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寇-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千建奴呀!这可是几千建奴!大明自建奴起兵造反之后,已经多少年没听说过打过这样的胜仗了,用建奴的人头筑成京观,这不知道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可是大明几十年来,却从未有人做到这一点,万没有想到,却被于孝天在天津卫做到了。
消息一出,顿时朝野一片沸腾之声,就在这个时候,于孝天却冷不丁又派人给朝廷送了一份奏疏,奏疏中声称,他在天津卫已经获得大捷,歼灭建奴数千人之多,眼下他手头粮饷已经接近见底,希望朝廷立即拨发粮饷,以资他继续在天津卫阻击剩下的建奴大军主力。
而且于孝天在奏疏之中陈请朝廷,建奴军势大,眼下建奴大军主力即将兵抵天津卫,以他一己之力,恐怕孤木难支,所以陈请朝廷,速派其它官军趁建奴大军主力和于家军交战之际,配合于家军侧击建奴大军,一举将建奴大军覆灭于天津卫一带。
崇祯收到这份奏疏之后,心里面这个恶心呀!他现在算是把这个于孝天给看的差不多透彻了,这家伙哪儿是在打建奴呀!整个就是来给他添堵,来北方收买人心来了。
于孝天说他粮饷不济,这事儿也只能骗骗普通百姓罢了,崇祯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相信的,调拨粮饷给他,那就是资敌,他只要没疯,就绝对不会上这个当的。
另外至于于孝天提出的请援之事,崇祯更没有兴趣搭理,现如今不管是建奴,还是于孝天,都是他的大心病,这两伙人撞在一起,真乃是千古难逢的好机会,不管是谁弄死了谁,对大明来说都是件大好事,都可除去他一个心头之患,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派兵去趟这趟浑水?
所以崇祯直接就无视了于孝天的这份奏疏,当即留中不发,丢在了案头,反倒是悄悄又召集了一些重臣,密议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并且将于孝天的请援之事给这些大臣说了一下。
(特别鸣谢大漠笑春风、风是我的魂、谋杀寂寞三位兄弟的打赏!高呼月票,月票在哪儿呢?)
第二十七章 奔赴决战之地
这些朝中重臣当然也和崇祯是一个想法,认为这正是除去建奴或者于孝天的一个最佳时机,不管是建奴击败了于孝天,还是于孝天击败了建奴,对于大明来说,都剪除了一个心腹之患,所以完全不用去管他。
反倒是有些大臣提议,趁此机会,就算是这个节骨眼上,不能起兵征讨于孝天,也完全可以在建奴大军和于家军决战之后,立即起兵对其进行讨伐。
如果建奴这次击败了于家军的话正好,但是一旦于家军打赢了建奴,那么此獠定会成为大明的最大祸患,务必要尽快将其剪除才是。
所以一旦要是于家军此次和建奴会战获胜的话,朝廷决不能再作壁上观,务必要第一时间调集重兵,趁着于家军刚刚和建奴激战过后,处于虚弱状态的时候,一举将于家军讨灭。
崇祯对此深以为然,自然是从善如流,下旨令大臣下去悄然安排,如果这次于家军获胜的话,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务求要尽速将于家军覆灭在天津卫。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于孝天像是吃错药了一般,天天都派人朝京师告急,催促朝廷速速拨发粮饷给他,另外公开要求朝廷调集官军,配合他剿灭这些建奴大军。
甚至于一天两次朝京师告急,好像他们于家军当真已经弹尽粮绝了一般,而且这种事情,似乎他有心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一般,往往他派往京师的信使一到京师,京师里面坊间便会得到消息,立即吵吵的人尽皆知。
老百姓一听可不知道内情,心道这就是朝廷不对了呀!人家于家军万里迢迢的来这边为大明诛除建奴,现如今粮饷断绝,朝廷就该给人家拨发粮饷,为啥却视而不见,让人家天天来催呢?
这建奴入关半年来,也就人家于家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朝廷就算是现在困难,也不能亏待这些将士呀!
