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军工帝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来。至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则下旨让兵部和户部马上办理,一个月内一定要把抚恤金发放给阵亡将士的家属。

    还有,这盛京盛京的,朱慈炅感觉怎么叫怎么别扭,干脆下旨直接将盛京改名为关宁,以纪念关宁军阵亡的将士,同时表彰关宁军在此次大战中的英勇表现。

    奖励和抚恤完接下来就是补充战损了,大明可不是打完辽东就算了,朱慈炅的雄心壮志已经被钩起来了,以后开疆扩土,殖民海外,战斗自然少不了,所以这军队有战损就必须及时补充。

    至于兵源问题,朱慈炅倒是不必操心,辽东、山东和北直隶屯卫无数,只要给饷银不存在招不到人的问题,而且这天雄军、关宁军和禁卫军第一军团可都是大明一等军团,粮饷和待遇比普通兵种高了几倍,秦军和东江军也是大明二等军团,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也能晋升一等军团,这么好的待遇,各地屯卫所自然是争着抢着要为这几个军团补充战损。

    朱慈炅一看这么多屯卫所要往这边塞人,那怎么行,这可是朕的精锐兵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最后他干脆派出各军团的将领到各地卫所亲自去选拔,一个将领负责一个卫所,倒也不怎么耽误事,不到一个月时间,战损就补充完了。

    最后这个宣传自然也要跟上,朱慈炅又把陈于泰叫到跟前,让他来了一篇《关宁铁骑》,主要讲述关宁军团在这次辽东大战中的英勇表现,他还特别嘱咐陈于泰要适当的吹一吹,大概意思就是,你建奴不是牛吗,结果集合了所有精锐连一个大明的二等军团都奈何不了,等禁卫军的增援一到,立马被打得大败而逃,可见大明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建奴就会吹牛逼!

    陈于泰听了,直翻白眼,明明是你自己在吹牛逼,还说别人就会吹牛逼!当然,不管朱慈炅怎么吹牛逼,他都得当真牛逼写,谁叫人家是皇上呢。

    休整了一个月,朱慈炅终于有点坐不住了,他又将各军团主将和孙承宗召到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首先是进不进攻建州的问题,毕竟后金就是从建州发展起来了,如果就这样放任不管了,指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又要冲到辽东来作乱了。

    对于这个问题,各军团主将自然是人人喊打,所谓除恶务尽,这建奴毫无人性,在辽东肆虐这么多年,把辽东的平民百姓都快祸害完了,自然是要把他们灭了才能解心头之恨。

    但是,镇国公孙承宗却不赞成马上就攻打建州,他的理由很充分。这次辽东大战建奴的损伤并不是很大,明军歼灭的大部分都是仆从的蒙古兵,真正的女真兵其实并没有消灭多少,保守估计皇太极手底下最少还有十万大军。而且建州附近的地形十分复杂,到处都是深山密林,不熟悉的人走进去都会迷路,几十万大军开进去,行进艰难不说,很有可能根本就找不到建奴的主力。到时候反而被建奴各个击破,重演萨尔浒打败的悲剧。

    所以,他建议,堡垒推进,步步为营,一直将堡垒修到建州城去,看皇太极还能耍什么花招!

    朱慈炅犹豫再三,还是采纳了孙承宗的建议,这样虽然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银子,但是相当稳妥,大明现在不缺乏时间更不缺乏银子,如果轻敌冒进最后吃了打败仗,那就得不偿失,干脆直接修碉堡得了。

    既然决定堡垒推进,那攻打建州就不在这次辽东大战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剩下的就是收复铁岭卫和辽海卫这两座城池了。

    这两座城池并不是什么大城池,甚至比金州卫和复州卫都不如,朱慈炅也懒得兴师动众亲自跑过去攻打了,直接让秦军和东江军每个军团负责一座,天雄军也跟过去居中策应一下,防止皇太极出什么幺蛾子,至于关宁军和禁卫军第一军团,则留守关宁城,以防皇太极反扑。

    令朱慈炅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孙传庭就令人来报,铁岭卫守军望风而逃;第二天晚上,毛文龙又令人来报,辽海卫守军弃城而逃!

