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军工帝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好像不是很便宜,差不多和白银等价!”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没有大规模种植之前,橡胶肯定便宜不了,朱慈炅无所谓的道:“钱不是问题,就算和白银等价,十万斤也才十多万两,一千万斤也才一千多万两,这个钱朕出,让若斯兰多买点奴隶去原始森林里面找,能找到多少是多少,另外南洋那边好像很适合种橡胶树,你可以让他们把橡胶树的种子送过来,在锡兰,在吕宋,甚至是在巴达维亚大规模种植,栽上几百万颗都没关系,不管出产多少大明都要了。”

    所谓财大气粗,有钱说话就是有底气,要是换做崇祯朝大明一百万两都很难拿出来,而现在朱慈炅光是自己的私人产业一年的收入就上亿,大明的税赋也是一年一个台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明税收的主体已经从农业偏向工商业,现在大明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万两一年,差不多有一半出自工商业。而且大明的商人正逐步垄断朝鲜、东瀛和琉球市场,随着大明藩属国数量的增多,工商业必将呈爆炸式增长,到时候一年税收上亿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年收入如此之多,几百上千万两对朱慈炅来说自然不算什么,这橡胶可是个好东西,不光是用来做线皮子,还可以用来做车轮,还可以用来做机械设备上的密封装置和缓冲装置。。。。。。,总之橡胶在石油工业发展起来以前是一种极其重要工业的材料,用途之广泛,说都说不完。当然,朱慈炅不会跟施维拉说,这些可是大明将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点,怎么能告诉他呢,他只要负责把橡胶买回来就行了。

    施维拉当商人的天赋可比当总督的天赋高多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商机,如果能垄断橡胶市场,他们家族的收入必将翻倍增长,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他立马献媚的道:“既然皇上如此急需橡胶,那微臣就为皇上跑一趟美洲,为皇上收集橡胶,并把橡胶树的种子和熟练的种植奴隶给皇上带回来,这个,这个,皇上您看,能不能把橡胶的采购和种植交给微臣负责,这样微臣办事也方便一点。”

    朱慈炅对施维拉的办事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不就是想赚点钱吗,只要把事给办好了,这点钱算什么,他大方的道:“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只要你能给大明提供足够的橡胶,钱,朕不会少你一分。”

    施维拉闻言大喜道:“多谢皇上,微臣这就去召集卫队和船只,马上去美洲。”

    这种买办性质的事情施维拉自然是熟悉无比,列强殖民世界各地的时候请的买办多了去了,能有个十来万两的买卖权限就算是大买办了,像他这样几百上千万两的,简直就是超级买办。买办的利润可是高的惊人,他其实不用投入什么资金,就是出钱买点奴隶而已,至于橡胶树的种子,以他和若斯兰的关系,若斯兰能收他钱吗,只要能把橡胶树栽活了,过不了几年可就变成了摇钱树!

    他这正要屁颠屁颠的去召集人去美洲呢,朱慈炅却是抬手道:“你不用去召集卫队和船只了,太费时间了,朕给你安排。”

    说罢,他对着外面喊道:“曹化淳拟旨。”

    曹化淳自然是飞快的走进来,很快就提笔以待。

    朱慈炅朗声道:“令北洋水师调遣超级战列舰十艘,福船战舰一百艘,水军两万,护送诚意伯施维拉前往美洲,期间一切事宜听从诚意伯安排。”

    曹化淳那里刷刷的写,施维拉这里却是毛孔的乐的快炸开了,他带着自己的卫队和武装商船去美洲还真有点怕海盗打劫,现在就不一样了,有大明水师舰队护送,他不去打劫别人就算不错了!大明水师的战舰可是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带着一百多艘这样的战舰出门,那威风,简直想想都让人浑身热血沸腾。

第十卷 第八章 学通讯驿卒成新宠

    要将有线电报覆盖整个大明甚至是所有藩属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电线、蒸汽式发电机、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这些只是最基本的硬件配置,还需要有场地摆放这些东西,还需要有人去操作,还需要统一的汉字编码等等等等,千头万绪。

    朱慈炅作为皇上自然不用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这些问题要一个人去考虑恐怕头都会想炸,他完全不用想那些细节,只要把事情交待下去自然有人给他办好。

