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工帝国-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举措,使波斯帝国的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斗力甚至不在欧陆列强的正规军之下,据史料记载,那个时候的波斯萨法维帝国光炮兵就不下万人,火枪兵更是数以十万计!
有了强大的军队,他便有了复仇与扩张的本钱,他先是从月即别汗国手里夺取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地,而后又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回了伊拉克大部,最后,他甚至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占领了波斯湾。
因此,他对英国很是感激,他在位期间,不但加强了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往来,连同为反哈布斯堡联盟的荷兰都因此受益,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被允许进入波斯萨法维帝国经商。
阿巴斯大帝逝世以后,他的继承人萨非同样与英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不管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经济方面,两国来往都比较频繁,特拉福德伯爵也曾多次率使节团前来波斯萨法维帝国交流,所以,黎塞留才会让他来游说波斯萨法维帝国。
话说他这来的也太不是时候了,正赶上人家皇帝驾崩,朝局动荡,怎么办呢?
这个自然难不倒特拉福德,老谢利将军虽然已经回英国去了,但他的弟弟小谢利还在,而且还是军队的总教官。
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内部人员帮忙,特拉福德很快就确定了游说目标,那就是波斯萨法维帝国得军务大臣苏尔坦。
当然,如果这个时候能买通波斯萨法维帝国的首相蹋奇,那出兵的事情就更简单了,因为现在萨非的继承人阿巴斯还只是个孩子,整个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军政大事都由蹋奇说了算。
但是,他从小谢利那里了解到,这位首相大人特别憎恨贪污腐化的人,甚至因此将朝中的大臣都得罪的差不多了,向这样的人去行贿,那简直就是自讨没趣!
军务大臣苏尔坦就不一样了,他不但爱财,与谢利的关系也很好,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实权人物,实力仅次于首相蹋奇。
有了目标就好办了,特拉福德在萨非灵前吊祭了一番之后,又假假意思拜会了一下首相蹋奇,到了晚上,他便明目张胆的和谢利将军一起来到苏尔坦府上,美其名曰拜访,其实就是行贿,怂恿他集结大军去坎大哈附近转一转。
苏尔坦当然不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不过,特拉福德好歹是英国的伯爵,能来他府上拜访那是天大的面子,所以他很热情的接待了特拉福德和谢利一行人。
双方客套了一番之后,谢利便暗示苏尔坦挥退左右,那个样子,貌似是有好处,苏尔坦自然毫不犹豫的将手下全部赶走了。
特拉福德也不嗦,待房间中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他便直接了当的道:”苏尔坦大人,我想请你帮个忙。“
果然是有好处,苏尔坦立马笑眯眯的道:”伯爵大人,您这话就见外了,有什么事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绝对没问题。“
特拉福德同样笑眯眯的道:”很简单,我想请你集结二十万大军,去坎大哈附近转一转。“
”噗“,苏尔坦被他这话吓的将刚倒进嘴里的茶水全喷了出来,开什么玩笑,集结大军去坎大哈转一转,那里可是大明帝国的地盘,这不去寻死吗!
他喘了口气,惶恐的道:”这个,这个,伯爵大人,您不是开玩笑的吧?“
特拉福德还是笑眯眯的道:”苏尔坦大人,我又不是让你率军去攻打坎大哈,只是去转一转而已,你怕什么?“
怕什么?怕大明帝国揍他啊!
苏尔坦为难的道:”这个,要是大明帝国误会了怎么办?他们太可怕了,那么大一个莫卧儿帝国,不到一年就被他们灭了,要知道当初莫卧儿帝国的实力可不在我们波斯帝国之下,要大明帝国误会了我们,直接打过来怎么办?“
特拉福德立马宽慰道:”苏尔坦大人,你放心,大明帝国不会打过来的,这会儿他们都自身难保了。“
苏尔坦好奇的问道:”噢,怎么回事?“
特拉福德引诱道:”他们在西伯利亚跟沙俄大战你们知道吧?“
苏尔坦点头道:”这个我倒是听说了,但沙俄好像打不过大明帝国吧?“
特拉福德神秘的道:”沙俄自然是打不过大明帝国的,但是有我们反哈布斯堡联盟在后面支持,他们实力就差不多了,而且,大明帝国西北的瓦刺部也出兵了,你说大明帝国还有空管南亚吗?“
苏尔坦难以置信的问道:”真的假的?“
特拉福德摊手道:”当然是真的,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苏尔坦闻言,犹豫道:”试试?太危险了吧?“
特拉福德直接掏出一根金条,塞他手里,宽慰道:”苏尔坦大人,你放心,大明帝国再怎么厉害也不是我们反哈布斯堡联盟的对手,这样的,一百根,就去转一圈,怎么样?“
苏尔坦颠了颠手中的金条,差不多有一斤中,一百根那不就是一千两,就去转一圈,又不真打,怕什么!
