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端起来之后,高举过头,高声叫道:“诸位兄弟,一路好走!这碗酒是我给你们的送行酒!喝了吧!”

    说罢之后,他将这碗酒倾倒在了地面上。

    这时候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不少于家军兵将们这时候也想起了那些阵亡在两军阵前的兄弟们,忍不住失声大哭了起来。

    而那些被召集过来的百姓们,也都纷纷跪下,一个个连连磕头,各个都跟着失声痛哭了起来,他们是真心的感激呀!不是这些于家军的将士,拼死血战建奴,他们岂能得以逃脱?于家军能击败建奴,肯定也会死伤不少将士,这几个头,他们当真是值得磕的!

    于孝天接着又端起一碗酒,大声叫道:“诸位先走一步的兄弟!你们一路好走,九泉路上别忘了相互照应,只要于某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让你们家人受苦,现如今于某恐怕已经是当今朝廷的叛逆了,但是只要于某还活着一天,就要照顾你们家人一日!

    如果朝廷非要置我于死地,那么就请诸位在九泉之下,先给于某占个位子,于某有朝一日下去,定还要带着你们在那阴曹地府,闹他个天翻地覆!接了这碗酒,一路好走!莫要牵挂!”

    说着他便将这碗酒也倾倒在了地上。

    这第三碗酒于孝天端起来之后,满脸怒色的叫道:“今日我于某已经做到了想做的事情,至于朝廷如何处置于我,那于某接着便是,但是于某也不是个浑人,要是朝廷要置我于死地,那么就算是为了我这些弟兄们,于某也不会就此甘心被满门抄斩,我于某倒是想要问问当今圣上,到底何为忠臣,何为奸臣!

    我于某甘愿冒死前来勤王尽忠,但是朝廷为何如此待我?我于某来此勤王,朝廷为何不给我将士一点粮饷,坐视我兵将忍饥挨饿?为何不发一兵一卒,支援我大军抗敌?

    又为何要想方设法置我于死地,为何要视天下百姓为草芥,为何要坐视建奴将如此多大明子民掳出关外为奴?

    这碗酒今日我喝了!就算是捅到天上去,我于某也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也要为我那些战死沙场的弟兄们求一个公道,为那卢象升卢大人,求一个公道!”

    说着于孝天端起酒碗,大口咕咚咚的就灌了下去,当然如此豪迈,少不了洒一大半酒,亮出碗底之后,于孝天一擦嘴边的酒水,重重的便将这个酒碗摔在了地上。

    这时候所有于家军兵将们,都立即高举手中的武器,狂吼道:“对!去问问当今圣上,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奶奶的,凭什么要这么对待咱们,咱们给他卖命,他为何要这么对待咱们……”

    这一下被招来的有些人有点傻眼了,看于孝天和他麾下的这些兵将,这是要疯的节奏呀!这话怎么都嚷出来了?这不是明着昭告天下,他们要造大明的反吗?

    可是也有人想,这于将军果真是个爽直之人,倒也不失一条汉子,该做的做了,但是却不愚忠,这大明朝廷,当真是烂的不行了,尽忠的人落不到好上,这朝廷还效忠他何用?

    他为大明立下如此战功,但是却不被大明朝廷所看重,反倒要治罪与他的话,那么这朝廷也真没啥值得效忠的了!

    正在热闹的时候,几骑快马忽然间从营外呼啸着冲入营中,在大营之中,也只有斥候才有这种策马奔驰的权力,换做其他人,要是敢在营中如此策马狂奔,早被拿下了。

    “急报……”几骑快马上的斥候一边急冲入营,一边高声呼喝了起来。

第四十八章 讨伐檄文

    听到有马蹄声和呼啸着大喊:“急报……”的声音,所有人都立即站起来,主动的让开了一条路,几个斥候满身灰尘,身上还带着伤和血,在人群外面飞身跳下战马,一个斥候当场便摔在了地上不省人事,赶紧被人搀扶了下去。

    一个斥候小队长飞一般的冲入人群,喘息着大叫到:“报!报大帅!启禀大帅!标下刚刚侦得,朝廷下旨派宣大总督陈新甲督师三万,正在朝着我军赶来,据俘获他们的夜不收所言,朝廷下旨令陈大人督师,要趁我们大战刚过疲惫至极的时候,对我军发动攻击,朝廷已经下旨,说大帅乃是谋逆叛臣,我们于家军都是叛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下旨要将我们全部剿灭!”

