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事实上也没差,毕竟在魏国第一序列的精锐军队中,肃王军相比较魏武军,只不过是建成未久,在魏人心目中不如魏武军高而已。

    谁让魏武军是魏国建国初期就存在的王牌军队,是魏国步卒甲天下这个荣誉的由来呢。

    这不,在屈塍的鄢陵军面前,秦将王戬所率领的铁鹰军,气势就遭到了遏制。

    鄢陵军的士卒们通过魏弩这种堪称中原第一弩具的强劲兵器,使王戬麾下的铁鹰军明白了一个事实:我方前几日败退,只不过是因为你们的偷袭罢了。论正面交锋,你们根本不是我鄢陵军的对手!

    而事实证明,在鄢陵军的步兵方阵面前,铁鹰军几乎素手无策,只能一步步被压缩到涧北军营。

    这也难怪,鄢陵军的步兵,那可皆是重步兵,除非遇到像游马军那样的重甲骑兵,否则,像铁鹰军这种骑兵,根本无法撕开鄢陵军的防线。

    而事实上,铁鹰军并不能算是轻骑兵,因为他们也穿戴有保护局部身体的青铜护甲,只不过,这些护甲大多都集中在躯体,就仿佛穿着两块青铜板,对于四肢的防御力度很低。

    这种骑兵,称作胸甲骑兵。

    注:胸甲骑兵,可以理解为是重甲骑兵的低配。相比较游马军这种高配的重骑兵,胸甲骑兵的优势是更为灵活,作战能力也更持久,因为负重而牺牲的速度,最大程度上换取了骑士的安全;但劣势是胸甲只能保护身体要害,四肢的保护力度非常低,而且没有马铠,容易被敌军发动针对战马的战术。但不管怎样,胸甲骑兵也算是重骑兵的一种。

    面对着鄢陵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秦将王戬终于体会到了前两日魏将司马安所尝到的滋味,甚至于,他如今的处境,比司马安当时的处境更为险峻。

    前两日司马安虽说面临腹背受敌的窘迫,但凭借羊肠狭谷的狭隘地形,司马安最起码也能守个几日,直到其麾下的骑兵因为粮食耗尽,饿得连兵器都举不起来。

    但问题是,三五日工夫,也足以附近一带的魏军察觉不对,迅速赶来支援。

    因此,王戬唯一的胜算,就是在魏军援兵抵达之前,与羯部落联手将司马安诛杀。

    然而,鄢陵军却在第三日就迅速赶来,这有些出乎王戬的预料。

    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羚部落的阿克敦,没能在昨晚击破羯角军对羊肠狭谷的防守,以至于王戬根本不清楚司马安与巴图鲁究竟是哪方胜出。

    ……倘若司马安果真重创了羯部落,那可就全完了。

    王戬忧心忡忡地想到。

    但事态的发展,却朝着对王戬不利的一面演变,次日,出现在涧北军营西侧的羯角骑兵,非常高调地朝着羚部落的战士宣布,宣布羯部落已成为历史,雒南盆谷已被他们所占领。

    得知此事后,涧北军营内的秦羚联军,军心大为震荡。

第1185章:力挽狂澜?长信侯王戬!

    ps:补上昨天第二更。

    以下正文

    “羯部落……覆亡了。”

    在当晚涧北军营的帅帐内,当秦将王戬与羚部落的大族长阿克敦与其余几名头领商议军情时,大族长阿克敦神色悲痛而沉重地陈述道。

    这简简单单六个字,仿佛一柄巨锤重重锤击在在座所有人的心口,直叫人胸口沉闷、呼吸不畅,纵使是秦将王戬,此时亦是双臂抱持在胸前,眼睑微垂、一言不发。

    一个时辰前,当羯角骑兵高调出现在羊肠狭谷的出口,向与他们对峙的羚部落战士宣布了羯部落已覆亡的消息。

    起初,秦羚联军的士卒们是坚决不相信的,毕竟羯部落虎踞雒南盆谷,几乎四面环山,西有秦岭阻隔,东有百里羊肠狭谷之险,况且部落又强大,非但有万余名男丁还有近十万的奴隶,怎么可能会这样简简单单就被魏将司马安率军覆灭?