    如果说电线、蒸汽式发电机、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是有线电报的硬件基础,那么统一的汉字编码就是有线电报的软件基础,有了硬件和软件,人才能去操作,所以朱慈炅准备先解决汉字编码的问题。

    汉字编码要说简单也简单,反正一个个字排下去,每个字给个编号就行了,但要说复杂也很复杂,汉字博大精深,如果将所有的字全列出来,那恐怕有上万甚至是几万个,这会儿可没有拼音检索和笔画检索,如果要让所有的电报操作人员把所有的汉字和编码都记住,恐怕培训一年都不够,所以必须把常用汉字从里面挑出来,只给常用的汉字编码,不常用的先放一边。

    这个挑选常用汉字的工作自然是非翰林院莫属,明朝那会儿翰林院可是文学的权威,不但具备秘书监、起居郎、舍人等职能,更是负责史书的编写和著作的管理,挑选常用汉字这个工作找他们准没错。

    当皇帝就是有这点好,他只要一道圣旨下去,着翰林院一个月内挑选出三千常用汉字,编辑成册,交上来,就成了。至于他们怎么去选,按各类书籍中出现的频率统计也好,按日常用语的频率排序也罢,甚至扯皮打架争出来都可以,反正一个月后必有结果,完全不必他去操心。

    至于编码的事情更简单,只要把常用字挑出来,交给徐孚远和夏允彝去编一下就行了,三千字一天编完时间可能有点紧,三天之内绝对没有问题,朱慈炅甚至还把格式都给他们定好了,每个字都占一个大方格,大方格分成三行,中间是大大的一个汉字,上面一行是细细的汉字编号,下面一行是细细的二进制编码,每页分为十行,每行五格,三千字六十页就够了,就薄薄的一本,翻阅起来方便的很。他甚至还让徐孚远和夏允彝联系了印刷作坊,准备了细小的铅字和方格,到时候只要把挑出来的汉字往里一添就行了。

    安排好汉字编码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场地和人员的问题了,这个场地倒还好说,这会儿驿站不但没有像崇祯朝那样裁撤掉,反而改进成了邮局,将各地邮局改建一下,装套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这个人员就是个大问题了,要会发报首先得识字,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还要学习二进制编码,普通驿卒别说是电路知识和二进制编码了,能认全三千个常用汉字那都不得了了!

    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有先选拔,把驿卒中识字的选出来,然后再集中起来培训,教授他们相关知识。

    现在各地的驿站也就是邮局已经划归到通政使司门下,朱慈炅将通政使吴梅村招来商议了一阵,随即便下发了一道圣旨:“令大明各地开始选拔驿卒,要求头脑灵活,能读书识字,每个宣承布政使司选拔十名,每个州府选拔五名,每个县城选拔两名,被选中的驿卒分批送到京城培训,培训合格后粮饷翻倍!”

    这驿卒虽然不是什么香饽饽,但好歹也是吃皇粮的铁饭碗,一般驿卒的粮饷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有传闻李自成是丢了驿卒的工作,没了活路才不得不造反的,这个理由虽然有点牵强,但至少证明明朝那会儿驿卒这份职业待遇还是可以的。

    驿卒本来就是份不错的工作,现在竟然有可能粮饷翻倍,也就是说只要省着点花,甚至可以养活一家人,普通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自然是削尖脑袋往里钻,这驿卒瞬间成了热门职业。

    不过现在大明的官场已经被朱慈炅整治的差不多了,各县城,甚至是各州府主政的官吏基本上都不敢出什么幺蛾子,各宣称布政司是有能力在这种小事上动手脚,但为了这点利益就去惹皇上实在不值,所以驿卒的选拔还算是比较公正的,选中的驿卒不说都有生员水平,至少千字文还是学过的,基本上都能读书识字。

    大明现在有两京十三省还有一个奉天直隶府,选拔出来的驿卒数量可不少,省一级的就是一百多,州府一级最少有五六百,县城一级更是有两三千,加起来最少有三千多人,而且这还只是地方上的,军方才是装备电报机的重点单位,各军团最少都要配备上百名通讯员,还有各都指挥使司,各个卫所,加起来也有三千多人,要一次培训出来肯定是不可能的,分批培训那是势在必行的。

