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5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远堂堂一个武宗,解说这些,心里真的充满了羞耻……

    秦风忽然咬牙道:“远叔,让人送一瓮过来,给我娘打包带走!”

    乌远闻言一怔,张氏忙道:“风儿,娘知道你的孝心,可你不好抢你弟妹的东西送娘吧?”

    秦风气恼道:“我不管!就要送给娘吃,否则儿子怕到不了西域,就得气炸了!!

    要不是西域不通船,儿子这会儿子就把他这劳什子船给开走喽!!”

    难得见懂事知礼的儿子孩子气,张氏忍不住好笑,道:“好,娘今日就同风儿一起做回强盗,抢了环哥儿的汤回家吃!”

    乌远闻言,只好去使人将还没煲完整的汤灌了一瓮,抱了出来。

    还要再引着他们去三楼,不过秦风听说三楼都是卧房,就算了,笑道:“不能再看了,再看下去,怕是心智都要动摇了。

    远叔,等见了环哥儿,别忘了同他说一声。

    等三年后我回京,要一艘和这一模一样的船!

    差一点,都不行!”

    乌远笑着应下后,秦风转身,给秦梁和张氏跪下,道:“爹,娘,您二老就送到这吧。

    儿子先走了,您二老在这船上再逛逛。

    本是好事,不必拖的伤感。

    爹,娘,您二老多保重,儿子去也!”

    说罢,凌空一翻,就从二楼甲板处,翻了下去。

    在张氏惊呼声中,稳稳落在一层甲板上。

    冲张氏大笑着挥挥手后,再一跳,便重新落在码头上。

    牵过亲兵递来的马缰,翻身上马,“驾”的一声,便带着散发着腾腾骚。气的车马队伍,远行了……

    张氏看了看自家儿子的队伍,再看看脚下这座奢靡到超乎想象的座驾,眼泪当场落了下来,哽咽道:“老爷……”

    ……

    ps:这章写的有些欢快,第三更,大家请品!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贾家城南庄子里,到底有什么

    当贾环带着公孙羽回到贾家时,荣庆堂上,笑语满堂。

    常年不在贾家待的白荷,今日却成了众人的中心。

    也是有趣,白荷虽为女学霸式的学究,可情商却不低。

    正如董明月酸她那般,白荷常会捣鼓些小玩意儿,送回府上,讨好亲长的欢心。

    也不知是不是她那些北城出身的师嫂们教她的……

    王熙凤处有婴孩床,甚至还有奶瓶奶嘴儿,还有精妙的婴孩学步车。

    只这几样,就彻底收买了王熙凤。

    贾母处则送了根可收缩的拐杖,其实只用了些机关巧计,但内宅里的妇人何时见过这种,只觉得再精巧有心不过。

    再加上一支可以将玩意儿放大的放大镜后,贾母就满意的不得了了!

    关键是这份心!

    因此,当白荷被接到荣庆堂后,受过她恩惠的众人们,都围着她说话。

    “老祖宗,环兄弟真真是好福气!听说当年他只是问老爷要些能做事的工匠,谁知就这般,也能要到白荷妹妹这样的大匠!

    只心灵手巧也就罢了,长的还这般好!

    不是我奉承,这满屋子的姑娘,就属白荷妹妹长的最标致!

    尤其是这双眼睛,老天爷,就是当皇后都够格了!”

    王熙凤牵着白荷一只手,眼睛上下打量了几回后,对贾母高声笑道。

    白荷俏脸微霞,修长的柳叶美眸中,有些羞意,但眼神依旧平和温润。

    配上绝色的容颜,当得起“国色天香”四个字!

    因董明月不在这里,荣庆堂上的姑娘都受过白荷的礼,也没谁嫉妒她,纷纷笑着点头附和。

    贾母看的也很满意,颔首道:“白荷是极好的,颜色好,人又温和也不张狂,还那般心灵手巧。

    只恨环哥儿顽劣,这样好的媳妇不留在家里受用清福,却打发到城南庄子上劳作。

    焚琴煮鹤,一点不知道怜香惜玉!

