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在水面上用战船摆兵布阵,这可要比在陆地上指挥士卒难得多。
“无妨,反正朝廷那边并不要求你我立刻剿灭伪宋,你我不妨借北亳军,好生操练水军,以做日后他用。”沈笑着宽慰道。
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对视一眼,连连点头附和。
没过两日,沈抵达湖陵的消息,亦落入了北亳军首领、宋国丞相向的耳中,这让他如坐针毡,心中充满了惶恐。
沈,那可是魏王赵润的心腹将领,此人来到湖陵,这岂不是意味着,魏国将对他宋国有所行动?
这可……如何是好?
向忧心忡忡地暗道。
第166章:宋郡攻略(二)【二合一】
ps:今天感觉好多了,怀疑是前天在外面吃的酸菜鱼有点问题。另外说说剧情,宋郡还有几章,接下来再讲几章魏国的内治,然后就进入最后篇章了。什么最后篇章,大家都懂的,对吧?写完最后篇章,这本书也就要完结了,真的是写了好久好久了。
以下正文
“吱嘎。”
木门轻启,一名身披甲胄的将领迈步走入了书房内,朝着坐在书桌后的向拱手抱拳:“丞相。”
“你来了,李惑。”
向点了点头,在站起身来的同时,伸手招呼李惑在屋内随意找个位置坐下。
李惑此人,当年乃是北亳军的一方渠帅,后来向迎回宋王室的后裔子欣,复辟宋国之后,此人便官拜上将军,近两年来在微山湖一带抵挡魏将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李惑功不可没。
“魏王的心腹沈,这两日抵达了湖陵,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吧?”到了一杯清茶给李惑,向叹息着问道。
李惑双手接过茶盏,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在这些年来,沈作为魏国的将领,在魏国名声不显,更别说放眼整个中原,论名气完全比不上像韶虎、庞焕、魏忌、姜鄙等魏国目前扬名立万的将领们,但事实上,作为魏王赵润曾经的宗卫长,年纪还不到四旬的沈,注定会成为魏国下一阶段的少壮派将军,而且会是军方的核心人物。
似这等大人物突兀地来到湖陵,也岂能不引起北亳军的警惕?
“魏王是有意叫那沈来取代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么?”李惑问道。
向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沈的来到,这仿佛是魏国即将认真对他宋国动武的预兆,但让向感到奇怪的是,那沈好似仅仅只带了一队护卫而已,并未调动哪路的魏军至少目前为止,北亳军还未得到魏国调动军队的消息。
在所有魏**队中,向最最不希望遇到的,恐怕就是商水军了。
其实说实话,商水军虽说固然是魏国数一数二的精锐之师,但事实上军卒的实力以及武器装备并不会超过其他魏**队太多,与商水军一个档次的,还有鄢陵军、魏武军、镇反军等等。
但不得不说,这支军队的战绩太过于耀眼,建军十年未尝一败,这个不可思议战绩,凭空给这支魏军增添了许多威慑但事实上,只有魏公子润亲自率领的商水军,那才是真正所向披靡的商水军。
不过即便那位魏公子润如今已成为魏国的君主,使得商水军的威慑力有所降低,但向还是本能地不愿跟这支军队打交道,毕竟商水军这些年来在中原的威慑力实在太大了,虽然在魏人心目中的地位依旧无法超过魏武军,但论放眼中原的威慑力,商水军却要远远超过魏武军。
当然,更主要的是,魏国的商水军系,是这个国家目前兵种最齐全、最完善的军队,既有步弩混编的商水军,又有轻重骑兵混搭的商水游马,甚至还有全部以刺客组成的商水青鸦可以代替斥候的作用,面对这种全方位毫无薄弱点的军队,任谁都会感到头疼。
摇了摇头,向对李惑叮嘱道:“魏王想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他派沈来到湖陵,想必魏国多半是有所行动。……你要谨慎应对。”
李惑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后,向取出了他命人绘制的宋国地图,指出了几个关键之处,叮嘱李惑派兵驻守。
而与此同时,在湖陵城的县衙内,魏将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亦正在向刚刚抵达湖陵的沈讲解现今的宋国的概况。
当看到那份所谓的宋国地图时,沈懵了半响,下意识地说道:“就这么点?”
