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骨-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子瞻频频点头:“果然大不一样啊!没见到将军之前,老朽就时常听闻将军的大名和事迹,在老朽当上议长的一年里,每到一个移民农场和林场,提起将军的英名,民众无不感恩戴德,将军在成千上万的民众心目中,真如同万家生佛一般!从那个时候起,老朽就时常想,将军到底是如何一个人?慢慢的,随着与将军麾下的官兵们共事多了,从书里,从报纸杂志和官兵们日常的言语中,较为完整地了解了将军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想见到将军一面的心情就越发迫切,好多次都被我那女儿笑话,哈哈!今日一见,老朽三生有幸,足慰平生!”

    安毅连忙制止:“朱老,你可别这么抬举晚辈,很多人都把成千上万弟兄们的功劳,全记在晚辈一人头上,这才有了晚辈今天的一点儿虚名,与那些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将士相比,晚辈愧疚啊!就拿今天上午的祭奠来说,晚辈这心里……唉!不说也罢。对了,朱老,牺牲的工程兵团二团一连陈俊杰连长,是你老人家的爱婿吧?”

    朱子瞻顿时眼'露'哀伤之'色',摆摆手低声叹道:“苍天无眼!俊杰是个难得的实诚人,有文化,有孝道,待人诚恳举止得体,只可惜英年早逝……他出事的那天,才是他与小女成亲后的第四天!本来他有半个月婚假的,可他待在家里坐不住,天天挂念着自己连队的施工进度,几次对老朽说只要拿下兜底洞路段,全团两千五百弟兄就能提前半个月把公路修到孟连去,唉……第四天上我那宝贝女儿就让他走了,自己也回到民政局上班,没想到当天晚上噩耗就传来了……噩耗传遍思茅城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为他焚香祭奠啊!这两个月来,老朽这心里……揪心地疼!

    “俊杰是个孤儿,没有老父老母,中原大战时多蒙将军收留参加童子军,后又进入士官学校学习,否则定是双倍的悲伤啊!自从安家军进来之后,对本地父老乡亲敬如亲人,送医送'药',扶助孤寡,兴办教育,修路搭桥,还拿出仅存的可怜粮食周济贫苦百姓,滇南五镇的父老乡亲早已经把安家军官兵当成自己的子弟了,如此仁义之师,旷古未有!将军,估计等会儿到了安置农场,数千父老乡亲要对你顶礼膜拜的!”

    安毅眼睛瞪得大大的:“这如何使得?晚辈决不愿见到什么跪拜的仪式,那会折寿的!”

    朱子瞻微微一笑:“这事儿恐怕由不得将军,说来也着实让人感慨,营盘山农场开垦得晚,水利沟渠能够灌溉时已到了四月底,别的地方种下的新品种早稻都已经开始抽穗了,乡亲们心里急啊!叙府来的农业专家硬是咬着牙命令种下那种叫粳米二号的稻种,乡亲们心怀忐忑,但也只能遵命而为,一万三千多亩新旧稻田全都种上那种稻子,为此老朽这几个月都睡不着,六月底,其他地方的早稻基本上都收割完了,老朽又赶到营盘山农场去看了看,结果发现稻穗结实饱满,长势喜人,乡亲们也都有了笑脸。老朽想找那几个农业专家致谢,谁知其中两个已经劳累病倒,代司令和马参谋长数日前已经把他们全都送上飞来卸货的运输机,一定要他们进叙府军队总医院治疗和全面检查,老朽想致谢都没办法了。

    “前天,老朽又到营盘山农场去,看到稻子金灿灿的已经成熟,完全可以收割了,但是乡亲们都没动,好奇之下老朽询问陕西籍的场长老贾,老贾说,种下稻子的时候,马参谋长来参加劳动,对乡亲们说等收割的时候,将军你定会来看望大家,于是老贾和乡亲们就一直等着,这几天老往司令部跑,估计是知道将军这几天就要来了,乡亲们等着和将军一起下田开镰呢。”