    朱慈炅惊呆了,这,这,这,辽东就这么全部收复了吗?多少伤痛,多少耻辱。。。。。。后金竟然也有望风而逃的时候!

    其实,也不奇怪,铁岭卫和辽海卫能有多少守军,他们之所以不走,只是抱着侥幸心理,指望明军打下盛京就算了,不会再往北打了。现在明军既然来了,他们自然是撒腿就跑,不跑等死啊!

    正当朱慈炅目瞪口呆的时候,一件令他更吃惊的事情发生了:系统美女久违的声音竟然再次出现在他的脑海!

    本卷终,欲知这次系统奖励内容,请看下卷。

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计划

    话说朱慈炅刚收到辽海卫收复的消息,脑海里就响起系统美女久违的声音:“叮咚,恭喜你完成第二个荣耀任务收复失地,现在发放奖励:多层战舰图纸。”

    朱慈炅只感觉一阵强烈的眩晕,差点没从椅子上摔夏利,不知道多少图纸猛的一下灌进他的脑海。眩晕过后,他脑海了多出无数战舰的知识:什么多层甲板、后膛舰炮、战列舰、巡洋舰。。。。。。

    这荣耀任务的奖励比生存任务的奖励不知道大了多少倍,太庞大了,庞大到朱慈炅一时半会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战舰知识。

    他正要细看一下,系统美女紧接着提示道:“叮咚,友情提示:海上争霸时代已经来临,骚年,造出无敌舰队去打败列强,称霸世界吧,系统将提供无比丰厚的奖励。提示完毕,祝你游戏愉快。”

    是啊,大航海时代已经结束了,海上争霸时代已经来临,荷兰正进入黄金时代,英国也开始殖民扩张了,这两个国家将逐渐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称霸整个世界。

    而大明,在历史上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直接亡国,一个强大的帝国从此陷入沉睡,直至被列强欺凌。。。。。

    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朱慈炅忍不住在心中呐喊起来:“现在是我崇正皇帝当朝,大明已经觉醒,打败了后金的入侵;有领先世界的军工技术在手有我朱慈炅在,大明必然崛起,称霸整个世界!”

    激动过后,朱慈炅慢慢冷静下来,开始考虑大明崛起的计划来。一个大国的崛起,并不是单靠军事或者单靠科技就行了,军事要靠经济支撑,科技必须以文化为后盾,所以,一个大国要崛起必须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领域全面发展,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必将举步维艰,最后很可能会倒在崛起的道路上。

    朱慈炅自然不想因为某些方面的缺陷而导致最后半途而废,所以,全面发展是必须的,他一个一个方面考虑起来。

    首先,是军事上,大明现有的军队就够了吗?军队其实不是看自己数量的多少,而是看敌人数量的多少。大明的敌人有多少?明面就有东北的后金,北边的蒙元,东边的东瀛,西北的农民起义军,西边的元朝残余势力,南面的土司势力,还有即将崛起的哥萨克、沙俄。。。。。。。

    大明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比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面积加起来都大得多,不算后面要面对的荷兰、西班牙、英国,只算周边这些明面上和潜在的敌人现在这点军队都远远不够,所以扩军势在必行。

    现在大明军队是什么情况呢?真正能直接参战的就是整编过的几个军团,算算其实也没多少:

    一等军团就天雄军、关宁军、禁卫军第一军团;

    二等军团就秦军、东江军、辽东军;

    三等军团更是只有一个禁卫军第二军团,然后就是些普通的边军、守军和屯卫了,守守城还勉强可以,要拉出去打野战根本就不行。

    所以扩军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整编军团的数量,正好秦翼明和秦拱明都已经是提督佥事了,却一直没有下属军团,朱慈炅干脆将定辽中左卫和海州卫现有的守军整编成定辽军,由秦翼明担任主将;又将山海关和遵化一线的守军整编补充为边防军第一军团,由秦拱明担任主将,这样三等军团数量也凑够三个了。还有接下来要造多层战舰,要建立海军军团,这些都要回京城以后才能考虑,现在大致也就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就是经济的问题了,别看朱慈炅在一年内组建了这么多军团,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各军团的装备到现在还没配齐,如果装备齐整就不会出现关宁军被皇太极打得几近覆灭的情况了,因为他们还没有配备足够的燧发枪,更没有配备足够的火炮,甚至连新式双层护甲都没有配备,要不怎么可能阵亡那么多将士。