    电线、蒸汽式发电机、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产出来几千套,朱慈炅估摸着明年能把各宣承布政使司、各都指挥使司和各军团配备上就不错了,所以他打算先开两个班,分别徐孚远和夏允彝负责教授,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挥使司选拔上来的一个班,大概两百多人,各军团先分别选拔二十人组成一个班,大概也是两百多人,就在大明理工学院招几个大点的讲堂教授,等这批教授完了再是各州府和各卫所的,最后再考虑各个县城的通讯问题。

    徐孚远和夏允彝听闻自己要当先生,还要一次教授两百多个门生着实吓的不轻,他们虽然也上过私塾,但一个私塾老先生最多也就一次带十来个学生,就算是现在的大明理工学院,一个先生最多也就带二三十个学生,哪有这一下带两百多个的,怎么教的过来!

    还好朱慈炅上过大学,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学里面上大课一次不也是几个班两三百人,整个阶梯教室就行了,至于黑板什么的也没什么必要,反正对于这些驿卒和军方的通讯员来说,文化课也就是学那三千个常用字,记住它们的编码,用毛笔写出来的大字看的更清楚。

    至于教材也很简单,就用新编的《常用汉字编码大全》就行了,又有编号,又有编码,只要将二进制码教授给他们,就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了。而且这本书也将是他们以后必须用到的工具书,接触的越早越好,不要求他们一次把所有汉字的编码都记住,但最少大概编码是多少他们必须记清楚,不然到时候翻都翻不到,那就耽误事了。

    其实,最麻烦的还是实验课,这些驿卒和通讯员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收和发送电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须给他们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他们每个人每天都能练习发送和接受电报,不然就算《常用汉字编码大全》能倒背如流了都没用。

    地方上选拔驿卒和军方选拔通讯员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里工部也在拼命研制拉丝机,虽然还没有最后成功,但是主体的挤压部分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勉强能挤出一截一截的铜丝,这些铜丝长则几丈,短则几尺甚至是几寸,如果要用来生产正式的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肯定是不行,铺设线路更不行,但是用来做实验器材还是足够了。

    正好朱慈炅也要让徐孚远和夏允彝学着制造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了,他干脆将这两样东西的草图画出来,给他们讲解了一下,让他们自己琢磨琢磨怎么用现有的东西把实验器材造出来,今后有了电线成品又怎么生产正式的蒸汽式发电机和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

    要说徐孚远和夏允彝这两人还真是选对了,他们就是那种理工科的天才,朱慈炅把草图给他们一讲解,他们鼓捣了几天还真把实验模型给做出来了,不过只能纯用来做实验,还不能投入实用。

    比如蒸汽式发电机,轴承和蒸汽活塞都有现成的,这个不用多说。壳子也很简单,大明这方面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只要跟他们描述一下,你哪怕要铸朵花出来他们都能给你铸出来。转子也好说,只要把磁石加工一下就行了。唯一麻烦的是定子线圈。这会儿连绝缘材料都还没找回来就更别说漆包线了,没有绝缘层就不能让线和线还有线和外壳接触,徐孚远和夏允彝想出来的办法是直接将线绕在木柱上,绕稀点,不让线和线接触,然后外面再套个木壳子,不然线和外壳接触,这样做是做成了,但是发出来的电,电压和电流都很小,近距离做个实验还可以,远距离一损耗,那电流就微弱到薄铁皮都吸不动了,所以还不能投入实用。

    有线电报发送接收装置能强点,发送装置反正就是个带弹片的开关按钮,结构及其简单,接收装置能复杂点,主要还是信号显示的问题,这会儿肯定做不出纸条打印,也没有光电二极管,只能靠声音来传递信号,这就必须有一套精密的发声装置,这个部分也比较耗时间,只能先用铃铛替代。

    实验器材定型之后,朱慈炅立即下令,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挥使司选拔的驿卒和各军团先分别选拔通讯员进京,开始学习电报通讯,至于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边学边做得了,这样印象更深刻。

第十卷 第九章 反贼四出西北危急

    话说现在驿卒都成香饽饽了,那个历史上最有名的驿卒,传闻就是因为丢了驿卒工作而造反闯王李自成现在怎么样了呢?他现在混的肯定比驿卒好,虽然还只是个闯将,但他舅舅老闯王高迎祥这会儿却是当上了起义军首领,他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一跃成为起义军中的二号人物。

    自从崇正四年卢阎王那次恐怖的大围剿之后,大明朝廷就好像把西北这股反贼给忘了一样,只留了五万兵马守住山西平阳府一线,其他兵马竟然全部调走了!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紫金梁王自用带着十万义军在山西和河南交界山区里休整了几个月之后,便开始向河南怀庆府进发了,你们守着山西我特么不会去河南吗?瓜娃子!

