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天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建如今算是没落世家,昔日辉煌不再,但却很清楚整个世家阶层的能力,对于刘协此举,他不看好。
徐庶看了孟建一眼,淡然道:“身为汉民,自当报效国家,况且当今天子圣明,非是庸主,投效朝廷,又有何错?”
孟建没有回答,他不想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事实上,包括徐庶、他还有另外几位好友在内,虽然感情不错,但各自都有各自的理念,他虽然也认同天子圣明的话,但天子此番作为,太过凶险,他不想冒险,不过这话却也不能说出来。
当即转移话题道:“元直刚才说,这是陛下第一步,却不知道元直是否知道陛下之后会有何等举动?”
徐庶摇了摇头:“陛下的心思我哪里能猜透,不过第一步陛下既然已经建学,乡学应该只是起点,若陛下能够坚持一两年,而后应该还有更高的学府,或是太学,亦或是讲武堂,又或者是其他,不过这些都非关键。”
孟建闻言,皱眉看向徐庶:“那元直以为,何为关键?”
“举才!”徐庶断然道:“如今陛下兴学,为国家培育人才,然举才之权,却仍旧在世家手中,陛下如今所做一切,若想话化为实力,彻底瓦解世家根基,便要抓住一条令这些学有所成的学子晋升仕途之路。”
孟建闻言,惊道:“若真能做成此事,那这天恐怕便要变了。”
改天换地,孟建虽然对于刘协此番做法也很看好,但其中世家所带来的反噬之力才是让孟建心中对朝廷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但经徐庶这么一分析,若刘协真能做到这一步,那就真不啻于改天换地了。
天并非指天子,而是旧的规则将被彻底打破,世家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若想让世家再如如今这般兴盛,甚至可以聚众围拢皇宫的情况却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直到此刻,孟建才明白这长安世家为何会反应如此激烈,显然徐庶能够看到这一点,朝中那些老成谋国之人同样看得到这一点,虽然他们同样未必明白刘协会如何做,但却不代表他们没有危机意识。
“是啊,天……早该变了!”徐庶看了看天空,冷笑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计,若世家只是以如今这点手段来逼迫,那陛下便赢定了!”
孟建闻言默然不语,他有些明白几位好友为何在徐庶提议前往长安一行之后,都纷纷离去,除去他二人之外,其他几人,或多或少,都是跟士人阶层挂边的,甚至包括孟建在内,他也是没落世家,严格来说,还是跟士人挂点边的。
当下苦笑着看向徐庶:“元直莫非早知这点?”
徐庶没有说话,却也没有否认,在孟建看来,自然也就是默认了,当即苦笑一声,指着徐庶道:“元直误我!”
徐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早年刘表曾登门拜访,希望鹿门书院能够为朝廷举才,却被司马徽以众学子学业未成的理由婉拒,当时,他便察觉到一些东西,老师虽也认为汉室正统,但对于天子掌权后的许多作为并不满意,或许在当时,老师已经察觉到一些东西。
徐庶虽然敬重司马徽,但并不代表他愿意受司马徽摆布,尽孝的方式有很多,但要因此,便将自己的理念也抛之不顾,徐庶做不到。
此番拉孟建过来,也未尝没有找队友的心思,鹿门虽然人丁不多,但每一个放诸四海,都是难得的人才,至少也是一郡太守之才,其中要说理念与自己最相近者,孟公威算一个,原本其他人也是相近的,但自天子推出雕版印刷术,开创书局,皇家商行开始在各地建立乡学之后,这份原本相近的理念,在不知不觉间出现了分歧。
徐庶有种预感,自己这次回去之后,恐怕这份分歧会越来越严重。
“公威难道不想借此拼搏一把?”徐庶最终笑问道,他了解孟建,就如同孟建同样了解他一般。
“非我不愿,实在前途渺茫!”孟建叹了口气,如今只是关中世家为主,刘协掌权之后,关中世家的影响力在逐年下跌,作为旁观者,孟建看的很清楚,如今在关中,世家也只能以这种方式闹一闹了,一没兵权,财力上也掣肘不住刘协,这都是刘协之前几年的布局,但天下呢?