    要知道,羯部落不是乌须部落,前者的实力,是后者的三四倍有余,堪称是整个三川境内最强大的部落。ps:联盟性质的川雒联盟与川北联盟不算。

    而如此强大的部落,竟然在眨眼间覆亡,这让人如何相信?

    然而,羯角骑兵的万夫长哈格尔却出示了证明,他亲自出面将羯部落大族长巴图鲁的首级,丢到了羚部落战士这边,使得秦羚联军军心动荡。

    那颗羯部落大族长巴图鲁的首级,由羚部落的大族长阿克敦辨认过,确认是巴图鲁无误,这也正是阿克敦黯然神伤、神情悲痛的原因。

    毕竟羯部落与羚部落共同进退几十年,而巴图鲁与阿克敦,那也是相处几十年的老友,虽然期间或因为部落之间的利益有过一些小小的冲突,但总的来说,羯羚两部落是同进同退的,哪怕是这次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

    因此,巴图鲁的死,让阿克敦内心升起一种兔死狐悲般的哀伤。

    不过眼下,作为羚部落的大族长,阿克敦却顾不得悲伤,因为他得考虑整个部落的存亡当羯部落覆亡之后,羚部落该何去何从?

    或一路走到底,继续联合秦军攻杀魏军?这样做的胜算能有几何?

    或倒戈投魏,缚杀面前那名秦将作为投诚之礼?魏公子姬润是否肯不计前嫌,容纳他们?

    看着坐在帐内一言不发的秦将王戬,阿克敦心中闪过诸多念头。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要先听听王戬对此有何说法。

    因此,在沉默了片刻后,阿克敦见王戬久久不说话,遂忍不住开口道:“王戬将军对此有何看法?”

    听到这声询问,王戬眼睑微微一动,随即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的淡淡笑意,说道:“司马安……这位被魏公子润所推崇的魏将,果然不简单,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居然能凭借自身扭转整个战局……不愧是魏国的上将。”

    嘴上说着赞叹魏将司马安的话,实际上在心底,王戬却很是无奈。

    他必须承认,武信侯公孙起的这招奇策是极为高明的,甚至于,连魏公子姬润都一度被蒙骗,可谁曾想到,明明在施行时非常顺利的奇策,在即将收割战果时,却被司马安一举捣毁,使得秦军一方非但失去了预期的优势,还令他王戬与麾下数千铁鹰军反而陷入魏军的包围。

    所谓沙场局势瞬息万变,莫过于此。

    当然,不甘归不甘、无奈归无奈,这并不妨碍王戬用佩服的态度提到魏将司马安,毕竟就算换做是他,也无法做得比司马安更出色那是一位才能并不逊色于他的魏国名将。

    然而,对于王戬的话,阿克敦与帐内诸多头领们心中却并不满意。

    搞什么?!

    花言巧语骗我们召集部落里的战士跟随你偷袭涧北魏营,眼下又因为你秦方的失算而导致被魏军所困,你王戬随口称赞两句司马安就算完事了?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王戬将军莫要顾左言他,你知道,我问的并非这个。”阿克敦的面色隐隐有些发冷。

    “那么,阿克敦大族长是想问什么呢?”王戬笑吟吟地问道。

    阿克敦深深看了一眼王戬,忽然问道:“贵军何时派兵前来援救?”

