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疑在这些人眼中,于孝天乃是一个叛臣,现在却大模大样的走入了皇宫,让这些锦衣卫如何不能生气?

    这些锦衣卫一个个身披锁子甲,腰间佩戴着标准的锦衣卫专用的绣春刀,顶盔挂甲倒是也看上去威风凛凛,一个个看到于孝天的时候,都是怒目而视,恨不得一口把于孝天吞了。

    但是在他们旁边,有于孝天的近卫,而且圣上有旨,不得他们擅动,所以这些锦衣卫也只能干瞪眼,过过眼瘾罢了。

    于孝天对这些锦衣卫可以说是视而不见,他本身现在就是一个高手,不管是阵前搏杀还是近身搏战,习的都是最实用的武技,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亲自拎刀上阵砍人了,但是这身功夫却并未丢下,每日还是勤练不辍。

    看小说或者电影上,把大明的大内侍卫吹的如何牛逼,什么高来高去如履平地,其实那都是假的,充其量这些明朝的大内侍卫们,也就是皮相比较好,个子高一点壮一点,卖相好一点罢了,实际上这帮人极少有人有机会和人动手,也就是充充门面的样子货罢了。

    根据于孝天对这些宫中侍卫的了解,这帮人没事的时候吃喝嫖赌有一套,但是实际上都是绣花枕头,是皇帝拿来摆谱的东西。

    别说这帮人没啥本事,就算是他们有点真本事,但是放在于孝天的这些近卫面前,也都是白给,就连于孝天本人,也有信心随手放倒他们几个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于孝天对于这些明朝的大内侍卫一点都不紧张,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看到崇祯不在文华殿之中,于孝天暗自一笑,到了这时候崇祯还在端着架子摆谱,估摸着这会儿他比谁都急着见自己,只是觉得他身为大明的皇帝,在这里等一个叛将有点掉价,所以这会儿故意端着,不肯出来罢了。

    所以于孝天也不着急,背着手开始打量起来了文华殿之中的环境,现在的文华殿始建于明初,形制上和后世保留下来的文华殿基本上类似,雕梁画栋倒是相当的美观,宫殿之内摆放的物品也很精美,各个如果传到后世的话,都估计是国宝级的文物,但是眼下在这个时代,就算是精美珍贵,也远没有后世那么珍贵。

    于孝天甚至于在文华殿一角,看到了他海狼集团特产的玻璃器,是一个硕大的玻璃吹制出来的花瓶,上面绘有内画,花鸟虫鱼相当精美,这件东西他还记得亲眼见过,像当初应该是崇祯五年的时候,作为贡品送到的京师,没想到今天在文华殿之中见到了这东西,于是他信步走到了这个玻璃花瓶前面,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显得相当的悠闲。

    就在于孝天满心好奇的在文华殿里面到处转悠,观看这里面摆放的各种器物的时候,有太监尖声在殿后叫道:“圣上驾到!”

    那些宫中的太监和护殿武士们,刚才看着于孝天如此没有规矩,在宫中到处走动,还时不时这儿看看,哪儿摸摸,各个都气的要死,但是却也不敢出言呵斥于他,只能对其行为怒目而视,当听到太监高呼皇上驾到的时候,所有人都赶紧纷纷跪下迎接崇祯的到来。

    其实平时这些护殿武士和太监们在皇上过来的时候,并不需要跪迎圣驾,但是今天情况有点特殊,这些人心中憋屈,看着于孝天如此对皇上和宫中不敬,故意摆姿态跪迎圣驾。

    而于孝天听到了崇祯过来,于是也走回了大殿中间,挥挥手让刘旺等近卫也都跪迎圣驾,连他自己也满肚子腹诽,暗骂着跪在了地上,心道老子现在跪一下,迟早有一天你他妈的朱家要给老子还回来,现在只当是屈尊一下好了。

第八十章 君臣相见2

    膝盖落地对于于孝天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后世没有跪礼,除非祭拜先人有跪的规矩,平时普通人几乎没有人会跪在地上。

    这膝盖落在地面的金砖上,硌得生疼,于孝天不由得暗叹,这些朝臣们日子也真不好过,动不动就跪大半天,这膝盖的功夫着实不浅呀!嘿嘿!

