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天子-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小心!”一群亲卫眼见文丑中箭,发出一声声惊怒的怒喝,疯狂的扑向文丑,为他挡住利箭。

    “快撤!”文丑一边挥动他的长枪,一边疾呼,朝着一处被投石机砸出来的缺口退去,在一个个亲卫奋不顾身的阻挡下,密集的箭雨虽然不断收割着一条条性命,却始终未能将文丑射杀。

    “投石机,放!”太史慈冷哼一声,喝令道。

    “嘎吱~”

    一声声沉闷的机括扣动摩擦的声音里,从战争开始始终未曾用过的投石机终于再一次发威,铺天盖地落下来的碎石不断砸在众人的身上,一名名亲卫倒在文丑身边,文丑一杆长枪舞的密不透风。

    “咣咣咣~”

    每一次碎石碰撞,都让文丑手臂发麻,这些经过投石机加速的石块上面,蕴含的力道可不小,哪怕是文丑,在磕飞数十块碎石之后,也不禁感觉双臂发麻。

    “轰咔~”

    便在此时,身后本就在袁军投石车的进攻下残破不堪的寨墙,在这些无尽碎石的轰击下,终于不堪重负,从中塌下去,也将军营中的惨状呈现在还未曾冲入大营的袁军眼中,连主将文丑都受伤,营中更是倒了无数袁军尸体,让随后准备冲进来的袁军看的惊呆了。

    “快撤!”一波石雨过后,文丑终于松了口气,眼见寨墙坍塌,他的命令终于可以传出去,也顾不得太多,连忙厉声喝道。

    说话间,却是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的往营外退去,手中长枪不断拨打着周围的箭雨,一时间,箭雨虽然密集,却也奈何不得他。

    “想走!?”太史慈冷笑一声,再度弯弓搭箭,眯眼看着文丑的长枪,就在文丑奋力拨打长枪之计,一箭倏然射出,轻易地越过文丑长枪的防御,噗哧一声,贯穿了他的铠甲,将他的胸膛洞穿。

    “呃~”

    文丑保持着挥枪的姿势,愕然的看着胸口只剩下一截箭尾,仍在不断颤动的箭簇,艰难的抬起头,森然的目光盯向箭簇射来的方向。

    “噗噗噗~”

    也就在这一瞬间,至少有十几枚箭簇在文丑停止动作的瞬间,射在他的身上,虽然没能如同太史慈的箭簇那般力大,却也能够破开文丑的防御,刺进他的身体。

    “吼~”感受着生命伴随着鲜血的流失而不断流逝,意识在逐渐模糊,文丑的眼睛渐渐变得通红,吵着太史慈躲藏的寨楼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和咆哮。

    “将军!”几名残存的亲卫看着文丑一瞬间被箭簇射满,心中大惊,疯狂的扑到文丑身边,拖着文丑便往外走。

    太史慈冷眼看着这一幕,将军难免阵上亡,哪怕身为大将,也难逃这一天的。

    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手中的动作却没有丝毫的停留,手中的弓弦一次次颤动,每一次都能精准的夺走一名亲卫的性命,周围的将士也没有停止射击,只是这么片刻的功夫,文丑带来的两百亲卫,最终能够活着逃出大营的,不足十人,文丑身上的箭簇,也又多了一些。

    “够了!”李儒一把搭在太史慈的手上:“军中箭簇已经不多,放他们离开吧,恐惧,会随着这些人,带进袁军!”

    太史慈闻言,点了点头,默默地收齐了弓箭,而营外的袁军将士看着文丑的惨状,更是吓得肝胆俱裂,哪还敢再停留,各自调头便跑。

    看着残存的袁军逃走,太史慈终于松了口气,这一仗总算是赢了,又一次击退袁军的进攻,今日,袁军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应该是不会再来了。

    当下命人收拾军营,不过对于第一段营寨,却只是简单的将寨墙重新立起来,如今全军大半的精力都投在第三段营寨的建设之上,至于第一段营寨,就作为缓冲地段吧。

    另一边,袁军大营,当残军拖着文丑的尸体回到袁军大营的时候,整个大军都炸了。

    文丑勇冠三军,号称河。北四庭柱,武艺之高,放眼天下能够与他一较高下的人也绝对不多,谁能想到,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会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一时间,整个军营都是人心浮动,一个个惶恐不安。

    “兄弟!”颜良跪倒在文丑身前,看着奄奄一息的文丑,眼见是活不成了,心如刀绞,两人相识于微末,多年来同生共死,在冀州闯下偌大威名,后来更是一起投了袁绍,也并非未曾经历过凶险,但当初在吕布手下,他们都活下来了,谁曾想文丑会就这样死在乱军之中。

    “嗬~”文丑张了张嘴,发出一声嘶哑的吼声,涣散的目光里,带着一股难言的眷恋和不甘,抓着颜良的手,艰难的吐了口气,嘶哑道:“报仇!”

