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6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国?”

    “不错!”楚水君沉声说道:“非但如此,魏国还将前一阵子退守无盐县的魏武军,亦调到了河北,联合河北的鄢陵军,挥军北上攻打韩国……”

    说到这里,他抖了抖手中的书信,面色阴沉地继续说道:“田耽在信中猜测,韩国或将被迫放弃武安……柏人……巨鹿防线,回援蓟城,而一旦魏韩边境的韩军放弃了这道防线,边境上的魏军,势必会趁机进攻……”

    说到这里时,他又顿了顿,一使劲将田耽的书信死死攥在手中,咬牙切齿般说道:“也就是说,在我军放缓攻势的当下,魏国很有可能正对韩国穷追猛打……该死的!”

    也难怪他如此愤怒,毕竟从战略角度来说,他是完全完全地被魏王赵润给耍了,从始至终被牵着鼻子走不,其实不止是他,包括齐国的田耽、田武,包括鲁国的季武、桓虎,整个联军都被魏国给耍了。

    一想到前一阵子自己还曾私下觉得,觉得魏王赵润也不过如此,楚水君就羞怒不已。

    “魏国攻打韩国?”

    “怎么会?魏国此前明明放弃攻打韩国,而选择了齐国作为突破口……”

    一时间,帐内乱糟糟的菜市口,所有人都被魏国这不按常理的战略给震惊了。

    最后,还是越国的将领吴起,冷静地询问了一句:“楚水君,以你之见,韩国挡得住魏国的军队么?”

    楚水君闻言沉默了片刻,说道:“我对韩国并不太了解,但据田耽在信中判断,倘若魏国果真倾尽精锐猛攻韩国,韩国在失去武安……柏人……巨鹿防线后,多半挡不住魏国的军队……最多半年,魏军就有可能覆灭韩国。”

    “半年?”

    帐内一片哗然。

    谁都不是傻子,他们如何会想不到:一旦魏国的精锐解决了韩国,这些魏国精锐就等同于是被释放了,到时候,这些魏国精锐趁着兵锋之利,挥军南下,顺势灭掉齐国,旋即再次南下,纵使他们联军这边仍有楚、越、鲁三国联军的几十万兵力,亦不见得挡得住那三十万士气如虹的魏军。

    到那时,联军别说顺利讨伐魏国,他们甚至无法保证这场仗的胜利。

    难以置信,明明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开局,如今却隐隐要被魏国抢得先机。

    ……不愧是当初横扫中原的魏公子润。

    帐内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暗想道。

    在一阵沉默过后,或有一名将领小声问道:“如今该如何是好?要发兵援救韩国么?”

    援救韩国?

    楚水君看了一眼那名将领,心下暗暗冷笑:韩国是死是活,与他楚国何干?与他楚水君又何干?

    当初不正是韩国的君主韩然主动提出,拿他韩国来吸引魏国的注意么?如今虽说有点晚,但也算是韩国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这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么想,但说却不好说,于是,楚水君在想了想后说道:“发兵驰援韩国……恐怕是赶不上了,待我大军抵达韩国,恐怕魏军早已攻破蓟城,覆灭了韩国。到时候,魏军挟得胜之势,以逸待劳,调转攻打我军,我军恐难抵挡。为今之计,唯有加紧进攻魏国,迫使魏国将攻打韩国的军队调回来……如此方有胜算。”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手中的书信,又补充道:“这也是田耽将军的意思。……田耽将军在信中言道,他会请田武将军驻守国内,防止魏国湖陵水军去而复返,而他本人,将携半国兵力尽快赶来与我军汇合,合兵攻打魏国。”

    说着,他对那名尚留在帐内的信使田卫说道:“且劳烦你立刻返回田耽将军,转告他,我会加紧进攻昌邑,希望他尽快率军抵达宋郡,与我大军汇合。”

    “是!”

