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朱慈炅准备着手军队整顿时,辽东传来密报:皇太极率数万兵马去了蒙古草原,而且蒙古各部隐隐有集结兵马的迹象。孙承宗怀疑皇太极又想故技重施,偷袭京师!
朱慈炅接到密报,气的破口大骂:“皇太极,尼他玛就不能消停一下吗?这大冬天的,到处乱窜什么,你脑子进水了啊!”
皇太极脑子进水了吗?当然没有,他脑子好使着呢。大明在辽东和蒙古草原有间谍,皇太极在北直隶附近也有间谍,朱慈炅这么疯狂宣传要收复辽东,皇太极自然会收到消息。其实就算朱慈炅不宣传皇太极也知道,明军肯定会来打辽东的主意,兵力比他多,武器比他强,不打才怪。
皇太极不是那种一味蛮干的莽夫,更不是那种坐等挨打的软蛋,大明这么大张旗鼓要来收拾他,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该怎么给小皇帝一点颜色看看呢?辽东是不用想了,现在已经天寒地冻,大军出行极不方便,就算勉强出去了,能干嘛,孙承宗正躲在乌龟壳里等着呢,天气尚好的时候都打不下来,何况是大冬天。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偷袭京师,前两年他就干了一次,虽然丢了广宁,但也抢到不少奴隶和财物,算是跟明军打了个平手。这次就不一样了,有大贝勒代善率十万大军在海州卫守着,他压根就不用担心后方的安全问题,现在他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要兵马的问题。
女真各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口已经增加不少,但是总数还是不到两百万,就算全民皆兵,能集结起来的军队也才十五六万,再加上新招的汉八旗总数也才二十来万。代善那里十万不能动,莽古尔泰那里三万多更是早就变成了冢中枯骨,再加上辽东各地都要留点人防守,他能调动的兵马最多也就五万。
上次去偷袭都带了十万大军,这次只带五万肯定是不够的,他只能令蒙古各部集结兵马了。他原本一直不让蒙古各部集结太多的兵马,每次最多让他们集结一两万,就是怕他们起异心,现在都到这份上了,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直接下令蒙古各部集结十五万兵马,在察哈尔部汇合!
他集结这么多人马是想明军决战吗?当然不是,遵化到京城一线大小城池十多座,人家都守在城池里,他战什么战,去攻城?找死吗!火枪火炮再加上地雷手雷,只要四五万人马守城就能让他二十万大军束手无策,大明现在可不止五万人马,那小皇帝就跟个疯子一样到处招兵买马,现在明军最少有一百多万,去攻他们的城,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皇太极其实主要是想打乱明军的部署,为明年的辽东大决战做准备。他早就计划好了,如果明军集结大军在遵化和蓟州一线布防,他就按兵不动,让明军白忙活一场;如果明军只调集少量军队来防御,他就冲进顺天府肆意劫掠一番,然后走人,让小皇帝吃个闷亏;如果明军完全不搭理他,那他就率大军直扑京城,看小皇帝怕不怕。
朱慈炅当然不怕皇太极,只是有点烦而已,他这正准备着手整军备战呢,皇太极突然给他来这么一出,直接就把他计划打乱你了。
他原本准备年前把军队整顿好,年后再调动,现在没办法了,你不调动军队防御,皇太极绝对会冲进顺天府到处劫掠。他这刚信誓旦旦的要挥军收拾皇太极呢,人家马上就冲进京畿要地烧杀抢掠,这不打他脸吗?他丢不起这人!
这次他也不用孙承宗教了,直接令曹化淳取出大明全境的兵力布局图,摊在书桌上看了看,然后下旨道:
“传旨,令昌平总兵尤世威领兵三万驻守密云、怀柔、顺义,每城一万人马;
令宣府总兵侯世禄领兵三万驻守三河、平谷、通州,每城一万人马;
令大同总兵王学书领兵四万驻守蓟州、香河、玉田,其中蓟州两万人马,香河、玉田各一万人马。”
说到这里朱慈炅不由一顿,这些都是按上次孙承宗的安排而调动的人马,这次孙承宗远在盖州,蓟州镇和山海关的兵马也差不多都被他调到三岔河堡和盖州一线去了,剩下的人马不到一万,能守住山海关就算不错了,至于遵化附近还得另外抽调兵马。
他用手指点了点遵化城,然后慢慢向西南方向看去,东北方向就不用看了,现在那里冰天雪地,压根就不要想把大军调过来。
嗯,京城的二十万禁卫军可以调一半过去,京城有十万禁卫军就足够了,现在王恭厂可是在疯狂造炮,十万禁卫军加上造好的火炮,他皇太极就是率五十万大军过来都是白搭。
嗯,北直隶新招的三万守军驻扎在保定府大宁都指挥使司,可以调过来应下急。
再往南,就到河南了,河南一省也才三万守军,防守贼寇都不够,那里还能调的出人马。再往南就是南直隶了,那边是有十多万兵马,但太远了,不行。
那就只能往西了,往西是山西,嗯,山西平阳府和泽州有卢象升集结的二十万大军!调还是不调?
