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间,叛军若是沿着运河南下的话,怕是早已抵达东南腹地了。令狐潮的兵马其实只是诱饵,混淆我们的视听,让我们在令狐潮身上耽搁时间,掩护叛军主力抵达东南腹地。这打的一盘好算盘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哪怕是最为愚钝的人,也立刻明白此事的可怕之处了。

    高仙芝缓缓开口道:“柳小将军,纠正你一个谬误。沿大运河南下,抵达扬州只需十几日,抵达江宁一带只需二十日。我大军抵赶赴睢阳剿灭叛军之时,叛军主力恐已抵达扬州。另外,我们剿灭令狐潮再挥军南下,这当中起码耽搁一个多月的时间,到那时扬州江宁一带的东南州府恐已经尽数落入叛军手中了。严庄此人果然有计谋,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会让叛军在东南打开局面,占领东南大片城池,得到兵力和物资的补充。绝妙的一手。”

    王源点头道:“兄长此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这便是我认定叛军主力会沿着大运河南下的几点原因。无论从谋划到实施乃至掩人耳目之举,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而且从大局上而言,叛军退回幽州太原也是自取灭亡,只能被瓮中捉鳖。只有挥军东南,快速占据东南之地,方有大片的纵深可迂回。而东南州府的兵力薄弱,是很难抵抗叛军的攻击的。”

    到此时,无人怀疑王源的判断。整件事前后联系起来,再加上冲局势和谋略上的剖析,让叛军的意图一览无余。

    “大帅,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还救不救睢阳了?叛军主力沿河南下了,我们该怎么办?还能追的上么?”刘德海高声问道。

    王源沉声道:“当然要救睢阳。难道眼睁睁的看着睢阳被攻破,任由令狐潮进入两淮之地不成?至于南下的叛军主力,时间已经过去了五日,他们乘船南下,可昼夜而行,大军此刻追赶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那可如何是好?”众将焦急问道。

    王源走向高仙芝拱手道:“兄长,如今之际,可能只有一个办法了。”

    高仙芝微笑道:“贤弟,我懂你的意思。你是否需要率骑兵急速南下,而希望我领大军剿灭令狐潮的兵马,解睢阳之围呢?”

    王源哈哈笑道:“知我者高仙芝也,我正是这么打算的。安庆绪和严庄虽然早走了五日,但他们要沿着大运河南下,需得先沿着黄河往东行两百余里,才能抵达大运河和黄河的交叉河口。之后他们才能顺风南下。进入了大运河他们才能舟行甚速,而在黄河这一段,水流湍急又有冬日浮冰,他们的行动会慢很多。此刻我率少量骑兵从洛阳直插东南,所行路线比他们要短,运气好的话应该能在他们抵达扬州之前拦住他们。”

    高仙芝道:“如此短的时间,能赶上么?”

    王源道:“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高仙芝道:“你欲带多少骑兵前往?”

    王源想了想道:“我只带我的三千亲卫军前往,其余的兵马一概不动。此去机动为先,我不想徒增累赘。”

    高仙芝皱眉道:“只带三千兵马,即便赶上叛军又能如何?”

    王源摇头道:“我目前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先做后想。若我能赶在叛军之前,起码能够通知南方各地州府做好准备。哪怕是拖延住叛军一两日,也能为大军南下争取时间。”

    高仙芝点头道:“好,我会即刻上奏朝廷,请朝廷兵马出击协助。”

    王源叹道:“请他们协助怕是来不及了。他们最大的可能是会趁机收复河北诸地。”

    高仙芝笑道:“那也比他们一动不动为好,我大军一旦南下,河北之地便即太原幽州等十余处州府尚在叛军手中,总不能容他们趁着空虚之时再生波澜吧。”

    王源点头笑道:“你说的对,大功劳留给他们,我们只做苦差事罢了。但愿某些人能看到我们为平叛所做的努力,将来不要砍了我们的脑袋。”

    高仙芝张口欲言,却见王源已经回身对赵青谭平吩咐,要他们即刻从五千亲卫军中挑选三千精干亲卫骑兵打点形状准备出发。

    一个时辰后,三千禁卫骑兵准备完毕,物资兵器准备齐全。在洛阳东城外,王源和三千禁卫骑兵在高仙芝等人的目送下,沿着白雪皑皑的官道上挥鞭疾驰,直奔东南。

第九四一章 单骑

    王源之所以敢于从陆路追赶叛军的步伐,并非冲动之举。大运河自南而北,在淮水一带分为两支,一支直接往北连接黄河通向幽州。另一支则是由淮水往西北方向经汴水抵达洛阳东北的黄河。若是叛军经汴水直接往东南的话,便无需从黄河往东抵达滑县的另一条大运河入口再往南。那样的话,王源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叛军沿水而下的步伐的。

