱隽在洛阳大招流民,恢复了几分生机,而且随着朝廷的地盘日益扩大,尤其是在南阳、蜀中先后落入朝廷掌控之后,继续以长安为都城,信息传递之上,难免会滞后,天子迁都洛阳,这样看起来也十分合理。
但这则消息一出,却令天下哗然,尤其是在刘协拒绝诸侯‘请愿’的情况下,开始迁都洛阳,在诸侯或者说关东世家眼中,这自然也代表了天子的态度,决不妥协。
“消息已经确定了,自八月中旬开始,刘备便开始大肆将流民迁往洛阳、河内之地,眼看着冬日将近,这颍川四郡的百姓却有大半不断向朝廷治地迁徙,看来陛下准备的战场非是颍川四郡,而是在虎牢!”彭城,曹府,荀捧着手中的书信,看着曹操叹了口气。
“虎牢关吗?”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缅怀之色:“不想时隔六年,昔日景象竟然要重聚,只是此番,又会是谁胜谁负?”
当年董卓以一己之力,力抗天下诸侯,虽然最终妥协,退往长安,但严格来说,当时的群雄可没有真的打赢董卓,退往长安,那是董卓自己决定的。
而如今,天子迁都洛阳,就等于将天下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洛阳,一方面避免了南阳一带被战火波及,另一方面,一旦天下诸侯因为请愿书一事发难,在这种情况下,集结兵力屯兵洛阳,也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全面攻打的话,虽然分散了朝廷的注兵力,但能打的也就多了一个南阳,还可能面临刘表的夹击。
虽然跟当初局势很像,但实际上,如今的朝廷比之当初董卓掌控之下的朝廷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当初董卓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只是一个关中再加一个西凉,而如今刘协除了这两地之外,还有蜀中作为大后方,并州张扬也依附于刘协。
而且当时的董卓,可没什么盟友,但如今的刘协,至少刘表方面就算不出力,也不可能站到诸侯阵营中来。
“师出无名呐!”曹操站在厅堂之中,负手而立,想到即将可能面临的战况,心中就止不住的苦笑。
请愿书的内容,曹操是看过的,以他的眼力,自然看得出其中真正的危害,或许眼下,就如请愿书中所言那般,能够为朝廷选择不少能吏,但时日一久,就如刘协所言那般,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绝不是空想,这甚至比当初十常侍卖官对朝廷的危害更大。
十常侍卖官,虽然对世家有利,但寒门也未必不能通过此途径上位,虽然有失公允,但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平衡?
而这请愿书中所述内容,如果真的执行的话,不出百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将会彻底实现,这对国家来说,绝非什么好事,曹操很佩服刘协能够第一时间看穿并果断拒绝的魄力,但如此一来,此番征战就在所难免了。
“师出无名,却也师出有名!”荀叹了口气,他跟曹操一样,在世家跟皇室之间摇摆不定,他要为世家谋出路,但此番袁绍那边弄出来的这份请愿书,却是在掘天下之根。
没有人比荀更清楚寒门的力量,郭嘉、戏志才皆算得上寒门士子,但两人如今的影响力,戏志才且不说,但那郭嘉,天下哪路诸侯敢忽视?
荀将一份矫诏交给曹操。
“这是……”曹操疑惑的看向荀。
“三公矫诏,袁绍借三公名义所发,号召天下诸侯清君侧,正朝纲!”荀沉声道。
曹操打开矫诏,轻声念起来:“天子年幼,朝中有奸邪蒙蔽圣听,霍乱朝纲,我等士人,虽有心重振朝纲,奈何奸邪当道,云见逼迫,昔有霍光、伊尹拨乱反正,今日,袁绍愿以以三公之名义,号召天下英雄共起,清君侧,正朝纲,还天下以太平,扶社稷于将倾,诏书所到之日,往天下英雄以家国大义为重,撇清私怨,力同心……”
“好一个云见逼迫,好一个效仿先贤?本初竟然要自比霍光、伊尹?”曹操放下矫诏,看向荀以及一旁昏昏欲睡的戏志才道:“此战,我等去否?”