他看了看河南又看了看山西,眼中历芒一闪,调,一定要把卢象升调走,不然贼寇躲在大山里不敢出来,怎么去收拾那帮蛀虫?
他再仔细的看了看地图,平阳府必须守住,那里贼寇已经清理过一遍了,蛀虫都扫光了,不能让他们再吃回头草了,其他地方嘛,哼哼,各州府的官员你们自求多福吧,如果没贪腐贼寇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如果贪腐了那就不要怪朕心狠了,你们就给那帮蛀虫陪葬吧!
想到这里,朱慈炅把牙一咬,继续下旨道:
“令驻扎在大宁都指挥使司附近的三万守军北上蓟州,驻守永平、迁安、滦州,每城一万人马;
令京营提督佥事史可法率十万京营新兵驻守遵化城;
令五省总督卢象升亲率十五万人马将俘虏贼寇押解至遵化城外,沿遵化城原城墙筑一圈外城,以为屯兵之所,最少要能屯兵五十万人马,平阳府留五万兵马驻守即可。”
曹化淳刷刷刷写了六份圣旨,交朱慈炅过目后再一一盖上大印,然后便躬身退出去安排人传旨去了。
。。。。。。。。。。。。
卢象升接到圣旨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新京报》他也看了,作为一个统兵大将他也恨不得挥军直捣辽东去收拾建奴。但,他不能,贼寇主力虽然已经遁入深山,却仍有上十万之众,如果让他们跑出来,五省之内,除了他麾下的天雄军,无人能治。他一走,贼寇岂不是又要死灰复燃,发展壮大,所以,他不能走。
现在皇上竟然下旨让他去和史可法一起守遵化城,而且指明要他亲率十五万兵马,还要把十多万俘虏都带上。这意思就是要放弃五省,任贼寇横行,全力去对付建奴!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这个问题他不会也不敢问皇上,他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要没皇上的赏识,他还是一个知府呢,哪有现在的五省总督,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
所以,一接到圣旨,虽然十分不解,虽然倍感可惜,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安排留守,集结大军,然后押着十多万俘虏往遵化赶去。
他到达遵化的时候,已经是十多天以后了,此时史可法早已抵达,而且还做了一些先期的准备工作,各种建城墙的材料堆成一座座小山,都快把遵化城给围住了,只等他押解的俘虏赶到,便可以直接开始砌墙了。
史可法和卢象升同是朱慈炅的亲信,而且都是京营副将出身,关系自然好的很,卢象升刚一到遵化,史可法便率领一众京营将领前去城外迎接,并且在城中设宴为卢象升等人接风洗尘。
要是其他人设宴,卢象升估计理都不会理,但史可法设宴就不一样了,就一个字,去。
其实,史可法也没有请人吃饭的习惯,只是两人关系太好了,又许久未曾见面,他只是想趁吃饭的机会和卢象升多聊聊而已。
卢象升见史可法并未铺张浪费,也没有请不相干的人来阿谀奉承,就请了一众将领,纯为聊天叙旧,自然更加高兴,竟然罕有的喝了三杯水酒。要知道他酒量虽好,但自从领兵打仗以来已经有将近一年滴酒未沾了,足可见他今天有多高兴。
史可法还要再敬,卢象升却是微笑着挡道:“宪之,就此打住吧,你我都是领兵将领,建奴又在蠢蠢欲动,喝多了容易误事。”
史可法却是大笑道:“哈哈哈哈,建斗兄放心,据探子来报,建奴和蒙古各部的联军还在察哈尔一动不动,没个三五天是赶不到遵化的。”
卢象升奇道:“噢,真的?”