    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本是大旱之年,这虽然是场灾难,但在这件事上,却冥冥中自有天意。汴水在去年夏天便干涸见底,王源今年夏天从北海郡回来的路上便路过汴水,那时候人马便直接从已经从一条大河变成浅水沟的汴水河道直接穿行而过,根本连渡船也不需要。而且那时候还在下了一场暴雨的前提下。

    虽然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但这时候的汴水是肯定无法通航的,特别是王源在出发前特意询问了参与造船的洛阳百姓,得知了叛军制造的那些大船的形制后,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即便汴水水涨,那种可载兵马两三千人的大船也是无法通行的。

    所以,那些大型的船只想要直接南下,唯一的通道便是沿着黄河往东,从滑县境内进入南北纵向的运河主航道,从那里往南开进。而这样一来,王源此刻追击的路线,便好比沿着直角三角形的斜线直插东南。而叛军行走的路线则是沿着两条直角的边线而行,说行距离要比王源多行近三百里。况且年后大雪,天气极寒,黄河上一定浮冰参差,航行困难。这也是王源认为能够拖慢叛军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而虽然叛军多行五日,王源还是要赌一赌谁的速度快。哪怕是没能赶在叛军的前面,那也恐怕比他们晚不了太多。只要看到叛军的影子,王源认为便可紧紧跟着他们的脚步,随时准备有所行动。

    王源一行从洛阳出发,一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为了追赶时间,吃饭喝水都在马背上。晚上行到目不见物,清晨第一缕曙光初现时,便又已经飞驰在路上。

    前两日因为大雪初下的缘故让众人吃尽了苦头,道路上的积雪泥泞经常让人马滑倒,摔断骨头。从洛阳到宋州这数百里的道路上,亲卫骑兵因为战马失蹄而导致的伤者竟有一百六七十人之多。这些人毫无例外的被王源要求原地返回,王源可没法让他们拖延大队骑兵的步伐。

    好在进入宋州境内后,王源惊奇的发现,数百里外的大雪在宋州一带成了分界线。宋州以南竟然只是在数日前下了一场细细的小雪便停了,所以道路在风吹日抚之下已经早已没了任何积雪。随着往南推进的这几百里路,连气温也增高了许多。很多亲卫骑兵也终于能够松了一口气,喘过一口气来。

    经宋州继续向东南方向飞驰,三天三夜后,王源一行终于抵达了徐州境内。徐州坐落在运河西岸,隶属河南道,是运河沿岸的一处重镇。徐州往上五百里外便是黄河,南边约四百里便是楚州。上下近千里范围内,徐州承上启下是往来商贾航船的停歇中转之处,故而得天独厚有地理优势。

    王源几乎是算着路程赶往徐州的,满以为在徐州能够赶上叛军的步伐,然而在抵达徐州城西十五里处之后,王源和众亲卫看到的是远处地平线上冒着滚滚浓烟的徐州城。众人的心一沉,看来已经迟来一步了。王源即刻命人先行前往侦察,得知城中并无叛军的踪迹,这才下令快速接近。

    王源一行从洞开的西门冲入城中时,一些正在残垣断壁之间掩埋死尸收拾残局的百姓们吓得如鸟兽散,以为又是杀人的兵马回来了。赵青忙策马沿着街道边追边喊:“诸位乡亲,莫要害怕,我等是朝廷兵马,并非叛军。勿要惊慌。”

    王源策马站在西城内广场看着眼前的城池,心中一片阴郁。徐州城虽然不大,但也有十几万人口。因为南北商贾集散的缘故,这里本也是商家林立,繁华富庶之地。然而此刻眼前的徐州城却是满目疮痍瓦砾。街道旁的的楼宇冒着烟火,满城残垣断壁,废墟中死尸横斜,街道上血迹宛然,到处是一片被战火蹂躏后的景象。

    赵青的喊话起到了效果,惊骇奔逃的百姓们停下了脚步,一些胆大的开始回身缓缓靠近。在赵青的进一步的解释之下,百姓们终于弄明白眼前的兵马并非叛军兵马,而是朝廷的骑兵。

    数百名百姓快速聚拢,围在骑兵的左近,人人痛苦流涕,哭声震天。

    王源翻身下马,缓缓走到正在痛哭流涕的百姓们面前,沉声道:“乡亲们受苦了,我等来迟了一步。”

    百姓的哭声更大了,一名白发老者上前拱手问道:“敢问这位军爷是从何而来?”

