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没有他们,肃王赵润恐怕要重蹈当年被全国绝大部分贵族抵制的不利局面,对魏国整个贵族的集体施压面前,纵使是手握雄兵的肃王赵润,也必须得掂量掂量。

    终归这个国家,还是靠着贵族与世家支撑起来的。

    因此,似介子鸱阴奉阳违的大事,虽不必为此兴师动众,但也不可忽视。毕竟一旦被介子鸱得到了肃王党绝大部分人的支持,就算是肃王赵润,恐怕也得重新思考是否接受虽然这种做法注定会遭到肃王赵润的厌恶。

    “是否可以想个法子警告一下此人?”雍王弘誉问道。

    听闻此言,张启功忍不住苦笑起来:“在下已经尝试过,只不过……”

    说着,他便将介子鸱在被他拆穿心思后,面色大变反过来威胁他的事告诉了雍王弘誉,只听得雍王弘誉满脸惊愕,失声问道:“赵弘礼的酿酒作坊,竟要分利给弘润?”

    “那介子鸱是这么说的。”张启功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这种事一查就知,按理来说不会信口开河。”

    雍王弘誉听得面色微变,喃喃说道:“这可坏了……”

    正如介子鸱今日所道破的那样,雍王弘誉默许将军姜鄙出任上党守,确实是有心将长皇子赵弘礼拖下水毕竟一旦庆王党的手伸到上党郡,原东宫党势必会遭到排挤与打压,这就能促使原东宫党与长皇子赵弘礼与他雍王弘誉合作,联手抵御来自庆王弘信的威胁。

    没想到,原东宫党在上党郡的产业,居然要分利给肃王赵润。

    这不是意味着,一旦原东宫党遭受损失,八弟赵润也会受到相应的损失么?庆王弘信是无所谓,反正其与肃王赵润的梁子已经结下,可他雍王弘誉,却从来没想过要得罪那位八弟啊。

    想到这里,雍王弘誉对张启功嘱咐道:“启功,劳烦你明日再到肃王府,当面向弘润致歉……”

    张启功闻言苦笑道:“殿下,就怕在下说得再多,也不抵那介子鸱三言两语。”

    雍王弘誉愣了愣,随即不由地啼笑皆非:他堂堂雍王,对区区一个介子鸱,竟是束手无策?

    而此时,张启功压低声音建议道:“殿下,在下以为,此时不如静观其变。……无论肃王是有心参与争位,亦或是那介子鸱在其中挑唆,相信庆王弘信那边,都不会再姑息肃王的势力……前几日庆王对朝廷提出新设兵造局,就证明庆王弘信已在设法摆脱钳制,准备打压肃王一系……肃王参与争位,为此谣言困扰的,又何止是您呢?”

    “你的意思是?”雍王弘誉皱眉问道。

    只见张启功压低声音道:“在下以为,殿下您不如主动开口为肃王辟谣,若肃王无心争夺大位,那么必定会因那些谣言所困扰,殿下为其解围,肃王必定会感殿下人情,默许姜鄙担任上党守一事,也能就此揭过;如若肃王果真有意争位,呵呵,那么也正好借此举堵住其口……至于此举会不会因此得罪肃王,倘若肃王果真有意争位,得不得罪肃王,也无大区别了。至于之后的,就留给庆王……”

