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骨-第7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毅微微一笑:“这次苏联海军里海舰队竟然没有采取任何防空措施,就贸然进攻咱们的克拉斯诺夫斯克湾,妄想通过实施登陆作战,占领里海东海岸,和库利克来个东西夹击,使得中亚局势明朗化。
“不想咱们空军一出,炸了他个稀里哗啦,苏联人的里海舰队就完蛋了啧啧,七艘驱逐舰、二十一艘炮艇、一百多艘补给和运输机沉没或者重创,两艘驱逐舰、十一艘炮艇、八十七艘运输和辅助舰只投降,虽然咱们尽力抢救,但其运输的三个师的红军差不多报销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乖乖地关进了战俘营。若说这次失败的行动背后没有斯大林的影子,谁也不会相信。”
作战部长沈子凌道:“苏联人的里海舰队没了,咱们是不是把唐问的四个师,调两个加入李金龙部?李金龙统率的方面军接下去将摆出主力的架势,在塔什干地区和库利克的主力军团交手,而且还要同时应对南面东部安集延地区苏军南线兵团的进攻,他们的兵力恐怕有些吃紧啊!”
安毅挥挥手:“不是调两个师,而是三个师!现在苏联人的里海舰队没了,要从苏联人嘴里所谓的红海(黑海)调集舰船到里海来,起码得一个月时间,要形成战力,更不知道猴年马月了。我们在古里耶夫至克拉斯诺夫斯克之间,布置了五个飞行团,加上地方武警部队和从翻身解放的哈萨克、土库曼、维吾尔等族中抽出精壮年编成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我们在防守上几乎没有漏洞。
“说起来也真可悲,苏联人在中亚统治了近二十年,却从来没有真正赢得民心。苏联引以自傲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牧民的利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竟然饿死数百万人,还自诩为世界人民的救星,这脸皮也算是厚得可以了!”
情报部长刘卿道:“根据远东方面提供的情报,苏军在阿拉木图和奇姆肯特地区因抢粮两次发生对民众的屠杀事件,在苏军内部造成的冲击很大。我们现在苦无直接的证据,若是能够有一张照片流出,我们的工作都将好开展许多!”
安毅眼睛骨碌碌一转,计上心来,当即把刘卿拉到一边,附耳叮嘱一番。刘卿脸'露'喜'色',大步走出作战室。
杨飞知道安毅又在出馊主意了,笑了笑没有追问,而是指着地图,向参谋人员做讲解:
“此次战役,将逐步把中亚地区的苏军吸引到塔什干地区,然后一路向南,渡过锡尔河,使其把广阔的腹地给我们留出来。这个时候,北撤至卡拉套山地区的叶成集群果断南下,直'插'阿雷斯和塔什干,然后把苏军堵在锡尔河南岸。我们总参的电子对抗大队届时将配属给叶成集群,干扰苏军的无线电联络。
“此战略成功后,叶成集群留下一部打阻击,其余部队火速向东,强袭塔拉斯山,一举收复詹布尔、麦尔克、伏龙芝,与萧无兵团在楚河地区会师。而在此之间,李金龙集群的主力向西撤到撒马尔罕东北拉套山脉地区休整,留下四到五个师在列宁纳巴德地区,伪装成主力,继续吸引苏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
“若是此前的战略都能获得成功,叶成和萧无集群南下之时,即是苏军中亚主力集群覆灭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三大主力,攻向阿拉木图,中亚战事可定也!”
安毅神'色'凝重:“处于包围圈内的四到五个师要承受超过五十万军队的轮流攻击,而且西线还有苏军的南线兵团自东向西进攻,因此对部队的选择十分关键。若是他们顶不住,让两部苏军会师,李金龙军团的主力集群不仅无法得到休整,而且汇合后的敌人,将会士气大振,再次扑向西线,李金龙集群顶不住的话,将有可能一直打到里海边,我们制定的合围计划就会泡汤!总参对此要多做留意。”
杨飞刚刚记录完安毅的要求,安毅又道:
“不过此战我们有几个有利因素,由于制空权的存在,我们对苏军的行踪掌握得清清楚楚,而苏军只能通过当地人之口或者干脆就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主观分析判断来调动部队。同样是制空权的存在,哪怕我军处于包围圈内,只要确保机场的安全,我们就可以通过飞机和飞艇,源源不断地输送战略物资,持续作战能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我们还将在这次战役中,实验几种新型武器,其中包括导弹系统,哪怕苏军指挥官保护再严密,但他能躲得过三百五十公里外的超级狙杀吗?”
