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最简单,目前最实用的方法,为此他这一两年来,都在琢磨着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的很长时间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土法上马,那就是采用最简单的土高炉来进行炼钢。

    中国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不理智的时期,全国上下都大炼钢铁,在这个特殊时期之中,中国各地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大批的土高炉,到处都在砸锅卖铁的进行大炼钢铁。

    土高炉结构十分简单,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起来的,通过回收各种生铁制品,将其砸碎放入土高炉之内进行冶炼,最终炼制成钢。

    但是这样做浪费非常大不说,也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乃至是影响到的经济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本来于孝天也不想用这种方法的,因为土高炉除了浪费严重、对环境破坏大之外,生产出的钢材,废品率极高,许多地方的土高炉甚至只能炼出一些废铁渣,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就算是生产出一些地条钢,也不见得质量上可以达到要求,其中含有许多有害的元素,使得钢材质量低下。

    他以前还考虑过用坩埚钢的方式,来生产高碳钢,可是这么做却也遇上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暂时他不能有效解决。

    冶炼坩埚钢需要坩埚,这种坩埚不能是普通的坩埚,必须要使用石墨坩埚,可是石墨这种东西,目前于孝天在市场上还没有找到,更不用说大量的生产石墨坩埚了,没有石墨坩埚,他只能炼铁,将铁融化成铁水,根本起不到将铁渗碳炼制成钢的作用。

    所以就算是用最简单的坩埚炼钢法,他目前也没法用,只能在找到石墨之后,才能采用这种办法。

    而且坩埚炼钢法炼钢的时候,只能生产出一锅一锅的钢水,产量很低,小规模生产也不太容易满足需要。

    最终想来想去,于孝天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心中暗骂早知道有今天,他当年就去选择金属冶炼专业了,起码现在能建造起一个小型的炼钢炉,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他既然暂时没法弄出来炼钢平炉,那么也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土高炉来炼钢了。

    就算是土高炉这种玩意儿浪费大,污染大,他目前也只能这么做,生产出的钢铁质量不够好,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天启七年的三月间,在那座水库建造的同时,距离水库不远的地方,几座形状各异的土高炉。

    这些土高炉的产量,每天最多也只能出两三吨钢材,甚至连某个年代的土高炉都不如,但是毕竟却还是起步。

    现如今采用土高炉到底能不能成,于孝天心里面一点底都没有,之所以建造这么多座样式各异的土高炉,不是他闲的吃饱了撑的,而是他打算利用这一批土高炉,进行炼钢试验。

    土高炉的建造并不是很麻烦,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多少钢铁,整个高炉都是粘土建造而成,内衬也是一些粘土烧制出来的耐火砖,这玩意儿肯定不耐用,可是目前对于孝天来说,耐不耐用并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是他要想办法先找到一种可以生产出钢的炉型,通过这些实验性的土高炉,检验一下到底哪一种土高炉马马虎虎能用。

    至于生产出来的钢能不能用来造枪,暂时他还不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先炼出钢水,那就算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工业的发展,牵扯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仅凭以前那样,他开金手指,铸炮造枪,生产肥皂,烧制玻璃,并不能支撑起一个系统的工业。

    但是现在他做的事情,却正在逐步的对他的工业化结构进行完善,逐步的来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工业。

    炼钢的原理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使用高炉,将生铁进行脱碳,脱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元素,最终使之成为钢。

    而原料方面,也不是很复杂,后世炼钢的主要原料,多是一些废钢,但是目前于孝天却只能使用现成的生铁和熟铁。

    至于其它原料,主要就是焦炭和一些石灰石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于孝天目前都不缺,一些就地就可以解决,就算是就地无法解决的,也可以从外面运进来。

    而生铁熟铁目前他不打算自己冶炼,因为距离淡水城不太远的广东和福建,就有很多铁场和铁矿,可以生产生熟铁。

    现在于孝天在打了这一场仗之后,以前官府对他的限制,已经都被他彻底打破,他可以轻松的从陆上购入到足够使用的生熟铁,虽然成本稍高一些,但是对于现在的海狼集团来说,这样的成本他们还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目前如果从陆上采购铁矿石再用船只运到淡水来炼铁的话,除了占用大量的运力之外,还需要运来不少的煤或者木炭,这对海狼的运力来说,压力很大,也不是很划算。