    “唔……”雍王弘誉徐徐点了点头。

    次日,雍王弘誉派人主动为肃王赵润辟谣,大意是说他相信八弟赵润,既然当初赵润说过不争位,那么肯定不会争位,最后还呼吁朝野莫要听信谣言,误会肃王赵润的本心。

    当这些话传到庆王弘信耳中时,庆王弘信在府上大骂雍王愚蠢。

    可当这话传到肃王府的介子鸱耳中,却让后者面色凝重,心中暗暗嘀咕小瞧了张启功。

    他必须承认,张启功这手着实漂亮,让他有苦说不出。

第1288章:一朝成名的大盗贼

    ps:昨日第二更。

    以下正文

    五月初十,雍王弘誉亲自出面为肃王赵润辟谣,让听闻此事的庆王弘信暗骂养虎为患,但此事传到肃王赵弘润耳中时,却让这位近几日深受谣言困扰的殿下大为欣慰。

    当日,赵弘润将幕僚介子鸱请到书房,好好夸赞了一番后者他误以为是介子鸱说服了雍王弘誉的幕僚张启功,让后者与雍王弘誉不再怀疑他的初衷。

    介子鸱有苦说不出,尽管心中很清楚张启功打的什么主意,却不好与自家殿下明说,笑得很是勉强。

    偏偏赵弘润还说了一句:“介子,你说本王要不要顺势澄清一下?有雍王为本王作证,相信本王的说辞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吧?”

    介子鸱好说歹说,费尽口舌,总算是劝阻了自家殿下。

    而就在这时,又有门房来报,言雍王弘誉的幕僚张启功再次前来拜访,当时赵弘润很欢喜地嘱咐将后者请到书房来。

    片刻后,张启功便在两名肃王卫的引领下,来到了赵弘润的书房。

    平心而论,赵弘润对张启功的印象偏差,毕竟据他所知,张启功为人心狠手辣,不为他所喜。

    但是这回,不能否认张启功帮了赵弘润一个大忙。

    于是在书房里接见张启功时,赵弘润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微笑着说道:“这番本王要多谢张先生仗义直言。”

    张启功不留痕迹观察着眼前这位肃王的表情,见后者脸上的喜悦似乎发自肺腑,心中便更加笃定:肃王果然没有争位之心!

    再偷眼观瞧书房内肃王赵润的幕僚介子鸱,见后者面色有些难看,张启功心下暗暗冷笑:你以为你吃定我了?

    暗自冷笑了两声,张启功拱手抱拳对赵弘润说道:“在下愧对肃王殿下的嘉誉,事实上,张某此番前来,是为我家雍王殿下,向肃王殿下请罪而来。”

    这一番话,听得介子鸱心中微惊:难道……

    “张先生何出此言?”赵弘润皱眉问道。

    只见张启功不留痕迹地瞥了一眼介子鸱,拱手告罪道:“昨日不是介子贤弟提醒,雍王与在下,竟不知肃王殿下与长皇子在上党有所合作,这个……”

    “哦。”

    赵弘润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张启功指的是姜鄙出任上党守一事。

    他对庙堂政治并不是很敏感,但有些事,以他的聪慧才智还是看得出来的,就比如说姜鄙出任上党守,其中也有雍王弘誉默许庆王弘信对长皇子赵弘礼一方施压这件事。

    平心而论,对于这件事,赵弘润着实有些不悦,因为雍王弘誉的做法,让他非但会受到利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被牵扯到庆王弘誉与长皇子赵弘礼两人的争利之中。

    可此番雍王弘誉主动出面替他澄清了谣言,赵弘润自认为也欠前者一个人情,因此倒也不好发作。

    想了想,赵弘润皱着眉头说道:“下不为例。”

    听闻此言,介子鸱在旁欲言又止,但最终忍了下来。

    在张启功临走时,介子鸱主动要求相送。

    在二人走向肃王府大门的途中,介子鸱语气不善地说道:“张兄,真是好手段。”

    张启功的眼眸中,微不可查地闪过一丝自得之色,能在耍弄手段方面胜过介子鸱这等饱学之士,他也感到颇为自得。

    不过自得归自得,他并不想太过于得罪这位肃王的幕僚,毕竟在肃王赵润面前,二人终归是亲疏有别,倘若介子鸱怀恨在心,时不时地在肃王赵润面前说几句有关他或者有关雍王的坏话,这对雍王弘誉与张启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张启功罕见地诚恳说道:“介子贤弟,有些话愚兄就点到为止。……以肃王殿下的忠勇,我大魏不可或缺,他日我家殿下登基,亦绝不会亏待肃王,做出什么鸟尽弓藏之事。……雍王不善军略,他日我大魏的外事,还不是得仰仗肃王殿下么?介子贤弟可莫要因一己之私,坏了我大魏数十年之计。”

    听了张启功的话,介子鸱亦暗暗有些吃惊:雍王竟能容许肃王赵润保留如今的势力?那这份气度倒着实令人钦佩。

    但说到底,这只不过是张启功的片面之词,介子鸱又岂会相信?