    现在军队的装备都是朱慈炅自己掏钱在补充,甚至军队粮饷的粮饷大明现在这点可怜的税赋都不能保证,还要不停的从国库里往外拨,所以发展经济,增加税赋已经势在必行。

    这个经济怎么发展呢?朱慈炅是穿越而来,虽说不是什么经济专家,但应付眼前大明的发展还是足够了。

    要经济大发展就要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刺激需求,发展实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现在大明真正富有的人其实大都不是普通百姓,主要还是宗族势力和地主豪绅,这些人其实是蛀虫,只知道消耗不知道发展,所以朱慈炅正放任农民起义军去消灭他们,把蛀虫都清理干净,把资源重新分配,建立市场体系,这才是发展的根本。

    当然,蛀虫的清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现在朱慈炅能做的就是刺激需求,发展实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实业怎么发展呢,靠原有的手工作坊肯定不行,那样效率太低下了,根本就出不了几个实业家,唯有进行工业革命,把蒸汽动力推广到民用生产上,飞速提高生产力,才能培养出一批批的实业家。

    这就涉及到接下来的科技了,科技可以说之朱慈炅最引以为傲的一个方面了,他掌握的科技绝对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其他国家起码落后他四五十年。但是这个科技现在还只是在军工上展现出一点优势,远没有达到碾压其他国家的程度,所以这个科技的发展也势在必行。

    科技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现代人都知道,科技的发展最终依靠的就是人才,要靠高精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不断的推动科技的进步,更要靠普通的科技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现在朱慈炅手下别说高精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了了,连称的上普通科技人才的都只有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等寥寥几个亲信,就算把他们忙死也只能堪堪保证将科技有限的运用于军工生产,远远达不到推广的效果。现在他是空有世界上最领先的科技,却一直没有全面推广开来。

    所以,朱慈炅接下来就准备大力推广西学了,要成立几个大学性质的学校,让徐光启等人培养出一批科技人才,这样才能快速的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要推广西学就涉及到文化层次了,这个文化怎么说呢,真能弄清楚文化的内涵的不知道有没有,反正朱慈炅是搞不清楚的。他只知道要推广西学就要有西学生存的文化氛围,现在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西学耐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大明还是传统儒学的天下。

    这个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儒家思想在大明已经根深蒂固,你要说一棒子把儒学打趴下,然后直接上西学,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

    儒学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很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太脱离实际了,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点思想决定物质的意思在里面,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而西学也不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它对社会的发展的确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个推动基本是纯物质的推动,在思想上可以说很空乏。

    其实儒学和西学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儒学偏重思想发展,西学偏重物质发展,两者正好形成互补。也就是说并不能一棒子把儒学打死,反而要肯定,要发展,要推广,要把儒学和西学平等对待。

    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儒学可以说在大明已经发展到极致了,不用宣传也不用推广,它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反之这个西学在大明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要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广,这样做的话就会显得明显偏向西学了,儒学的代表肯定要发飙,要反对。

    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儒学做基础学科来推广,这下就公平了,大家也看到了,朕并不是偏向西学啊,朕也重视儒学,要全民都学儒学,先学儒学再学西学!

    也就是说,在文化层面,朱慈炅决定先大力推广儒学,让有条件的平民都识字,然后再推广西学,让有兴趣学习格物致知的来学西学,不偏不倚,两者都使劲宣传,使劲推广,把儒学做为基础,把西学做为补充,潜移默化,当学西学的人多了,慢慢的大家也就习惯了。

    最后就是外交的问题了,大明有没有外交,有肯定是有的,但外交政策并不全面。总的来说以前大明的外交政策就是,我大明是天朝上国,你要么是我天朝的臣民,称臣纳贡,大明就会给你好处,保护你,不称臣纳贡的要么是敌人,要么化外蛮夷,大明不结交,你敢过来,我就揍你!