    我听说,你为了帮环哥儿,手上的皮都烫坏了几回了?

    快来给我瞧瞧,老婆子这里有上好的珍珠养颜膏,我留着有什么用?

    都给你!”

    白荷笑着上前,伸出纤细双手,道:“老太太,手只受过些轻伤,不打紧的。

    幼娘给了几幅药,涂抹了后一点疤痕都未留下呢。”

    贾母闻言不信,可仔细瞧了瞧,白荷手上是没什么伤疤,便笑道:“咱家里尽出奇人!那幼娘也是了不得的……”

    正说着,就听外面传来丫鬟的声音:

    “呀!三爷和幼娘姐姐来啦!”

    贾母大笑道:“说曹操曹操到!这下可来齐了,就差明月丫头,她又不知被环哥儿打发去做甚了……”

    众人闻言均大笑。

    贾环和公孙羽进堂后,与贾母行礼罢,笑道:“老祖宗见到白荷这般高兴,早知道,孙儿早早就接她回来了,也好让老祖宗早些高兴高兴。”

    说着,看向白荷。

    白荷自贾环进来,便一直看着他。

    此刻四目相对,轻轻弯起嘴角,盈盈一笑。

    贾环点点头,目光宠溺柔和。

    众人见之都会意一笑,贾母道:“环哥儿,去了江南,就让白丫头好生受用几年,没你这般狠心的,可听到了?”

    贾环笑着点头道:“这是自然。”

    白荷出身底层,到底要比董明月更熟悉人情世故,不会在贾母面前争辩,说什么这都是她自愿的,只是笑着谢过贾母的关爱,就皆大欢喜了……

    贾母满意的笑罢,问贾环道:“老相爷身子可还安康?”

    早上贾环请安时,就说过要去李光地府上看看,因为听说李光地受了风寒。

    此刻闻问,贾环笑道:“不碍事了,本就不严重,幼娘开了副药后,今日就可痊愈。”

    贾母闻言,点点头笑道:“这就好,这就好。

    他是和国公爷一辈的人,当年连老国公都赞过他有王佐之才。

    如今那一辈人,已经不多了……”

    说着,面色有些落寞。

    李光地是老的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人,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她也是为数不多的老人之一。

    见贾母心情忽地低沉下来,王熙凤忙高声笑道:“白荷妹妹回来晚了一日,若是昨儿回来就好了!”

    贾环捧哏道:“不过差了一夜,有甚区别?”

    王熙凤丹凤眼一眯,掩住内中媚意,白了贾环一眼,道:“区别大了!若是白荷妹妹昨儿就回来,不就也能和皇帝皇后坐一起吃顿晚膳?

    那可是几辈子得来的福气!

    如今,看看家里那些嬷嬷,哪个还敢笑我短了见识!”

    薛姨妈在软榻边笑道:“的确是前所未闻的见识!连我都跟着沾了福气呢!”

    贾环笑道:“这不算什么,再说,昨儿除了我和小吉祥,也不见你们哪个动了筷子。”

    “呸!”

    贾母忍不住啐了口,笑骂道:“你还有脸子说!

    昨晚你和小吉祥两个吃的呼呼的,皇帝听到动静都怔住了。

    贾家的脸都让你俩给丢尽了!”

    众人闻言无不捧腹大笑!