    更何况,介子鸱自认为他所效忠的肃王赵润,比雍王弘誉更适合成为魏国的君王。

    不过眼下,却没有必要与张启功争论什么,于是介子鸱耐着性子说了一句:“介子受教。”

    张启功看了一眼介子鸱的表情,便知道后者多半还未放弃,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明确知道了肃王赵润的态度,介子鸱的问题并不大,更何况,这回雍王弘誉选择相信肃王赵润,但未见得庆王弘信那边也会继续容忍,就像张启功对雍王弘誉所说的:接下来的事,就留给庆王弘信。

    想到这里,张启功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告辞离开了肃王府。

    在肃王府的府门处,介子鸱目送着张启功坐着马车离去,心中着实有些不是滋味,毕竟自诩才智过人的他,此番被张启功一阵连消带打,破坏了正在图谋的大事,这让他心情着实不好。

    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张启功……

    暗自感慨着,介子鸱回到了赵弘润的书房。

    说来也可笑,尽管介子鸱暗自图谋的事被张启功连消带打给破坏了,但介子鸱却反而受到了赵弘润的嘉奖,这也着实让介子鸱有些哭笑不得。

    “介子,这次你做得很好,日后这类事,你由你来替本王处理吧。”

    不明就里的赵弘润,当即就给介子鸱升了职,让后者负责肃王府与外界的沟通事宜,介子鸱想了半天,也不知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的遭遇。

    五月临近中旬,由于有雍王弘誉出面为肃王赵润辟谣,有关于肃王赵润意图争位的谣言,稍微有所收敛,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朝廷方面即将对宋地的处置。

    相比较肃王赵润参与争位这个只是新鲜一时的谣言,大梁的魏人更加在意朝廷对宋地、对叛将南宫的处置。

    尤其是国内的贵族,无论雍王党、襄王党、庆王党,亦或是肃王党,依附这些位皇子的贵族们,在处置叛将南宫一事上,皆众口一词:决不可姑息!

    事实上,这些贵族并不是很在乎南宫的死活,他们只是惦记着南宫以及宋地的财富罢了。

    在去年至今年这场好大的战争中,魏国国内的贵族,为了支持国家抵御外敌,不同程度上皆受到了人力财力的损失,而如今战争结束,魏国已躲过了覆亡的威胁,这些贵族的贪婪之心,难免又死灰复燃。

    因为这桩事,似安陵王赵、安平侯赵郯等人,也没少往肃王府跑。

    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请肃王赵弘润支持出兵征讨宋郡、征讨叛将南宫而已。

    对于这件事,赵弘润并没有急着表态,但通过原宗卫长沈下放商水县统领商水军预备役一事,也能隐约看出这位肃王殿下对宋地的态度。

    五月中旬,大梁朝廷正式确认了南宫的叛臣身份由兵部尚书徐贯牵头、经垂拱殿代为监国的雍王弘誉认可,正式免除了南宫的原驻军六营大将军职务,撤掉睢阳军的编制,指认南宫为国贼,并奏请魏天子,下诏免除了当年宋郡自治的诏令。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为秋收后魏国出兵征讨宋地做准备。

    两日后,兵部辖下的驾部,派出数百名信使,前往宋郡各地,在大城小县张贴布告,使宋郡人得知此事究竟,为日后朝廷出兵征讨南宫、顺势收回宋郡全境做准备。

    这件事,非但在宋人间产生了恐慌,也让礼部官员与宋地叛军首领宋云的交涉,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凡有些眼力的人都能看出来,此次魏国朝廷的目的,可不单单只是征讨南宫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想一鼓作气解决宋郡包括宋郡内的本土势力,宋云所领导的叛军,正式将整个宋郡纳入魏国的版图。

