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些影响不大的事,睁一眼闭一眼也就是了。
倘若这帮人闹得太过火了,那就敲打警告一番,让他们自己注意分寸。
就比如这次,在成陵王赵、安平侯赵郯等人率军进攻宋郡的时候,其实赵弘润事先就知会了商水青鸦,叫青鸦众派些人盯梢,免得到时候成陵王赵等人做出瞒上欺下的行为。
不过好在就像卫骄所说的,这次成陵王赵等人还真是蛮识趣,并未做出让他不快的事,虽然说对于己氏、单父等地的世族豪绅确实敲诈地挺狠,但也给予了后者种种承诺,比如笼络后者加入肃氏商会什么的。
总的来说,还算看的过眼。
“你看看这份。”赵弘润将手中的一份书信递给了卫骄。
卫骄接过书信后笑着说道:“又是一份自吹自擂的战报?”
他会这么说,那是因为成陵王赵等人送到大梁的战报,实在是吹嘘地太厉害,就像己氏之战的初次攻城战,在面对己氏县守将丁虎亲自率军出城应战时,明明是靠着连弩、机关弩匣等战争兵器才挽回了败局,可成陵王赵等人在送到大梁的战报中,却说什么诱敌出城、设计歼之,反正是什么好听什么说,甚至于就连敌我双方的战损情况,也是夸张让卫骄都感到好笑,比如杀敌数千、自损寥寥等等。
拜托,丁虎那可是南宫麾下的猛将,而且其率领的己氏军,也是宋郡南宫一系军队中训练有素的军队,国内贵族的那些私军,居然能与那种训练有素的军队打地难分胜负,甚至于占据上风。这哪里还是贵族私军,绝对是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等驻防军级别的精锐啊!
“唔?”当仔细看过那份书信后,卫骄这才发现,这份书信虽然也是成陵王赵写的,但并未是送到朝廷那边的吹嘘战果的战报,而是一份看起来颇为真实的战报。
并且,成陵王赵还在书信中讲述了丁虎首级的得来经过,看得卫骄颇为意外。
毕竟在成陵王赵等人呈报朝廷的那份战报中,丁虎那是被安平侯赵郯用弩射杀,没想到真相居然是这样。
“竟然是桓虎?他为何要这么做?”卫骄有些吃惊地问道:“纵使桓虎与南宫郴、丁虎敌对,可如今这种情况,他双方应该联合起来才对啊……”
在卫骄看来,在大梁朝廷已表现出收复宋郡的态度下,南宫郴与桓虎应该会暂时放下仇恨,联手抗拒朝廷才对。
固然,南宫郴的父亲南宫是被桓虎所杀,可倘若朝廷当真收复了宋郡,南宫郴与桓虎这两个叛乱分子,一个都别想得到朝廷的赦免。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杀父之仇,南宫郴与桓虎也应该暂时联合,虽然就算二人联合之后,日后待他魏国派出了精锐之师后,也难以保住如今的地盘,但好歹还能拖延几个月不是?
可桓虎倒好,直接就杀了南宫郴麾下的大将丁虎,将后者的首级送到了成陵王赵的卧榻上。
“这个男人到底在想什么?”卫骄不能理解。
赵弘润沉思了片刻,淡淡说道:“桓虎的行为,不难猜测其用意,无非就是威胁成陵王他们莫要将主意打到睢阳县……正如你所言,在无法得到朝廷赦免的情况下,桓虎与南宫郴应该选择暂时联手。但你要知道,桓虎杀了南宫,南宫郴是不可能主动联络桓虎的,而桓虎那边嘛……他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表示他从来没想过与南宫郴联手,这就意味着,他可能已经有了另外一个盟友……”
“宋云的北亳军?”卫骄猜测道。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一想,桓虎的反常举动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成陵王他们攻打己氏的时候,北亳军还未有什么行动,桓虎不想自己率先与朝廷为敌,因此,他索性卖成陵王一个好,让成陵王他们率军深入宋郡,逼宋云的北亳军率先动手……哼,还真是利益至上的考虑。”
听闻此言,卫骄皱着眉头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桓虎想要北亳军先动手……这样的话,前几日金乡之战,北亳军已然对平城侯李阳动手,那就是说……”
“就是说桓虎那边也会有所行动了。”赵弘润眯了眯眼睛,微皱着眉头说道:“派人向成陵王他们传个消息,叫他小心点,朝廷这边还未允许驻军攻入宋郡,屈塍、伍忌他们,暂时无法率军到宋郡协助他们,你就让成陵王他们……尽量避免与桓虎正面撞上吧。”
“万一撞上……”
卫骄的表情有些难看,毕竟支持他家殿下的国内贵族中,最有分量的几位目前都在宋郡,万一桓虎发起疯来将这些贵族杀了,那可就麻烦了。
“不至于的。”仿佛是猜到了卫骄的担忧,赵弘润沉声说道:“桓虎既然将丁虎的首级送到成陵王手中,这就表示,这个家伙也不希望与我等交恶……”说到这里,他长吐了一口气,回顾卫骄问道:“卫骄,你说,若是我向朝廷推荐,让桓虎去打宋云,你觉得意下如何?”