    说罢之后,一头便栽倒在地,活活的累晕了过去。

    这几个斥候简直来的太是时候了,这可不是于孝天提前安排好的事情,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这些斥候远赴保定一带监视那边官军的情况,官军一动,他们便立即发现了官军的动静,拿下了几个官军派出的夜不收,查实了军情之后,便立即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路上问清楚了于孝天所在位置之后,连忙赶了过来,把消息禀报给于孝天。

    于孝天一听,顿时就勃然大怒,一把抽出腰刀,指天怒喝道:“苍天呀!皇上!于某犯了何罪?你要如此待我?难道于某杀鞑子,救百姓,就是谋反吗?”这个时候整个大营之中,都顿时又一次响起了如同滚雷一般的怒骂声。

    连那些被带入营中的百姓,也都怒了起来,这也太没天理了吧!朝廷怎么能混帐到如此地步?

    人家于家军打死打生,在这里出生入死的跟建奴拼命,你们不帮忙也就罢了,现在人家刚刚把建奴打败,朝廷就把人家说成了叛臣,还要趁着人家刚刚大战,正疲惫不堪的时候,来把人家给讨灭,这人怎么能这么不要脸呢?

    有几个读书人也气的直哆嗦,连连说道:“这这这……简直简直是太过分了!我等要上书!我等要上书为于大帅请愿!我等不服!我等要上书为于大帅喊冤!”

    从这些人口中,大概听得出,他们在地方算是有钱有势人家,甚至可能都是手眼通天之人,但是这次却也被建奴当奴隶给掳了来,这次听了于孝天的这些妖言之后,也觉得朝廷太过分了一些,岂能如此对待于孝天这样的忠臣良将。

    但是有些人比较粗,当场就被激得不干了,有几个民间好汉,当即便表示,愿意随着于家军,跟着于孝天干,打官军他姥姥去。

    这时候大营之中的现场可以说是群情激愤到了极点,于孝天连连对这些人抱拳称谢,摇头道:“想不到,当真是想不到呀!朝廷果真是容不得我于某!既然如此,于某也不能坐以待毙,定要去京师问问当今皇上,为何要如此待我!

    这天下难道就容不得我了吗?他们保不了大明百姓的安康,难道就容不得我保大明百姓吗?难道打建奴也有罪不成?”

    于孝天这一下算是把戏给演足了,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心都拉到了他这边。

    接着他安抚住这些临时的管事们,告诉他们,现在兵荒马乱的,不是他不放这些百姓走,而是因为他们都太虚弱了,现在与其放他们走,反倒是害了他们。

    而且现如今建奴新败,许多建奴散兵游勇还在附近游荡,一旦要是百姓失去了于家军的保护,擅自踏上返乡的道路,恐怕也是自身难保。

    所以他陈明利害,希望这些人先帮他稳住那些难民们,不要让他们急于逃回乡中,毕竟在这里,他还可以保护他们,而且此次缴获粮食不少,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确保不会让他们饿死。

    就算是现在他们返乡,估计家乡也都被建奴毁掉了,现在青黄不接,回去也是面临着饥荒寒冷,弄不好就算是能安然回到了乡里,也是落得一个冻饿而死。

    还有就是官军军纪太烂,远不如于家军军纪森严,昨天到现在难民们也都该看到了,于家军到了这里之后,除了抓了杀了一些在途中助纣为虐,试图趁乱哄抢财物之人,并未有于家军兵将,做出祸害百姓之举。

    跟着于家军,于家军还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要是碰上了其它官军,那些官军会如何待他们,就说不定了。

    于孝天给这些人说明,并不是要一直留着他们不让他们返乡,而是要先让他们在此地休养一阵,待他们恢复体力之后,再想办法安排他们踏上返乡的道路。

    这些人听听也是这么回事,现如今建奴新败,到处都是被打散的建奴溃兵,就算是溃兵,他们这些百姓也惹不起,碰上这些建奴溃兵,他们照样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何况他们也看到了,于家军乃是一支仁义之师,到了此地之后,干的都是维护他们的事情,给他们建立秩序,提供食物,还分发御寒之物,而且没有做出什么祸害百姓之举。

    在这里有于家军保护他们,多少还让他们感觉到安全一些,要是这时候他们不管不顾的上路返乡,路上没吃没喝的,估摸着走不到家,就成了路倒,饿死在了途中,在这里好歹于家军还天天给他们提供伙食,可以让他们维持活命,所以他们也只有听从吩咐,先留下观望一下局势再说。