    在这种情况下,南宫横竖都只有死路一条,区别只在于怎么死罢了;但宋云要是聪明的话,这会儿就应该及时接受朝廷的诏安,免得到时候落得与南宫相似的下场。

    毕竟魏国朝廷对他递出善意,并非是畏惧后者的实力,只不过是看在宋云曾协助魏国抵御南宫与楚国的进兵,不想落下过河拆桥的口实罢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宋郡却忽然传回来一个让人错愕的消息:已被指认为国贼的南宫,竟被其部下桓虎所击败,桓虎麾下的大将陈狩,于战场上亲手斩杀南宫。

    当这则消息传到大梁后,无论是朝廷还是贵族们,皆有些发懵国贼南宫,就这么死了?那朝廷还这么打着征讨南宫的旗号将宋郡收归国家?贵族们还如何打着除逆的口号,到宋郡打秋风、占地盘?

    一时间,朝廷失声,颇有些不知所措,倒是桓虎的大名传遍了大梁城,城内百姓都在议论这个讨杀了国贼南宫的人,暗暗猜测着此人的出身。

    没等几日,自领睢阳城的桓虎,便派人将南宫的首级送到了大梁,以此向朝廷讨封,希望能取代南宫曾经的位置,成为驻军六营大将军。

    得知此事后,魏国朝廷感到不悦,就连国内的贵族们亦是心中大怒好不容易有机会名正言顺地入主宋郡,桓虎你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王八蛋,居然胆敢坏事?

    于是乎,还没等朝廷有任何表态,桓虎的底细就被这些愤慨的贵族们给翻出来了,什么韩国的叛将、于成皋合狩袭击陛下的凶手、侵扰阳翟、商水等地的恶党等等在利益面前,国内贵族们展现出了毫不逊色青鸦众的情报收集能力,让赵弘润大为惊叹。

    “作死啊……”

    当晚,赵弘润在卧居内想到此事,亦不禁暗自感慨。

    桓虎这个恶党,他还是记忆犹新的他至今都没有忘记,当初桓虎在被他威胁时,一刀斩下了郑城王氏小儿子王首级的那一幕,果决到令人感到惊悚。

    甚至于,后来桓虎还袭击了商水,劫走了陈狩,这份胆魄、这份本领,让赵弘润感到颇为惊讶。

    在他看来,桓虎这个韩国叛将的能力,怕是能北原十豪不相上下,就算比不过李睦、乐弈、廉驳,也应该是剧辛、司马尚、暴鸢这个档次的,至少比冯、靳等人要厉害得多。

    很可惜,桓虎似乎对于权谋之事并不擅长,居然杀了南宫向大梁朝廷邀功,却丝毫没有想过,若是南宫死了,大梁朝廷与魏国国内的贵族,如何打着征讨国贼的旗号将整个宋郡收入囊中。

    收复宋郡之事,怕是有一番波折……

    躺在床榻上,赵弘润暗暗猜测道。

第1289章:赵莺夜访

    ps:今晚有点事要出门,回来可能要十二点前后了,大家不用等到很晚了。……半夜没有,明天上午也会补上,到时候再看也一样。

    以下正文

    “吱”

    房门轻启的细微声响,惊醒了躺在赵弘润身侧的雀儿。

    谁?谁进来了?

    雀儿睁开眼睛,右手悄然从枕头下抽出一柄匕首,猫着腰蹑手蹑脚地下了床榻。

    隐隐约约,她看到屋内好似有个人影,站在角落也不知在做什么。

    蟊贼?刺客?

    脑中闪过几个年头,雀儿悄无声息地摸向那个人影背后,企图将其制服。

    没想到,对方似乎有所察觉,淡淡说道:“雀丫头,你站在姐姐身后做什么呢?”

    咦?