    田耽的信使田卫抱拳而退。

    待等这名信使离开之后,楚水君对站在身旁的那名巫女说道:“你即刻派人前往宁阳,去见鲁国的季武,转告他魏国的阴谋,并要求他与桓虎,立刻率军前来宋郡,与我军汇合。”

    那名巫女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旋即便走出了帐外。

    此时,楚水君环视了一眼帐内的诸将,沉声说道:“诸位,韩国覆亡已成定局,即便我等心中不忍,亦救援不及,我等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进攻魏国。这并非只是为了韩国,也是为了我等自身……倘若在半年时间内,我军无法攻至魏国的都城雒阳,那么半年之后,我军就得面对几十万覆亡了韩国的精锐魏军……”

    听到楚水君的话,帐内诸将一个个神色严肃,毕竟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见帐内诸将无人提出异议,皆抬头望向自己,楚水君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办!……传令下去,明日齐攻昌邑,势要攻陷这座城池!”

    “遵令!”

第232章:昌邑之战

    在得知魏国动用大量精锐攻打韩国的消息后,宋郡的楚军,终于动了真格。

    魏昭武二年七月初七,楚水君二度率军攻打昌邑。

    当日清晨,在得知楚**队前来攻打城池时,似成陵王赵、济阳王赵卓、洧川侯刘瑁等一直以来养尊处优的魏国赵氏贵胄,纷纷从被窝中起身,顾不得用早饭,便急匆匆地奔到了东城门的城楼,眺望城外的楚**队。

    只见此时在昌邑城外,在距离城池大概十里外的地方,楚**队大量集结,正在排兵布阵。

    看着那仿佛接天连地的楚**队,成陵王赵、济阳王赵卓、洧川侯刘瑁等人,面色不禁有些难看。

    良久,洧川侯刘瑁幽幽地说道:“我在那边,承包了一座矿山……”

    承包,这是魏国这两年才出现的新词,就拿洧川侯刘瑁口中的矿山来说,朝廷以地方县的名义,将某座矿山租借给洧川侯刘瑁,由后者出资出力,开采矿石,这些矿石最终大部分会由国家收购,并按比例给予洧川侯刘瑁一般是三成到五成左右的钱款。

    魏国近几年在国内动土的工程,包括兴修水坝、建设道路,基本上都是这种借鸡生蛋的形式,非但朝廷能从中获利、承包工程的贵族也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利润,可谓是双赢。

    然而,由于楚**队的入侵,洧川侯刘瑁承包的那座矿山只能暂时搁置,这让洧川侯刘瑁肉疼不已,毕竟那可都是钱啊。

    “……”

    听了洧川侯刘瑁的嘀咕,成陵王赵与济阳王赵卓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前者,心下暗暗嘀咕:谁他娘的不是啊?

    不得不说,这几位魏国王贵确实郁闷,因为鉴于楚**队的入侵,他们在后撤至昌邑时,为了避免资敌,被迫摧毁了矿场、焚烧了庄园,虽说这些损失朝廷日后会以别的形式补偿给他们,但仍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肉痛。

    就在这时,抚宋特使崔咏,领着昌邑县的县令简,以及其余若干城内家族的族长,一大帮人登上城楼,前来查看敌情。

    “崔大人。”

    “崔咏见过几位。”

    双方在城上相互见礼。

    崔咏,乃是雍王赵誉的内弟,虽然乍看性格轻佻,但实则为人正直、口才出众,是故,赵润封他为抚宋特使,顾名思义,就是安抚宋郡民众的魏国朝廷代表。

    不夸张地说,除了魏王赵润之外,宋郡民众最信任的就是这位崔咏崔特使。

    正是这个原因,即便伪宋覆灭,北亳军首领向以自杀谢罪,使宋郡并入魏国版图之后,朝廷考虑到宋郡民众对崔咏的信赖,并非将其召回朝中,而是继续叫崔咏主持宋郡的大小事务。

    简单地说,崔咏除了没有兵权以外,其实跟宋郡郡守也没多大区别。

    至于昌邑县的县令简,其实就是昌邑县当地的望族简氏一族的家主,在当年昌邑一族被张启功派黑鸦众屠尽、并将这件事嫁祸给北亳军之后,简便逐渐跟崔咏走到了一起,而崔咏也借助这些人的声势,将他极其厌恶的张启功给赶回了朝中他无法接受张启功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劣行为。

    “相比较前几日的攻城,今日出动的楚军,似乎人数更多啊。”

    在眺望了一阵城外的楚军后,崔咏皱着眉头说道。

    他感觉地出来,对面的楚军似乎有点心急,仿佛恨不得立刻攻陷他昌邑。

    为何呢?

