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少君点了点头,随即好奇问道:“武信侯是来查看魏营动静么?”
“唔。方才有士卒上报了一件事,某有些在意。”武信侯公孙起点头承认,随即走上前几步,皱着眉头眺望着山下平地上的魏营。
不知为何,他两道剑眉逐渐皱了起来。
半响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奇,诧然地喃喃说道:“奇怪……”
见此,秦少君好奇问道:“怎么了?魏营有何不对么?”
武信侯公孙起看了一眼秦少君,随即指着远方的魏营说道:“少君且看,山下魏营明明尚未竣工,可今日却无魏军外出伐林造营,这不合常理。”
秦少君闻言一愣,当即转头望向魏营方向。
果然,记得昨日魏军出动了上万人伐林、运木、建营寨,可今日呢,魏军却没有一个人外出,哪怕昨日堆积在营寨附近的木头,今日也无人问津,就仿佛魏军已放弃建造军营。
“不可思议。”在秦少君诧然的目光下,武信侯公孙起眼中闪过丝丝惊诧之色,良久,他眯了眯眼睛,沉声说道:“姬润察觉到了。”
“什么?”秦少君闻言一愣,随即待反应过来后,睁大着眼睛惊声说道:“怎么可能?”
“只有这个解释。”轻吸一口气,武信侯公孙起神色肃穆地说道:“算算日子,王戬将军应该还未抵达伊川,偷袭身在伊川的魏军,可那位魏公子却察觉到了危机,真是……奇才!”
顿了顿,他脸上露出了几许古怪的表情:“甚至于,他还故意将此事透露给我。”
“透露?”秦少君愣了愣,随即转头看了一眼那座尚未竣工的魏营,皱眉眉头说道:“武信侯是说,魏军今日不修葺营寨,是他故意透露给你的?”
“啊,修营无用,因此不修,这就是他透露给我的消息……他借此来告诉我,他已经猜到了我军的意图,并且,他还透露给我,他准备回援卢氏,反问我敢不敢出兵追击。”微微吸了口气,武信侯公孙起喃喃说道:“这可真是……反将一军啊。”
“……”秦少君听得云里雾里,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看武信侯公孙起,随即,又茫然地看向毫无异动的魏营。
他是无法理解,武信侯公孙起是怎么从那座魏营看出那么多的事。
见秦少君满脸不信,武信侯公孙起也不解释,沉声说道:“看着吧,若我所料不差,山下的魏军,会在今日黄昏前,大摇大摆地在我军眼皮底下撤离……”
“……”
看着满脸笃信的武信侯公孙起,秦少君与护卫彭重面面相觑。
第1177章:博弈
事实证明,武信侯公孙起猜得极为精准,在当日黄昏前一个时辰,也就是申时前后的时候,函谷外平地上的魏军,已收拾好行装,正徐徐向常山西侧的小道而去。
近十万魏军的迁移,浩浩荡荡,仿佛黑色的潮水,接天连地。
率先撤退的,是川雒联军的步兵们,为防止函谷秦军突然杀出,商水军与川雒联军的骑兵列队在两侧,守护着友军的撤离。
然后,商水军陆续开始撤退,再然后,则是川雒联军的骑兵魏军各部的撤离,整齐有序,毫无混乱。
在函山上,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静静看着魏军的撤离,眉头直皱。
再一次被他料中,魏军如此高调地撤离,分明就是在给他传达一个讯息:嘿,我们要撤回卢氏了,你敢追么?
此去必有埋伏啊……
公孙起转头望向常山的西侧。
他不用想也知道,魏公子姬润在率领大军撤回卢氏的时候,必定会在常山的西山埋伏下兵马,等待着他秦军追击而至时突然杀出。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位魏公子虚张声势,故意摆出高调撤军的架势,让他公孙起以为半途中会设下埋伏,但实际上并没有……
这是一个心理上的博弈。
……即便魏军设下埋伏,无论如何亦要出兵追击。
望着魏军大肆撤离,武信侯公孙起暗暗想道。
没办法,因为在魏公子姬润察觉到秦将王戬军的真正偷袭目标后,王戬军就已经陷入了魏军的包围网,倘若他公孙起仍旧按兵不动,那么,将军王戬以及其麾下数千铁鹰军势必会被魏军围剿殆尽,使秦国失去一位上将以及数千精锐之士。
想到这里,武信侯公孙起沉声吩咐道:“传令下去,出兵追击魏军!”