想到这里,他缓缓的点头道:”那好,我去试试。“
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
在坎大哈西北数十里的高山上同样有明军的岗哨,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明确的国界线,如果有河流和山脉阻隔还好点,像坎大哈附近,没有什么河流,也没有阻隔两国的山脉,那国界线就比较模糊了。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般会默认一段区域作为两国的交界区,而坎大哈以西数百里的荒漠正是大明帝国和波斯萨法维帝国交界区,在交界区内双方一般都不会派驻军队,只会布置零散的岗哨,作为警戒。
但是,这天,坎大哈以西的荒漠上却出现一支庞大的军队,那规模,方圆数里内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最少有不下十万人马!
高山上的明军哨兵见此情景,连忙跑到山后的军营向负责岗哨的队长报告。
那队长闻讯,跑到哨位上用望远镜仔细看了看,便立马跑回营帐,向坎大哈发去急报。
负责驻守坎大哈的是大明帝国远征军第一军团,他们的军团长正是侯拱极的父亲侯世禄,这侯世禄乃明军中有名的老将,天启元年就曾率军参加辽东与后金的大战,后来身负重伤退回后方修养,累积军功升至固原总兵。
侯世禄和侯拱极曾是明末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总兵,父子两人都累积军功升至总兵这种事情在明朝的历史上都很罕见,但是,很不幸,在崇祯朝那种绝望的形势中,再有才华,也无从发挥。
他们的结局与明末那些有名的爱国将领一样,都是为国捐躯,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兵围榆林,闲赋在家的侯世禄、侯拱极父子与尤世威、王世钦等宿将率全城军民抵抗,最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当然,这些都是崇祯朝的事,在崇正朝,他们的命运完全改写了,像侯世禄现在就是正一品武将,大明帝国陆军五星上将,负责整个南亚的防务,已然是独当一面的大明帝**方高层。
侯世禄和侯拱极都属于那种极为认真负责的将领,对驻地的防御安排的都极为细心,基本上不存在被偷袭的可能性,所以,波斯萨法维帝国的二十万大军刚出现在百里外就被他安排的哨所发现了。
可怜的苏尔坦,还生怕明军没发现他率大军来了,硬是毛着胆子继续往前行进了十多里才停下来,好死不死又正好停在了明军岗哨的眼皮子底下。
前方哨所的消息传回坎大哈之后,很快就送到了侯世禄的手中,波斯萨法维帝国这是疯了吗?竟然敢跑来进攻坎大哈!
虽然有点摸不透波斯萨法维帝国是抽什么疯,他还是立马下令全军集结,四面城墙全部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大军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的火药武器比莫卧儿帝国先进的多,要不是人数上处于劣势,估计他们早把莫卧儿帝国干趴下了。
现在,他们竟然集结了将近二十万大军来进攻坎大哈,就连侯世禄都不敢保证一定能守住,毕竟对方人数比自己多了一倍,武器上的差距又不是很大,如果他们真的拼了命攻城,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所以,他安排好一切之后,立马向京城发去电报,直接向皇上请援!
朱慈炅收到电报之后,终于感觉到不对劲了,如果说瓦刺和哈萨克汗国是沙俄请来的帮手,他还有点相信,因为沙俄毕竟和他们交界,双方的关系貌似也不错。
要说波斯萨法维帝国是沙俄请来的,那纯粹是扯蛋了,两国根本就没什么往来,波斯萨法维帝国为什么要冒险来帮沙俄。
再结合沙俄偷袭满泾卫时表现出来的实力,他终于明白了,整个事情的主谋根本就不是沙俄,肯定是反哈布斯堡联盟在后面搞的鬼!