    “兄弟放心,我颜良发誓,若不将那太史慈除去,他日必不得好死!”颜良咬牙切齿的看着远处那残破的青州大营,目光中,透着浓浓的仇恨。

    “呵~”文丑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却最终没能再说出半个字,身体一软,再没了声息。

第一百三十章 破营

    袁绍面色铁青的看着文丑的尸体,没有说话,闷哼一声,径直回营。

    田丰和许攸见状,连忙跟上,至于文丑的尸体,便交给了颜良他们负责安葬。

    “谁能与孤说说,战局为何会如此?孤之爱将文丑竟然便如此不明不白的死在军中!?”袁绍森然的目光在田丰脸上停留片刻后,厉声喝道。

    根据情报来看,这青州大营之中,如今恐怕连万人都没有,但就这么一支兵马,不但讲过自己十万大军挡在这里,如今更让自己痛失爱将,这让袁绍心情如何能好?

    “主公。”田丰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上前一步,躬身道:“此事,是臣之错,未能想到敌军还有如此一手,致使文丑将军无辜战死。”

    田丰并没有将之前他看出不对的事情拿来说事,那只会让袁绍更加难看,他虽然刚直,但也并非一味逞能,只是一些关键的事情,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也会照顾袁绍的脸面。

    “此番折损如何?”袁绍面色缓和了一些,沉声问道。

    “折损倒不是太多!”许攸摇了摇头:“有千余人左右。”

    文丑是第一批冲进去的,发现不对之后,立刻退兵,致使虽然溃败,但折损却并不严重,当然,实际伤亡,已经接近两千了,说千余人,也只是不想让袁绍太过难堪。

    袁绍闻言,没再多问,沉声道:“如今文丑战死,军中士气大落,这青州军营,该如何破?孤不想再看到更多的将士伤亡!而且……要快!”

    十万大军竟然被太史慈凭借四万青州军加上一座营寨,前后品掉了近六万之多,虽然青州军也所剩无几,但几乎一比二的比例,仍旧让袁绍难以满意。

    田丰扭头看了许攸一眼,躬身道:“主公,臣想在营外搭一座高台,如今看来,对方准备颇为充分,臣想一窥全貌,而后再做打算。”

    许攸闻言,不屑的撇了撇嘴,只是冷笑,最终还不是要用自己的计策?

    不过眼下袁绍心情不好,他也不想跟田丰再吵这件事情。

    “准了!命张、高览督建高台,颜良回营休整!”袁绍点了点头,今日之战,已经折了他的面子,如果再败,就算最后胜了,他这面子也没地方搁了。

    “喏!”田丰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次日一早,田丰让张高览在青州军大营之外建起了防线,防止太史慈如同上次一般出来摧毁高台,同时又调了二十架投石机立于高台附近,一旦对方再调出投石车,便立刻进行轰击,投石车的准头虽然不高,但盖不住他这边数量多啊,对方不可能同时将所有投石车都调出来跟他们对射。

    李儒和太史慈得报之后,连忙来到营寨观看,看着对方再度开始搭建高台,李儒面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太史慈当即带领兵马出营,想要摧毁高台,但这一次袁绍准备充足,太史慈刚刚出营,便遭到投石车,攻城弩的轰杀,更有张、高览在高台后严阵以待,太史慈根本无法靠近。

    “军师,这一次,恐怕投石车都没办法推出去。”狼狈不堪的回到营中,看着李儒,太史慈一脸苦笑道。

    “将军无需挂心。”李儒摇了摇头,皱眉看向对方不断搭建的高台,只看对方搭建的地基,此次建立的高台,恐怕是得有六丈高,足以一窥全貌。

    想了想道:“既然无法破坏高台,将军可令军中将士在营中多插旌旗。”

    虽然效果未必算得上好,但还是可以遮挡一部分视线,这也是如今最好的办法。

    接下来的三天之中,太史慈或是夜间奇袭,或是白天强攻,都被张与高览一一击退,到了第四日,六丈高的高台终于搭建完成,太史慈数次被击退之后,此刻见高台建成,也不再做徒劳无功之事,只得回营,谨守大营。