所以坊间百姓议论纷纷,都认为朝廷这么做简直太凉人家于家军兵将们的心了。
这时候又有消息传入京师,说奴酋多尔衮率领大军抵达天津卫,在天津卫和于家军展开了连日激战,战事打的极其激烈,数十里之外便可以听到战场上隆隆的炮声和密如暴雨一般的火铳声。
于孝天好像是要故意恶心朝廷一般,每天都会派人把昨天的战况送抵京师,动辄就是奏捷,又打死多少建奴,几乎每天都有过千的建奴被于家军歼灭。
而且于孝天天天都吵吵着说他兵粮已绝,眼看着就要弹尽粮绝,要求朝廷速派援军,另外速从通州给他拨发粮饷弹药,供他继续率军和建奴死战。
崇祯这些天简直要被于孝天给活活恶心死了,一方面他听闻于家军屡屡大捷,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也没有想到,于孝天麾下的福建兵居然如此强悍,居然以少胜多,在天津卫能死死的堵住建奴北归的去路,并且屡战屡胜,令建奴大军不得寸进。
于家军越是能打,他就对于孝天越发忌惮,想想建奴可以让大明各路官军畏惧如虎,建奴大军入关之后,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无人能敌,可是偏偏碰上了于孝天麾下的兵马,就撞了个头破血流,十万建奴大军,居然数日无法攻破于家军的封锁,就这么被堵在了天津卫。
崇祯越想越怕,于家军如此能战,要是于孝天当真心怀叵测,意图谋叛的话,那么这天下还有谁能克制他呢?
于是他赶紧下旨,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陕西传旨给洪承畴,令洪承畴和孙传庭速速率领精锐陕军入卫,至于清剿流民军的事情,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于孝天一日不除,他便一日无法安寝,现如今于孝天就领兵陈驻在距离京师仅仅三百里左右的天津卫,如何能够让他安心,这简直就是卧榻之侧趴着一头猛虎,分分钟都能要了他的命呀!
于孝天在和多尔衮约定了三日后决战之事以后,便开始在于家军中做了决战总动员,亲自召见了此次北上的陆军各部中尉以上的军官,亲自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训诫,要求各部此战之时,都务必要奋勇当先。
不管任何人遭遇敌军猛攻,宁可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得擅自后退,此战关乎于家军的生死,同时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些军官听罢之后,各个深以为然,都暗自告诫自己,千万别在这节骨眼上掉链子,这一次可是事关于家军生死存亡之战,要是这个时候谁掉链子的话,那可是灭门的大罪,他们死一个不是问题,但是要是因为他们导致战事失利的话,可是牵扯着无数人的性命,故此这些军官纷纷拍胸脯,立军令状,保证绝不会临战脱逃,一定会力战不退,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退后一步。
于孝天更是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声说道:“诸位兄弟!此战不单你等要奋勇当先,我于某也绝不会躲在你们后面作壁上观!此次决战,我于孝天当亲临一线,假如我于某战死,那么就由孟飞接替我指挥,要是孟飞战死,那么就由第一旅旅长闫福成接替,闫福成战死,就由第二旅旅长张长杰接替指挥,以此类推,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我等也决不能后退半步!
我们背后就是大海,此番我于某率领诸君前来力战建奴,可是朝廷却不发一粒粮饷给我们!甚至于暗中调集大军,对我等虎视眈眈!试图联合建奴覆亡我等!
此朝廷对内无力给百姓以平安,既不能富国,又不能富民,更不能强军!对外无力抵御外侮,任由建奴入关大掠,置大明子民于不顾,这等朝廷,要来何用?
所以你们休要指望有明军会前来助战,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我们战败建奴大军之际,恐怕就是大明派遣重兵前来围杀我等的时候。
你们要给我记住,除了死战不退之外,你们还要想办法活下来,老子要带着你们,去把拿无德无能的皇帝给掀下他的龙椅!
此战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唯有向前,方能杀出一条生路,就算是死,咱们也要朝着前面倒,都记清楚了吗?”