不错,如今的刘协占据两州一部,甚至河套、草原、西域都被刘协掌控,但大汉可是有十三州,别的不说,光是如今已经占据了三州之地,声势滔天的袁绍,刘协都未必应付得来。
若是董卓乱朝前的关中,刘协或许还有一拼之力,但如今,哪怕经过这几年的修养,关中渐渐恢复了元气,也比不得当初关中鼎盛之时,再加上天下世家共同反对乃至抵制,注定刘协未来的路,将步步艰辛,至少在十年之内是如此,十年之后,若刘协没有因此而衰弱,反而更强的话,倒是可以从外部将以力破巧,加上十年积累的底蕴,将世家的如今形成的圈子逐步打破,但如果刘协撑不住这十年呢?
“前途未必渺茫!”徐庶看着天空,双手一张,然后狠狠握拳道:“陛下又非无人可用,你我生在世间,若不拼搏一把,如何说得这前途二字?”
“说不过你。”孟建翻了翻白眼,随即认真道:“便如元直所言,如今陛下计划刚刚开始,未来如何,说不准,若到时真如元直所言,陛下能从世家手中夺回这举士之权,我便陪你疯一回,但若不能……”
“便老死山中。”徐庶摇头叹道:“那时,这世间有无你我,已经不再重要。”
孟建闻言,怔怔的看着徐庶,皱眉道:“元直何以如此悲观?”
“这等改天换地之事不能参与,反倒要将历史车轮向回推,便是他日能名留青史,又与那沽名钓誉之徒何异,这等名声,不要也罢。”徐庶淡然一笑,径直向前走去,刘协孟建一人,呆呆的看着徐庶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语。
第一百五十一章 周瑜论势
江东,相比于中原几大诸侯所受到的重视来说,孙策、王朗、严白虎、刘繇这些最多不过占据一郡之地的诸侯所受到的关注就少了很多。
刘协的榜文自然没有拉下江东这块地方,虽然袁术直接驱逐了朝廷使者,也传令治下各地,朝廷的榜文要立刻撕掉,不得让朝廷使者入境。
但实际上,自从去年在刘协手中吃了大亏,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之后,袁术对江东的掌控力度就在不断削弱,尤其是在孙策打了几场胜仗,击败刘繇,彻底占据了曲阿,声威日盛之后,如今已有横扫江东之势,麾下兵马数万,已经隐隐不再受袁术控制。
当初孙策献上传国玉玺,虽然的确是山穷水尽,希望能够获得袁术的资助之外,也未尝没有坑袁术一把的心思。
以孙策对袁术的了解,得了传国玉玺之后的袁术,还是否能够安心做他的天下第一诸侯可就不一定了,以袁术的性子,得了传国玉玺,想要称帝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而事实也如同孙策所预料的那样,但真正出乎孙策预料的,还是袁术的疯狂程度,竟然胆大包天的辱杀三公,彻底激怒了朝廷。
而随后袁术跟朝廷之间的战争,更让孙策对袁术的不屑,虽然朝廷近年来日渐兴盛,但毕竟关中刚刚经历过大乱,而且兵马据后来详细情报来看,也不过三万,而作为袁术的部下(到现在,孙策名义上还受袁术节制),孙策可是很清楚袁术的底细的,多的不说,二十万兵马绝对拿得出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被朝廷三万兵马打的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不说,连南阳如此大郡都给丢了。
这让想着让袁术称帝,趁机脱离袁术的孙策有些措手不及,这队友的坑爹程度真的让人始料不及,就算是周瑜,虽然想过朝廷会胜,但也应该是惨胜,谁能想到袁术不但没能给朝廷带来打击,甚至连南阳这大郡都给丢了。
这样一来,借袁术称帝而跟袁术划清界限的计划就泡汤了,不过孙策并不着急,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就算没有了这事,以袁术的性格,早晚也会出乱子,这不,机会又来了。
“公瑾,你怎么看?”小小的庭院里,刚刚舞完一套枪法的孙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坐在庭院里的石桌前,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他跟周瑜虽非兄弟,但却胜似兄弟,在周瑜面前,不必在意所谓的君主威严。
“天子所为,利在千秋,只是……”周瑜看了看榜文,笑着摇了摇头道:“走的太急了一些,若是能够再缓两年,此番大败袁术的成果彻底吸收,诸侯虽然必定不会同意,但天子治下,要推行却是不难,如今南阳新定,各大世家正在彷徨之间,此时天子大举推行此事,别处不说,南阳怕是会乱。”
孙策闻言,摇头叹道:“可惜了,我等与南阳相隔荆州,想要攻打却是不可能。”
周瑜诧异的看了孙策一眼,随即失笑道:“不过一女子尔,伯符何必放在心上,何况家中已有娇妻,怎可因一妾氏而置大事于不顾?此非英雄所为。”
桥蕤悔婚,将桥氏姐妹送入宫中,令孙策始终耿耿于怀,他是真心喜欢那姑娘,至于周瑜,虽然对小桥也有些惋惜,但他胸怀大志,而且双方说起来,也不过数面之缘,虽然脸上不太好看,但也不至于因此就将个人私怨放进这国家大事之中。
自己这位兄弟,什么都好,有气魄,有胆气,为人豪迈,善结交豪杰,唯有一点,就是太过在意私情了,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是好事,但放在一方君主身上,却绝非什么好事,不过人的性格却是很难改变的,周瑜也只能提点一二,倒是没指望孙策改。
说实话,若是孙策真变成那冷血无情,只知权衡利弊的君王的话,周瑜就不得不收敛些锋芒了,正是因为孙策这些品质,才能让周瑜这些名臣猛将甘心效死,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孙策将双手一摊:“如今朝廷将这道榜文发下来,江东世家肯定不答应,我等该如何选择?袁术已经下令,让各郡县驱逐朝廷使者,我等是尊朝廷还是尊袁术?”