听闻此言,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都憋着笑,半响后,李岌才点点头说道:“是的,伪宋目前就只有包括古滕城在内的几座城池,国境占地约只有方圆百里左右……”
沈张了张嘴,有点不敢相信,要知道他商水县占地都不止百里呢。
他感慨地摇了摇头,毕竟在百余年前、可能更早的时候,宋国那可也是中原的大国之一,国土面积并不会比他魏国小到哪里去,没想到如今竟沦落到这种地步。
不过……
就弹丸点大的伪宋,你们三位打了两年没打下来?
沈表情古怪地看了一眼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
仿佛是从沈那古怪的表情中猜到了什么,周奎咳嗽一声,讪讪地解释道:“其中涉及到种种原因,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军的士卒早期不擅水性,是故……”
沈笑着点了点头,碍于这几位同僚的面子,没有再追问下去。
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还是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毕竟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所执掌的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那可不是什么弱旅,就算再不擅长水战,也能叫士卒们乘船强行渡过微山湖、在对岸登陆吧?
还是说,这其中有什么缘由?
“沈将军所料不差。”
当沈问起这个问题后,李岌正色解释道:“我三军之所以失利,在于北亳军有一支作战用的船队……”顿了顿,他补充道:“事实上,这支船队其实也并非是属北亳军或伪宋所有,而是属于鲁国的薛郡。”
“鲁国?”沈皱了皱眉。
“正是!”李岌点点头,接着解释道:“当年楚将项培攻打当时尚在小沛的桓虎时,桓虎暗投鲁国,那时,薛城的城守季,曾派一支船队,将桓虎的军队载过微山湖……正是这支船队。”
“鲁国胆敢暗助伪宋?”沈有些吃惊地问道。
要知道去年大梁会盟之时,鲁国的公子兴曾到访魏国,态度那是极其的恭谦,按理来说,鲁国不至于敢有胆量暗中帮助伪宋才对。
见沈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李岌遂继续解释道:“并非是鲁国暗助伪宋。……去年,楚将新阳君项培攻入薛地后,薛城的太守季就弃城逃走了,薛地的军队也是败的败、散的散,一盘散沙,值此机会,向的北亳军,就趁机接管了薛城的那些船只……这些战船,与传闻中齐国巨鹿水军所用的战船非常相似,隔着老远就能发射火矢,非常厉害,我等麾下士卒打造的船只根本无力抵挡……”
“原来如此。”
沈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但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还是要求亲眼目睹在微山湖上与北亳军的战争。
见此,李岌、周奎、蔡擒虎也没有反对,毕竟他们也希望沈能够亲眼看到与北亳军征战的不易,代他们向魏王说几句好话,免得魏王赵润误以为他们三个皆是废材,连个小小的北亳军都奈何不了。
次日天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便领着沈来到水寨,点了楼船十五艘、艨艟三十余艘,以及其余大概百余艘小舟,浩浩荡荡开出水寨,行驶向微山湖的湖中心。
“这微山湖……到底有多大?”
踩在船板上,沈的左手死死抓着船上的栏杆,面色有点难看地问道。
说实话,对于坐船,沈并不陌生,毕竟魏国的水运如今也很兴旺发达,但直到此时此刻,他这才意识到,在蔡河、大江上坐船,跟在微山湖这边坐船,完全就是两回事。
就比如此刻,他放眼眺望四周,只见四周皆是白茫茫的湖水,这让他隐隐有些心中不安。
听了沈的询问,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暗暗偷笑,因为沈此刻的表现,跟他们当时简直如出一辙素来生活在内陆的魏人,非常不适应坐船在望不见边际的大湖中漂泊。
事实上,沈的表现还算是可以的,倘若是换做其他习惯了踩在平地上的魏人,可能踏上舟船就会感觉双腿发软,看到四周白茫茫的湖水就会感到没来由地恐慌。