听罢了于孝天这番豪言壮语之后,中军大帐之外顿时响起了一片震撼云霄的厉吼之声,几乎所有于家军兵将,在这个时候都热血沸腾了起来,一个个扯着喉咙,举着他们手中的武器,振臂高呼了起来。
就在三月初一当天,天尚未亮的时候,于家军的大营之中,便早已灯火通明,火头军在军中各处,埋锅造饭,早早的熬了一锅锅热气腾腾,喷香喷香的肉粥,蒸出了如山一般高的杂面窝头,并且准备好了碗筷。
五更天未过,营中便吹起了嘹亮的起床号,所有参战兵将,都闻声而起,迅速的披挂起来,收拾起了他们的装备,去领取了热腾腾的早餐,一个个呼呼噜噜的吃了下去,各个饱餐了一顿,吃的是浑身热乎乎的,丢下了碗筷之后,便迅速的开始将装备整理齐备,该背在身上的背在身上,该装车的装车。
一匹匹战马被牵出马栏,马夫早已喂过了这些战马,并且给它们收拾好了皮毛,骑兵们将他们的鞍具给战马装上,收紧了肚带,最后检查了一下,调整了调整,让战马更舒服一些,这才牵着它们缓缓的溜达了一圈,集结了起来。
而更多的辕马或者驮马还有骡子,这时候也早被喂饱了,牵出了马圈,被前到了炮车或者辎重车辆前面,将骡马套在了车辆上。
整个大营之中,人喊马嘶,好不热闹,但是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颇为凝重,因为今天乃是他们出兵去和建奴一决生死的时候,虽然他们心中不惧,但是却也感觉沉甸甸的,过了今天,不知道多少弟兄可能就不在人世了,每个人见到自己的好兄弟的时候,都轻声的道一声保重,然后奔向了集结地点。
于孝天同样早早起床,在亲卫的帮助之下,全身披挂整齐,一身金灿灿的明光铠,被穿在了他的身上,背后披上了一件猩红的呢绒大氅,腰间悬挂了一柄做工精致但是却又绝不花哨的宝刀。
当时辰已到,天光开始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于孝天翻身跃上了他的那批黄骠马,沉声大喝一声:“全军都有!出发!”
说罢之后,二百名亲卫各个都顶盔挂甲,一个个盔明甲亮,飞身跃上了他们的战马,在刘旺的率领下保护着于孝天,一抖马缰,双脚轻轻一磕马腹,随着于孝天便朝着辕门驰去,身后扬起了一溜的土尘。
于孝天端坐于战马背上,立马于官道旁边一个土坡上面,目视着一队队精悍的于家军兵将从他面前经过。
一面巨大的上书着巨大的于字的丝绸做成的猩红大旗,在土坡上随风猎猎招展,于孝天就立马于大旗之下,高大的身形,映衬在晨光之下,身体四周似乎镀上了一层金色一般,如同一尊战神,挺立在土坡之上。
(月票月票,我要月票呀!)
第二十八章 肃清战场
每一队于家军兵将经过这个土坡下面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发出一片欢呼之声,兵将们在一声令下,整齐划一的侧脸对着立马于土坡上的于孝天敬一个军礼,但是脚下却一步不停,继续踩着行军哨的节奏,快步朝着前方行去。
于孝天这个时候抛弃了心中所有杂念,一心一意的审视着眼前的这些于家军兵将们,心中感慨良多,他从来到这个时代,被从海水之中捞起,成为了一个海盗,到现在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他从一小股海盗,一直经营到目前这种地步,成为了拥兵十万的巨阀,控制了人口数百万有余,现如今终于到了他同这个时代摊牌的时候。
他深为自己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为自己亲手打造出这么一支雄兵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充满了欣慰。
今日一战,可以说将决定未来数百年中华的气运,他胜则建奴一蹶不振,从此被逐出历史长河,他败则这世界将会重归旧途,所以他唯有带着这些儿郎,一往无前,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他自己的未来,去博一个天下。
于孝天不断的举手还礼,他今天在路边的出现,给所有出征的将士,都如同又打了一针鸡血一般,刚刚早晨起来时候,那种压抑在他们心中的沉重,在看到于孝天立马于朝阳晨光之下的时候,立即便被挥之而去,心中只剩下了热乎乎的那种兴奋。
什么建奴,这些天老子见多了,不过尔尔,今日一战能算什么?犯得着让老子感到紧张吗?那也太给这些建奴长脸了,只要跟着咱家的主公,什么人能是咱们于家军的对手?大明官军不成,这建奴照样也是菜!