    王源拱手还礼道:“老丈,我等是从洛阳而来。得知叛军乘船南下,本人立刻率了骑兵星夜赶来,没想到还是来迟了一步。”

    那老者喜道:“军爷们从洛阳来?那么洛阳已经被收复了?”

    王源点头道:“是啊,不但洛阳,长安也早就收复了。叛军无路可逃,这才铤而走险乘舟南下。”

    老者连声道:“好,好。这帮天杀的,也没几天蹦跶了。不过军爷这么点兵马,就算追上了叛军又能如何?叛军大小数百条船只,装载兵马无数。咱们徐州城被他们一个时辰便攻破了,朝廷难道只派了你们这几千人来和他们打么?”

    王源忙道:“我等是先头兵马,不久后朝廷大军便将大举前来,到时候叛军便不能作恶了。”

    老者失望道:“我还当是王相国率领的神策军呢。除了神策军,恐怕没人能剿灭这帮天杀的。哎,看来运河一路上,叛军不知道要做多少恶了。”

    王源无言以对,正欲询问叛军是何时抵达徐州,徐州为何会被攻击,以及叛军何时离开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忽听得街道上一片嘈杂之声,有人快步往这边跑来,一边跑一边还有人大声叫喊。

    “让开让开,司兵刘参军来了。”

    众百姓纷纷让开道路,只见一名身着盔甲满身灰尘血污的高个子将领带着二三十名盔甲破烂,缠头吊臂的士兵飞奔而来。那高个子将领飞奔到王源等人面前,拱手道:“在下刘大川。敢问是朝廷哪一路兵马赶到?”

    赵青沉声道:“我等是神策军骑兵,这是我家王元帅,大唐当今相国。”

    那刘参军一愣,诧异的看着王源,脸上将信将疑。

    “这位是当今王相国?率领神策军的王相国?”

    “如假包换。”王源微笑道。

    那刘参军兀自不信,赵青摘下腰牌递到他面前道:“看清楚,我叫赵青,是我家大帅手下亲卫军统领。”

    刘大川看清了腰牌上的字,猛然噗通跪倒在地,高声道:“小人当真是眼瞎了,果真是王相国亲临了。兄弟们,乡亲们,这一位正是我大唐王相国啊。”

    周围的士兵和百姓们闻言均大为惊讶,纷纷跪倒在地咚咚磕头。王源之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这位王大帅当年平南诏伐吐蕃之时便名满天下。后来天下大乱之时,王源力挽狂澜马嵬坡迎驾护主入蜀之事早已天下知晓。再后来率军击败叛军攻蜀大军,又率数千骑兵奔袭平原城从**万叛军的手下救出了平原城军民数万,这些事在民间都已经引为传奇。南方州府的军民虽未见过王源,但却早就闻其大名了。此刻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就在眼前,怎不教他们顶礼膜拜。

    “王相国,救救我们啊。让神策军快些南下,将那些贼兵们都剿灭了吧。”百姓们纷纷叫喊道。

    王源忙高声叫道:“诸位快请起,诸位快请起来。王某不才,正是为了剿灭叛军而来。诸位先赶紧清理城池,我要问问情形,再做决定。”

    当下王源命赵青谭平等人率亲卫骑兵帮着清理街道,在徐州衙门前广场上扎下简易的营盘,帮着百姓们搭建夜晚的临时住处。这时候的夜晚依旧严寒,若不能做好百姓的安置,一夜过来恐又要新添不少尸首。

    士兵们和百姓们趁着夕阳未落的短暂时间忙碌开来,王源则向刘大川详细询问了叛军途径徐州发生的事情。原来,叛军的船队于清晨抵达了徐州以东的运河上。徐州太守韦瑾身得知了消息,下令关闭城门做好防范。但城中的兵马着实有限,只有一千三百名刘大川所领的徐州团练士兵为主力,韦太守便聚集了城中的狱卒衙役小吏以及不少大户人家的家丁护院,乌七杂八的聚拢了约莫三千人的兵马上城守城。他们唯一希望的便是叛军能沿运河南下,不要来攻打徐州。然而怕什么什么来。约莫两万叛军在徐州运河码头下了船,其余的叛军都呆在船上等候。这两万叛军来到徐州城下,要求守城的大唐军民开城投降,他们要在此补充粮草物资和饮水。

