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儿我做回坏人,虐待虐待大家,就吃些家常饭吧。”

    众人听着有趣,史湘云道:“可见这是顽笑话,这些菜看起来就好看,哪里是粗菜?比环哥儿寻来的那些强的多了。

    瞧他整日献宝似得折腾,不是弄了个王八的脑袋,就是弄了个地精的腿子。

    唬都唬死人了,谁敢吃那些?”

    贾环叫屈道:“那可是真真大补的好东西!再说,那也不叫地精,那是穿山甲……”

    “好了好了,快别说了!”

    林黛玉都受不住了,嗔道:“以后再莫将那些东西做来吃,想想都得慌。”

    贾环无奈点头,一旁小吉祥“悄悄”道:“三爷,以后咱俩单独吃……哎哟!”

    没说罢,脑壳上就被林黛玉敲了个瓜崩儿,虽然不痛,可机灵鬼小吉祥还是抱头叫了声。

    林黛玉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敲的多重她还没数?

    赢杏儿笑道:“好了,都落座吧。

    这是半山厅,倒和大观园的凸璧山庄有些像。

    只是江南夜晚没北面爽利,蒙了层纱似得。”

    说着,她竟亲自拿起一把筷子,挨个分发。

    众人忙起身,哪里还敢坐着。

    赢杏儿道:“这会儿子都是自家人,连丫鬟都没放一个上来,唔,小吉祥子出外。

    总之,就不要多礼了。

    东道总要做全了才是。”

    话虽如此,可众人们还是坐不踏实。

    不是每个人都有贾环那般粗神经,能无视皇权的分量。

    贾环见不是个事儿,就抢过赢杏儿的活儿,笑道:“还是我来伺候诸位姑奶奶吧!都劳苦功高呢……”

    众人这才放下心,笑了起来。

    史湘云接过筷子后,双手持着,相互敲了敲,抿嘴笑道:“也不知今儿咱们共赚了多少银子?总有几万两吧?”

    小吉祥吹牛,道:“几万两忒少了些,至少得几十万两!”

    赢杏儿没好气道:“你懂个屁!今儿是卖的多亏的多!”

    “啊?”

    众人登时全都怔住了,不可思议的看向赢杏儿。

    然后又齐刷刷的看向贾环。

    贾环正好分完碗筷,笑道:“帐不能这么算,虽然账面上,或许会亏那么一点。但实际上,那些白瓷玻璃的成本价,低到可怜,还是暴利。

    最重要的是,咱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银子,至少不是为了赚眼前那点银子。

    女儿街是我手中的一大利器,我要用她打破天下各大名城的市场。

    等时间久些,做出名堂来,不用二三年,那就是咱们手里一条流着金山银海的金河。

    而且还不止如此……

    女儿街里每一间商铺里的每一件商货,都代表着数位甚至是十数位工人的劳作。

    也就解决了这数位甚至是十数位工人和她们家人的生计。

    等女儿街遍布天下各城,你们想想,能让多少贫苦百姓有一存生的活计?

    又能养活多少家庭,孩子?

    所以,你们今天的功绩,远不止赚那些银子那么简单。

    你们都有大功德,都是女菩萨!”

    一众人辛苦一天的成绩,原本以为是白做了,甚至是亏着在做。

    正在沮丧,却没想到,她们的功劳竟那样大……

    连小吉祥都怔怔道:“三爷,是真的?”

    贾环笑道:“若是没有咱们做这女儿街,你说说,我从秦淮河边救回来那么些姑娘,该怎么办?总不能就那样养着吧?

    她们又没有其她的求生能力,连女红都做不得。

    若是就这样放出去,怕日子会过的很惨。

    可如今,你瞧瞧,她们可还快活?”

    小吉祥咯咯笑道:“那些人真有意思,把东西卖了后,回到屋子里又蹦又跳的,高兴的什么似得。”

    贾环笑道:“她们那样高兴,不是因为她们没见过银子,而是因为她们发现,不被人欺负,也能有条活路,还能活的很好,所以她们高兴。

    如此,你有没有觉得也很高兴?”

    小吉祥思想境界到底不足,莫名其妙的抓了抓脑袋,道:“她们高兴,我高兴个啥?”

    “噗!”

    众人见贾环黑了脸,登时纷纷喷笑出声。

    但她们都懂了,她们做的事,是真真的大好事。

    是真的有大功德。

    不提贾环之前说的那些利国利民的大功劳,单为那些不幸女孩子寻一条清白的活路,就已经让她们一万个自豪了。

    既然是这样的大事,众人也都认真了许多……

    林黛玉正色道:“环儿,咱们在金陵做罢,还会去其他地儿做吗?”