    笑罢,贾母对贾环道:“昨儿同皇帝说了,今儿要开宗祠,上告祖宗昨夜之幸事。

    既然奏明了皇帝,就要做到,否则便是欺君。

    你一走又是二三年,本也该去同祖宗说说缘故。

    时间赶的急,就不大肆操办了。

    不然其他府第以为要做什么,又该送礼来,反而不美。

    索性这会儿子没甚事,你就不要在这耽搁了,去宗祠,给祖宗们言语言语。”

    贾环闻言,点点头笑道:“到底是老祖宗,想的周全。

    那孙儿就先过去了,晚上再来陪老祖宗说说话。”

    贾母笑的慈爱,道:“快去吧……”

    ……

    贾母叮嘱的事,显然不是心血来潮。

    因为到了东府西面的宗祠后,贾环便看到,贾政、贾琏、贾宝玉和贾兰都站在祠堂前的黑栅栏庭院中。

    庭院四周围绕种着松柏。

    守宗祠的焦大亦在。

    贾环先与贾政请了安后,却没有与贾琏等人说话,而是对焦大笑道:“老太爷,今儿没去听戏吃酒?

    几次想做东道,请你老一起吃酒,你都不给面子。

    今儿怎舍得露面了?”

    焦大还是如同当年那般沉默寡言,闻言后哼了声。

    贾环也不在意,看着他满头皆白的须发,笑道:“你不来我也得去找你,一会儿赶紧收拾收拾,等明儿一起去江南吧。”

    焦大闻言,沉声道:“我守着宗祠,每日要给太爷上香,去江南做什么,不去!”

    贾环苦口婆心解释道:“我这一去,要二三年的功夫,东府里的人差不多都要走尽,只留你老一人在家里算什么?

    你又硬倔着不要丫鬟婆子服侍,小厮也被你骂跑了。

    你这一个人在家里,万一哪天挂掉了,都没人给你老收尸……”

    “放屁!”

    焦大气的黑了脸,骂道:“你焦太爷身子不知道多好,你挂了我都不会挂!”

    贾环闻言呵呵一笑,还要趁热打铁再劝说,一旁处贾政心里却极不喜。

    他不是不知道,当初焦大帮过贾环多少。

    甚至可以说,若没有焦大,就没有贾环今日。

    但不管怎么说,焦大都是贾家的奴仆。

    是当年宁国老太爷的马奴,若当年没有宁国公的收留,他也早死了!

    贾环承爵以来,也未曾亏欠过这老头儿分毫。

    每月里的月钱足有一百两,比贾政的份例都多。

    也不算亏欠了。

    竟还这般拿大摆谱,口出狂言,乱了尊卑规矩。

    贾环还没再开口,他就喝道:“行了,人家既然不愿去,不去就是了。他年纪也大了,再折腾乱跑做什么?

    赶紧开了祠堂,上香祭拜才是正理。”

    贾环无奈的看了眼贾政,又见焦大一言不发的去开宗祠正门,不知该说什么……

    贾琏在一旁站着打圆场,道:“三弟,老爷说的有道理。焦大……焦太爷毕竟年事已高,又在都中过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

    俗话说,故土难离。

    江南虽然富庶,可三弟让他一个老人家,去受用什么?

    你放心,我会时常派人来探望他的。”

    贾环闻言,瞅了贾琏两眼后,点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贾政哼了声后,往宗祠内走去。

    贾环、贾琏等人忙跟上……

    ……

    皇城,大明宫,紫宸书房。

    隆正帝高坐御案之后,面色古怪的看着手中的纸封。

    良久,才哼了声,将纸封交给苏培盛,对另一面的赢祥道:“十三弟也看看,那混帐东西闹的什么名堂。”

    苏培盛忙躬身前行,将纸封呈给赢祥。

    赢祥接过后看了看,细眉一挑,笑道:“皇上,贾环这小子,还真会顽儿!

    就是不知道,靖海侯若是知道他送给贾环的福船,被改成了这个名堂,会不会寻他算账!”

    纸封上,赫然就是贾家停靠在渭水码头边的游船。

    完全迥异于寻常船只的造型,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却在相应的位置,标注了文字……

    隆正帝听闻赢祥之言后,皱了皱眉头,道:“施世纶虽然心疼,却也不会理会这些的。

    施家后继无人,等施世纶退下后,南海水师也就要易主了。

    他这艘福船属战船,施家不是将门后便留不住,只能送给贾环……

    只是,是不是太过奢靡了些?

