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如今,殿下准备在这个楚营迎击暘城君熊拓……说实话难度不小。毕竟这座营寨无险可守,背后的鄢水反而会成为我军的累赘。再者,营内三万余楚军的战俘,介时也会变成不安要素……如此,无异于腹背受敌。”说到这里,百里跋觉得自己已经解释地够清楚了,于是便停了嘴,询问赵弘润道:“如此。殿下还欲在此迎击暘城君熊拓么?如若是,某想听听殿下的主意。”

    赵弘润闻言沉思道:“百里将军,本王是这样想的。……虽然此地以北的大片疆域是我大魏国土,但不可否认目前这块地域在楚军的掌握之中,轻易进兵……楚军不会给我军建造营寨、站稳脚跟的机会。”

    “唔。”百里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既然进兵不成,不如索性在此以逸待劳,准备迎击暘城君熊拓的事宜。……使战线拉长。”

    “使战线拉长?”

    “对!楚军攻陷了我大魏六个县城,相信在这些县城内。暘城君熊拓必定会留下守卫的军队,如此想来。其实他带兵攻打我营时,并不足十万军。如此说来,就并非是三万五千迎击十万大军,可能楚军的人数仅仅只是我军的两倍左右,这个兵力的差额,并不足以使我军丢失这座营寨。”

    “唔。”百里跋又点了点头。

    见此。赵弘润又继续说道:“使战场拉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楚军运粮的路线,也被迫拉长了。”

    百里跋听到这里眼睛一亮,带着几分喜色插嘴道:“殿下的意思是。袭其粮道?”

    “对!”赵弘润点点头,正色说道:“楚军几乎都是步兵,而我浚水营有五千由曹玠将军率领的轻骑。……是打是退,主动权在曹玠将军手中。”

    百里跋闻言皱了皱眉,摇头说道:“五千轻骑,不足以冲击近十万的楚军呐……”

    赵弘润摇摇头,更正道:“不是让曹玠将军集中骑兵去冲击楚军,而是骚扰,不停地骚扰。……将五千骑兵队拆分,猎杀楚军的小股兵力,用弓弩远射,绝不让楚兵靠近。若楚兵接近,则策马奔离,至远处再次用弓弩远射,反复如此,不厌其烦。……总结来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百里跋为之动容,转头笑着对曹玠说道:“曹玠,你要立大功了!”

    “借大将军吉言了。”曹玠满脸兴奋地搓着手,一脸亢奋之色,相信他已经可以预见,只有步兵的楚军在他麾下骑兵队无休止的骚扰下将会是怎样一副凄惨的局面。

    忽然,他心中一动,问道:“殿下,那若是楚军调动长弓手戒备,我骑兵该如何?”

    “退。”赵弘润言简意核地说道:“并非所有的楚兵都是长弓手。”

    “明白了。”

    曹玠在其他四位营将军羡慕的目光中抱拳领命。

    见此,赵弘润又说道:“方才大将军言暘城君熊拓率军至此应该还有六日左右,那么在这六日里,我决定增固这座营寨的防御力度,争取将这座营寨打造成得跟刺猬一样堡垒,叫暘城君熊拓无从下口!”

    说罢,他转头望向百里跋。

    “大将军,我托你随军带来的那两百多位工部的官员与工匠们,如今可在安陵?”

    “唔……”

    百里跋有些错愕地望着赵弘润。

    原来是用在这里么?那工部的两百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增筑营寨

    当日,浚水营大将曹玠命部下骑兵们带足了六日的口粮,便前行一步率军离开了鄢水大营,即原楚平舆君的先锋军营寨。

    临离开前,他受赵弘润托付,带着五百名骑兵先渡过鄢水往安陵拐了一圈,将那两百位跟随浚水营兵将从大梁来至前线的工部的官员与工匠们带到了鄢水大营。

    当时赵弘润反正无大事,听说工部的官员与工匠们到了鄢水大营,便亲自到辕门迎接。

    浚水营大将军百里跋一瞧心中纳闷,不过他见赵弘润都亲自去迎接了,他也只好奉陪,于是便一同到辕门迎接。

    堂堂肃王与浚水营大将军亲赴营寨辕门迎接,这份礼遇,让带队的工部左侍郎孟隗颇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大拜还礼。

