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急着翻脸,本公子对此无所谓的。”熊拓微吐一口气,语气怏怏地说道:“拜你所赐,本公子为了赎回熊琥、熊启二人,可谓是散尽钱财,养不起那些人了……”说到这里,他身躯微微前倾,不容反驳地提出了条件:“我要米粮!巨量的米粮!”

    ……

    赵弘润闻言撇了撇嘴:“你以为本王会做出那等资敌的事来?”

    “你会!”

    只见暘城君熊拓目不转睛地盯着赵弘润,沉声说道:“因为我将明确告诉你,我楚西不比楚东富饶,而溧阳君熊盛,也要远比本公子难对付地多。”

    他这话……什么意思?

    赵弘润手指叩击着书桌,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六章:撤军楚境

    “你的话,本王是否能理解为,你不打算再与本王殊死相斗了?”

    当说出这句疑惑的时候,其实赵弘润自己也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前几日在谈判的时候,暘城君熊拓还对他咬牙切齿,恨不得乱刀将他赵弘润砍死。

    可今日,赵弘润却还未有感受到对方的敌意,这让他忍不住有些怀疑:眼前的暘城君熊拓,究竟是否是本人,亦或是由他人假扮。

    “啊,你可以这般理解。”

    “告诉本王理由。”赵弘润皱眉问道。

    “这不显而易见么?”熊拓摊了摊双手,表情古怪地说道:“据我大楚的传说,巫女的青蛊难以根治,倘若真是如此,你就成了熊某的……堂妹夫。”说到最后三个字的时候,他的表情俨然也像吞了一条恶心的虫子那般。

    而赵弘润显然也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的胸闷。

    想想也是,要知道在数个月之前,二人还是你死我活的绝对对立局面,如今,一转念似乎有着握手言和的可能,甚至于,还极有可能攀上一门亲戚,这种仿佛来自上天恶意捉弄的转变,让赵弘润与熊拓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

    “与熊某联手,如何?”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情,暘城君熊拓终于道出了心中的目的:“熊某助你登上魏王宝座,你亦暗助熊某成为大楚的王,怎样?”

    “……”赵弘润默然不语。想来此时此刻的他,总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昨日的仇敌、今日的盟友。

    但是在思忖之后,赵弘润却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本王对我大魏的王这个位子不感兴趣,亦不会助你登上楚王的位子。……若非某些缘故,本王早就把你给杀了!”

    “我听说了。”暘城君熊拓毫不意外地笑了笑。讥讽道:“阿姜方才提起过我,说当她对你言述汝南君熊灏大人与熊某以及她们姐妹三者关系的时候,当提到革新改变时,你眼中那可是杀气腾腾啊……”

    “换做是你呢?”赵弘润反问道。

    “杀!以绝后患!”暘城君熊拓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

    “……”

    二人对视了一眼,均不由沉默下来。

    他们彼此都清楚,若非有着芈姜那层因素在。他们彼此间绝无握手言和的可能,因为交手过一回的彼此,太清楚对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而眼下的尴尬就在于,因为某些缘故,他们都没有办法除掉彼此。

    一阵沉寂过后,暘城君熊拓再次开口道:“无论如何,也不愿助熊某坐上楚王的位子么?……说不定,若是熊某成为了楚王,或许会有什么可趁之机也说不定。”

    “……”赵弘润一言不发。

    他知道熊拓口中的可趁之机指的是什么。

    毕竟。熊拓的抱负是想办法根除楚国内部包括熊氏一族在内的旧贵族势力,但由于这股旧贵族势力太过于根深蒂固,因此,即便熊拓日后当真成为了楚王,也很难大刀阔斧地对楚国进行改革。

    到时候,毋庸置疑将会有大批以熊氏一族为首的旧贵族势力站出来反对熊拓。

    然而,暘城君熊拓可不是汝南君熊灏那种会顾念同族之情的人,他更加心狠手辣。因此可以想象,当日后成为了楚王的熊拓提出改革时。相比他也已经做好了与旧贵族势力全面决战的准备。