    这时候几个太监簇拥着一个身穿黄袍的中年人从后殿走入了文华殿之中,于孝天侧目偷看了一下,不由得对崇祯又多了几份同情。

    崇祯其实这个时候年纪并不大,也就是只有二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正值青年时代,但是他当了这个皇帝之后,却日子过的太悲催,天天日夜操劳,相当勤政,以至于没有被酒色掏空身体,倒是活活累的像个小老头一般。

    崇祯身体并不肥胖,但是却显得有些浮肿一般,脸色也比较黄,居然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

    他面色白皙,但是两个眼圈发暗,明显是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昨晚肯定又熬夜了,所以显得精神不振,只是强自在做出一副威严的样子。

    如果换做于孝天刚来到这个时代的话,见到崇祯这样的皇帝,肯定会被其那种久居上位养成的威严所震慑一下,但是现在对于孝天来说,崇祯如此做派只是在端着架子罢了。

    他本身这么多年来,就跟一个土皇帝一般,在海狼集团之中,居于万人之上,早已也养成了高高在上的气质,加之他身材魁伟,身体康健,身上所带的气势比之崇祯丝毫不弱,所以崇祯这么的做派,丝毫对他不起任何作用。

    “吾皇万最万岁万万岁!罪臣于孝天恭迎圣上!”于孝天装模作样的大声说道。

    崇祯其实早就躲在后殿之中,在听着前面的动静,只是一直没有出来罢了,他强忍着心中那种痛恨、好奇、憎恶还有一些说不出的情绪,在后殿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才实在是忍不下去,从后面走了出来。

    直到这个时候,崇祯才算是真正见到了于孝天这个他生命中最强大的敌人,这一眼望去,崇祯自己也不由得叫了声好。

    他早已听闻过有人描述于孝天的相貌,说于孝天身材高大威猛,相貌堂堂,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今日一见,崇祯感觉这些人对于孝天的描述并不过分。

    于孝天确实生的是高大威猛,皮肤略黑,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小麦色,长相虽然称不上异常俊朗,但是却棱角分明颇有威严之感,朝那里一站,有一种如岳临渊般的气度,就算是这会儿对他表示了恭敬,跪在地上也如同一座山岳一般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虽然于孝天现在作为一个敌人,在崇祯心目之中是一个绝对的大反派,但是这依旧没有影响到崇祯对于孝天的第一观感。

    这样一个人身负这样的气质,着实令人折服,难怪据传于孝天麾下兵将,对其忠心耿耿,即便是为其出生入死,也毫无怨言,起码在这份气度上,崇祯在朝中众官身上就没有见到过。

    仅凭于孝天这样一幅皮相和他的这份气质,便可以看出,这人乃是可成大事之人!这一点崇祯自己也忍不住给于孝天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说起来崇祯眼下最痛恨的人恐怕已经不是建奴和李自成、张献忠之辈了,随着于孝天此次北上之后,于孝天已经在崇祯心目中上升到了最痛恨的敌人的地位上,今日见到于孝天之后,他却发现,有点恨不起来这个家伙。

    而且今天当看到于孝天跪下迎接他的时候,崇祯没由来的产生出一种惭愧的感觉。

    其实他刚才在露面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认为于孝天肯定对他不会很恭敬,当着他的面做出一些大逆不道之举,也不为过之,所以他已经打定主意,就算是于孝天不跪,他也只当没看见。

    但是没想到他出现之后,于孝天却还是跪迎了他,这一下让崇祯多少消了一点气,虽然他很清楚,于孝天这么做是在故作姿态,但是却还是让他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心里面也舒服了一些。

    但是他也很清楚于孝天是专门给他面子,他也不能太端着架子,今天于孝天来见他,肯定要和他摊牌,这么让于孝天一直跪着,估摸着这谈判也就可能会直接谈崩,所以他小小的满足了一下之后,走到龙案后面坐下,沉声道:“免礼平身!”

    于孝天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开口道:“谢主隆恩!”他就等的是崇祯这句话,就算是崇祯不说,他也要马上自己站起来,该给崇祯的面子他已经给了,要是这家伙给脸不要脸的话,那么他也就不客气了,现在看来崇祯还算是不傻,知道形势对他来说并不利,没装的二五八万一般,这是好现象。

    崇祯沉着脸对于孝天问道:“于卿,朕来问你,你此次悍然发动兵变,意欲何为?”

    于孝天躬身装出冤枉的样子,摇头道:“启奏圣上,圣上恐怕是对罪臣有所误会!臣此次北上虽然有抗旨之罪,但是臣此次北上,确确实实是想要勤王,抗击建奴大军的!

    但是圣上却被那些奸佞之臣谣言所惑,将臣视作叛逆,屡屡试图置臣于死地,臣痛感如此下去,圣上的天下恐怕会被这些奸佞之辈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故此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兵入京清君侧!