    安毅一下子愣住了,不知为何,心中沉甸甸的,望向前方的眼睛变得朦胧起来。

第九四〇章  鱼水情深

    第九四章鱼水情深

    “一条条河水哟、那个三道道坎,满眼的谷子哟红艳艳的花;祖祖辈辈哟那个度日如年,数着黄土坡上的高粱杆杆;一个个亡魂噢、晕乎乎到滇南,遇到了恩人哟能吃饱穿暖;颤悠悠的心哟、那个苦辣酸甜,安家军的恩情哟薄如云天……”

    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的信天游歌声,在天地间回'荡',正在与乡亲们一起收割、挥汗如雨的安毅惊讶地抬起头,四处寻找唱歌的人,发现遍野的乡亲和官兵们都停下手里的镰刀,直起腰板,聆听这苍凉的几乎是吼出来的质朴歌声。

    东北方向绿油油的山坡上,一个头上仍旧包着白'毛'巾的黑瘦汉子仰面朝天,紧闭双眼,对着金'色'稻田里的数千军民,一声声吼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信天游调子,眼中止不住的热泪,已经流淌到他青筋凸起的黝黑脖子上。

    汉子身后的大树下,坐着一个抱着孩子、敞开衣襟喂'奶'的女人,她时而望望四周悠闲吃草的牛群,时而望向前方第一次扯开嗓子敢对着几千乡亲和安家军官兵唱歌的丈夫,眼里时而担忧,时而感动,听了一会儿禁不住频频擦泪。女人是在逃难途中认识前面那个跛脚丈夫的,当时女人的孩子和老人全都病死在鄂陕交界的荒野途中,滚滚南下的难民,没有一个有力气看她一眼,是她现在的丈夫,一个连自己都顾不上的三十八岁跛子,偶尔看到她还能哼哼,就把她从死人堆里背起来,一路蹒跚而行,历尽艰辛,背到了鄂西北白河县安家军设置的收容站。

    年方二十面貌姣好的女人当时已经奄奄一息,是安家军军医的治疗,是这个跛脚汉子在长达二十多天里夜以继日的照顾,她才幸运地活了下来,病好之后来到川南,她嫁给了这个比她大十八岁一辈子都没'摸'过女人'奶'子的放羊娃。

    再次迁移来到滇南时,女人已经怀孕,得到农场和安家军政治代表的照顾,不但率先分到房子被子、锅碗瓢盆和半亩菜地,还成了一万三千多亩肥沃土地和方圆十几里山林草场的共同主人。

    女人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孩子满月的那一天,同时陕北乡亲的场长老贾和军代表提着大包小包礼物上门祝贺,临走前交给自己和丈夫一个新任务:农场刚分到八十头健壮的黄牛,你们一家从今天开始不用追着号子下地了,专门为农场放牛,干好了你们夫妻俩的工分加倍计算。

    数月来,八十头黄牛在跛子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膘肥体壮,其中的二十七头母牛已经生下小牛犊,油盐不缺、温饱不愁的夫妻俩因此数次受到公开表扬,黑板报上光荣榜每个月都有夫妻俩的名字,从小孤僻'性'格懦弱的丈夫也有了笑脸,时常在放牛期间哼哼几句家乡的小曲来和自己的女人打趣,但是像今天这样唱得声传四野、唱得石破天惊的事情,女人此前还从来没见过,女人甚至以为,自己这辈子不指望听到丈夫好听的、但是从来不敢大声唱出口的歌声,今天她听到了。

    短暂的惊慌羞涩过后,女人凝望着自己胆小的丈夫,遥望山下金灿灿的稻田和黑压压的乡亲们,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女人心中流淌,暖洋洋的,暖得让她的泪也是热乎乎的。

    田坎上,安毅接过一位美丽女人递来的水,低声致谢,望了一眼晒坪上摇动的五架风车、一群群围着四方大木桶摔打脱离稻穗的赤身青壮,呼出口滚烫的热气,一口把满满一碗水喝了个底朝天。

    “将军,还添一碗吗?”