    到那时,整个楚国将会陷入内乱纷争,这不可否认将会是魏国进攻楚国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问题在于,若是楚国承受住了那次浩劫,劫后重生,那么。无论是魏国还是齐国,都将会有天大的麻烦。

    对于一般无法把握的事,赵弘润赌一赌也无妨,可若是牵扯到整个魏国的国运、命运,即便是他。亦不敢轻易下注。

    良久,赵弘润语气莫名地说道:“你越是这么说,本王就越发想将你留下啊……”

    暘城君熊拓俨然是从赵弘润的话中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淡淡笑道:“那就换一种说法好了。……拜你所赐,熊某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大楚内的声势将大受影响,非但别想再压制溧阳君熊盛,或许就连固陵君熊吾那个蠢货都打压不下……熊吾暂且不说,可那熊盛,可不好对付。”

    “溧阳君熊盛么?”赵弘润摸了摸下巴,意有所指地说道:“他不是被贬了么?”

    熊拓愣了愣,神色莫名地盯了赵弘润半响,似笑非笑地说道:“知道地不少啊?是屈塍还是晏墨对你说的?”说罢,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皱眉道:“父王的确是对他不满,但不可否认,国内支持熊盛的贵族势力依然不少。再者,如今齐国在邳县修城,不难猜测,齐国将陆续对我大楚先展开一阵子试探性的进攻,待等你魏国排除了内患,齐王僖或有可能再次组建诸国联军,讨伐我大楚……而熊盛的领地就在溧阳,齐国要越过楚齐边界,就势必会与其有所摩擦。……熊盛若是兵败还好,若是他陆续打赢几仗,在熊某被你挫败的当下,他的声势势必会如日中天……”

    说到这里,熊拓转头望向赵弘润,用低沉的口吻补充道:“熊盛,那可也是极少数支持汝南君熊灏大人改革事宜的人之一……而且,他比熊某更难对付。”

    ……又是一个有意使楚国改革的熊氏大贵族么?

    赵弘润闻言心中微惊。

    要知道之前他拒绝与熊拓联手,无非是他不希望楚国有任何改革的可能性,因为一旦楚国改变了原来的治国方略,约束了贵族权利,并且提高了楚国内平民的地位与待遇,那么,这个国家势必将会快速发展,对他魏国造成威胁。

    因此。赵弘润绝无可能暗中支持熊拓。

    可如今听熊拓所言,那溧阳君熊盛竟然也是一位有意改变楚国现有面貌的大贵族,这就让赵弘润难免有些犹豫了。

    毕竟他曾经听屈塍、晏墨等人提起过那溧阳君熊盛,与脾气暴躁,得罪了不少本土贵族的暘城君熊拓不同,溧阳君熊盛可是一位相当受到贵族们推崇的楚王之子。就连不肯轻易服输的熊拓亦坦言此人相当难对付。

    那是否意味着,暗中支持即将失势的熊拓,与那位即将得势的溧阳君熊盛争夺楚王的位置,对于他们魏国而言更加有利呢?

    赵弘润皱眉思忖了片刻,忽然,他开口问道:“据本王所知,溧阳君熊盛此前是被你打压?为何?”

    可能是没料到赵弘润会突然问起此事,熊拓皱了皱眉,似乎是这个话题让他有些不快。

    不过他也明白。若是无法说出让赵弘润满意的理由,这位魏国的肃王是断然不可能会支持他的。

    想到这里,熊拓咂了咂嘴,一脸不渝地说道:“是他动摇了汝南君熊灏大人的决心。……具体的,熊某不想再细说,你只要知道,我与他绝无并立的可能就是了!”