    王戬把玩着面前案几上那只小巧的羊角杯,慢悠悠地说道:“大族长明知故问。……当初你我协定时,某就曾对大族长言起,若我等能顺利攻杀魏将司马安,则我大秦兵士便出函谷与魏军交战,斩获此战胜利。”

    他并没有说反之则如何,但通过他的表情,此事已不言而喻。

    “也就是说,贵军的武信侯公孙起,并不会派兵前来援助咯?”帐内一名头领忍不住问道。

    听闻此言,王戬眼眸浮现片刻的失神。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他当然希望武信侯公孙起会派兵前来援助,但很可惜,他知道后者并不会那样做。

    因为他很了解武信侯公孙起的为人,那是一个只注重大局的铁血无情的统帅。

    别说今日是他王戬身陷魏军的包围,就算是武信侯公孙起唯一的亲儿子率军被陷在此,只要触及到秦军或整个秦国的利益,武信侯公孙起同样不会派兵来救,甚至于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国家利益、军队利益至上!

    武信侯公孙起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

    因此,王戬不会奢望武信侯公孙起派兵前来支援。

    “是的,无有援军。”王戬淡淡说道。

    听闻此言,帐内顿时哗然,有几名羚部落的头领愤怒地瞪大了眼睛,惊地王戬身后几名护卫下意识地将手按住了腰间的佩剑剑柄。

    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帐内仿佛炸开了锅,羚部落的几名头名愤怒地声讨王戬,声讨后者用花言巧语哄骗他们,而对于这些人的指责,王戬听之任之,毫无表示。

    忽然,有一名头领恨声说道:“大族长,事已至此,单凭我族部落,如何能与魏国抗衡?不如将此秦将献于魏军,向魏军投诚,寻求宽恕。”说着,他大声喊道:“来人!”

    话音刚落,帐外便涌入七八名五大三粗的羚部落战士。

    见此,王戬身后的几名护卫面色顿变,纷纷将兵刃抽了出来,一脸警惕地看着帐内那些羯族人。

    而就在这时,却见王戬瞥了一眼身后的诸护卫,淡淡说道:“把兵器收回去。”

    “将军……”

    “收回去。”王戬用不容反驳的语气再次重复道。

    那几名护卫无奈,只好将兵器收回剑鞘。

    而此时,王戬看了一眼那名提出建议的头领,点点头,笑着说道:“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说罢,转头看向阿克敦,淡淡说道:“阿克敦大族长,倘若说你寄希望于献出王某寻求魏军的宽恕,那王某对你的评价,可要跌落几分了……你真以为魏公子润会接纳你羚部落么?不,他不会。魏公子润要的,是一个臣服于魏国的三川,他只允许愿意臣服魏国的部落,继续生存在三川……他不会接纳你们,因为你们早已经错过了臣服魏国的最后机会。”

    “……”阿克敦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王戬。

    其实他心底也明白,秦将王戬说得没错,在前年魏秦三川战役时期,其实就是他们臣服于魏国的最后机会。

    在那时,实力大损的部落,在其大族长鄂尔德默的率领下,放弃华阴平原,远迁雒地,以臣服魏国作为代价,加入了川雒联盟;而他羚部落,则与乌须部落以及羯部落,始终不愿臣服于魏国。

    其实在那个时候,魏公子润就已经有攻灭这三个部落的心,只不过当时魏国与韩国爆发了第二次魏韩北疆战役,魏公子润不希望他魏国长时间两线作战,因此才“赦免”了乌须、羯、羚三个部落,只提出要求让他们对战败的秦军落井下石。

    而如今,魏国蒙受五方势力的围攻,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的心思,魏公子润如何会容忍不愿亲善魏国的势力再存活于三川境内?

    用两面旗帜辨认敌友的做法,已经充分说明了那位魏公子的态度顺魏者昌,逆魏者亡!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魏公子润让羝族纶氏部落的战士将那两面旗帜送到三川境内任何一个部落,唯独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没有收到。

    这意味着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不信?”微微一笑,王戬在帐内诸人诧然的目光中,伸出双手做任由捆绑状,看着阿克敦笑着说道:“大族长,王某束手就擒,你不妨用王某的性命试试魏军的态度,看看那位魏公子润是否愿意接纳你等。”

    “大族长……”

    “大族长……”