    金丝楠木,沉香木,满楼的波斯绒毯……

    朕都没他这般受用!

    而且,也不知那船舱里到底藏着些什么,竟让一个武宗和百十名亲兵昼夜不离的守着。

    十三弟,贾家那个城南庄子里,到底有什么?”

    隆正帝第一次对那座小小的庄子,产生了疑惑……

    ……

    月儿极美,落寞离人的不安

    大河向东流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迎春托请

    赢祥闻言奇道:“皇上,贾家城南庄子里,难道没有黑冰台的人?”

    黑冰台和中车府的事,与军权之事,是赢祥这个总理王大臣都无法触碰到的……,也从来都是他主动避开的。

    因此,他并不清楚黑冰台到底渗透到哪些地方。

    不过在他想来,城南庄子那种地方,一定会被渗透。

    连他忠怡亲王府都有黑冰台的人,何况那座极醒目的庄子……

    隆正帝闻言,哼了声,也不避讳,直言道:“那座庄子虽不大,却也不小。

    分内外两处,外围的,自然有人看着。

    可内围……

    连赵师道都没法子。

    派了几批人手进去,全都有去无回。

    第二天被丢在大门口,颜面扫地。

    这还算是给脸了……

    窥伺贾家那些方子的人很多,天南海北,不知请了多少高手想往内里去。

    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贾家那座庄子,竟成了龙潭虎穴!”

    赢祥想了想后,道:“应该就是贾环那个小妾捣鼓出来的方子吧?

    皇上,贾环只卖了份玻璃方子,就折腾出千万两银子来。

    他还有不下于玻璃的白瓷方子,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玩意儿。

    想来,他应该是怕那些有失……”

    隆正帝闻言,缓缓点点头,道:“应该就是这样……玻璃方子拍卖后,窥伺贾家城南庄子的人也就更多了一倍不止。

    若不是贾环凶威太甚,动辄下辣手。

    贾家亲兵也都是一等一的杀坯……

    朕以为,那些人敢纠集在一起,往里面硬闯。

    毕竟,利益动人心。”

    赢祥闻言点点头,道:“皇上说的是,那些人胆子的确极大。

    也就是贾环,换个人家,还真未必守得住。”

    隆正帝哼了声,道:“所以他才这般肆无忌惮,弄出这样一艘船来显摆!”

    赢祥呵呵笑道:“贾环应该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那些老婆小妾……”

    隆正帝道:“在好好的甲板上,掏出一个水池子,也是给他小妾准备的?”

    赢祥眉尖一挑,笑道:“很有可能!别的不说,只那个小吉祥,一定是个爱顽的!”

    隆正帝闻言,嘴角抽了抽,道:“什么样的混帐主子,养出什么样的混帐丫头!

    罢了……”

    隆正帝瞥了眼赢祥手中的纸封,想了想后,继续道:“那混帐就要下江南了,离了京城,也做不出什么大事。

    就让他去江南,做他横行霸道的纨绔衙内吧。

    其余的,让赵师道派人盯着就是……”

    正说着,就见赵师道匆匆从外面进来。

    能不告而入上书房者,绝不超过五指之数。

    “陛下,密间回报,宁国侯贾环于方才,从布政坊李相府而出,带走了李相爷为相多年佩戴的一枚玉扳指,和一封写与江南士林宗室黄以周的信。”

    此言一出,隆正帝和赢祥两人,齐齐变了脸色。

    即使是一个帝王和一个亲王,也从不敢忽视布政坊那头老狐的影响力。

    堪称恐怖!