    纵使崔咏亦是聪慧之人,但对此亦是一头雾水。

    莫非楚军已得知我国正在猛攻韩国?可……时间对不上吧?楚军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得知韩国那边的消息?

    崔咏有些想不通。

    要知道,他也仅仅只是大致得知天策府的对韩攻略,原因是天策府下令给他宋郡,要求尽可能地拖延楚军,至于他魏国的几路精锐军队几时出兵攻打的韩国,这件事就连他也不太清楚,更何况是对面的楚军?

    算算时间,从韩国那边送信到楚军这边,最起码还得一两个月。

    不得不说,崔咏猜得一点不错,但很可惜,其中发生了变故齐国的将领田耽,预测到了魏国的行动,并迅速通知了楚水君,否则,楚军恐怕还要再等一两个月,才有可能得知韩国正被魏国精锐猛攻的消息。

    “成陵王。”

    在观察了一阵楚军的阵列后,崔咏将成陵王赵请到一旁,低声问道:“依您之间,若楚军倾尽全力攻打我昌邑,我军能坚守几日?”

    成陵王赵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低声说道:“十日吧,最多了。”

    “十日?”崔咏皱了皱眉,显然是嫌少。

    见此,成陵王赵苦笑着说道:“崔大人,你莫要拿城内的士卒,跟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等几支军队相比,那皆是我大魏的精锐正军,而昌邑城内的,仅仅只是拼凑的县兵与私军而已,若能坚守十日,这已经很不错了。”

    崔咏闻言默然不语。

    其实说实话,天策府并没有强制规定他们在昌邑坚守几日,并且,像昌邑城内的贵族世家等等,其实也早已陆陆续续将家业搬迁到了大梁一带,唯独昌邑县内的百姓还不知情,以为魏国会坚守昌邑,而事实上,昌邑充其量就是尽可能阻挡楚**队的弃子。

    并非魏国朝廷心狠,实在是朝廷拿不出更多的军队前来援救了当先的战略必须是攻打韩国,唯有覆灭了韩国,魏国才能腾出三十万精锐军队,来跟楚国的军队较量。

    这是战略上的侧重问题,虽然残酷,但宋郡这边必须战略性地舍弃,为了最终的胜利。

    正因为这个道理,其实崔咏根本不需要再待在昌邑前线,事实上他早就可以后撤,哪怕撤到定陶,撤到大梁,但是,他选择了留在昌邑,只是希望为城内那些不知情的宋郡民众,在楚军的攻势下再坚守几日或者说,奢望着昌邑能坚持到北伐韩国的军队凯旋来援。

    “楚军分兵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崔咏连忙抬头观瞧,旋即便发现城外的楚军一分为三,一支留在原地,一支向北、一支向南,显然是准备三面齐攻昌邑县。