    如果还采用木炭来进行炼铁的话,对于淡水周边的自然环境破坏也很大,需要砍伐大量的森林,来进行烧炭。

    而煤这种东西,虽然也可以炼铁,但是中国大多数煤矿的煤,基本上含硫量都比较高,炼出的生铁含硫量也很高,所以在中国南方,现在多还是使用木炭来炼铁,这样炼制出的生铁质量要远好于北方使用煤炼出的铁。

    所以大明在铸炮和生产兵器方面,一直都有南方的铁比北方的好的说法,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北方用煤炼出的铁含硫量太高的缘故。

    综合这些因素,于孝天所以才没有考虑,自行炼铁的事情,而是直接使用手头可以购得的生铁来进行炼钢。

    (这几章算是技术文,不敢多写,也没有详细写,大家就包涵了吧!另外喊一声,谁还有月票呀!月票榜跌没了!晕倒,这几天菊花剧痛呀!)

第二百五十二章 福建局势的走向

    至于炼钢用的焦炭,于孝天则决定自行生产,现如今海狼在淡水这边,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煤,这些煤都是这一两年来,从陆上运过来的,以前海狼对煤的需求并不大,这些煤运来之后,便都堆积在了几个大型的货场之中。

    而海狼的炮作和枪作,为了保证生产出的火炮和火枪质量,也一直在使用木炭作为燃料。

    对于木炭来说,目前海狼大量的拓荒,要砍伐很多灌木林和森林,这些砍伐下来的树木,大料拿去当建筑原料和造船,小一些的废料则就地被烧成炭,运到淡水城供工厂作为燃料。

    倒是玻璃场现在却是使用的煤,因为它不需要考虑含硫量的问题,使用煤炭比起木炭的热值要高,燃料也节省一些,炉温也会更高一些。

    但是炼钢的话,少不了要用焦炭,当然木炭也能替代,只是土高炉如果用焦炭的话,因为焦炭的热值更高,炉温也会更高一些。

    另外炼焦可以获得不少副产品,比如煤气、硫磺、焦油……这些东西之中这几样对于海狼来说,都是很有用的东西,通过炼焦,于孝天今后就可以初步的初步搭建一个化学品工业,生产出一些简单但是实用的化学用品。

    以后他还要想办法获得三酸两碱,而炼焦则是一个起步,酸碱这种化学品,对于他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许多地方都用得上,特别是硝酸,一旦有朝一日生产出来的话,且不说以后可以生产出高性能炸药,就算是只生产火帽这种火工品,对于海狼的武器工业来说,也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想起这件事,于孝天就兴奋不已,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具有太大的诱惑力了,一旦火帽被研究生产出来的话,那么以后他的士兵,就再也不用继续使用这种燧发枪了,而火炮也可以采用火帽进行击发,以后还可以生产出爆炸榴弹,那样的话,他就等于获得了黑科技,在这世上就罕有对手,可以对他造成威胁了。

    虽然现在燧发枪比起火绳枪,对于受天气影响已经减轻了一些,可是恶劣天气之下,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发火率会严重降低。

    可是一旦他有朝一日生产出火帽的话,就可以换成火帽击发,就算是遇上恶劣天气,刮风下雨,也不会再发愁火枪的发火率受到太大影响了。

    所以于孝天在结束了福建大战之后,便全身心的都扑在了工业化发展的事情上去。

    而土高炉和水力工厂,则是他工业化发展的基石,必须要走在最前面才行。

    与此同时,在淡水河南岸,配合土高炉群,也建起了一座炼焦厂,当然这座炼焦厂,也是土法上马,采用的是非常简陋的土窑对煤炭进行炼焦。

    不过比起最简单的闷烧来获取焦炭的办法,他的这座炼焦厂还是显得要稍微现代一些,毕竟炼焦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副产品提炼出来,而不是直接抛弃掉了。

    在炼焦的时候,炼焦炉里面产生出的煤气,被他们用竹管,引到一些地方,既可以做饭用,也可以晚上点煤气灯照明,另外土高炉一旦开始投入生产的话,也可以利用这边产生的煤气,来送入到炉中充当燃料,减少对焦炭或者木炭的消耗,还可以有效提高炉温。