    雀儿愣了愣,她感觉对方的声音格外的熟悉。

    而就在这时,就听呼得一声,对方吹燃了手中的火舌子,将烛火点着了。

    此时雀儿这才发现,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已分道扬镳的姐姐,赵莺。

    点燃了烛台后,赵莺转过头来,瞧见手握匕首的雀儿,也不意外,笑着调侃道:“还真是尽心尽职呐……”

    在姐姐那捉狭的目光下,仅仅只穿着一件单薄衣衫的雀儿,稍稍有些羞涩,下意识地做左手捂住胸前,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来做什么?”

    “这话就奇了,不是你叫我来的么?”随意地靠在一座壁柜上,赵莺笑吟吟地问道。

    雀儿皱了皱眉,说道:“我可没叫你深更半夜来……”说着,她上下打量着仿佛贵妇人打扮的姐姐,纳闷问道:“你怎么进来的?”

    据雀儿所知,肃王府的防卫还算是颇为森严的,非但有巡逻、值守的肃王卫,偶尔还会睡不着的宗卫们在院子里喝酒,想要悄无声息潜到北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就连她自忖都无法办到,何况是武艺还不如她的眼前这位姐姐。

    没想到赵莺却笑吟吟地说道:“如何进来?当然是报上卫骄的名字,由卫骄亲自从府门带进来的咯……”

    雀儿顿时无语,她还以为自己姐姐的武艺大有长进呢,没想到,居然是被宗卫长卫骄给领进来的卫骄很清楚她姐妹俩的身份,倒也确实不会怀疑什么。

    “好了,别抱怨了。”可能是见雀儿还想说些什么,赵莺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接到你的联络,我可是从百里之外赶回来的……”

    说着,赵莺瞥了一眼床榻,心中不禁涌起几分怒气:就因为你一句想要见我,害我日夜兼程赶回大梁,你倒好,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你这家伙怎么不去死呢?

    想到这里,她走向床榻,看着呼呼大睡的赵弘润,越看越气,准备伸手捏住后者的鼻子将其唤醒。

    然而,雀儿似乎是看出了点什么,一把抓住了姐姐的手腕。

    “你还真是忠心呢?”瞥了一眼最亲的妹妹,赵莺心中有些不舒服,忍不住嘲讽道:“怎么,怕姐姐伤害到你家公子?……哼,我若要想害他,当初有的是机会。”

    的确,倘若赵莺果真要伤害赵弘润的话,当初她姐妹俩与后者同床时,的确是随时就能下手道理是这样没错,可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呢?

    这不,赵莺自己也意识到了失言,恼羞成怒之余,假意嗔怒道:“还不放手?”

    雀儿盯着姐姐看了一阵,忽而说道:“我去烧壶水泡茶。……切记,公子睡觉时若被吵醒,脾气不好,请姐姐多担待。”

    说完,她转身离开了。

    担待?你居然叫我多担待?你……喂,你真走了啊?

    赵莺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雀儿离去的背影。

    正要说话,却见雀儿忽然停下脚步,转头过来,神色肃穆地提醒道:“对了,公子还在为义父守孝的期限内,请姐姐莫要做些……唔,不守礼的事。”

    说着,她也不等赵莺有何反应,退出屋外,顺便将房门也关上了。

    ……死丫头!

    赵莺气地胸口起伏不已,心中暗骂:难道老娘就这么渴望男人?

    不过话是这么说,待转过头来再看到床榻上的赵弘润时,她心底亦不禁隐隐升起一种莫名的情绪。

    这也难怪,毕竟素来骄傲的她,内心并不承认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庸,而赵弘润,是唯一与她发生过关系的男人。

    “……”

    不知出于怎样的心思,她在床榻的边沿坐下,就这屋内昏暗的烛火,静静看着赵弘润的睡姿,嘴里喃喃嘀咕道:“为义父守孝一年么?还真是有心了……”

    赵弘润作为怡王赵元的侄子,却能为叔父披麻戴孝、守孝一年,就算是赵莺也挑不出什么刺来。

    忍不住伸出手抚摸着赵弘润的脸庞,赵莺的俏脸不由地逐渐升温,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当初她们姐妹俩伺候这位殿下的往事,没来由地身子一阵燥热。

    “真是不害臊!”