    向北的军队,它的旗号昌邑县已经很熟悉了,正是楚国的新阳君项培,在楚越联军中,是跟昌邑打过最多交道的敌将。

    而向南的军队,昌邑县在前一阵子的战事中也已接触过,乃是越国将领吴起麾下的东瓯军。

    至于留在东面的军队……

    “那是……莫非是新到的楚军援军?”成陵王眯着眼睛观望着。

    他发现,今日负责攻打他昌邑东城门的军队,似乎是个生面孔。

    因为这支楚军真的很陌生,旗帜上亦只有寥寥几个字而已:楚、昭关、项。

    他并不知晓,那是与其兄项末同为楚国上将的项娈的军队原昭关驻军。

    至于这支楚军的实力如何,就看当初项娈跟越国的战争就能明白:这支一支曾几次镇压越国东瓯军,使越国不敢与其正面交锋,只能退到深山密林跟项娈打游击骚扰战的楚国精锐。

    虽不好说昭关驻军是楚国最精锐的军队,更甚于项娈他兄长项末当初驻守在符离塞的军队,但绝对称得上是楚东名列三甲的精锐。

    是的,在越国向楚国臣服之后,上将项娈与他麾下的昭关军,也被释放了,终于无需再镇守在楚越边界。

    而同时被释放的,还有越国的东瓯军,一支实力毫不逊色楚国正军的越**队。

    “呜呜”

    “呜呜”

    城外远处的楚军本阵,响起了一阵绵长的号角。

    而此时在本阵的帅旗下,楚水君正朝着一名将领拱手抱拳:“一切,就仰仗将军的勇武了。”

    只见这位楚将,身高九尺、体魄魁梧,方脸阔唇,一双虎目格外摄人,那刚毅仿佛斧劈刀削的脸庞,与楚将项末倒有几分相似,正是楚国镇守昭关的猛将,项娈。

    看得出来,项娈对楚水君并非很恭顺,在随意地“唔”了一声后,便抖动缰绳,驾驭着战马徐徐向前。

    见此,楚水君身边有一名巫女眼中闪过几丝不满之色,低声说道:“楚水君……”

    仿佛是是猜到了这名巫女的心思,楚水君目视着项娈策马离去的背影,低声笑着说道:“莫要多事。……项娈之勇猛,犹在项末之上,传闻其可手撕虎豹,实属当世猛将。若无必要,莫要招惹他。”

    那名巫女闻言似乎还有些不服气,盯着项娈的背影瞧了半天,但最终,还是低下头来:“是。”

    而与此同时,项娈已策马回到了自己军中,抬手遥遥指向前方的城池:“进军!”

    一声令下,数万昭关军徐徐向前。

    只见这些士卒神色严肃,步伐整齐,气势着实不凡。

    见此,昌邑城上的崔咏、赵等人心中微微一惊:楚国正军?

    也难怪他们这般惊讶,因为楚国将领的战法,一般都是先派出粮募兵消耗敌军一波,待时机成熟,再派出精锐的正军,一战而定。

    但是今日,最先出场的却是楚国的正军,这让崔咏与成陵王赵心中难免有些嘀咕今日楚军的攻势,跟前几回不同了。

    事实上,这其实是他们不了解项娈,项娈跟他麾下的昭关军,常年驻守在楚国与越国的边境,堪称是作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在那个战场,似粮募兵这种乌合之众,哪怕派出去几万几十万,也无济于事搞不好还没碰到越人,就被深山中的豺狼虎豹给吞了。

    因此,项娈非常注重对麾下士卒的操练,纵使是征召来的粮募兵,也会在他手中经受严格的训练,之后才会被派到吴越之地,征剿越国。

    项娈,他或许是楚国唯一一位不用刚征召的粮募兵打仗的将领。

    三日内攻破昌邑?

    抬头远远瞧着远处的昌邑城,项娈略带几分轻蔑地哼了哼。

    “一仗足以!”

第233章:昌邑之战(二)【二合一】

    在昌邑城城西南大概十几里的地方,有一片矮丘陵,在这片矮丘陵的山坳间,川雒督护博西勒,正大刺刺地靠着一棵树躺坐着,用一块破布仔细地擦拭一柄马战用的长刀。

    就在他保养武器之际,忽见东边方向驶来十几骑,仔细一瞧,原来是他羯角军的哨骑。

    片刻之后,那十几骑骑兵来到博西勒面前,翻身下马,抱拳说道:“督护,楚国的军队正在进攻昌邑。”

    “有多少人?”博西勒随口问道。

    听闻此言,那名哨骑比划着手势说道:“许多许多,比上次与我们交锋的楚**还要多,多很多很多。”

    “……”

