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寇-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初刚开始开海禁的时候,各个船寮以及新建的船寮因为船匠手艺不成熟,大多只能造二百料左右的海船,但是随着各地船寮的船匠们的手艺提高,船只建造的也越来越大了,从四百料开始,到七百料八百料,船桅从单桅到双桅,现如今到三桅甚至四桅,使得海船的性能也越来越高。
当然这些船寮之中的翘楚,还是要算海狼集团旗下的那些船厂,在于孝天北上控制了朝局之后,海狼集团旗下的船厂便开始在陆上沿岸设立分厂。
他们现在泉州和香港建立了两座造船分厂,接着又在松江府建立了一座分厂,后来又在青岛设立了一座分厂,当承天元年的时候,于孝天刚刚收复辽东,他们便第一时间跑到了旅顺那边,在后世大连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船厂。
而这一步干的可以说是非常之漂亮,因为自宋元开始,中国航海业就一直在发展,南方大批的森林被采伐,然后造成了船舶远航于各地,到了明代之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整个南直隶一带都已经找不到可以造大船的大树了。
现如今随着海禁开放,南方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船寮,对于木材的需求就越来越大,现在南方造船所用的木材,要么是从南洋进口,要么从台湾岛进口,海南那边也是一个木材出产之地。
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各大船寮的需求,只能从四川采伐木材,然后再走长江放木排出长江口,运到船寮之中供造船之用。
而且木材还需要一个干燥的时间,采伐的木材最短的需要干燥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一些硬木甚至需要两年以上的干燥时间,才能用于造船,否则的话强行造船使用,造出的船只也无法保证结构强度,下水之后会出现变形开裂,弄不好就发生沉船事故。
这方面目前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占有了很大的优势,他们控制着整个台湾岛的木材出产,原料只能先紧着海狼的造船厂使用,多余的才会卖给其它船寮使用,而且他们掌握了木材干馏的工艺,拥有建造大型木材干馏厂房的技术,采伐的原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干馏烘干工艺,尽早的投入使用。
还有就是海狼的造船工艺也最为先进,他们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然后船台组装下水,船只生产工艺流程集约简单,造船周期比起一般的船寮短很多,一般四百料到八百料的标准船型,从定船到交船,最短的一个月到两个月就可以交船。
而且他们所造的船只质量上也最好,坚固耐用,抗风浪能力强,抗沉能力强,价格虽然高,但是却还是被各大海商追捧,订单如同雪片一般的落在了海狼的船厂之中,使得海狼在各地的船厂,都不得不断的扩大规模,招募船匠。
随着建奴的覆灭之后,辽东回归到了汉人之手,而辽东目前木材资源极其充分,而且运输也相当便利,木材在山中伐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出海,大部分走鸭绿江出海,一些地方则可以走大凌河、大辽河等大河出海。
在于孝天的提醒之下,海狼集团飞速的抢占了后世大连湾之中最好的一块土地,并且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飞一般的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并且配套建造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厂和烘干厂,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那里便被兴建成了一座大规模的造船基地,并且开始大量的造船下水,供给海商使用。
另外通过引进技术,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已经通过逆向复制等等手段,拥有了全新的西式海船的造船工艺,并且加上了中式造船法,改进船只性能,现如今造船能力极强,加之中国目前拥有用不尽的人力,使得他们可以建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战船,和性能最好的海船。
再加上于孝天这个BUG的逆天存在,他掌握着世界船舶发展史的脉络,知道很多更新式的船型,现如今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海狼造船厂已经可以建造出排水量高达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的巨型海船。