“尊朝廷,也尊袁术。”周瑜微笑道。
“呃……”孙策挑了挑剑眉,没好气的瞪了周瑜一眼:“说人话。”
周瑜被孙策一堵,也没好气的瞪了孙策一眼:“朝廷毕竟代表正统,公然违背朝廷政令,袁术做的,我等却做不得,莫忘了,你如今这官位,非是袁术所赐,而是朝廷册封;而尊袁术,便是莫要跟袁术起冲突,不作为便是,但暗地里,却要召集工匠,将这雕版印刷术做出来。”
周瑜从怀中逃出一本线装纸质书籍,微笑道:“抛开个人恩怨不论,这雕版印刷术却是打破这大汉四百年来世家天下格局之利器,便是朝廷最终败了,这东西,我等也要继续做,不过书局不能建,那样会引火烧身,乡学却要建起来。”
“乡学?”孙策皱了皱眉,这东西,他真心不懂。
“那书局虽能吸引天下寒士,但朝廷既然已经在长安、洛阳、宛城相继开了书局,我等此时便是做,论对寒门的吸引力,也绝不如朝廷,倒不如卖世家一个面子,直接拒绝建立书局,也可令江东士族不至于排斥我等,而乡学,以我观之,才是天子这番动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旨在培养大批人才,为朝廷所用,此乃固本之策,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书局的吸引,如今真正重视乡学之人却是不多,正好也可卖朝廷一个面子,但乡学却不能如榜文中所言一般,让朝廷创立,那是在为朝廷做嫁衣,智者所不取,这乡学必须由我等来建。”周瑜笑道。
“一本论语,能教出什么人才?”孙策闻言,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并不是识字了就算人才,否则那街边店面的招牌,有几个人不认识。
“这才是天子的高明之处。”周瑜笑道:“伯符如此想,大多数世家估计也是如此想的,但有了乡学,为何不能有县学,郡学,乃至州学?”
“你是说……”孙策闻言,目光一凝,惊讶的看向周瑜。
“乡学不会引起太多人重视,天子可在乡学中暗中考察,选择有天赋的学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建立更高一级的学府,这便等于给了那些底层百姓一个晋升通道,而后在这其中,教授更高深的学问,然后从这更高一级的学府之中,挑选合适人才入仕为官,具体如何做,瑜不清楚,但天子日后,定会在这一点上面做文章,到时候,才是真正撼动士人根基的时候。”
说到这里,周瑜也不由有些惊叹刘协的想法,如此一来,再辅以雕版印刷术,不用几年的时间,刘协就可以彻底从世家手中将人才举荐的权利拿回来,世家对朝政的影响会被削弱到最大。
看着孙策还是有些懵懂的样子,周瑜耐心的解释道:“这么说吧,伯符以为,管理一个势力,最重要的是那些权利?”
“军权!”孙策毫不犹豫的说道。
眉头狠狠地跳了跳,周瑜道:“还有呢?”
