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炅之所以给孙传庭和卢象升四个月时间,各自拿下四座棱堡,主要还是怕他们遇上沙俄援军,耽搁了时间。
这次敌人的确有援军,但孙传庭在防守上做的几乎滴水不漏,再加上沙俄的援军数量也没他带的人马多,所以戈洛文压根连偷袭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将十八号棱堡拿下。
拿下十八号棱堡之后,孙传庭并没有立刻进军去攻击沙俄十九号棱堡,而是留在原地,边休整,边等藩属**团将铁路修过来。
十八号棱堡离南路明军在雷姆河的大本营本来就只有一百多里路,要不是雷姆河北边的雷姆城还没有修筑完,藩属**团早就将铁路修过来了。
不过,现在雷姆城已经接近完工,藩属**团也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到铁路修筑上来了,剩下的几十里远铁路他们修的飞快,战斗结束的第三天,藩属**团便将铁路线修到了十八号棱堡附近。
孙传庭还是没有出发,而是指挥藩属**团用水泥将十八号棱堡完全修复,同时又令他们沿着棱堡一层城墙向铁路方向延伸出一座能驻扎万余人马的副城,并在里面修筑了一个小型火车站。
这样又忙活了四五天,十八号棱堡附近工程基本完工,他才带着边防军第一军团、边防军第二军团和秦军继续进军。
沙俄第十九号棱堡离十八号棱堡同样是一百多里,不过,十九号棱堡总共才两层,规模也不大,最多也就能驻扎两三千人的样子。
孙传庭对这些自然一清二楚,甚至连扎营地他都预先令人选好了,大军驻扎下来,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开始制造攻城器械。
话说不是在十八号棱堡已经做了很多攻城器械了吗,他们为什么不一起搬过来,而要重新制造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搬运过来太麻烦了,要知道炮楼、攻城车和云梯本来就重,明军还要携带火炮和粮草辎重,所有马匹基本上都占用完了,要将炮楼、攻城车和云梯搬过来,只有靠人力。
炮楼和攻城车那么笨重的东西,推个一两里去攻城还可以,因为城池四周一般都有平地,就算没有也能填平,推动起来并不是很费劲,要是带着行军,那就麻烦了。
这荒原上原本就没有什么路,高低不平的,没有马拉,硬要人推着走,那简直是要人命,一天能行进个三四十里就不错了,而且还会令所有将士疲惫不堪,还不如现场造省时省力呢。
至于云梯,那就更不用说了,沙俄的棱堡也不可能全部修的一样高,费劲抬过来还不知道用不用的上呢,同样不如现场造,不过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之后,孙传庭并没有令人造太多的云梯,因为挖城墙这个战术压根就不需要多少云梯,倒是攻城车数量可以多造一点。
又是五天时间,明军便将所有攻城器械准备好了,两层棱堡的攻克难度比三层棱堡来起码降低了一半,要是赶时间的话,孙传庭甚至两三天就能将十九号棱堡拿下来。
当然,他并不怎么赶时间,所以他还是用老战术,慢慢挖上去,前后六天时间,没有一点意外,南路明军轻松将十九号棱堡拿下。
话说棱堡中的守将是不是傻呢,两千人看到三十万大军还不跑,还要顶在那里死守,他们是想寻死吗?
他们当然不想寻死,之所以不跑,和安德烈的原因一样,戈洛文这个缺德带冒烟的,他明明知道偷袭明军的机会不大,却偏偏要派人去通知棱堡守将,他会率军偷袭明军,让他们顶住!
他这样做没有其他目的,就是要让明军一座座棱堡慢慢啃下去,消耗他们的兵力,消耗他们的弹药,他以为明军会一直攻击下去,这样的消耗,连续来个二三十次,这南路明军估计也会伤亡严重,疲惫不堪,到那时候,他就有机会击溃这一路明军了。
他的想法并没有错,虽然每次攻克一座棱堡明军都没有太大的伤亡,但阵亡个几百人,伤个几千人还是避免不了的,要真的这样一座座不停的打下去,打个二十多座,南路明军就要伤亡过半了,那时候,的确会有危险。
但问题是朱慈炅总共才让孙传庭率军攻克四座棱堡,也就是说南路明军最多伤亡一两万人,这点损伤相对于三十万大军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战斗力也不会怎么下降。
戈洛文要知道明军今年的目标总共才八座棱堡,估计早就率军走人了,跟着明军跑有什么意义,反正找不到机会,还不如率军回去使劲造棱堡呢,二十万人造上半年,最少能造出十多座棱堡,比守在这里强多了!