    第二天于孝天便收到了天津卫送来的消息,说崇祯派人送了一份诏书,到天津卫颁旨,但是于孝天不在天津卫,所以留下了圣旨,让于家军的人转交给于孝天。

    这事儿搞得就更不像话了,历来朝廷宣旨,都是要找到本人,直接颁旨,这倒好,派人送了一道圣旨,丢到天津卫,颁旨的人就跑了回去。

    于孝天看了一下圣旨,当场就气的乐了起来,这圣旨根本就是屁话连篇,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名,其中不少倒是真的,确有其事,但是大部分罪名却是欲加之罪,另外还空口白牙的令他就地罢官免职,革去他都督同知以及福建总兵官的职务,令他自缚请罪,全部于家军就地放下武器接受朝廷的官军过去对他们进行整编安置。

    这话说的跟做梦一般,根本就是一张废纸,说白了就是想要通过这张圣旨,让于孝天自己蹦出来,说他不干,这么一来他于孝天就是再次抗旨不尊,等于是坐实了他谋叛的事实。

    其实于孝天等的不就是这个吗?现如今建奴已经被他打得鸟兽散,几乎是溃不成军,虽然还是跑了不少,但是却早已各顾各,根本已经星散,无法再重新被归拢起来,估摸着大部分人是逃不回关外去了,就算是有人能逃出关,建奴经过此役的打击之后,也会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翻身之理。

    这崇祯倒是想得美,想要趁着建奴完蛋了,顺便把他也给收拾掉,这么一下就去了两个心头大患。

    可是这次打死崇祯和那些京师的大臣们,恐怕他们也想不到,于家军虽然经此一战,损失不算太小,但是还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于家军大部分兵力还在,只是稍有一些疲惫罢了,现如今各部建制都没有被打乱,武器也没有损失太多,只是弹药消耗不小,但是也没有到不堪一战的程度。

    建奴大军那么能打,都被他们收拾了,这些战五渣一级的明军,就能把他于家军给灭了不成?

    这崇祯的小算盘也打的有点太过头了一些,这一下可以说是正中他的下怀。

    于是于孝天当即便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讨伐檄文抛了出去,这份讨伐檄文,是他早就令林易阳等谋士们为他准备好的东西。

    这份檄文之中,历数了大明朝廷,这么多年来种种不是,一不能安邦定国,二不能治理天下,建奴入寇,他们不能保境安民,当官的贪腐成风,朝廷更是索取无度,到处都是官逼民反,百姓民不聊生。

    现如今他兴师勤王,为大明出生入死,率军力战建奴,孤军奋战之下力克建奴大军,朝廷却要置他于死地,这大明朝廷已经不堪到了极点。

    这都归罪于朝中奸佞当道,他于孝天要入京清君侧,还自己一个清白,还天下一个安定。

    (告诉大家一个很不幸的消息,这个月来,我的眼睛一直视力十分模糊,原以为是眼镜该换新的了,但是前天开始发现眼睛眼白部分出血,没当成回事,但是昨天早晨起来,发现左眼眼白部分通红充血,不得已去医院看了一下眼科,才知道事情很严重,由于长时间看电脑,并且躺着看手机,导致眼睛眼底出血,视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散光十分严重,比之以前增加了很多,而且还有虚光,医生劝告,今后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尽量不要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否则的话后果很严重!即便是使用电脑,每天也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我年纪轻轻还不想瞎,所以只能遵医嘱,每天尽量少用电脑,所以每天两更恐怕无法坚持下去,以后改为每天一更,确保把这本书顺利完本!

    下午跑去书店买了几本实体书,趁着这机会看些书,补充一下脑子,对于无法继续保持两章更新,对大家表示最诚挚的歉意,还望大家多多体谅,我是靠眼睛吃饭的,要是万一眼睛出大问题的话,我恐怕就没法活下去了!所以敬请大家多多担待!)