    韦太守当然不肯投降,于是叛军便开始攻城,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徐州脆弱的城防和少的可怜的守城力量便被击破,叛军蜂拥进城。韦瑾身战死,守城的三千多杂牌军也几乎全部阵亡。刘大川带着百余人拼死杀敌,从北城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去,直到叛军离开才带着剩下的二十几名兄弟回城。

    可能是对徐州军民的抵抗不满,叛军攻破城池后便开始了大肆的烧杀抢掠。粮食物资被抢劫一空,统统搬运上了大船,然后点火烧了每一座房子,让逃出城池的百姓们没有存身之处。若不是城破之时韦太守早早让百姓们逃出城去,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饶是如此,徐州城破之后,死伤的军民也达到了六七千人之众,可谓是一场浩劫。

    王源听完了刘大川的叙述,心情甚是沉重。叛军攻徐州是肯定的,徐州是上下千里运河河道上的唯一中转之处。经过十日航行,叛军显然需要在此补充给养,所以徐州是一定会被攻击的。自己没能在他们到来前赶到徐州,没能阻止这一切发生,甚是让人沮丧。自己这三千兵马或许无法守住徐州城,但自己若是能早些赶到徐州,便可以通过疏散百姓,坚壁清野的方式让百姓们躲过这一劫,而且还能让叛军无法得到物资粮草的补充。

    “他们有多少艘船,约莫多少兵力,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王源皱眉问道。

    “船只很不少,龙头大船有几十条,还有中等和小船不计其数,从河面上驶来的时候绵延五六里之长。船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兵马,粗略估计一下恐怕有七八万人之多。他们是午后时分上船离开的,徐州码头上的十几条大船也被他们抢了,他们装上了抢的粮食物资后便继续往南了。请恕小人没能去别处报信,因为城中已经无官员,小人只能留在城中组织百姓们渡过难关。再说他们乘船南下,小人也追不上他们的步伐。”刘大川道。

    王源道:“你做的很对,从现在起,你便暂代徐州太守之责。你负责在此安抚赈济百姓,组织百姓重建家园。记住,一定不要让百姓生乱。坚持几天,我会想办法从别处给你们调集一些粮食和物资让你们渡过难关,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刘大川激动叩首道:“相国放心,卑职一定不辱使命。”

    王源点头道:“运河此去往南最近的城池是哪里?”

    刘大川道:“徐州往南沿河小镇不少,但大城池便是南边淮水之畔的清江县和山阳县了。清江距此三百八十余里,山阳县是楚州治所,和清江县仅数十里之远。以叛军的舟行速度,估摸着要不到四五天便到了这两县了。相国,得赶紧告知清江和山阳两县的军民早做准备,否则怕是和徐州一样惨了。”

    王源面色阴沉,点头道:“我明白。”

    当晚,王源召集了赵青谭平以及亲卫军中的中级将领们聚集在篝火旁,王源告知了他们自己的计划。

    “诸位兄弟。我们没能赶在叛军之前抵达徐州,而且以目前情形来看,徐州而下,运河宽广,水道迅捷,我们恐怕也无法再追上他们了,只能被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行动便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无法阻止七八万叛军的任何行动,我们无力去阻止他们。”

    “大帅,我们明日一早便往南追击,或许还有赶上的机会。”谭平低声道。

    王源缓缓摇头道:“赶不上了,这五天来,咱们昼夜疾驰,人马都已经受不了了。再这么跑下去,人能受得了,战马是肯定熬不住的。越追只能被落下的越远。”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掉头回去和大军汇合不成?”谭平皱眉问道。

    王源道:“当然不成,无功而返我是绝不甘心的。我刚刚仔细的想了想,为今之计,只能让兄弟们和战马在徐州休整半日,帮着徐州百姓们做些事情,同时也让战马歇息歇息恢复气力。追赶的事情,只能我独自前往了。”

    “什么?这怎么成?”

    “绝对不成?怎能让大帅一人涉险?”