    田丰、许攸陪同着袁绍上了高台,顿时,整个青州军大营中的景象尽入眼底。

    “这是……八卦阵?”许攸皱眉看着对方的营盘道。

    “不,是八门金锁阵,不想青州军中,竟然还有人会布置此阵!”田丰摇了摇头,沉声道。

    “此阵有何奇异?”袁绍闻言,不解道。

    “此阵乃由八卦阵演变而来,原本是一战阵,可根据八卦生克之理演化无穷杀阵,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变化万千,若能得之一二,便能以一当十。”田丰凝重道。

    “如此厉害?”袁绍闻言,眉头紧皱,若真如田丰所说,这青州大营还破不破了。

    “主公放心。”田丰微笑道:“臣所说者,乃是战阵,而此人虽然看来颇通此阵,但如今看来,却还喂让将士们练成此阵,只以营寨来搭建,此阵便是再精妙,如今也成了一座死阵,只是一座死阵,要破却是不难。”

    吐了口气之后,田丰指着一处继续道:“不过此立寨之人却颇有心机,主公且看,这大营看似一体,实则分为三段每一段军营,都可作为一个单独营寨主动分割出来,而且梯次增高,昨日文丑将军攻破营寨后,便是在此处,为对方所破。”

    “那又如何?”袁绍不解的看向田丰。

    “从回来的将士所述可知,这其中并无掩体,我军若是攻入第一段军营,对方则退居第二段军营,以弓箭劲弩射击,我军无处可躲,只能任人宰割,而对方却有隔板保护,才有昨日之败,若丰所料不错,便是我军攻破了第二段营寨,对方也会迅速退往第三段营寨,如此持续下去,就算最终能够获胜,也会耗日持久,于我军不利。”田丰肃容道。

    袁绍闻言,也反映过来,仔细看向对方的大营,眼中闪过一抹厉芒:“元皓可有破解之法?”

    田丰闻言,点了点头:“此营不可以军士强攻,既然对方已放弃了第一段营寨,主公可命将士将投石机前移,继续压制第二段营寨的将士,逼他退入第三段营寨,而后以大火攻之,这三座营寨虽然各自独立,但却终为一体,若能借助风势,可不费一兵一卒,攻破此营,没了这座营寨,凭敌军不足万人,如何抵挡主公十万虎狼之师?”

    袁绍闻言,满意一笑,点头道:“为何不在第一座营寨便放火烧营?”

    “一来我军将士若靠近第一座,对方定会反应过来,二者,就算成功放火,并有风势相助,对方只需迅速放弃第二座营寨,并将两座营寨隔离,固守第三座营寨,仍然可以凭借地势,与我军周旋。”田丰微笑道。

    “好!”袁绍抚掌道:“就依元皓所言,此次,孤要亲自在此督战!”

    这高台之上,青州军营可以一览无余,借此高台之便,他可以掌握对方军中的一举一动,而不必担心文丑的惨剧再度发生。

    “喏!”

    ……

    到了下午,袁军突然发起了进攻,这一次,第一段营寨几乎没有多少抵抗便被攻破,而这一次,袁军根本没打算让人来攻城,而是继续以投石车,石进行攻击,很快第二段营寨在对方的进攻下,摇摇欲坠。

    “将军,先生,我们撤吧!”一名偏将狼狈不堪的来到太史慈与李儒身边,急声道。

    太史慈与李儒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苦涩,这退容易,但就算退到还未完成的第三座营寨,就真的管用吗?

    对方立了高台,营中一切能够一目了然,就算退往第三段营寨,区别也不大,用不了两天,对方投石车再往前推进,继续用这种方式轰砸,与现在又有什么区别?

    这座大营,到时候恐怕明天就得彻底失守,而距离一月之期,可是还有十几天呢!而更可怕的是,因为有了昨天的事例,将士们已经知道自己有了退路,而人一旦有了退路,还会愿意继续坚守吗?

    “退吧!”良久,李儒涩声道。

    “这……”太史慈不解的看向李儒,这第二段大营,一旦失守,就不只是战略问题,最重要的是,士气会随着这一退,彻底丢掉。

    “退!至少可以将今天给撑下来!”李儒沉声道。

    现在,能多拖一时就多拖一时,三月之期,看来是难以完成了。

    “喏!”太史慈狠狠地点了点头,扭头厉声道:“撤退!”