    见王戬似乎愿意束手就擒,帐内诸头领连声劝说阿克敦。

    “……”看着王戬笃定的神色,阿克敦心中挣扎了良久,最终,他长长吐了口气,勉强堆起几分笑容说道:“王戬将军误会了,我羚部落岂会做那样的事。”

    “呵。”王戬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对阿克敦那句话不做任何评价,在放下了双手后,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既然如此,你我彼此最好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如此方有生机。”

    阿克敦思忖了片刻,随即缓缓点了点头。

第1186章:局势渐明

    当晚,秦将王戬命铁鹰军悄然出营,借助朦胧月色,来到相距不远的鄢陵军临时魏营。

    数千名铁鹰军一起出动的动静,恍如地震一般,当然瞒不过久经沙场的鄢陵军士卒。

    还未等鄢陵军主将屈塍下令,鄢陵军中的士官、军将们,便各自指挥士卒做好了防止秦军夜袭的准备,这反应速度,让砀山军的将士都感到钦佩不愧是跟随肃王殿下南征北战的军队。

    不久之后,鄢陵军临时魏营外嘈杂声、喊杀声顿起,惊地魏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准备即将来到的夜袭战。

    但奇怪的是,秦军骑兵光打雷不下雨,在魏军营地外喊了半天,也不见他们真的夜袭魏营。

    甚至于,片刻之后,居然再也听不见什么动静。

    鄢陵军的将士们耐着性子守了半天,不见秦军袭击,遂各自回兵帐歇息,轮不到兵帐的士卒,则继续围着篝火打盹。

    然而待等一刻时之后,忽听营地外再次响起战马奔腾的轰鸣声,于是鄢陵军士卒们只好再次起身,参与布防。

    可结果,这次秦军骑兵依旧是光打雷不下雨,仿佛只是热衷于搅和得魏军难以入眠。

    “搞什么鬼?”

    纵使是鄢陵军主将屈塍,也被那些铁鹰骑兵搞地一头雾水。

    “莫不是疲兵之计?”鄢陵军三营营将孙叔轲猜测道。

    几名魏军将领凑在一起讨论了一番,觉得孙叔轲的猜测很有道理。

    不过虽说认为秦军骑兵是在采取疲兵之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诸魏军将领就放心让士卒们安心歇息万一秦军骑兵用的虚虚实实那套呢?

    “让我带兵出战吧,否则,不知那王戬的诡计何时消止。”砀山军的将领乐逡向屈塍请缨道。

    虽然乐逡并非屈塍麾下部将,但按照魏**队的规矩,在肃王赵弘润与大将军司马安皆不在这边的情况下,理当由屈塍这位级别高过其余将领的大将军暂代局部战场的统帅。

    面对着乐逡的请缨,屈塍摇了摇头。

    拒绝的原因很简单:乐逡麾下的砀山骑兵仅千余人,天晓得营外的秦军骑兵究竟多少,万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日后屈塍如何向司马安交代?

    而在听到了屈塍拒绝乐逡的理由后,羯角军的万夫长柯立丹亦向屈塍请缨,表示愿与乐逡一同出战。

    看得出来,在鄢陵军还未抵达这边的近两日,羯角骑兵被秦国铁鹰军打地狼狈不堪,这位万夫长心中正憋着火呢。

    可即便如此,屈塍依旧拒绝出兵,因为他猜不透秦将王戬究竟想做什么。

    想了想,屈塍笑着对诸将说道:“无妨,王戬要骚扰我军将士安歇,就由他去,孙叔轲,你增添布防的将士,命一半士卒守夜,一半士卒安歇。……我军的人数多过王戬军,他要用疲兵之计骚扰我军士卒,只怕是要适得其反。”

    不得不说,屈塍的判断很明智,在不清楚营外究竟是什么情况的前提下,似他这般安排,确实是最稳妥的。

    反正正如屈塍所说的,附近一带的魏军多过王戬军,若王戬执意要让数千铁鹰军彻夜骚扰魏军歇息,那么,按照屈塍的应对策略,明日魏军仍可以出动一半精神充沛的士卒,而王戬麾下那些铁鹰军,恐怕就没有体力再应战了。