“这……”孙策仔细的回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钱粮也很重要,另外还有用人……”
“不错!”周瑜抚掌笑道:“军队可以征兆,只要有了一块地盘,要征兆军队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征兆军队,离不开钱粮,而自己的地盘,需要稳定有序繁荣,也离不开用人,所以想要管理好一方势力,最重要的不是军队,无外乎钱粮、用人。”
“皇家商会行商天下,精盐、琉璃、汉兴犁可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财力,有了钱粮,自然可以招募军队,而朝廷如今,猛将如云,吕布、黄忠、赵云甚至那远在青州的太史慈,哪一个不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如今天子有着皇家商行掌握在手,不但不必在财力上受制于世家,甚至可以以此反过来制衡世家,而世家如今可以制衡天子的,也只有举才。”
孙策恍然:“难怪就算冒着天下世家的反对,天子仍旧一意孤行,要将这雕版印刷术推广天下,原来如此。”
“所以,这乡学必然要掌握在我等手中,有了天子在长安吸引世家关注,我等可在江东兴办乡学,建立自己的商队,行商天下,等到此事终了,无论天子胜败,伯符都不必再受制于世家。”
“嘿,虽然不甘,但就照公瑾说的做。”孙策拍案笑道。
“主公英明,不过在此之前,是否先平定江东再说。”周瑜也颔首笑道。
“哈,听你叫某一声主公,可当真不易。”孙策此刻心情大好,朗声大笑道:“王朗、严白虎之流,吾视之如刍狗,莫要让他们扫了兴致,来来来,难得公瑾今日肯叫我一声主公,先与我切磋切磋,那张英、薛礼之流,妄称大将,却非我三合之地,却是憋坏了,快来陪我一战。”
周瑜闻言,苦笑着摇摇头,从身上摘下佩剑,跟孙策斗在一处。
第一百五十二章 开始了
京兆,长安。
天子闭门不出,不理朝政已经两月时间了,这长安城云集的士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来越多,这几日,整个长安城最热闹的便是皇宫外的几条大街,根据最近收集上来的商税来看,只是这两个月的时间,长安城商税收入便涨了两成之多。
府衙里,满宠皱眉看着刘晔递给他的情报,这躁动的心情才平静了几分。
“让他们闹,在陛下的治下,这些世家翻不起浪花,真正要担心的,还是关东门阀呐!”刘晔摇头叹息道。
军权握在刘协手中,经济上刘协掌握着皇家商行,每年所带来的收入,把关中世家栓一块儿都不及冰山一角,莫看现在闹得凶,但看看这长安城中,有谁敢趁机作乱?
长安书局依旧红红火火的开着,便是那些世家,虽然愤恨贩夫走卒都能与自己一同去买书,但规矩在那摆着,也只能多叫些家丁仆役去占场,没人敢公然破坏规矩,所以虽然现在长安闹得凶,但作为大汉皇叔,他却一点都不着急。
“但长此以往,君威何在!?”满宠一张棺材脸上,难得的带了几分怒意,虽然最近这段时间,远的有飞鸽传书,近的也有卫忠带领着宫中宦官奔走传递消息,各县虽然频频出现辞官,但在虎贲卫和廷尉的正常运转下,并未出现混乱,但两个月,皇宫大门都被这帮士人堵着,皇家威严何在?
廷尉府虽说是执法部门,但实际上也是维护朝廷威严的部门,眼看着大批所谓的名士带头聚众围宫,却无能为力,这心里面,着实难受的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若非如此,陛下的计划如何能顺利进行?”刘晔耸了耸肩膀道。
“呃……陛下还有计划?”满宠闻言,第一个反应就是头大,单是现在,长安廷尉府已经忙不过来了,如果陛下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恐怕他连像现在这般歇脚的时间都没了。
“放心,接下来的角逐,不在长安,而在天下。”刘晔笑道。
“天下?”满宠不解的看向刘晔。
“嗯,不过接下来,朝廷治下各郡县的廷尉和虎贲卫有的忙了,你最好先去与那史阿商议一番。”刘晔点点头:“书局布局天下只是一步障眼法。”
“何意?”满宠更是一头雾水。
“书局的作用,是让世人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存在以及功效,接下来,才是陛下真正的杀招,到时候,就算他们将书局乃至工部一把火烧了,也回天无力了。”刘晔冷笑着看向门外。
“子扬可否一次讲完?”满宠皱了皱眉,不满的看向刘晔。
“在各州府建立书局,只是一个幌子,陛下真正的用意,是通过皇家商行的渠道,将这印刷术的工艺流向民间,这东西,朝廷不准备私藏,只要有些手艺的工匠有个范本,都可以做,而当初派往各地的商队,可是带了不少范本离开的。”刘晔满意的看着满宠脸上渐渐惊愕起来的表情。
“这书籍的价值,无需我说,相信这些日子,长安书局的盛况,伯宁当能看到,当这些东西是个小作坊都能做的时候,伯宁觉得,这帮士人整天围着皇宫,逼迫陛下关掉长安书局,还有何意义?”刘晔笑道。
“这……”满宠觉得有些不对,如此一来,天下人都可以做出书来,刘协苦心营造的优势岂非荡然无存,毕竟在自己家里就能读书,谁会千里迢迢的跑来长安?