史可法笑道:“这事我敢拿来开玩笑吗?建奴怕是不敢来了,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有了新式火枪和火炮,建奴的骑兵已经不足为惧了,他们若是敢来,光遵化你我这二十五万大军都能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新式燧发枪打骑兵卢象升是最有心得的,他闻言不由点头道:“骑兵的时代的确过去了,既然建奴都不敢来了,这城还修不修了?”
史可法却是神秘兮兮的道:“修,为什么不修,皇上曾提起过,以后遵化要改成一座大兵营,至少人聚兵百万的大兵营,名字就叫大明北大营!”
卢象升闻言,不由猛的站起来,激动的问道:“百万?你是说漠南和漠北?”
史可法坚定的点头道:“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时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恐怕都要排在我大明崇正皇上之后。”
卢象升眼睛一亮,激动的高诵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诵罢,主动与史可法碰了下杯,仰头一饮而尽。
史可法也激动的高诵道:“好,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诵罢,亦仰头一饮而尽。
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龙旗
皇太极为什么不来偷袭呢?正如史可法猜测的一样,他有点不敢来了。他才刚赶到察哈尔部的时候就听说小皇帝已经调集二十多万大军驻守遵化到京城一线的大小城池,特别是遵化,竟然一口气派了十万大军驻守,他当时就有点不想来了。
等他二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完,顺天府的探子竟然探到五省总督卢象升正率领十五万大军赶往遵化,而且离遵化已不到两天的路程。他直接熄了前去偷袭的心思,开什么玩笑,光遵化就集结了二十五万明军,他去找死啊!
既然不能偷袭,那就要考虑防守了,看小皇帝这架势,明年开春最少会集结四五十万大军在辽东与他展开一场旷世大战,他满汉八旗才不到二十万人马,打起来肯定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蒙古各部了,如果让他们全力集结,肯定不止十五万,二十五万都有可能,但到时候蒙古大军比他满汉八旗军队加起来还多,万一人家心怀不轨,那岂不是危险了。
以奴欺主这种事情是他后金的专利,他自然不会让蒙古各部也学着来欺负他后金,他冥思苦想,想出了一连串的招数:
首先,他将蒙古各部的首领召集到一起,郑重承诺以后满蒙一体,共融共损,他将在辽东划出一大片土地,分封给各蒙古部落,并赠送奴隶为他们耕种,以后蒙古各部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然后,他又通知女真各部,将年轻的贝勒格格们全部送到蒙古草原来,与蒙古各部来场大联姻,增进双方关系。
最后,他还开出空头支票,只要这次大战能打败明军主力,他顺势挥军南下,灭了大明,到时候北方诸省全部分封给蒙古各部!
蒙古各部首领也不是傻子,没点实际的好处谁跟你瞎忙活啊。
皇太极则早有准备,他立刻拿出辽东地图,将明军占领的区域先划出去,然后直接在中间一分,南边那一大半划给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则只要靠近建州的那一小半。这下蒙古各部的首领都意动了,他们哪里知道,只要一开战,明军首先就是收复辽东南部,如果打不赢明军,他们屁都捞不到!
接下来的联姻皇太极就更阴了,女真八旗的都统贝勒格格在他的示意下,将蒙古各部一分,八旗大概都分到能召集三万左右人马的蒙古部落。然后皇太极直接把他们的人马划分到一起,都是跟自己的儿女亲家一起行动,你们总不怕被坑了吧?他们的儿女亲家可能不会坑他们,但皇太极打算连他们的儿女亲家一起坑!
就这样,皇太极把各部落得贝勒格格都留在蒙古慢慢联姻,而他自己则回到盛京准备对付明军的利器去了。
皇太极都在紧张的筹备年后的大战,朱慈炅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一听说蒙古各部都跑回去办喜事去了,就知道皇太极已经不打算来偷袭了,于是,他筹备已久的整军行动开始了。
他这次整军行动主要是针对崇祯那会儿明军的各种弊端:
比如,各总兵对朝廷零时委派的督师或者总督阳奉阴违,一打起仗来不是畏缩不前就是领军逃窜,每次大战都输的莫名其妙,窝囊之极;
又比如,明军士兵意志薄弱,没有进取心,战事稍有不顺便会出现大溃败,空有百万大军却被十多万清军追的到处乱窜;
再比如,指挥混乱,喜欢分路合击,每次都被清军个个击破,压根就没形成合力,战斗力一半都没发挥出来。
这些弊端都与明朝的军制有关,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就推行军屯,战时临时组合,战后卸甲归田,将领也是朝廷临时委派,有时是正统武将,有时又是文官带队,甚至还有太监领兵的情况!