    起码这样做之后,土高炉的生产质量,可能会比最普通的土高炉效率上要高一些,炼制出来的钢铁质量也可能会更好一些。

    另外炼焦的时候,焦炉下面还会排出不少焦油,这些焦油也被接到罐子里面,虽然这玩意儿气味难闻,可是却可以拿去涂抹船底,这样起码可以减少船底附着物,另外也可以减缓船板的腐蚀,在没有现代油漆之前,这东西用来做这个倒是不错。

    甚至于木炭厂和焦炭厂生产出的一些焦油,经过简单提炼之后,还可以获得一些轻质的油品,这些油品不能吃,但是却可以当火油用,比起用普通的植物油或者动物油来充当火油,要燃烧猛烈的多。

    毕竟先前他们从荷兰人手中搞到的那点石油,到现在已经消耗殆尽,有了焦油之后,便可以自行补充一些轻质的油品,毕竟这个时代的海战,火攻战术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少不了要使用火油。

    至于其它的化学品,暂时于孝天还没空去折腾,他想要仅凭他高中和大学时候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想要搭建起来一个化学工业,现在还有点力有不逮,不过只要走出第一步,以后他相信凭着他的所学,迟早还是可以逐步的弄出来硫酸硝酸的。

    就在于孝天这段时间忙于折腾着炼钢和烧制水泥的时候,福建官方也终于传来了消息,因为朱一冯发动的这次进剿海狼的作战严重失利,导致福建官军实力大损,地方和沿海的卫城也遭到了海狼的强力打击,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早就被魏党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朱一冯,顿时便成了众矢之的。

    二月间朝廷便下旨,革去朱一冯福建巡抚之职,并且派出锦衣卫将其抓起来送往京城问罪,着时下山东右布政使熊文灿,接替朱一冯为新任福建巡抚。

    原福建总兵俞咨皋也因此事被弹劾,虽然俞咨皋跟魏党有所交情,但是这件事实在是闹得太大了。

    俞咨皋统领福建水师,共集兵两万余人,在南日岛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全师上下仅仅逃回陆上不足千人,其余的全部被海狼歼灭。

    这种事虽然有魏忠贤暗中替他照着,但是毕竟魏忠贤也不能一手遮天,既然魏党要收拾朱一冯,那么廷臣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俞咨皋,所以最终经过廷议之后,俞咨皋也被下旨罢免了总兵官的官位,包括跟着他的两个参将,也都被同时逮问送京。

    至于其他福建的官员,这一次倒是没有被再多追究什么,不过一些卫所的千总,因为守备不力,也跟着倒霉了一批。

    这种秋后算账的事情,早就在于孝天的预料之中,朱一冯捅出这么天大的篓子,想要安然继续当他的巡抚,肯定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历史上朱一冯对郑一官进行进剿的时候,虽然朱一冯并没有什么错,最后也照样还是被朝廷罢官,不过只是没有被送京逮问,而是赶回了老家养老去了。

    但是这一次,朱一冯的下场肯定没有原来历史轨迹那样好了,因为这一次他捅的篓子实在是太大了点,偌大的福建,因为这一战,几乎没有可用的官军以及水师了,损失之大,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极为罕见的,甚至连陈文灿这个副将,都殒命在了南日岛,朱一冯想要安然无事,自然是不可能了。

    按照陆上的传言,这一次朱一冯被送往京师肯定不会落在好上,最轻也是流放,甚至可能会将其斩首试问。

    于孝天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没有对朱一冯表示同情,虽然朱一冯在大明来说,应该算是个好官,也算是个能吏,可是谁让他偏偏要跟他于孝天过不去,非要憋着口气,想要将他于孝天置于死地。

    所以失败者是不够格获得同情的,朱一冯能有今天,按照于孝天所说,也算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另外对于朱一冯的继任者,也没有出乎预料之外,朝廷最终还是将熊文灿选派了过来,那么于孝天现在最关心的便是熊文灿接下来到福建就任之后,该会对他是什么态度了。

    按照原来历史上的熊文灿的做法,是不是该……?