“这段时间,廷尉府和虎贲卫除了保护各地新出现的书局之外,还要监控书籍价格,任何一间书局,书籍的价格不得超过长安、洛阳书籍定价的一成。”刘晔将一道诏书递给满宠,笑道。
“只是如此一来……”满宠接过诏书看了一遍,疑惑道:“朝廷治下,廷尉府自然能管到,但其他州郡的话,怕是力有未逮!”
“其他州郡,他们愿开多少开多少,陛下巴不得他们将书籍价格抬得更高。”刘晔冷笑道。
满宠恍然,的确,这书籍的价值,肯定不止那么点,尤其是在有心读书的人心中,那是无价之宝,但虽说如此,毕竟一般人财力有限,世家子弟可以千金购买一书,但普通寒门弟子可没这个财力,而其他诸侯治下的书局可没有朝廷的监管力度,商人逐利乃是本能,到时候缺乏足够监管力度,甚至诸侯根本就不愿意放弃此暴利行业的话,诸侯治下开张的民间书局只会将书籍价格抬到更高。
而有了对比和落差之后,只会让更多寒门士子或是有向学之心的贫民子弟往关中涌来,这又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而且算准了人性,满宠此时也不得不感叹,陛下玩儿这釜底抽薪玩儿的是越来越溜了。
“请转告陛下,廷尉府定不负陛下重托。”满宠狠狠地点了点头,躬身道。
“此事注意就可,伯宁也不必如此郑重,有皇家商行制约,至少在这关中,还没几家商贩敢与皇家商行作对。”刘晔摆了摆手,笑呵呵的道。
商界自有商界的规矩,作为关中商界的龙头,其实在刘协看来,皇家商行的存在有些畸形,毕竟其背后政治色彩太浓了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在商界成了特权阶层,而朝廷从原本分配财富的角色如今更成了创造财富的角色,本来就不合理,不过没办法,如今天下纷乱,国家分裂,经济命脉必须握在自己的手中,如今的商业圈,也还没到了市场经济的地步,至于商业的变革,刘协会留个种子,至于何时发芽结果,就待后人去做吧。
眼下,至少在关中、洛阳乃至南阳,皇家商行绝对是商界的龙头,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书籍这块儿,如果放开了,短时间内,确实是暴利,但时间久了,等书籍多到泛滥的时候,这暴利自然也就没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那也就不值钱了。
而工部虽然在印刷术方面有最先进的设备和熟练地工人,但雕版印刷术本身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与其浪费大力气在这方面投入,不如将技术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到那时,就不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几个诸侯在与世家阶层对抗,而是除世家阶层之外的另外几个阶层在与世家阶层对抗。
这段时间,刘协一直任由士人在皇宫四周抗议,为的就是这些布局,而如今,根据暗卫传来的情报来看,长安附近已经陆续有几个县出现商贩售卖书籍,西凉也出现几家民间书局,更远的情报还没有传回来,但依刘协来判断,其他州郡应该也开始出现了,这便是转机,这个时候,士人再耗在这里,已经没有必要了,就算刘协关了长安、洛阳两大书局,也改变不了任何问题。
与世家的对抗,这只是开始,只凭刘协自己,肯定斗不过一个阶层,但这天下,又不是只有皇家和士人,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们个体或许渺小,但一旦聚集起来,却有着颠覆一个朝代的力量,如何将这些力量调动起来,帮助自己对抗士人阶层,才是刘协要考虑的。
就如后世某位伟人所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工、农、商,这天下除了士人之外,可以团结在皇权周围的力量实在太多,就看如何调用了,只是减税、舆论还不行,得给他们希望,要给他们和士人阶层之间制造更多的冲突,今天调动起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只要时机成熟,他就可以再调动一部分。