    因此,对于秦将王戬的这个诡计,屈塍丝毫不放在心上。

    正如屈塍所料,王戬麾下的铁鹰军,一直在临时魏营的外围游荡了许久,间隔性地持续制造噪音,但是待等寅时前后时,营地外忽然就变得安静了下来,仿佛那些铁鹰军全跑光了。

    对此,屈塍感觉莫名其妙,想不懂那秦将王戬究竟发了什么疯,大半夜地叫铁鹰军过来骚扰几下,最后啥也没做就跑了。

    而就在屈塍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听有麾下士卒来报,说远处传来火光。

    听到这个消息,屈塍离帐登高眺望,果然瞧见西方有冲天火光,规模似乎还不小。

    “那是……涧北军营?”

    屈塍眯了眯眼睛,在喃喃自语了几句后,忽然皱起了眉头,懊恼地说道:“该死!王戬跑了!”

    他的话,让附近的魏将们面面相觑:你怎么就能断定王戬跑了?

    然而,屈塍也没有解释的意思,在颇感郁闷地吐了几口气后说道:“算了,反正我军已堵死了他的归路,他顶多就是遁入熊耳山,待等天明,我军再慢慢计较。”说罢,他转头对孙叔轲道:“撤掉一半守夜兵将,让他们安歇去吧,秦军应该不会再来了。”

    孙叔轲似乎也猜到了什么,点了点头。

    待等两个时辰后,天色微微放亮,不信邪的砀山军将领乐逡率领数百麾下骑兵离营查探,果然发现涧北军营已化作一片废墟,王戬的铁鹰军与羚部落的兵马,已不知去向。

    此时,乐逡这才相信屈塍此前的判断:昨晚,王戬麾下铁鹰军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疲兵之计,而是要借此掩饰涧北军营内的羚部落战士向熊耳山撤离的动静。而等到羚部落的战士都撤到熊耳山,铁鹰军自然没有必要再跟魏军纠缠,所以很干脆地就离开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无论是乐逡,还是羯角骑兵的两名万夫长,都会错失这次机会感到十分惋惜。

    不过屈塍却不这样看待,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什么好机会。

    毕竟王戬麾下的铁鹰军那可是秦军的精锐,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与这种骑兵精锐打一场,纵使是鄢陵军都没有多少胜算。

    相比之下,他更倾向于让王戬率众遁入熊耳山。

    虽然此举可能让魏军得花费更多工夫才能攻杀王戬这路敌军,但反过来说,王戬麾下的秦羚联军骑兵也算是废了熊耳山,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主场么?

    山林地带,那是步兵的天下!

    不过,王戬军为何平白无故放弃围困司马安的局面,选择率军遁入熊耳山呢?

    屈塍想来想去,就只能得出一个猜测:秦将王戬围杀魏国大将军司马安的计划,已经彻底完蛋了。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屈塍不敢想象难道羯部落被司马安大将军攻灭了?

    十月初二的午时,砀山军猎骑营另外一位营将季鄢,带着司马安的命令与天大的好消息,率领千余砀山军骑兵,从羊肠狭谷出来,与屈塍的大军汇合。

    当季鄢告诉屈塍、孙叔轲等人,羯部落已被大将军司马安所攻灭时,在场魏军兵将倒抽一口冷气。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先发难,反将羯部落杀掉一半人口,导致秦将王戬反陷魏军包围,纵观整个魏国,有几人能做到?

    纵使是地位已不比司马安低多少的屈塍,此时此刻也不得不由衷地感慨一声:不愧是司马安大将军!