    “大帅不可。”

    众亲卫将领纷纷叫道。

    王源摆手道:“听我说。我的座骑是万里挑一的宝马良驹,虽然一样奔行了五日,但其实对它来说只不过是稍费气力而已。没见一路上它都憋着劲么?那是因为你们的马匹跑的太慢,它无法恣意奔跑之故。你们瞧瞧,此刻其余的战马都沮丧无力,而它却依旧神采奕奕。”

    众人扭头去看不远处拴着的一群马匹,但见王源的那匹踏雪乌骓马神采奕奕的站在黑暗之中,双眸烁烁的四处张望,丝毫没有疲倦之态。但在它旁边的那些战马,都一个个的趴在地上无精打采,看上去像是脱了力一般。

    “我的座骑可日行数百里,跟着你们一起只能拖慢行程,无法追上叛军的船队。但我单人独骑奔行的话,便可后来居上提前抵达南边运河岸边的清江县。起码要比叛军抵达早个一两日。那样我便可以提前通知当地的官员百姓做好准备。这正是我们此来的目的。”王源继续道。

    “话虽如此,可大帅一个人前往,安危如何保证?若大帅有个三长两短,我等可万事莫辞了。”赵青急促的道。

    “是啊是啊,大帅一人前往路上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我们如何交代?”众将领也纷纷道。

    王源哈哈笑道:“我能出什么事?你们以为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么?这么多年来,我干了多少冒险的事情,哪一次不是全身而退?要是出事的话,我早就出事了,还等到今日?再说我只是提前去接洽当地官员,并不是要去单枪匹马和叛军作战。你们也将随后赶来,又能出什么事儿?我想来想去,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否则我们便只能打道回府无功而返了。”

    众将沉默不语,王源笑道:“都别愁眉苦脸了,你们这样,岂非是咒我出事么?我意已决,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明日清晨我便提前出发。你们休整到午后再出发,路上无需急赶,十日内赶到扬州便可。我估摸着,扬州必有一场恶战。”

    众将无奈,知道大帅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别无更改,劝了也是白劝。况且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一个办法能够把消息赶在叛军之前传递到前方城池,让他们做好准备。虽然大家都心存担忧,但也只能遵命了。

    次日清晨,王源拜别众亲卫,在他们担忧的眼神中飞驰离开徐州城。胯下的乌骓马得到了纵情飞奔的机会,这一路飞驰如电,快捷无比。王源坐在马上,只觉寒风扑面,身边的景色飞快的后退,像是坐在疾驰的火车上一般。

    宝马之所以是宝马,可不仅仅是因为它跑的快,而且还因为它耐力持久。古有千里马之称,或许是夸张之言。但即便不能日行千里,打个对折也有五百里。这样长的路可不是靠速度快便行,还要有持久的耐力。王源的乌骓马虽然未必能日行五百里,但若是卯足了劲跑,一日行个三百里还是有可能的。但马吃的消,人吃不消,王源在马背上除了受劲风侵体之寒,还要遭受断肠般的颠簸,这才是最要命的。所以王源不得不控制速度和行动的时间,让马儿不至于太疲乏,自己也不至于被颠簸的翻江倒海。

    一日下来,奔行了近二百里。而且在傍晚时分,王源看到了前方河道中黑压压的一片船只,如林的桅杆和闪烁的灯光。王源知道,自己一天时间已经追上了叛军的船队。即便如此,王源也惊讶于叛军船队所行的速度。他们居然也已经离开徐州二百里了。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比自己早出发半天时间,而且即便是夜间,他们也是能够航行的,只不过速度会受到限制罢了。照这个速度,再有一天一夜,他们便要抵达清江县了。

    但既然已经追上了船队,王源便放下心来,自己是一定能提前起码一天抵达清江的,便有了一天的时间去为叛军的到来做好准备。所以王源没有连夜赶路,而是找了一处荫蔽处歇息了一夜。次日一早,王源再次出发,在巳时时分再次追赶上了叛军的船队。

    王源特意策马从运河河岸上飞驰而过,河道上那一长溜绵延数里的数百条大小船只,以及船上密密麻麻的兵马,正如之前所得知的那般,这正是叛军的主力兵马。河道中间那几十艘暂新的龙头巨船上彩旗飘扬,气势雄伟。这也一定是洛阳的那位叛军将领李归仁口中所言的,严庄花了三个月时间驱赶了十余万百姓加紧建造的运兵大船。

    王源没敢太过靠近,也没敢和他们并行,因为船上的叛军也看到了岸上奔行的自己,王源担心会被严庄和安庆绪认出来自己,虽然自己穿着普通的盔甲,但王源并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追着他们来到南方。最好是让他们毫无防备,以为他们的计策已经得逞,以为自己还率领着神策军被令狐潮的兵马吸引不知他们的意图,这样也许会在前面能对他们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故而王源很快便下了河堤,沿着河堤下方的枯草小径超越叛军的船队往南奔去。