    写给黄以周的信倒也罢了,想来是为了缓和一下贾环和江南士林的敌对形势,不算什么。

    可那枚玉扳指,干系却太过重要……

    贾环本就身系武勋一脉的核心地位,才让隆正帝不得不放逐他出京,以便淡化影响。

    谁知,李光地转手竟将那枚象征意义隆重的玉扳指给了贾环。

    如此一来,贾环在文官中的地位,都会变得渐渐超然。

    而江南之地,正是李光地故旧子弟遍布之地。

    贾环去了江南,那……

    那老不死的到底想做什么?

    一时间,隆正帝又惊又怒,面容狰狞道:“这个老匹夫!!”

    “砰!”

    震怒下,隆正帝一拳砸在御案上,震的满案奏折纸笔飞落到地上。

    赢祥面色冷峻,细眸中隐现寒芒,正想说什么,就听一小黄门在殿外求见。

    苏培盛一惊,忙出去看发生何事。

    未几,又匆匆折返回来。

    对隆正帝躬身道:“陛下,布政坊相府送上一封奏折,说是李相爷亲笔所书。”

    “呈上来!”

    隆正帝闻言,细眸一眯,语气焦急道。

    不怪他失态,若李光地这头老狐狸真要和他作对,虽不可能将他掀下龙椅,却也能动摇他的江山国本。

    他现在就想看看,那活成精的老头儿,到底想怎么说。

    从苏培盛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奏折后,隆正帝甚至没坐下,就站着翻阅起来。

    眉头先是一皱,脸色一黑,但到后面,却满满舒缓下来,长出了口气后,口中喃喃道:“原来如此……”

    ……

    夜色降临。

    当贾环再次回到荣庆堂时,荣庆堂当堂已经摆放好了一张偌大的圆桌。

    满堂身着锦绣的内宅妇人姑娘,或川流不息,或静坐顽笑。

    只是,一抹淡淡的离别气氛,还是明显生出。

    再归来,不知几年后呢……

    不过,都是极懂事的姑娘,没人会将这种情绪带到脸上。

    轮番陪着贾母说话,逗趣。

    林黛玉坐在软榻边,对贾母笑道:“老太太还记得那年,我刚来府上第二年,就知道云丫头最淘气。

    她那会儿子,穿上宝二哥的大衣裳,头上也勒了抹额。

    远远的站在廊下自己乐,老太太只以为她是宝二哥,就招手唤她:‘宝玉快过来,仔细灯儿落下灰,迷了眼!’”

    听她这般说,贾母也想起往事来,笑的高兴道:“记起来了,那会儿子,正是云儿最淘气的时候。不过她穿上宝玉的衣裳,倒也好看。”

    史湘云没好气的白了林黛玉一眼,道:“林姐姐还说我,那会儿子,林姐姐刚进府里,成天就会哭……”

    “噗嗤!”

    王熙凤、李纨、贾迎春、贾探春等人无不喷笑。

    纷纷说起当年的事……

    “那时我还诧异,真真是个水做的姑娘,动辄就落泪……”

    “起初我还以为是有不开眼的丫头嬷嬷怠慢了林妹妹,悄悄查了查,原准备下狠手给林妹妹出口气,谁知道,根本没人欺负她,是她自己爱哭……”

    “老天爷,就没见过那么爱哭的,一宿一宿的流泪啊……”

    “极是呢,我们姊妹们都不敢招惹她,唯恐惹哭了,闹到老太太这里,岂不成了我们的不是?”

    林黛玉傻眼儿了,怎么就惹起了公愤?

    好你个云儿!

    见她瞪来,史湘云也不怕,仰头笑的开怀。

    “别欺负我林姐姐,有什么都冲我来!!”

    贾环进门后,略一观察局势,就冲进包围圈,拍着胸脯大声道。

    林黛玉见众人笑成一团,非但没感激贾环的好意,还气恼的啐了口。

    “冲你来就冲你来!”

