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熊氏贵族,也无法扭转整个国家的糜烂。

    就在熊拓微微有些消沉时,忽然屋外传来了笃笃笃的叩门声。

    守在屋内的宗卫沈彧见此眼神一凛,正要上前,便听到门外传来了高括的声音。

    “殿下,是我。”

    “进来。”赵弘润唤道。

    话音刚落,便见高括推门而入,在望了一眼暘城君熊拓后,冲着赵弘润抱了抱拳,神色诡谲地说道:“殿下,固陵君熊吾,进城了!”

    听闻此言,方才还看似有些颓然的熊拓忽然嘿嘿嘿地怪笑了起来。

    “你们魏国迎宾的官员……唔,似乎称作礼部对吧?那些人有乐子了!”

    听闻此言,赵弘润、沈彧、高括等人神色不禁有些凝重,毕竟他们已听熊拓说过,固陵君熊吾主动向楚王熊胥恳请担任主使节,纯粹就是来给魏国添堵的。

    毕竟前一阵子熊拓与赵弘润撇下熊吾私下签订合约,让熊吾非常不痛快!

    终于来了……

    赵弘润吐了口气,起身准备告辞。

    临走前,他随口问熊拓道:“对于你兄弟熊吾,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只见熊拓舔了舔嘴唇,阴狠地说道:“那厮嘴巴贱地很,若言语触怒了你,不需客气……宰了他!”

    当我没问!

    赵弘润翻了翻白眼,拂袖转身离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固陵君熊吾

    辞别了暘城君熊拓后,赵弘润本想即刻返回皇宫。

    因为所料不差的话,朝廷礼部将在紫宸殿以王子规格接待那位楚国的主使节,固陵君熊启。

    不过在仔细思忖了一番后,赵弘润还是打消了贸然闯入的打算。

    毕竟迎接外邦的使臣,按照惯例乃是由礼部负责的,而如今赵弘润虽然已在朝中挂职,但终归不是礼部中人,贸贸然闯入的话,对于以礼部尚书社宥等迎宾官员而言,绝非是什么礼貌的事。

    这就跟他当初唆使浚水营扣下那批来自楚国的钱物,不允许户部在还未公开分配战后利益的情况下搬运一样,属于是挑战部府威信的权利的僭越行为。

    吏部得罪了,兵部得罪了,户部得罪了,朝廷六部,赵弘润已前前后后得罪了半数的部府,其实说到底,无非就是赵弘润有时看不惯这些部府的做法。

    但不可否认,似这种因为看不顺眼就插手介入朝廷六部的内事,很容易会遭人嫌恶,因此,赵弘润决定先派何苗、朱桂等宗卫先到礼部打探打探情况。

    若是洽谈顺利的话,他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出面;而倘若洽谈不顺利,更确切地说,那固陵君熊吾当真是如暘城君熊拓所说,是因为心中不平衡有意过来找茬,那么,赵弘润就要找一个不至于会让礼部官员感到反感的时机,介入这件事。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先观望一阵。

    而在赵弘润观望的时候,礼部尚书社宥已亲自将以固陵君熊吾为首的楚使。从大梁南城门接入了皇宫。

    不得不说,礼部给出迎宾规格颇高,非但出动了祀礼士那些衣甲鲜艳的仪仗队。而且鼓乐齐鸣,在一曲曲专门用于迎宾的乐曲声中,将固陵君熊吾等楚国派来的使臣接到了皇宫内的紫宸殿。

    尽管魏天子并没有出面,但是礼部却邀请了东宫太子弘礼作为迎宾的主礼官,毕竟固陵君熊吾乃楚王熊胥的儿子,又是手握十几万大军的实权邑君,哪怕是礼部尚书社宥。论身份亦不足以作为迎宾的主礼官。