    原来是这样……

    赵弘润回想起芈姜曾透露给他,当初她的父亲汝南君熊灏。正是在接见了如今的溧阳君熊盛之后,这才打消了率领楚西军队与楚东贵族抗争的决定。在说了一番太心急、大楚还未做好革新准备的感慨后,将壮志未酬的抱负托付给了当时还未成为暘城君的熊拓。

    因此在赵弘润看来,熊拓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想了又想,赵弘润最终还是决定酌情暗中给予对熊拓的支持,反正,只要熊拓与熊盛这两头猛虎在短期内无法胜出胜负。保持着两虎相争的局面,这对魏国而言,确实是最有利的局面。

    “你想要什么?”赵弘润低声问道。

    暘城君熊拓闻言嘴角扬起几分笑意,旋即毫不客气地说道:“大量的米粮!大量的军备!”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

    似乎是看出了赵弘润心中的顾虑,暘城君熊拓哂笑道:“放心。这次熊某不会去找你们魏国的麻烦,熊某只是打算去巴参合一下……”

    巴?

    赵弘润愣了愣,要知道,巴是一个由许多个小国并立的地方,并且,巴楚关系不错,很难想象暘城君熊拓竟然会打算谋图巴国。

    “巴……据说一向与你楚国关系不错?”

    “呵!话虽如此,有些东西,熊某觉得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加稳妥……”

    比如……马!

    熊拓心中暗暗说道。

    不得不说,因为麾下军队缺少精锐轻骑的关系,此番他可是在魏军手中吃尽了苦头。

    但反过来说,因为这场国战,熊拓亦清楚了解到了骑兵在战场上的重要性,若是他能组建起楚国首支的骑兵队,非但可以震慑魏国,也用来欺负欺负那些对战马丝毫看不上眼的楚东贵族。

    当然了,除了马匹以外,巴国的殷富也是熊拓希望得到的,尤其是谷物、锦缎等等。

    参合,而不是攻打……么?

    赵弘润打量了熊拓一阵,压低声音道:“撤军之时,本王会将平暘军的装备留给你,米粮亦留一部分给你……”

    熊拓闻言摇了摇头:“这远远不够!”

    见此,赵弘润不悦道:“你可莫要得寸进尺!”

    “熊某的意思是……”熊拓抬头望向赵弘润,低声说道:“你应该听说了,熊某以往不时会与你魏国的越境商人交易,交易一些……贵国限制本土流至外邦的东西,熊某无所谓……更换一位长久的交易对象。”

    ……

    听闻此言,赵弘润皱了皱眉,神色莫名地望了一眼熊拓。

    “好好考虑吧。……大概今年的三四月,熊某会亲自走一趟大梁,旁观我大楚寿郢派出的使节与贵国的和谈事宜,介时,熊某会亲自登门拜访。”

    “去大梁?你胆子可真大啊……”赵弘润闻言冷笑道,毕竟魏人中恨不得将熊拓千刀万剐的,可是大有人在。

    “哼!”熊拓轻哼一声,起身走向书房外。

    “此事用不着你管。……对了,据熊某所知,寿郢的那批物资,前两日已上路了,准备好交割事宜,然后……叫你麾下兵马,带着那批东西,滚出熊某的封邑!”

    “……”

    手指叩地着书桌,赵弘润目视着熊拓走出屋外。

    不可否认,他此刻的心情不由地有些感慨,毕竟谁能想到,他与熊拓的敌我关系,竟会逐渐变得如此复杂呢。

    洪德十七年二月初,楚国士大夫黄砷当初所承诺的那笔充当赔款的物资,陆续抵达汝南。

    此时赵弘润麾下八万大军,正式进入了忙碌阶段,几乎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的士卒,押解着装满了珍珠、玉石、漆器、铜器等物资的马车,将其沿着陆路运至陈县,卸下马车,返回汝南。