    史湘云瞪着明亮的大眼睛,咬牙切齿道:“打小你就不学好!吊儿郎当的,整天和燎了毛的野猫子般。看人都是斜着眼睛看……”

    “噗!”

    “哈哈哈!”

    听史湘云这般一说,贾家众人们纷纷想起贾环当年的“光辉形象”,一个个大笑不止。

    七嘴八舌的说起贾环当年的丑事来,真真是……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连贾迎春都说,当年贾环从她那里顺跑了几颗棋子。

    也不知拿几颗棋子回去有什么用。

    贾探春说她丢了支好笔,贾惜春说她少了盘好点心……

    李纨也凑趣说了几句,王熙凤更是“吧”“吧”的说了一秃噜……

    看着贾环发黑的面色,贾母笑的不行,看着贾环喜道:“这下你可满意了?”

    贾环黑着脸,低着眼,扫了一圈,却让家里姊妹们愈发笑的直不起腰来,无奈道:“反正我都不承认,随便你们说!

    对了,我知道你们说的事是谁干的了,都是小吉祥!”

    小吉祥此刻也在,正在角落里和香菱不知悄悄商议什么。

    不过耳朵里居然也听着动静,听贾环点了她的名,她忙起身,点头道:“嗯,都是我干的!三爷光帮我踩点放风,我去偷!”

    “噗!”

    林黛玉喷笑着过去揪住小吉祥的脸往两边扯了扯,道:“你这是在帮你三爷,还是在坑你三爷?”

    小吉祥得意洋洋,道:“我当然帮我三爷!”

    说罢,脸上笑容一收,央求的看着林黛玉道:“好太太,你帮我同三爷说说,大宝儿二宝儿还没送上船哩!可不敢忘了!”

    林黛玉被她唤的高兴,没好气白了她一眼,道:“你自己不会去说?你三爷最疼你了!”

    小吉祥嘿嘿一笑,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眨了眨,道:“三爷疼我只是哄丫头,不像对太太,那才是最好的哩!谁不晓得?”

    林黛玉忍了又忍没忍住,香口弯成好看的弧度,在小吉祥眉心处点了点,道:“油嘴滑舌也跟你三爷学,你就不学好!”

    话虽如此,还是转身走到贾环跟前,说了这事。

    贾环闻言一笑,对林黛玉轻声说了几句后,又瞟了眼小吉祥,就继续同贾迎春说话了。

    林黛玉远远的对小吉祥点点头后,小吉祥一张脸登时喜成了花儿,让林黛玉看的笑不停……

    “环弟,我求你一件事呢。”

    贾迎春有些为难羞愧的看着贾环道。

    贾环忙道:“姐姐这是什么话,有事你只管说,和我还谈什么求不求的?”

    贾迎春惭愧的低下头,道:“我知道环弟极忙,有那么多大事,却还给你添恼……”

    “诶……”

    贾环一摆手,道:“姐姐能有什么大事让我添恼?只管说便是。”

    贾迎春闻言,抬头看向贾环,歉意道:“是栊翠庵里的妙玉,听说咱们都要下江南,心里也动了回乡看看的心思。

    她原是江南苏州官宦人家的女儿,因身子不好,便在庙里带发修行,只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文,才……”

    贾环不等贾迎春说完,就笑道:“我当什么难事,不就是想一起回江南吗?这也叫事?

    姐姐打发人去同她说一声,明儿一起走便是。”

    贾迎春闻言,面带感谢,却还有些为难之色,道:“环弟,那妙玉……她是邢蚰烟邢姑娘托付我照看的,性子不大好……”

    贾环笑道:“没事,我又不同她打交道,纵然言语冒犯一二,我也让着她。”

    “不是不是……”

    贾迎春忙道:“我是说,她还想带几箱经书回去,还有一些家……她拿不动。嬷嬷也拿不动,她又不愿让小厮去搬……”

    贾环哈哈笑道:“成,我一会儿派青隼的姑娘去搬,她们会武功,力气大,一准没事。

    姐姐,可还有别的要求没有?”