    河南对起义军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到处都是皇室宗亲,到处都是地主豪绅,普通平民不是皇室宗亲的家奴就是地主豪绅家的佃农,民怨极大,造反基础比山西和陕西还要好。

    起义军在河南可谓如鱼得水,不到一年时间便恢复了元气,不但拿下了怀庆府,人马更是扩充到了三十多万,正当王自用准备大展拳脚创出一番事业时,意外发生了。

    要说这意外只能怪他没有完全体会朱慈炅的意思,你说你好好的在河南呆着,老老实实去收拾那帮宗室的蛀虫不好吗?他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听闻大明和后金在辽东一场大战,好像打的蛮惨烈,他竟然准备乘虚拿下京城,一举掀翻大明!

    好吧,这也怪《新京报》宣传的有点过火了,将辽东的大战描述的惨烈之极,虽然后面紧接着又报道了明军大获全胜,辽东已然收复,建奴逃回老家,但后面明军的动向却是不可能出现在报纸上的,再加上朱慈炅就派了孙传庭这一路秦军来对付起义军,而且还是派往西安驻守,这就让王自用完全误解了,他认为明军肯定是伤亡惨重,那报纸上都是吹的,什么大获全胜,没见几十万大军调过去,最后就回来十万人吗!

    孙传庭本来是严格遵守皇上的命令在西安守着呢,哪怕起义军把整个怀庆府都占了,他都没动弹,按皇上的意思,他们只要不去进攻开封府,就不必理会,再说了,他也知道光凭手下的十万人马要击败三十多万义军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要全歼那简直就是做梦,到时候他们再往山里一钻,自己还是白跑一趟。

    好死不死的是,这王自用竟然跟抽风一样,集结大军直扑京城,这还得了,虽然他知道这三十万起义军绝对攻不下京城,但让他们进入顺天府惊了圣驾那也是天大的罪过啊!他一接到消息,立马率十万秦军日夜兼程往京城方向疯赶,终于在河南北部与京城交界处的武安截住了义军。

    没什么好说的,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打,三十万义军哪里干的过十万装备精良的秦军,卢象升卢阎王所率的天雄军是猛,但里面也只有卢阎王一个疯子,这秦军特么十万人全是疯子,见了义军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要不是孙传庭一再严令保持阵型,他们恐怕会直接扑上去疯抢了,那可都是钱啊,一个人头最少值十两银子!

    义军简直被他们这架势给吓傻了,一般的军队都是领军将领一再严令,甚至派督战队站在后面拿着明晃晃的砍刀恐吓才会不要命的往前冲,这秦军特么都是些什么人啊,看他们的眼神就像饿狼看见了肥羊一样,要不是领军将领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喊叫保持阵型,估计他们早就一窝蜂冲上来了。

    本来义军面对没有配备火炮的明军还是有办法的,几寸厚的巨盾一竖,盾墙一起,火枪再厉害都没用。这次秦军是没带火炮,如果拉着火炮跑过来,恐怕义军都冲到京城了他们还赶不到武安,但秦军的战术素养太高了,遇到三倍于己的义军一点都不慌乱,布阵速度快的惊人。

    义军可没有他们这种战术素养,行军的时候也没什么章法,三十万大军延绵了几十里地,指挥起来极其的麻烦,义军这边前锋还没把消息传到后卫呢,秦军就已经排成几十层叠浪阵型,波浪般的涌上来了。

    现在秦军可是人人都配了新式燧发枪,叠浪阵形一启动那子弹就跟下雨一样的罩向义军,一阵枪林弹雨下来义军这边立马惨叫不止,前排的人很多都被打成筛子了,连王自用腹部都中了一枪,还打什么打,赶紧跑路啊!