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成世明想了想,建议道:“初期最好不使用导弹直接轰炸苏军的指挥中枢,库利克的存在,实际上严重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此人完全是靠拍斯大林的马屁上台,好勇无谋,军事思想严重滞后,对战争的指挥思维仍旧停留在上次欧战和内战时期。
“根据远东方面提供的情报,库利克对新武器的研制和应用,一直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对新式武器的试验和应用也表示出漠不关心。他的一些军事主张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例如他主张火炮最好还是用马来牵引;坦克不应当集中使用,分散配置到营连级单位等等这样的人可是个宝贝啊,我们生害怕他伤风感冒有个病痛什么的拱手让出指挥权,怎么能先把他干掉,为苏军解除束缚呢?”
安毅哈哈大笑,指着成世明道:“没见过你这么损人的咱们超远程狙击的目标,不一定就得是作战指挥部嘛,比如炮兵阵地、油料库、军火库等等,都是属于战略目标。反正我们拥有制空权,苏军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主动权在我,随便怎么打都可以!”
成世明嘿嘿笑着,完了挠了挠脑袋瓜,有些疑'惑'地说:“我总觉得斯大林计不止于此,肯定还有后招,可是却想不出他可以在那里着发力。难道说,斯大林就真的对朱可夫那么信任,以为凭借着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扭转乾坤?斯大林看人的眼光,从库利克身上我们就可以依稀知道一点,斯大林就不怕一将无能,连累三军?”
安毅心中一寒,脸上顿现迟疑之'色'。实际上,这也是几天来不断在安毅脑海里浮现的问题,从掌握的情报来看,此前朱可夫在指挥作战上的履历可谓乏善可陈,从担任骑兵团长到骑兵军长,随后由于大清洗影响直接提拔补充到军区司令员位置上,并未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现在的成绩主要还是集中在训练部队上。
若不是脑子里依稀记得朱可夫是二战苏联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和指挥家,估计从其成长的轨迹中,安毅也不会对这个人有太多好印象,只以为他和库利克一样,是个靠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斯大林下一步应变的招数会是什么?会不会有针对安家军的阴谋诡计?
第一五九五章 烽烟滚滚
第一五九五章烽烟滚滚
塔什干以北的杨吉尤尔河南岸的卡布奇镇,第八集团军军长孙德胜站在镇子北面一栋二层民居的窗户前,举着望远镜观看河对面的情况。
第二十二摩步师师长李立少将在一旁介绍道:
“由于此处是沙漠和草原接壤的地区,地势平坦,苏军随时可以从两百多公里长的河流的任意地点渡河,如果据河而守,我们没那么多兵力,而且处处设防,势必处处皆是破绽,所以我们没有构筑河防工事,而是在距离铁路桥两三百米外的卡布奇镇设防。经过一周时间的改建,我们已经把整个小镇构筑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力争在这里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
孙德胜放下望远镜,转过头道:“苏军对于南下还是有顾虑的,摆开一字长蛇阵,蛇头到了杨吉尤尔河,尾巴还落在阿雷斯。根据空军反馈的情报,现在敌人的前锋充其量也就三个师,敌人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卡布奇镇,为大部队南下打开通道。”
集团军参谋长王启华少将指着大桥的方向,笑着说:
“这个铁路大桥留得好!你们把桥北五公里长的铁路铁轨和路基全部掘毁,却留下了这么一座桥,实乃神来之笔。人都有思维惯势,有了一座现成的桥矗在河上,苏军就不会想到搭建浮桥,至少在碰壁之前不会多想,部队就会源源不断向着铁路桥方向开来。而由于我们掘断了铁路,苏军没办法利用火车快速冲过铁路桥进行突击,只能采取坦克、装甲车和步兵突击,用添油战术与我们作战,而这却是我们的强项!”
“我们集团军的任务是要把苏军打伤打残,使其认为叶司令的部队就在塔什干,诱使其主力加速南下,寻求与我方决战,把敌人调离阿雷斯和奇姆肯特地区。现在就看你们这第一炮打得如何了!”