第四十九章 清君侧

    檄文之中,于孝天只字未提说他要造大明的反,而是说朝中奸臣太多,迷惑了皇上,所以他要做的是入京清君侧,并没有说要掀翻大明王朝,这样的话,不至于立即将自己置身于所有忠于大明朝廷之人的对立面上。

    这也是在起初他们商议动兵之前,众人商议出来的决定,清君侧和推翻大明,对于民间的抵触来说,会相对少一些,要是他直接提出来,要掀翻大明王朝,把皇帝拉下马换他来做的话,估计接下来立即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叛逆。

    现在他占着理,不能把这件事搞砸了,现在通过前期不断的散布各种传言和流言,民心可以说是向着他的,特别是北方这边的民心,经过建奴入寇这件事,还有他率军力克建奴大军,将入关的建奴大军歼灭这件事,民心肯定会对他有利,但是他要是现在提出来,要变天的话,那么这就告诉了所有人,其实朝廷这么做没错,他于孝天就是个逆臣贼子。

    所以打出清君侧,自证清白这个幌子,要比直接宣布要掀翻大明王朝更容易让人接受,这等于是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我于孝天不是要当皇帝,而是要帮着皇帝,把国家治理好,把那些无能的奸臣佞臣给清理掉,让大明好起来。

    这样的话说出去之后,不少人会觉得不至于太难接受,至于打下京师之后,该怎么做,到时候再说不迟。

    于是这道早已炮制好的讨伐檄文,立即便被于孝天抛了出去,通过各种途径,迅速的送往各地开始散播。

    另外于孝天也传令诸军兵将,做好接战的准备,派人赶回天津卫,告知坐镇天津卫的第九旅以及海军方面,保护好天津卫的安全,再不济也要坚持到他先解决陈新甲所部之后,回援天津卫才行。

    毕竟天津卫那边,现如今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以及粮食物资,要是天津卫这时候出点麻烦的话,于孝天还真是哭都来不及。

    至于陈新甲所部,于孝天还真就没有放在心里,别看陈新甲这次气势汹汹的带着近三万大军,要来找他麻烦。

    可是对于大明的军队,于孝天完全不怎么放在心上,这些明军根本就是为了一口吃的为大明卖命,碰上建奴一个个吓得腿软,指望他们为大明拼了老命,根本就不怎么现实,所以他下令让第二旅和第四旅在静海县西部,挡住陈新甲。

    至于剩下的第一旅和第七旅,则继续加快速度,清理这里的物资,将物资先押送运往天津卫囤积。

    但是考虑到第二第四旅两部,在刚刚经过一场激战,弹药相对比较匮乏,暂时辎重营无法为其从天津卫大批补充弹药物资,所以为了增强一下第二第四旅的战斗力,于孝天命第一和第七旅暂时将他们手头剩下的部分弹药集中起来,拨出一半送给第二第四旅使用。

    另外他令大部分骑兵,也赶往静海县西部,增强那边的兵力,令孟飞亲自赶往静海县西面,第二和第四旅军中,以他为正,第二旅旅长张长杰第七旅旅长于振山为辅,三个人可以便宜行事,总之最起码要先拖住陈新甲所部,如果能将其击败,那么就更好了。

    在命令下达之后,各部都立即动作了起来,骑兵们护送辎兵营一部立即装上了从第一第七旅调拨的弹药物资赶往了静海县西部一带,送交到了张长杰和于振山所部手中。

    而第一第七旅则加快的物资清理的速度,将所有可用的车辆以及骡马都集中了起来,并且临时从难民之中征集了大量的青壮民夫,也帮忙转运这些物资,抑或是装车,抑或是充当车夫,将大批物资运往天津卫方向。

    但是这里的物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短时间之内无法一下就运走,如果剩下的直接抛弃或者是散发给那些民众的话,又可能会让民众立即散掉。

    目前他还不想让这些民众立即散了,他需要让这些民众们在这里看着他和官军如何对着干,在时机成熟之后,再让这些民众踏上返乡的道路,今后成为他的口舌,替他说话。

    所以他干脆下令顺手牵羊,把静海县城给拿了下来,静海县本来就驻兵不多,建奴来到这一带的时候,因为无暇管他们,所以静海县城一直没有被建奴攻下。

    现如今于孝天却把静海县拿了下来,县城之中的守军还有那些官吏,根本奈何不了于家军,只是稍微抵抗了一下,就宣布开城投降,把县城交给了于孝天。

    于孝天派了一个营入城,把静海县城彻底控制了起来,将一部分暂时无法运走的物资,特别是大批的粮食,暂时先囤积在静海县城之中,把静海县城当成了他临时的物资储备仓库。

    这么一来,这些物资就安全多了,另外也不必担心,这些东西会被几十万饿红眼的难民哄抢了。

    对于那些难民,于孝天好生安抚了一番,告知他们先就地在这一带盘亘一段时间,于家军会负责给他们提供吃的东西,至于住处,于家军目前无法为他们解决,让他们就地想办法搭窝棚,或者是给他们少量的工具,挖一些地窝子,暂时先安置下来。