这样的军制是可以节省很多军费,但却生生把明军的战斗力降低了几个档次,这样半职业化的军队怎么完成朱慈炅称霸世界的梦想,所以,他决定整顿军队,改变军制。
现在整个大明都处在一种狂热的气氛中,全国上下一片喊打声,要是谁在这个时候敢蹿出来阻碍皇上去收拾建奴、光复辽东,绝对会被全国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所以,朱慈炅以进军辽东为借口,大胆的开始改革军制。
他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宣布建立常规军团,每个军团十万人马,设主将一名,总兵两名,副将两名,参将四名,游击将军八名,其余把总、千总、百总沿用旧制。
以前有什么战事都是各地都指挥使司临时召集兵马,然后兵部临时委派主将、总兵、副将什么的来统兵,东拼西凑,打完仗又各归原位,能有什么经验积累,能有什么战斗力。
朱慈炅干脆将所有将领全部变成固定职位,军团建好以后除非被敌人消灭了,不然这个建制一直都在,平时就在指定的地方操练,一旦有战事,立马就可以调上前线。
第二道旨意,将军团分为三等,一等军团军团主将为提督,正一品武将,军团士兵的月饷为三两,是原来军队的三倍;二等军团军团主将为提督同知,从一品武将,军团士兵的月饷为二两,是原来军队的二倍;三等军团军团主将为提督佥事,正二品武将,军团士兵的月饷为一两,与原来军队饷银相同。
军团的等级是根据战绩来划分的,打了胜仗就能升级,吃了败仗就要降级。
这主要是为了激励所有军队奋勇争胜,胜仗打得多士兵的工资就高,主将的品阶也高,这样从上到下都会全力去争取胜利,不会懒懒散散,毫无斗志。
第三道旨意,将日月龙旗做为所有军团的帅旗,日月龙旗,纯黑为底,庄严肃穆,中间是一条金黄的五爪金龙,和他龙袍上的一模一样,左右上角分别是日月图案,军团等级的不同,日月图案也不一样。
一等军团日月同辉,太阳是火红色的,月亮是银白色的;
二等军团日盈月缺,太阳是火红的太阳,月亮是个只有银边中间是空的;
二等军团月盈日缺,太阳是一个火红色的圈中间是空的,月亮是银白色的。
日月龙旗,大明军队的图腾,这是后世的史学家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课题,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面旗帜能让大明军队如此狂热。龙旗所到之处,明军立即像吃了狂化药剂一样英勇无畏,悍不畏死,甚至到后来,大明的敌人一看到龙旗就会惨嚎:
“天啊,日月龙旗,是大明帝国的正规军团,快跑。”
“俄滴肾啊,日月龙旗,是大明的主力,别开枪,别开枪,我们投降。”
“噢,买糕的,日月龙旗,日月同辉,是大明帝国一等军团,我们完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略下不表。
朱慈炅的第四道旨意就是划分军团了,在军团的定级上他并没有徇私,而是根据历次大战的战绩公平划分:
天雄军,面对贼寇主力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一战击败贼寇势力最大的王嘉胤军团,歼敌三万余,俘虏四万余;二战击败贼寇联军主力,歼敌五万余,俘虏十万余,是当之无愧的精锐之师,定为大明一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日月同辉,主将卢象升,升任提督,正一品武将衔。
禁卫军第一军团,在建奴第一次偷袭京师战役中,击败建奴攻城大军,护卫了京城安全;在辽东大捷中击退建奴主力,并参与盖州攻城战,战功卓绝,定为大明一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日月同辉,主将秦良玉,继续任提督,正一品武将衔。
秦军,在陕西剿贼战斗中表现优异,在辽东大捷中表现同样优异,定为大明二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日盈月缺,主将孙传庭,升任提督同知,从一品武将衔。
关宁军,在辽东大捷中表现同样优异,定为大明二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日盈月缺,主将曹文诏,升任提督同知,从一品武将衔。
辽东军,在辽东大捷中表现同样优异,定为大明二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日盈月缺,主将满桂,升任提督同知,从一品武将衔。
禁卫军第二军团,暂无参战记录,定为大明三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月盈日缺,主将史可法,升任提督佥事,正二品武将衔。
东江军,缺乏参战记录,定为大明三等军团,授日月龙旗,月盈日缺,主将毛文龙,升任提督佥事,正二品武将衔。