    期间,随行的宗卫沈彧也觉得纳闷,毕竟工部是六部中地位垫底的存在,明明他家殿下赵弘润对吏部与兵部都不假以辞色,却唯独对工部格外礼遇,这让他有些想不明白。

    其实很简单,因为赵弘润心中清楚,尚书省六部中虽然工部的地位最低,但是这个府衙却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兴衰。

    别以为工部的职责就是给皇帝造园子,事实上,工部负责着屯田、水利、筑坝、修路、挖河道、修长城、建城池、冶铁、采矿、纺织等许许多多的事物,再者,任何官用器物也都是由工部打造,包括制定度量衡的各种工具,以及户部造铜币的大型器械,甚至是修造帝陵等等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工部需要负责的事物涉及极广,土木工程只是其中一项罢了。

    因此在赵弘润看来。工部其实才是六部中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官府机构,因为他直接影响着整个大魏的根本国力。

    可怪就怪在,明明工部是如此重要的官府机构,但是它在六部中的地位最低,在朝中也最没有言语权可言。

    说实话,赵弘润挺为他们鸣不平的。

    “孟大人。此番劳工部的诸位辛苦赶至此地,实乃有重任托付。”

    将工部左侍郎孟隗请到帅帐后,赵弘润先恭敬地朝着此人拱手行了一礼。

    工部左侍郎孟隗见此连忙还礼,连连直说不敢:“下官当不起肃王殿下此礼,殿下有何吩咐,尽管说来,孟某与工部无有不从……不过下官有言在先,这打仗的事,孟某实在不擅长啊……”

    瞥见这位孟大人满脸的犹豫为难之色。赵弘润似乎是猜到了什么,笑着说道:“孟大人放心,本王岂能是大材小用,让工部的诸位提着刀子去跟楚人拼命?……工部的诸位,你等的性命在本王心中可是金贵地很呢!”

    孟隗喜滋滋地听着赵弘润的恭维,心中不觉很是高兴,毕竟在大梁,很少有人会将他们这些工部官员当回事。

    “承蒙殿下器重。哪怕是殿下让下官提着刀子去跟楚人拼命,下官也认了!”

    “哈哈。”赵弘润笑了几声。握着孟隗的手臂将他引到帐内桌旁,指着桌上几张图纸说道:“孟大人,本王希望工部的诸位能助我军增固这座军营的防御。”

    “原来如此。”孟隗恍然大悟,低头一瞧桌上的图纸,脸上不由得露出几许惊讶之色:“咦?这几张图纸……”

    他不由自主地拿起最上面那张图纸,仔仔细细地观瞧。

    那是一张鸟瞰图。画的正是这座军营,可让孟隗感到惊讶的是,这张图纸画得极其工整、详细,绝非是随手画的,倒像是用尺子等度量工具一笔一笔缜密绘画。甚至于上面还标记了长宽、方向,使得久浸于此道的孟隗一眼就能瞧明白这个军营的大致规模与营内的建筑。

    “……”

    孟隗似乎是瞅出了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伸手小心地在图纸上的直线上轻轻摸了摸,随即若有所思地望着赵弘润:“炭?”

    赵弘润微笑着点了点头。

    是的,孟隗手中的图纸是由炭笔画的,倒不是他刻意地卖弄什么,原因在于用毛笔画这种图纸,很难画出让他满意的直线,再者,毛笔很容易滴下墨汁,污染了整个图纸。

    因此,赵弘润叫宗卫们找了几根柳枝烧成炭,然后用利刃将炭削成笔的形状,制成最简单的炭笔。

    用炭笔画直线,可要比用毛笔画直线的效果好得多。

    孟隗好奇地拿起桌上一支炭笔,问道:“木炭?”