李立郑重地敬了个礼:“军长,参谋长,你们就尽管放宽心吧!这一回,集团军把直属炮兵旅部署到了我们防线后方,加上驻扎在塔什干的两个空军团助战,我们与对方完全是不对称的战争,只要他们不是一口气派上十余个师围上来,我们就有信心把战斗持续下去。”
孙德胜和王启华离开后不久,李立刚刚回到村子后方两公里的地下指挥部,空军方面发来急报,苏军一个师从杨吉尤尔河北岸五公里的日尔加镇快速向南,向铁路桥冲来。空军在塔什干与阿雷斯之间,布置了两艘高空飞艇,装备了高倍望远镜,雷达全开,监控苏军的一举一动,因此苏军才出发这边就知道了
杨吉尤尔河北岸,红旗招展。
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行军队伍,不断地向铁桥前进,苏军的中高级指挥员们骑着马,在同样骑着马的卫兵簇拥下,不时停下,招呼部队前进。
“嗡嗡”
突然,一阵若密集蜂群发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就在所有苏军官兵茫然四处观望的时候,机群在南方的天空出现安家军空军以b1蚊式轰炸机为主的两个飞行中队,向着苏军的行军队伍杀了过来。
由于战机的飞行高度只有一两百米,地面上的人不仅能够看到银白'色'机翼下的飞狐标徽,就连驾驶舱里飞行员的相貌也看得清清楚楚。
突然出现的机群,让苏军陷于巨大的恐慌之中,整齐的队列顷刻间一片'骚''乱',有人就势趴在地上,躲避炸弹,有人举起枪,盲目地向天上'射'击,还有的人拔腿就往人少的地方跑,在飞机抵达的一刹那扑倒在地。
受到这种场面的刺激,那些苏军军官胯下的战马,也失去了控制,狂奔'乱'跳起来。
趴在地上的苏军战士,算是比较聪明的,拔腿逃跑最后扑倒在地的人更是称得上明智,逞英雄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担任此次作战指挥任务的第七飞行中队长秦科少校果断下达了各自为战的命令,安家军空军的b1蚊式轰炸机,开始对这一区域的苏军目标进行打击。b1蚊式轰炸机呈水平飞行,掠过苏军头顶时,屁股下扔下串串五十至一百公斤级的航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和无数高速旋转着向四面飞'射'的弹片,在一瞬间便吞噬了数百名苏军官兵的生命,泥土、破碎的黄'色'布条以及枪支零件,纷纷扬扬地落下。
硝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个个硕大焦黑的弹坑,满地都是令人作呕的人类肢体和肠肠肚肚,红旗的碎片散落得到处都是。
平坦的旷野上,除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外,无处可躲,苏军士兵惊慌之下四处散开,专找没有人的地方跑。每一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侥幸心理对方的战机,总不可能为了我一个扔下昂贵的航空炸弹吧?
这种直觉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眼见在旷野上追杀一个个零散的人,显得很费力,于是安家军空军的轰炸目标,便转向了附近唯一的那座小村庄。一架架呼啸而至的b1轰炸机,向地面上端着枪一脸茫然的苏军官兵疯狂扫'射',航空机枪子弹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打得支离破碎。
那些木石结构的小房子,在b1轰炸机投下的航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站在村子道路上的苏军战士,也在爆炸中成片成片地倒在血泊之中。两个中队的b1轰炸机,几乎毁灭了这个村落,就连村里唯一一座充作铁路工人工作和休息场所的三层砖混结构的小楼,也在吃了三枚炸弹后轰然倒塌,里面来不及撤走的苏军官兵顿时死的死、伤的伤。
躲在村子里的苏军,就像炸了窝的马蜂一样,拼命朝外面跑,然而他们成群结队出现在旷野中,却成了b1轰炸机机头的航空机枪的最好标靶。
直到安家军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进入尾声,苏军官兵才如梦初醒,开始在一些地方组织起对空防御,轻重机枪被架在一些突出于地面的物体上,企图迫使这些轰炸机不再那么肆意妄为地进行低空扫'射'。
然而,安家军空军的飞行员,早已是身经百战,在地面升起的成串机枪子弹中穿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扫'射'那些暴'露'在外的地面机枪火力点对于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飞行员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改进后的蚊式轰炸机在座舱位置安装有合金钢板,虽然一度影响战机的速度和载弹量,但对飞行员们的生命是一种很好的保障,而且随着大马力飞机引擎的出现,速度和载弹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十余名苏军士兵在一名团政委的指挥下,将五挺托马卡夫和捷格加廖夫机枪架在二十余个空弹'药'箱堆成的战位上,他们的周围,都是些仓皇后撤的士兵,这一排不屈的机枪,与旁边混'乱'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向那架飞机'射'击!对,就是那架!”