“从湖陵这段到对面,大概三、四十里吧。”李岌回答道。
“三、四十里……”沈咽了咽唾沫。
的确,微山湖远比魏国境内任何一个湖泊都要宽阔,站在舟船上眺望四周时几乎一望无垠,这对于魏人这些几乎从未见识过汪洋大海的内陆人而言,确实是短期内难以适应的事。
就在沈准备说些什么打散自己的注意力时,忽见蔡擒虎指着远处提醒道:“来了。”
“什、什么?”沈下意识问道。
“北亳军的哨船。”周奎长吐一口气,似闷闷不乐般说道:“为防我军突袭,北亳军彻日彻夜有哨船在湖面上巡逻。”
沈眯着眼睛看向远处,这才依稀看到在遥远处,隐隐有几艘船只,那几艘船只在看到他们后,立刻后撤,并且点燃烟火示警。
此时,李岌在旁说道:“最多一刻辰,就能看到北亳军的战船了。”
果不其然,待等过了一刻辰左右,沈果然瞧见湖面上有影影重重的战船迎面而来,这些船只上,皆悬挂着宋字、或北亳字样的旗帜。
“两军即将交战,沈将军且小心。”李岌提醒道,随即,只见他下令道:“所有楼船散开,艨艟准备迎敌。”
随着李岌的命令,魏军船队这边徐徐在湖面上摆开阵型。
估摸着半柱香左右,两军的战争爆发,只见对面的宋军船队,密密麻麻激射无数箭矢,饶是沈,都感觉有点头皮发麻。
而魏军这边,亦几乎在同时展开反击,使得湖面上来来回回到处都是箭矢,恍如蝗潮一般。
趁着空暇,李岌对沈讲解道:“水战,需仰仗弓弩的威力,但在湖面上,箭矢大多无法回收,因此打一场恶仗,可能需要个把月来准备弩矢……”
话音未落,他忽然瞥见船帆烧起了火势,连忙喊道:“灭火!快灭火!”
沈回头一瞧,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有几支火箭射穿了船帆,使得帆布迅速燃烧起来。
而此时,两军的艨艟队伍也已经解除,在沈叹为观止的注视下,两军的一艘艘艨艟激烈地碰撞在一起,致使无数两军士卒纷纷落水。
可能是原本也没指望这场仗能占什么便宜,周奎亦不急着指挥,还冷静地对沈讲述道:“最初几次,我军的士卒不习水性,在这一点上吃了大亏,事实上许多士卒并非是在厮杀时被敌军射死,而是因为不擅水性而溺死在湖中,后来,我等便对士卒们加强了对于水性的锻炼……”
说着,他抬头看了一眼战况,对沈请示道:“沈将军,今日就到此为止可好?再打下去,怕两军动了肝火,就不好再收场了。”
沈闻言点了点头。
见此,周奎便对李岌、蔡擒虎二人说道:“差不多了,收兵吧。”
随即,魏军便立刻鸣金收兵。
鉴于魏军的楼船只沉没了两艘,其余仍具有威胁,北亳军的楼船也并未敢太过于靠前,只能眼睁睁看着魏军这边救起了落水的士卒,徐徐撤退。
“魏军……搞什么鬼?”
此时在宋军船队的舰船上,宋国上将李惑一脸困惑地看着徐徐撤兵的魏军船队。
不过既然魏军已经撤退,他当然也不会主动求战,当即便下令麾下水军返回水寨,继续操练。
在返回湖陵水寨的途中,沈站在船板上,沉思着方才亲眼所见的水战经过。
其实论战船,魏国的战船并不逊色北亳军,或者说鲁国的战船,毕竟魏国的战船借鉴于楚国,并且已经有多年的造船经验,问题是,有造船经验的只是魏国的冶造局,至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将领麾下士卒造出来的战船,那就远远不如了。
除此之外,就是远程武器的差距,其实两军的弓弩,射程差距极小,但是北亳军战船上的机关火弩,这种战争兵器的射程就要远远超过魏军。
当然,这问题不大,毕竟他魏国也有机关连弩,只不过机关连弩的管制比较严格,以至于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魏军都没有配备而已,回头只要奏请朝廷,使朝廷运来一些机关连弩,魏军倒也不至于会继续在这方面吃亏。
回到湖陵后,沈婉言拒绝了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邀请一起喝酒的建议,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将今日亲眼目睹的水战过程逐一写在手札上,准备派人送到魏王赵润手中,顺便向后者讨要些援助。
毕竟就目前看来,北亳军在微山湖一带的水战势力,还是要高过他魏军的。
主要还是战船以及水战兵器上的差距。
而与此同时,北亳军上将李惑亦回到滕城,向丞相向禀报了今日魏军反常的进攻。
向在仔细听了李惑的汇报后沉默不语,半响后才问道:“你是说,此次魏军的进攻虎头蛇尾,不到半柱香工夫便撤退了,是么?”