    年轻漂亮的女人声音很好听,端庄润洁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拘谨的神态和婀娜的身躯,让安毅乍见之间有一种惊艳的晕眩感。

    安毅擦去脸上流淌的汗水,低声致谢:“够了,谢谢……朱蕴,去劝劝你爸,别让他累着了,摇风车的活计是年轻人干的,小心扭了腰身,得不偿失啊。”

    朱蕴望向晒坪上把长衫下摆绑在腰间的父亲朱子瞻,禁不住嫣然一笑,低声解释:“将军不用担心,我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他每天天没亮就起来打拳,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虽然胡子花白了,但身子骨还是很硬朗的……长这么大,我从没见过我父亲像今天这样高兴,像个孩子似的……”

    安毅看到朱蕴捂着小嘴笑,颇为惊讶,再次望向正在鼓动风车,大呼加谷子的朱子瞻,想了想走到一旁的民政局长朱耀良身边:

    “耀良兄,朱老的大儿子朱耘还在川南政法大学进修,小儿子又在理工大学附中读书,朱蕴这次也要去政法大学进修,家里还有没人照顾啊?”

    “将军请尽管放心,朱蕴走了有二妈和几个老佣人照顾,不行的话,还有我们朱氏家族几百个晚辈在,所住的城中西大街整条街都是亲戚朋友,误不了,况且我叔父他老人家身体健壮,寻常走路,等闲的小伙子都比不上他矫健敏捷,不服老啊!”高鼻深目的朱耀良很自豪。

    安毅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耀良兄,我想问一下,你们家族很庞大,在滇南像你们朱氏家族这样的大家族还有吗?是否也和你们一样,世世代代一直守着祖宗的基业和规矩?”

    朱耀良想了想:“严格说来不多了……我们原是淮北人,祖上于洪武年间跟随永乐皇帝征伐云南,平定边'乱'之后便留了下来……根据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家谱看,我们祖上其实复姓南宫,因为屡立战功被赐予国姓朱姓,我们的老祖宗在永乐皇帝班师之后留下来镇守滇南,官职是指挥使司六品镇抚,永乐帝即位之后,祖上的第二代家主晋正五品宣抚司佥事,从此后一直留在滇南,开枝散叶。大清统治期间,我朱氏家族尽数辞官,卸甲归田,再也没有回到淮北故乡了。”

    “怪不得你们朱氏家族拥有这么优秀的礼教和扎实的文化。”安毅由衷赞叹。

    朱耀良笑道:“将军过奖!其实云南这儿还有两家也是源远流长,和我们朱家一样,于明朝初年来到云南,生根发芽,那就是大理的沐家和李家,他们都是太祖爷留守云南的功臣之后,各家族几乎都在吴三桂带领清兵攻下云南之后没落,包括我朱家的很多前辈,都在抵抗清兵中战死,沐家和李家更为惨重,一度销声匿迹,后来清廷渐渐放宽统治后才又浮出水面,小心度日。我们朱家地处滇南,地域遥远,毒物瘴气横行,清廷统治薄弱,这才有了家族今天这般昌盛。

    “数百年来,祖宗的老规矩很多都悄悄变了,比如我这个朱家旁支,母亲是摆夷族人,叔父家的朱耘、朱牧两兄弟是祖籍凤阳的李氏大妈所生,纯正的汉族血统,而朱蕴妹子则是居住在此已七代的回族二妈所生,和我一样,长相与族中兄弟姐妹略有区别,而且我们这几代人由于通婚的原因,很多人都能说两三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周边各民族相处融洽,常年往来,但是像朱蕴妹子这么聪明、能说几乎所有民族语言的就她一个,所以议会决定,让她从明天开始,跟随将军视察各地,担任翻译的职务,也只有她才能和各个山寨的头人说得来,无论哪个民族的头人都喜欢她,把她看成自己人,特别是回族乡亲,都快把她当成公主了,哈哈!”