卫骄闻言眼睛一亮,随即苦笑说道:“恐怕朝廷不会同意。”
想想也是,朝廷怎么可能招揽一个曾经袭击过魏王赵元的原大盗呢?除非是魏王赵元亲自开口赦免桓虎,否则,桓虎在魏国注定就是十恶不赦的叛乱者!
“是啊……可惜。”
赵弘润也明白其中道理,闻言颇感遗憾地点了点头。
他对桓虎的印象并不好,因为桓虎当初非但敢忤逆他的意愿,故意当着他的面杀了王,不给他堂堂肃王殿下半点面子,而且后来还偷袭了商水县,放火烧了好几条街来报复他,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但印象差归印象差,赵弘润不能否认,桓虎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恶党。
倘若能让桓虎与北亳军的宋云自相残杀,这对于朝廷来说,才是最有利的局面相比较桓虎这个恶党,事实上宋云的北亳军威胁更大。
桓虎算什么?虽说此人如今占据了睢阳,可此人在宋郡终归根基浅,而宋云的北亳军呢?却在宋郡经营了将近二十年,而且又是宋郡本土势力,根深蒂固,非但有宋郡本土的财主、豪绅暗中出资支持北亳军,甚至于,至今还有一部分不愿投奔魏国的宋墨势力,在暗中支持着宋云。
不然北亳军哪里来那些武器装备?
所以说,大梁朝廷想要收复宋郡的最大阻碍,还是宋云的北亳军,至于桓虎,只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虽然虎踞睢阳,但根基不深,不足为惧。
此后,正如赵弘润所预测的那样,在六月底到七月上旬期间,宋郡内的北亳军势力纷纷露出水面,对踏足宋郡东部的魏国贵族私军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击,不可思议的是,像任城、丰县、方与、金乡、东缗(min)、高平等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遍布北亳军,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皆由各地方渠将统领,几乎在同时发动反击。
更难缠的是,北亳军在宋郡有着非常根深蒂固的人脉,尤其是在宋郡的东部,上至当地本土世族豪绅,下至寻常县城、村落的宋民,都愿意为北亳军打掩护,这就导致北亳军在这边土地上如鱼得水,随时能够了解魏国贵族私军的动向,而贵族私军,却完全分辨不出哪里是北亳军的义士,哪些是一般宋人,束手束脚,根本难以施行有效的反击。
一时间,魏国贵族的私军陷入了战争泥潭,被拖在宋郡各地,难以动弹。
宋郡的局面,一下子就扭转了过来。
对此,朝廷亦引起重视,因为这就是北亳军在宋郡所具有的能量。
七月中旬至下旬,几路贵族私军被北亳军打地节节败退。
终于,在庆王党贵族中,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几人,在盛怒之下率军屠戳了金乡县,将一些被他们怀疑是北亳军的宋民,统统杀死。
此举,引起了北亳军的疯狂反击,同时也使得庆王弘信在朝中陷入了舆论的被动。
第1321章:大梁的反应
ps:今天身体不舒服,第二更容我明天补上,感谢大家。
以下正文
第二次金乡之战,亦或是金乡屠杀惨案,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宋郡,别说雍王党、肃王党派系的贵族门阀们大感震惊,就连庆王党派系的贵族门阀们亦是如此。
要知道,屠戳宋郡平民这是大梁朝廷三令五申所不允许的。
一时间,各皇子派系的贵族门阀私军们颇有默契地下令暂停进攻,等待着大梁朝廷对这件事的论处。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魏国大梁,在朝中引起了震动。
可能是这件事的性质太过于恶劣,朝廷立即封锁了消息,但很遗憾,前来大梁准备购置博浪沙河港商铺的宋郡商人们,还是很快就将消息传到了大梁,其中,宋郡定陶的大豪商陶洪,更是联合一批宋郡商人,联名上书,希望朝廷对此作出一个解释。这些宋郡的商人并不排斥朝廷通过武力的方式收复宋郡,但像屠杀平民这种事,是他们所万万不能容忍的。
而在宋郡豪商陶洪上书朝廷的同时,其余一些来自韩、楚,甚至是齐鲁的商人们,亦冷眼旁观着这件事。
这些从天下中原各国汇聚到魏国大梁的商人们,皆是被博浪沙河港的店铺所吸引过来的,毕竟早在两个月前,有心将博浪沙河港打造成中原第一座自由贸易河港城县的肃王赵弘润,就已用朝廷的名义向中原各国的商人发出邀请,意在使博浪沙河港成为魏国、乃至中原最繁华的自由贸易河港城池,而眼下,这些商人们皆静观着魏国对金乡屠戳之战的判处。
“搞什么?!”