    惊醒过来的她暗骂了一声自己,随即故意粗鲁地推着赵弘润,口中唤道:“喂,赵润,喂,醒醒,醒醒。”

    一连被推了几下,赵弘润睁着朦胧的双眼醒了过来,猛然瞧见一身贵妇人打扮的赵莺坐在榻旁,先是一愣,仿佛有些警惕,但随即待看清人来人后,他眼中的警惕便逐渐褪去,迷迷糊糊地说道:“是你啊……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来了?

    赵莺气乐了,没好气地说道:“不是你要见我么?”

    “啊?”赵弘润愣了半响,随即这才反应过来,恍然说道:“哦,对对对……不过我没叫你三更半夜来见我吧?算了算了。”说着,他站起身来,随口说道:“到那绞块湿毛巾给我。”

    赵莺下意识地站起身,随即这才反应过来:我又不是他侍女,凭什么被他使唤?

    “赵润,我可不是……”

    “快去。”

    “……”咬了咬牙,赵莺气闷闷地走向角落的木架,从脸盆里绞起一块湿毛巾,随即回到床榻旁,板着脸递给了赵弘润。

    只可惜,赵弘润接过湿毛巾后用它捂着脸,根本没有工夫注意赵莺脸上的愤慨。

    拿湿毛巾抹了抹脸,赵弘润总算是稍稍驱散了几分困意,翻身坐在床榻边沿,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赵莺,问道:“你最近仍在追查萧鸾的踪迹吧,有何线索么?”

    “那狗贼知道我在找他,这段期间藏着不敢露面。”

    说话时,赵莺感觉自己站在床榻旁,仿佛像是赵弘润的侍女,遂不动声色地走到屋中央的桌子旁,坐在凳子上,提起桌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了一杯冷茶。

    结果还没等她喝,就见赵弘润也走到了桌旁,顺手就将那杯冷茶端起一口而尽,临末还将空杯子放在她面前:“再倒一杯。”

    “……”赵莺咬着银牙没有发作,气闷闷地又给赵弘润倒了一杯。

    她还以为赵弘润是故意给她下马威,可事实上,这反而是赵弘润没把她当外人的证明若非赵弘润其实也将赵莺当成是自己的女人,他岂会默许赵莺侵占了六王叔赵元留给他的家业?

    “丝毫线索也没有?”连喝了两杯冷茶,赵弘润感觉精神稍稍振作了一些,他在赵莺对面的凳子上坐下,捏着手中的茶杯,皱着眉头说道:“我倒是听说,有人曾在我大魏与韩、楚等国交战期间,企图哄抬市面上的米价,在国内挑唆民意、制造混乱……”

    “是青鸦众呈报的?”赵莺问道。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

    对于赵弘润所说的这件事,赵莺也知道,只是她也没有查证是否是萧氏余孽在背后搞鬼。

    但这件事很快就被压下去了,出面解决的,既不是青鸦众,更不是赵莺,而是当时的朝廷联合宗府强势打压对此,宗府还罕见地警告了国内贵族与世家:谁要是敢在这时候囤积米粮、哄抬米价,引发混乱,那就别怪国家不客气。

    最终,在宗府近乎威胁的强势警告下,魏国国内的贵族与世家谁也不敢发这笔战争财,这才使得朝廷户部勉强将米价维持在曾经的三倍左右,否则,恐怕国内市面上的米价,早就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自那次之后,魏国国内就再无发生任何有违寻常的事,就连萧氏余孽,仿佛也一个个都藏了起来,不再想着颠覆魏国。

    当然这个假设是不可能的,魏国还未覆亡、魏天子赵元也安然无恙,整件事从头到尾只是牺牲了一个并不相干的怡王赵元,萧氏余孽的首领萧鸾又如何肯就此善罢甘休?