    现如今这些奸佞之徒臣已经代圣上、将其大部分拿下,大明之所以现如今成为如此状况,这些奸佞之徒可以说是难辞其咎,其罪不可恕,假若任由这些奸佞之辈,如此祸害下去,那么大明恐将会国已不国!这大明江山恐怕也会被其祸害一空!

    臣之所以这么做,也乃是为圣上的江山着想,为大明天下子民着想!……”

    于孝天这些天把这套说辞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崇祯只是一问,他站在大殿上便巴巴巴巴的好一通慷慨陈词,说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差点相信自己的说法了,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忠肝义胆了,简直比任何忠臣还忠臣!难怪有人说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这句话还真是有点道理。

    崇祯听罢之后,对于孝天的说辞可以说是嗤之以鼻,这话说给别人听可以骗骗人,但是说给他这个大明正主,简直听到崇祯耳中如同屁话一般。

    “够了!于孝天,你认为朕当真是个昏君不成?难道谁忠谁奸朕都无法分清不成?你这套说辞,也只是能骗一下那些臣民百姓,但是还想要蒙骗住朕不成?”崇祯实在是听不下去,厉声喝道。

    于孝天耸了耸肩膀,对于崇祯的勃然大怒,并不感到一丝的紧张,更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当场给崇祯再跪了!

    “看来圣上对臣下的误会实在是太深了!臣这么说,都乃是臣本心所想,圣上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圣上登基之后,这么多年来,这些大臣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先是袁崇焕主持辽东军务,可是他却先斩了毛大帅,为大明自断一臂,接着勾连建奴,使得建奴入关直逼京师城下,为祸京畿。

    接着便是温体仁,后来便是杨嗣昌,杨嗣昌之后便是刘宇亮薛国观之辈,这些人食君俸禄,但是却做了些什么?

    想拿卢军门卢大人,一心报国,力主抗击建奴大军,圣上也赐他尚方宝剑,令其总督天下兵马。

    但是杨嗣昌之辈又做了些什么?他们暗中处处掣肘卢大人,分其兵权,断绝其粮饷,卢大人遇建奴伏兵,被困乱军之中,但是他们却拒不发一兵一卒救援于他!

    生生这么看着卢大人率领孤师于建奴奋斗不已,直至力竭身负数十创伤而阵亡于两军阵前!

    建奴此次入关南下大掠,直入我大明腹地两千里之多,破城无数,屠杀我大明子民不计其数,掳我大明子民高达七十万人,试图将其掳出关外为奴。

    可是在卢大人之后,圣上也可以看看,这大明天下,还有谁不畏建奴,与之死战,拯救百姓于水火?

    建奴饱掠之后,要出关而去,这沿途可有一支官军,与之死战,救援这些大明子民吗?

    所有人闻之建奴大军临近,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想着将这支瘟神快快送出关外也就可以太平了,至于那些被掳的大明子民,却无人关注,完全将其生死置于度外!

    这就是食君俸禄的他们所作所为,于某身为汉人,手握兵权,拥兵数万,虽然臣知道圣上忌惮于我,怕我拥兵自重割地自立!这我可以不在乎。

    但是如此视建奴祸害我大明子民,于某却无法坐视不见!所以虽然臣明知道未曾奉旨,但是却还是悍然率军北上!

    臣在天津卫登陆之际,便已经给圣上奏明,臣此次前来乃是抗击建奴大军,拯救被掳百姓!

    可是那些奸佞之徒们,却在圣上面前率进谗言,污我乃是居心叵测,意图谋反,屡屡试图置我于死地!

    圣上被其妖言所惑,不发一兵一卒助我于建奴决战,不拨一粮一钱与我兵将所用,即便如此,臣还是践行了诺言,率领麾下将士孤军奋战,最终克而胜之,将建奴大军击溃!救下了那数十万大明子民?

    圣上口口声声自称不是昏君,那么于某就今日斗胆当着圣上的面来问圣上一下!

    这数十万被建奴所掳的百姓,难道就不是圣上的子民吗?圣上难道就不知道这些大明子民,在被建奴祸害之后,天天想,日日盼,盼王师能救他们出水火!

    可是王师呢?在臣下未领兵前来之前,有多少王师被派去阻击建奴大军?有多少武将和官军,想过要誓死和建奴大军决一死战?

    又有多少大臣,想过誓死要保卫大明江山,保卫大明子民?难道这些被掳百姓,就不是圣上的子民吗?