“是的。”李惑点头说道:“在我看来,魏军此次的损失并不严重,完全有能力继续……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撤退了。”
向闻言默然不语。
此时他心中已有猜测,想必是那沈初来乍到,并不清楚微山湖这边水战的情况,因此,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弄出这场虎头蛇尾的战事,让沈了解大致战况。
可以想象,待回到湖陵后,那沈必定会启奏魏王,使大梁给予支援事实上向至今都搞不懂,为何魏国不派来其他的军队。
说句不应当的话,倘若魏国派来二十万军队,从宁阳那边走陆路,经鲁国境内打入他宋国,他宋国区区弹丸之地,又如何抵挡得住?
想来想去,向还是猜不透那位年轻的魏王究竟在想什么,难不成像是猫戏老鼠般戏耍他们?以那位魏王的性格,不至于会做出这样的事。
就在他思忖之际,忽见有一名士卒来到书房,抱拳禀道:“丞相,大王有请。”
与李惑对视一眼,向想了想说道:“李惑,你且继续监视魏军的一举一动。”
“遵命!”李惑抱拳而去。
待等李惑离开之后,向这才跟着那名士卒,来到了宋王宫其实就是城内一座相对考究些的宅邸而已。
来到这座宅邸的北屋大堂,就看到他宋国的君主子欣正搓着双手在屋内走来走去,看起来颇为焦虑。
“大王。”向拱手行礼道。
宋王子欣抬头瞧见向,焦急的脸上勉强挤出几分笑容:“丞相来了啊,坐坐坐。”
在将向请到屋内坐下之后,子欣舔了舔嘴唇,颇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丞相,听说今日魏军又来出兵攻打了?”
向闻言暗自苦笑了一声。
眼前这位他宋国的君主,什么都好,但就是胆子小了点当然,相比较其他几位甚至都不敢出面复辟宋国的宋王室后裔,这位君主的胆量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
拱了拱手,向宽慰道:“大王放心,魏军一如既往被我军击退。”
“哎,那就好、那就好……”
宋王子欣释然地点了点头,不过他脸上的愁容,却丝毫未见驱散。
这也难怪,毕竟他们倾尽全**队击退的,只是魏国的一小撮军队而已,而魏国这些年来驱逐林胡、战胜韩国时曾倾巢而动的四十万精锐之师,至今没有一兵一卒派到宋郡,一想到那般强大的韩国都被魏国击败,连王都邯郸都不得不拱手相让,宋王子欣就感觉他宋国前途渺茫。
“未曾想,韩国竟然会战败……”坐在位置上,宋王子欣喃喃说道。
宋王子欣闻言默然不语。
当初他决定复辟宋国时,就因为齐魏交恶,并且韩国亦站在了魏国的对立面,那时向觉得,齐韩两国联手,岂是不能压制一个魏国?
但没想到的是,魏国在面对齐韩两国压制的情况下,迅速拉拢了秦国与楚国两个强大的国家作为盟友,而其中的楚国,更是以一国之力,压制齐、鲁、越三国,最终,魏国赢得了那场旷世之战的胜利,使得向此前一切的筹谋皆化作了泡影。
而眼下,魏国以霸主姿态横空出世,大梁会盟令中原诸国都为之慑服,事实上就连向自己,也不知道他宋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只不过,未到山穷水尽,心中的职责迫使他不得不继续为此尽心尽力而已。
“丞相,要不投降吧?”
“……唔?”
冷不丁听到宋王子欣怯怯的询问,向心中一惊,不可思议地看着后者:“大王,您说……投降?”
只见宋王子欣舔了舔嘴唇,勉强镇定心神说道:“丞相,当年你劝服我时,曾预测魏国必定会在齐韩两国的夹攻下战败,介时我宋人可趁机复国……可是你也瞧见了,魏国非但没有战败,而且逐渐变得比以往更为强盛。如今的魏国,虎踞河套、河西、上党、河内、河东、颍水、商水等大郡,坐拥数十万兵甲,且国内人才济济,而我宋国……占地不过方圆百余里,还不及魏国一个小郡,如何抵挡魏国的强盛?”顿了顿,他目视着向,斟酌着又说道:“我虽不懂兵事,但也明白,我国至今为止与魏军的胜势,不过是魏国无暇顾及我等而已,一旦魏国打定主意要对我宋国用兵,我宋国的败亡,仅在魏王覆手之间。”
这一番话,说得向哑口无言。
他不知该说什么来劝说眼前这位他宋国的君主,毕竟这位君主所说的话,那的确是句句确凿的事实。
当晚,向在床榻上辗转反侧,脑海中反复回响着宋王子欣的话。
诚如宋王子欣所言,他宋国目前的局势,非常艰难,艰难到仿佛汪洋中的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但是他更清楚明白,一旦在这里放弃,就再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因为魏国的礼官崔咏,已经击溃了北亳军最最关键的东西即宋郡百姓对北亳军的信任与拥护。
失去了宋郡百姓的暗中支持,他北亳军再没有办法像之前那样继续潜藏在民间。
可能……可能情况还不至于糟糕到这种地步,或许魏国依旧无暇顾及我等呢?