不少人心中暗自琢磨,不由得为早晨起来时候的那种紧张感到有点羞愧,这时候不知道是谁在队伍之中起了个头:“大河向东流呀!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呀!……”
这首曲子,据说也是他们主上很早以前没事的时候哼唱出来的,听着朗朗上口,而且让人有一种振奋的感觉,所以很快便在于家军之中流行了起来,现如今早已成了于家军之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曲子。
闻听有人起头,于是众多于家军兵将,也都跟着立即放声高歌了起来,顿时歌声响彻了天空,虽然有些家伙天生五音不全,唱的是荒腔走板,但是数万人一起放声高歌的这种雄壮,却可以说是相当的气壮山河当世无二,令唱着的人热血沸腾,令听者激动不已。
十里路对于于家军来说,并不算长,出发到抵达,也不过仅仅一个时辰的工夫,天光大亮的时候,于家军前锋营已经抵达了战场,立即在战场上扎住了阵脚,随后而来的于家军部队,一股股的进入战场,开始在战场上列队。
炮车如同长龙一般的在骡马的牵引之下,进入到了战场之中,迅速的将骡马从前车上解开牵走,炮兵们火速将火炮从前车上摘下,迅速的开始构筑炮位。
一辆辆装上了厚木板的辎重车,进入战场后面,也飞快的被辎重兵将辎重车勾连了起来,用辎重车形成了一个营阵,像是一座活动的城池一般。
各营步兵们鱼贯开入战场,按照指令迅速的列阵,组成了一个个的空心方阵,瞬间在战场上便形成了如同鱼鳞一般,二十多个方阵。
而有限的骑兵部队则列队于大阵一侧,骑兵舍不得浪费马力,一个个都是牵着战马徒步进入战场,这时候列阵完毕,都默默的牵住马缰,不停的用手抚摸着战马的脖颈,安抚着战马不安的情绪,将战马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所有人进入预定战场之后,都立即检查手头的武器,整理军服和甲胄,一些重甲被从车上卸下,放在了士兵脚边,只待用时便披挂上身,随时投入战斗。
于孝天履行了他的诺言,带着亲卫队亲抵战场第一线,在阵中最高点停驻了下来,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的局势,最有利于对军队进行指挥。
数万人抵达战场,虽然兵种驳杂,可是却丝毫不乱,一切都按照军将们的指令快速的展开,诸军仅用了极短的时间,便完成了列阵。
而这个时候,一哨斥候骑着战马,飞速从南面疾驰而归,迅速的冲入大阵,直抵中军位置。
一个身材低矮,但是却粗壮结实的骑兵翻身一跃而下,动作利落的让人惊叹,战马未停,他便已经落地,抬腿飞速朝着于孝天所在位置奔去,在被亲卫拦下检查之后,快步来到于孝天面前,敬礼之后大声叫道:“启禀主公!建奴大军一共六万兵马,另外裹挟民壮两万余人,正在朝着我们这边移动,据此仅有五里左右!最慢半个时辰之内,便可以看到他们!”
于孝天点点头,朗声说道:“辛苦!退下休息!”
于孝天虽然口气淡然,但是开头道出的辛苦二字,却让斥候队长差点泪奔,他们这些兵将,整日里干的是最危险的事情,为大军在头前探路,随时都可能遭遇敌军游骑,甚至可能碰上小股敌军,一个不小心都可能会有丧命的危险。
所以说不单单是在于家军之中,就算是在所有军队之中,斥候无疑都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一个兵种。
此次他们要来这里和建奴决战,几天之前,这些斥候便早已抵达这一带,开始主动肃清这一带的建奴游骑以及一些小股零星散兵,几天下来,大大小小的和建奴兵马交手不下百次,双方互有损伤,斥候大队之下的各斥候小队,减员达到了三分之一之多。
但是他们还是成功的完成了于孝天交给他们的任务,提前将这一带肃清,控制住了这一带的战场。
当闻之于家军主力大军已到,于是他立即翻身回来报信,虽然他们很辛苦,但是当听到于孝天道出辛苦二字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一股暖流直接灌入到了他的心口,让他顿时精神一振,感觉这几天的劳累和辛苦都值了,不管他们多辛苦,多危险,他们的主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于孝天干事,那么还求什么呢?这辛苦二字,包含了太多的东西,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是这个斥候队长还是强忍住了心中的激动,奋力大声领命,再次敬礼原地一并腿,来了个标准的向后转动作,快步冲下了土坡,翻身上马带着他的斥候小队驰向了队伍最右侧。