    那么敢问一下圣上!圣上在这段时间,又为这些大明子民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难道只为了臣下领兵北上抗击建奴,就忘了圣上乃是大明皇帝,还肩负着保护大明子民的义务?只想着要将臣下置于死地吗?”

    于孝天这会儿情绪也激动了起来,厉声对崇祯反问道。

第八十一章 逼宫

    崇祯听着于孝天的话,如同被锥子一下下的戳在心上,于孝天今天当面质问他的这个问题,让他确实无法回答,因为他自己在前段时间,也曾经是这么想的,建奴大军太过厉害,大明官军不能敌,现如今建奴大军要饱掠而归,从上至下都在想,赶紧把这些瘟神送出关外,关内也就太平了!

    但是至于那些被掳的大明子民,却绝少有人想到他们的感受,今天于孝天如此质问于他,让崇祯内心之中惭愧不已。

    于孝天说的不错,他崇祯乃是大明天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这些大明子民,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很显然失职了,而那些大臣们,无疑也没有做该做的事情。

    可以说于孝天这一通质问,让崇祯有些无言以对,顿时把崇祯堵得面红耳赤,忍不住勃然大怒腾的站了起来,抓住了龙案上一个镇尺,举起来就想要砸向于孝天。

    但是于孝天却同样也站在大殿之中,对着崇祯怒目而视,双眼紧盯着崇祯的眼睛,毫不退缩,丝毫没有把崇祯手头上举着的那块镇尺放在眼里。

    这时候刘旺等几个于孝天的近卫,看到崇祯似乎有打算用镇尺丢于孝天,纷纷飞身扑上来,试图挡在于孝天面前,而那些大殿里面的锦衣卫护殿武士,看到于孝天的近卫动了,也都赶忙涌向龙案,纷纷拔刀出鞘,拉开架势要护驾。

    顿时大殿之中拔刀出鞘的声音此起彼伏,响起了一片相互威胁和厉声呼喝的声音,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大有崇祯只要出手,大殿里面就要大打出手的架势。

    崇祯这会儿也被吓了一跳,从他登基之后这十几年时间里,从未有人胆敢在他面前如此嚣张,以至于这会儿他有点气晕头了,忘了眼前这位是什么身份,当看到大殿里面乱作一团的时候,崇祯又渐渐冷静了下来。

    “退下!把你们的刀都收起来,这里是皇宫,上面是圣上,休要如此嚣张,惊扰了圣驾!”于孝天怒喝一声,斥退了刘旺等人。

    刘旺等人盯着那些个护殿武士,缓缓的收回了他们拔出的腰刀,冰冷的眼神扫视了一下崇祯,眼中根本就没有把崇祯当做皇帝看待,一副威胁的架势,意思很明显,不管你是谁,只要干动我们大帅,老子就敢剁了你!

    而那些护殿武士看到于孝天的近卫收刀退下之后,也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心扑通扑通直跳,吓得浑身都紧张的有点僵硬的感觉,有些人甚至干脆遏制不住,手都有点颤抖了起来。

    至于在宫中几个伺候的太监,更是不堪,一个个吓得纷纷赶紧扑倒在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倒是曹化淳和王承恩二人,还算是有点胆子,扑到龙案前面,挡在了崇祯身前。

    崇祯长长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将手中那个紫檀镇尺放在了龙案上,那些殿中的侍卫们看到崇祯到底还是没有砸出去,更是都又松了一口气,不等崇祯吩咐,都赶紧纷纷收刀入鞘,赶紧退到了一旁。

    “放肆!放肆!你眼中可还有我这个圣上吗?”崇祯这会儿虽然冷静下来,但是还是气的直哆嗦。

    于孝天再次耸耸肩膀道:“请圣上恕罪,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可惜圣上还是没有回答臣的问题!

    想来圣上登基已经十数年时间了,可是圣上也可以看看,除了平定奢安之乱之外,这天下已经乱到了什么程度?

    各地流民军揭竿而起,已经祸及数省,整个北方民不聊生,走在乡间甚至官道之上,到处都可以见到随地倒毙的饿殍!

    圣上勤勉,天下人尽知,可是圣上日次勤勉,为何天下又到了如此地步?

    所以臣以为,并不是圣上不够勤勉,而是这些大臣们未能尽职,才导致大明江山江河日下!

    反观一下时下的官场,党争党争还是党争,当官的相互倾轧,又有几个人忠心为圣上办事?