听闻此言,在旁,副将王抱拳说道:“主帅大人,末将率军追击即可,主帅何必亲自前往?”
武信侯公孙起看了一眼王,终究摇了摇头,不是他信不过王,只能说,他不认为王会时那位魏公子的对手。
在王戬还未抵达伊川的前提下,那位魏公子能料敌预先,竟能提前猜到王戬会先袭伊川、后袭卢氏,因此当机立断撤回卢氏,似这等敏锐的劲敌,纵使是戎马半生的武信侯公孙起,都叹为观止。
魏公子姬润,那是丝毫不逊色于他公孙起的魏军统帅。
“不用多言,我亲自领军。……王,你把守营寨。”公孙起吩咐道。
“遵令。”王无可奈何,唯有点头接令。
不过话说回来,武信侯公孙起虽然能命令王,但是对于希望同行的秦少君,他就无法断然拒绝了。
他只能劝说秦少君:“少君,此番某率军追击魏军,或会遭到魏军伏击,少君千金之躯,岂可置您于险地?”
但很可惜,任凭武信侯公孙起几番劝说,秦少君也没有听从的意思,或许他也想看看,他秦国的武信侯公孙起,与魏国的魏公子姬润,这两位高瞻远瞩的统帅,在智略上究竟孰高孰低。
无奈之下,武信侯公孙起唯有答应秦少君的要求,带上他一同追击魏军。
“武信侯有把握么?余是说追击魏军……”
在途中,秦少君询问公孙起道。
武信侯公孙起摇头不语,一边驾驭着胯下战马前行,一边低着头若有所思。
见此,秦少君也就不好再追问。
由于武信侯公孙起早已通过“魏军的讯息”得知魏军即将撤军,之后早已做好准备,因此,魏军的后军其实距离秦军并不远,仅仅只有三五里地而已。
因此,武信侯公孙起派出去咬住魏军的前军一支约两千余人的铁鹰军,并没有花费多大工夫,便追上了魏军殿后的军队。
但很可惜,魏军殿后的军队,乃是以族青羊部落为首的族骑兵,而统领军队的将领,正是赵弘润的大舅子、族青羊部落的少族长乌兀。
铁鹰军是骑兵不假,但乌兀所率领的族骑兵,更是弓马娴熟,至少在长距离的弓矢战中,族骑兵几乎压制了铁鹰军,使铁鹰军不敢太过靠近。
果然不出肃王殿下所料,秦军果真企图在我军撤离时追击。只不过……秦军为何感觉有畏前畏后呢?
指挥着族部落用弓矢压制着远处的铁鹰军,乌兀心中暗暗纳闷。
他感觉,秦军追击他们时显得颇为保守,无论是的铁鹰骑兵,还是那些秦国正规军。
是的,没有黥面军,由于担心毫无军纪可言的黥面军会在这种关键时候出错,武信侯公孙起此番在追击魏军时,并没有带上黥面军,他所带的,皆是清一色的秦国正规军。
终于,铁鹰骑兵似乎下定了决定,拨马冲上前来。
而乌兀所率领的族骑兵亦不示弱,两支骑兵相互冲了一回,或用弓弩远射、或用短剑相接,各自有所牺牲。
但总得来说,兵力上的损失并不严重。
在乌兀看来,仿佛秦军骑兵有所保留对方似乎在忌惮什么。
这不,待等到魏军撤入常山西侧的小道,铁鹰军就停止了继续向前,留在原地,等待着后方的命令。
算得可真准啊……
在秦军主力队伍中,武信侯公孙起抬头看了一眼天色,瞧见昏日正徐徐落山。
这意味着,当他所率领的军队追击魏军追入常山西侧的那条小道时,天色会愈加昏暗,这会他秦军愈发不容易发觉埋伏在小道两侧的魏军士卒倘若魏军果真设下了埋伏。
而与此同时,在魏军的中军,赵弘润刚刚收到来自后军的禀报。
“报!后军青羊部,遭到秦军骑兵的追击。”
“报!我军后方探得秦军,人数约有两万余,骑兵约五千。”
听了青鸦众的连番禀报,赵弘润面色波澜不惊,只是回头淡淡扫了一眼。
真敢追啊……明明告诉你等我已猜到你军的意图,不至于猜不到我会在撤军时设下伏兵吧,武信侯公孙起阁下?……还是说,你自认为能占到什么便宜?
轻哼一声,赵弘润挥了挥手,淡然下令道:“继续赶路!”