    安毅这才明白,为何朱耀良和朱蕴都有高鼻深目的特征,两人无论是身材还是容貌,都继承了两个民族的优点,三十四岁的朱耀良显得硬朗精悍,仪表堂堂;年方二八新寡文君的朱蕴双腿修长,瑶鼻高挺,一双妩媚的眼睛似乎带有淡淡的栗'色',难得的是肌肤细腻,身材窈窕,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丽与内涵。

    不远处的朱蕴似乎听到族兄朱耀良和安毅正在谈论她,微微显得局促,很快抬起头,轻抚风中飘逸的长发,接过一个小女孩递来的稻穗,拿出丝帕,蹲下身子给小女孩擦去脸上的尘土,漂亮'性'感的红唇显出个'迷'人的笑容。

    在朱蕴起身转过头的一瞬间,安毅连忙移开视线,扣上胸前敞开的两颗扣子,抬头看到年近六十、身材高大的农场场长老贾兴冲冲地走了过来,便叫上朱耀良一起,迎上晒坪。

    老贾匆匆向安毅鞠了个躬,大声报喜:“将军,咱们连续称了六亩地打下的谷子,最高的亩产八百五十六斤,最低的也有六百八十斤,平均数是七百五十斤,不得了啊!要是周围沿山种下的一圈巴西玉米、花生和那个什么‘'逼''露'’高产马铃薯收获了,咱们整个场子一年下来每个人就有千斤以上粮食了,交完公粮每一家都吃不完,加上鱼塘和林场的收成……将军,咱们全场老老少少都成了富人了啊!”

    安毅知道谷子的收成折算成公斤也就亩产四百公斤出头,距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但他还是非常的高兴:

    “大叔,这真的是好消息啊!还有,高产马铃薯品种不叫‘'逼''露'’,是咱们派驻美国的官员,千辛万苦从南美洲一个叫秘鲁的国家用大海轮运回来的,去年在川南就已经获得丰收了,呵呵!大叔,记得当初我们'政府'让大家离开川南,乡亲们中的大半都心发慌啊,很多人可都是一路流着泪过来的。”

    围观的数百乡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直率淳厚的老贾却无所谓,咧着大嘴哈哈大笑,完了拉住安毅的手,无比牵挂地说道:

    “将军,父老乡亲们不但感激将军和咱们的子弟兵,还天天念着累得吐血、送回叙府军医院救治的黎阳先生,还有他的三个学生,要不是先生咬着牙坚持,种下这种刚确定下来连川南都没种过的新稻种,哪有今天的收成啊?

    “自从洒下谷种的那天起,先生就领着三个学生天天蹲在水田里,刮风下雨都挡不住他们,毒辣辣的太阳把他们全都晒成人干了,乡亲们那个心疼啊!抽穗那段日子,突然来了一场大暴雨,先生和学生们急得不得了,连夜组织咱们近千青壮巡查水渠和稻田,天亮回来他们就病倒了三个,先生当时就吐血了,可他硬是不让我说出来,还说这是老'毛'病了,很快就好,没休息两天继续天天下田,领着学生记录和化验。实在撑不住了才回家躺着,还不时吩咐我如何施肥,说下半年这田里就该种肥田的红花草和油菜了……”

    老贾说到这儿,声音哽咽,老泪横溢,猛吸一下鼻子,哀求道:“将军,下半年别让先生来了,让几个学生来就行了,还有啊,乡亲们决定了,把最先收上来的谷子碾出一袋米,再开炉酿酒,到时候麻烦将军替乡亲们捎给黎阳先生,等明年富裕了,咱们就建个祠堂,请最好的木匠和砖瓦匠,把黎阳先生的檀木雕像也请进去,和咱们的恩人安家军一起,成为咱们世代铭记的人。”

    “大叔……好!我答应了。”

    安毅紧紧握着老贾的手,沉思片刻,大声说道:“乡亲们,我决定回去之后,立即向绥靖公署和议会提交申请报告,把咱们今天收获的稻子,更名为‘黎阳稻’!以黎阳先生的名字,来命名这种从南面下寮地区弄回来的、经过两年的杂交改良第一次在咱们这块土地上丰收的稻种,并给予黎阳先生和他的研究小组最高的奖赏!”