这些海船基本上都是盖伦船,拥有极强的承载能力和航海能力,放眼整个亚洲,现在起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和大中海军相抗衡。
要不是头些年于孝天要争霸陆地,逐鹿中原,需要对陆军进行大力投入,不断的扩充陆军的兵力,把有限的资源都倾斜到了陆军身上,现如今海军早就拥有了可以远征世界各地的能力了。
现如今随着陆上中原彻底平靖下来,陆军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继续大量给陆军投入更多的资源了,仅凭现在大中朝拥有的三十余万陆军,已经足以横扫整个亚洲没有一点问题。
于是于孝天终于把目光再次投到了大海上,开始正式圆他的梦想,于是整个军费开支,也随即开始朝着海军方面倾斜。
于孝天这个时候,在朝中重新对于执政结构进行了一次相当大的改制,正式推出了内阁制,设立总理大臣一名,另外协理大臣六名,其中总理大臣总理天下事务,直接向他负责,按照于孝天的指示,对国家进行管理。
而六大协理大臣,则分别负责农务、教育、工商、军事、司法等事务,受总理大臣管理,另外各部尚书也入阁参与理事,由内阁负责对大中朝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当然于孝天目前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他可以全权否定内阁做出的任何决定,撤销内阁已经发布的命令,以及随时可以撤换内阁任何成员。
但是一般情况下,内阁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利,可以为于孝天分担去绝大部分的政务,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于孝天决定让这些内阁大臣们放手去做,他只需要做好掌舵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旦要是这些人之中有人出现了偏差,那么他可以随时撤换,并且收回权力。
暂时他没有把兵权交给内阁,只有调动兵力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调动兵力,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全部在他手中,这样先保证他对于天下的绝对控制权,以免出现权力失控的情况。
但是内阁制的推行,确确实实让于孝天从繁重的政务处理之中解放了出来,不需要再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去上朝听政,也不需要天天晚上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撑不住脑袋了。
内阁每天只需要将他们处理的各种政务,汇总成一个简报,第二天呈交给于孝天,于孝天审阅一下简报就可以了,一旦要是他发现简报之中某些政务处理不符合他的想法,那么他可以有权召回内阁已经发布的指令,撤销内阁已经做出的决定。
有需要的话,他随时有权召集内阁开会,而不用事必躬亲的召集所有朝官入宫上朝,把他从这些杂务之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内阁制建立之后,于孝天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最后一次早朝结束之后,他直接回到后宫里面,蒙头大睡了大半天,才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
好好休息了几天之后,他动手的瘾便又犯了,把以前他手下配合他制作各种模型的工匠招入了宫中,并且派人给他制作了一个大型的绘图板以及全套制图工具,开始在御书房之中挥洒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于孝天提前很多年的准备,现如今大中朝已经拥有了一支近百条远洋探险船队,并且招募了过万的远洋探险船队水手。
这些探险船队的船只,都是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船,式样一条比一条新,不断的进行着改进,虽然排水量并不见得都很大,但是船速快,船体建造的异常坚固,拥有很强的武装,船上也配备了这个时代最为完善的物资储存设施,可以长时间在大海上远航。
而水手和船长们,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拥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于于孝天也极为忠诚,并且全员接受过远洋航行的培训和实习,拥有很强的独立航行能力,可以应付大海上瞬息万变的各种情况。
这些年来,这支远洋探险船队,分批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探索以前中国人从未到过的地方,负责探查新的大陆,并且负责对沿途发现的岛屿、大陆进行考察,绘制海图。