第九四二章 清江

    王源于半夜时分抵达了楚州清江县境内。虽然人困马乏,但能够提前赶在叛军的船只之前抵达清江,王源也松了口气。夜里,清江县城门紧闭,王源也无法进城。再加上人马疲乏,王源只得决定在北城外官道旁的夜店凑合一晚,待明日天明时再进县城找到当地官员表明身份商议对策。虽然时间紧迫,但叛军的船队起码要到明日晚间才会抵达清江,还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准备,倒也并非火烧眉毛。

    一夜无话,次日鸡鸣时分,王源便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后牵马出店。骑着马行了小半个时辰,天色大亮时,王源已经抵达了清江县北城门外。但让王源诧异的是,清江县北城门紧紧的关闭着,城门口也见不到进城百姓的人影。连城楼上也空无一人,几面旗帜懒洋洋的在城头飘扬着。

    王源朝城头喊了几嗓子,城头上连半点人影也不见出来。正焦躁间,忽听吱吱扭扭的木轮转动之声从城下的小道上传来,放眼看去,却是一名百姓推着太平车从城下的阡陌小道自西往东而来。

    王源忙策马上前,拱手问道:“这位大哥,敢问一声,这北城门怎地不开门啊?”

    那推车的百姓上下打量着王源,抹着汗道:“你是外乡人吧。不知道今日北城门不开的事情么?不但今日,明后两日也不开城门呢。”

    王源忙道:“我确非本地人,我从北边徐州城来。但不知为何北城门不开啊。”

    “从今日起,东门码头处,崔家的粮船在码头上平价放粮,清江县的官吏和士兵都去码头维持秩序了,人人都忙的团团转,哪里还有人手开北城门?放粮这三天时间,只开东城门,其余三城城门都关了呢。这不,我也是要码头领粮食的呢。”那百姓解释道。

    王源虽不太明白他说些什么,但显然北城门是不会开门了,东城门倒是开着的,只能绕行东城门进城了。

    王源有心询问一番内情,当下招手对那百姓道:“兄弟,你上马来,我载你一程,你替我带路。都是小河小道的,我怕我走岔了道。”

    那百姓忙摆手道:“可不敢,我可没骑过马,没得摔断了骨头。再说我这太平车难道丢了去?”

    王源笑道:“放心,我的马儿可稳当的很。太平车嘛,很简单,挂在马屁股后面便是。”

    说罢王源马上弯腰探手,一把抓住太平车的车帮子,单手将小车提起来,朝着战马侧后的钩索上一挂,用绳索稍加固定,倒也稳当的很。

    那百姓欲带阻止,却也来不及了。只站在地下咂舌道:“这位兄弟看着瘦筋筋的,怎地气力这般大。这太平车我一个人都搬不动。这匹大马也是厉害,屁股后面挂着这个重东西,居然纹丝不动。”

    王源呵呵笑道:“莫看我瘦,骨头里都是肉。上马来吧。”

    那百姓笨拙的爬上马背,坐在王源身后,王源一提缰绳,马儿往前便走,那人吓得一把抱住王源的腰。王源虽觉得有些古怪,倒也只能忍耐了。

    下了官道沿着城墙外的阡陌小道往东而行,虽然王源很想节省时间快点到达东门,但这一路上都是小道和池塘湖泊,小路像蛛网一般的密布,想快却快不起来。而且若非那百姓在后指点方向,告诉王源那条路是通向河边无桥可行,那条路上有小桥相连,这才避免的走很多冤枉路。

    虽然耽搁了些时间,但路上王源倒也问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去年的大灾也波及到了东南各地。虽然南方的水源充足,但因为北方大旱又大乱的缘故,南方的粮价也直线飙升。不法商贾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百姓们却被迫以低价粮食纳税,导致连当地百姓们都买不起粮食了。

    面对如此局面,居于扬州的豪族崔氏主动表示愿意拿出巨量的粮食以平价出售,用意自然是为了救济百姓。此举自然是得到了百姓们的大为欢迎。从去年秋后开始,每隔两个月,崔家便从扬州调运好多船粮食来楚州。清江县也分到了三船。所以到了平价分粮食的日子,清江县的县令和官员衙役团练兵卒们都去东门码头协助分粮。故而其他几处城门因为人手所限便不开城门了。百姓们也都聚集到东门码头去按照户头买平价粮食。这位住在西边小村里的名叫赵六的百姓今日睡的迟了些,所以直到此时才抄北城小路往东门赶。

    “你说,这是扬州的崔家?哪个崔家?”王源问道。

    “崔家啊,这你都不知道?”赵六看着王源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