    于孝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将林易阳、鲁有时等幕僚开始暗中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主公!以主公目前的实力,倒不用担心此事,经过年前年后数月大战,眼下福建已经兵力不足,另外根本没有几条战船了,就算是这熊抚台前来福建就任,恐怕也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对主公进行进剿!

    所以学生以为,如果这个熊抚台来之后,只要不对我们用兵,我们倒也不用去管他做什么!”鲁有时听了于孝天告诉他们的情况之后,满心得意的对于孝天说道。

    于孝天当然清楚目前的情况,别说是熊文灿来了之后,拿不出兵和船对海狼发动新一轮的进剿,就算是他拿得出来又能如何?

    以他目前的实力,就算是让福建拿出先前那么多兵马战船,他照样还能将其打得满地找牙,所以根本不用害怕。

    于是他点了点头,没有立即说话,目光扫到了旁边坐着的林易阳身上,对林易阳问道:“林先生,以你所见呢?熊文灿来福建的话,我相信他应该会对朱钦相和朱一冯二人的下场引以为戒了。

    只要他不是笨蛋,便应该明白,凭着福建官方的实力,现在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吃掉咱们了!

    所以我觉得,熊文灿当不会再贸然对我们动武,故此如果他想要坐稳这个巡抚的位子的话,只能换个办法!”

    林易阳点头道:“主公说的不错,熊文灿虽然只要不是笨蛋,想必就不会再对我们动武!但是如果他来福建,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的话,恐怕也无法向朝廷交代,毕竟这一次我们做的太大。

    眼下我们已经控制了整个福建沿海,除了漳州沿海那边,我们暂时还没有染指之外,其余的大一点的岛几乎都被主公所控。

    最重要的是围头湾那边,现在也被主公掌控在手中,这件事虽然没有人明面上承认,但是明眼人却都还可以看出来。

    所以这熊抚台来了之后,要让他默认眼下这样的局面,恐怕也不容易,因为不少人都在盯着他来此之后的所作所为。

    如果他对此不闻不问,恐怕用不了一年时间,便会遭到其他同僚的弹劾,那么接下来就离他被罢官也不远了!

    所以学生以为,熊文灿这次接福建巡抚之职,其实是接了一块烫手的芋头,一个不慎,恐怕就会步朱一冯和朱钦相的后尘!

    既不能打,也不能听之任之,那么如果学生猜得不错的话,那么他也唯有祭出这招抚的法宝了!”

    (哇哇哇!跌至第五十名了!弟兄们,还有月票吗?)

第二百五十三章 何去何从

    鲁有时听罢之后,连连点头道:“林兄说的有理!照目前福建官方的情况来看,熊文灿也唯有用这个办法了!”

    于孝天听罢之后点点头道:“说的不错!我也这么认为,打他是不行的,所以也只有招抚这一条路走了!”

    刘老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眉头跳了几下,露出了一丝喜色,赶紧对于孝天问道:“要是这么的话,那么孝天你又作何打算?”

    于孝天看了看刘老六,发现刘老六隐隐之间,脸上似乎带着一种热切的神色,不由得暗地里还是感到有点可笑。

    虽然刘老六跟着他干了这么长时间这一行了,现如今刘老六在海狼的地位,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属于地位超然的人物。

    可是即便如此,当听闻官府可能会招安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产生出了一种热切的想法。

    这时代不管是谁,都潜移默化的受着一种忠君的思想影响,就算是他们这些跟朝廷官府对着干的海盗们,也会习惯使然的认为这天下就应该是他姓朱的天下。

    包括刘老六在内,恐怕很多人虽然眼下在他手底下混的都相当不错,但是内心深处,恐怕还是残留着一丝想要当官的念头。

    当然刘老六肯定不会再想着当什么官了,就算是朝廷对他进行招安,也是针对的于孝天,而不会轻易针对于孝天手下之人。

    刘老六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热情,恐怕还是在为他于孝天打算,不管怎么说,现在他海狼再强,他们这些人还是背着一个贼身,如果这一次熊文灿要对于孝天招安的话,那么以目前的情况,于孝天占着很大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旦接受招抚,那么估计起码熊文灿要给于孝天开出一个相当不错的价码。