    而在收到了礼部的邀请后,东宫太子弘礼欣然接受了这个恳请。

    也难怪,虽然说东宫太子早前是选择了吏部的文选司作为政治筹码。可谁让如今的礼部还是“无主之地”呢?因此,有机会向这个置身于外的礼部示好,东宫太子弘礼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当然,这些是出自太子弘礼身边幕僚骆瑸的考量。至于太子弘礼自身嘛。他更加喜欢这种可以凸显他“东宫太子”身份的大排场而已,说白了,他喜欢任何能够使他曝光度大增、能在朝野威望大增的盛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宫太子弘礼才会在皇宫正南门顿足而立,等待着固陵君熊吾的到来。否则,以他大魏东宫太子的身份,本不需到这地步。

    不得不说,为了完成这项迎接外邦贵宾的任务。太子弘礼可谓是收敛了不少以往的高傲。

    这不,让固陵君熊吾阴沉着脸走下迎宾马车的时候。太子弘礼主动迎了上前,拱拱手笑脸迎人道:“本宫在此恭迎固陵君!”

    还别说,别看太子弘礼才能或许不如别的兄弟,但是在礼仪方面,哪怕是最挑剔的礼官,恐怕也挑不出什么刺来。

    今年已二十六岁的他,因为长期养尊处优,乍一看甚至要比赵弘润更有贵族气势,充当一国太子门面,绰绰有余。

    而对此,就算是太子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心中也是十分满意的。

    可遗憾的是,在东宫太子弘礼面前的固陵君熊吾,此番虽然是楚国使节的主使节,但很显然不单单是为了与魏国言和而来,否则,在这种场合下,固陵君熊吾断然不至于依旧阴沉着脸。

    怎么回事?

    东宫幕僚骆瑸注意到固陵君熊吾脸上的阴沉之色,心下不由有些暗惊。

    因为他从固陵君熊吾的眼中,仿佛能瞧出无尽的怨恨,这让他十分不解。

    也难怪,毕竟赵弘润当初与暘城君熊拓以及楚士大夫黄砷签订《魏楚停战正阳和约》的事,在大梁内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自然,魏人也不清楚暘城君熊拓为了减少他自己的损失,将他兄弟固陵君熊吾的战功当做了筹码与赵弘润交易。

    而当时,正如暘城君熊拓所言,楚王熊胥只是迫切希望与魏国停战,根本不在乎几个儿子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以至于被熊拓钻了空子,在没有固陵君熊吾到场的情况下,与赵弘润签订了和约。

    随后,这份和约发挥效力,赵弘润麾下的大军逐渐退离楚国的境内,而侵占了魏国大半个宋郡的固陵君熊吾,亦不得不在其父王楚王熊胥的命令下撤军。

    明明是已在嘴边的肥肉,却不得不吐出来,可想而知固陵君熊吾心中的愤怒。

    “你就是姬润?”

    下了马车的固陵君熊吾,第一时间便阴沉地脸质问道。

    听闻此言,东宫太子弘礼皱了皱眉,心中着实有些不满,他心说,本宫屈尊在此恭迎你,你还用这种不客气的质问式口吻与本宫说话?

    忍着心中的不满,东宫太子弘礼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发作。

    见此,其幕僚骆瑸在旁适时地报出他家殿下的名讳:“我家殿下,乃大魏东宫太子,姬礼。”

    固陵君熊吾闻言冷哼一声,眼中的怒色稍减几分,但口吻依然是方才那副不客气的样子:“姬润呢?叫他来见本公子!”

    这……究竟怎么回事?

    听闻此言,在场的众魏人,包括太子弘礼、幕僚骆瑸,以及众多礼部官员们,无不心下暗暗咋舌。

    想了想,骆瑸恭谨地说道:“固陵君若想见大魏的肃王殿下,我等在宾宴之后自当安排……”

    可是他的话,还没等说完就被固陵君熊吾给打断了。

    “不必了!本公子没有闲工夫与你们魏人虚假客套,你叫那姬润即刻来见本公子!”说罢,固陵君熊吾脸上泛起几分怒容,咬牙切齿地骂道:“他有胆量撇下本公子与熊拓私定停战和约,难道就没胆子来见本公子么?亏得这还是在你们魏国的王都!”

    没胆子?那位肃王殿下没胆子?嘿!