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这些探险船队的探险船,已经抵达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南美洲北美洲沿岸一带,已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像印度洋之中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早已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帆影,远至马达加斯加岛和好望角也已经被他们征服,甚至于有探险船,已经按照于孝天给他们提供的指点,绕过了好望角,沿着非洲西岸,行至了欧洲。
而有些探险船则穿越了太平洋,沿着获取到的海图,远航到了南北美洲的西岸,并且沿着南北美洲的西岸,朝着两边航行,沿途考察了很多地方,绘制出了一副完整的海图。
甚至于他们已经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等沿海地区,建立起了属于大中朝的桥头堡,宣布了这些地方归属于大中朝所有。
最重要的是他们按照于孝天的指点,早已在南半球那边,找到了澳洲,并且在澳洲的东西两岸登陆,各自建起了两座城堡,被于孝天命名为东澳城和西澳城,宣布整个澳洲成为大中朝的领地。
(昨天出去玩儿了一天,本来设定的是更新两章,出门的时候设定的自动更新,结果自动更新出了问题,这一章没有更新上去,今天回来才发现只更新了一章,所以今天补上!以后再也不相信自动更新了!呜呼,已经被坑了好几次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吕宋行省
就在菲律宾总督上蹿下跳的布置马尼拉防务的时候,在独眼龙率领下的大中朝海军远征舰队,这时候已经在历经十几天的艰苦航行之后,接近了马尼拉。
虽然这时候已经进入到了秋季,海上的台风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但是舰队却还是在途中遭遇到了一场大风,幸好船上的水手们经验丰富,而且船只结构坚固,虽然造成了一些船只损坏,但是损失并不严重,在穿过了风团之后,散开的船队缓缓重新集结了起来,最终只损失了一条轻型炮舰,其余的船只只是遭受到了轻微损伤;这样的损失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这也算是拜大中朝所建的战船足够坚固所赐,要不是大中朝以远超过普通商船的建造标准来建造战船的话,像在海上遭遇如此强风的话,这样一支船队损失远不止如此。
还有一点就是船上的军官以及水手们各个都算是精英,所有军官全部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起码都随船经历过多次远航,至于水手们则都是优中选优,算是久经战阵的老海狼了,就算是船上那些随船的见习军官们,也都经过水师学堂的专门培养,所以船上的人们上下齐心,也是确保船只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船上都随船携带的有工匠,而且其中一条船在出发之前,被改装成为了维修船,船上装上了几座铁炉,还携带了大量的工匠,这些随军工匠在航渡途中,竭尽全力对受损船只进行抢修。
当他们船队抵达马尼拉的时候,船队各船已经得以基本修复,恢复了可以正常作战的能力,只是随船出征的那些陆军士兵,遭了大罪,在经历风暴洗礼的时候,绝大部分人晕船晕的厉害,上吐下泻苦不堪言,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能恢复体力,大多数人身体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很明显登陆暂时指望不上他们了。
但是独眼龙还是毅然决然的下决心发动进攻,在十月间的一天,独眼龙率领舰队抵达了马尼拉湾的口部,在这里终于遇上了获知消息出来迎战的西班牙驻菲律宾舰队。
说是驻菲律宾舰队,其实这里的西班牙战船,大多数都是武装商船,如果在二十年前的话,面对着明朝的水师船队,他们可以说都是属于巨无霸一级的战船,火力极其旺盛,但是现在当面对着全新的大中朝海军舰队的时候,这些西班牙的武装商船,却已经都变成了小不点,火力羸弱到了极点。
当双方舰队遭遇之后,独眼龙亲自指挥着旗舰,率领着炮舰编队,如同饿虎一般的猛扑向了这些西班牙舰队。
本身这里的西班牙舰队数量就很可怜,只有区区十几条大小不一的战船,而且船上多是一些雇佣的水手,属于商船水手,完全没有为了西班牙国王效死命的决心和斗志,加之他们实力完全处于劣势,对上了独眼龙的舰队之后,根本就没有他们冒泡的机会。
大中舰队完全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在独眼龙的率领下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气势,对西班牙舰队发动了猛攻。