    这一次臣虽然抗旨,但是当初却并未想过要入京,仅是想来此和建奴大军一决死战,如果臣败了,那么只能说臣无能,怨不得别人!好歹臣死,也能落得一个忠臣的名声!

    但是臣很幸运,臣麾下的将士很悍勇,建奴虽然凶厉,但是却还是被臣麾下将士战败,但是臣怎么都没有想到,圣上居然会听信谗言,在臣刚刚击败建奴的时候,便发兵攻我!

    臣还要问一下圣上,臣虽然抗旨,但是臣毕竟是来打建奴的,臣杀鞑子,难道也有罪吗?

    为何圣上不给臣一个机会,偏要听信谗言,要置臣于死地?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臣又何苦要冒天下大不韪,顶着叛逆的名声,来京师呢?但是臣就是这脾气,不做则已,既然要做,那么就要做到底!

    这些大臣不足用,那么臣就代他们来做这些事情!这才是微臣此次领兵入京清君侧的原因!”

    崇祯几乎快要被于孝天堵死了,现在他几乎也相信了于孝天的话,这一次如果不是他出昏招,在于孝天刚刚领兵击败建奴大军之后,派兵攻打于孝天所部的话,估摸着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

    崇祯这会儿后悔的肝都绿了,忍不住想要抽自己的嘴巴,但是毕竟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能这么做,只能硬撑着,但是这会儿也被于孝天堵得是没话可说,脸色变得更加铁青。

    过了半晌之后,崇祯才艰难的咽了一口吐沫,对于孝天问道:“那么你到底意欲何为?”

    于孝天这才开口道:“既然这些大臣无法辅佐圣上,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那么臣以为微臣可以做到!

    请圣上给微臣十年的时间,只要圣上按照微臣的办法,微臣可以保证,还大明一个太平盛世,令大明重复当年汉唐之盛世!”

    崇祯咬着牙瞪着于孝天,接着问道:“那么你又把朕该置于何地?”

    于孝天扫了一眼殿中其他人,清了清嗓子,躬身对崇祯说道:“臣斗胆!如果圣上信得过微臣的话,那么这朝中之事,圣上不妨放权给微臣来管,微臣可以保证,只要圣上肯放权给我,那么微臣十年之内……不!五年之内,就可以让大明重新安定下来!

    至于那些流民军,只要微臣派兵出马,定可令其很快灰飞烟灭,百姓重归家园安居乐业!至于关外建奴,微臣可以保证,用不了三年时间,便将其彻底灭绝!”

    崇祯听到这里,气的是浑身直哆嗦,猛的一掌拍在龙案上,大吼道:“不可能!你这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效仿当年曹贼,将朕视作汉献帝吗?朕决不答应!就算是你于孝天杀了朕,朕也绝不从你!”

    于孝天干笑了一声,躬身说道:“圣上!臣说的明白,这天下圣上不能治,但是臣却有办法重振大明,圣上只要放手让微臣来做,那么微臣还圣上一个太平盛世,又有何不可为呢?

    微臣敬圣上乃是一个明君,这个道理应该是想得明白的!现如今如果圣上不肯答应的话,以微臣的手段,难道就不能做到吗?

    大明空有百万大军,但是这些官军堪战之师又有多少?圣上如果不同意微臣的提议的话,那么只是空耗国力罢了!以微臣所能,就算是圣上不同意,也用不了几年光景,便可以平定天下!

    而圣上要是同意微臣的想法的话,那么对天下百姓来说,乃是大善之举,乃是百姓之万福,才是圣上体恤百姓的疾苦!

    现如今大明百姓已经够苦了,要是在经历这么一次巨乱的话,恐怕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遭受刀兵之苦!成为乱军、刀下的亡魂!

    我于某可以保证麾下兵将不祸害百姓,但是圣上可敢保证,那些官军不去祸害百姓吗?”

    崇祯这会儿听着于孝天的振振之词,只觉得血往上涌,眼前一阵阵的发黑,有一种想要气晕过去的感觉,直到现在,于孝天才算是图穷匕见,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而且是赤果果的威胁,那就是让他崇祯这个大明皇帝,彻底交出手中权力,让权给于孝天,让于孝天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取而代之,统治大明江山。

    “闭口!你这个逆臣贼子!终于还是露出了你的真面目,朕岂能如你所愿,朕即便是死,也绝不会答应你的条件!有本事你就杀了朕吧!这个弑君之罪,你终归是逃不脱的!”崇祯气的浑身直抖,指着于孝天怒吼了起来。

    于孝天摇了摇头道:“圣上息怒,微臣这也是为了圣上好!圣上即便是不为自己着想,起码也要为圣上的那些皇子着想。

    于某并无要篡位之心!现在于某有很多话想要对圣上说,这样吧,请圣上屏退左右,微臣想要和圣上做一次长谈,不知圣上可愿意与否?”