而此时,武信侯公孙起已率领两万余秦军追入常山西侧的小道。
这条小道,一侧即是常山,而另外一侧则是一条几近干涸的河道,再加上这一带植被茂盛、杂草丛生,用兵家的话来说,这是非常适合伏兵的地点。
正因为这样,秦少君骑着马走在这条小道上,直感觉心惊肉跳,生怕这两旁突然窜出一支魏军来。
但不知为何,武信侯公孙起的表情却很镇定。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前方喊杀声大作,在前面追击魏军的铁鹰军,似乎是发生了混乱。
果然有伏兵!
武信侯公孙起双目一睁。
而此时,面前不远处的小道两旁,忽然出现无数魏军,手持弓弩释放箭矢,致使铁鹰军顿时间就有百余人中箭落马。
“杀!”伴随着魏将南门迟一声厉吼,埋伏在小道两旁的魏军步兵,纷纷杀了出来。
由于秦军几乎防备,当即败退。
见此,武信侯公孙起当即下令撤军,命麾下军队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果断撤离。
待等大军撤出常山后,秦少君惊疑不定地看着武信侯公孙起。
要知道,武信侯公孙起早在今日白昼里就已经猜到魏军会在撤军时设下伏兵,很难想象,这位深谋远虑的主帅,竟然还会中了魏军的伏兵。
想到这里,秦少君不解地低声问道:“公孙大人,您明知道魏军会设下埋伏,为何还要追赶?”
听闻此言,武信侯公孙起淡淡笑道:“虽然我有所预料,但我不能肯定,倘若魏公子姬润只是虚张声势,岂不是错过战机?”
“那么现在可以证明了,姬润还是很谨慎的。”秦少君微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武信侯公孙起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般谨慎的他,肯定会在撤军时提防着我军追击,而如今我军已经中过他一回埋伏,换而言之,眼下正是他防范最低的时候……”说罢,他对左右下令道:“传令下去,全军再入常山,追击魏军!”
听闻此言,秦少君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仿佛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武信侯公孙起捋着胡须,正色说道:“如若我所料不差,魏军见已击退了我军,此刻必定火速朝卢氏飞奔赶路,若我军再次追杀过去,必能取胜!”
秦少君闻言一怔,待醒悟过来后,震惊地看着武信侯公孙起:原来他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于是乎,秦军再次折返,追入常山西侧那条小道。
可能是魏军正像武信侯公孙起所言的那般,正加快速度朝着卢氏飞奔,以至于秦军面前的小道非常寂静。
这让武信侯公孙起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追!”他下达了命令。
足足追赶了约两里地,武信侯公孙起忽然得到士卒们的禀报,说前方有一棵树奇怪的树。
于是,他拨马上前,顺着士卒的指引找到了那棵树。
其实那棵树也并非奇怪,只不过是树干上插着一支火把罢了。
不过拨马靠近一瞧,武信侯公孙起就发现那棵树的树干表皮被人刮去了一层,并且有人在上面刻着一行魏字。
秦武信侯死于此!
“……”瞧见树干上的魏国文字,武信侯公孙起面色大变。
而就在这时,小道两旁窜出无数魏军士卒的声音,手持弓弩,朝着小道上的秦军,万箭齐发。
第1178章:失职
秦武信侯死于此。
当看到这句被刻在树上的魏言后,武信侯公孙起如遭雷击,整个人浑身一颤。
倒不是他胆怯贪生,而是他在一瞬间意识到,他与那位魏公子姬润,想到一块儿去了他将击破魏军的希望,放在遭到伏兵后再次追击魏军的这件事上,而魏公子姬润,恰恰就针对这一点,设下了埋伏。
由此可见,魏公子姬润,那是军略丝毫不逊色于他的谋将。
轻敌了……
心中暗道一声,武信侯公孙起当即大声喊道:“撤军!撤军!”
然而,此时魏军的伏兵已对秦军展开了弩矢偷袭,在昏暗的环境下,瞧不见魏军究竟有多少人,只听到这一带魏军的喊杀声震天,无数秦军士卒陷入恐慌,相继被弩矢命中,倒地身亡。
“保护主帅!”
“保护少君!”