    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大明等于就是一个孤家寡人,真要跟列强打起来,那就是一个国家对阵所有列强!如果是大航海时代以前,或许还有点胜算,但是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后,列强已经逐步强大起来了,要一个国家对抗所有列强就不现实了。

    所以,朱慈炅先拉了一个葡萄牙作为盟友,这还只是开始,后面他还会发展更多的盟友,毕竟大明又不是要独霸世界,盟友多了不容易吃亏啊!

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学院

    辽东全复,朱慈炅也应该摆驾回宫了,至于后金的问题,朱慈炅就交给孙承宗这个修碉堡的专家处理了,同时他还对宣府、大同、蓟州和辽东一线的防御作了相应的调整。

    孙承宗统帅关宁军、辽东军、东江军、定辽军四个军团,驻扎在辽海卫、铁岭卫、关宁城、定辽右卫一线,对付后金,层层推进,把堡垒修向建州。

    卢象升统帅天雄军和边军第一军团,驻扎在宣府、大同、蓟州、山海关一线,对付蒙元,以防御为主。

    孙传庭率领秦军回陕西,总督西北五省剿贼事宜,也以防御为主,保住各行省中心城市就行了。在这方面朱慈炅就开始阴那些蛀虫了,他其实早就收到奏折,贼寇已经开始在河南境内流窜了,他偏偏就把孙传庭派回陕西,而不是在河南剿灭贼寇主力,他就是要等贼寇把河南的蛀虫收拾的差不多了,再去进剿。

    至于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自然是随驾回京城,他准备把史可法的禁卫军第二军团调往天津卫那边的新城驻防,因为现在战舰图纸已经有了,造船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想到这个造船,他就想起了人才培养的问题,现在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他们的工作量可以说已经达到极限了,再没余力帮他来管造船的事情了,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负责他又不放心,那么就只能先培养人才,把他们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管理,这样就轻松多了。

    要培养人才就要推广西学,现在大明还是儒学的天下,来硬的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先使劲捧儒学,然后把西学做为一个补充提出来,这样才不会引起那些‘大儒’们的反感。

    所以,一回到京城,朱慈炅便开始发起舆论攻势。现在吴梅村已经是通政使司的一把手通政使了,朱慈炅

    首先,辽东收复了,这么重大的胜利自然是要使劲宣传,《新京报》开始连篇累牍的宣传辽东的胜利。这可以说是近百年来大明取得的最大胜利,上百万人的大战,只有开国时期才有过,这次大明竟然打败了蒙元和建奴的联军,收复了整个辽东,整个大明立马沸腾了,大明百姓开始疯狂庆祝,简直比过年节还热闹。

    趁着这股热潮,《新京报》有开始宣传火枪和火炮在这次大战中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大明能一改颓势,大败蒙元和建奴联军靠的就是火枪和火炮,这个本来就是事实,再加上夸张的手法,火枪和火炮简直成了神器,一时之间整个大明都在议论这两种神器。

    然后,重点来了,火枪和火炮介绍完,马上来了一期特刊,大部分文章都是赞扬儒学了,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份圣旨,大意是皇上要全力推广儒学,并招各地童生若干,由朝廷出资,免费教授个地十岁以下孩童《三字经》和《千字文》,童生的待遇差不多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在这些文章中间还插进去一篇工部招收童生学习火枪和火炮制造技艺的文章,大意就是工部火枪和火炮生产有点跟不上大明军队的扩充速度,想扩大生产,特招一批童生来管理生产,虽然没有品级,但也算是工部的官员,待遇比教授《三字经》和《千字文》的童生还要高一倍,但前提是必须学会火枪和火炮的制造原理。

    这下整个大明都轰动了,要知道看报的可大部分都是童生,毕竟秀才名额有限,差不多是百里挑一,举人更是,差不多是千里挑一,进士更是精贵,差不多是万里挑一,剩下九成九都是童生。

    这些童生没有功名不能当官,这书其实就等于白读了,各行各业该干嘛继续干嘛,虽然养家糊口没什么问题,但从事的毕竟是普通的贱业,跟有功名的人跟本就没法比。现在朝廷要请他们去教书,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说也是为朝廷办事,也算是一种高贵的行业了,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至于去工部任职那就更不得了了,没有品级那也是官员啊,官员在大明可是最高贵的职业,地位是其他行业压根就没法比的!而且还是去学制造火枪和火炮,那可是神器,神器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吗?