戏志才抬了抬眼皮,摇头道:“去不得,又不可不去!”
去,那就是跟朝廷作对,与大义为敌,现在朝廷做主的可不是董卓,而是刘协,跟当年群雄讨董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若不去,袁绍、袁术恐怕会在出征之前,先拿曹操来祭旗,袁绍、袁术再加上陈父子,无论如何,曹操根本不可能同时面对三大诸侯联手征讨,而且名义上来说,曹操如今可还没有正式脱离袁绍呢,如果曹操不答应,帐下世家也不可能支持曹操,虽然经过上次刘备的事情,世家对曹操的制衡能力被削弱了不少,但不代表不存在,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一旦动手,再小的威胁都能不断放大,曹操承受不起,所以他非去不可。
“志才这是何意?”曹操苦笑着看着戏志才,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主公可秘密上书一封于朝廷,言及我等无奈,请求朝廷谅解,出兵一定要出,而且声势要大,此战若朝廷胜,主公便有了一条退路,而诸侯也不能说主公什么,但若袁绍胜,主公依旧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戏志才笑道。
“谈何容易?”曹操闻言不禁苦笑道,刘协和诸侯也不是傻子,自己出工不出力的话,诸侯怎会看不出来,但若除了大力气的话,朝廷那边怎可能因为他一纸书信便放弃追究?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至于届时如何把握,就看主公了。”戏志才笑道。
“某要亲自去?”曹操皱眉,这一次他本打算随便派一员大将前往参与会盟便是,但看戏志才的意思,竟然是要自己亲自前往,曹操心里有些拒绝。
“此番会盟,作战尚在其次,真正需要的是,主将能够在朝廷与士人之间游刃有余,主公帐下猛将虽多,但能做到此步者,却无一人。”戏志才摇头叹道:“主公若不愿去的话,需选一方彻底投靠。”
曹操闻言,皱起了眉头,的确,纵观他麾下,无论是夏侯、夏侯渊兄弟,还是曹仁、曹洪,能力都颇为不俗,作为一军统帅绰绰有余,但若说玩儿手段的话,别说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恐怕便是袁术都不一定能够玩儿的过,最终,只得无奈点头算是同意。
……
寿春,袁术府邸,相比于曹操的摇摆不定,袁术的想法就要简单多了,难得有此机会,打一定要打,但问题是……
“袁绍不过区区庶出,有何资格以三公名义下诏!荒唐!”愤怒的将矫诏扔在地上,袁术忍不住又踩了两脚之后,方才愤愤不平的回到座位上,冷笑道:“诸公对此事有何看法?”
“诸公!”阎象犹豫了一下,还是站出来,苦笑道:“此番征战,关乎我世族存亡,不可因小失大,袁绍如今作用冀州、幽州以及青州三州之地,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由他来做主盟者,也算实至名归,主公又何必因此事而烦忧?”
“莫说三州之地,便是有六州之地,他依旧是我袁家庶出,上一次讨伐董卓,我不与他计较,让他做了盟主,如今竟然丝毫不与我商议,便以三公名义下诏,他袁本初眼中,还有无我?”
一群文武闻言心中暗暗腹诽,人家凭借一块渤海发家,到如今却是雄踞三州的北方霸主,而您老人家一开始就占据着汝南、南阳以及淮南这等钱粮广盛之地,却接连战败,丢城失地,如今只剩下南阳以及淮南部分地区,有何资格跟如今雄踞三州的袁绍相提并论?