    在场不少迎宾的魏人皆暗暗冷笑起来,恨不得此刻肃王弘润在场,给这个狂妄的楚人一点颜色看看。

    见过狂妄的,但从未没见过如此狂妄的,明明他们大魏的东宫太子殿下屈尊相迎,并且礼部的官员们也给予了王子规格的接待,可这固陵君熊吾,却丝毫不领情,在这皇宫正南门前,口口声声要他们大魏的那位肃王殿下出来见他。

    简直是狂妄至极!

    岂有此理!

    见到这一幕,礼部尚书社宥脸上的表情也阴沉了下来。

    别看这位大人是礼部的尚书,而不是兵部官员,但是要知道,他从一开始便支持大魏对楚宣战。

    简单地说,社宥从一开始就毫不畏惧楚国,更别说眼下他们魏国的肃王弘润打败了楚国,在颍水北郡的魏楚边境布下了近十万的重兵,他心底更是底气十足。

    “固陵君此来,究竟所为和平耶?宣战耶?”

    相信这位礼部尚书的这句话,足以让周围许多魏人大吃一惊,因为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礼部的尚书大人,实则比兵部的许多官员还要硬气。

    而听闻社宥所言,那固陵君熊吾眼中闪过几丝怒意,正要说话,忽然身背后响起一个声音:“自然是为和平而来!”

    “……”在场众人转头望去,正好瞧见又一辆马车缓缓驶向这里,从马车内,走出暘城君熊拓与楚国的士大夫黄砷二人。

    而方才开口的,正是黄砷。

    只见黄砷紧走几步,朝着东宫太子弘礼与礼部尚书社宥行礼道:“在下乃此番出使贵国的副使,黄砷。……固陵君熊吾公子近几日车马劳顿,心神烦躁,望贵国诸位大人多多谅解。”

    熊吾也不是傻子,很清楚士大夫黄砷的背后有着多么庞大的势力,自然不会傻傻地得罪这位季连氏的贵族。

    他的眼神,不出意外地投向了暘城君熊拓。

    而暘城君熊拓却懒得理睬他,左顾右盼寻找着赵弘润的踪迹,待发现后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出现在此时,这才用目光迎上熊吾的视线,皮笑肉不笑地哼哼起来。

    还别说,此刻暘城君熊拓的心情很好,因为赵弘润已经给出了有关于那批军备的回覆,虽然他们俩还未提有关于粮草的事,但相信,若是赵弘润能搞定那批军备,区区一些粮草又有何难?

    因此,熊拓此行前来魏国王都大梁的目的,算是已经达成了。

    而他此刻之所以跟着黄砷前来魏国的皇宫,纯粹就是来看好戏罢了,想看看他眼中素来不喜的魏人,与同样素来不喜的熊吾,相互撕咬。

    不过,由于赵弘润目前还未到场,这让熊拓略微有些失望。

    毕竟在他看来,只有等那位魏国的肃王殿下到场,那么这场好戏才算是正式开幕。

    怎么回事?这情况……不大对劲啊。

    无论是礼部尚书杜宥,还是东宫幕僚骆瑸,哪怕是东宫太子弘礼,相信此刻在场的诸多魏人,隐隐约约已经察觉到,这支楚国使节队伍,可能存在着内部的意见不合。

    “诸位请。”

    压下心中的诸多不解,礼部尚书杜宥将这些楚人请入了皇宫,带往紫宸殿。(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唯胜者结束战争

    半个时辰后,以东宫太子弘礼以及礼部尚书杜宥为首的迎宾人员,将暘城君熊拓、固陵君熊吾、士大夫黄砷等一干楚国的使节迎到了紫辰殿。

    尽管方才在皇宫的正南门前发生了些许不愉快的事,但是作为东道主,东宫太子弘礼尽管心中对固陵君熊吾视他为无物而憎恶不已,也只能装出盛情的样子,款待这些来自楚国的外邦使节。

    可正如暘城君熊拓所言,此番固陵君熊吾前来魏国的王都大梁,与其说是接受了他父王熊胥的命令与魏国言和而来,倒不是说他是纯粹来宣泄心中愤怒的。

    “啪!”