    “不,是柳枝的炭。”

    “哦……”孟隗恍然地点了点头,旋即,他发现桌上还有几块掰碎的干馒头,碎末明显成黑色,他心中微微一动,小心地拿起炭笔在图纸上的空白地方画了一道,旋即拿起一块干馒头轻轻擦拭了几下。

    如他所料,图纸上的炭笔痕迹逐渐被擦拭掉了,虽然仍有痕迹,但显然要比用毛笔画好得多。

    这个倒是不错,我工部可以效仿……

    孟隗欢喜地想道,毕竟但凡是工部的官员们,画图纸向来是他们最头痛了,因为毛笔蘸墨水画出来的图纸不具备可修改的功能,往往一笔画错整张图纸就报废了。

    而赵弘润所用的这种方法,显然可大大提高容错率。

    回过神来,见猎心喜的孟隗见肃王赵弘润在旁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不禁有些尴尬,自嘲道:“下官就是这样,瞧见好东西都忘乎所以了……殿下,你是打算如何增固这座营寨呢?”

    见此,赵弘润拿起另一张图纸,指了指图纸,说道:“孟大人请看。”

    这第二张图纸,是一份营寨木墙的剖图面,因为赵弘润画得非常规矩,因此孟隗瞧了几眼就能明白他的意思。

    “殿下,这些倾斜对外的固定于墙外地上的,是何物?”

    “是这样的,我军刚刚取得一场大捷。收缴了楚军的器械无数,本王打算将那些楚军的长枪用在这里,固定在墙外,防止楚军靠近,攀登营墙。”

    “唔……那木墙上这些……”

    “也是从楚军处收缴来的刀剑,本王打算从营墙的内测。嵌入进去,刀刃冲外,也是为了防止楚军攀登营墙。”

    孟隗思忖了片刻,点头说道:“这个不难。……只是,那些收缴的敌军器械,足够么?”

    赵弘润闻言笑了笑,心中那可是六万楚军的刀枪。

    “看着用吧,先保证南面与东西两侧,北面可以忽略。”

    “营寨北面临近鄢水。下官来时就已经注意到了。”孟隗会意地点了点头。

    旋即,他便伸手去拿第三份图纸。

    “这个是……弩车?”

    “不不不。”赵弘润连连摆手,笑着解释道:“是这样的,从楚军收缴的器械中,有不少是长弓,本王见这些长弓堆着反正也没啥用,于是便想,能否改造一下。用在营寨的防守上……孟大人你看,将这长弓十字形固定在一根方木上。方木上刻上可容纳箭矢飞射的凹槽,介时将这些器物都固定在营寨的墙上,如此一来,士卒只要往里面加箭矢……”

    “那如何瞄准呢?”

    “你看这里,方木的前段并不固定死,可以上下小幅度地调整射箭的水平高度……”

    唔。类似于弩,不过依长弓的射程,射程看来要比弩远得多……

    孟隗心中合计了一番,点点头说道:“这也不难。”

    说罢,他主动拿起桌上最后一张图纸。然而这张图纸,却让他整张脸的表情都变得严肃凝重了许多。

    “战车?……不对,这是……井阑车?唔,倒是挺像……不过这,这也太高了吧?三丈?”

    “三丈。”赵弘润点了点头:“细节的要求本王都注明在图纸上,相信工部的诸位一眼就能够明白。”

    “唔……”孟隗缓缓点了点头,思忖着说道:“增固营寨的防御并不难,不过这井阑车,打造不易……”

    “这个不急。”赵弘润摆摆手,笑着说道:“下一波楚军来犯,差不多得六日左右,这段时间,咱们先砍伐附近的林木,运至营中,先增固城墙,井阑车,徐徐再造。”

    “明白了。”孟隗点点头,将几张图纸都折叠好放入怀中,正色说道:“那事不宜迟,请殿下拨给下官一些兵士……”

    “要多少人?”