    乡亲们喜出望外,齐声叫好,看到身边的官兵和官员们热烈地鼓掌,也都用力拍起了巴掌。

    边上的朱蕴看到这一切,无比感动,正好政治部主任展到站在她不远处,朱蕴想了想,走到展到身边,低声建议:

    “将军,如果能把营盘山农场的事情登在报纸上,对民众的鼓舞会很大。”

    展到微微点头,指指架在高高草垛上的两架摄影机:“看到了吧?不但要在报纸电台上宣传,还要拍成电影,全国放映,回去之后,我们政治部就会组织一个专门的摄制组开来滇南,还把上海东方电影公司的那几个大导演和摄影师请来,拍摄几部纪录片,记录咱们滇南的创业历程,展现我们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还得让全中国都知道,滇南的军民拥有什么样的精神。”

    朱蕴非常钦佩:“将军想得太周到了!”

    展到摇头莞尔一笑:“不算什么,我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嘛,呵呵!对了,朱蕴,你已经成为咱们专区'政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之一,什么时候去叙府报到进修啊?”

    “还不知道呢……将军,我从没有离开过思茅,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昆明,可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坐马车去的,累死了,记得的事情也不多,只是感觉昆明好大好大,呵呵!还有,我从来没坐过飞机,能和你们一起坐飞机去叙府吗?”朱蕴期待地问道。

    展到想了想回答:“这事我不能做决定,你还是自己问问我们司令吧,你明天开始,不是要担任我们司令的随身翻译吗?到时候你找个机会和他好好说说,估计问题不大。”

    朱蕴点点头告辞,回到原来站立的地方,望向正在与老贾和自己父亲聚在一起商量的安毅,不知不觉看呆了。

    一阵掌声响起,朱蕴回过神来跟着鼓掌,望着身材俊美、一脸'迷'人微笑的安毅,忽然感到自己心跳加速,小脸也变得**辣的。

第九四一章 剑拔弩张(一)

    第九四一章剑拔弩张(一)

    滇南的清晨空气清新,东边的山巅在朝霞中苍莽如黛,柔和的金'色'光芒透过山峰的间隙,洒在古朴巍峨的城楼上,清爽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野花和芳草的味道。

    县衙后院的菩提树下,安毅站桩完毕,在沈凤道的指导下,打完一套有用不好看的太极十二式,缓缓收式,拔背沉肩,抬起头整个人神清气爽,只觉精力异常充沛,昨夜的军事会议开到后半夜,仅三个半小时的睡眠,似乎对此刻的安毅毫无影响。

    一旁的顾长风早已练完功洗完井水澡,换上套与官兵们一样的夏季作训服,坐在一旁的石桌上,嘴上叨根烟,含笑看着感觉良好的安毅,心里暗自为自己的老大数年来坚持练武的这份毅力感到高兴,看似简单的太极十二式,安毅足足练了四年还在练。

    “我先去洗洗换身衣服,小九,你们别练了,让老代把早餐送到这儿就行,随便吃点儿,别搞那么多花样,吃饱咱们就动身去孟连走走。”

    安毅向另一边与侍卫们对练的侍卫长林耀东喊了几句,捡起石凳上的'毛'巾,进入中院的宿舍。

    沈凤道走到顾长风身边坐下,对顾长风递来的香烟摆了摆手:“今天你看家?”