一名名忠心的秦军士卒,不顾自身安危,提着盾牌保护在武信侯公孙起与秦少君左右,保护着这两位率先撤退。
而同时,秦军士卒们亦反转队伍,前队变后队、后队便前队,果断地撤离了这一带。
见此,魏军士卒纷纷从埋伏点跳了出来,意图追歼秦军,更有甚者,小道上还出现了一队魏军骑兵,为首一员大将,手持战刀冲杀到秦军队伍中,如入无人之境。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秦军再是勇武,斗志已几近于零,在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击的情况下,便仓皇逃离了常山小道。
看得出来,可能是由于前年函谷一日战役的事,纵使是勇悍的秦军士卒,在面对魏军时亦是战战兢兢,尤其对方还是商水军这支当年击败了自己的、魏公子姬润麾下两支精锐其中之一。
在足足追击了两地里后,魏军停止了追击,商水军主将伍忌甩了甩利剑上的鲜血,宣布全军折返,回归某位肃王殿下的大队伍。
而此时,商水军副将南门迟策马而来,对伍忌笑着说道:“不追了?”
伍忌平静地说道:“赶走尾随的秦军即可,久追没有意义。……反正也无法顺势拿下函谷,见到就收吧。”
“说得也是。”南门迟点点头,随即笑着说道:“话说,那秦帅果真狡猾奸诈,如今想想,他是明知我军会设下伏兵,故意中了第一次伏兵,借此降低我军的防备,方便他再次领兵追击……只可惜,肃王殿下谋高一筹。”
听闻此言,伍忌脸上亦露出了笑容,就仿佛南门迟赞颂的并非是某位肃王殿下而是他。
也难怪,毕竟伍忌对肃王赵弘润那是极为尊崇的。
“在那秦帅醒悟之前,咱们也撤退吧。”伍忌笑着说道。
“嗯。”南门迟点点头道。
于是乎,在两万秦军仓皇逃离常山小道的同时,留下埋伏秦军的魏军,亦整齐有序地向南撤离,准备追赶上肃王赵弘润的大队伍。
暂且不说伍忌等人撤军,且说秦军那边。
不得不说,今日两度遭到魏军的伏击,这让戎马半生的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都体会到了战栗,他已不记得自己多久不曾像今日这样惊慌失措过。
待等麾下的两万秦军士卒逃离了常山小道,武信侯公孙起勒住马缰,回头瞅了一眼黑漆漆的常山小道方向,发现魏军并未趁胜追击,心下长长叹了口气。
他意识到,他被骗了。
别看方才魏军的伏击看似声势浩大,甚至于,那位魏公子在故意留下了秦武信侯死于此的惊人之言,唬得武信侯公孙起当时都有些胆战心惊,但从魏军伏兵并未趁胜追击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魏军的伏兵,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白了就是用来吓唬他们秦军,可能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兵力。
仔细想想,肃王赵弘润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回援卢氏,确保雒城到涧北魏营的粮草运输线,确保麾下大将司马安不会被羯部落、羚部落以及秦将王戬两面夹击,哪有闲工夫与武信侯公孙起的军队纠缠?
虽然说趁机追击,的确可以歼灭不少秦军,但同样的,也会耽误援护大将军司马安的大事,在消灭秦兵与援护本国大将军司马安这两者间,赵弘润自然会选择后者。
在想通这一层后,武信侯公孙起就对自己方才的惊慌失措感到有些羞臊。
他必须承认,他被刻在树干上的秦武信侯死于此那句魏言给唬住了。
“天纵之才呐……”
抬头看了一眼布满星辰的夜空,武信侯公孙起怅然感慨道。
尽管他如今正值壮年,但碰到像魏公子姬润这种年轻而强劲的对手,他亦不由地心生感慨。
“武信侯……”
旁边,传来了秦少君不安的问候。
武信侯公孙起转头看了一眼秦少君,他发现,秦少君在其护卫长彭重的保护下,并没有在方才的混乱中受伤,但不可否认,这位少君此刻灰头土脸的,着实有些狼狈。
“少君,某使我大秦蒙羞了。”
公孙起羞愧地说道。
“武信侯言过了。”秦少君摆了摆手,但是接下来却不知该说什么。
确切地说,他至今都还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明明眼前这位武信侯提出的二次追击魏军的策略极为高明,怎么魏军还会预留伏兵呢?
难道那个人,竟比我大秦的这位武信侯更加厉害?