至于东路也有明军进攻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不过他压根就不会往那边去,因为那边离叶泥河太近了,明军随时可以获得战舰的支援,现在叶泥河流域早就成了大明海军的天下,他这二十万人马在北路明军和大明海军战舰面前压根就一点机会都没有,还不如守着南路明军,或许还有点机会。
孙传庭拿下十九号棱堡之后同样没有马上进军,还是停下来,边休整,边等藩属**团。
这个时候雷姆城已经完工,藩属**团包括二十万瓦刺俘虏也已经陆陆续续赶过来修铁路了,那铁路的进展自然是飞快无比,他刚拿下十九号棱堡不久铁路就修过来了。
他还是令藩属**团将十九号棱堡修复,然后又让他们修筑了一座万人规模的副城,再在副城里面修筑一座小型火车,这一切完工,他才带着三十万大军奔赴沙俄二十号棱堡。
二十号棱堡同样是一个只能驻扎两三千人的小型二层棱堡,攻击起来也没费什么事,不过这次铁路进度却明显加快了,他甚至还没把二十号棱堡拿下来,藩属**团便将铁路修到棱堡附近了。
不知道沙俄二十号棱堡的守将看到上百万明军集结到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率两千人面对上百万明军他竟然没有吓得立即投降,不得不说,戈洛文那把猪肉钩子的威慑力还是蛮大的!
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将聚首
孙传庭拿下沙俄二十号棱堡以后并没有按前面几次的套路,休整几天,安排好一切就出发,而是率四十万大军和藩属**团一起边修铁路边推进。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收到东路明军统帅卢象升传来的电报,东路明军已经快把沙俄二十二号棱堡打下来了,最多还有四五天便可以赶过来和南路明军汇合了。
卢象升其实也是采取的挖城墙战术,只是他不需要修筑铁路,进度上就比孙传庭这边快了十多天,所以南路大军才刚攻克第三座棱堡,东路大军就已经把第四座棱堡打得差不多了。
孙传庭之所以要等东路明军前来汇合,主要是因为沙俄的二十一号棱堡面积太大了。
这二十一号棱堡正是潘风率军侦测到的那座棱堡,是个足有上万人规模的三层棱堡,原本孙传庭还在担心自己这边的神威大炮数量不够,不足以压制整个棱堡的火力,现在正好,东路明军那里有两个一等军团,足足有两百门神威大炮,不管二十一号棱堡有多大面积,第一波火力覆盖都不成问题。
孙传庭这一改变策略,可把戈洛文给吓坏了。
原本他就带着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这下再加上边防军第三军团、东瀛第一军团、东瀛第二军团、朝鲜军团、暹罗军团、东胡军团和安南军团,总共就是四个正规军团、六个藩属**团,足足百万大军聚集在一起!
戈洛文哪里还敢在南路大军附近徘徊,他直接率军跑到二十一号棱堡跟前,硬着头皮,摆出阵型,准备给棱堡守将打打气再溜。
结果,他刚把二十万大军排开,还没来得及带二十一号棱堡守将维克多少将参观参观,东边就传来消息,东路明军已经打下二十二号棱堡,正往这边赶呢!
吓得他直接撂下一句:“我就在附近,伺机偷袭,你一定要顶住。”
然后,直接率军疯狂往西伯利亚腹地退去,足足后撤了几百里才停下来。
大明帝国这是有毛病啊,派十三个军团来围殴一个只有一万人驻守的棱堡,人多的发烧还是怎么了!
他可不敢再留在附近了,那可是十三个军团,一旦被围住,他手里这二十万大军可就完了。
现在,沙俄能集结的机动力量也就这么多了,如果这二十万主力被包了饺子,那西伯利亚这场大战基本就不用打了。
二十一号棱堡的守将更是吓的差点没抽过去,戈洛文前脚刚走,第二天,东南两边便围上来上百万明军!
这还怎么打?一万对一百多万,这能叫打仗吗!