    孟隗思忖了片刻,皱眉说道:“若是按照殿下所言的话,恐怕得万余以上,只有万余以上的人力,才能在这六日工夫内砍伐足够的林木,并将其运至营内。”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短短六日,除非日夜赶工,否则不足以完成殿下的托付。……换而言之,要两万人以上。”

    此时浚水营大将军百里跋在一旁静静听着,听到这里不觉皱了皱眉:“两万人?殿下,咱们总共也就只有三万五千……不对,曹玠的五千人已经离营了,换而言之仅剩下三万人。这三万人中拨出两万人去增固营寨,恐怕会直接影响之后的守营事宜。”

    言下之意,要是两万人都用来砍林木增固营寨,累地精疲力尽,等楚暘城君熊拓率领大军赶来,这场仗还有得打?

    “大将军误会了,孟大人的意思是,白天一万人,晚上一万人……”

    “那也……”

    赵弘润抬手打断了百里跋的话,笑着说道:“大将军别忘了,咱们营内有三万楚军的俘虏,白天的那一万人,至少能省下七八千……”

    “给俘虏砍木的利器?”百里跋皱皱眉,提醒道:“恐生变故。”

    “当然不给。……我军的将士负责砍树,由那些俘虏负责搬运,全程由浚水营的士卒看管,若有人趁机逃离或作乱……杀!”

    “唔。”百里跋点了点头,说道:“似这般安排,倒是不错。”

    说罢,他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赵弘润,心中有些好奇。

    留着那三万楚军俘虏,莫非就是为了这个?总感觉,这位殿下还有别的意图……(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阴招

    夜幕降临的时候,原鄢陵县令裴瞻带领着一支车马队,姗姗来到了魏军的鄢水大营,带来了赵弘润急求的斧子、锯子、凿子、锤子、铲子、锄头等农作工具。

    不夸张地说,当从到过安陵一次的浚水营大将曹玠口中得知肃王赵弘润急需一批农作工具后,裴瞻几乎是搬空了安陵城内的农具。

    毕竟这是那位肃王殿下的嘱咐,是那位一举全歼了楚六万先锋军的肃王殿下!

    交割完那数量众多的农具后,负责押运的安陵武尉就自个带着人马回安陵去了,但是裴瞻却执意留了下来,因为他想看看,创造了一次奇迹的肃王,能否再次创造奇迹,打败楚暘城君熊拓的十万大军。

    而在得到了这批及时运到的农具后,当夜,武尉陈适、王述、马彰三人便率领着万余的鄢陵兵到附近的林子里砍伐林木。

    他们只负责砍伐,并不需要运输,因此,一夜下来,虽说工作效率不如白天,但好歹也是砍了好一片林子。

    待等到次日清晨的时候,陈适、王述、马彰三人便带着麾下鄢陵兵回营寨休息睡觉去了,由浚水营的射准营将军宫渊、与步兵一营的将军吴贲,接手了前者的任务。

    与他们一同离营的,还有几近一万名楚军的俘虏。

    这三者的分工很明确,由将军吴贲与其麾下五千步兵继续砍伐林木,至于他们砍伐下来的林木,以及昨日晚上由鄢陵兵砍伐下来的林木,皆由那几近一万名楚国俘虏负责搬运。

    至于将军宫渊与他麾下射准营的弓弩手,则负责监督那一万名楚国俘虏。

    为了震慑那一万名楚国俘虏,赵弘润将那两百辆战车也搬了出来。让他们协助宫渊将军监视那群俘虏。

    果然,被战车屠杀怕了的楚国俘虏们,在瞧见那两百辆战车的时候一个个吓得面色发白,尽管他们昨晚上就听说,今日他们要负责搬运被砍伐下来的林木。

    也难怪,这些楚军着实被那种恐怖的战车给杀怕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这些楚军俘虏普遍对魏军怀有惊恐,但为了谨慎起见,他们还是被绑了双脚——用一根绳索的两端分别绑在俘虏的双脚上,系上死结。虽不影响他们走路,但却不能奔跑,否则一跑进来就摔跤。