不由地,秦少君想到了那位曾经的友人,魏公子姬润。
“武信侯,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少君忍不住问道,他感觉己方败地有点莫名其妙。
听闻此言,武信侯公孙起苦笑摇头。
平心而论,此前魏公子姬润的所有行动,包括其故意留给他的讯息,武信侯公孙起皆心知肚明,但他必须承认,魏军设下两道伏兵这件事,实在是惊艳绝伦那是魏公子姬润在猜到他公孙起会二次追击魏军的情况下,故意设下的第二道伏兵。
也就是说,那第二道伏兵,是专门为他武信侯公孙起而设的。
倘若是一般的秦将,在遭到了第一道魏军的伏兵后,就不会再做追赶,但武信侯公孙起偏偏反其道而行,瞄准了遭到魏军伏兵后再次追击魏军的这个机会,但遗憾的是,却一头撞入了魏公子姬润专门为他预留的陷阱。
也正是这样,武信侯公孙起才会有幸看到那棵刻着秦武信侯死于此的树。
倘若武信侯公孙起当时放弃第二次追击魏军的话,或许负责第二道伏兵的魏将伍忌,会在等待些许时辰后,划掉刻在那棵树上的字,悄悄带着魏军伏兵撤离。
“是某轻敌了。”
面对着秦少君的询问,武信侯公孙起苦笑着感慨道。
此时,他心中颇为懊悔:倘若早些就知道魏公子润是毫不逊色于他的谋将,那么,他绝不会让副将王戬兵行险招去偷袭伊山。
这不,眼下魏公子姬润看穿了武信侯公孙起的阴谋,这反而令后者陷入了被动。
就好比此次追击,武信侯公孙起是必须追击的,他必须尽可能地拖延魏公子姬润回援卢氏的速度,使秦军上将王戬能够按照计划,联合羚部落攻陷卢氏,截断魏将司马安的后路,继而联合羯部落对魏将司马安展开两面夹击,完成秦军的初步战略。
他若是不追击,不想方设法拖住魏公子姬润,那么,待等后者率军回到卢氏,就会号令魏军围歼秦军上将王戬与其麾下数千铁鹰军,使秦国失去一位上将之才,以及多达数千的精锐骑兵。
这一点,赵弘润也是心知肚明,他很清楚武信侯公孙起必定会派兵追击,因此设下第一道伏兵。
而对于被第一道魏军伏兵伏击,武信侯公孙起也是早有预料,只不过,他早已瞄准了魏军在击退他秦军后放松警惕的空档,准备再次追击魏军,只是没想到,那位魏公子姬润竟然连这一层都算到了,设下第二道伏兵,让他白白牺牲了不少兵马。
对此,武信侯公孙起是服气的,在他看来,能在这种情况下谨慎地设下第二道伏兵的人,纵观天下之大,恐怕也不会超过十个人,而魏公子姬润年纪轻轻就跻身其中,这让正值壮年的武信侯公孙起不禁有种自己已老的感慨。
在听完了武信侯公孙起的讲述后,秦少君忍着心中的吃惊,低声问道:“武信侯,那接下来怎么办?是否还要追击魏军?”
听闻此言,武信侯公孙起抬头瞧了一眼黑漆漆的常山西侧小道方向。
事到如今,他对铲除魏将司马安一事已无多少把握,毕竟他刚刚才意识到,魏军中也有一位毫不逊色于他的统帅,早已看破了他的意图。
“撤回函谷吧。”
武信侯公孙起冷静地说道。
听闻此言,秦少君脸上露出惊骇之色:撤回函谷?那岂不是意味着放弃王戬将军与那数千铁鹰军?
可能是猜到了秦少君心中的惊骇,武信侯公孙起沉声说道:“是我的失策,在不清楚那魏公子润的情况下,让王戬将军施行了夹击司马安的险招……似这等阴谋,对于一般人好使,但对于魏公子润这般的对手,反而是将把柄主动交到对方手中。……为今之计,我军应当稳守函谷,尽可能地拖延战局,少君殿下您要知道,魏军远比我大秦急着要尽快结束此战。”
“你的意思是?”