    如此反复十余日,这才将此番魏军的收获尽数从汝南转移至陈县,装上三千人将伍忌早已准备好的战船,将其逐步地运往大魏境内。

    而同时,随着天子逐渐转暖,大批大批的楚国平民,亦踏上了迁往魏国的路程。

    那至少三十万的民众,在魏军的护送下,有的在陈县乘坐战船前往魏国,有的则徒步前往魏国,此时暘城君熊拓的封邑,可谓是十室九空。

    不过,似乎暘城君熊拓对此并不在意,也难怪,毕竟两军交战期间魏军的势力还未触及的襄城、暘城等淮河一带,暘城君熊拓仍有远远超乎那三十万民众的封邑人口。

    不夸张地说,此番打了败仗而损失惨重的熊拓,再失去了那些民众后,反而可以缓解他封邑内的粮食紧张。

    待等二月底,诸事差不多已完毕,包括五万余平暘军在内,赵弘润麾下八万魏军正式撤军,将正阳、汝南等楚国城池,交割给暘城君熊拓,由暘城君熊拓最近组建的军队接管。

    而在此期间,赵弘润遵照他与熊拓私底下的交易,使屈塍、晏墨等平暘军将领,在率领军队撤军的时候,将全军的武器、装备脱卸,留给虽然有兵源但缺少军备的暘城君熊拓。

    同时,每座城池赵弘润亦给熊拓留下了不少军粮。

    当然了,城内的楚国平民,此刻早已被赵弘润席卷一空,虽然其中有些楚民不愿远迁魏国,但那个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关于他与熊拓的私下交易,赵弘润并没有告知浚水营,毕竟从某种角度说,这也算是一种资敌的做法。

    他只是稍稍透露给了屈塍、晏墨等将领罢了,毕竟这些投降了魏国的楚将们,待等到了魏国后就只有依附他这一条出路,几乎没有背叛的可能。

    至于五万余平暘军士卒空着手前往魏国,会不会惹人怀疑,赵弘润并不在意。

    毕竟,远在鄢水附近的鄢水大营,那座并无多少魏军屯扎的空营内,可是还遗留着数万原属于熊琥军的军备。

    只要拆了这座营寨的附加防御设施,足以武装起五万平暘军。(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后

    洪德十七年三月上旬,赵弘润率领着麾下大军徐徐撤离楚国境内,在退出了最后一座楚国城池汝南后,沿着上蔡、西平这个路线,来到了召陵城。

    而如今召陵城的代县令,原临颍县县令赵准,早已收到了消息,吩咐麾下两千余安陵卫戎军,在城外设了许多粥场,对此番跟随赵弘润大军而来的那众多的楚国平民无偿发放米粥。

    不得不说,当赵准瞧见那浩大的人海时,俨然是看傻了眼。

    要知道此番赵弘润带来的,光是军队就有两万五千浚水军魏兵、一万鄢陵军,还有不包括谷粱崴、巫马焦、伍忌三将麾下一万五千名平暘军的、屈塍麾下三万五千名平暘军士卒,整整七万军队。

    而令人震撼的是,跟随这七万大军跋涉至召陵县的楚国平民,其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粗略估计,大概就有二十几万人。

    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代召陵县令赵准冷汗淋漓,小心地试探这位肃王殿下准备将这二十几万的楚民安置在何处。

    要知道,虽然他赵准亦收复了西平县,但由于此番楚国攻打魏国的关系,西平县作为魏国境内南面最靠近魏楚两国边境、即上蔡地域的城池,不夸张地说,一开始就已然沦陷。

    楚军在西华县烧杀抢掠,几乎杀掉了三成的人口,可以说是除了召陵县外,此次战役中受战火波及最严重的城县。

    因此,当赵准率军收复了西平县后,西平县内的魏国百姓纷纷迁往召陵,以至于赵弘润前些日子路过的西平县,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这也难怪,想来西平县的魏国百姓非常畏惧楚国日后或许会再次攻打魏国。因此纷纷逃到了召陵,毕竟召陵城有漯河之险,虽然是当初楚军第二波攻势中的目标,但却几乎是最后一座沦陷的城池,可想而知召陵城抵御外敌的防御力。

    “放心,本王从未想过要将这些楚民安置在召陵。”

    在听到赵准试探性的询问后。赵弘润笑着宽慰道。

    开玩笑,将这二十几万楚民安置在召陵?