    赵弘润认为,萧氏余孽之所以按兵不动,只不过是因为他赵弘润与南梁王赵元佐、禹王赵元三人过于神奇,分别击退了各自的对手,让萧鸾措手不及好不容易营造的五方伐魏之势,竟被如此轻松就化解。

    或许是见势不可违,萧氏余孽这才决定重新潜伏下去,毕竟为了营造出五方伐魏之事,萧氏余党也是损失惨重,潜伏在阳武军、南燕军的同党,皆纷纷暴露,或许多半还真失去了继续作乱的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找到萧鸾的踪迹,着实不易。

    至于赵莺找寻萧鸾的方式,赵弘润也听青鸦众禀告过,非常粗暴直接的悬赏追杀赵莺在隐贼、游侠的渠道里,发布了十万两黄金的天价,悬赏萧鸾的首级。

    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刑部也获知了这个消息,看在肃王赵弘润的面子上,并未对私自悬赏萧鸾的赵莺问罪,反而也弄到了一份,并且将这份悬赏榜单改成了刑部颁布的通缉令毕竟在怡王赵元与萧鸾接触时,赵莺、赵雀姐妹当初也是见过后者的,因此,赵莺亲笔所画的萧鸾的画像,可信度当然是最高的。

    在这于明于暗两份悬赏令面前,也难怪萧鸾不敢冒头,因为他一旦冒头,就有不计其数的隐贼、游侠会扑上去,无论是为了朝廷赏赐的官爵,还是那十万两黄金的天价悬赏,都值得那些隐贼、游侠为此豁出性命。

    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无论是朝廷还是赵莺,都没有找到有关于萧鸾的任何线索。

    这让赵弘润不禁猜测,萧氏余孽中,肯定有人以能够公开的正当身份,庇护着萧鸾。

    而且这个人,或者这些人,在国内的身份还不低。

    可能是贵族。

第1290章:赵莺夜访(二)

    见赵弘润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久久没有开口说话,赵莺略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问道:“赵润,你着急见我,究竟所为何事?……先说好,一方水榭我是不会还给你的。”

    此时赵弘润正思忖着萧鸾有可能藏身的地方,见赵莺误会自己是打算夺回一方水榭,遂笑着宽慰道:“放心,一方水榭,我并未打算取回……”

    “那就好。”赵莺抢着答应,好似生怕赵弘润反悔。

    事实上,别看她仿佛已将一方水榭捏在手中,可倘若赵弘润一定要拿回,她还真没有丝毫办法。

    毕竟如今的一方水榭,早已今非昔比。

    想当初怡王赵元还在世时,谁敢在一方水榭撒野?可如今呢,作为一方水榭最大靠山的怡王赵元早已故去,且临死前被牵扯到谋逆造反的事情当中,若非肃王赵弘润明里暗里关照,就差敲锣打鼓明确表示一方水榭已是属于他的东西,恐怕怡王赵元毕生的基业,早已被人瓜分干净。

    这也是赵莺口口声声要与赵弘润划清界限,但一听到召唤,便不得不立即赶回来的原因若失去了肃王赵润的庇护,她根本保不住她义父的家业。

    可能是没有了利益冲突,赵莺的神色和善了许多,狐媚的脸庞上一双明眸轻轻眨着,一股仿佛与生俱来的媚态尽显于表,让守孝期间克制了自己的赵弘润都感觉有些口干舌燥。

    “咳,是这样的。”咳嗽一声,赵弘润将视线从赵莺那充满媚态的脸庞上移开,一边将空杯递到对方面前示意其再倒一杯凉茶,一边正色说道:“此番本王叫雀儿设法联络你,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你追查萧鸾行踪的结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今年我成婚之前,用萧鸾的首级祭奠六王叔在天之灵……”

    “成婚?你要成婚?”正给赵弘润倒着茶水的赵莺下意识地问道,好似是有些吃惊。

    “怎么?我成婚一事你很惊讶么?”赵弘润好笑地问道。

    赵莺的神色有些复杂,在瞧了赵弘润几眼后,语气莫名地说道:“你会给雀丫头一个名份么?……她如今对你忠心耿耿,连我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