    此时再看这群楚国俘虏,他们自昨日被关到魏军营寨内后,就没有吃过什么东西,连水都没喝几口。再加上身上的皮甲都被剥掉了,仅穿着单衣,在寒冷的夜里忍饥挨饿了一晚上,显得格外虚弱。

    而在他们被绑上绳索的期间,宫渊来回在旁边踱步着,安抚加恐吓地说道:“都老实点!……乖乖听话,服从我军兵士的指挥,你们便性命无忧。反之。若有人蓄意作乱,哼哼。瞧见本将军麾下将士们手中的弓弩没有?瞧见那两百余辆战车没有?……你们可以试试,到底是你们跑得快,还是我军的弩矢射得快!”

    “……”

    众楚军俘虏们低着头不敢言语,被绑好了绳索后,挨个走出了魏营。

    唯有在经过大营辕门处的几只巨大的木桶时,他们的眼中这才升起几分神采。

    那些木桶中。装的都是刚烧好的米饭,据将军宫渊所言,今日参与搬运的楚军俘虏,在出发前可以抓一把米饭充饥,晚上回来的时候也可以抓一把。

    但。只限一把。

    显然,魏兵们也是防着这些俘虏,不希望他们吃饱肚子恢复力气,以免这些俘虏逃跑或反抗。

    因此,规定只允许抓一把,既不至于饿死,但也不足以填饱肚子。

    至于没有力气怎么搬运砍下来的林木这个问题,将军宫渊表示这根本不成问题,毕竟这里有一万名楚兵俘虏,一个人搬不动,那就两个人呗。

    总之,决不能给这帮人逃走的希望。

    楚兵俘虏们挨个抓了一把米饭,塞入口中狼吞虎咽,仔细想想,他们除了昨日早上攻鄢水时吃过一顿外,至今为止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没过多久,陆续便有楚军俘虏们开始了搬运木头的工作。

    或许有人以为放任这一万名俘虏在外,十分威胁,然而仔细想想,其实并不然,毕竟有整整五千名弓弩手看守着他们,换下来,一名魏兵弓弩手只不过负责看守两名俘虏。

    就算有人作乱,一箭射死一个,另外一个拔剑砍死,根本不成问题。

    更何况,这附近还有整整两百辆战车缓缓地充当着巡逻的角色,用以威慑那些楚国俘虏。

    或者是因为饥寒交迫没有力气逃跑或反抗,也就可能是单纯觉得不可能从五千弓弩手以及两百辆战车手中逃脱,因此,绝大多数的楚兵俘虏都很听话。

    当然,终归那是一万名俘虏,总有几个看不开,伺机逃跑,结果显而易见,没走——因为绑着绳索根本跑不起来——多远就被魏军的弓弩手们给射死了。

    这也算是杀鸡儆猴吧,反正不管怎么样,有了那几个被射死的家伙作为榜样,其余的楚军俘虏们根本不敢有什么歪脑筋。

    临近晌午的时候,赵弘润与大将军百里跋,以及原鄢陵县令裴瞻,宗卫沈彧等人,外加工部左侍郎孟隗与其余工部一些官员,好一帮人缓缓来到这里视察情况。

    瞧见这一行人,将军宫渊连忙策马迎上前去,继而翻身下马向赵弘润以及百里跋行礼。

    “肃王,将军。”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目视着远处正在搬运木头的楚国俘虏,问道:“如何,还顺利么?”