    所以,报名教书的多于牛毛,报名去工部的更是比牛毛还多,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招这么多人,开玩笑几百万人,那工资他都负担不起。怎么办?考试呗。

    当然,这不是科举考试,想去教书的总要能背《三字经》和《千字文》吧,而且每句的意思总得懂吧,定个日期,简单的考考就行了,随便挑几段,默写;在随便挑点句子,释义,就这么简单,要这都打不了满分,那就不要去误人子弟了。然后再由礼部来个面试,主要是看品行和外貌,起码也得有个为人师表的样子才行,流里流气、歪瓜裂枣的别把小孩都教坏了。

    至于工部的官员那就严格多了,不但考四书五经还考算术,四书五经是基础,算术是重点,两样考完合格了,再统一由工部官员面试,面试主要是要看你有没有格物致知的头脑了,如果是书呆子,那就对不起了。还要看年龄,三十岁以上的就算了,等培养出来了,差不多也要退休了。

    结果,教书先生招了几万人,工部却只招了一千人,那些教书的就不说了,推广儒学并不是目的,只是附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堵住那些‘大儒’的嘴,工部这一千人可就不一样了,那是真要当人才来培养的。

    于是京城里多了个奇怪的学堂,名字叫什么大明火器学院,当然,这只是个暂时的名字,以后西学推广开了,估计就得改名为大明理工学院什么的了。至于学院里的教授,朱慈炅只能咬牙给几个亲信加担子了。

    礼部尚书徐光启更忙了,因为他不但要负责内阁,还要负责礼部,还要教郑成功,还要教两个大班的数学,一天到晚累的跟狗一样,但他却乐在其中。他一直以来都是推崇西学的,只是大明这个大环境,他实在是无能为力,现在皇上却把事情给办成了,他自然是兴奋不已,这一千人可以说是推广西学的希望,更是推广西学的种子,毕生的心愿即将实现,他能不高兴吗。

    工部尚书毕懋康和工部左侍郎王徵也更忙了,他们不但要处理工部的事情,还要帮宋应星管理军工厂的日常运转,现在还要到大明火器学院去授课,毕懋康负责的是火枪原理,王徵负责的是机械原理。

    还有孙元化,他已经晋升兵部尚书了,这次辽东之战孙承宗可以说心愿已了,皇上也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他也不用再操心了,所以,他直接把兵部尚书的担子给卸了,专心对付建奴。

    这兵部尚书的头衔朱慈炅自然是属意孙元化的,袁崇焕有傲娇的毛病,已经被逐渐边缘化了,在朱慈炅的坚持下,这兵部尚书的头衔最后还是落在了兵部右侍郎孙元化身上。

    新官上任本来就忙,再加上他还要负责火炮的生产和火炮兵的训练,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但这火器学院他还必须去教,谁叫大明现在就他最懂火炮呢,他不去教火炮原理谁去教。

    朱慈炅这几个亲信是累到不行了,但是这个成绩也是显著的,这一千名学员本来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再加上这些名师的教导,那成绩可谓一日千里。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有些人文科好,什么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轻轻松松就能打个九十分以上。也有人理科好,数学、物理、化学都不用怎么看书,考试起来也能轻轻松松打九十分以上。当然,也有文科和理科都好的,这种人应该是很少的。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会这么大的差别呢?不得不说,这是各人的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文科好,有些人天生就理科好,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在明朝,如果你有文科的天赋,那么恭喜你,准备当大官吧,金榜题名靠的就是文科。如果你是理科天赋,那么对不起,你可能一辈子都是童生,君不见,在高中,那些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好的,语文、英语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惨不忍睹,而这次工部招的这一千人基本上都是这种人。他们考不上秀才并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在理科不在文科,四书五经什么的,他们十年寒窗也只能学个一知半解,但是学起数学和什么机械原理、火枪原理、火炮原理来,那叫一个快啊,两三个月以后基本上就可以出师了!