竟然敢在背后阴大明,朱慈炅彻底怒了,他直接翻出最新的世界地图,仔细的研究起来。
英法荷等列强暂时是没办法收拾了,因为隔的太远了,而且,在欧陆的盟国相对实力比起反哈布斯堡联盟来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就只有拿沙俄、瓦刺和波斯萨法维帝国出气了,谁让他们当列强的帮凶。
首先是沙俄,本来朱慈炅还在想,是不是占领叶泥河流域就算了,毕竟那里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就算有火车,转运一趟物资最少也要消耗半个月以上,再往前推进,那很有可能会需要一个月以上,西伯利亚的解冻期又只有那么长,一年,两年甚至都别想完全把整个西伯利亚全部占领,实在是太耗时间了。
但是,现在朱慈炅发狠了,不管耗费多长时间,一定要把西伯利亚全部打下来,如果反哈布斯堡联盟不全力支援,他甚至想把沙俄都给灭了!
然后是瓦刺联军,瓦刺这次一定要剿灭,至于哈萨克汗国,如果他们不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成为大明的藩属国,那就连带他们一起灭了!
最后是波斯萨法维帝国,同时面对三个强国或者说准强国对大明来说是有点难度,但是,不光沙俄有盟国,大明也有盟国,奥斯曼帝国不是一直在和波斯萨法维帝国在争夺西亚的控制权吗,直接让他们从西面出兵。
虽说不一定能把波斯萨法维帝国给灭了,但是,两面夹击之下,要占领坎大哈和奥斯曼帝国中间那一小块地盘还是很简单的。
波斯萨法维帝国不是一直在拖着,不让大明的铁路和电报线路过境吗,这次干脆不问了,直接把中间那块地方抢下来,这样,大明就和奥斯曼帝国接壤了,修建铁路和拉电报线压根就不用再去征求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同意了。
整个战略安排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解除南亚的危机,本来想调往西北的远征军第二军团和忠勇军现在只能调去南亚了。
西北已经有三个军团,要顶住瓦刺联军的进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南亚就不一样了,大明帝国还没有和波斯萨法维帝国交过手,他们二十万大军到底战力如何还不能确定,如果他们真的发了狠要拿下坎大哈甚至整个南亚,那么他们肯定还会有援军,要做到万无一失,最少要调两个军团过去。
想到这里,朱慈炅直接发出调令,令远征军第二军团和忠勇军即刻赴坎大哈支援。
同时,他还向侯世禄发去电令,令他务必坚守十五天,等待援军到达。
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国出手
将远征军第二军团和忠勇军调往坎大哈之后,南亚的防守问题就不用操心了,按波斯萨法维帝国现在的国力,撑死也就能召集四十万大军,四十万对三十万,明军还据有地势之利,就算双方装备一样,波斯萨法维帝国也很难攻破坎大哈一线。
波斯萨法维帝国装备和大明帝国一样吗?这个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们引进的火枪只是最原始的火绳枪,不管是杀伤力还是射速都无法和明军的燧发枪相比。
他们引进的火炮也是最原始的青铜跑,就跟早期的红夷大炮一样,介乎臼炮和榴弹炮之间,不管是射程还是破坏力都不如大明最新型的榴弹炮。
其实,如果苏尔坦真来攻打坎大哈,侯世禄的远征军第一军团就能堪堪和他所率的二十万大军打个平手,现在再加上远征军第二军团和忠勇军,那简直就是碾压。
当然,朱慈炅不可能让侯世禄去冒这个险,如果侯世禄一不小心败了,那整个南亚可就危险了,所以,这个援军还是必须派的。
派援军还是第一步,还必须给波斯萨法维帝国一点教训,把他们打疼了,或者说,打得他们大败亏输,他们以后才会老实。
这个就不是大明帝国现在能轻易做到了,因为大明现在是三线作战,大部分兵力都调集到西伯利亚和陕西行都司去了,实在是抽调不出更多人马来收拾波斯萨法维帝国了。
虽说远征军第二军团和忠勇军过去之后,侯世禄能凭借这三十万大军完全碾压苏尔坦所率的二十万大军,但是,人家也能调派援军啊。
如果他们后撤到边境城市,死死顶住明军进攻,再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调来援军,那三十万明军就很难将其击败了,就算是击败了,明军也必然会损失惨重,所以,必须让他们没有援军可派。
要让他们没有援军可派也很简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哈布斯堡联盟不是让大明到处开花嘛,大明也可以让波斯萨法维帝国到处开花。
朱慈炅看了看地图,再次下旨道:”曹化淳,立刻电令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令他们派出快船通知驻守在欧亚运河的李明甫,带上五十万两白银,去一趟奥斯曼帝国的帝都,让苏莱曼即刻召集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法维帝国边境,想打就打,不想打就在那里扎着。“
他这段旨意有点长,曹化淳连忙取来笔墨纸砚记下来,这才出去安排人传旨。
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那边收到电令之后,倒也没什么为难之处,孟买港就在那里,港口虽然没有什么超级战列舰,福船战舰还是有几艘的,直接派出一艘,前去欧亚运河传旨就行了。
以改造成后的福船战舰那速度,不出两天,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便将皇上的旨意传到了李明甫的手里。
李明甫接到旨意就有点傻眼了,倒不是说他这没银子,欧亚运河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商船经过,从这边进去的都是要将过路费交给大明帝国的,他只要到大明帝国户部常驻在这里的衙门门那里去支银子就行了。
主要问题是他没有率团出使他国的经验啊,该怎么整呢?什么规矩、礼节、礼仪他都不知道啊,他只是个武将而已!