    “这绝对不成!逆贼!你难道要对圣上不利吗?”曹化淳和王承恩这个时候都听明白了于孝天所想,顿时都气的够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厉声对于孝天喝问道。

    崇祯这会儿气的几乎说不出话,手哆嗦的厉害,只想着干脆去拿来宝剑,亲自把这个逆臣贼子给剁了才解恨,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

    (祝大家新年快乐!这本书写到这里,也逐步开始进入尾声,春节期间完本估计问题不大,接下来寒风可能休息俩月,调整一下心情,休息一下脑子,然后开始准备新书,具体题材还没有想好,这段时间先多看一些书,为下一本书提前积累一些素材,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也祝福弟兄们新一年里万事如意!)

第八十二章 辩驳

    于孝天扫了一眼曹化淳和王承恩,摇摇头道:“二位乃是忠义之士,于某对你二位相当钦佩,看这大明上下,现如今能对圣上如此忠诚的也仅剩下你们二位,所以请你们稍安勿躁!

    于某要是有心对圣上不利的话,又何必如此大费周折?难道于某这么多天,都攻不下皇宫吗?

    但是于某没有这么做,正是因为于某并无要加害圣上之意,否则的话如果于某有心害圣上的话,就凭你们这些人在,又能如何?

    我只不过是想要和圣上静静的相谈一番,至于圣上是否答应于某的条件,于某都绝不会对圣上不利!在这里我于孝天可以对天起誓,如若于某有违誓言,此生定不得善终!”

    看着于孝天这么信誓旦旦,曹化淳和王承恩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因为于孝天说的是实话,如果于孝天有心对崇祯不利的话,那么他确实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以他目前的手段,拿下这座皇城简直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也就是动动手指罢了。

    以目前皇城之中的这些侍卫,根本就挡不住于家军攻入皇宫,就算是现在于孝天想要动手,这里的侍卫恐怕都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所以于孝天确实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的,如果他想要做什么,不想让别人知道的话,随时都可以让他的手下,把宫里面的知情人杀个干净,自然也就没有人知道宫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崇祯听罢了于孝天的话之后,多少冷静了一些,觉得于孝天说的有道理,如果于孝天想要弑君犯上的话,那么确实他有这个能力,完全不用这么大费周章,既然他没有这么做,那么说明于孝天现如今还没有对他起杀心,那么不管曹化淳他们在不在这里,都无关紧要。

    更何况现在他是俎上之肉,不管于孝天想要拿他怎么办,他都没有办法,就算是他现在立即自尽,于孝天依旧可以控制皇宫,然后从皇子之中扶出一个登基接替他成为皇帝,这样更利于他控制大明天下。

    所以现在于孝天想要和他深谈一番,不见得会拿他如何,于是他挥手道:“你等全部退下!朕倒是要听听这个逆贼想要给朕说一些什么!”

    曹化淳瞪着于孝天,色厉内荏的说道:“于大帅,你可以对天起誓过的,决不能伤害圣上,要是你食言而肥的话,天都饶不过你!”

    于孝天淡然一笑道:“诸位放心便是,于某还不是那种食言自肥的小人!”

    曹化淳和王承恩等太监这才躬身接旨,和一众侍卫缓缓的退出了文华殿,而于孝天也一挥手,将刘旺等近卫赶出了文华殿,但是于孝天让他们留下了一个手提箱,这时候宫中仅剩下了于孝天和崇祯二人。

    于孝天自顾自的提着手提箱走到了龙案面前,对崇祯说道:“圣上不要紧张,于某既然说了绝不加害圣上,那么就言出必行,这里有一些东西,于某想要一会儿请圣上过目!请圣上先息怒,冷静下来之后,以平常心来听微臣说一些事情如何?”

    崇祯深吸一口气,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可是刀把现在握在于孝天手中,于孝天完全掌控着对皇宫之内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现如今几乎可以算是孤家寡人了,又能拿于孝天如何?

    于是他没有说话,跌坐在龙椅上,怒视着于孝天道:“你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于孝天也转身去寻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开始和崇祯侃侃而谈了起来。

    于孝天先是从天下大势开始讲起,详详细细的将目前大明百姓的饥苦现状,以及各地百姓的惨状对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