    宫渊也是一个心思比较缜密的将军,听得懂赵弘润话中的深意,微笑着回答道:“很顺利,果然出现了几个不听话的……射死那几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后,其余人就听话多了。”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

    虽然他明白宫渊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他心中更加清楚,这种靠恐吓的手段,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将这些楚国俘虏的神经逼迫到几近崩溃的地步,那么,这帮人十有**会一窝蜂地跳出来。

    想了想。赵弘润对宫渊说道:“宫渊将军,劳烦你代本王向他们传达,只要他们配合我军,六日后,本王就释放他们……三万人,全部释放!”

    百里跋闻言面色一变,满脸惊疑地望向赵弘润。

    可在转念仔细一想之后,他脸上逐渐露出了几许莫名的笑容。

    他忍不住赞叹道:“不愧是肃王殿下,一石二鸟。好心计!”

    见百里跋似乎是猜到了自己的用意,赵弘润微微一笑,也不意外,毕竟百里跋那可是擅长打仗的将军。

    不过其他人就有些纳闷了,心说放回这三万楚军俘虏,这算哪门子的一石二鸟?

    对于这些人挂在脸上的纳闷,百里跋视而不见,唯独当他瞧见宗卫沈彧也是一脸疑惑的表情时。他就有些忍不住了:“沈彧,你可是肃王殿下身边的宗卫长。似你这般,怎配担当重任?……好好想想罢!”

    面对着百里跋这位宗卫先辈的提醒,沈彧顿时感觉压力倍增。

    对于这一幕,赵弘润视若无睹,毕竟百里跋是好意,再者。沈彧等人可是他的肱骨心腹,若是他们成长起来,对于他的帮助也更大。

    而此时,百里跋似乎是注意到了自己麾下将军宫渊脸上也是一脸疑惑的表情,顿时面色一沉:“还愣住做什么?快去啊。”

    “哦……哦!”宫渊如梦初醒。点点头正要前往传达赵弘润的意思,没想到赵弘润又开口喊住了他。

    “等等,宫渊将军。……再补充一句吧,告诉他们,若是在此六日期间,有人逃跑,那么,逃一个人,便就近杀一百人!唔……若是有人举报逃跑者,并协助我军士卒将其射杀,那么,这条规定就不算。”

    这句话的用意宫渊还是明白的,抱拳领命而去。

    望了一眼麾下将领宫渊离去的背影,百里跋感慨地说道:“……如此一来,非但我五千射准营的将士们盯着他们,恐怕他们自己也会盯着四周,随时注意着是否有人逃跑……”

    “是啊。”赵弘润点点头,笑着补充道:“只要给予那些俘虏一线希望,就应该没有人会拿自己的性命涉险了。”

    “唔。”百里跋亦点了点头。

    正如他俩所预料的,当那越来越多的楚兵俘虏们从宫渊口中得知了赵弘润的话后,那一万楚军俘虏又惊又喜,毕竟赵弘润清楚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听话,那么在六日后,楚军就释放他们。

    听到这个天大的喜讯,哪怕是那些本来有心趁机逃跑的楚兵俘虏,都抛却了逃跑的念头。

    人就是这样,在看到希望的时候,就绝对不会让自己轻易涉险。

    不可否认,赵弘润这句话的效果强大无比,在随后的几日,每日负责搬运木头的楚军俘虏们都很听话配合,并且随着六日期间逐渐接近,他们也越加精神。

    话说回来,赵弘润所说的六日后无条件释放俘虏是真的么?

    的确,赵弘润就是这么想的。

    待等六日后楚暘城君熊拓率领大军来到此地,赵弘润会信守承诺,将那些没有武器、没有甲胄,并忍饥挨饿了好几日的三万楚军俘虏无条件释放,让他们到楚暘城君熊拓的军中去。

    只要那三万楚兵俘虏回到了楚暘城君熊拓的大军中,到时候,暘城君熊拓便不得不养活这三万嘴,毕竟他不可能无端端地杀死这三万名士卒,使近十万大军中的其他士卒心寒。

    可他花费了许多兵粮养活的,却是三万名没有武器、也没有铠甲,并且忍饥挨饿了好几日,在短时间内根本派不上用场的士卒。

    可即便如此,楚暘城君熊拓还是必须得养活这三万名楚军俘虏,以免军心浮动。

    再者,多了那整整三万张嘴,楚暘城君熊拓的大军,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毋庸置疑就会更大。