    博西勒有些无语地看了一眼那名哨骑,不过倒也并未发怒。

    因为他也理解,三川人对于数字并不敏感或者说,没有接收相关的教育,就像魏国的斥候,他们能够大致给出数千、数万、数十万等相对直观的敌军数量,可他三川郡的大部分哨骑们,却每每都是多、很多、非常多之类的含糊词汇。

    曾经博西勒还觉得魏王赵润推行的什么国立学塾毫无必要,不过如今嘛,他愈发觉得,这真他娘的太有必要了,至少眼前这个年轻的哨骑,他就恨不得将其塞到雒城的学塾里去。

    此时在博西勒的对面,万夫长赫查哈契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晒太阳,闻言坐起身来,笑着说道:“上回进攻昌邑的楚军,数量大概有二十万吧?这次比上次更多……啧啧,要是能将这些都抓了来,那该多好。”

    博西勒闻言看了一眼赫查哈契,他当然知道赫查哈契暗指的是奴隶交易,但很可惜,魏王赵润并不允许贩卖中原人为奴,不像他们的同族,即目前生活在南阳宛地一带的羯族人,凭着抓捕巴人作为奴隶私下交易给魏国,每年都能获取一笔相当客观的收入。

    “魏王不会允许买卖楚人的。”博西勒淡淡说道。

    他知道,近几年赫查哈契有三个儿子陆续成家,这让后者付出了好大一笔婚娶费用,再算上尚未成婚的儿女,这位他羯角军的第一猛将,现如今就活脱脱像个魏人那样,被金钱所困扰着。

    “魏王只是不允许将中原人视为奴隶,但从未说过不招收囚工……”赫查哈契嘿嘿怪笑着。

    他口中所说的囚工,即是指因犯了魏国的律法而充军发配的囚徒,说实话待遇比奴隶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就是在对外时尚具备作为人的资格,而不像牲畜那样可任意宰杀。

    有些事情不必细表,魏国这些年来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工程,难道劳力全靠征辟民夫么?

    只是朝廷对外宣称而已。

    在一个强大帝国迅速崛起的背后,难免伴随着血腥与残酷,这是在所难免的。

    “先活下来再说罢。”

    博西勒站起身来,将手中的利刃放回刀鞘,口中淡淡说道。

    “活下来?楚国人?”

    赫查哈契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在当世,值得羯族人引起重视的,除了魏国士卒意外,恐怕也就只有秦国的士卒了,因为这两个国家,皆先后打败过羯族人,至于楚国的士卒嘛……这段期间,羯角骑兵一直在昌邑一带狩杀楚军的巡逻士卒,甚至于在私底下相互竞赛,比较谁杀死的‘猎物’更多,这就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听了赫查哈契的话,博西勒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也不认为楚国的士卒有什么厉害的,只不过就是仗着人多势众而已。

    但再多的群羊,也抵不住狼群的袭击,不是么?

    “通知下去,叫战士们做好出击的准备。”博西勒吩咐道。

    “是!”

    大约一刻辰之后,四万余羯角骑兵徐徐赶赴昌邑。

    待等他抵达昌邑县一带时,他从派出去的哨骑口中得知,昌邑县正遭受着楚**队的凶猛进攻,而且,似乎情况很不乐观。

    怎么回事?

    博西勒心下有些不解。

    因为前一次楚军攻打昌邑时,昌邑城还守得像模像样,以至于待等他率军赶到时,楚军就已经是知难而退了,于是乎,当日他率领麾下的羯角骑兵狠狠追杀了楚军一阵。

    但是今日,听哨骑所言,楚军竟然已攻上了昌邑城的城墙?

    到底是魏军突然间变弱了,还是楚军一下子变强了?

    博西勒有些想不明白。

    在下令麾下的骑兵原地歇息后,博西勒带着赫查哈契,登上一处高坡,窥视昌邑城南城墙一带的攻防战。

    东……瓯……那也是楚**队的番号么?