朱慈炅倒不是有意为难李明甫,主要奥斯曼帝国附近就他一个人职位最高,如果从大明京城派人过去,那路上起码要耗费十多天,就算让郑芝龙过去,那也不是一两天能赶到的。
李明甫真是被赶鸭子上架了,就算他什么都不知道,那也得去啊,这可是皇上的旨意。
他干脆带上一百亲卫,在户部衙门那里支取了五十万两白银,招了艘福船战舰,插上日月龙旗,然后便直接穿过欧亚运河,赶往奥斯曼帝国的帝都。
奥斯曼帝国的帝都就在地中海沿岸,过去倒不用花多长时间,沿途也相当的顺利,不管是各国商船还是各国战舰,看到大明帝国的日月龙旗,那都是赶紧避让。
要知道,现在的地中海那简直就是大明哈布斯堡同盟的内海,因为地中海的西边是西班牙王国,北边是神圣罗马帝国、东边和南边则全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也就是说整个地中海差不多都被大明哈布斯堡同盟的国家给环绕了,在这里看到大明帝国的日月龙旗那还不赶紧避让啊,大明帝国可是大明哈布斯堡同盟得老大!
就这样,李明甫一路狂飙,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赶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帝都。
李明甫虽然不知道出使的规矩,基本的礼貌他还是懂得。
他并没有率一百亲卫直闯奥斯曼帝国的帝都,而是先派带来的翻译去通知苏伊曼,让苏伊曼安排人来接一下,这不还有五十万两白银不是,他总不能直接带着白银就这么明目张胆的送给苏伊曼吧!
这翻译也是户部派给他的机敏之徒,找到苏伊曼,一统暗示之后,苏伊曼立马明白了,大明帝国派了个军团长来给他送礼,想让他办点事情。
凡是到过大明帝国的盟国高官,不管职位有多高,几乎都会变成亲大明派,苏伊曼也不例外,他虽然当上了奥斯曼帝国权力最大的帕夏,完全掌控了国王易卜拉欣一世的话语权,但是,他对大明帝国仍然敬畏有加。
因为他就是靠着大明帝国的支持才能混到今天的地位,而且跟着大明帝国干,还有大把好处可捞,他不亲大明帝国才怪呢。
所以,在翻译的暗示下,他直接招来一个马车对,并亲自带人赶赴港口,来迎接大明帝国的特使。
李明甫那可真是受宠若惊啊,他没想到苏伊曼竟然会亲自来迎接他,要知道苏伊曼现在可是奥斯曼帝国的实际掌权者!
其实他是低估了自己,他这样的军团长虽然在大明帝国算不上什么大佬,但是,相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官员来说,却是超级大佬。
奥斯曼帝国总共才多少军队,手下实力能赶上他忠勇军的实权帕夏一个手都能数过来,所以,在奥斯曼帝国,他这样的实力,那就是超级大佬了,苏伊曼亲自来接他,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李明甫原本以为这趟差事会比较艰难,却不曾想,他刚让翻译把皇上的意思说出来,苏伊曼便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
这倒不是说苏伊曼为了银子就什么都不顾了,主要这事情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奥斯曼帝国打波斯萨法维帝国很奇怪吗?两国经常打仗好不,苏伊曼甚至不用找任何借口,直接整个旨意,让军队在边界集结就行了,绝对没有人会反对!