    贾环笑道:“当然,只做一处,又有什么意思?

    不过像金陵、都中这样的大城,就做大些。

    其他的小城,就办小些。

    只是不管大城小城,都要咱们这几年亲力亲为。

    让女人出面做事,建一个只准女儿家才能去的街,不晓得有多少老夫子大骂,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其他人做不好这个,只有咱们亲自去做。

    每到一地,救一批人,教会她们算账,买卖商货。

    再将皇后娘娘亲笔书写的女儿街建成牌坊,立在街口,就算一处了。

    江南那么些城,咱们可有的忙喽!

    你们怕不怕累?”

    “不怕!”

    林黛玉、史湘云等人脸上,甚至蒙上了一层善良圣洁的光芒,果断应道。

    能力所能及的救得了天下那么多女儿家不再受苦难,不被那些臭男人肆意欺负,不被可恶的青楼大份额抽成,以至于到头来,连看病吃药的银子都攒不下,凄惨病死……

    她们怎会不为?

    这些日子,她们不知听了多少青楼女儿家的悲惨事。

    那一个个被男人玩弄至死的女子,那一个个被人哄骗,骗财骗色而死的可怜女子,不知让她们落了多少泪。

    若非后来贾环翻脸,指着那十二花魁的鼻子一通大骂,严禁她们再说过去的惨事,不然就送她们回去继续做花魁。

    林黛玉怕是又要回到前世的泪美人……

    虽然这些故事被禁止了,林黛玉她们也不再在贾环面前流露出伤感来,可不代表她们心里就不再想这些事。

    那些女儿家的惨事,只是被压在心底罢了。

    如今,她们得知可以帮到天下间那么多苦难的女孩子,不再悲惨,她们怎会怕累?

    累点又何妨?

    连小吉祥和贾惜春都握着小拳头,一副誓师出征的模样。

    终归到底,这个世上的女儿家,心底深处都有那么一抹不安的感受。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要知道,很有些沦落青楼的女子,当年何尝又不是高门大户家的小姐?

    她们虽不认为有朝一日她们也会落到那个境地,但如果世上的女儿家都不用再受那样的苦,最好。

    唯有赢杏儿清醒着,面色古怪的看着眼神隐隐得意的贾环。

    真真是了不得……

    光这份哄女孩子心甘情愿为他做事卖力的嘴巴,就算不是侯爷,也能做个吃软饭的白脸儿活的滋润!

    女儿街分明是贾环为了壮大银行根基,才开展的一项圈银子充实实力的经济之道。

    正如他之前所言,那分明就是一条流金淌银的金河。

    而那些青楼女子,更是这世上仅有的愿意抛头露面谋生的女子。

    她们只不过是被抢来,为贾环所用,给他赚银子。

    然而,居然被他升格到功德菩萨的境界……

    偏偏还没法拆穿。

    且不说不忍破坏众人心中这一美好的功业和功德,再者贾环这番解释本身没甚太大疏漏。

    他说的那套居然能圆的过去……

    赢杏儿啼笑皆非的暗自摇摇头,心中笑道:

    何苦去做这个恶人?

    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是幸福的。

    ……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年礼

    神京西城,公侯街,荣国府。

    自打贾环带着整个宁国府,和园子中的大部分姊妹离京后。

    不止宁国府门前彻底清冷下来,连寻日里常往荣国府请安的人,都一下子少了许多。

    毕竟传闻中,贾环是因为被那位所忌,才被放逐出京的。

    到底是什么样个下场,还能不能回来,谁又能说得清?

    大家都开始观望起来……

    等到贾环在江南将整个秦淮河畔的妓家全部抢回慈园后,大家便认定贾环纨绔本色爆发,并且彻底自暴自弃,人已是废了。

    贾家门前就更是连鸟都不愿往近前飞……

    对于曾经那些“旧交”府第,忽然间都不上门了,贾母倒没什么失落。

    自先荣国战殁后,风风雨雨几十年,什么样的人情冷暖她没经历过?