在得知这件事后,肃王赵弘润在肃王府的书房内亦是大为光火。
要知道,待等八、九月前后,他即将代表大梁朝廷,出面抛售博浪沙河港的店铺,让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原各国商人们,在河港店铺落户,刺激魏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博浪沙以及大梁,取代齐国的临淄成为天底下财富往来最密集的城池。
可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几名庆王弘信派系的贵族们,居然在宋郡的金乡对当地宋民展开了屠杀,这下好了,那些原本对博浪沙河港店铺极为热忱的天下各国商人,就好似全被泼了一盆凉水,暂时采取了观望态度。
相信,倘若大梁朝廷不能稳妥地解决这件事,这些来自中原各国的商人们,那是绝对不敢在博浪沙以及大梁定居落户的,这对于魏国来说,不单单只是财富流通方面的损失,更是错失了一次取代齐国临淄成为整个中原经济枢纽的机会。
而朝廷显然也明白其中的巨大损失,于是没过两日,代为监国的雍王弘誉,就以垂拱殿的名义,召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涉及金乡屠民之事的国内贵族,即可返回大梁讯问。
而在此期间,雍王党派系的朝臣们,亦借这次机会,陆续开始对庆王弘信展开打压,以至于庆王弘信这几日频繁出席朝会,一次又一次地否认金乡屠民之事,表示这件事其中必有内情。
总而言之,因为这件事,庆王弘信可谓是焦头烂额。
七月初六,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几名涉及金乡屠民事件的贵族,迅速返回了大梁,听候朝廷的讯问。
大梁朝廷非常重视这件事,甚至于这件事惊动了在甘露殿养身的魏天子赵元,后者授意让宗府、刑部本署、大理寺三方出面审理此案。
倘若最终查证,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几人果真是下令屠杀了金乡的无辜平民,那么,非但这几名国内贵族要遭到重惩,就连庆王弘信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审理此案的地点设在宗府,由宗府宗正赵元俨亲自出面审理。
当时,不止赵弘润带着雀儿、卫骄二人前去旁听,其余几位皇子派系势力,亦有相关人员前往旁听审理。
当赵弘润带着雀儿、卫骄二人到了宗府审理此案的地点后,就听到有人在堂内声嘶力竭地大喊:“那根本不是平民!……那都是北亳军!北亳军!”
赵弘润迈步走了进去,一进宗府大堂,就看到曾经有过几次照面的平城侯李阳,正一脸激动地辩解着,在堂内,宗府宗正赵元俨、刑部尚书唐铮以及大理寺卿正徐荣三位负责审理此案的要员,正私下频频交换看法。
此时在堂内,旁听案件的人可谓是人满为患,赵弘润甚至看到了南梁王赵元佐叔侄二人对视了一眼,就全然当做谁也没看到谁。
“肃静!”
可能是旁听人员的议论纷纷影响到了案件的审理,宗府宗正赵元俨喝令在场所有人保持肃静,随即重复询问平城侯李阳道:“平城侯,且稍安勿躁。如你方才所言,你并未下令屠戳平民,可据传闻所言,你二次攻打金乡,一则是为报令子李平与家将步婴之仇,二是为洗掠金乡……”
“绝无此事!……谣言不可轻信!”
还没等平城侯李阳开口,就见在旁观席中,庆王弘信忍不住开口否认。
看着庆王弘信此刻满头大汗的样子,赵弘润不难猜想这个兄长此刻的心情。
“庆王殿下,我问的是平城侯。”宗府宗正赵元俨,也就是赵弘信、赵弘润等人的二伯,闻言看了一眼庆王弘信,平静地说道。
庆王弘信张了张嘴,只能选择闭嘴。
见此,宗府宗正赵元俨再次转头看向平城侯李阳,问道:“可有此事?”