想起戈洛文临走的时候那惊慌的表情,他终于明白了,狗屁偷袭,就算西伯利亚所有沙俄守军全部集结起来也干不过眼前的明军啊。
怎么办呢?逃跑吗,他实在没那勇气,戈洛文那猪油钩子可不是好玩的,挂上去简直比猪还死的惨。
或许,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投降!
卢象升和孙传庭这会儿可没时间管维克托的想法,两人都是大明有数的名将,又同时得到皇上的重用,一起为大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关系那是极好的。
自从东南半岛一战之后两人各镇一方也有好几年没见了,说不想念那是假的,这不,两路大军刚在棱堡外面汇合,卢象升和孙传庭便不约而同的令手下将领组织派兵布阵,然后便打马往两军相连的地方奔去。
两骑相对,大老远,卢象升就爽朗的笑道:”哈哈哈哈,伯雅兄,好久不见啊。“
孙传庭却是含笑拱手道:”属下参见卢大帅。“
卢象升闻言,打马靠上来,对着孙传庭的肩膀拍了一巴掌,随后笑道:”见外了不是,什么属下不属下的,论年纪你还比我大几岁呢。“
孙传庭可没卢象升那么好的功夫,这一巴掌下去,错点把他拍下马来,他不由揉着肩膀苦笑道:”建斗兄,我可没你那身功夫,你这样拍会拍死人的。“
卢象升闻言,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尴尬的笑道:”抱歉,抱歉,一时高兴下手也没个轻重。“
孙传庭摇了摇头,无奈道:”唉,真羡慕建斗兄文武全才啊,哪像我,书生一个,弱不禁风。“
卢象升闻言,谦虚道:”什么文武全才啊,我们为帅者重的是谋略,论起谋略来我可是比你差远了。“
孙传庭闻言,再次苦笑道:”建斗兄说笑了,对了,这次攻城建斗兄可有妙计?“
卢象升不由好奇的道:”妙计?不是轰他一阵再直接开挖吗,难道伯雅兄还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孙传庭微笑道:”策略倒是谈不上,只是刚在前面用望远镜看了一下,发现守军的表情都很惶恐,或许,我们可以派人前去说降一下。“
卢象升闻言,惊喜道:”此计甚妙,可以一试,你那里有合适的人选嘛?“
孙传庭点头道:”我率军攻打第一个棱堡的时候正好逮住他们一个陆军少将,或许可以将他送进去试试。“
卢象升闻言,点了点头,补充道:”要不先用神威大炮轰他十轮,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然后再让人去说降?“
孙传庭闻言,点头道:”还是建斗兄想的周到,要不我们就开始吧。“
卢象升闻言,直接抬手向后一招,孙传庭也很有默契的跟着他抬手向后一招。
很快,两人的亲卫便打马来到两人身后。
卢象升也不矫情,直接下令道:”传令,将所有神威大炮在棱堡五里外一字排开,装填实心弹,准备轰击。“
他的话音刚落,两边各有一个亲卫打马往两边的军阵中跑去。
此时,明军已经排成整齐的方阵,战在那里,连藩属**团都压着瓦刺俘虏整齐的排在后面,很快,便有数千炮兵推着三百门神威大炮往阵前排去。”
卢象升又继续道:”伯雅兄,把那俘虏的少将叫上,我们一起去阵前看看。“
说罢,打马往阵前奔去。
孙传庭连忙回头道:”去,把沙俄陆军少将安德烈押到阵前来。“
说罢,他也打马跟着卢象升往阵前奔去。
不久,安德烈便被押到整齐,卢象升见人已带到,立马下令道:”传令,所有神威大炮实心弹,不间断轰击十轮。“
又有两个亲卫散开去传令去了,很开,明军阵前便响起火炮的轰鸣声。
十轮过后,卢象升直接朝安德烈使了个眼色,安德烈见状,赶紧举起手上的小白旗,打马向棱堡奔去。
安德烈将军守城的沙俄士兵自然认得,他很快就被人吊上了城墙。
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棱堡外,旌旗如林,放眼望去,全是明军的方阵,一个一个,整整齐齐,根本看不到边际;棱堡内,人心惶惶,所有人都脸色苍白,面露惊恐,被一百多万明军夹在中间,棱堡内沙俄守军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一阵火炮轰鸣声过后,守军虽然没有什么伤亡,但每个人的脸上绝望之色更浓了,明军的火炮竟然能轰这么远,这还让人怎么活?一旦开战,就是死路一条啊!