其他军队暂不定级,待辽东大战后再组建军团。
这些军团,除了禁卫军第二军团都将将参加来年的辽东收复战,所以成为第一批整顿的军团,秦军、关宁军、辽东军、东江军都远在辽东,朱慈炅现在还无法彻底整顿,只能先将旨意传给孙承宗,让他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待来年开春便可迅速整顿,投入战斗。
现在,主要整顿的是天雄军、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首先是各军将领的任命,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倒还好办,原班人马都没动,只要按职位和军功排下去就行了。
天雄军变动就比较大了,总兵曹文诏已经被他升为关宁军主将,朱慈炅最后选定徐弘业和张立位为新任总兵,其他将领再根据军功依次晋升,他们以后都是专业的将领了,不会说一打完仗就各奔东西,像个过客一样对所率的军队没有一点归属感。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慢慢的建立健全军规军纪,加强操练,在实战中检验等等。
各军团将领都确认完毕以后就是是隆重的授旗仪式了,朱慈炅选了个黄道吉日,将卢象升、史可法还有遵化到京城沿线各城守军的将领全部招到京城,然后将胜利广场布置了一番,并集结了禁卫军第一军团的五万精锐,在京城数十万百姓的见证下亲手将日月龙旗交到秦良玉、卢象升和史可法手中。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从此日月龙旗横空出世,伴随大明雄师横扫全球。
日月龙旗,壮我士气,大明雄师,天下无敌!
第六卷 第七章 左轮手枪
京城的正月,大雪纷飞,内城外城皆是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过去的一年里,又是辽东大捷,又是西北大捷,大明终于一改多年的颓势,扬眉吐气。从除夕开始京城的百姓就张灯结彩,耍狮舞龙,喜庆年节,欢庆胜利,一时间京城处处烟火灿烂,鞭炮不断,热闹非凡。
正月十四,早,辰时,大雪初歇,连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的小广场上积雪已厚达尺,此时,在松软的雪地上有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正在认真的比试武功。
别看这两人年纪都不大,功底却相当的扎实,一招一式耍的有板有眼,拳来脚往打的不亦乐乎。
敢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打架,不用问这两人就是小皇帝朱慈炅和镇南王世子郑成功了,这两人都在随秦明月学习峨眉派的武功,有事没事就喜欢‘切磋’一番,说是说练手,其实就是学了武功手痒,想打架。
郑成功天赋好,什么武功都一学就会,打起架来一会儿拳、一会儿掌、一会儿并指点穴,耍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朱慈炅就不行了,或许他的天赋都生到习文上去了,这学武他实在是资质平平,远远不是郑成功的对手。但他仗着自己年纪比郑成功大,力气也比郑成功大,专修‘龙形’,竟然让他屡屡在比试占得上风!
其实他那‘龙形’就是耍流氓,仗着自己比郑成功力气大,去缠住人家一顿摔,说是‘龙形’其实就是死缠烂打。这不打着打着朱慈炅又感觉抵挡不住了,他不得不使出绝招,找了个机会揉身上去,一把抓住郑成功的胳膊,伸腿一绊,就把郑成功绊的往地上摔去。
郑成功被他耍了这么多次流氓也早有准备,身体一失去平衡他便用左手抓住朱慈炅的胳膊一借力,右手化掌为拳,对着朱慈炅的眼睛就是一拳。
吓的朱慈炅把脸一偏,赶紧撒手。
郑成功顺势往地上一滚,飞快的滚到朱慈炅身后,就是一个扫堂腿,朱慈炅立马被扫的一屁股礅地上。
这下我们的小皇帝发飙了,骂咧咧的扑上去,按住郑成功就要打屁股。
郑成功自然是拼命抵挡,不让他得逞,两人很快就扭打在一起,在雪地上滚来滚去。
一旁的秦明月见状,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上前先把郑成功抱起来护在身后,然后又把朱慈炅抱起来,边给他整理衣服,便劝道:“好了好了,皇上,别打了,一会儿又该把衣服撕破了。”
朱慈炅边往秦明月身后抓,边气呼呼的道:“这小子,又使诈,看朕不打的他屁股开花。”
郑成功一溜烟跑到一边的柳如是跟前,边让她帮自己整理衣服,边回头做鬼脸道:“是你先使诈的,老是抓着人摔跤,说好了不准抓着人摔的。”
朱慈炅见郑成功跑了,撸起袖子就待扑上去,嘴里还继续气呼呼的道:“哼,说好了不打脸的,你还光往朕眼睛上打,要是被你打个黑眼圈出来,朕怎么去见人啊?”