一场海战下来,十几条西班牙战船和武装商船,当场战沉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剩下的大半残存船只,也被打的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船长只得下令挂白旗宣布投降,被大中舰队俘获。
接着独眼龙率领舰队立即攻占了马尼拉湾口部的那座岛屿,后世这座岛屿被称作科雷希多岛,乃是马尼拉湾的门户之地,而科雷希多岛左手就是巴丹半岛,右手则是甲米地,正好扼守在了马尼拉湾的口部,可以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在科雷希多岛上面,西班牙人建有灯塔,并且派驻了少量的守军驻防,但是面对着庞大的大中舰队,岛上守军根本连炮都不敢放,就宣布了投降。
独眼龙控制了科雷希多岛之后,进而率军攻打右手的甲米地,并且迅速的将滩头西班牙守军扫清,令运兵船队靠岸卸载。
运兵船上的陆军这才得以踏上了坚实的土地,上岸之后几乎个个都手软脚软,有点晕的感觉,脚下老半天都找不到根。
幸好有海军战船在附近为他们看着,要是没有海军舰队保护他们的话,这会儿就算是来个一两千土著黑皮猴子,突袭一下登岸的陆军,估摸着也能把他们给生擒活捉了去。
独眼龙令随军出征的陆军各营在岸上就地休息临时设防,构筑简易防御工事,并且进行两天时间的休整,然后再投入接下来的战斗。
而他本人一刻不停,便率领大部分战船,直扑向了马尼拉湾的马尼拉城。
马尼拉总督没想到大中朝这一次居然派来了如此强大的舰队,当场就被吓尿了裤子,慌忙组织所有能战的人员进入到工事,登上城堡,发放火绳枪,把弹药取出弹药库,运至炮位上,开始备战。
独眼龙也不跟这里的西班牙总督谈判什么的,直接就开打,带着船队分配目标,然后开始炮击。
岸上西班牙人的炮台火力也很凶,炮战之初大中舰队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舰船多次被各个炮台的西班牙人的大炮击中,给船上的水手造成了相当的杀伤。
但是独眼龙丝毫不为所动,按照他的说法打仗不死人,那就不是打仗,死几个人算什么,死了的人回去都是烈士,可以得到厚抚,怕他个鸟,继续抵近射击。
各船的水手咬牙坚持,不断把船只抵近岸边的炮台,直接用船上的重炮对炮台和城堡进行猛烈炮击。
毕竟炮台火炮数量有限,相对位置固定,虽然射击比较精确,但是却也架不住群殴呀!而且大中舰队很多船的船首,都装载了现在他们最强的四十八磅重心卡隆炮,这家伙可是大杀器,一颗实心弹就足足有四十斤重,就算是砸,也够西班牙人喝一壶的。
在大中舰队集火射击之下,西班牙人在岸边建立的炮台开始一座接着一座的被摧毁,有些炮台被轰塌的时候,甚至把炮台内的西班牙守军干脆全部活埋一个也没逃出来。
这样的炮击整整持续了一整天,虽然大中舰队弹药消耗很严重,但是却也去的了相当好的战果,几乎把马尼拉港的西班牙炮台全部摧毁,就算是没有被彻底摧毁的炮台,也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多大的战斗力。
第二天一早,独眼龙命令各船从补给船上补充了弹药,再一次驶入马尼拉港,开始集中火力炮击马尼拉城。
西班牙守军拼死抵抗,但是在如此密集的炮火之下,他们的损失惨重,城堡上面的炮位纷纷被摧毁,守军也被打死打伤不少。
连续两天的舰队岸轰,把整个西拔牙人在马尼拉的防御体系给轰的一塌糊涂,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完善的守御能力。
第三天在甲米地登陆休整的陆军已经恢复了过来,将士们解除了晕船的感觉之后,也随即开始投入了作战,他们从陆地和水上分头在马尼拉城周围包围了马尼拉城。
直到这个时候,西班牙人才知道大中军陆军的厉害,独眼龙还从舰队之中,抽调出了五千水兵,手持短版狼牙二式步…枪,协助陆军一起攻打马尼拉城。
马尼拉城中西班牙守军原本打算倾尽全力,据城死守,但是却没料到大中军的步…枪居然能打的这么远,这么准,大中军也不在太远的地方列队,干脆直接抵近到马尼拉城的百米左右的距离,构筑简单胸墙,然后在胸墙后面,开始对马尼拉城西班牙守军发动了集火射击。
军中的一等射手以上的神枪手和狙击手全部列队于胸墙后面,其余的步兵则专司负责给他们装填弹药,只是短暂的一通猛烈开火,守城的西班牙步兵们便被打了个人仰马翻。
而且悲催的是他们手中的那些火绳枪,却完全够不着城下的大中军,只有被动挨揍的份,他们好不容易复活一些火力点,把大炮重新架上,但是马上便会遭到大中舰队的猛烈火力覆盖。
激战两日之后,城中西班牙守军几乎彻底丧失了抵抗能力,菲律宾总督眼瞅着坚持不下去,于是只得派人找独眼龙谈判。
独眼龙下令他们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的话攻入城中,将屠杀掉所有城内的西班牙人以及抵抗过大中军的所有人。
西班牙殖民者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得宣布投降,打开了马尼拉城的城门宣布投降,然后被大中军全部抓起来,其中军官和总督被送回到大中朝,入京献捷,随后独眼龙指挥兵马,在菲律宾各地开始清除西班牙人残存的据点和势力,并且率领船队四处出击,把西班牙人在周边岛屿上的一些城堡据点也纷纷摧毁或者攻克。