    自然不会因为眼前这些短视的家族不亲近了,就不高兴。

    贾环虽然离京,可牛家、秦家、温家几家的诰命,却时不时的来坐坐,说些家常话。

    这就足够了。

    就算那些往日里闹腾的人不来了,可贾母在家里,照样高乐顽笑。

    每日里不是与薛姨妈鸳鸯等人抹骨牌、叶子牌,就是与宝玉、探春、王熙凤等孙子孙女去园子里逛逛,看看冬景。

    间或里,也会教教贾探春持家的秘法儿心得和规矩。

    日子过得自得其乐……

    享福受用了几十年,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贾母却从不会让生活单调下来……

    ……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窗花。

    到了这一日,荣国府上下已然焕然一新。

    衣着鲜亮的仆婢小厮们重新油了桃符,贴好了年画和对联。

    宁国府虽然无主子在家,却也不好空着,不吉利。

    因此贾母打发了贾琏,去把宁国府上下也里外清扫收拾一通,好沾沾年节喜气儿。

    况且,到了三十那日,还要开宗祠祭祖。

    空荡荡的总是不像……

    “也不知环哥儿他们,在南边准备怎么过年……”

    荣庆堂上,正与贾母说话解闷儿的薛姨妈,忽然感慨了句。

    一旁王熙凤高声笑道:“姨妈这是想姑爷姑娘了?”

    贾母眼中也闪过一抹思念之色,不过还是笑道:“姨太太且放心,环哥儿是个会照顾人的,保管他们比咱们还热闹。

    这会儿子,一家人准是在打年糕呢。

    南边儿过年和都中不同,咱们包饺子,他们吃年糕。

    有皇帝赏赐的慈园,他们一准把饭席摆在玄武湖上。”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说的极是呢,环哥儿最会照顾家里姊妹。我不过白担心,怕宝丫头性子不好,执拗了环哥儿。”

    贾母等人闻言,知道薛姨妈是真的想闺女了,多半是薛蟠那个不省心的给惹的,便忙劝道:“再没有的事,宝姑娘最是懂事。”

    贾母又道:“不知姨太太可打发人往南边送些年货给他们?”

    王熙凤笑道:“定是少不了的,前儿我还听人说,姨妈准备了好几车年礼送到南边儿去了!”

    薛姨妈笑道:“也不过是些寻常吃用的,本来打算和老太太这边一道送去,只是准备的琐碎了些,不好麻烦。”

    贾母道:“这有什么好麻烦的?都是一家人。

    我原是准备看看他们送给咱们什么,再挑几样给他们还礼。

    可谁知这些孙子孙女,出了京就把我这老婆子给忘到瓜哇国了,连个年礼都不想着给我送。

    也罢,我就让凤丫头挑了几样最便宜的送了去。

    好好臊臊环哥儿!”

    众人闻言大笑,薛姨妈却变了脸色。

    这种事,说是怪儿子孙子,可板子一定会打到儿媳孙媳身上的。

    若是背个不孝的名头,可不是顽笑的!

    她忙道:“莫不是路上耽搁了?”

    贾母笑道:“我不过顽笑,姨妈莫当真。

    之前送玉儿她们去江南的婆子回来说,那一伙子小人儿如今都忙得不得了,说是在做大功德的事。

    前面传来环哥儿抢了整个秦淮河的女人回去,都中多少人看笑话。

    只道我贾家家风败坏,是败家之相。

    可如今他们都知道了,环哥儿抢人,可不是为了他自己淫乐,而是慈悲心肠,救那些苦命人出苦海火坑!

    帮那些女孩子脱了贱籍,还给她们找了个正经的活计存生,一下就救了几千人!

    这是多大的功德!

    自古以来,谁敢做,谁又能做到?

    祖宗知道了面上都有光,比什么年礼都强!

    玉儿、云儿和宝丫头她们都成日里帮环哥儿做大事,夫唱妇随,都是极好的。

    咱们也就不必太苛责她们了。”

    薛姨妈闻言放下心来,笑道:“再也想不到,环哥儿他们出京不过一月余,就做出了这样大的事,有能为的人,到哪里都是轰轰烈烈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老太太的年礼都不能忘。

    若是真忘了,我就打发人去喊回宝丫头,给老太太磕头赔罪。”

    贾母连连摆手笑道:“再没有的事,和宝丫头不相干……”

    “老太太,金陵来人了,说是替环兄弟送年礼的……”

    荣庆堂内正说着,就见李纨带着随身丫鬟素云,满面笑意的走了进来说道。

    贾母闻言一喜,道:“在哪里?”

    李纨笑道:“外面好几大车南货,都是船送过来的,前面链兄弟在收着。

    姨妈也有一份……

    还有四个婆子捧着盒子,说是单送给老太太的。”

    “快快叫进来!”