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大概十日后,沈的亲笔书信送到了大梁,送到了魏王赵润手中,使赵润大致了解了微山湖那边的战况。
当日,赵润二话不说,便从祥符港调了五十艘楼船,数百架魏连弩,以及相应的弓弩器械与弩矢,沿着梁鲁渠运到湖陵,命沈以及李岌、周奎、蔡擒虎几人,在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几支已具雏形的水军的基础上,借北亳军训练水军。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向耳中。
见魏国不派军队,反而送来了许多巨大的战船与威力惊人的魏连弩,他心中就咯噔一下。
魏王……莫不是欲借我军练兵?
他暗暗想道。
第167章:湖陵水军【二合一】
ps:虽说快完结了,但保守估计最起码还有几个月嘛,二十几章的加更,那是肯定能在完结前补上的,其实我还想留到最后篇章再补。
以下正文
魏兴安三年六月,继上场微山湖水战魏军那虎头蛇尾的进攻后大概过了半个月,魏军再次蠢蠢欲动起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魏王赵润大笔一挥从祥符港征调的五十艘楼船,已经到了微山湖。
这些楼船,说实话并不是很好,但是用作操练湖陵的水军,却是绰绰有余,毕竟这些船只皆是由魏国冶造局辖下的造船司打造的,做工精良,那肯定是要比湖陵一带魏军士卒自己打造出来的船只好上十倍、百倍。
说起这些船只,魏国大多是用于户部的输运,个例也会出售给像文少伯、或者肃氏商会这种魏国官商性质的商人或商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两年的魏韩之战中,魏国确切也考虑过将这些船只改造为战船,用来对付韩国巨鹿守燕绉麾下的水军若是那一年的冬季,赵弘润没有在巨鹿城向魏国本土送来消息的话,待次年开春之后,这些战船就会被派往大河,与燕绉的水军争夺水域的控制。
不过后来由于赵弘润率军直捣敌国腹地收到了奇效,这个作战计划也就被朝廷废弃了。
而最近两年,这些楼船主要负责向河套地区运输水泥等建筑材料,协助当地的魏军在朔方、九原、云中等地筑造城池。
直到微山湖的水战爆发,湖陵一带的水军急需战船,是故,这些船只才被调到微山湖一带。
待等这五十艘船只抵达微山湖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魏将有些小小兴奋,毕竟他们自己攒了两年,也只攒了二十几艘大船、百余艘艨艟,而现如今,大船的数量一下子就翻了两番要知道大船在水战中意义,就好比攻城战时的井阑车,唯有更大的船,才能承载更多的弩兵,用远程兵器去压制敌军。
至于艨艟,更多的还是用来对付小舟以及载运士卒去抢夺敌军的大船,指望它去撞碎敌军的大船,说实话不太现实。
“陛下有命,这些战船几位将军随意处置。”
同时还收到了魏王赵润书信的沈,此时笑着说道,他所谓的随意处置,即是叫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无需在意那五十艘大船事实上赵润还在信中告诉沈,冶造局已经在设计建造新的大船,而且这次是专门为了水战用的真正的战船。
换而言之,那五十艘大船,必要时该弃就弃,切莫因为是朝廷运来的船只而使更多的湖陵水军士卒伤亡在魏王赵润眼里,这些可是他魏国日后发展水军的骨干。
当然,尽管沈是这么说,但李岌、周奎、蔡擒虎自然不会当真就那么不在意。
五十艘旧船姑且不说,那船上的魏连弩呢?