    只见在众目睽睽之下,固陵君熊吾随手将手中的酒樽一丢,旋即,一脸厌恶地将嘴里的酒水吐在明晃晃的殿内青石砖所铺的地上。

    “呸!这也算是酒么?”抹了抹嘴边的酒渍,固陵君熊吾冷冷说道:“你们魏国,就喝这种连马尿都不如的酒么?”

    本来东宫太子弘礼还打算揭过方才的事,听闻此言,不由得有些发懵。

    而礼部尚书杜宥,他那张脸则是再一次地阴沉了下来,不亢不卑地嘲讽道:“宴上的酒水,乃是我大魏最优质的贡酒。固陵君觉得味如马尿,或有可能是君上嘴里残留有某些余味!”

    某些余味……

    听闻此言,太子弘礼、幕僚骆瑸,以及在场其余礼部官员,皆为之侧目。

    毕竟。礼部尚书杜宥平日里那可是一位知书达理、谦逊有礼的儒士,没想到生气起来,骂人不带脏字。

    而听到杜宥这句嘲讽。固陵君熊吾脸色泛起几分怒色,冷笑几声刚要说话,忽听副使节黄砷在旁叹气道:“熊吾公子,我等是为与魏国签署停战言和协议而来。”

    很显然,他早已看出固陵君熊吾是在故意挑事。

    因此,本着不希望节外生枝的想法,黄砷歉意地对太子弘礼与礼部尚书杜宥言道:“太子殿下。杜大人,黄某在此谢过贵国的盛情招待。不过,还是让我等尽早进入正题吧。”

    ……

    礼部尚书杜宥望了眼黄砷。旋即又瞥了一眼熊吾,捋着胡须谦逊地说道:“黄副使请明示。”

    见此,黄砷拱了拱手,正色说道:“此番我等前来。只是希望能延续我大楚与贵国在二十年前的和睦。”说着。他指了指暘城君熊拓,补充道:“作为诚意,熊拓公子愿意承认贵国对宋地的治理。”

    熊拓闻言朝着礼部尚书杜宥举起了手中的酒樽,旋即又点了点头,以此表示附和黄砷的意思。

    反正在他看来,他与赵弘润之间有了芈姜那层关系,日后多半是打不起来了,更何况他还希望能得到魏国暗中的支持。因此,承认魏国对宋国的占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有这种好事?

    杜宥吃惊地望了眼熊拓。

    毕竟在许许多多的魏人们眼里,暘城君熊拓简直就是一头记仇的疯狗,近十年来死咬着汾陉塞不放,前段日子还率领十六万大军攻打他们魏国,而如今,暘城君熊拓亲自承认他们魏国对宋地的占有,这岂不意味着,魏人与暘城君熊拓之间的恩怨,即便不能化解,也将暂时搁置?

    这倒是个好消息!

    杜宥亦善意地冲着熊拓点了点头,虽然心底对熊拓还是毫无好感。

    而就在这个时候,固陵君熊吾忽然插嘴道:“熊拓承认你们魏国对宋地的占有,并不代表本公子。……若要让本公子认可这件事,便将睢阳、仪台、砀县、相县、萧县五座城池割让给本公子,本公子可以保证日后对贵国秋毫无犯!”

    熊吾的贸然插嘴,让黄砷与熊拓尽皆皱了皱眉。

    在这种时候,提出这种苛刻的割地要求?

    黄砷皱眉望了一眼熊吾,虽然他很清楚熊吾十分想要睢阳县,可问题是,睢阳乃是宋国降将南宫屯兵的重城,魏人岂会轻易割舍?

    更何况,如今魏国并未战败,他们楚国有什么资格去割夺魏国的城池?

    正如黄砷所猜测的那样,礼部尚书杜宥听到后断然拒绝:“我大魏去年确认了国训,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因此,要我大魏割舍五座城池,绝无可能!”

    听闻此言,固陵君熊吾撇了撇嘴,讥讽说道:“若不是熊拓坏本公子大事,除睢阳外,上述四座城池,当时还有几座在你们魏人手中?……本公子好言好说,你们不听,难道,要本公子自己去取么?”