    “我看什么家啊?有煜甫在就行了,老代也留在这儿配合指挥,通信车跟咱们走,根本就不用担心联络问题,再者说了,警备部队弟兄大部分都出自咱们二十四军,我这个做军长的既然来了,不下去看看,对不起累死累活的弟兄们啊!”顾长风吐出口烟圈,低声回答。

    沈凤道点了点头:“是啊,你是该下去看看,航空中队有黄禀一的副参谋长余志翔指挥,没咱们什么事,只是这思茅机场得好好修修才行了,昨天那架容克52d型双发运输机差点儿翻在跑道上,要不是德国人造的起落架结实,恐怕真得要出事了。”

    顾长风摇摇头:“是该重修,滇南这地方'潮'湿,雨水多,黄土夯实的跑道日晒雨淋,肯定变形,等元江栖霞渡口的大型渡轮组装好,后勤车队才能够把大量的水泥及钢材运送过来,估计还得半个月时间,等机场建好了,滇南的安全更有保障,不但能轻松控制滇缅、滇越边境线三百公里半径内的空域,咱们来来往往也方便很多。老大年初计划在元江县城边上修座大铁桥,云南省议会拖到六月份才审核完毕,得知不用云南方面出钱才爽快批下,估计要到年底才会动工,赶在明年汛期之前建好四座三十五米高的桥墩,建好之后进入滇南的最后一个交通断点就没了。”

    沈凤道成天跟在安毅身边,自然知道元江大桥对滇南建设的重要'性',今后从法国人手里购买的汽油柴油、特种材料,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安南运过来。

    在安家军的总体规划里,思茅北面四十公里的宁洱地区将成为重工业基地,将来的钢铁厂、合金厂、第二兵工厂、重型机械厂都设在宁洱。宁洱到元江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元江到原材料生产基地个旧的一百五十公里道路,本来就是云南省的省道,唐继尧主政云南期间,多次进行扩建,大大小小近百座桥梁几乎都是法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省却了安家军很多麻烦,加上宁洱至思茅的六米宽优质道路已经落成,宁洱至元江段的一百五十公里只需在原有道路上改建扩建即可。

    有了建设老南昌、湘西基地和川南的丰富经验,再建一个滇南速度会快很多,不出两年,滇南肯定会大变样。

    用完早餐,安毅、顾长风、沈凤道、展到等人与公署官员们乘坐六辆军用吉普车,在四辆运兵车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开往孟连县城。

    安毅的车上,坐着朱老先生和他的宝贝女儿朱蕴,侍卫长林耀东亲自开车,沈凤道一言不发,坐在副驾驶位上。

    朱蕴隔着坐在中间的父亲,一路上不断向安毅介绍沿途风光及风土民情,听得安毅兴致盎然,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赞扬起来:“你不去当导游实在可惜了!“

    朱蕴想了想,有些不解地问道:“什么叫导游啊?”

    安毅愣了一下:“导游嘛……就是引导游览的意思,在国外大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有一些博学多才、口齿伶俐的人专门从事引导游览的职业,简称导游。今后啊,说不定咱们滇南也会出现这种职业,收入可是很高的,不过也很累人,不但要熟悉本地道路,风土民情,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懂得地名、景物、山川河流的历史渊源,甚至某些史志上没有记载的名人掌故和古今轶事也需要了解,做好了很不简单,估计能到中学当历史老师了。”

    朱蕴微微点头,细细琢磨,朱老爷子抚掌赞叹:“这个新词好,简明扼要,一说就明白,导游比向导要多了一层文化气息,多了几许风雅与内涵,做好确实不容易啊!”

    安毅心想何止不容易?要是长得歪瓜劣枣的,再有文化也没几个愿意跟着,更别提小费和抽头了。不过想归想,安毅可不敢说出来,也没必要说出来,三言两语就扯到孟连县城西门外的那座大明朝时期建立的宣抚司署衙门。

第九四二章  剑拔弩张(二)

    第九四二章剑拔弩张(二)

    在朱老先生的介绍下,安毅了解到孟连宣抚司署是整个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建筑合壁的建筑群,占地二十余亩,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其他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是傣族土司刀氏的衙署。从明朝到民国初期五百多年间,共有二十八代世袭土司在此行使统治权,衙门外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四道侧门。主体建筑议事厅是座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房屋。整组建筑群系木结构,其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建筑形式,其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建筑的风格。但让人遗憾的是,衙门主体建筑虽然保存完好,但是由于频繁的改朝换代,年久失修,加上十几年来英国殖民者的不断侵蚀,弄得边疆地区人心惶惶,政权废弛,衙门前面门楼两边的院墙和后院的诸多附属建筑多有损坏坍塌。