于孝天俯瞰了一下整个战场,这里东临运河,但是运河上现在早已一条船都没有了,所有漕船现如今都被他们强行集结到了天津卫码头一带,有些船直接被拖上了河岸,以此杜绝建奴大军到这边之后,夺船渡河。
这也使得建奴到了这边之后,有一两万兵马,被隔在了东岸那边,前几天东岸建奴,试图对天津卫发动奇袭,从于家军主力背后夺取天津卫城,将于家军置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截断于家军的粮道。
可是他们却遭到了驻守东岸的于家军第二旅的迎头痛击,第二旅旅长率部先是阻住他们的去路,一通猛打之后,将其击溃,接着便主动率部出击,对其发动逆袭,一天激战下来,将这批建奴兵马一直逐出三十余里,愣是挤压着他们,把他们赶到了海边一个叫东塘村的地方,方才收住追兵。
建奴军被堵在东塘村之后,入夜只能就地扎营和第二旅进行对峙,但是天亮之前,第二舰队却派出了十几条大型战船,在海面上直抵东塘村外的海面,天刚亮十几条炮船便对东塘村的建奴兵营发动了猛烈的炮击。
头天这帮建奴就已经被陆军的大炮轰成了惊弓之鸟,但是这才一个晚上过去,他们便又遭到了于家军海军的炮击,而且海军的炮击强度,比起陆军的要更猛烈十倍,陆军毕竟只是拥有较小口径的十二磅炮,重炮并不常投入野战使用,另外因为备弹量以及需要太多骡马,所以于家军的陆军火炮装备数量,并不能算很多。
但是海军可是没这些顾忌,这些炮船上多装有一二十门火炮,其中下层火炮甲板多装的是二十四磅重炮,上层甲板装十二磅轻炮,个别船上的船首或者船尾,还装有三十六磅甚至是四十八磅卡隆炮。
一二十条船,就是二三百门大炮,对岸进行炮击的时候,起码一半以上火炮可以开火,一轮齐射就是一百多颗炮弹,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铺天盖地了。
所以炮击一开始,建奴的兵营就跟下冰雹一般,而且海军方面因为捞不着大战,好不容易碰上这机会,更是舍得下本钱,当即便把船上能用的开花弹都请了出来,这一通猛轰,劈头盖脸的就砸到了岸上去。
建奴这一下倒了血霉,根本无法还手,只能挺着脖子挨揍,不一会儿便被炸得鸡飞狗跳,跟炸了窝的马蜂一般四处乱撞,死伤惨重!
陆军更不会干坐着看热闹,第二旅趁你病要你命,当即便同时对建奴大营发动了进攻,海陆两军夹击之下,建奴再次大败,两万多建奴这一战损失了小一半,被俘了数千人,仅剩下几千号建奴,像丧家之犬一般的逃离了海边,不过早已溃不成军,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感谢鹰之武兄弟的打赏!弟兄们,月票榜已经掉到了四十七了,大家能不能继续帮顶一下呢?)
第二十九章 大礼
这么一来,当于孝天在邀约多尔衮决一死战的时候,运河东岸那边的建奴已经被他们彻底击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现如今于孝天和于家军上下兵将们根本已经不用担心建奴会在这个时候,跑到东岸那边捣乱了。
故此于孝天这时候将第二旅部分兵力也抽调到了西岸这边,加强到了决战的队伍之中。
这一次于孝天出动兵力,总计达到了两万余人,总共投入战场了四个旅的兵力,其中三个旅不满编,投入火炮数量高达一百六十门,多为十二磅榴弹炮,另外有少量的六磅加农炮,骑兵一共两个营,总数达到两千多人,可以说是精锐尽出,把老本全部压在了这次豪赌之上。
至于多尔衮那边,更是这一次拿出了所有的本钱,除了留下部分兵力看守那些被裹挟的民众还有他们抢掠的物资之外,也可以说是把所有能投入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上,以期这一战能将于家军击败,彻底打通撤出关外的去路。
在斥候禀报了建奴的消息之后,于孝天略微默算了一下时间,这次他的大军比敌军提前了大概半个钟头左右,抵达了战场,那么这一次他便又夺占了一个先机。
前方数里之内,于家军的斥候已经对正面战场形成了遮断,在几里之内,基本上已经封锁了建奴斥候前来查探情况的去路,那么这就给他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于孝天眼珠一转,露出了一丝奸诈的笑容,扭头对跟着他的孟飞说道:“我说你还愣着作甚?工兵们是不是有点太闲了?还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干?把咱们给建奴准备的那些大礼,还不赶紧埋下去?愣着作甚?”
孟飞听罢一拍脑瓜上的精钢铁盔,一脸的懊丧答应道:“看我这脑袋,刚才不知道琢磨什么了!遵命!哈哈!卑职这就去安排!”