平城侯李阳深深吸了口气,故作平静地说道:“回禀宗正大人,小侯的次子李平与家将步婴,的确是在金乡遇害,但杀害他二人的乃是宋地的北亳军,并非是金乡的宋民,小侯又岂会迁怒到金乡?”
听闻此言,堂内议论声纷纷,好似不太相信平城侯李阳的话,急得这位君侯满头大汗。
“肃静!”宗正赵元俨忍不住又喝了一声,随即询问平城侯李阳道:“平城侯李阳,你为何二次攻打金乡?”
平城侯李阳深吸了一口气,故作平静地说道:“回禀宗正大人,小侯二次率军攻打金乡,是因为听说金乡有北亳军活动的踪迹……这件事,曲梁侯大人可以作证,正是他打探到了这个消息。”
宗府宗正赵元俨闻言转头看向曲梁侯司马颂,问道:“曲梁侯,可有此事?”
“正是!”曲梁侯司马颂拱手抱拳,正色说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皆没能找到北亳军的踪迹,频频遭到袭击却找不到凶手……每次出兵追击,追踪到的却是一些个村落。对此,我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等这才发现,那些村落里的人,即是北亳军!”
“什么?”赵元俨皱了皱眉,问道:“你说谁是北亳军”
只见曲梁侯司马颂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宗正大人,金乡那些自称是平民的宋人,其实皆是北亳军!……他们趁我军不备,提上武器便趁机攻打我方,而等到我军派军追踪时,这些人将武器甲胄藏起来,扮作平民……一直以来,北亳军就混迹在我方眼皮底下。”
“等等。”赵元俨打断了曲梁侯司马颂,吃惊地问道:“曲梁侯,你是说……”
仿佛是猜到了眼前这位宗正大人的心思,曲梁侯司马颂拱手抱拳,沉声说道:“不错!北亳军并非只有宋地的男儿,他们有亲眷老小作为掩护,出则为贼、入则为民,以至于一开始我方苦苦追寻了许久,最终才发现,这帮贼人就藏在我军眼皮底下,藏在那些自称是无辜平民之中!”说到这里,他环视了一眼在场所有旁观的人,大声说道:“某是否信口开河,诸位大人不妨询问在宋郡的其他几路军队,看看那些位王侯,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这一番信誓旦旦的言论,说得在场诸人面面相觑。
其实截止目前为止,大梁朝野仍然普遍认为,宋地叛军北亳军,那是一支类似地方盗贼般的叛军,可曲梁侯司马颂却推翻了这个言论,他口中的北亳军,是一支披着宋地平民外衣,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军队。
这或许就是大梁朝廷一直以来都捉不到北亳军踪迹的原因:因为那些北亳军的士卒,就混迹在宋郡平民当中,或者说,有些自称是宋郡平民的人,其实本身他就是北亳军的士卒。
“殿下?”
卫骄小声询问着赵弘润。
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盯着曲梁侯司马颂,暗自皱了皱眉。
其实曲梁侯司马颂所陈述的这些情况,他此前或多或少就有怀疑。
想想也是,若没有根深蒂固的民众基础,宋云的北亳军,当年如何能在南宫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中艰难地存活下来?
问题是这个解释,是否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呢?
再者,谁又能肯定,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等人,是否是真的盘查了金乡的平民,还是说,以此作为借口,掩饰他们抢掠平民的恶举呢?