    “固陵君这话是什么意思?”礼部尚书杜宥闻言面色微变。

    “本公子话已至此。……我要睢阳、仪台、砀县、相县、萧县五座城池,若你们魏国不肯交出,那么,本公子日后自己去取!”

    杜宥闻言面色更是难看了几分,沉声问道:“固陵君是在挑衅我大魏么?对我大魏宣战么!”

    “挑衅?不不不。”固陵君熊吾摇了摇头,冷冷说道:“本公子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本公子上回既然可以攻克你们魏国大半个宋地,日后自然也能办到。”

    这句话,已经不只是挑衅,而是近乎宣战了!

    这不,殿内的魏人们一个个面色顿变,脸色阴沉地盯着固陵君熊吾,而熊吾却丝毫不将这些魏人的眼神威胁放在心上,想来,他也是笃定魏人们不敢杀害作为主使节的他。

    毕竟两国开战不斩来使是国与国之间不成文的规矩,更何况他熊吾还是楚王熊胥的儿子,执掌十余万大军的实权邑君。

    而就在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一声轻笑。

    “那固陵君打算何时对我大魏宣战呐?”

    殿内诸多魏人转头望向大殿的入口。正好瞧见赵弘润领着一干宗卫们走了进来。

    “肃王殿下!”

    “肃王殿下!”

    瞬时间,殿内许多礼部官员仿佛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般,纷纷起身向赵弘润行礼。

    “肃王?”固陵君熊吾亦扭头瞅着从殿外走入的赵弘润。待一思忖后,眼眸中泛起浓浓的怨恨之色,冷冷问道:“你就是姬润?”

    只见赵弘润径直带着沈彧等宗卫们走到固陵君熊吾面前,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坐在席中的后者,淡淡笑道:“正是本王!”

    “好!”固陵君熊吾闻言站了起身,因为他个头比赵弘润高出许多的关系,这回换他居高临下俯视赵弘润了:“你终于敢露面了!……先前你与熊拓撇下本公子。私下签订和约,那笔账,本公子还未跟你算!”

    然而。赵弘润丝毫未曾将熊吾这句饱含怨恨的威胁放在心上,淡笑着说道:“莫要岔开话题,本王只是想知道,你何时对我大魏宣战?”

    什么?

    固陵君熊吾愣了愣。事实上说到底。他也只是威胁威胁魏国罢了,怎么可能真的与魏国宣战。

    因此,当赵弘润深究此事时,熊吾便懵住了。

    而这时,熊吾身旁的席位中站起一名陪同的使节,此人连忙打圆场道:“肃……肃王殿下误会了,熊吾公子只是……”

    然而,就在此人急于解释之时。却见赵弘润淡淡瞥了一眼,不咸不淡地说道:“本王问的。是贵国的固陵君熊吾公子,而非是足下……因此,麻烦闭嘴!”

    ……

    那名陪同楚使显然是注意到了赵弘润那冰冷的眼神,闻言面色泛起几分青白之色,竟没敢再说下去,傻傻地站在那里。

    见此,赵弘润也懒得理睬那个楚人,抬头望了眼固陵君熊吾,脸上恢复了几分笑意,问道:“说呀,固陵君,你打算何时对我大魏宣战?……本王觉得此时的宣战意味就挺重的,是此时么?”

    喂喂喂,来真的?

    在旁静静旁观的暘城君熊拓望着赵弘润脸上那淡淡的笑容,仿佛浑身激起一层鸡皮疙瘩。

    要知道经过多次的接触,他逐渐也了解了这位魏国的肃王的脾气。

    不过,他丝毫没有插手的意思,毕竟在他看来,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戏。

    甚至于,为此熊拓还私下拉住了士大夫黄砷的袖子,示意他莫要插手干涉。

    而显然,固陵君熊吾就没有暘城君熊拓那份看戏的好心情了,面对着赵弘润的质问,心中的骄傲促使他坚决不肯在气势上认输。

    “是……是又如何?!”