    贾母满面笑容道。

    虽然之前她说是不要太苛责贾环等人了,可疼爱的子孙辈出了家门,年节连年礼都不送一份回来,那岂是有孝心的?

    贾母心里也不自在着呢。

    如今听到有几大车年礼送来,还单有送她的,老太太这才落下心里的石头,欢笑满面了。

    李纨让素云出去喊人,不一会儿,就见四个婆子每个都捧着几个长盒子进来。

    先给贾母请了安。

    贾母认出这几个都是宁国府的老人,一迭声的叫起后,先问道:“环哥儿他们都还好?”

    为首的嬷嬷笑道:“三爷他们都好,慈园的风光也好,每日里忙罢,家里都是欢声笑语不断。”

    贾母转头对薛姨妈笑道:“姨太太听到了,我就说定是差不了。”

    薛姨妈笑道:“到底老太太见识足……”

    贾母愈发高兴,又对婆子们说道:“之前家里回来的那几个,也说不清楚环哥儿他们到底在做什么,那个专门给女人逛的街,可是办起来了?”

    为首的嬷嬷临行前都是得到贾环安排的,自然报喜不报忧,笑道:“回老太太话,都办起来了。可了不得呢,只头三天,卖出的货就有一百万两银子!”

    “喔……”

    荣庆堂上那么些婆子丫鬟,连带主子们,纷纷惊呼出声。

    贾母惊道:“有这么些?”

    那婆子笑道:“只多不少!不过三爷说,这些银子并不是都是家里的。女儿街是银行的产业,里面皇家才占着大头。三爷见天的恼火,说悔不该当初给天家那么多干股……”

    贾母大笑道:“这孩子……你回去告诉他,咱们这样的人家,富贵已极,还要那么些银子做什么?

    只办这件事的功德,就足够了!”

    那婆子笑道:“家里夫人姑娘们也都是这样劝的,三爷听她们的。”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大笑。

    贾母道:“这才是极好的,俗话说,家有仙妻,夫不遭横祸。嗯,定是宝丫头的功劳!”

    薛姨妈闻言高兴的合不拢嘴,笑道:“宝丫头哪有这份见识?”

    那婆子却也识趣,道:“是几个太太一起劝的,宝夫人也常劝。”

    皆大欢喜后,贾母问道:“你们这抱的都是什么,一大摞的盒子,环哥儿这是又寻到了什么新鲜顽物儿?”

    那婆子笑道:“老太太打开了就知道了!”

    鸳鸯便下了高台,接过一个盒子打开后,见里面竟是一个画卷。

    一怔后,回头看了眼贾母,然后将画卷打开……

    “呀!”

    入目后,鸳鸯小小惊呼了声,眼神瞬间温柔了起来,然后转身三两步上了高台,到软榻边对贾母道:“老太太您快看!”

    贾母等人正惊奇鸳鸯的动静,听她这般一说,贾母忙看去,却见画卷上,一个活灵活现的贾环,正笑的无比灿烂的跪着行礼。

    旁边还有一行字:“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贾母见之,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

    王熙凤胆子大,从婆子手中又接过其他画卷打开。

    有林黛玉等人万福请安的画儿,还有大家一起请安的。

    这些倒也罢了,竟还有些顽闹作怪的话。

    比如贾环贼眉鼠眼的模样,眼睛却瞥向一边……

    王熙凤自然不知道“滑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但却忍不住觉得好笑,大笑起来。

    上头贾母正在伤感,听到她的动静后没好气的瞪了过来。

    王熙凤八面玲珑,见之忙将那副画像送了过来,贾母见之,先是一怔,随即便喷然而笑。

    凡是凑过来看的人,都大笑不止!

    薛姨妈笑着奇道:“这种画儿,和往日里见过的画都不同,真真是神了,竟画的这般像!”

    底下婆子笑道:“姨太太不知,这还是三爷出的主意,教四姑娘和几个善画的姑娘做的画。

    来时三爷还专门教了奴婢,说这种画叫重形不重意,原先的画儿都是重意不重形。”

    贾母等人点点头后,又看起其他画卷来。

    有林黛玉和贾环嬉戏的,有史湘云和贾环打架的,还有薛宝钗教贾环读书的……

    总之,一幅幅都活灵活现,好似真人就在跟前一般。

    这一看足足看了一二个时辰才算罢,贾母揉了揉眼,满意道:“真真是难为他们孝心了……

    虽说画是给我的,也拿去让他老子娘看看吧。

    也是想的不得了……”

    说完又补充了句:“看完再给我送回来。”

    鸳鸯闻言一笑,应下,正准备收起,就见外面贾政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大明宫总管苏培盛。

    苏培盛满面春风的笑着,进来先给贾母请了安,而后直言道:“太夫人,陛下听说宁侯从江南送回了些画像。

    陛下也想看看宁侯在南边过的好不好,因此特意打发奴婢前来借几幅,带回宫里给陛下瞧瞧!”