    一群将士如蒙大赦,纷纷提着武器往后跑。

    “哈哈,一切果然不出元皓所料。”高台之上,袁绍心中总算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扭头看向田丰笑道。

    田丰颔首一笑,接着扫了一眼旌旗,扭头看向袁绍道:“如今火势,却是正好!”

    袁绍闻言,点点头道:“此战得胜,元皓当记首功!”

    田丰摇了摇头道:“主公不可,此战得胜,全凭将士用命,丰不敢居功。”

    袁绍摇了摇头道:“功过,孤还分的清。”

    若非田丰献策,恐怕单是这一座营寨,便能阻拦他更久的时间,这份功劳,必须给田丰,虽然会让将士不满,但功过必须分明,这也是他从朝廷那里学到的,小皇帝能做到,他为何做不到?

第一百三十一章 暂时落幕

    太史慈刚刚带着一众将士退守最后一道营寨,便听到一声惊呼。

    “将军快看!”一名将士指着前方,惊呼道。

    太史慈连忙扭头看去,正看到前方已经被他们弃守的营寨里烧起了大火,借着风势,火势开始吵着这边蔓延。

    “该死!”太史慈猛地一拳砸烂了挡板,若对方一开始就用火攻,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将火势隔离在最后一道防线之外,但此刻,他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势越来越大,并且不断在风势的作用下,向这边蔓延过来。

    “撤军,撤出营寨!”这一次,无需李儒再说,太史慈咬牙切齿的下令道,再不撤,这营中剩下的八千多将士,就得被这一场大火彻底吞灭,人都没了,还怎么挡。

    李儒叹了口气,在太史慈的护卫下,开始撤退,投石车这些重型兵器是不可能带走了,太史慈让人拿了各自的兵器,又带了三天粮食,眼看着火势已经开始烧到这边,不敢再有停留,带着大军迅速退出军营,眼看着大营一点点被吞噬,逐渐被火光全部笼罩,太史慈心中一片冰寒。

    “先生,失了这座营寨,再想挡住袁绍大军,凭我们这些兵马,怕是……”太史慈扭头看向李儒,涩声道。

    李儒点了点头,袁绍的兵马,于青州军而言,何止十倍,失去了地利优势,想要再挡住袁绍,根本没有可能。

    沉吟片刻后,李儒看向太史慈道:“如今北海百姓正在迁徙,必须挡住,我有一计,或可迟滞敌军。”

    “请先生示下!”太史慈闻言,连忙躬身道。

    李儒道:“从此刻开始,子义可将这支兵马化整为零,分作数十股乃至上百股,以数十人、百人为一队,莫要与袁绍正面敌对,而是不断袭杀其斥候,火势夜间偷袭其营寨,如此,或可迟滞一些时日。”

    太史慈闻言,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做法,听起来十分有用,但却需要对军队有极高的控制力,否则分出去的军队,很可能直接放弃,当了逃兵。

    如今袁绍大军压境,青州易主在即,这些将士,在失去自己节制之后,还能有多少愿意对抗大势所趋的袁军,这个问题,太史慈根本不想去想。

    李儒叹息道:“此计确实不好施展,但若是以八千大军聚集一处,很容易陷入袁绍大军的包围,至于如何抉择,全赖将军做主。”

    太史慈沉吟片刻后,沉声道:“某会亲自带领千人作战,其余将士,百人一队,以各级屯将为主,分开袭扰,至于能有多少兵马愿意继续听从号令,末将不敢保证,未免出现意外,还请先生先回胶东,若我不死,十日之后,必回胶东,再与先生叙旧。”

    李儒闻言,点了点头,这也算是个折中的办法了。

    当下,太史慈将军中一众将领,包括屯将、队率、什长,皆被太史慈招来,将计划说了一遍之后,太史慈看向众人道:“我只需要十日,十日之后,诸位将军愿意回胶东,慈欢迎之至,若不愿意再打仗,慈也不会勉强诸位。”

    “将军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不少人当即朗声答道,青州军几乎是太史慈一手建立起来,其中不少将领,都是太史慈提拔起来,此刻闻言,自然是以太史慈马首是瞻,不过最终究竟有几人能够回到胶东,太史慈可不知道。

    太史慈闻言,也不置可否,对着众将一抱拳,沉声道:“今日一别,或许此生再难相见,诸位珍重!”