就算只是二代、三代的魏连弩,远远不及目前第四代魏连弩,但作为战争兵器,这些旧物的威力依旧惊人。
六月初九,湖陵水寨的魏军拉着这些舟船到湖面上溜达了一圈。
整整六十余艘大船的魏军,一下子就惊动了北亳军,使得后者如临大敌,立刻就召集全部军队,出动战船。
水军的第一轮交锋,自然是远程兵器的较量。
以往,湖陵魏军在这方面很吃亏,在没有魏连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北亳军船上的机关弩冲他们发射弩矢,却无力反击。
而此次,魏宋两军几乎是在同时射出的弩矢。
见此,魏将蔡擒虎尤其兴奋,因为据他所知,此次随船而来的两百余架连弩,只是冶造局锻造的二代、三代作物,虽然不至于说被淘汰吧,但事实上确实不如最新研究的第四代魏连弩一想到他们三支军队组合编成的湖陵水军,日后有机会配备国内最新式的战争兵器,他就没来由地感到兴奋。
“砰”
“砰”
在魏宋两军战船相继靠近的同时,双方的战争兵器不断激射一根根手指粗细的弩矢,使得双方的船只互有毁伤。
但很快地,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魏连弩的弩矢,消耗太厉害了。
魏国的机关连弩,其弩矢那可是用铁打造的,如果能用这样一根弩矢交换对面一艘战船,那固然不亏,可问题是,船只行驶在湖面,漂浮不定,哪能次次都命中敌船呢?
除非是离得很近,否则,十回都不见得能中一两回。
这样算下来,连弩的弩矢消耗就非常严重。
相比较之下,寻常箭矢的消耗根本不算什么。
“都说齐国擅长用金钱赢得战争,其实,我大魏的商水军也不差啊……”
蔡擒虎事后跟李岌、周奎二人开玩笑道。
的确,近十年来,整个中原只看到魏国的商水军横扫诸**队,但并没有人去关注,商水军在打赢这些战争时,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比如当年魏国在三川郡境内的函谷,那场几乎令秦国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的战争,那时,魏军射出去的箭矢、弩矢,包括魏连弩与机关弩匣等等,几乎等同于魏国一年的税收好在那些弩矢大多都可以回收,否则真无法想象魏国能够支撑几场这样的战争。
可即便如此,在魏公子润‘大手大脚’的军费开支以及战争所需下,老魏王兢兢业业积蓄了二十年的底蕴,也几乎被掏空。
而如今,湖陵水军总算也稍稍尝到了些‘用金钱赢得战争’的滋味。
不过,考虑到水战时消耗的弩矢,几乎是不能回收,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还是感觉很心痛,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由铁打造的弩矢远远射出去,并没有击中敌船而是直接落水的时候,直感觉胸口一阵阵紧缩。
弄到最后,他们几个呆在旗船上练兵的将军,比真正作战在第一线的士卒们还要紧张,没等那些魏连弩发挥多大的威力,就连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当日的水战,对于魏军来说只能是牛刀小试。
事实上,单凭这五十艘旧船、两百余架魏连弩,湖陵水军就已经具备几分击败宋国水军的机会只要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抱持‘强行登陆对岸’的战争意图。
一旦魏军攻入了微山湖对岸的滕地,在陆地上正面交锋,北亳军根本不是魏军的对手。
当然,鉴于目的并非如此,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没过多久就撤兵了,回到湖陵水寨继续研究水战的兵法。
而沈,则一边旁观、吸取经验,一边则临时客串魏王赵润的特使,将前线水军的一些情况向大梁禀告比如这次,他就像大梁提出建议,‘贵重’的铁矢,不易用在水战,消耗太大。
与此同时在滕城,宋国丞相向在了解了这场水战的前后经过,也彻底猜到了魏王赵润意欲拿他们锻炼水军的意图。
对此,他毫无办法。
至此之后的三个月,湖陵魏军隔山差五就找北亳军陪练,主要还是锻炼士卒们在临危时的临场反应,比如船帆被敌军的火矢点燃该什么办,船舱漏水又该怎么办等等。
至于士卒伤亡,湖陵水军的前身,似成皋军、浚水军、汾陉军这三支魏军的士卒们,又不是刚入伍的新卒,他们当然懂得该如何保护自己。
事实上伤亡几率最高的,还是沉船时不幸被浪头卷进去的那些士卒,沉船时出现的旋涡,那真是没几个士卒能死里逃生,这也是魏王赵润要求诸将们在必要时刻果断命士卒弃船逃生的原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