    ……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惊喜

    已近新年,虽然都中各衙门口规矩是要到大年三十下午才会封衙放假。

    但实际上,过了二十三,各衙门口就基本上都处于闲散状态了。

    除了边关十万火急之大事,其他庶务众京部堂官们一概不理,全部封存等年后再处置。

    如今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给宫里上新年贺表。

    然后等外省的督抚进京,大撒冰敬碳敬后,看看收成,再思量回家后能过个肥年还是瘦年……

    如此一来,送进宫里的奏折也就减少大半。

    而忙碌了整整一年都不得歇息一日的隆正帝,也终于迎来了喘息时机……

    今日,隆正帝难得休沐一日,便在御花园内做东道,宴请皇后和忠怡亲王并张廷玉、郭,还有五皇子赢昼,忠怡亲王世子赢普一道赏冬梅。

    算是犒劳一下这些人这一年来的辛劳,当然,赢昼和赢普就是打下手的。

    临入园前,得到了中车府的密信,说贾环送了些自画像给荣国太夫人,极有趣。

    隆正帝便动了心思,派苏培盛前去取来一观。

    如今朝事愈发顺利了,各项清算京察都平稳而下,连敢阳奉阴违者都少。

    因为除了张廷玉外,隆正帝又发现了一名极得他青睐的干吏,便是这位郭。

    此人虽无张廷玉经天纬地之才的惊艳,但也极为不俗。

    且有张伯行之操行,清廉,刚正不阿。

    在忠顺王当权的二十多年里,郭始终一言不发,不阿附顺党。

    因此坐了足足二十年的冷板凳。

    直到隆正帝掌权后,他才一扫往日之沉闷,十日内连续上了二十八道折子,弹尽满朝忠顺余孽。

    朝野侧目!

    因而得以入了隆正帝的眼,短短数月,便从一七品科道言官,升为正三品的兰台寺大夫。

    在张伯行入冬卧床后,郭就代其暂掌兰台寺御史阁。

    升迁之迅猛,纵然当初的张廷玉都比肩不得。

    其也不负隆正帝所望,初上任,便以极强硬严厉之姿,横扫兰台寺内的魑魅魍魉,厮混度日之辈。

    又提拔了许多敢言敢为的愣头青……

    胆大包天,却是连隆正帝都照顶不误,反而愈发受皇帝重用。

    圣眷日隆。

    君臣一行人从汉白玉铺就的石桥上缓缓走过,一边说笑,一边赏着御花园内的数百株初绽冬梅。

    张廷玉、郭皆是有诗才之人,隆正帝、忠怡亲王也都通文知墨,留下了几首咏梅之诗。

    过了石桥,便登上了云岩亭。

    数十黄门内侍和宫女昭容侍立在侧。

    宫中内侍早已将此处亭轩下的地龙烧的滚热,周围又有翠障遮挡,不虞有寒风。

    亭轩内分散着几处高几,帝后在上。

    隆正帝不是多话的人,招招手,就让众人落座了。

    正准备说一声“吃吧”,吃完了账……

    就见苏培盛带着个小黄门儿,急步走来。

    隆正帝眉尖一挑,便没先急着开席。

    见到这一幕,赢祥微微一笑。

    董皇后、张廷玉等人也是见怪不怪。

    “陛下……”

    苏培盛捧着三个长盒上前,笑道:“都取来了。”

    隆正帝不置可否的“嗯”了声,道:“就这些?”

    苏培盛忙道:“其他的,多是宁侯与贾家内眷的画像,所以……”

    “哼!”

    隆正帝不悦道:“这个混账行子,整日里就知道在女人堆里厮混,没半点长进。”

    说话间,苏培盛已经打开了一个长盒,取出画卷,缓缓打开后呈现给隆正帝。

    一旁的董皇后已经知道了这是贾环送给荣国太夫人的画像,和政事不相干,因此没有避讳,微微侧过身来,与隆正帝一并观看。

    只这一看,就失了凤仪。

    “噗嗤!”