    “将军珍重!”一众将领同时拱手,对着太史慈朗声道。

    太史慈没说什么,简单分派了一下之后,又确定了联络方式,人马各自散去,太史慈亲自点了一支精锐,护送李儒前往胶东。

    军营的大火,一直持续了一夜之后,直到次日清晨,才缓缓熄灭,也因为有大火的阻隔,袁绍军没能及时去阻击太史慈,这让一心想要找太史慈报仇的颜良耿耿于怀。

    次日一早,有前去刺探军情的斥候来报,太史慈大军已经不知所踪,只在路上遇到一些逃兵,询问之下,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有人说太史慈逃回了北海,也有人说太史慈率军回了东莱,总之众说纷纭。

    不过这平陵大营一破,袁绍大军再无阻碍,对青州可以长驱直入。

    “主公,某愿率一支兵马,前去追击那太史慈。”颜良此刻恨不得飞过去斩了太史慈为文丑报仇,当即出列请命道。

    “颜将军稍安勿躁!”田丰摇了摇头,看向颜良道:“眼下我军最重要的是拿下济南、北海、临淄等要郡,只要占了这几郡之地,何愁那太史慈不能成擒?”

    其他几人也是劝说,毕竟如今颜良伤势未愈,就算真追上了太史慈,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被太史慈趁机反杀的话,对袁军来说,打击可就大了。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停口,看向颜良道:“孤知你报仇心切,但你知道太史慈如今退往何方?其虽然兵败,但手中兵马不少,你要孤给你一支兵马,但孤要给你多少,才能打赢太史慈?如今我军要收拢青州,那太史慈总会再见的,何须去追,且安心养伤,待你伤愈之后,自然会有报仇的机会,若此时贸然出征,被那太史慈算计,非但不能报仇,反惹他耻笑,你让文丑泉下有知,做何感想?”

    颜良闻言,一脸憋屈,被太史慈这么一个手下败将给打败,更折了自己兄弟,对颜良来说,这是一生都抹不去的奇耻大辱,但此刻袁绍都已经发话,他也只能憋着,躬身应命之后,不再多言。

    “主公。”许攸微笑道:“据臣所知,青州总共也只有六万大军,其中两万泰山军已经降了曹操,太史慈此番兵败,平陵失守,青州内部再无兵力可以对我军造成威胁,为加快收拾青州,未免被别人趁虚而入,不如兵分数路,尽快将青州收入主公麾下,才是正理。”

    别人,自然便是曹操。

    虽然昔日为好友,但如今既然已经各为其主,许攸自然不会再对曹操客气,而且青州之地一旦拿下,接下来,袁绍与曹操就算全面接壤了,在许攸看来,袁曹之间,一战在所难免,曹操已经得了泰山,加上徐州三郡以及兖州五郡,其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若再让其趁机取得部分青州之地,对袁绍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袁绍闻言,点点头道:“子远所言,颇有道理,既然如此,命张、高览、焦触、淳于琼各率一支兵马,前去为孤攻城略地,孤自率中军驰援四方!”

    “末将领命!”张、高览、焦触、淳于琼四将连忙出列,躬身应命。

    颜良张了张嘴,最终却没有说话,这事,本来该有他的一份才对,奈何如今他有伤在身,不好出战,只能看着别人去抢功自己只能跟在袁绍身边,稳扎稳打。

    袁绍在平陵休整一日之后,迅速分出四路大军,开始向整个青州席卷,一时间,整个青州风云动荡,不少城池望风而降,然而袁绍的进军速度,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快。

    思路兵马一路上,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顺利,太史慈亲率一千兵马,将淳于琼给迟滞住,而张、高览、焦触三支兵马,每天都会遭到不下十次的攻击,虽然每次杀过来的人不过百人,但这些人却可恶无比,太史慈那边虽然打得厉害,但至少是正常的袭扰战,而这些被太史慈放了羊的将领,可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屯长、队率,大都是出身底层,顶多也就是猎户出身,你问他们兵法,他们或许答不上来,但若说玩儿阴的,这些人可都是行家,陷阱、投毒、蛇蝎,各种打法,五花八门,让三人头疼无比。

    当然,也有人见袁军势大,选择了投降,张等人也知道了太史慈的打算。

    然并卵!