还好,明军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十轮炮火过后,明军阵中立马奔出一骑,很明显,是来劝降的。
这还用劝吗?如此悬殊的实力,谁还敢抵抗,那不找死吗!
并不是沙俄士兵不够英勇,英勇那也需要看场合,这么明显的实力差距,就算全部英勇牺牲了也不可能打赢,英勇又有什么意义?
再说他们对这片土地也没什么归属感,这里本来是西伯利亚汗国的土地,他们抢来还没多久,根本就不是他们的故土,很难产生那种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冲动。
这个时候,所有守军只有一个想法,能投降就投降吧,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当看见明军派出一骑前来劝降的时候,所有人都露出了希冀的神色。
棱堡守将维克托也是惶恐不已,明军开炮的时候,他虽然明知炮弹不可能砸的到他所处的塔楼顶端,他还是下意识的躲到了箭垛后面。
当明军停止炮击时,他又小心翼翼的把脑袋伸出来,看了看远处的明军大阵,这表现,就如同一只惊弓之鸟一般。
明军大阵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却有一人打马向棱堡奔来。
是来劝降的,维克托瞬间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飞快的掏出望远镜一看,明军派来劝降的使者是他的老熟人,和他同为沙俄陆军少将的安德烈!
他连忙跑下塔楼,飞快的向棱堡一层跑去,边跑还边喊道:”所有人注意,不得开炮,不得开炮,是安德烈将军。“
这个时候谁还敢开炮,要把明军的劝降使者轰死了,他们就等着被明军轰成渣吧!
人跑步的速度毕竟没有奔马快,维克托还未跑到棱堡一层,安德烈已经来到城墙底下。
两个棱堡离的并不远,守城的士兵自然认识安德烈少将,也不用上面指示,他们便飞快的放下去一个框子,三下两下就把人给吊上来了。
维克托刚跑到棱堡一层,便看到安德烈从框子里跨出来,他忍不住冲上去一把抱住安德烈,激动的道:”安德烈,我的好朋友,没想到还能见到你,听到你驻守的棱堡被明军攻破的消息,我不知道有多担心你的安危。“
安德烈拍着他的后背欣慰的道:”维克托,我的好朋友,感谢你的关心,我没事,你放心吧,明军对待俘虏还是不错的,除了需要干点活,其他就跟平常人没什么区别。“
维克托闻言,松开安德烈,激动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你是他们派来劝降的吧?“
安德烈苦笑道:”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骗你,他们的确是让我来劝降的,我相信你也能看清现在的形势,戈洛文元帅已经放弃我们了,他说的什么支援、偷袭全是骗人的。“
维克托立刻点头道:”我知道,我知道,投降,没问题,我们投降,我们投降,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安德烈欣慰的拍着他的肩膀道:”我的好朋友,你能听我的劝告,我很高兴,明军的要求很简单,你们打开城门,把武器丢成一堆,然后排成方阵等着就行了。“
维克托闻言,立马大声道:”听见没有,快点打开城门,所有人都把武器丢到城门口,然后,列队等候明军来受降。“
不用他催促,附近的士兵立马做鸟兽散,有的喊人开城门,有的跑去通知所有人出城列队。
很快,棱堡一层的城门便打开了,沙俄士兵一队队的从里面走出来,将武器丢到城门口,然后自觉的在城门两侧排成队列。
安德烈陪着维克托来到城门外面,看了看情况,然后便抬手做出一个约定好的手势。
卢象升在望远镜里面看到他的手势,立马大笑道:”伯雅兄,果然还是你技高一筹啊,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你去还是我去?“
他这意思是不想抢孙传庭的功劳,毕竟这二十一号棱堡是孙传庭负责的,劝降的策略也是孙传庭想出来的,他虽然是陆军大元帅,也不能擅作主张,越俎代庖,跑去受降,把人家的功劳给抢了。
孙传庭对这个倒是无所谓,他已经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了,还有什么好想的,至于陆军大元帅的位置,他更没什么非分之想,卢象升这话一出,他不由摇头苦笑道:”建斗兄,你我还有什么好分的,一起吧。“