    而就在这时,就见赵弘润脸上笑容顿时收起,沉声喝道:“杀!”

    话音刚落,就见他身后的宗卫沈彧猛然抽出腰间鞘内的利剑,劈头盖脑就朝着熊吾斩了过去。

    好在固陵君熊吾身旁有一名护卫先前就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死死盯着沈彧等几名宗卫,这才使得他来得及抽出腰间的剑,一把将固陵君熊吾推开,旋即替他将沈彧的那一剑给挡了下来。

    霎时间,紫宸殿内一片喧哗,东宫太子弘礼、幕僚骆瑸、礼部尚书杜宥以及其余诸多礼部官员固然是目瞪口呆,怎么也难以想象赵弘润竟然企图在迎宾的宴席上袭击固陵君熊吾这位楚国的主使节。

    而相对势单力薄的楚人,更是人人自危,有兵器的护卫们甚至下意识地抽出了腰间的剑,神色不定地望着赵弘润这一行人。

    这个时候,作为副使节的楚国士大夫黄砷,也顾不得暘城君熊拓那莫要干涉的暗示,站起身来惊呼道:“润……润公子,熊吾公子乃我国遣来的主使节,即便一言不合,以不至于拔剑相向。”

    “主使节?”赵弘润瞥了一眼摔倒在地满脸惊骇之色的固陵君熊吾,淡淡笑道:“可本王并没有从贵国的这位主使节口中,听出丝毫要与我大魏言和的意思啊。……诸位也听到了,就在方才,贵国的固陵君,亲自承认已向我大魏宣战了!既然如此,按照本王的理解,这位固陵君就不再是贵国的主使节,而是日后我大魏的敌人……即是敌人,岂有不扼杀之理?”

    听闻此言,一名楚使气愤地说道:“你是要挑起楚魏的又一场战事么?!”

    “不!”赵弘润摇了摇手指,更正道:“并非是楚魏之战,而是齐、鲁、魏三国伐楚!”

    ……

    殿内诸多楚人闻言气势一滞,毕竟,单单一个魏国他们并不畏惧,怕就怕齐、鲁、魏三国联合一致攻打他们楚国,那才是灭顶的灾难。

    “莫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本王,本王也是情非得已啊。”赵弘润瞥了一眼一脸呆懵的固陵君熊吾,淡淡说道:“没办法,谁让贵国的固陵君在此时此刻对我大魏宣战呢?本王这个人啊,素来喜欢先下手为强……”

    楚国士大夫黄砷本来心中又惊又怒,不过在听到这句话后,他顿时就明白了,心中的惊怒亦消退了几分,连忙打着圆场说道:“润公子误会了,熊吾公子方才只是一时胡话,并非是真的要与贵国宣战,再次挑起战火。”

    “喔?是嘛?”赵弘润瞥了一眼固陵君熊吾,似笑非笑地等待着他的回答。

    而此时,固陵君熊吾也早已回过神来,心中无比震怒,他还真没料到,赵弘润说动手就动手。

    要是方才他身边的护卫没有及时救援,他岂不是已经被这个魏国的肃王身边的护卫给劈死了?

    这个家伙……他,他真敢杀我?

    固陵君熊吾难以置信地望着赵弘润,心中挣扎不断。

    尽管他万分不希望向眼前这个家伙低头,无奈此刻殿内的气氛实在让他有些紧张。

    “是……”

    “是?是什么?”

    “……”固陵君熊吾咬了咬牙,强忍着不甘心,低声说道:“熊某只是……只是一时胡话。”

    “呵呵。”赵弘润轻笑两声,当即挥挥手示意宗卫沈彧收回了手中的剑,旋即,他俯视着熊吾说道:“放心,本王没有杀你的意思,本王早就猜到你身边的护卫会替你挡下这一剑。……本王只是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玩笑?!

    固陵君熊吾闻言脸上泛起浓浓怒色,正要说话,却见赵弘润又神色冷淡地补充道。

    “虽说是玩笑,不过,本王也是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我大魏,绝不畏惧战争!任何人,包括你,都可以对我大魏发动战争,但当战事开启之后,何时结束这场战事,就将由我大魏说了算!”