对菲律宾的整个战事,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一直持续到了大中朝承天四年初的时候,才算是彻底结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起来的所有殖民点全部都被大中军攻占,俘获纯种西班牙人两千余人,另外还有西班牙人雇佣的欧洲和亚洲甚至还有印度的雇佣兵水手七百多人、
至于那些本地土著黑皮猴子们,就更是被俘了五千多人,当然被大中军干掉的那几千人不能算在其中。
随后大中皇帝于孝天,宣布彻底收复吕宋,并且把菲律宾全境宣布改称为吕宋省,并入大中朝疆域之中,派驻官员前往马尼拉城,将马尼拉城也改名为南吕城,今后负责对整个吕宋省进行管理,派驻六千大中军和一支拥有二十艘战船的吕宋分舰队驻守马尼拉以及吕宋岛各地。
至此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殖民历史也彻底告终,被赶出了吕宋岛。
第一百三十七章 收复热兰遮城
这件事在南洋一带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最受震撼的恐怕就算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了,这些年来荷兰人和于孝天之间相处的绝对不能说很愉快,在以前海狼的炮口之下,荷兰人勉强维持着在台湾岛的热兰遮城,做着和中国人的生意,但是日子过的很不痛快,每年要给于孝天缴纳租金,才能继续留在台湾岛上做生意。
后来对于到底该不该继续维持台湾岛上的热兰遮城这件事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了很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不应该继续维持下去,反正横竖在哪儿也不赚钱,一切都要看于孝天的脸色行事,完全没有一点必要坚持下去,赚到的一些钱,基本上大部分都要交给于孝天作为租金。
于是最后在承天三年初的时候,他们做出决定,这一年租期到了之后,他们便放弃台湾岛上的热兰遮城,撤回到巴达维亚,彻底放弃那里。
但是这样放弃掉热兰遮城也让他们很是肉疼,因为这些年来他们在热兰遮城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建设热兰遮城也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就这么丢给大中朝,他们不太甘心,想要跟大中朝讨价还价,放弃这里的时候,让大中朝给他们一些钱或者是物资作为对他们的补偿。
但是不等他们放弃热兰遮城,跑去找大中朝讨价还价,大中朝就悍然发动了对马尼拉的西班克的战争。
荷兰人感到十分震惊,赶忙派人打听消息,得知是西班牙人在美洲那边冒犯了大中朝的探险船队,导致了大中朝皇帝于孝天雷霆震怒,悍然发动了对马尼拉的“入侵”
荷兰人关注着马尼拉的战事情况,他们本以为马尼拉被西班克们经营这么长时间,坚守住马尼拉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很快他们便得到消息,说马尼拉仅仅在大中军的进攻之下,坚持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宣告投降,结束掉了他们在菲律宾的殖民,整个菲律宾都落在了大中朝手中。
于是荷兰人被吓得不轻,知道现在的大中朝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明了,大中朝在于孝天这个皇帝的率领下,军事力量以及海上力量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拥有了绝对可以和他们在海上正面抗衡,并且将他们彻底击败的能力。
而且荷兰人也不笨,他们很清楚中国这么样的大国所蕴藏的力量,在大明时期的时候,他们虽然船坚炮利,但是也不敢贸贸然的大举进犯大明沿海,只是小规模的进行袭扰,希望能占领一个口岸,作为他们经商的基地。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自从于孝天崛起于…大海之上以后,他们惊诧的发现,于孝天集团居然拥有大量的黑科技,不管是造枪还是造炮,技术上都远超过了他们西方所拥有的技术,并且在造船方面,也展示出了极高的水平。
于孝天集团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尽力的创造新的船型,他们有效的将西方造船技术和中式造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发出了很多种新式的帆船,这些船只不但坚固,而且很适合在大海中航行,速度也占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些年来更是如同下饺子一般的有大批大型战船下水,然后装载着大批训练有素的水手,奔赴向了世界各地,开始和他们这些老牌海上强国争夺海上利益,圈占大量的殖民地。