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穷兵黩武
安排完南亚的事情,朱慈炅又对着地图陷入了沉思,现在陕西行都司和西伯利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军队数量不够,防守没有问题,进攻却没有兵力。
多线作战的确令人头疼,不管是军队数量还是军需粮草的供给,都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西伯利亚还没有开打,兵部和户部就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待到西伯利亚开打,还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子。
军需粮草倒还好说一点,大明现在的疆域是何其的辽阔,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又是何其迅猛,别说是两百万大军,就算是三百万,甚至四百万大军供给都不成问题,只是要花钱去买而已。
但是,军队数量方面,就有点捉襟见肘了,现在大明十四个陆军正规军团,五个钉在叶泥河流域不能动,一个要驻守欧亚运河也不能动,再加上正在南亚和陕西行都司作战的六个,剩下的就只有驻扎在京城的禁卫军第一军团和驻扎在东大营的禁卫军第二军团了。
京城和东大营是大明的核心所在,必须留一个军团驻守,这个毋庸置疑,也就是说,现在能调动的就只有一个军团了。
一般御驾亲征的时候,朱慈炅都喜欢带上禁卫军第一军团,因为禁卫军第一军团是一等军团,禁卫军第二军团只是三等军团,两个军团的战斗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一个一等军团的战力几乎相当于两个三等军团,他当然倾向于带禁卫军第一军团。
所以,每次大战的时候,史可法都是京城留守,没有一点上战场的机会。
这次也是一样,如果要调,那还是要调禁卫军第一军团。
但是,把禁卫军第一军团调去哪里呢?
南亚倒是暂时不需要,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压上去之后,波斯萨法维帝国绝对会手忙脚乱,到那时候,侯世禄要打败坎大哈附近的二十万波斯大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陕西行都司和西伯利亚倒是都需要,但是,这两个地方,貌似调一个军团过去都没有太大的作用。
像西伯利亚,就算将禁卫军第一军团调过去也只有六十万大军,六十万大军在横向六千里都不止的战线上推进是什么概念?平均下来,每里范围内都不到一百人!
沙俄要是个弱国倒还罢了,就这么冲上去他们也不能把明军怎么样。
问题沙俄可是天下有数的列强,再加上反哈布斯堡联盟的支援,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现在,光大明查探到的,在西伯利亚平原,沙俄就驻扎了将近三十万大军,那次在哈萨克汗国锦衣卫密探又看到将近二十万,光这两路加起来就是五十万!
让六十万大军在几千里长的战线上推进,还要随时防备对地形熟悉无比的五十万沙俄大军突袭,那纯粹就是去找死。
西伯利亚方向暂时是不需要考虑了,唯有防守,那么陕西行都司方向调一个一等军团过去能改变战局吗?
把禁卫军第一军团调过去,要打败四十万瓦刺联军那绝对轻轻松松,但是,要深入西域,灭掉瓦刺,逼降哈萨克汗国,那基本上很难。
西域现在可不是大明的天下,现在西域主要的大国或者说大势力,瓦刺、哈萨克汗国、月即别、叶尔羌、额尔额那可都是曾经的蒙元势力。
要是明军深入西域之后,瓦刺或者哈萨克汗国将这些国家联合起来与明军作对,那三四十万大军冲进去可能回都回不来!
怎么办呢?大明貌似陷入了僵局之中,唯有南亚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战果,陕西行都司和西伯利亚方向都只能被动防御而已。
就这么僵持下去吗?那肯定是不行的,这次的背后主谋可是反哈布斯堡联盟,谁知道后面他们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再说,大明如果长时间被耗在这几个地方,英法荷等列强就能趁机迅速发展了,他们可把蒸汽机都仿造出来了,不出几年,完全有可能发展的比大明还厉害!