    这不是夸张,其实他们要学的东西并不多,比如数学,基本上学个加减乘除和几何基础就行了,这些人能通过考试证明他们加减法肯定学的好,这些人能通过面试,证明他们肯定不是蠢人,所以加个乘除和几何基础压根就不算个事。再比如机械原理,并不是说让他们学会怎么设计活塞,活塞已经设计好了,他们只要学会怎么用就行了,还有那么多机床做示例,这对头脑灵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难度呢?再比如说火枪原理,并不是让他们去凭空设计一把燧发枪出来,燧发枪样品摆在这里,你只要知道所有零件的功能就行了,这对头脑灵活的人来说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第七卷 第三章 风帆战舰

    第一批人才培养的差不多了,朱慈炅终于可以考虑造船的问题了,说到这个造船,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两百多年前,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为宣扬大明国威,迫使西洋诸国称臣纳贡,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那那时大明是何等的强盛,何等的威风啊。

    据传郑和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长151米,宽61米这是什么概念呢?拿现代的舰船来对比一下,现在最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长333米,宽77米,也就是说,郑和宝船的长度是现在最大航母的一半,宽度只差十来米,好吧,木船造这么大,不知道现不现实。

    当然,朱慈炅不用考虑郑和宝船现不现实的问题,因为他现在还不用造这种排水量上万吨的超级巨舰,系统给的战舰里面就没这么巨大的,最大的一级风帆战列舰也就七十米长二十米宽,排水量才三千吨左右。

    明朝初期在造船技术上的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朱慈炅不知道过了两百多年以后,大明的造船技术有没有退化,要造战舰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所以他把资历最老的徐光启和工部尚书毕懋康召到御书房,先了解一下情况。

    这两人都是他亲信中的亲信,跟他们说话自然不用拐弯抹角,朱慈炅直接问道:“恩师,朕想造一批长二十一丈,宽六丈的战舰,不知道我大明现在能造出来不?”

    徐光启闻言,先看了一眼毕懋康,见他淡定异常,并没有什么为难的神色,这才回道:“皇上,按我大明现在的造船能力,这么大的战舰是能造出来,不过投入颇大,耗时较长,不知皇上怎么突然想到要造战舰呢?”

    朱慈炅听闻造船没有问题,自然开心不已,至于耗费较大的问题,到时候有了无敌舰队,还怕抢不回来吗!在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面前自然不用隐瞒自己的野心,他耐心的解释道:“恩师,你对西洋诸国比较熟,应该知道荷兰吧,现在他们有战舰上千艘,商船上万艘,是数一数二的海上强国!你说朕如果不赶紧造战舰,到时候怎么使四夷臣服,又怎么恢复我大明天朝上国的荣光啊?”

    徐光启闻言,大惊道:“啊,这么多,他们好像立国还不到五十年吧,区区四十多年时间,竟能造出这么多战舰,这么多商船!”

    朱慈炅感叹道:“是啊,区区四十多年时间,他们就发展到如此强大,我大明再不迎头赶上,整个世界都要被他们瓜分完了,而且大明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要知道荷兰可早就把我们的宝岛给占了,要不是因为建奴,朕早就想去收拾他们了。”

    徐光启凝重的点了点头,试问道:“不知皇上一次想造多少战舰?”

    朱慈炅望向毕懋康,希冀道:“自然是越多越好,不知道我大明一年能造多少艘这样的战舰?”

    毕懋康闻言,赶紧拱手道:“若要造这么大的战舰,必须重修船坞,我大明已经很久没造过这么大的战舰了,南直隶宝船厂的船坞都已经荒废了,不知道还有多少大船坞能用。”

    朱慈炅立马摇头道:“不能在南直隶造,新式战舰要配备很多火炮,这边造炮那边造船,运送起来很不方便,直接在天津卫新城里建个造船厂吧,就按最大的规模建,一年能造多少艘战舰?”

    毕懋康尴尬的回道:“呃,这倒不是造船厂大小的问题,工部都水清吏司登记在册的造船匠户现在已经不到两万户了,就算把他们全召集起来,最多也就能让十个大船坞同时开工造船,船坞水道一般是一里左右,只能同时容下这样的大船五艘,十个船坞那就是五十艘。”

    朱慈炅毫不犹豫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