现在想要还通过武力,和大中朝海军对抗,已经纯属找死行为了,就算是他们把荷兰整个舰队都从欧洲派到巴达维亚这边,如果和大中朝海军进行对决的话,也不一定就能战而胜之,弄不好照样还是被大中朝海军击败甚至于全歼,闹得他们血本无归。
而且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荷兰国王肯定不可能把所有舰队都派到亚洲这边来,现在仅凭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力量,想要和大中海军相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他们在重新评估过了大中海军的实力之后,悲哀的发现,他们根本无法继续和大中朝对抗。
于是他们也就断掉了和大中朝讨价还价,撤离热兰遮城时候索要一些赔偿的念头,直接派出使者,赶往福建,通报了他们将不再续约,继续租赁热兰遮城,全面放弃热兰遮城,撤回到巴达维亚。
但是大中朝福建官员告诉他们,撤离可以,但是要他们必须赔偿在当地这些年来,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损失。
荷兰人听罢之后,差点就喷了,环境损失?这个名词听都没有听说过,真不知道大中朝是怎么想的,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开始和福建官员据理力争,但是大中官员也抛出了一套环境理论,把环境破坏的问题说的有鼻子有眼,而且说的十分严重,最终把荷兰使者气的够呛,只能写信给公司汇报请示。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听就炸窝了,一个个公司的人员气的吹胡子瞪眼,认为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大不了什么都不要了,直接把人撤走不拉倒了?可是这也不成,就在荷兰人通报福建方面,要退出热兰遮城的消息以后,大中舰队和驻台湾岛的陆军就把热兰遮城给包围了,包括在这里停泊的几条荷兰船只,也被解除了武装,被大中海军接管了过去。
这时候大中官员提出了另外一个索赔,那就是对于天启年间荷兰人在中国沿海烧杀抢掠,所给中国人造成的损失提出索赔,虽然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了,换成了大中朝,但是这账不能抹掉,必须要清算一下。
结果算来算去,最终大中官员告诉荷兰人,连带环境损失赔偿加上以前荷兰人在中国沿海抢掠,一共要给大中朝赔偿五百万两白银。
荷兰东印度公司得知消息,当场就哭了,五百万两白银,就算是把他们荷兰东印度公司给砸碎,把每个银币都收拢起来,也赔偿不了这么多银子呀!
这简直就是讹诈,**裸的讹诈,他们说什么都不能答应,于是双方就这么开始了拉锯战,后来干脆大中朝官员,又提出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以前的马六甲素丹国乃是中国的藩属国,现如今马六甲被荷兰人占据,是不合法的,必须要退还给大中朝才行。
这个事情被大中官员提出来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更想哭了,这明摆着下一步大中朝就要对他们动手了,要把他们这些欧洲人都赶出东南亚,最终彻底把整个东南亚都控制在他们的手中呀!
于是荷兰人当然不肯就范,双方也就谈崩了,接下来于孝天下旨,强行收回了热兰遮城,没收了在热兰遮城之中所有荷兰人的财产,并且没收所有在热兰遮城的船只,然后把荷兰人给驱逐了出去,让他们乘坐了壕镜澳的葡萄牙人的一条船返回了巴达维亚。
原本于孝天想要接下来就开始对荷兰人占领的苏门答腊岛发动战争,将马六甲以及整个东南亚诸岛,都收归大中朝之下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迫使于孝天不得不暂时中断了这个计划,暂时和荷兰人达成了一个缓和意见,暂时搁置这些争议,暂时维持荷兰人对巴达维亚的占领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
但是要求荷兰人全面开放马六甲海峡,不得对过往大中任何船只进行检查收税,否则的话就要发兵收拾荷兰人。
荷兰人迫于大中朝的海军实力现在越来越强,只得捏着鼻子答应了下来。
而迫使于孝天暂时搁置了这次征讨荷兰人的计划,主要原因不是别人引起的,而是在中国东北方向的那个倭国引发了一个事件,使得于孝天改变了主意,决定先对倭国发动战争。
原本经过这么多年来,于孝天不断的派出掠私船前往倭国和琉球群岛一带对倭国发动的一系列的袭击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倭国对于琉球国的控制。
琉球国国王也感受到了倭人在琉球国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新来的中国人的挑战,使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