    博西勒心下暗暗想道。

    不得不说,这支东瓯‘楚军’有点古怪,乍一看很不起眼,军中士卒手中的兵器都是乱糟糟的,刀枪剑戟什么都有,但这支军队的战斗能力,却相比较前几日的楚军(粮募兵)不知厉害了多少。

    这不,就在博西勒暗自思忖的时候,就有一队东瓯军的士卒凭着长梯杀上了昌邑城的城墙,使城墙上的魏军一片混乱。

    莫非,这是楚国的精锐?

    见昌邑县情况危急,博西勒顾不得细想,当即下令万夫长赫查哈契对这支楚军发动攻势。

    “呜呜呜呜”

    待等几名羯角骑兵同时吹响号角,万余羯角骑兵好似潮水般涌上高坡,旋即朝着远处昌邑城外的楚军杀了过去。

    万马奔腾的动静,简直犹如地动山摇,昌邑城外的‘楚军’,立刻就发现了这支迅速靠近的军队。

    但事实上,这支军队并非楚军,而是越国唯一一支常备军,东瓯军。

    这支越**队历史悠久,绝不下于宋郡的北亳军,楚越战争是它,魏齐鲁越四国伐楚也是它,但凡是越国战争,东瓯军皆是名副其实的主力或者干脆点说,国力薄弱的越国,只养得起这一支常备军队。

    然而,切莫因为越国国力弱小就小看这支东瓯军,别看越国的国力比卫国还要弱小,但这支东瓯军的实力,却非同小可,单看楚国动用大量精力、花了整整十几二十几年都没有剿灭这支军队,就可看出这支军队的不凡之处。

    尤其是当东瓯军身处在山间密林时,那绝对称得上是天下其他各**队的噩梦,哪怕是勇猛如楚国上将项娈,当年也频繁在东瓯军手中吃过亏。

    那就是游荡在这一带的异族骑兵么?

    当注意到羯角骑兵突如其来地杀到时,东瓯军的大将吴起转过头去,仔细观察。

    对于这支骑兵前来支援昌邑,吴起毫不意外,因为在临战之前,楚水君就已经跟他们讲述过这支异族骑兵的大概,且告诉他们,这支臣服于魏国的异族骑兵,近期就游荡在昌邑县一带,时不时地出现狩杀着他们楚军的士卒。

    当然,更重要的是,楚水君为吴起的东瓯军配备了一支协从军,即蔡溪县县公蔡厚所率领的蔡溪正军,专门就为羯角骑兵而设,免得羯角骑兵对东瓯军的骚扰,影响到东瓯军攻打昌邑的南城门。

    “全军……据守阵地!”

    随着楚将蔡厚扯着嗓子一声大吼,两万余蔡溪县楚国正军在羯角骑兵面前摆出了严密的防守阵型,似乎准备正面承受这支骑兵的冲击。

    不可否认,骑兵是步兵的克星,但是当一支具备一定数量的步兵组成严密的防守阵型时,它对骑兵抵抗能力就大大增强了,除非是像商水游马、代郡重骑这种重兵器,否则,骑兵的突破能力将在这种严密的防守阵型下大打折扣。

    不过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两军士卒的悍勇程度,简单地说,即看这两支军队,谁更加悍不畏死。

    而在这点上,蔡溪县的楚国正军就明显不如羯角骑兵,越国将领吴起看得清清楚楚,当那些羯角骑兵朝着楚军展开冲锋时,楚军的士卒明显有些慌乱,以至于出现了一些骚动。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支楚军,恐怕要被那支异族骑兵击溃……

    越国将领吴起暗自摇了摇头,对身边一名将领吩咐道:“蔡厚挡不住这支骑兵……吴亮,由你接手对昌邑城的进攻,某亲自指挥将士抵挡这支骑兵。”

    “是!”叫做吴亮的越国将领抱拳应道。

    而与此同时,万余羯角骑兵已经一头撞进了那两万余蔡溪县楚国正军所组成的防线。

    正如吴起所判断的那样,在那些凶神恶煞、悍不畏死的羯角骑兵面前,蔡溪县的楚国正军明显是胆怯了,虽然说并不曾背身逃离,但是因为畏惧,临敌时的反应不止慢了一拍,以至于眨眼工夫,就被羯角骑兵在防线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挡住!挡住他们!”