卢象升闻言不由尴尬的点头道:”也是,是我想多了,好吧,一起。“
说罢,他也不矫情,直接挥手道:”命令,天雄军骑兵第一师随我一起去受降。“
孙传庭见他发话了,也跟着挥手道:”命令,秦军步兵第一师随我一起去受降。“
很快,两人身后便各聚集了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孙传庭见准备的差不多了,立马引手道:”建斗兄,请。“
卢象升闻言,抬手一挥,大笑道:”哈哈哈哈,好,我们走。“
说罢,他率先打马向棱堡方向均步而去。
孙传庭立马打马跟在他身后,两人就这么率着两万人马受降来了。
安德烈看到卢象升和孙传庭率军而来,立马对旁边的维克托道:”看见没,最前面那个就是大明帝国陆军大元帅卢象升上将,紧跟在他后面的是大明帝国陆军副元帅孙传庭上将,你可得恭敬一点。“
维克托闻言,点了点头,卢象升和孙传庭刚来到棱堡跟前,抬手下令让后面的队伍停止前进,他便疾步上前,行了个军礼,朗声道:”沙俄陆军少将维克托参见卢象升元帅,参见孙传庭元帅,请两位元帅接受我们的投降。“
明军的翻译官就跟在卢象升和孙传庭后面,维克托刚说完,翻译官立马朗声将他的话用汉语复述了一遍。
卢象升闻言,正色道:”很好,我代表大明帝国,接受你们的投降。“
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桥修路两不误
卢象升和孙传庭率东、南两路明军会师与沙俄二十一号棱堡外,沙俄守军在百万大军的压力下全体投降,西伯利亚的大战至此告一段落,明军提前将近两个月完成战略目标,接下来就是组织防守和修筑铁路了。
为此,卢象升和孙传庭专门在棱堡里找了个干净整洁的房间,摆上一张大桌子,将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图摊在桌上讨论起来。
铁路沿线的防守问题倒不是很大,因为沿途正好有沙俄修筑的八个棱堡,卢象升和孙传庭一合计,干脆全部在棱堡外围修筑个能驻扎上万人的副城,把火车站修副城里面,然后再将边防军第三军团一分,每个棱堡驻扎一万多人。
而孙传庭则率领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先护着藩属**团将铁路修好,再回雷姆城驻扎。
这样一来,不管沙俄进攻哪个棱堡,凭借电报迅捷的通讯方式和铁路线快捷的运送能力,孙传庭很快就能率军赶到,沙俄就算是倾巢而出都休想把这八座棱堡再夺回去。
而八座棱堡相距最远的也就两百多里,只要八座棱堡不失,明军就能以棱堡为据点将侦骑扩散到整个铁路沿线,防止沙俄派人破坏铁路,这样,整个铁路也就安全了。
这铁路沿线的防守是没有问题,但是这铁路的修筑却出现了一点点小偏差,因为根据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测算,把铁路从二十一号棱堡修到叶泥河主干大概需要半个月,然后,在叶泥河上修筑一座大桥大概需要一个月,然后再从叶泥河主干修到通古斯城对岸大概需要半个月,最后再在通古斯河上修一座大桥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联通还需要一个多月。
这样算下来,直到今年冰封期来临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怕都联不通,他们猜测,皇上应该是把修桥的时间给算漏了!
皇上算漏点时间那是小事,但是,如果今年冰封期之前孙传庭没有把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联通那就是大事了,他们也知道,从辽东那边转运物资到西伯利亚费时费力,对整个大明的铁路运输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光是耽搁在路上的两百辆列车就不知道要给大明造成多大的损失,甚至如果不在今年将铁路修通,还很有可能影响到来年的战略部署,这责任孙传庭可担当不起,卢象升也担当不起。
怎么办呢?最后,卢象升和孙传庭不得不硬着头皮联名给京城拍了封电报,一则向皇上报喜,八座棱堡已经提前拿下了,二则请示皇上,这叶泥河和通古斯河上面的大桥是不是要派人修一下啊?
这天,朱慈炅正陪着大儿子朱和在坤宁宫逗吃货呢,王承恩却突然跑过来,双手举着封电报,跪地尖声道:”启禀皇上,西伯利亚前线急报。“
前些日子不是听说那边进展挺顺利的嘛,这会儿怎么又来急报了呢?