    战斗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大部分义军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见前面噼里啪啦一阵响,跟放鞭炮似的,连绵不绝,然后前面就传来无数凄厉的惨叫声,然后大家就开始跑路了。

    等跑了十几里地,大家停下来稍微歇息了一下,一众义军将领才发现,他们的首领王自用竟然中枪了,这会儿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脸色惨白,疼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三十万大军顿时群龙无首,一众义军将领也知道,没有紫金梁王自用的指挥,他们谁都不会听谁的,这仗没法打了,还不如退回怀庆,等王自用伤好了再说。

    义军就这么退了,孙传庭竟然也没追,他一边在武安安排防务,一边派快马请示皇上,没过几天朱慈炅的指示就来了,很简单:反贼退回去没?要是反贼退回去了,你们也回西安吧。

    好吗,义军早就退回怀庆了,孙传庭对皇上那可是忠心耿耿,既然皇上让他回,那就回,他竟然真的就这么领着秦军回西安了!

    紫金梁王自用是命里该绝,历史上他也是崇祯六年在武安受了伤,回怀庆没多久就病死在济源,到了崇正六年他同样逃脱不了受伤病亡的命运,回去不久就病死了。

    王自用一死,一众义军将领谁也不服谁,最后干脆把他的队伍一分,然后分道扬镳!

    京城他们是不敢去打了,他们终于明白那里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不去还好,一去明军就会发了疯一样的来堵他们,那疯劲谁都受不了;山西他们也不敢去,那可是卢阎王的老巢,万一把卢阎王惹回来了,他们同样没好果子吃;陕西他们更不敢去了,孙传庭就在那里守着呢,去了岂不是寻死!

    想来想去还是待在河南最安全,于是各路义军开始向东南蔓延,很快河南便成了造反的重灾区,整个河南全境到处都是义军的身影。

    要知道河南可是皇室宗亲的天下,七十二家亲王郡王子子孙孙繁衍下来,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十多万,可以说皇室宗亲最少有一半在河南,义军和皇室宗亲那可是真正的死仇,没二话,逮住一个杀一个,杀的河南的皇室宗亲哭天喊地,求救的奏折如同雪片般的飞向京城:反贼这是要绝老朱家的种啊,皇上快来救我们啊!

    摄政王朱由检看到求救的奏折自然是急的不行了,一次次的劝朱慈炅出兵去围剿反贼,但朱慈炅早有准备:

    一会儿敷衍道,后金虽然被打跑了,但他们兵力并没有什么损失,他们现在正在漠南吞并蒙古各部,实力甚至已经超过了以往,朕必须派大军守住长城一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一会儿又敷衍道,海上强国荷兰已经把宝岛东番给占了,他们正在集结人马准备入侵大明,朕必须率大军去抵御!

    一会儿又敷衍道,东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朕必须严加防范,那可是倭寇,让他们上了岸大明将永无宁日!

    就这样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崇正九年。

    在朱慈炅的有意纵容下,整个河南几乎被义军翻了个底朝天,除了开封和洛阳,几乎所有地方都被他们劫掠过,河南的皇室宗亲十有**都成了他们的刀下亡魂,还有一成多几乎都躲去了洛阳城,各路义军靠劫掠来的钱粮滚雪球一样的发展起来,总数达到了恐怖的五六十万,义军可以说提前七八年达到了全盛时期的兵力!

    如此多的人马粮草就成了大问题了,河南肆虐完了怎么办?要知道这会儿河南旱灾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种不出什么粮食,靠抢来的粮食五六十万大军能吃到几时,到时候粮食吃完了呢?难道全饿死吗!

    在这种情况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聚集在河南荥阳召开了荥阳大会,共商推翻朝廷统治的大计。

    会上势力最大的高迎祥被推举为新的义军首领,而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也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提出联合作战,四路出击的妙计:

    一路由高迎祥率领二十万大军往西进发,伺机偷袭夺取西安;

    一路由李自成自己率领十万大军攻击洛阳,伺机干掉皇室宗亲里面最有威望的福王朱常洵;

    一路由张献忠率领十万大军往南进发,攻击襄阳,伺机干掉皇室宗亲里面辈分最高的襄忠王朱翊铭;

    一路罗汝才率革左五营等其他义军共计十余万,攻击中都凤阳府,伺机去挖了老朱家祖坟!