    每天这些被分成群的难民头,可以带人到静海县城城门按照凭条,领取当日的口粮,虽然不能让所有人吃饱,但是起码比他们来的路上要吃的好得多了,这对这些已经绝望的难民们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难民之中倒是也有人急于返乡,不打招呼便私自离开,对于这些擅自离开之人,于孝天也下令不予阻拦,任其离开便是。

    但是大部分人这个时候,还是听了于孝天的劝说,没有擅自离开,因为这兵荒马乱天寒地冻之下,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人,要走回家去,没吃没喝的情况下,基本上跟找死差不多。

    虽然在这里条件也很差,上无片瓦,可是好歹一天两顿,还是能吃上热乎东西,好歹不至于饿死。

    而且于将军也说过,只要等局面稍微安定下来一些之后,便会每人给他们发一些粮食,让他们带着上路回家,起码到时候不至于饿毙在返乡途中,于是几十万百姓,就在静海县城周边一带暂时安顿了下来。

    事实上于孝天也确实没有太过小看陈新甲,陈新甲这个人虽然号称有魄力,但是实际上办事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却比较会观望风向。

    这一次他接替卢象升被擢升为宣大总督,便看出了杨嗣昌等人故意在分卢象升兵权,为了讨好杨嗣昌,陈新甲按照杨嗣昌的要求,将宣大以及山西大部分兵力都接管了过去,并且严令他们不得擅自于敌浪战。

    建奴大军南下,卢象升孤军追踪建奴大军南下,陈新甲率领山西以及宣大精兵,屯驻于保定府一带,不敢和建奴为敌,眼睁睁看着卢象升最终走向了绝路,建奴北返,他更是不敢率军堵截,仅仅是派了少量的兵马,去袭扰了一下建奴,而且是稍稍接触一下,就缩了回去。

    于孝天抢占天津卫,要和建奴决一死战,派人私下里送信给陈新甲,请陈新甲从侧翼侧击建奴大军,牵制建奴大军一下,但是陈新甲岂敢这么做,他早已看出,朝廷视于孝天为眼中钉肉中刺,只想着除之而后快,所以绝不会给于孝天帮忙的。

    但是陈新甲在听闻市面上前段时间流传出了有关他和建奴接触,试图和建奴议和的消息之后,感觉到事情很是不妙。

    接着又听闻说坊间传言,他和杨嗣昌乃一丘之貉,卢象升的死,跟他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后来杨嗣昌被圣上下旨逮问,虽然没有说他的事儿,可是他还是意识到如果接下来他不办出点实事的话,恐怕等回头朝廷解决了于孝天这个麻烦之后,当今圣上肯定会跟他新帐老账一起算。

    特别是崇祯让他私下里去和建奴联络,试图和建奴议和这件事,知情之人非常少,现如今却走露了风声,他乃是被重点怀疑的对象,这可是牵扯到圣上的清誉的事情,当今圣上岂能和他罢休。

    所以眼下他想要自保的话,就必须要干成一些事情,而且还要干的漂亮,重新竖立起在圣上心目中能干的形象,否则的话他的前景非常不妙。

    这一次崇祯下旨命他率军攻击于家军,陈新甲再也不敢畏敌避战,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从接旨开始,便橹胳膊挽袖子的开始大批调动兵马,立即从保定府动身,赶往了天津卫一带。

    这一次陈新甲暗下决心,说什么也要把事情办的漂亮一些,不能让关宁军那边把功劳都给占了去。

    现如今在他看来,于家军虽然凶悍,连建奴大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他们和建奴这一战,肯定也打的不轻松,就算是打赢了,也肯定是惨胜。

    (感谢zjwynj兄弟的打赏!明天是新的一个月的开始,不敢奢求大家大量投月票,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帮顶一下,别让这本书成绩太惨不忍睹了!多谢!连续写了多年小说,现在腰背疼的厉害,趁着这段时间,多做一些户外活动,顺便把腰疼病也给治疗一下!)