政委指着不远处一架正掠过低空投弹的b1轰炸机,大声吆喝着,士兵们匆忙将枪口转向那架轰炸机,当两颗炸弹从那架轰炸机上面掉落到地面时,就连百米之外都能感觉到大地在剧烈地震动。
五名主机枪手的手都受到爆炸影响,不约而同地抖了一下,结果一大串子弹远远地偏离了目标,而等他们再想追逐瞄准时,目标这时已经很快拉升,再也无法命中。
“下次瞄准再打!来了,那边!那边!”
政委看起来非常不满,士兵们慌忙将枪口齐齐转向另一个方向,那边是一架正在低空向这个临时机枪阵地飞来的b1轰炸机,这时几乎所有的苏军官兵,都可以看到驾驶舱里安家军飞机员那冷峻的面孔,以及飞机正面航空机枪喷出的红'色'火舌。
几秒钟之后,安家军的战机拉起机头,扬长而去,地面上只剩下五挺孤零零的机枪和十几具勇士的尸体。
安家军空军的的轰炸,只持续了短短八分钟时间,随后便消失在南方的天际,大地重新恢复了平静,但地面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苏军官兵横七竖八的尸体、破损倒塌的房屋,都是安家军战机曾经来过的证据。
遭到迎头痛击的苏军,韧'性'十足,经过各级军事指挥员和政工干部的召集,迅速列好队伍,再度向铁路桥进发
一刻钟后,铁路桥北边三百余米处。
“大家跟上!马上就要抵达目标了!”
冲在最前面的一位苏军上尉营长大声叮嘱着自己的士兵。在炎热的夏季跑上几千米,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全身上下都被汗迹浸透。
这些冲锋的苏军,将莫辛纳甘步枪斜端在胸前,步枪前端的刺刀,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明晃晃一片。
忽然间,上尉营长发现从桥对面的镇子里悄无声息地升起一大片黑乎乎圆滚滚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升越高,它们的轨迹与普通的炮弹和子弹大不相同,很快便一头扎进人群并发生爆炸。
突如其来的密集迫击炮弹打击,并未让苏军陷入大面积的慌'乱',经历了飞机的轰炸,现在的迫击炮进攻显得温柔许多。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倒下,大量苏军士兵反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迫击炮'射'击的频率要比普通火炮'射'击快得多,它们一次次在苏军前进的道路上爆炸,飞溅的弹片大面积杀伤着苏军官兵,苏军前进的队列逐渐出现一个个缺口。
当第一波苏军冲进铁路桥北岸安家军通用机枪和步枪的'射'程之后,迎面而来的密集子弹,让所有人都感到无助,胸口或者头部中弹的苏军士兵,由于惯'性',上身后仰跪倒在地,双手张开,情不自禁甩出手里的武器,整个人正面向下趴倒,就此逝去。
“继续前进!”
苏军上尉营长刚刚迈出下一步,迎面而来的一颗子弹,悄无声息的钻进他的身体,在身体后仰的那一刹那,他的红星大盖帽飞了出去,一头褐'色'的头发由于沾满汗水而紧紧地贴着头皮,眼睛失神地望了最后一眼蓝天。
当双膝跪在晒得滚烫的地面的时候,这名营长突然感觉地面好柔软,就像是一张舒适的大床,而他就要在这张大床上永远地睡去。
第一五九六章 永恒的利益
第一五九六章永恒的利益
阿雷斯以南四十余公里的恰特里镇,苏军中亚战区临时指挥部。
“什么?十二步兵师在杨吉尤尔河以北遭遇南华军顽强阻击?”库利克收到电报后惊讶地问了一声,随即快步走到地图前,示意参谋人员把代表安家军的绿'色'旗帜在杨吉尤尔河的铁路桥位置标上。
“是的,元帅同志。第四集团军司令马季诺夫同志来电说:幸亏重炮和防空武器没有跟随部队南下,否则估计现在已经凶多吉少了!”通讯员恭敬禀报。
库利克沉'吟'一下:“先让部队试着进攻一下,探探敌人的底细,最好让侦察兵记录下对方的火力强度和火炮的数量。”
“是!”
目送通讯员离去,库利克在地图前细细打量,心里捉'摸'着这会是敌人的主力吗?