    此计之妙在于四路虚实不定,每一路都可以做佯攻,每一路都可以转为主攻,而且四路对大明朝廷来说都是必救之处,朝廷的兵力毕竟有限,到时候肯定能救一两路就不错了,其他路就必然可以轻松得手,只要一路得手,小皇帝必然方寸大乱,到时候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在各路义军首领看来,这的确是个妙的不能再妙的妙计了,朝廷必然因此大乱,但,真是这样的吗?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卷 第十章 调集兵马准备出征

    面对义军如此‘妙计’,朱慈炅只想说:太好了,终于来了!他等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纵容了义军几年,不就是为了借他的手除掉宗室这帮蛀虫,现在义军终于向几条最大的蛀虫动手了,他自然是高兴到不行。

    当然,这些都只能在心里想想,表面上他收到消息的时候,那叫一个慌乱啊,‘急忙’发出圣旨无数,还跳着喊着要御驾亲征去收拾那帮反贼。

    什么令镇南王郑芝龙立刻调集南直隶大部兵马死守中都凤阳,如若丢了凤阳,就要诛他九族;

    什么令五省总督孙传庭死守西安,如若丢了西安,同样要诛他九族;

    什么令朝鲜军团立刻去辽东接替定辽军的防务,定辽军随时准备起拔,朝鲜军团一到,立马前来京城集结;

    什么令东瀛第一军团立刻到北大营接替天雄军的防务,天雄军也随时准备起拔,东瀛第一军团一到,立马前来京城集结;

    什么令北洋水师立刻上岸接替东大营的防务,禁卫军第二军团也随时准备起拔,北洋水师一到,立马前来京城集结。

    。。。。。。。。。。。。

    这一通圣旨急匆匆的发下去,好像朱慈炅是恨不得将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全部调集过来随他御驾亲征,去解中都凤阳和西安之危,去救他的长辈福王和襄王,实际上,他却是在拖延时间!

    要真把他逼急了直接带上天雄军和禁卫军就能打的义军满地找牙,他之所以这么来回调动军队,就是想把福王和襄王耗死!几十万大军的调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光是圣旨传过去都要十天半个月,等到军队准备好起拔,怕是一个月都过去了。

    更绝的是朱慈炅竟然调朝鲜军团和东瀛第一军团分别去接替定辽军和天雄军的防务,这交接防务有多麻烦不说,光是朝鲜军团和东瀛第一军团赶到辽东和北大营最少都需要一个月,等他们接替了两地的防务,洛阳和襄阳恐怕早就被义军攻下了。

    话说朱慈炅如此玩火,就不怕义军把西安或者是凤阳也攻破了,占了西北大片土地,掘了他老朱家的祖坟吗?

    他当然不怕,其实早在义军刚刚聚集在荥阳准备开会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消息了,他当然知道义军会去进攻中都凤阳,这在史书上可是大书特书的事情,他能不早做准备吗?

    他早就下了密旨,让镇南王郑芝龙调集南直隶十万守军前往凤阳府的武平卫和颍川卫驻守,再加上原来凤阳守将黄得功手下的五万人马,凤阳一府足足聚集了十五万大军,就算是所有义军全部冲过去都休想攻的下来,他压根就不用担心。

    至于西安,高迎祥那纯粹就是去寻死,历史上他就是偷袭西安被孙传庭逮住了,最后押解到京城凌迟处死,不知道这次他还会不会用他那愚蠢之极的‘子午谷奇谋’,如果他敢用,那还不死定了!

    表面上朱慈炅是上蹿下跳,一个劲地催促各路人马快点,快点,再快点,其实内心里他早已乐开了花,锦衣卫的密探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早就混进了各路义军,西北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一切都在按他的预想发展,他急个屁啊。

    如果满朝文武知道皇上是这想法,恐怕会惊的晕厥过去,这次义军四路出击可真是把大明朝野上下都吓了一大跳,反贼竟然已经发展到五六十万之巨,这还得了!一众大臣纷纷进言:皇上赶紧调辽东和京城以北的所有兵马前去围剿啊,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大明就完了!

    朱慈炅对这些大臣的谏言简直是嗤之以鼻,义军算什么,后金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皇太极那叫一个狡猾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帮人在他面前连小学生都不如,崇祯朝那会儿不就是起义军闹了十多年,前前后后死伤不下百万,最后才攻下京城,灭了明朝,结果呢,后金前前后后死伤都不到十万,一把冲过来就把李自成给灭了,华北的大好河山简直是拱手送给人家的!

    要他放弃辽东和长城的防守去全力对付义军?真这么干,他就是头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