    “大将军有何指示?”在感慨之后,屈塍客气而谦卑地询问季鄢。

    他被司马安折服了。

    虽然彼此都是一军主将,但很显然,司马安能够独当一面、力挽狂澜,而他屈塍,距离这个层次还差上一些。

    听到屈塍询问,季鄢亦恭敬地说道:“大将军目前坐镇雒南盆谷,正在清点羯部落的羊群。……昨晚瞧见涧北这边有冲天火光,大将军猜到此地必有援军赶到,以至于王戬不敢力敌,唯有退入熊耳山,遂命我前来与援军汇合。”

    说着,季鄢便将司马安的命令告诉了屈塍。

    简简单单只有两件事,其一,速速派人向肃王殿下报喜讯,免得肃王殿下挂念;其二,命屈塍坐镇卢氏、涧北两地,负责剿杀遁入熊耳山的王戬军与羚部落的军队。

    见屈塍面露惊讶之色,季鄢笑着说道:“大将军说,能让秦将王戬感到压力的援军,唯有鄢陵军,若非屈将军亲至,那就是晏墨晏将军……”

    “大将军这话,将我军孙叔(轲)将军置于何地呀。”屈塍开玩笑般打趣部将孙叔轲的一句话,引起了在旁诸魏将善意的哄笑。

    不过在心底,屈塍对司马安愈发佩服:司马安,果真是一位出色的统帅,怪不得肃王殿下竭力要将这位大将军塑造成英雄。

    不得不说,由于司马安攻灭羯部落、且让秦将王戬反陷包围的妙策,魏军的士气大振。

    不过让屈塍感到尴尬的是,他这边刚刚收到司马安的命令,准备以局势战场主帅的身份围剿熊耳山的王戬势力,却没想到,肃王赵弘润竟率领着大军返回了卢氏、横涧一带。

    得知此事后,屈塍等人立即前往拜见肃王赵弘润。

    而听说大将军司马安自行解围后,肃王赵弘润亦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他可是让麾下士卒急行军赶来相助的,结果倒好,连打扫战场都轮不上了。

    “早知如此,本王如此辛苦赶路作甚!……算了,屈塍,你在此负责围剿王戬军,本王再回函谷。”

    赵弘润故作气恼的一句话,惹得在场的诸魏将哄笑不已。

    而此时,熊耳山上的羚部落族人,也注意到肃王赵弘润率军返回,这让羚部落大族长阿克敦的心,更是沉到谷底。

    没等到秦军的援兵,却等来了魏公子润率领的主力军,如今雒南盆谷、羊肠狭谷、横涧、卢氏这片比邻熊耳山的区域,驻扎着二十几万魏军,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局势么?

    在思忖了半响后,阿克敦派出两名心腹,私下接触魏军,希望用臣服魏国作为代价,让赵弘润宽恕他们羚部落。

    然而,赵弘润在听完了那两名羚部落人的话后,当即下令处死那两名羚部落人祭旗。

    顺者昌、逆者亡!既然与魏国为敌,就要做好灭族的心理准备。

    在如今的三川境内,赵弘润已不需要再拉拢任何人!

    唯剩下,立威!

第1187章:局势渐明(二)

    ps:昨日欠一章,之前是【24/27】欠三章,所以总共欠大家四章。我也想尽快还清,但最近两天不知怎么的,提不起劲,请容我缓缓。

    以下正文

    当日,赵弘润下令宰杀活羊犒赏士卒,以庆贺魏军目前为止的优势局面。

    相信日后在得知此事后,大将军司马安多半会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赵弘润此次的犒军,是以为大将军司马安庆功作为名目,可是作为当事人,司马安本人却不在卢氏、横涧一带,无法参加庆功筵席,这也是蛮有意思。