    这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要知道,此刻召陵城内的百姓,除了本地人以外,几乎都是从西平县迁来的魏民,而召陵、西平两城,作为这场战役中军民伤亡最严峻的两地,可想而知这些魏民对楚人的憎恨与仇视。

    此时若赵弘润将那二十几万楚国平民拆散,留一部分安置在召陵。那么一旦他的大军离开召陵一带,召陵城内的魏人与楚人们势必会相互厮杀起来。

    想来这种事,还是尽量能避免就避免为妙。

    “下官这就放心了。”

    听闻赵弘润的宽慰,赵准暗自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声说道:“也得亏是肃王殿下,要是换做旁人,下令叫我召陵分出米粮。熬粥发放给那些楚人,恐怕城内的军民早就暴动了……”

    这倒是实情。毕竟召陵、西平是最靠近魏楚两国边境的,因此,赵弘润这些日子以来的大捷,早已传遍这一带,因此,这一带的魏国百姓对这位将他们从万恶的楚军手中解救出来、并挥军重创了楚国的肃王殿下。普遍都报以尊敬与感激。

    如此也就默许了代县令赵准拿召陵城内的米粮熬粥发放给城外那些楚国平民,否则,呵呵,恐怕城内那些极度仇视楚人的魏人们,早就杀出来了。

    赵弘润闻言一愣。惊诧问道:“城内军民仇视楚人很普遍么?”

    赵准苦笑着点了点头:“肃王殿下要理解,并非所有国人都分得清楚军与楚民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亲人皆是被楚人所杀害,因此……”

    “唔。”赵弘润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吩咐道:“本王此番到召陵,并不停留,召陵城内大小事务,都要劳烦赵大人了。”

    “肃王言重,下官愧难担当。”说着,赵准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提议道:“殿下能否在召陵屯扎一支军队?……殿下想来也听说了,上蔡一带贼寇众多,下官担心那里的贼人会趁火打劫。”

    赵弘润闻言思忖了片刻,点头说道:“这样吧,本王叫陈适、王述、马彰三将率一万鄢陵军屯扎于召陵。”

    “甚好!”赵准闻言心中大喜。

    要知道,鄢陵军的将领王述,原本就是赵准在担任临颍县县令时的武尉,而其余陈适、马彰二将,亦是曾经共同在鄢陵一带抗击平舆君熊琥大军的同僚,都是知根知底的人。

    想了想,赵准又试探着问道:“殿下,那西平县……”

    “不急。”赵弘润显然是猜到了赵准的心思,摆摆手说道:“西平县百姓畏惧楚兵,因此迁往召陵,若强迫其回归原地,恐失民心……这样吧,你可拆分鄢陵军,可使陈适、王述、马彰三人其中之一,率一些兵力屯扎西平,以免西平被上蔡的贼寇所扰。剩下的,就慢慢来吧。”

    “下官明白了。”赵准拱了拱手应道。

    “对了,本王曾经在鄢水大营时,曾许诺要为此战中牺牲的我大魏军民立碑,就从召陵城开始吧。……命你查清此战所牺牲的召陵军民,以原召陵县令陈炳、武尉张奉二位居首,于城内中县府外立碑,供万民瞻仰供奉;另外,再以城墙为碑,将所有英勇战死于城墙之上的召陵军民,以手掌大的拓字,刻于城墙内侧……使他们,能化为英灵继续守护这座城池,守护城内的至亲!”

    赵准闻言面色一正,恭恭敬敬地行礼道:“殿下放心,下官当谨慎查询,绝不遗落任何一名我大魏忠烈之士!”