    对于刘老六这些人来说,他们以前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就算是一个千户,曾经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对高高在上的强者,至于知县,恐怕就是他们能见过最大的官了。

    如果不是跟着于孝天,打出这样一片天地的话,他们这辈子,恐怕都见不到比知县更大的官了。

    可是现在听于孝天他们说,官府要招安他们,刘老六便立即心动了起来,只要于孝天接受招安,以后他们家就算是出了个当官的了。

    别看这段时间,他们打的官府连屁都不敢放,连经制的副将他们都干掉了一个,参将游击千总更是干掉了一大堆。

    可是当刘老六意识到,弄不好于孝天也能当个官,哪怕是个卫所千户,也起码是个从五品的武官,虽然武将的官阶比不上文官的值钱,可是这也是正儿八经的从五品的官呀!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那个许心素说,去年的时候,许心素为了能继续干下去,不得不花钱在俞咨皋手中,买了个官名,前前后后花了几万两银子,最终也不过只是弄了个把总的职位罢了。

    现在如果熊文灿来了之后,想要息事宁人,摆平于孝天的话,起码要开出更高的价码,千总?好像有点低!那么起码应该是个守备吧!

    要是守备的话那可就是从正五品的武官了,万一要是熊文灿能给开出一个都司的价码的话,那可就是正四品的武将了,要是他家能出个正四品的武官的话,这祖坟上也可以算是冒青烟了!

    于孝天撇了撇嘴,有点鄙视刘老六,他的要求也太低了点吧!如果换成以前的话,熊文灿要是给他开出一个游击或者守备的官职的话,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郑芝龙被熊文灿招抚的时候,应该就是给他了个海防游击的位子,这游击将军好歹也是个从三品的武将,而他现在的实力可是比历史上郑芝龙受抚的时候,还要强得多。

    好歹郑芝龙受抚的时候,这福建沿海一带,还有褚彩老、钟斌、刘老香一帮牛人在,郑芝龙不过只是控制了围头湾罢了,期间因为钟斌的背叛,差点把郑芝龙手下拉走完,据传当时郑芝龙手下只剩下了区区二三十条船,不过只有二三百部众。

    熊文灿还能给他开出个游击的价码,换做是自己的话,没有一个参将,简直都是在恶心他!

    “想必主公将卑职们找来,说这件事,就是想要说一下对于官府招安的事情吧!”林易阳没有去看刘老六的表情,淡然的对于孝天问道。

    于孝天点了点头:“不错!如果我预料的不错的话,这次熊文灿来福建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要想办法招安于我!

    今天叫你们过来,其实就是想要听听你们的意见,如果官府招安与我的话,我们该怎么做?这件事牵扯很大,关系着我们今后未来的走势!你们仔细考虑一下,然后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林易阳和鲁有时以及另外几个幕僚,听罢之后,都立即开始低头思量了起来,这些人目前可是于孝天的智囊团,虽然对于历史走向他们并不清楚,但是也都算是比较明白的人,起码在细节方面考虑问题,可能会比于孝天更周密一些。

    于孝天在大事方面的掌控能力,自问海狼之中没有人能出其右者,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未来的走向,所以可以把握住历史的脉搏,但是在一些小事上面,他毕竟不是这个时代出生的人,许多事情他并不善于处理,甚至还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所以他在做事的时候,自然也需要一些人来辅佐,林易阳这些人很显然就是要给他起到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

    今天他把这件事抛出来,就是想要听一下这些人的意见,因为这件事将会直接影响到他海狼未来的发展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然于孝天并不是看中了未来熊文灿可能给他开出的官职有多大,而他看重的还是官方背后那深厚的实力。

    现在表面上来看,他海狼纵横福建沿海,甚至可以把手伸到更远的地方,眼下几乎罕有对手,实力已经膨胀到了相当大的程度。

    可是这些现象,只是表面的现象,于孝天很清楚凭着他目前手中掌握的资源,和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甚至于连现在盘踞在辽东的那建奴的实力,也相差很远。