    当然,赵弘润并非是因为图一时口腹之欲而下达这道命令,他此举的用意,仍然是为了提高司马安在魏军、尤其是在川雒联军中的威望与地位,同时也是为了镇定魏川联军的士气。

    毕竟因为秦将王戬的关系,前几日魏川联军也吃了不小的亏。

    而之所以如此仓促,那是因为赵弘润打算明日就启程再回函谷,他依旧准备在三个月内,也就是在今年冬季前结束秦川这边的战事。

    因为运输条件的限制,军中无酒,因此,所谓的宴席,其实就是让将士们饱餐一顿羊肉而已。

    宴席后,诸人相继散去,唯独鄢陵军的主将屈塍被赵弘润留了下来,因为赵弘润要交代他一些事。

    在谈话时,屈塍忍不住问道:“殿下,您何故拒绝羚部落的投诚?其实末将觉得,倘若您允许羚部落归顺,或许羚部落会替殿下您将秦将王戬的首级送上……”

    在说这番话时,屈塍不由地回忆起今日傍晚帅帐内的那场肉宴上,那两名代表羚部落大族长阿克敦而来的羚部落使者。

    平心而论,与当初在雒城时接待的乌须部落的使者尹敦比截然不同,这次羚部落的那两名使者,将姿态放得极低,只要求归顺魏国寻求活命,语气恭顺地就差跪下来了,可面前这位肃王殿下,在冷漠地听完了那两名使节的诉求后,依旧下令将这两名羚部落的使者处死祭旗。

    当时,非但川雒联盟的诸族长面色微变,就连魏军诸将们都有些难以理解明明对方已低声下气地表示归顺,为何还要赶尽杀绝?

    屈塍不能理解。

    在他看来,他们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打败秦军,结束魏西战场的战事,继而回师支援其他几路战场。

    因此,为何不接受羚部落的投降,让其与秦将王戬在熊耳山反目厮杀呢?

    如此一来,能有更多的军队前往函谷参战。

    “你是在教本王做事?”赵弘润微微侧目扫了一眼屈塍。

    屈塍心中一惊,下意识起身,随即单膝叩地,告罪道:“末将不敢!”

    告罪时,他心下暗自诧然:面前这位肃王殿下看似仿佛与往日一样宽厚好相处,但事实上,这次出征,与以往几次相比,这位肃王殿下简直判若两人。

    至少在屈塍看来,眼前这位殿下今日的恩威,远胜往日,纵使是他,都感到心惊。

    看来怡王爷过世这件事,对肃王殿下的影响果然是极大……

    屈塍暗暗说道。

    “算了,坐吧。”

    在看了几眼屈塍后,赵弘润沉吟了片刻,沉声说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本王是在泄愤?以屠尽乌须、羯、羚的方式来祭奠我六叔?”

    “末将等人绝不敢妄议。”屈塍低着头恭敬地说道。

    对于屈塍的话,赵弘润不予理睬,自顾自说道:“屈塍,此一时、彼一时。……五年前我率商水军讨伐三川时,三川之势大而杂乱,而我大魏势弱,因此,当招降赏附,拉拢诸部落,以亲善我大魏。五年后,我大魏之势已盖过三川,已不需要再耍伎俩劝其依靠,惟顺者昌、逆者亡一令即可。……况且又有雒水之盟,若今日容许羚部落投降,则他日无以劝善。到时候,彼得利恣意劫掠反叛,失利便投降,长此以往,长贼之志。……因此,我要杀羚部落,哪怕阿克敦送上秦将王戬首级,甚至将数千铁鹰军覆灭,我还是要杀!……以遏阻川民反魏之心!”

    说白了,赵弘润这番举动其实就是杀鸡儆猴,用羚部落叛而思降却遭拒的事例,来警告三川境内的其余部落:你三川诸部落可以反叛,但一旦反叛,就绝无可能再得到宽恕。

    不可否认,这样强硬的态度必定会使一些川民感到不满,但赵弘润却认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目前的魏国,局势很不妙,没有空暇再沿用怀柔那一套。

    无论是与秦军交战还是日后回师支援其他战场,魏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三川郡哪怕是暂时表面上的稳定。

    “至于分兵围剿秦将王戬……”摇了摇头,赵弘润沉声说道:“刨除你鄢陵军外,本王麾下仍有包括商水军在内的十万军队,若这十万军队无法攻陷函谷,那么,即便再增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