    思茅距离孟连县城原为两百七十公里,沿途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道路几乎都是沿着山脚和河岸修建。得益于大明朝时期就修筑的边防官道,加上清王朝在鼎盛时期为昭彰仁德与帝国威严,斥巨资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扩建,使得安家军管辖的最偏远县城的道路修建,反而成为了最容易修筑的路段,仅用十一个月,就全程扩建完毕,二十多座铁桥的建设,使得里程缩短到两百三十二公里,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成绩了,但是这两百三十二公里路程,安毅一行的车队仍然耗费了八个半小时的时间,远远看到小县城的轮廓时,天上的太阳已经向西坠去。

    车队进入孟连东城,数千各族民众夹道而立,惊讶莫名,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看到汽车,一个个引颈张望,竟然有些惊恐,直到车队停在城东口的警备团大营门口简陋的竹篱笆前,各族民众都熟悉的朱子瞻父女和民政局长朱耀良下车团团致礼,乡亲们这才'露'出笑脸,一群头人们匆匆迎上,双手合十,弯腰致意,低声询问统领孟连大军的安大将军是否也一起来了?

    安毅一行在朱子瞻父女和朱耀良恳请下,与刀氏土司的后人恭绣以及周边八个大寨的土司头人,一一相见,随后在数千民众的簇拥下,步行穿过工程兵二团架设的铁索桥,来到宣抚司署巍峨的衙门面前。

    先期前来的焦广绪、警备团长张国生、工程兵二团长楚怀庆、特种大队分队长林炳宁率领将士们列队多时。

    焦广绪率领张国生、楚怀庆和林炳宁早早跑下台阶,来到安毅面前,敬礼报告,洪钟般的大嗓门,让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吓得噤若寒蝉:

    “警备师副师长焦广绪报告司令,警备师孟连警备团、工程兵二团、特务团一分队官兵应到人数四千八百二十五人,实到人数一千四百五十人,未到官兵均在执行军务。报告完毕,请司令训示!”

    安毅回了个礼:“稍息!弟兄们辛苦了……天'色'不早了,没能一一看望弟兄们,请诸位晚上回去之后,带我向弟兄们问好。好了,没什么我们就进去吧……怀庆,你和展主任他们一起答谢一下乡亲们,几千人翻山越岭从早上就赶来,不容易,好好谢谢乡亲们,该发的救济物资借此机会尽数发放,三天后第二批物资就会到来。”

    “是!”

    楚怀庆上前敬礼,望着安毅,眼里满是热切之'色'。

    进入正堂,众人谦让落座,在众土司头人心目中堪比钦察大臣的安毅自然被推到了主位上,土司们看到这个高个子俊秀将军如此年轻,一个个显得非常惊讶,尽管之前从朱子瞻和朱耀良以及过往客商嘴里,听到过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安毅将军的大名,而且知道安毅就是当今的皇帝蒋介石委员长的高徒,是率领十几万精锐军队的大将军,但此时见了面,怎么也无法把名声和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很多土司头人之前均把安毅想象成蓄着浓密的络腮胡子、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的中年武将,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个谦谦书生。

    可刚才高大孔武的一群将校在安毅面前毕恭毕敬的敬礼汇报,土司们都亲眼看到了,而且对安毅身后的两位双眼幽深、不怒而威的将军顾长风和沈凤道心生敬畏,此刻看到两人分别坐在安毅的左右手,神'色'淡定,一脸平静,不由得全都闭上嘴巴,小心翼翼地等待安毅发话。

    朱老爷子父女和民政局长朱耀良看到头人们脸上的疑'惑'和掩饰不住的慌张,相视一笑,和声安慰众头人,在各族民众心目中犹如天使的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