说罢之后这家伙敬了个礼,转身一溜烟的便狂奔而去,开始安排了下去。
不过几分钟时间一群未披甲的于家军兵将便飞一般的从几个地方窜出了大阵,而且抬了不少东西,奔至阵前一百多米的距离之后,立即开始像一群土拨鼠一般,用他们携带的镐头铁锹猛刨了起来。
他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很快便在于家军阵前刨出了一大溜的深坑,把一些油布包裹的紧紧的东西放入到了坑中,接着便又在上面倒入了不少石子,碎瓷片、破铁片之类的东西,
当然也有人用的是更专业的东西,这是一些铁质的圆形铸铁罐子,直接放入深坑之中便可以了,然后他们立即在这些铁罐子上,挂上了一根绳子,检查无误之后,拔去了铁罐子上一个销钉,用土迅速的封上了土坑,把这些东西掩埋了下去,表面又用扫帚扫了扫,让远处看不到这里已经埋了一些东西。
接着这些工兵们便一边放绳子,一边飞速奔回大阵,由专人负责,看住一些绳子。
于孝天看着这些工兵们这通忙活,嘴角露出了一丝坏笑,这些东西可是他给建奴另外准备的一些大礼,说白了就是土地雷。
好一些的是由兵工厂专门铸造的铁雷,另外因为数量有限,干脆又使用了一些炸药包,自从火帽被研制成功之后,地雷的应用也就渐渐成熟了起来,虽然拉发式引信还没有被试制成功,但是用机械击发式的引信却已经先行试验了出来。
这些地雷装上了一个结构简单的机械击发式的引信,取代了以前要放布很长的引火线来引燃地雷的点火方式,这才使得地雷这种东西,真正拥有了实战能力。
击发式引信,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弹簧加击锤,地雷上加装了一个火帽,平时储存的时候,不装火帽,用销钉作为保险,使用的时候,去掉蜡封,扳开机括,挂上拉火绳,然后拔去销钉,便可以完成击发准备。
一旦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用力一拉拉火绳,机头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击打在火帽上,火帽发火,便可以将地雷引爆。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地雷这种东西,才被于孝天作为制式的武器,装备给了工兵使用。
今天他提前一步赶到这里,当然不能干等着建奴大军过来,提前先给他们准备一点小玩意儿,到时候给他们一些惊喜倒是也不错,另外也刚好检验一下这种地雷的实战效果如何。
就在工兵们刚刚完成地雷埋设任务不多长时候,地平线上远远的出现了很宽的一条黑色的线,透过望远镜的目镜,可以看到,那是一条以人和马构成的黑线,数不清的建奴正在从远处滚滚而来,像是一群超大型的行军蚁一般,在陆地上漫过,缓缓的朝着战场开来。
乍一看倒是果真气势不凡,大有来势汹汹的架势,在建奴军中,这会儿也是旌旗招展,盔明甲亮,在朝阳的光辉之下,刀枪反射着冰冷的光芒。
但是于孝天冷笑了一声,经过这段时间他和建奴屡次交锋,这些建奴大军的实力如何,他早已心中有底,虽然看似这个地方地形开阔,可是因为东面是运河,而西面则是另一条小河,这样的地形看似平坦,但是对于军队决战来说,并不见得有利于兵力多的一方施展。
建奴以骑兵见长,在这里看似很有利他们的骑兵发动攻击,但是战场的宽度就这么大,就算是建奴兵力再多,也只能分批投入战场。
而于家军看似兵力没有建奴多,可是却正好可以在这个面上展开,完全不用顾忌左右两翼,会遭到建奴骑兵的突击。
更何况于家军的步兵方阵,防御力极强,以营为单位组成了将近二十个步兵方阵,牢牢的控制住了战场,就算是这里没有临时构建的胸墙等防御设施,可是以于家军自身的步兵方阵,照样还是骑兵的克星。
加之于家军的火力输出能力,这一战多尔衮敢来应战,建奴一方本身就已经落于劣势了,所以于孝天不怕多尔衮兴师前来,怕的倒是他不敢来,要是多尔衮现在壮士断腕,放弃了那几十万他们强掳的大明百姓以及无数财货,突然间掉头择路,绕过天津卫,直插京师西面,走西面突出关外。
那么他于孝天还真是只有干瞪眼的份,完全无力阻止建奴大军逃走。
但是现在当他看到建奴大军虎彪彪的已经从远处杀来的时候,他的心彻底放在了肚子里面,当即下令道:“传令给炮兵,今日乃是决战之日,令他们可以不顾及弹药消耗以及火炮消耗,放开手给我打!也不要将就太多,只要建奴进入我们火炮最远射程之内,便可以开炮,我要让建奴从始至终,都在我们大炮的吼声中颤抖!”
炮兵军官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