“拖!拖到魏国势危,拖到那魏公子润心忧其国其余几路战场,此战方有胜算。”
在说这番话的同时,武信侯公孙起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知道,对付魏公子润这种对手,唯有使用阳谋,而他却在不清楚对方底细的情况下,叫麾下上将王戬使阴谋险招去谋算司马安,这就意味着,他秦军反而落到了下风。
当然,还不晚,他秦军尚可挽回劣势。
但前提是,上将王戬与其麾下数千铁鹰军,武信侯公孙起就爱莫能助了。
无法否认,这是他作为主帅的失职。
第1179章:混乱的战局
半夜,徐徐向卢氏方向行军的赵弘润,便收到了青鸦众的禀报,言秦军已向函谷方向撤回。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赵弘润颇有些震惊地睁大了眼睛。
他原以为武信侯公孙起会继续不依不饶地追击他,尽可能地拖延他率军抵达卢氏的时间,却没想到,那位秦军主帅竟然会如此干脆地放弃追击。
当然,这并不是说武信侯公孙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事实上,这个判断非常高明。
毕竟说到底,武信侯公孙起所率领的十几万驻扎在函山的秦军,才是赵弘润所负责的这个战场最强劲的敌手。
换句话说,如若不能解决掉这十几万秦军,赵弘润根本没办法支援其他战场,哪怕他解决了羯部落与羚部落。
不过话说回来,武信侯公孙起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这也意味着,他已经放弃了羯部落与羚部落,甚至于,也放弃了秦军上将王戬与其麾下的数千铁鹰军。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保守、稳妥,又有些冷酷的决策。
这个决策使赵弘润意识到,纵使他此番铲除了羯部落与羚部落,哪怕是连秦将王戬都擒杀,他日对阵函谷秦军时,仍难免会有一场苦战相信到时候,武信侯公孙起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他魏军无法尽快拿下这场仗的胜利。
而这,恰恰就是赵弘润的软肋。
……算了算了,留到日后再头疼吧。
摇了摇头,赵弘润将心中的烦恼暂时抛之脑后。
既然武信侯公孙起选择了暂时脱离战局,那么,赵弘润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对付他,目前他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回到卢氏,援护大将军司马安倘若迟了一步,导致司马安被陷重围,被羯部落、羚部落以及秦将王戬联手杀死,纵使赵弘润之后全歼了这三路兵马,也无法追回他魏国的损失。
似司马安这等拥有大将之才的将军,绝不容有失!
待等到次日凌晨,赵弘润率军来到了雒宁的西北,此时,他已收到了青鸦众的传来的消息。
如他所料,在昨日黄昏时分,就在他赵弘润刚刚从函谷前撤退的时候,驻军在伊山负责攻打羚部落的鄢陵军主将屈塍,果然遭到了秦将王戬的偷袭。
尽管鄢陵军的屈塍、晏墨、孙叔轲,皆是拥有大将之才的将军,但遗憾的是,这几位将军怎么也没有想到,被他们魏军掌控的三川东部,居然还潜藏着一支企图偷袭他们的秦军。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鄢陵军不出意料地吃了败仗,使得本来被他们压制的羚部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导致鄢陵军失去了主营,只能向东北方向后撤二十里,重新驻扎。
好在无论是秦将王戬还是羚部落的人,都没有趁胜追击,否则,鄢陵军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即便是这样,鄢陵军亦额外战损了近三千人,这个伤亡,让赵弘润感到无比心痛。
这是他作为主帅的失职,是因为他没能提早看出秦军的阴谋,让一支秦军奇兵潜伏到了魏军的腹地。
不过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是,与青鸦众的消息同时抵达的,还有他的幕僚介子鸱送来的书信。
在介子鸱的书信中,这位幕僚委婉地提醒赵弘润有关于秦将王戬那支奇军的事,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指出秦将王戬真正的袭击目标是正负责攻打伊山的鄢陵军。
这让赵弘润感到很是惊讶。
要知道,他是通过函谷秦军的诡异态度,才察觉到情况不对,而介子鸱远在雒城,他是如何猜到这件事的?
原来,在两日前,禄巴隆就率领着以羝族纶氏部落战士为主的一部分川雒联军,返回雒城一带。
按照赵弘润原本的战术安排,禄巴隆会将麾下川雒联军部署在雒城一带的山林,守株待兔等待着秦将王戬偷袭雒城。
随后,禄巴隆会按照赵弘润的吩咐,将秦将王戬的军队驱赶回函谷,与赵弘润部署在函谷前的魏军对王戬军展开两面夹击。
而在抵达雒城一带后,禄巴隆便派人向介子鸱这位赵弘润的幕僚送了个消息,提醒后者提防秦将王戬的偷袭,毕竟雒城是一座几乎没有城防力量的自由贸易城市,以往,川雒联盟各部落的战士是这座城池的主要防卫力量,而如今,赵弘润抽调了这些部落许多战士,组成了川雒联军,这使得雒城的防卫力量大大削弱。
因此,禄巴隆觉得有必要派人提醒介子鸱,免得雒城被秦将王戬摧毁地太过于厉害,毕竟雒城非但是川雒联盟的根基,也是川雒联盟的财富来源。
但是,这份预警的消息送到了介子鸱手中时,却引起了介子鸱的怀疑肃王赵弘润故意在雒城留下破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