秦明月见见状,赶紧把朱慈炅抱在怀里安慰道:“好了好了,皇上,成功还小,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朱慈炅被这一抱,立刻感觉骨头的轻了二两,气也消了,他忍不住在秦明月脸上亲了一口,陶醉道:“好,看在明月的面子上朕饶了你这回。”
那边郑成功眼红了,他一把扑到柳如是怀里,在她脸上猛亲了一口,然后得意的道:“好,看在如是的面子上,这次就算了。”
见他们两人闹的差不多了,不远处的曹化淳这才小心翼翼的走上来躬身行礼道:“皇上,那手枪您要不要试一下?”
朱慈炅这才记起来,昨天天将擦黑的时候,毕懋康差人送来一把手枪样品,说是请皇上看看,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量产了。朱慈炅那会儿正腻在秦明月怀里打瞌睡呢,也懒得起身去看了,只是让曹化淳去准备一个十字靶,说是今天上完早朝再试。
这会儿他可没犯困,精神着呢,一听手枪他就来劲了,迫不及待的道:“快给把手枪拿来,靶子就摆那边,离这大概五十步远就可以了。”
曹化淳领命,躬身退下去。
郑成功一听什么把手枪拿过来也来劲了,他倒不知道手枪是什么东西,他只当是个新鲜玩具呢。小孩子谁不喜欢玩玩具啊,他屁颠屁颠的跑到朱慈炅跟前,讨好道:“呵呵,皇上,手枪是什么,好玩不,给我玩玩吧。”
朱慈炅没好气的摆手道:“去去去,手枪不是拿来玩的。”
郑成功闻言,委屈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可怜巴巴的看向秦明月,这货摆明了不相信,他以为朱慈炅是在生他气,不让他玩呢。
秦明月对郑成功宠溺的可厉害了,一见他这副表情,立马母性大发,走上去一把搂住他,然后小心的劝朱慈炅道:“皇上,别生气了,就给他玩玩吧。”
朱慈炅闻言,直翻白眼,无奈的解释道:“手枪真不是拿来玩的,是用来打仗的。”
郑成功一听说打仗,更来劲了,立马挣脱秦明月的怀抱,鼓掌道:“打仗!好啊,好啊,皇上我们来打仗吧。”
朱慈炅闻言错点晕倒,尼玛你以为是打雪仗啊,那可是真家伙,一枪下去身上就是个窟窿,我跟你打毛仗啊!
还好,这时候曹化淳捧着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过来了,不远处也有几个太监抬着一个屏风状的靶子摆放在朱慈炅指定的位置。郑成功被他们吸引过去,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布置,倒没再纠缠朱慈炅了。
朱慈炅正暗自庆幸呢,但一看曹化淳手里的盒子,他顿时有点蒙了,尼玛,有没有搞错,怎么整这么大个盒子,这盒子差不多有后世手电钻的盒子那么大,这特么是手枪还是手电钻啊!
他迫不及待的上前打开盒子一看,我靠,这家伙,比沙漠之鹰还大,活像个大肚版的沙漠之鹰!他一看那枪管,不用问,两分的,他不由一拍额头,搞半天这都是他的错。
原来他给毕懋康解释左轮手枪结构的时候光记着说结构了,忘了说尺寸了,这毕懋康倒好,直接就按二四式燧发枪的枪管尺寸做了。这样有个好处,枪管是现成的,截短就行了,子弹也是现成的,不用另外做了。
朱慈炅现在很想告诉毕懋康,那特么是步枪好不,这是手枪,在俺们那会儿步枪和手枪的子弹是不能通用的!
不过现在倒还没分那么细,弹头和药室是分离的,手枪用步枪的子弹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朱慈炅费劲的拿起手枪,仔细的看起来。
恩,这做功倒是不错,表面光滑,线条分明,跟后世的手枪有的一拼。不过这重量,怕不有三四斤吧,这要是别裤腰带上,裤腰带都会被拉的掉下来!
这手柄也很漂亮,紫檀木琢磨出来的,很有质感。不过这尺寸,怕是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