前线的事情可耽误不得,朱慈炅立马撇下儿子,拿过电报仔细看起来。
电文的前半部分是东路明军和南路明军已经顺利拿下八座棱堡,卢象升和孙传庭已经在沙俄二十一号棱堡处胜利会师,看到这里,朱慈炅不由大喜道:”好啊。。。。。。。“
但啊还没啊一半,他却突然噎住了,因为电文的后半部分是请他派人去修筑叶泥河和通古斯河上面的大桥。
他这尴尬啊,当初在地图上规划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想到建桥的问题,叶泥河和通古斯河可都不是小河,要在上面建桥没有个把月时间是建不好的,这样算下来孙传庭要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修通起码需要三个月时间,自己竟然只给他留了一个月时间,这不要人命吗!
还好他们提前将八个棱堡打下来了,不然今年要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还真是有点困难了。
想到这里,他对跪在那里等待指示的王承恩道:”回电,令孙传庭将藩属**团一分为二,同时修筑二十一号棱堡到叶泥河主干和叶泥河主干到通古斯城的铁路,再告诉他,朕会令人在两个月内将两座大桥修好。“
王承恩领命而去,朱慈炅想了想,直接走到门口,对侍立在那里的曹化淳道:”让人通知工部尚书毕懋康速来乾清宫书房。“
说罢,他抬脚便往乾清宫方向走去,曹化淳对旁边一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随后便跟着朱慈炅往乾清宫走去。
这些年大明不知道修筑了多少铁路,经常要经过一些大江大河,对于修建铁路大桥自然早已轻车熟路,朱慈炅将毕懋康招来一合计,很快便定下了大桥的修建计划。
毕懋康回去后立即组织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以上的官吏召开会议,把修筑两座大桥的事情安排下去。
他直接将都水清吏司的相关官吏分成两波,一波带着相关的桥梁专家负责做桥墩,备好需要的材料立马出发去叶泥河和通古斯河立桥墩;另一波带着相关桥梁专家负责桥架和桥面,先配合着大明皇家机械集团将桥架材料准备好再统一运叶泥河和通古斯河去。
由于朱慈炅重视技术的关系,工部官员那都是一等一等精干,效率简直高的吓人。
第二天负责桥墩的官员便已经将水泥、钢筋等材料准备好,直接运到东大营,将所有材料装上负责转运物资的大明皇家海运公司船队,然后便随船赶往叶泥河和通古斯河立桥墩去了。
而负责桥架和桥面的官员当天就带着相关桥梁专家直接进驻大明皇家机械集团在京的钢铁厂,在钢铁厂相关人员的配合下,日夜不停的赶制桥架材料。
半个月后,桥架材料就全部准备好了,他们同样将所有材料直接运到东大营,装上负责转运物资的大明皇家海运公司船队,然后便随船赶往叶泥河和通古斯河。
此时,两条河上的桥墩差不多已经立好,两边的铁路也已经差不多修筑完毕,只等桥架和路面修好,便可以进行对接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通车指日可待!
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凉。
一阵阵雨水过后,暑气渐渐消散,秋日将至,天气微凉,七月底的京城已经没有酷暑那份难熬的炽热,特别是到了晚上,凉风习习,秋月无边,很是令人舒爽。
朱慈炅此时的心情同样很舒爽,被反哈布斯堡联盟挑起的南亚和西北边境危机早已解除,卢象升和孙传庭所率的两路明军又提前完成了今年西伯利亚的作战目标,拿下了沙俄八座棱堡,给这个率先挑事的列强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次彰显了大明的声威。
现在,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即将联通,攻坚用的初级坦克也即将诞生,大明拿下西伯利亚平原几成定局,军事上的事情已经无需他操太多的心,他终于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到治国上来了。
大明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法典他已经编写了几个月,涂涂改改之后,终于达到了他心目中的标准,借西伯利亚大胜之机,他决定,正式推行君主制宪!
大明崇正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并不是什么节气,在以往的历史上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纪念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一天,在今后的大明帝国历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一天,大明帝国崇正皇帝宣布了一个对今后大明影响深远的律法,这个律法就是后世有名的《大明崇正律》。
关于这部法典的名称朱慈炅考虑了很久,他总感觉叫什么什么宪法有点不妥,因为这一时期貌似还没有宪法这种说法,平民百姓所熟知的法典只有《大明律》和《大诰》,如果硬要用新鲜名词,恐怕反倒会影响他的权威性,所以,他干脆定名为《大明崇正律》。
《大明崇正律》这个名字就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了,因为有《大明律》的先例;《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