    就算知道了太史慈的计策,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根本就不跟你正面交战,太史慈算是一支主力,但也是居无定所,甚至根本不与部下联络,一副自生自灭的架势,就算想找都找不到。

    接连十天,众人被这批仿佛苍蝇一般袭扰大营的人给折腾的没办法了,只得向袁绍汇报,请袁绍身边的智囊团给出个主意。

    “此事却是不难。”许攸看过张的书信之后,不禁笑道:“只需主公一张榜文,告知这些人,只要愿意投降,不但既往不咎,更有赏赐,这些军队既然已经脱离了太史慈的掌控,要策反、降服当不难才对。”

    袁绍闻言,也点了点头,此计倒是可行,正想下令,却见营外进来一名亲卫,躬身道:“主公,张、高览四位将军刚刚传回来消息,那些袭扰大军的部队,连同太史慈,都不见了,此外,我军细作来报,早在一月之前,青州牧孔融便开始迁徙百姓,如今北海一郡之地,已经没了人烟!”

    袁绍:“……”

    许攸、田丰:“……”

    虽然得了青州之地,但这种被人耍了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阳,宛城。

    时间已经进入到十二月,天气越发的冷了,哪怕是有下人不断的往火盆里添着柴火,房间里依旧透着一股冷意,与北方的那种干冷又不太一样,冻不死人,但空气中的湿气较重,感觉上,却仿佛比北方还要冷,习惯了北方气候的人,在这里会有些不习惯。

    桥氏姐妹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天气,并不觉得如何,安静的坐在房间里,做着女工,偶尔会偷偷地打量一眼正在批阅奏章的刘协。

    毕竟当时也只是有了婚约,与孙策周瑜之间,并没有太深的感情,此刻既然已经成了刘协的人,或许一开始会有一些抵触,但时间久了,倒也习惯了。

    对着年纪明明比她们还要小两岁,却处处透着一股成熟气息的刘协,两姐妹也渐渐的从抵触到后来渐渐有了几分依赖,如今已经适应了宫中美人这个身份,倒也没有刘协想象中悲痛欲绝的感觉。

    青州,还是陷落了吗?

    将手中最后一卷竹笺看完之后,刘协将手中的竹笺放下,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桥颍安静的上前,帮刘协揉着太阳穴。

    她是大户人家出身,并没有去问刘协发生了什么事,这种事,她们妇道人家,也给不了刘协什么建议,女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刘协将脑袋向后靠了靠,抵在两团柔软之中,桥颍的脸颊红了红,目光也变得水润起来,哪怕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关系,但此刻最敏感的地方受到碰触,依旧免不了一阵脸红心跳。

    刘协自然不知道身后佳人的局促,只是找了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靠着,脑海中却是想着青州陷落之后,这天下时局的变动。

    虽然并州因为刘协的不断插手,有张扬在,袁绍并没有拿到并州全境,晋阳、离石要塞都在刘协手中,袁绍想要通过并州来犯是不可能的。

    不过袁绍的势力,与历史上这个时期相比,并不差,并州虽然是大汉十三州之一,然而地势复杂,常年遭受胡患,人丁稀薄,无论人口还是地域,只要离石要塞在刘协手中,袁绍就不可能通过并州来大规模用兵,至于绕道草原的话,刘协倒是希望袁绍这么做。

    可惜,袁绍显然没有蠢到家,刘协如今对河套、阴山以西的掌控力可是极强的,而且朝廷的骑军战力也绝非一般诸侯能够比拟,袁绍麾下虽然有骑兵,而且数量不少,却也不敢跨越草原跑去招惹朝廷。

    如今青州被袁绍拿下,如今袁绍势力已经遍布三州,下一步,若想与关中对抗,兖州、豫州就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想到这里,刘协突然笑了,看来袁曹之间这一仗,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将青州让出,虽然令朝廷对中原的影响力受到了影响,但如此一来,袁绍与曹操就算全面接壤了,双方一战,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朝廷的话,这一仗,就如历史上一般,将是决定谁为北方霸主,但刘协可不准备让手下这些诸侯私自决定什么北方霸主,这天下,也没有必要出现什么霸主了。

    看来待蜀中平顶之后,是时候将都城迁回洛阳了!

    靠在大桥温软的怀中,刘协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扶手,默默地思索着,洛阳虽然破败,但确实南北相通之地,尤其是如今随着南阳落入刘协手中,刘协要进取中原,长安的地方就有些太偏了。

    “陛下,贾尚书求见。”卫忠小跑着进来,对着刘协躬身道。

    “请他进来吧。”刘协直起了身子,对着桥氏姐妹挥了挥手道:“两位美人且先退下吧。”

    “喏!”桥氏姐妹闻言,连忙向刘协一礼之后,乖巧的去了后堂,在刘协身边待得也有一些日子了,她们自然知道贾尚书是什么人。

    不一会儿,贾诩抱着一卷竹笺进来,躬身道:“参见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