通用机枪对于平地上冲锋的苏军而言,无异于吞噬生命的魔鬼,当这种机枪发出特有的撕裂油布的声音的时候,总会有几名甚至几十名苏军士兵暂时或彻底地告别战场。
由于试探进攻的苏军没有携带重炮等武器,因此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遮蔽物进行防御,尽可能发挥出镇子堡垒和巷战的威力,是第二十二摩步师的第一步防守策略。镇子北部边缘地带那一排面对大桥的房屋,不管是厨房、客厅还有卧房,基本上都有安家军将士在向外'射'击。
在一个由柜子和沙发堆积而成的窗户前,一挺通用机枪每隔一两秒钟就会进行一次连续的'射'击,地板上早已是一片狼藉,既有对岸苏军士兵通过步枪还击打在墙壁上震落的灰尘和小沙粒,也有安家军将士留下的凌'乱'脚印,此外还有大量被砸碎的玻璃。
在频繁的'射'击中,被机枪抛出的子弹壳不断地与地板和地板上的子弹壳接触,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悦耳之极。
战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地上已经有上百颗黄澄澄的弹壳,有些还在缓缓滚动,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苏军从桥对面看这些面向河流的窗户,只能看到不时喷出火焰的机枪口,以及安家军步兵普遍装备的'迷'彩'色'钢盔。
就在这挺通用机枪旁边的一个窗户,两名战士手持半自动步枪,进行精确的'射'击。他们将肩膀以上或者小半个身体闪到窗前进行瞄准和'射'击,接着迅速闪到窗户下或者旁边,脑海里浮现对岸的大致情形,随即再次闪到窗户前,进行下一次的瞄准和'射'击,直到子弹打完装弹。
半自动步枪的'射'击速度虽然赶不上机枪,但是由于安家军官兵训练有素,在准确度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野战和巷战往往是狙击手和神枪手的天堂,安家军的主力部队,每一个班都配置有一个专门的狙击手,而神枪手的比率更是达到三分之一,在战斗中,苏军的各级军官、通讯员和士兵,遭遇重大打击。
苏军的进攻由于中低级军官频频被'射'杀而变得散'乱'起来,最先冲过铁桥的苏军步兵连中,军衔最高的居然只是一个上士排长,而就是这个倒霉的家伙,刚刚接过连队的指挥权,伏在河堤上观察地形以决定突击方向,不想一刻子弹准确地'射'入他的眉心,随即脑袋就像烂西瓜一样炸开,稀里糊涂地就追随他的长官们而去了。
剩下的二十多名步兵,又惊又怕,在两个中士的带领下,伏在镇子北面的河堤上,与安家军对'射'起来。
随后冲过铁路桥的一个步兵连,由于路上吃了大量迫击炮弹,接着又遭到通用机枪的疯狂扫'射',通过铁路桥到达杨吉尤尔河南岸的时候,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号人和一个排长。
这群斯拉夫战士,倚靠在河堤上,回头看了着自己刚刚经过的地方,每一个人眼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
流速缓慢的杨吉尤尔河水,已经被鲜血染红,两边的河滩和铁路桥上,躺着密密麻麻的尸体,每一秒都有新的阵亡者诞生,大量受伤的士兵痛苦地挣扎和哀嚎着,少量拿着白'色'旗帜的医护兵,根本来不及对这些伤者进行急救,战况惨不忍睹。
“冲啊,跟中国人拼了!”
一个愤怒的苏军士兵一下子从河堤上站了起来,状若猛虎地向前冲出四五米远,谁想他刚朝正前方一栋喷'射'着火舌的房子的窗户开了一枪,甚至还来不及拉动枪栓,一颗不知道从何处'射'来的子弹,便正中他的喉咙。子弹穿透而过,大量鲜血从洞开的窟窿里冒了出来,士兵发出古怪的声音,捂住脖子倒下,鲜血瞬间把沙石地面浸湿,随即在高温下凝固蒸发。
躺倒在铁桥南边出口处的苏军尸体越来越多,整个河堤上,也到处遍布死伤者,后续的苏军,不得不先跨过死去的同伴,才能冲出铁路桥的桥口,在河堤上寻找到一块可以暂时保护自己的掩体。
铁路桥南面这片由五百余栋房子组成、第二十二师部署了三个营把守的镇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地吞噬着发起冲锋的苏军官兵的生命。
不过,在基层指挥员和政工干部的率领下,苏军就像是发了疯一般,不断地汇聚在铁路桥的北口,然后不要命地向前冲,铁路桥虽然难过,但到底只有四五十米,在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攻击中,通过桥的人越来越多