不过这话,众人也只敢在心里面想想,自袁术被刘协打的割地赔款,献上传国玉玺之后,脾气就变得越发暴躁,动辄伤人乃至杀人,此刻见他大发雷霆,可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给袁绍说好话。
“主公,臣有一事,欲奏于主公。”韩浩有些看不下去,上前一步躬身道。
“讲!”袁绍冷哼一声,怒声道。
“此番征战朝廷,乃天下之事,曹操、陈皆已响应,为何独独不见江东人马?此中……恐防有诈?”韩浩皱眉道:“若我军出征之际,那孙策趁机袭击我军之地,则我军休矣!”
“他敢!”袁术闻言,不禁皱眉怒道。
“主公,臣以为,孙策此人不可小觑!”李丰连忙上前,接过话茬道:“当初主公不过借他三千人马,然而这不过短短三年不到,其已经先后击败刘繇、严白虎、王朗,尽占江东四郡之地,若不加以节制,日后恐是我军之患,臣以为,此番出征,当邀孙策一同参与会盟,至少不能让其有机会在后方为我军制造麻烦。”
袁术闻言,皱了皱眉,点头道:“也好,正愁麾下无上将可用,将那孙策招来,也可算是一员猛将了。”
袁术的话,让帐下的纪灵面色不是太好,却也不好辩解什么,群臣见袁术将目光转移,心中也微微松了口气。
第六章 县学
兴平三年末,袁绍一纸矫诏传遍诸侯,诏书中,历数刘协自登基以来,受奸人蛊惑,迫害士人。
当然,这奸人是谁并不重要,关心朝政之人不难看出,自初平年间,刘协登位开始,朝廷的每一样决策基本上都是由刘协一手决定的,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所谓的奸人蛊惑圣听,这个理由,也是诸侯或者说士人再为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诸侯相互兴兵没问题,但这一次可是对朝廷出手,如果没有这个奸人,让他们打出清君侧旗号的话,这一次哪怕是诸侯联手出兵,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奸人来作为他们出兵的借口,至于奸人是谁,矫诏之中并没有指明,这也正是他们的聪明之处,赢了,这个奸人自然是他们想让谁做就谁做,输了,也有回转的余地。
刘协自然也从秘卫手中得知了矫诏的内容,当日,刘协让卫忠在朝堂之上大声的将诸侯矫诏朗读出来。
“这文采当真不错。”刘协咂咂嘴,看着一众面色沉重的臣子,微笑道:“却不知是何人所做?”
“回陛下,陈琳乃徐州广陵人士,目前效力于冀州。”堂下,一名文士上前,向刘协道。
“不错,就这份指鹿为马的文才,便是难得的人才。”刘协笑道:“看来如同诸侯所言,这朝中的确出了奸人,只是朕很好奇,这奸人究竟是何人?”
“陛下,这必是那关东群鼠妄图颠覆我朝,无中生有之策!恳请陛下给臣一支人马,臣当亲率兵马,杀入冀州,取那袁绍首级来见!”吕布往出一站,杀气腾腾道。
女儿刚刚怀孕,而且据说是位皇子,也就是说,未来自己的这位外孙很有可能成为这大汉帝国的继承者,这个时候的吕布,当真恨不得立刻帮助刘协一统天下,此刻关东群雄竟敢跳出来,对吕布来说,绝对不能忍。
“吕将军稍安勿躁。”刘协摆了摆手道:“仗一定要打,但不可操之过急,若我等真的因为这么一纸矫诏便动怒,那可就真的遭了关东诸侯的算计了,这等事情,我等不做。”
“陛下所言甚是,是臣愚钝。”吕布一抱拳,深吸了一口气,退回班列。
杨彪浓眉一扬,诧异的看向吕布,又看了看刘协,天子自掌权以来,虽然年幼,却颇有胸襟,刘协能够沉住气,杨彪并不意外,让他诧异的是吕布竟然这般听话。
想当年,吕布是何等桀骜,丁原、董卓乃至后来的袁绍都没一个能够真的将他驾驭,如今看来,吕布竟然隐隐以天子马首是瞻,这就让人有些惊讶了。
想了想,杨彪出列,目视刘协道:“陛下,如今关东群雄既然已然出了矫诏,大军必然不日而至,我朝廷也该早做准备才是,不知陛下有何计划?”