    贾迎春愧意道:“再没了,尽给环弟添恼……”

    贾环笑道:“这算什么,姐姐既然答应了邢姑娘,如今就要守住诺言,极好的事。

    再说,邢姑娘嫁给了王世清,王世清在为我的事奔波西域万里之遥,原是一家人,帮她点忙,也是应该的。

    对不对?”

    贾迎春温柔可亲的面上,腼腆一笑,道:“林妹妹说的不差,环弟果然最会哄女孩子!”

    贾环:“……”

    看着贾环发傻的模样,贾迎春咯咯笑出声,声音亲切悦耳。

    ……

    ps:今天应该就两更……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她是谁?

    翌日清晨,天将明。

    贾环携赢杏儿、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薛宝琴、白荷、董明月、公孙羽、小吉祥并贾迎春、贾惜春等人,齐跪于荣国府上房,荣庆堂。

    与贾母、薛姨妈等人作别。

    到底是要久别,又是那么些人一起离去,气氛悲伤。

    不说贾母等女眷,连贾宝玉,也哭成了泪人。

    若非贾政在堂,怕是他都要拼命撒泼跟了去……

    千叮咛,万嘱咐之后,终要一别。

    等从荣庆堂出来,个个都红了眼。

    一顶顶软轿,又送了一干人去了东路院,赵姨娘处。

    又是一阵泪别。

    等从东路院出来后,个个都红了脸……

    因为赵姨娘再三交待,等二三年回来后,她要最少看到十个孙子……

    众人亚历山大。

    拜别完后,王熙凤、李纨、贾探春带着一众嬷嬷丫鬟,将众人一直送到二门垂花门前,方作罢。

    众人再次泪别……

    尤其是林史薛、贾迎春和贾惜春五人,与贾探春哭成了泪人。

    王熙凤则叮嘱贾环,万莫望了前事……

    不过这个时候,除了赢杏儿似笑非笑的看了贾环一眼外,其她人都没有注意到。

    贾环千劝万劝数回后,队伍才再次启程。

    离了二门儿,诸女便弃了软轿。

    一长溜的八宝簪缨华贵马车,停在二门前,由数十位健妇看停。

    各自的丫鬟纷纷上前,将脚凳放平稳后,扶着各自的姑娘上了车。

    赢杏儿的车驾特殊些,她乘着的,是当年太上皇御赐的由八马牵拉的凤辇。

    若是还在都中,为了不引起宫里那人的注意和忌惮,她自然不会如此高调。

    但既然已经决定出京,离开大秦的权力中心。

    她也不必再忌讳什么……

    这架凤辇去了江南后,对贾环也有益处。

    只逼格就能镇压整个江南渣渣……

    ……

    算上放置贴身包袱的马车,一行足足有二十架豪华马车,缓缓驶出荣国府。

    出了正门后,贾环与送至此的贾政、贾琏等人作别。

    “爹,您在都中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不必因为儿子不在京,就担忧什么。”

    临别前,贾环对贾政温言说道。

    贾政叹息了声,道:“为父旬日里并不喜出门应酬,在家里自有自在,不相干的。”

    贾环点点头笑道:“偶尔出去喝点花酒也是可以的……”

    “你!”

    贾政正满心不忍离别苦,却听到这孽畜说出这样的话来,登时大恼,看着贾环贼眉鼠眼的模样,心里一软,厉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道:“都这个时候了,还满口胡言。

    此次你下江南,不同以往,还带了那么些家眷。

    当记得谨言慎行,不要招灾惹祸。

    你自己不害怕,也需为她们想想……”

    看着苦口婆心,一脑门子为熊孩子担忧的贾政,贾环笑着上前,在贾政惊讶不习惯中抱住了他,道:“爹,您放心,儿子长大了,会照顾好自己,更会保护好家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