    “很好!……所需花费,你可上报朝廷,朝廷会将这笔钱,连同着发放给召陵的抚恤,一同运至。”

    “是。”赵准拱了拱手。

    吩咐完毕后,赵弘润果然没有在召陵县停留许久,他招来陈适、王述、马彰三将,命令他们三人率领麾下一万鄢陵军入驻于召陵,随后便与屈塍、晏墨等将领,率领三万五千平暘军士卒,径直向东,朝商水县而去。

    至于两万五千浚水军,赵弘润则拜托浚水营大将军百里跋,继续护送这多达二十几万的楚民,继续往北朝鄢陵县迁移。

    前往商水县,可以说是赵弘润临时改变了行程,原因在于,商水县是一座地理位置相当特殊的城池,它与召陵县相仿,位居颍水河畔,是颍水水运的重要枢纽之一,更关键的是,沿着这段颍水往下游而去,百余里外便是陈县、项城二地。

    而陈县、项城二地,恰恰便是平舆君熊琥的封邑。

    正因为如此,商水县蒙受了类似西平县的遭遇,成为了当初十六万楚军第一波攻势下的牺牲,早早地便沦陷了城池。

    而眼下,原西华县令徐宥之,早已在收复西华之后又收复了商水县,但无奈的是,商水县的魏国百姓也像西平县的百姓那样,十分畏惧楚军是否会再次攻打这座城池,因此,纷纷北迁,逃亡至更接近大魏腹地的西华、淮阳两地,使得商水县,俨然也几近变成一座空城。

    两日后,赵弘润与屈塍等人抵达商水县,守将谷粱崴、巫马焦、伍忌三人皆在城外迎候。

    此时的商水县城内,就只有谷粱崴、巫马焦、伍忌三员平暘军将领以及麾下一万五千名平暘军士卒屯扎,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万从平舆君熊琥治下封邑里迁移出来的百姓,几乎已没有多少魏人。

    “殿下为何派人命我等延缓这边的楚国平民入魏?”

    当与赵弘润说起这件事时,谷粱崴、巫马焦、伍忌三员将领不觉有些纳闷,毕竟若非是赵弘润临时改变主意,派人送达命令过来,他们这边早已启程前往鄢陵、安陵一带了。

    “是这样的,本王打算叫你们驻扎在商水。”

    “……”似屈塍、晏墨等平暘军将领听闻此言,无不面露吃惊之色。

    要知道,商水县亦是魏楚边境重城,众平暘军将领们很难想象,赵弘润竟然打算让他们这支楚人出身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殿下的意思是,并不打算撤销我平暘军的番号与编制?”屈塍试探着问道。

    听闻此言,平暘军的诸位降将们纷纷翘首以待,等待着赵弘润的答复。

    “平暘军的番号当然要撤……”赵弘润故意吊了吊诸将胃口,待等众将皆有些失望时,这才笑着说出了心中早已想好的打算:“暘城君熊拓已与我大魏言和,再叫这个番号,不是很妥当。因此,平暘军要变更番号。另外,本王准备将这座城池,交予你等。”

    听闻此言,似屈塍、晏墨、谷粱崴、巫马焦、伍忌、左洵溪、华嵛、公冶胜、左丘穆等诸位平暘军将领们,无不露出惊喜之色。

    而在赵弘润身旁,宗卫沈彧、张骜等人却是面色微变。

    要知道,派军驻防某座城池这种事,按理来说应当由朝廷兵部下达命令,似赵弘润这般私下委任,属于僭越之举,更别说,他将商水县这座至关重要的魏楚边境重城,交给屈塍、晏墨等一干原楚人出身的将领,这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因此,宗卫沈彧忍不住小声对赵弘润说道:“殿下,此举恐怕……惹人非议啊。”

    “本王自有分寸。”