“计划?”刘协摇了摇头:“若因他们而乱了方寸,岂非令天下人耻笑?各关守将加强防御便是,同时严密关注关东各方动向,迁都之事不能停,司马爱卿,迁都之事准备如何了?”
“回陛下,因为前几日各地雨水不断,沿途轨道不少地方在雨水浸泡下变形,使得我朝物资运送出现滞涩,如今工部已然派人沿途检修,但运往洛阳的物资,怕是要迟滞些许时日。”司马防躬身道。
自轨道铺成以来,至少长安至洛阳之间的交通方便了无数倍,但问题也出现了不少,最主要的,就是木质轨道太容易腐坏,即便轨道所选之木皆为坚木,但时日一长,总是容易出现坏损,为此,工部还专门组建了一支抢修部队,一旦出现损毁,立刻更替木轨,但这一次,却是大范围出现损毁,一时间也抢修不过来。
“嗯,朕会去工部看看,大战在即,这两条轨道绝不能有差池。”刘协点点头,毕竟不是铁轨,哪怕有水泥路面吸水,但时间一长,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刘协一直以来,只是在关中铺水泥路,木轨却没有推广的原因,太容易坏了,虽然工部已经想出不少办法,比如将木轨的木材用桐油浸泡之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潮湿,或者选取更坚硬的木质。
有些效果,但刘协并不是太满意,倒是工部有人提出改换轨道材料的想法让刘协有些欣赏,不过目前却还没有找到如同木材一般制作容易,材料也容易寻找的替代品,眼下还是只能使用木轨来做。
“赵爽!”询问了一番关于迁都之事的进展之后,刘协又将目光看向赵爽,微笑道:“县学之事筹备如何了?”
县学?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
“回陛下!”人群中,赵爽的出现让群臣有些愕然,赵爽并非朝臣,此刻却位列朝堂之上,这让满朝文武纷纷猜测此人身份,赵爽却是不理会其他,躬身道:“在工部的帮助下,改编后的九章算术已经准备完善,根据陛下的提议,臣以及皇叔刘洪将九章算术由浅入深,分为九部,工部已经印刷好三万册,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经一年教导之后,乡学之中的优秀学子也已经被选拔出来,只要陛下准许,县学随时可开。”
杨彪、司马防等人心中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杨彪连忙出列,躬身一礼道:“敢问陛下,何为县学?”
“受此前朝廷选贤启发,朕与皇叔刘洪、赵爽等数位学士商议之后决定,在乡学的基础上,建立县学,凡是经过乡学一年教导并获得准许之后,都可进入县学进行学习。”
看着杨彪渐渐阴沉下来的面色,刘协微笑道:“县学以九品学位为主,从乡学刚刚进入县学之后,皆为一品,经一年学习后,通过县学考核之后,可入二品,以此类推,到三品之后,可选择继续上升,研究学问,或是通过县学考核,入仕为吏,当然朝中官吏,若觉学养不够,也可进入县学继续学习,而朝廷此后,每三年取一次士,获得县学三品以上认证者,皆可入皇城参加取士,就如此次朝廷选贤一般,通过者,可受朝廷直接任命,未通过者可为吏,也可入各行各业,县学之中,除了必要的学问之外,还可以选择学习其他技能。”
“陛下,此举关乎朝廷选士,此等大事,为何不在朝堂之上商议?”杨彪惊怒道。
“还未完全定下,目前只是设下县学,至于日后会启用,还要看时机。”刘协笑道:“太傅不必紧张,县学之中,朕已经特别开设士子课堂,世家子弟入县学,可直接跨越三品就读,当然,此后若不能完成学业考核,同样不能晋级。”
世家一样依旧享受一些特权,比如教育资源倾斜,但这些倾斜并不算太严重,最后能不能混出来,获得建树,还要看自身本事如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