这件事,就连赵弘润亦不能轻易做出判断。
不过可以预见,庆王弘信这回,要倒大霉了。
第1322章:庭审
ps:昨日第二更。
以下正文
“平城侯,请将当日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来,就从你初次攻打金乡时说起,切记,不得有半点虚言。”
在再次示意堂上众人保持肃静后,宗府宗正赵元俨沉声说道。
“是。”平城侯李阳拱了拱手,面色肃然地开始讲述:“那一日,应该是六月二十一日,当时我方已攻克昌邑,魏大人在昌邑清点……唔,清点战利,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万隆侯(赵建)几位大人提议攻打钜野,而小侯与曲梁侯(司马颂)、匡城侯(季雁)等几位大人,受命攻打金乡……为日后挥军任城做准备。”
随即,平城侯李阳便徐徐讲述了他们当日攻打金乡的经过。
当时,他平城侯李阳,与曲梁侯司马颂、匡城后季雁等人,率领约六千贵族私军,前往金乡县。
金乡县,古时乃属于缗国的领地,因境内的山丘能开凿出金矿,且金矿的储量颇为丰富,故而称作金乡。
当然,这里所说的金矿,其实并非全然指黄金,也泛指铜、铁等当代需求量较大的金属,总而言之,在当代都算是贵重金属就是了。
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平城侯李阳等人对金乡如此上心了,毕竟若是他们在宋郡占据一座矿山,哪怕这座矿山日后还得收归朝廷所有,可在朝廷收回之前,他们仍可大力开采,在矿产中狠赚一笔。
毕竟朝廷目前的主要战略,是收复宋郡境内的县城,至于像矿山之类的城外资源,两三年内暂时是无力由国家派人开采的,而这就给了贵族们钻空子的机会。
这比在县城内收刮财富还要赚。
在攻打金乡内的期间,平城侯李阳难免也遭到了一些阻碍,主要是来自金乡县一带的当地世族、豪绅的阻击。
但很可惜,倘若说贵族私军的军队算是乌合之众的话,那么,那些地方世族、豪绅聚拢起来的抗拒兵力,就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总而言之,这两拨人在金乡打了一场最终以平城侯李阳等人的胜利而告终。
在说到初战大捷的时候,平城侯李阳明显有些心虚,毕竟在这座宗府的堂上,此刻就有肃王赵润、南梁王赵元佐等魏国首屈一指的名将,而他们在发回大梁的捷报中,自我吹嘘的程度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好在谁也没有计较这些,就连宗府宗正赵元俨也没有细问那场仗的真实战况,因为他根本不信这些国内贵族能打出那般惊艳的胜仗要是这帮人果真有这等实力,那岂不是比肃王赵润、南梁王赵元佐、禹王赵元还要擅长打仗?
“照你所言,金乡县其实是打下来了?”宗正赵元俨皱着眉头问道。
“是的。”见这位宗府大人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拆穿他们‘虚假战报’的意思,平城侯李阳着实是松了口气,继续说道:“打下金乡之后,我与曲梁侯等人,便率军入驻了城内,可是在当晚,我方却遭到了北亳军的袭击……当时我等不能理解,我方明明派军驻守了城门,且袭击我军的北亳军反卒,也并未携带攻城器械,为何城门却在短时间内被攻破。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有些北亳军,一直就在城内,混迹在那些看似老实的平民当中。……他们里应外合,夜袭了我军,致使我军大败。”
说到这里时,平城侯李阳脸上露出浓浓痛心之色:“正是在当晚,犬子李平不幸被反贼所害,而家将步婴,为掩护小侯撤离,率人断后,不幸……战死。”
宗正赵元俨从面前的案几上拿起一份文书,在翻阅之后,沉声说道:“袭击你等的北亳军,即是金乡县的渠将陈汜?”
深深吸了口气,平城侯李阳正色说道:“这是事后小侯派人前往金乡打探,才得知的。……据小侯打探所知,北亳军并非全部受叛贼首领宋云指挥,地方上似乎是以渠将作为统帅,贼首宋云号令这些渠将,而这些渠将则统率反卒。大县数千人、小县数百人,不一而足。而那个加害我儿的反贼陈汜,即是金乡一带的渠将。”
宗正赵元俨与刑部尚书唐铮、大理寺卿正徐荣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即询问道:“那你等是如何得知,这些叛贼是藏身于当地平民之中呢?”