    赵弘润挥挥手打断了沈彧的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善后(二)

    ps:好了,魏楚之战剧情到此结束,随后宫廷内的描写就没必要那么严肃了。另外,“父子战争”本来就是纯搞笑的一条线,诸位书友看了能会心一笑我就很满意了,因此不打算有违初衷地更改。至于其余勾心斗角,我会尽量描写地严谨、残酷些。待会可能还有一章加更。

    ————以下正文————

    的确,对于如何安置平暘军,赵弘润这些日子可谓是想了又想。

    按理来说,这支全然由楚人组成的军队,理当在战后撤销,将军中士卒打散,安插到那些前往魏国的楚国平民当中去。

    但是这样的安排,在赵弘润看来未免有些太可惜了,毕竟再怎么说,平暘军那也是原熊琥军与原熊拓军士卒组成,那都是经历过战场阵仗磨练的士卒,不管战斗力怎样,他们的意志力,显然要比魏国一些地方上从未踏足过战场的卫戎军好得多,加以训练,俨然便是一支正规军。

    贸贸然将其撤销打散,这未免也太可惜了。

    但反过来说,倘若想保留这支军队,驻军的位置,又是一个难题。

    然而碰巧的是,眼下大魏就有一座空城,一座决不能轻易放弃的空座,商水!

    从地理位置来看,商水城非但是颍水水运的重要枢纽之一,它的东面,沿着颍水再往下游,便恰恰就是平舆君熊琥的封邑的一部分,陈县、项城二地。

    因此,商水县必须驻扎重兵。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赵弘润留平暘军驻扎在商水,也是为了预留退路。

    什么退路?

    与暘城君熊拓私下合作交易的退路!

    记得前一阵子,暘城君熊拓已私下对赵弘润言及过交易一事。尽管当时熊拓并没有细说,但这种交易其实很容易猜,无非就是赵弘润给熊拓粮食、军备,而熊拓则以更多的楚国特产作为报酬。

    虽然当时赵弘润并没有一口答应,但是在心底,他显然还是趋向于暗中支持熊拓比较多。毕竟眼下熊拓经历一场打败,此人在楚国内即将失势。而一旦熊拓失势,此消彼长之下,固陵君熊吾与溧阳君熊盛便会得势。

    熊吾还好说,毕竟无论是熊拓还是屈塍、晏墨等人,都觉得熊吾只是一个有着熊氏一族崇高贵族地位的草包而已,问题在于溧阳君熊盛。

    与其让溧阳君熊盛在楚国一方势大,不如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叫熊拓与熊盛两虎夺食。这才是对魏国最有利的局面。

    而若是要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那么,赵弘润就必须掌握商水县。

    因为只有掌握了商水县,赵弘润才有种种借以掩人耳目的理由,名义上是将大批物资运往商水,实则是沿着颍水继续往下游,径直运往平舆君熊琥所掌控的陈县或项城。

    反过来说,若是负责治理商水县的官员并非赵弘润的心腹。那么,这种决不可传扬的私下交易。或有可能被人察觉,被当成把柄利用。

    出于这种考虑,因此赵弘润打算将商水县打造成一座军事边防重城,并且只让平暘军士卒以及这些士卒们的家眷居住。

    似这样的安排有种种好处:其一可以避免魏人、楚人混居,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纷争;其二可以保留平暘军,并加以妥善安置;其三。商水县的重兵,可以有效地遏制平舆君熊琥以及暘城君熊拓,虽然似眼下的情况,那对堂兄弟应该不至于再对魏国起兵;至于其四,那就是方便赵弘润日后与暘城君熊拓的私下贸易。

    想来想去。唯一存在顾虑的,也就只有平暘军的忠诚问题了,比如,这支军队会不会再次被楚国策反。

    但是即便如此,赵弘润亦不打算因噎废食:因为认为平暘军日后或有被楚国策反的可能,故而今朝将其撤销打散。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似屈塍、晏墨等人,皆是相当出色的将领,倘若他魏国始终只是抱着偏安一隅的念头,那么,平暘军没有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