第五十章 迎头一棒

    而且在他从保定府出发之后,又听闻于家军从建奴手头抢下了大批的财货物资,于是陈新甲更是笃定的认为,于家军现在肯定是不堪一战。

    他用官军的作风,套在了于家军的身上,认为于家军大胜之后,抢了这么多的财货,肯定这会儿都乐得忘乎所以,肯定是正在忙于你争我抢的分赃。

    但凡是当兵的,在陈新甲看来,都不是好东西,这些建奴所掳的大批财货,肯定会让于家军的兵将们为之疯狂,这会儿估计早就争抢的不亦乐乎,甚至弄不好自己就先打破头了。

    所以陈新甲闻听更是信心大增,在路上多次给诸将提醒,一定要趁此机会,将于家军置于死地,此战乃是中兴大明之战,诸军万不可轻敌大意。

    可惜的是陈新甲太想当然了,他完全把于家军看做了是普通的官军,乃是和大明的官军一丘之貉的兵马,却不知道于家军的办事作风以及运作的方式。

    于是陈新甲兴冲冲的便率领着近三万山西兵马,朝着静海县冲了过来,沿着大清河一路东进,一头撞向了于家军所在的位置。

    可是当陈新甲率军抵达静海县西面三十多里的时候,正在督军渡过大清河,准备直抵静海县城下的时候,却被孟飞率领不足两个旅的于家军堵在了一个叫做柳河镇的地方。

    孟飞老早就通过斥候,判断出了陈新甲所部大致可能会选择渡河的位置,于是提前率兵埋伏了起来。

    等陈新甲正在督军渡河之际,官军刚刚过河了不到一万人的时候,突然间从藏身之处杀了出来,全军直冲官军渡河的地方猛扑了过去。

    虽然兵力上于家军方面处于绝对劣势,而且于家军兵将也相当疲劳,但是在孟飞等大将的率领之下,于家军的将士还是非常悍勇。

    而且官军刚好渡河不到一半,在大清河南岸官军兵不占兵力上的优势,再加之这些山西的兵将,现在对于和于家军开仗,大多心存不满,认为朝廷这事儿干的实在是龌龊到了极点,再加之卢象升之死,让山西和宣大的这些兵将们,更是对朝廷失望不已。

    要知道卢象升在宣大的时候,声望相当高,这一次朝廷调山西宣大兵马入卫,更是最初贵在卢象升手下听命。

    这些人算是卢象升的老部下了,对于卢象升为人绝大部分人都很是钦佩,但是迫于杨嗣昌、高起潜之命,他们被拨给到了陈新甲御下,结果这三万山西宣大的兵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都躲在保定府一带,可以说毫无建树。

    后来听闻卢象升在巨鹿力战身死的消息,不少深感敬重卢象升的兵将,甚至于当场嚎啕大哭了起来。

    所以陈新甲所部的官军上下人等,看似相当精锐,但是却士气十分低落,这一点连孟飞等于家军的军将们都没有料到。

    结果双方一接触,虽然在山西参将虎大威的率领之下,先期渡过大清河的官军也进行了一阵抵抗,但是在刚刚遭受到几轮排枪射击之后,官军方面便立即大溃。

    整个渡口一带,官军立即便陷入了混乱之中,击敌于半渡,这乃是一招绝杀之妙棋,孟飞这家伙最善于出奇制胜,逢战总是能做出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他这一次成功的预料到了官军渡河之处,提前设伏,可以说打了个陈新甲措手不及。

    陈新甲没想到在这里就撞上了于家军的伏击,而且于家军根本不像是他想的那样虚弱,数千于家军兵将,突然间就出现在了渡口一带,让他和手下部将猝不及防。

    等他听闻炮声响起,接着便是一排排的火枪的声音响起之后,意识到出事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得太晚了。

    虎大威率兵稍稍抵抗了一下,眼看着无法顶住于家军的攻击,便立即顺着大清河南岸,一路朝着西面逃窜,结果浮桥被于家军迅速夺占,在河北岸的官军原本被陈新甲督促,赶紧渡河增援,结果在河面上便遭到了于家军的阻击,瞬间大溃。

    结果河北岸的官军看到河南岸的官军溃败,立即也随之大溃而逃,甚至于连他们在河面上搭起的几座浮桥,都没有来得及破坏,就已经溃散了。

    孟飞带兵冲至河边渡口,看着这一幕,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一仗赢得这么轻松,从他们动手到夺取渡口,整个过程不到半个时辰,官军居然就这么被他们击溃了。

    在渡口两侧,到处都丢弃的是官军的兵器物资,还有尚未运过河的粮食,河面上的薄冰之中,飘着零散的被打死的官兵尸体。

    几条浮桥完整的留在河面上,只有一条被官军放火点燃,其余的则都完好无损,河对面远处大批官军,正在争先奔逃,根本无人在渡口那边阻挡他们过河。

    孟飞狂笑了起来,立即下令轻装前进,骑兵现行突击过河,控制和对岸的渡口,步兵全部轻装上阵,随后渡河追击官军。

    陈新甲被亲兵护着一路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