    ……

    听闻这句霸道的宣言,殿内诸楚人面色皆变。

    “嘁!”暘城君熊拓面色亦显得有些难堪。

    毕竟正如赵弘润所言,先前那场战事,的确是由他熊拓率先挑起,但是结束那场战事的,却是赵弘润,以胜者的身份!

    唯有胜者,才有资格决定何时结束当前的战事!(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联盟之议

    此人,便是那击败了暘城君熊拓十六万大军的魏国肃王姬润?

    在紫宸殿内,一名叫做公羊育的楚人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霸气外露的赵弘润。

    或许在外人眼里,他仅仅只是随行的陪使节而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起来脸庞消瘦、眼眶深凹的中年儒士,便是固陵君熊吾身边最为倚重的智囊谋士。

    更不会有多少知道,固陵君熊吾当初之所以能在宋地打得宋国降将南宫节节败退,所凭借的并非那号称精锐的十余万固陵军,而是借助了这位深谋之士的力量。

    而此番公羊育扮作寻常随行使节,陪同暘城君熊拓、固陵君熊吾以及士大夫黄砷前来魏国的王都大梁,也正是向亲眼见识见识那位挫败了暘城君熊拓十六万大军的魏国肃王。

    回想起起这桩事,公羊育仍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去年**月的时候,他所效力的固陵君熊吾,在宋地的进展还不如暘城君熊拓在颍水郡的成果。

    当时暘城君熊拓憋着一股气想要在战果上将固陵君熊吾远远甩在后头,实际上,熊吾亦是这般想法。

    可谁曾想到,当时势头大好的暘城君熊拓,竟然在接二连三地惨败在这位魏国的肃王手中,非但先前的战果毁之一炬,就连自身的封邑亦被对方给攻陷了。

    当时,固陵君熊吾在听说这件事后哈哈大笑,一副幸灾乐祸之色。可公羊育便感觉情况有些不妙。

    果不其然,后续事态的演变,逐步朝着对固陵君熊吾不利的方向改变。先是齐王吕僖由于魏国肃王姬润对楚暘城君熊拓的几番大胜而对魏国的军队实力产生了几分兴趣,随后在魏国睿王姬昭的促成下,摆出一副要与魏国在东西两侧一同夹击楚国的架势,在邳县修筑城池。

    正如公羊育此前所担忧的,齐王僖的介入,使得楚东以楚王熊胥为首的熊氏贵族们有些心慌了,毕竟齐、鲁、宋两国联军向来便是他们楚国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而如今。虽然宋国已被攻灭,但若是实力比宋国更强的魏国取代了宋国在齐鲁宋三国联盟的位置,达成了齐鲁魏三国联盟。那么这股势力,将足以使整个楚国为之动荡不安。

    更何况,楚东熊氏贵族们所掌握的精锐王军,此刻还在吴越等地镇压叛乱。若是此时齐鲁魏联手攻楚。那么对于楚国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隐隐有覆国之险。

    当时公羊育就猜到,他们楚国不可能再打下去了,因为再打下去,非但楚西会被魏国的那位肃王姬润给侵吞,而楚东也会遭到齐、鲁两国联军的攻打,到时候吴越等地的叛军再发一轮力。那么他楚国便是三面被攻,一个不好。甚至要丢掉半数的国土。

    果不其然,楚王熊胥派遣了季连氏的后裔、黄姓名门贵族的代表,黄砷,命此人担任使节。

    那时,公羊育便建议君上固陵君熊吾不必再费心费力攻略宋地了,因为没有必要了,齐王僖的介入,就已经熄灭了以楚王熊胥为首的楚东熊氏贵族对于继续这场战争的勇气,以及在这场战争中勇夺最后胜利的信心。

    然然,固陵君熊吾并没有听从劝说,并没有采纳公羊育的建议。

    而事实证明,公羊育的判断是正确的。

    正如他所料,黄砷直接前往了当时已被魏军所攻克的正阳,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