朱慈炅盯着眼前摊开的地图,再次皱眉沉思起来。
在他眼前的会议桌上,铺满了各种地图,有最新的世界地图,有最新的大明疆域图,有南亚的局部地图,有西伯利亚的局部地图,有陕西行都司的局部地图,还有西域的局部地图。
看着看着,他突然眼前一亮。
他看着各类地图上的铁道线,大概估算起来。
现在,要从大明腹地到西伯利亚唯有绕道辽东。
从京城到辽东有一千多里,从辽东到奴儿干都司也是一千多里,从奴儿干都司到感恩河流域又是一千多里,从感恩河流域到叶泥河流域那更是有五六千里!
这样算下来,从大明的腹地转运物资或者军队到西伯利亚前线,一万里都不止!
如果走西域呢?
从中原到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大概一千余里,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到哈密卫大概两千余里,哈密卫再往西北延伸,不管是到叶泥河流域还是到鄂毕河流域都只有不到两千里了!
也就是说,只要将铁路修到哈密,再从哈密往西北方向修一千多里,就能直接到达西伯利亚前线了。
这样的话,不但转运的距离缩短了一半,还不用考虑冰封期,一年四季几乎都能通行!
想到这一点,朱慈炅的思维逐渐开阔起来。
兵力不够,那就组建新的军团嘛。
大明现在并不是没有军费,也不是没有粮草,更不是没有武器,他之所以不疯狂的扩充军队,主要还是怕以后给大明的财政造成太大的负担。
要知道,十万大军一年的军需粮草和饷银加起来最少都是三百万两以上,一等军团那更是没有五百万两下不来。
这样算下来,一百万大军一年就要消耗五千万两左右,两百万就是将近一亿两,三百万就是将近一亿五千万两,这么庞大的军队,有几个国家能养得起!
这几年,他都是用自己的钱在倒贴国库,因为大明的税赋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军队,一个国家的税赋都养不起军队了,那叫什么?那叫穷兵黩武!
他可不想穷兵黩武,一个国家的税赋也不是光用来充当军费的,很多地方都需要钱,如果把所有税赋都投入到军费上,那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所以,从长远出发,穷兵黩武就是找死。
但是,现在,他不穷兵黩武,反哈布斯堡联盟却有穷兵黩武的趋势,而且,他们不但自己穷兵黩武,还想尽办法让其他国家穷兵黩武来对付大明。
不就是拼钱吗,谁怕谁啊,他现在有的是钱,三百万大军,养个四五年都没问题,扩军就扩军,大不了打完仗再让他们回去屯田!
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
大明现在到底能扩编多少个正规军团呢?这个其实不是看大明现在有多少钱,也不是看朱慈炅想扩编多少,主要还是由武器装备的储量和生产速度决定的。
朱慈炅倒是想一次扩编十个军团,一把压上去,将瓦刺和沙俄全干翻,然后打完收工让一部分人回去继续屯田。
但是,扩军可不是光把人招集起来就行了,组建一个正规军团,火枪、火炮、战马、电报机等等都要配备齐全,要没这些东西,那跟预备军团就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东西的储备数量又或生产速度朱慈炅都不是很了解,必须找人来问问,正好,他还要找人商议西域的具体攻略,他干脆两件事并成一件,将所有相关人员一次全招了过来。
说是所有相关人员,其实他能招来的也不多,因为所有高级将领几乎都到前线去了,留在京城附近的唯有秦良玉和史可法,文官倒是基本上都在,但是喊来再多也没用啊!
最后,朱慈炅干脆只招了秦良玉、毕懋康、孙元化、程国祥、史可法和王征南来商议,总共才六个人,连专门的会议室都不用去,直接在他书房开会就行了。
除了史可法离的比较远一点,其他人倒是都在京城,第二天一早,六人便齐聚朱慈炅的私人书房,开始商讨西域攻略。
朱慈炅首先大概介绍了一下当前的形势,然后便斩钉截铁的道:”这次,很明显是反哈布斯堡联盟在背后搞鬼,想拖住甚至是拖垮大明,以争取发展的时间,全面赶超大明。而要赶超大明,他们就必须扩张殖民地,不然经济和资源都会赶不上。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结束两线或者是三线的战争,腾出手来,扼制他们接下来的扩张。“
前面的话在座的人倒是都能听明白,现在欧陆列强在军工上与大明的差距不是很大,双方主要拼的还是经济和资源。
现在,大明疆域之辽阔,根本就是欧陆列强无法比拟的,不论是拼经济还是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