不止是满宠这里,虎贲卫也得了消息,史阿开始调派人手,前往各县,负责监督各县虎贲卫的执法力度,廷尉府也在满宠的调动下,与各地廷尉联系更加紧密起来,在关中这些士人还在围在皇宫四周不肯离去的时候,刘协编制好的又一张大网已经以士人还未反应过来的速度,再度罩下来。
站在承明殿最高的阁楼上,俯视着宫门外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刘协嘴角泛起一抹冷意,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闹剧,也该消停消停了。
“卫忠。”片刻后,刘协转过身,径直走到一张桌案旁边,一旁的桥颖乖巧的开始帮刘协研磨。
“奴婢在。”卫忠小跑着走到刘协近前,躬身道。
一根毛笔在纸张上奋笔疾书,顷刻间已经写好了一道诏书,刘协盖上玉玺,紧跟着再写下一张,一连写了五道诏书,刘协才停止了挥笔,将诏书上面的墨汁吹干,递给卫忠道:“将这三封信件封好,送到皇家商行,甄尧、苏痴、张世平,各一封,另外两封分别交给满宠和史阿,让他们尽快行动。”
“喏!”卫忠接过书信,分别收好后,见刘协没有其他吩咐,告辞离去。
“既然尔等敢扫朕的颜面,就休怪朕不讲情面了!”坐在舒适的藤椅上,目光扫向窗外,刘协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杨彪寿宴
长安,杨彪大寿。
身为当朝三公,又是名门望族,本身也是名扬天下的名士,杨彪寿辰自然是热闹非凡,一大早,杨修便张罗着这场宴席,眼下长安城望族云集,不止关中士人,便是一些颍川、南阳士人也有云集于此,好不热闹。
而作为杨彪之子,杨修经过一番外出历练,如今待人接物,也少了几分往日的锋芒,多了几分从容和稳重,迎来送往,颇为得体,令不少人称赞有加。
“不愧是昔日被冠以长安四杰之名,德祖虽然方及弱冠,但看风度,已有几分名士之风。”
“谁说不是,不愧是名门贵子,嘿,此番德祖辞官,霸陵却被一无名小吏接替,我看陛下如今也是无人可用矣!”
“嘘,禁声,妄论陛下,小心祸事当头。”
“哼!我大汉向来不以言罪,况且方才所言,皆出自肺腑,天子听信谗言,用那淫巧之学,玷污圣人之学,实非天下之幸事,早晚必生祸患!”
“中常侍卫忠到!”一声清亮的嗓音在门口响起,之前还谈的热火朝天的众人瞬间没了声息。
中常侍卫忠,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所有人都知道,此人可是陛下身边的近侍,虽然因当年十常侍之乱的缘故,刘协掌权之后,第一条政令,便是后。宫嫔妃、宫人一律不得干政,卫忠自然也在此列,但很多时候,作为刘协的传话筒,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哪怕卫忠身份不高,也依然能够代表天子,虽无当年十常侍那般权势滔天,但在这长安城中,却也没人敢真的对卫忠摆脸色。
“修见过中常侍。”杨修作为这场宴席的主要负责人,卫忠此来,不用说也是代表天子,自然不敢怠慢,快步上前,向卫忠微微一礼,笑道。
“杨先生见外了,此番陛下听闻先生辞官回朝,可是不止一次询问是何缘由。”卫忠目光在一众士人身上扫过,与其不卑不亢,他在刘协身边待得最久,虽然在刘协面前,从来都是奴婢自居,但平日里帮刘协传话,代表刘协,自有几分威仪,除非三公、骠骑这些朝中顶尖人物,寻常官员,哪怕是名士,也没资格让他弯腰。
“老父年迈,不良于行,修身为人子,自当陪伴老父左右,却是辜负了陛下的知遇之恩。”杨修微笑道。
“陛下也听闻太傅身子不适,特命人不远万里,自昆仑找来两支老参,恰逢太傅寿辰,特命本宫送来,为太傅调养身体。”卫忠挥了挥手,自有随从禁卫捧着一个托盘上来,从上面取下一方锦盒,交于杨修道。
“有劳陛下挂心,修代家父谢陛下厚爱。”杨修连忙躬身接过,郑重的交于身旁的家丁,又对卫忠笑道:“中常侍稍待,宴席稍后便开,正好你我多年未见,饮上一杯水酒再走。”
“本宫还有公务在身,便不多留了,况且……”卫忠扫了一眼满堂宾客,微笑道:“本宫一宦官,留在此处,难免扰了诸位高士雅兴,陛下还有一对门盈,乃陛下为贺太傅寿辰亲自书写,陛下说,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图个喜庆,令我代为转赠。”
杨修闻言眉头一挑,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