    楚将蔡厚扯着嗓子气急败坏地大喊,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麾下的正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但遗憾的是,任凭他如何鼓舞、如何谩骂,麾下楚军的反应依旧迟钝、缓慢,别说无法对羯角骑兵做出有效的反击,甚至连招架都难以办到。

    啧!不堪一击。

    羯角骑兵的万夫长赫查哈契心中不屑地想着。

    只见他挥舞着手中的战刀,身先士卒冲在前头,仿佛一柄利刃,狠狠地扎入了蔡溪楚军的腹地,在腹地大杀四方。

    不得不说,这个三川郡的莽夫还真有轻视楚人的资格,毕竟在他冲锋的途中,几乎没有人是他一招之敌,无论是楚军的士卒,亦或是将领。

    “痛快!痛快!”

    紧握着由魏国锻造的铁质战刀,赫查哈契身上沾满了楚军的鲜血,这使他的笑容,变得格外的渗人。

    而在相距大概一里外的东瓯军阵地前,越国将领吴起跨坐在战马上,眯着眼睛目视着赫查哈契这位羯角骑兵的猛将。

    好一员悍勇的猛将……这支异族骑兵的士气,似乎是因为此将而变得高涨。唔,看来,得率先除掉他,斩断这支骑兵的气势……

    抬手摸着下颌处的胡渣,吴起若有所思。

    没过一盏茶工夫,两万蔡溪县楚国正军构筑的防线,就被羯角骑兵的万夫长赫查哈契给凿穿了。

    在凿穿了楚军的防线后,赫查哈契忽然看到,在前方不远处,那支旗号为东瓯的楚军,居然没有放弃对昌邑城的进攻,而是将兵力一分为二,一半用于攻城,一半用于巩固阵地,仿佛是已准备好承受他的突袭。

    嘿!

    赫查哈契舔了舔嘴唇。

    他心下暗暗想道:这支叫做东瓯的楚军,是进攻昌邑县南城墙的主力,不如连带着这支楚军一起击溃好了。

    想到这里,他放弃掉头继续掩杀蔡溪楚军,率领着跟随他一路突杀而来的骑兵,直直地朝着东瓯军杀来。

    看到这一幕,越国将领吴起愣了愣,心中有些啼笑皆非。

    要知道,吴起方才还在考虑,该如何引诱这支孤军深入的异族骑兵,没想到,还没等他有所举动,对方就直直地朝着他东瓯军杀了过来。

    是相当耿直的……莽夫啊。

    吴起轻笑一声,忽然下令道:“诱他进来。”

    听闻此言,他身边有一名将领点点头,紧步跑到了构筑防线的东瓯军士卒附近,低声对那一带的指挥将官说了几句。

    片刻之际,就见东瓯军的前排士卒中,出现了一些骚动,前排的东瓯军士卒仿佛是畏惧迎面而来的这支羯角骑兵,竟表现出隐隐向两旁退让的举动,以至于原本紧密的防线,露出了一丝缝隙。

    啊哈!

    羯角军万夫长赫查哈契见此大喜,当即就改变冲锋的方向,朝着那处缝隙冲了过去。

    要知道方才蔡溪县的楚国正军,就是因为最前方的士卒出现骚动不安,露出了破绽,这才被赫查哈契率军凿穿,而如今,这支东瓯楚军,似乎比那支楚军还要不堪。

    心中大喜着,赫查哈契毫不犹豫地率队杀入了东瓯军的腹地。

    而就在这时,就见越国大将吴起抬手厉声喝道:“放箭,截断他身后骑兵!”

    一声令下,被部署在东瓯军前排步兵身后的弓弩兵们,立刻就朝着赫查哈契身后的骑兵展开了一波齐射。

    虽说东瓯军弓弩兵手中的兵器,威力其实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