    这就意味着,负责楚军后勤粮草输运的队伍,他们的输运量与输运次数也随之增加。

    换而言之,浚水营大将曹玠所率领的骑兵,他们伏击楚军粮道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总结来说,这招一石二鸟,确实是一个很阴损的招。

    不过这并不算完,因为赵弘润正在考虑,试图使这招变得更加阴损。

    ps:求订阅~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阳城君熊拓

    洪德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楚平舆君熊琥所率领的楚六万先锋军折戟于鄢陵,全军覆没。

    此后大概三日左右,那些侥幸逃过鄢水的数百楚兵,终于千辛万苦地来到了上蔡。

    上蔡,是古蔡国的遗址,同时也是如今魏国与楚国的一段边境地带。

    因为魏、楚边境向来兵戈战事不断,因此,但凡是两国的边境地带,因此几乎没有两国的百姓居住,逗留在这种边境地带的,往往都是些强盗、山贼之流。

    不过自从楚暘城君熊拓率领大军进驻了此地之后,这附近的强盗、山贼们,几乎都销声匿迹了。

    自楚王正式对魏宣战之后,暘城君熊拓立即挥军进驻上蔡,兵出数路,命令麾下的熊氏贵族、以及寻常将领,迅速地攻打魏国的城池,并陆续攻克长平、辰陵、许县、商水、西华、临颍。

    虽然魏国的地方县抚与武尉们率领城内军民死命抵挡,但终究无法抗拒楚国的军队,充其量不过是延缓了破城的时日而已。

    这不,就在最近,有漯河之险的召陵城,在被楚国大军团团包围强攻了数日后,终于也被攻陷了。

    召陵的陷落,意味着暘城君熊拓拔除了向前方进军的最后一颗钉子,他终于能够毫无顾忌地向北挥军,支援前线的先锋军,即平舆君熊琥。

    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前线的数百名战败而归的溃兵,竟向他传达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平舆君熊琥战败,几近全军覆没。

    “怎么会?!”

    在召见那些溃兵的过程中,听说了这个骇人消息的暘城君熊拓失态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而其余在帅帐内旁听的将领们亦是大为震惊。

    要知道,平舆君熊琥手中可是握着六万大军啊。而魏国的鄢陵城才有多少守兵?

    “鄢陵有支援至,诱骗我军渡鄢陵,并伏击了熊琥大人。”

    说着,那几名被召见的溃兵详细地将他们所知的情况告诉了暘城君熊拓,只听得后者频频皱眉,半响也没有开口。

    良久。暘城君熊拓这才犹豫地问道:“熊琥呢?”

    那几名溃兵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人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回禀道:“当时魏军占据了浮桥,将我军兵士逼下鄢水,熊琥大人混在军中,或可能被俘,或……”

    他没有说下去,但帐内众人却能听懂他想表达的意思。

    或被俘,或已战死……么?

    暘城君熊拓倦怠地揉了揉眉骨,不由地长吁短叹起来。

    要知道。平舆君熊琥乃暘城君熊拓的堂兄,二人岁数相差无几,区别仅在于,熊拓乃当今楚王的儿子,熊氏一族的王族血脉,而熊琥则是旁支,属于公族。

    如果用魏国的称呼来解释,相当于皇子与世子的关系。

    但是因为两人年纪相仿、又是从小玩到大。因此平舆君熊琥一向鼎力支持暘城君熊拓,协助他在楚国扩大影响力。希望他日后成为楚国的王。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听说平舆兄熊琥或面临不测,暘城君熊拓不由地感到一阵揪心。

    帐内,有一名将领见到熊拓这幅表情,连忙安慰道:“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