听闻此言,平成侯李阳遂转头看向曲梁侯司马颂,后者会意,拱手说道:“宗正大人,此事是小侯与匡城后季雁大人一同发现的……当时我等在金乡县遭遇伏击之后,我与平成后、匡城侯等几人率领残军逃离了金乡,在距离金乡县约二十里左右的地方设营,准备等户牖侯、苑陵侯等人打下钜野之后,寻求那几位大人的支援。……然而在我等建造营垒的期间,时常有北亳军偷袭骚扰,因此,我等几人便商议,用一队运粮的队伍作为诱饵,诱使北亳军出兵袭击……当时,有一队北亳军中计了,大约三百余人,企图袭击那支运粮的队伍,却被我军设伏杀败,此后,我便率领士卒,一路紧追不舍,追寻着那支叛军逃离的方向,追踪到金乡县外一个村镇……”
“叛军逃入了这座村镇?”刑部尚书唐铮惊讶地问道。
“正是。”曲梁侯司马颂点了点头,正色说道:“一开始小侯追入那座村镇时,只是感觉很惊疑,因为那座村镇背靠金乡山,因此小侯曾怀疑,是否是那些叛军故意引我到那个村镇。可是后来小侯在巡视那个乡村时,却发现,这个乡村内的男人很少,两百余户的乡村,村落里居然就只有十几个男人,而且那些男人在看到我军时,神情闪烁,好似有些慌张……于是,小侯便质问村子一个老者,那老者告诉我,村子里的青壮皆上山狩猎去了。我当时有些怀疑,便令其速速通知那些村内的青壮,令其返回村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大概等了足足两个多时辰,待等天色临近黄昏时,该村子里的青壮男子也才三三两两返回村子,当时我便感觉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刑部尚书唐铮皱眉问道。
“回尚书大人,这些男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新伤。”看了一眼刑部尚书唐铮,曲梁侯司马颂沉声说道:“当时我问他们,为何身上会有新伤,他们说,这是在上山狩猎时不慎受的伤势,可我却不那么认为,那些伤势,分明就是被刀剑利器割伤……于是,我当即下令拘禁了村内的所有人,派士卒搜查全村的房屋,果然从地窖、床铺下,搜出不少刀剑弓弩,最起码有百来具……若是一般的平民,何以会藏有刀剑弓弩等利器?”
听闻此言,旁听的诸人低头沉思着。
的确,从一般民居中搜出刀剑弓弩等物,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
而此时,大理寺卿正徐荣慢悠悠地说道:“此事确有蹊跷,不过,单单如此,并不足以判定那个村落的青壮男子便是北亳军的反卒。……据老夫所知,宋郡之地纷乱已久,盗贼横行,一个村庄为了自保,藏着一些刀剑弓弩,这也无可厚非……曲梁侯,还有什么发现么?”
不得不说,大理寺卿正徐荣的话,还是颇为中肯客观的。
听了徐荣的话,曲梁侯司马颂轻笑着说道:“卿正大人所言极是,因此当时小侯也只是心中怀疑,并未敢轻举妄动。那一日,我率军驻扎在那个村落,同时派人联络匡城侯,请他率军前来。次日,我与匡城侯各自率军搜寻了附近一带,发现了不少蛛丝马迹,甚至于,还找到了几具因为重伤、失血过多而毙命的北亳军反卒的尸体……”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匡城侯季雁,后者会意,点点头对赵元俨、唐铮、徐荣三位主审官说道:“确有此事。……当日我与曲梁侯,将那几具尸体带回那个村庄,问村人是否认得这些尸体,就发现村里的男女神色有异,好似是在强忍悲痛,于是,曲梁侯心生一计,叫人假意毁那几名反卒尸体,没想到,当时那些村人,就跟发了疯似的冲上来,企图杀死我方,我与曲梁侯为了自保,唯有下令士卒诛杀这些乱民……”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道:“还有,在我军镇压那些乱民时,亦有两百余反卒从村外杀进来,我怀疑,这些人原本就是村子里的人,只是因为身上或多或少带着刀剑之伤,怕被我等看出破绽,故而躲在山上,直到村里事迹败露,这才豁出一切,企图与我方同归于尽。”
听了这话,赵元俨与唐铮、徐荣三人私底下交换着意见,而在堂上,旁听的诸人,亦对此议论纷纷。
根据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匡城侯季雁三人的口供,那座村子,九成九就是北亳军的一个据点。
“那金乡县又是怎么回事?”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赵弘润忍不住开口问道。
一听这位肃王殿下发言,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此时宗府宗正赵元俨正准备喝止旁听人员的私议,听到赵弘润在旁插嘴询问,心下微微惊讶,索性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等着平城侯等人对此的回答。
第1323章:庭审(二)
ps:最近身体太差了,因此晚饭后被媳妇叫出去走路锻炼,今日的第二更,容我回来后再码。
以下正文
回头看了一眼肃王赵弘润,平城侯李阳带着几分恭敬说道:“回肃王殿下话,在曲梁侯与匡城后追查到那个村落时,小侯已得到了户牖侯、苑陵侯等几位的支援,率军再次攻陷了金乡……在接到曲梁侯的报讯后,小侯下令搜查全城居户,果然查到了许多冒称平民的北亳军反贼就混迹了城内,因此下令缉杀,可没有想到的是,在我方下令缉杀城内北亳军反贼的时候,城内反贼携民造反……肃王殿下,小侯曾听殿下您说过,民若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