    帝后二人看的,正是贾环那张一脸意味深长的坏笑,斜着眼睛作“滑稽”状的画相。

    因为写实的画法,当真画的活灵活现。

    董皇后用绣帕掩着口,笑个不停。

    隆正帝则是抽了抽嘴角后,骂了句:“这个混账东西,惯会作怪。”面色上到底还是多了分笑意。

    说罢,将画递给了一旁好奇的赢祥等人。

    赢祥生性和善,除了对独子赢普严厉外,对其他宗室子弟都是和颜悦色。

    因此画一到他手上,赢昼打量了下隆正帝,见他正在看另一幅画,就悄悄溜到赢祥身边。

    这小子天生一股憨劲儿,看到贾环那个模样,登时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直到隆正帝刀子样的眼神看了过来……

    “皇上,看来贾环这小子还算有几分孝心,懂得彩衣娱亲。”

    赢祥看着画儿,呵呵笑道。

    隆正帝脸色却不大好,再将手中第二幅画随手又给了赢祥,冷声道:“他有什么孝心?朕看就是个没孝心的种子!”

    赢祥闻言一怔,不懂隆正帝缘何忽然见恼。

    却见一旁董皇后抿嘴偷笑,赢祥先松了口气,才低头看手中第二幅画,却是那副贾环大礼跪拜,给贾母请安的画。

    赢祥本是极聪明之人,稍一想,就想出隆正帝不悦的缘由,他呵呵笑道:“这混小子,怕还不知道规矩。

    外省的督抚,哪个不晓得早早给皇上拜年?

    偏他年轻,竟忘了给皇上敬孝心了。

    待日后回京后,皇上当好生与他算账。”

    隆正帝不听还好,一听更来气,恼道:“他是忘了吗?他本就没这份孝心!”

    “陛下!!”

    赢祥正准备笑着劝两句,就听一旁忽然传来一道厉喝声,截断了他的话,也把他身旁的赢昼差点吓一跟头……

    原本悠然家常的气氛陡然一转,肃然起来。

    隆正帝面色纹丝不变,细眸却轻轻眯起,看向不知何故陡然发作的郭。

    郭原本跪坐在高几旁,此刻站起身来,昂然而立,正色谏言道:“陛下乃天下人主,万民帝王。

    宁侯,不过是一臣子。

    他有何资格,让陛下以孝心而论?

    陛下如此,纲常体统何存?

    臣望陛下,慎言!”

    此言一出,众人面色纷纷一变。

    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厮还真敢说……

    隆正帝更是当场黑下脸来。

    豁达如唐太宗,也数次想诛杀人镜魏征。

    更何况心性孤拐刚愎的隆正帝。

    他可以容忍郭在公事上,存己见而谏君不折。

    但却受不得在私下里也指手画脚,当场打脸……

    不过,到底还有几分容忍度,强忍不悦,冷哼了声,隆正帝道:“郭爱卿难道不知贾环于朕,于国朝的功绩?

    他是极忠心于朕的,比大多数臣子都忠心。

    也是真心为了朕,为了朝廷着想,并且做出让步的。

    贾家自荣宁二公起,就大功于江山社稷。

    他也每每助朕良多……

    朕以子侄爱之,何错之有?”

    郭闻言,脖子一梗就想反驳,却被赢祥起身按住,压回了原座。

    赢祥半是认真半是顽笑的说道:“瑞甫,这件事上,你就不要再做‘铁面御史’了。

    你也是明白人,如今又执掌兰台寺,为皇上爱臣,除却铁面无私外,也要考虑更高的层面。

    贾环身份特殊,所行大功于国和皇上,却又极懂事,居功而不傲,为了皇上和朝廷的大局,懂得急流勇退,不与皇上增忧。

    又这般年幼,这样的孩子,皇上多宠一些,也没甚大不了的。”

    郭并不敬服,还想说什么,一旁素来不主动开口的张廷玉难得出言道:“郭大人,此事陛下和王爷论过多次,我也被垂问过数回,皆以为,以陛下的法子去办,最恰当不过。

    今日陛下难得清闲一日,郭大人就不要再多言此事了。”

    郭见执掌大秦皇朝权力最大的三人,没一个赞同他,虽心中郁愤不已,到底还是收住了嘴。

    他其实也知道,隆正帝宠爱贾环些,并没什么大问题。

    贾环和前朝江彬之祸不同。

    江彬仗着明武宗朱厚照的宠爱,飞扬跋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