镇子南方三公里的炮兵阵地,第八集团军直属炮兵旅一团在空中s3侦察机的引导下,开始向铁路桥北岸进行炮火压制。
惊天动地的炮鸣,从安家军的炮兵阵地上响起。
几乎是眨眼间,数不清的红'色'光影,从阵地上勃然升空,带着一道道炫目的光轨,向苏军汇聚的北方桥头以及纵深席卷而去。
如暴雨般倾泻下来的炮弹、火箭弹,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将整个大桥北面的公路和两旁的草地,化作一片恐怖的火海。
在如此密度的炮火打击下,又没有战壕可以掩护,以躲避四处激'射'的弹片,单兵的作用比起蝼蚁也好不了多少。不管信仰的作用有多大,士兵慷慨赴死的决心有多坚决,但在这人力无法抗拒的钢铁打击下,心防迅速崩溃。
官兵们盲目地奔突着,在炮弹的覆盖下,成片成片地倒下,随后被激'荡'的气流卷起,化为一堆堆血肉模糊的肉块。这个时候,士兵唯一能够起到的作用,似乎就是为那坑坑洼洼的地面添加一小撮毫无意义的炮灰。
虽然只是一个团进行炮击,但四十八门120mm榴弹炮、十二门150mm榴弹炮和十二辆i型24管150mm火箭炮的炮火密度,足以让杨吉尤尔河大桥以北方圆两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遭受一枚炸弹洗礼。
于是,十分钟炮击结束后,这个世界安静了,大桥北面空'荡''荡'的,连个人影子都没有,更远的北面,许多士兵在溃逃。
而南边桥头那四五百名被炮击吓呆了的苏军,早已迫不及待地打起了白旗不知道是谁的白衬衫,被顶在步枪的顶部,不停地摇晃着
仅仅过了一小时,库利克就收到前线发来的急报第十二步兵师遭遇对方密集炮火覆盖,由于没有任何掩体可以躲避,全师遭受灭顶之灾,仅有落在后面的五百余人存活。按照炮火密度分析,对方至少有一个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在作战。
至此,库利克不再迟疑,对作战参谋下达命令:“传我的命令:按照预定计划,滞留于阿雷斯的三个集团军火速南下。命令马季诺夫,构筑战壕,抢修防空阵地,在炮兵进驻后再开始发起攻击。”
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有些担忧地说:“计划中阿雷斯才留下一个师防守,兵力是否薄弱了点儿?”
库利克挥挥手道:“无妨,一个师足够了!很明显,南华军都跑到南边去了。若是他们的主力滞留于北面,肯定不会在杨吉尤尔河一线多做抵抗,我们南下后他们才好在背后搞风搞雨!哼哼,守一个小小的河口都动用如此多的炮兵,这正好证明他们心虚,想把我们抗拒在杨吉尤尔河北岸。
“敌人太天真了,杨吉尤尔河最宽处不过一百米,水深不过五六米,兼之流经的都是沙漠和戈壁地区,我们随时可以在其他地方渡河。不过,我们就是要通过正面的较量击败对手,让他们明白,我们苏维埃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梅赫利斯不敢再争辩,转而道:“好吧,我去部队看看。在奇姆肯特和阿雷斯都没有找到我们急需的粮食,虽然从民间搜集了一些,但只是杯水车薪,现在部队依然只能维持一日两餐,我担心士气会受到严重影响。”
库利克点点头:“告诉将士们,先忍一忍,只要打下塔什干就好了。塔什干是敌人兵力集结的地点,肯定囤积有大量粮食物资,只要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敌人转移不及,我们就有粮食了。”
梅赫利斯转身离开,库利克在地图前又站了一会儿,便和收拾完毕的参谋人员一起走出房子,后面几位士兵开始撤除地图和电话线,地上满地都是纸屑,一片狼藉
南华,新京。
送走前来交换国书的玻利维亚和巴西大使,安毅回到办公室,还未喘一口气,秘书梁子华推开门进来,说德国大使到了,现在正在小会议室等候。
安毅有些惊讶,连忙站起,跟着梁子华来到小会议室。
德国大使默克尔恭敬地和安毅握了握手,宾主坐下后,默克尔道:“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此次前来,是代表我国元首对于贵方把我们双方共同研发的新型武器售予法国人和英国人,表示严重抗议。
“众所周知,自三三年贵我双方加强合作以来,我国向贵方输送了包括发动机、合金、坦克、飞机等许多先进科技,贵方的科研成果,实际上蕴含着德意志帝国的科技结晶。贵方不与我国商议就擅自把许多先进武器售予法国和英国,甚至直接给予研发图纸,给我国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