    毕竟大明立国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起来了庞大的资源,所有人都将大明的朱家视作正统,控制着近两亿人口,最起码也要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人口,且不说大明积累起来的财富有多少,仅仅是这些人口,就足以吓死人了。

    而他海狼目前来看,虽然看似相当嚣张,可是于孝天很清楚,目前他实际掌控的人口数量,不过只有区区二三十万,而且这二三十万人的人口结构还很成问题,其中男性数量远超过女性,虽然人口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化,老年人并不多,但是却还有不少未成年的孩子。

    实际上他控制的可用劳力,不足一半,充其量也只有十万到十二三万人左右,这人数相比,放在大明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实在是如同蝼蚁一般弱小。

    至于地盘嘛!他眼下只控制了台湾岛,但是充其量也只是鸡笼淡水两地,目前还加上了一个刚刚开始开发的打狗港,其它地方他还没有涉足,那还是当地土著的地盘,再加上福建沿海的几个大岛,这点地盘和资源,就更不用说去和大明相比了。

    虽然于孝天眼下控制的人口和地盘还有资源并不是很多,可是于孝天眼下并不担心,会被大明给灭掉,就算是大明现在集中几省之力,跑来找他的麻烦,他背靠着台湾岛,进可攻退可守,照样不怕大明。

    可是这么做的话,于孝天却面临着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的财源的问题,海狼现在确实每天都可以说是日进斗金,甚至还要多一些,用不了多长时间,大概就能算是富可敌国了,可是这富可敌国也要看跟谁比,跟大明比的话,那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海狼的经济体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海狼这个经济体,其实只是寄生在大明庞大躯体上的一个寄生体。

    海狼的所有财源,包括需要用的大部分资源,可以说目前都要依靠着从大明陆上获取,其中最主要的铜铁、煤炭,以及各种通海贸易的商品,乃至是人口,都必须要从陆上获取。

    失去了大明陆上的货源和人口之后,海狼就算是眼下再强,也只是一个无根之萍罢了,消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于孝天内心之中,对于朝廷的招安之事,根本就不感冒,但是他却不得不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年前的时候,蔡善继其实就已经对他抛出了招安的这一招,但是于孝天根本没有接他这一招,因为在于孝天看来,蔡善继的分量还不够来跟他谈这个,因为蔡善继只是临时替朱一冯视事,但是却并非是福建巡抚。

    他也暗中了解到了蔡善继其实也试图竞争这个福建巡抚的职位,可是以他对历史的了解,这次朱一冯下台,根本轮不着蔡善继来当这个巡抚,如果不出意料的话,熊文灿应该会成为继任者。

    所以就算是谈招抚之事,他也不会跟蔡善继去谈这件事,而只会和新任的福建巡抚谈这个事情。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何去何从2

    别看这一次海狼在福建跟福建官方大打出手,其实于孝天内心之中,却并不很愿意将这件事最终闹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眼下他需要一个安稳的过渡期,来逐步的发展他的实力,天天打仗就算是都打赢,能获取战争红利,也并不是他所想要的,因为战争对他来说,会严重的拖住他发展的腿脚,而且当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整个海狼都要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短时间的话倒是还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时间长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另外在他没有发展到足够强的实力之前,他也不想让大明加速垮塌下去,因为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他需要大明这个笨拙的机器继续运转下去,来消耗他未来敌人的实力,等到他有朝一日拥有逐鹿中原的实力之后,他再将大明这座大厦推到不迟。

    而现在他如果不肯就抚的话,这一次事情闹到这等地步,熊文灿上任之后,肯定要想办法解决他这个问题,靠着福建自身的实力不行的话,那么大明也不会轻易就坐视他在沿海折腾。

    说不定朝廷哪根筋一动,果真对他来一个几省会剿的话,且不说能不能把他灭掉,大明东南沿海各省只需要狠下心,再次来一场禁海运动,严苛的控制住各地港口的商品输出,那么对海狼来说,就足够让他海狼伤筋动骨了。

    这可不是于孝天想看到的结果,因为到了那时候的话,他整个经济体都将遭受到沉重的打击,离开大明的资源的话,他手头几乎所有的事情,恐怕都要被迫停滞下来,那么他接下来扩张实力的脚步,恐怕也要因此而彻底停滞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