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庄公韩庚在离开时还对韩王然说了一句:“大王,臣告退。”
此时,楼阁内就只剩下侯韩武与韩王然。
侯韩武看了一眼地上那只被康公韩虎踏碎的鸟笼,暗自轻叹一口气,蹲下身,用手抹开鸟笼的碎片,将那只已经一动不动的百灵鸟拾了起来,在仔细查看了一下后,他发现百灵鸟的脖子明显是被摔断了,无力地耷拉着。
这个韩虎,实在是无礼!
暗自骂了一句,侯韩武脸上堆起几分笑容,犹豫着说道:“要不,为兄再派人替大王寻一只百灵?”
韩王然一脸沮丧地低着头。
见此,侯韩武心中有些愧疚,不知该说什么。
而此时,韩王然语气哽咽地说道:“兄长,我不怪康公大人。康公大人说得没错,我大韩祸在眼前,可我却仍然醉心于玩鸟,不顾祖宗社稷基业,过错在我……只是这只百灵陪伴我已久,能否让我亲手将它安葬?”
看着韩王然满脸恳求的模样,侯韩武心中不忍,将手中已死去的百灵鸟递给韩王然,安慰他道:“你能这样想,固然是好。……等魏军退走之后,我专门派人挑选鸣声清脆悦耳的鸟,送一只,不,送十只给你,好让你日夜耍玩,可好?”
“嗯。”韩王然双手捧着那只死去的百灵鸟,轻轻点了点头。
见此,侯韩武稍一沉吟,拱手说道:“大王,那我先行告退了。”
“兄长慢走。”韩王然恭送道。
侯韩武点点头,转身离开。
而待等侯韩武迈出殿阁的门槛后,方才还是一副唯唯诺诺表情的韩王然,用右手抚摸着那只已失去了生机的百灵鸟的羽毛,眼神中流露出几分黯然与悲伤。
忽然,眼眸中闪过一丝隐晦难明之色。
“……”
韩王然低着头,一言不发。
而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外,肃王军正在建造军营。
商水军在东,鄢陵军在西,游马军居中,肃王军近十万军队,就在邯郸城的眼皮底下,肆意建造军营。
按理来说,距敌城仅五六里建造军营,这是非常凶险的事。
但是,肃王军的士卒们却丝毫也不担心。
因为他们在军营的外围,修葺了一道矮墙作为防御他们哪里是在建营,分明就是在建造一座城郭。
见到这种情况,邯郸城西南城墙上,荡阴侯韩阳以及其余几名韩军将领气得咬牙切齿,因为在他们看来,魏军的举动实在是太张狂了,简直就是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此时此刻,荡阴侯韩阳恨不得率领邯郸城内的守军,杀向对面的魏军,即是不能杀败韩军,也要让对面的魏军不敢小觑他们韩国。
只可惜,直到如今,他都想不出办法破解魏军的战术魏军那用武罡车与矮墙(水泥墙)的据点推进战术,简直是无懈可击,纵使邯郸一带仍有不少骑兵,亦对这支拥有龟壳般坚固防御的魏军束手无策。
“那是投石车么?”
忽然,有一名将领指着远处的魏营,惊声说道。
荡阴侯韩阳顺着那名将领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瞧见魏营一带,魏军将一架又一架的投石车整齐排列。
隐约可见,魏军的士卒正在搬运石弹。
这是要攻城?
荡阴侯韩阳皱了皱眉,心中甚为焦虑。
他转头问附近的将领道:“魏军可曾派人来交涉?”
众将领闻言摇了摇头,皆说没有。
见此,荡阴侯韩阳心中诧异。
因为按理来说,魏军打到他们韩国的都城邯郸,应该会派人与他们交涉的,无论是威胁也好,劝降也罢,总是会派人过来的。
可奇怪的是,对面那支魏军迟迟没有派人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那位魏公子润,只是单纯要攻陷邯郸,并未打算借此威胁他们?
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荡阴侯韩阳想不通。
在他看来,首先,魏军无法攻灭他韩国,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他韩国还有许多精锐的军队部署在北方的国境边疆。倘若魏军咄咄逼人,使得他们韩国将北方的军队南调,魏军未见得能讨到什么便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魏公子润派人与他们交涉,促成城下之盟,从他们韩国手中争取战败赔偿,这才是对魏公子润以及对魏国最有利的选择。
倘若果真攻陷邯郸,这对魏国有什么好处么?
是,不可否认魏军的确能在邯郸抢掠到大批财物,可这样也会使得他们韩人与魏人称为不共戴天的死仇,而在这个时代,对一个国家最大的羞辱,莫过于攻陷其王都。
这份仇恨,甚至百年都不会消亡。
十几年前灭亡的宋国,至今还在反抗魏国的统治;而百余年前被楚国攻灭的越国,如今已成为楚国最大的内患。
魏公子润何来的底气,欲羞辱韩人?难道是因为此番魏军打败了他们韩国的军队?
荡阴侯韩阳冷哼几声,因为他很清楚,他韩国最强大的军队,至今都还未调动呢,倘若魏军当真因为这点优势就沾沾自喜,那韩阳只能说,这帮魏人太小瞧他韩国了。
“唔?”
忽然,荡阴侯韩阳微微一愣,因为他看到己方邯郸的城门开启,有一支看似使节模样的人马出了城,径直往对面的魏营而去。
要求和?还是说拖延时间?
荡阴侯韩阳暗自猜测道。
而与此同时,在魏营的前方,赵弘润正站在营内一座刚刚建好的哨塔上,眺望着远处那座雄伟的韩国王都邯郸城。
“真大啊……”他喃喃说道。
听闻此言,一起挤在哨塔上的肃王军将军们都在笑。
不得不说他们很兴奋,毕竟这是攻打一国的王都嘛。
倘若他们肃王军此番能够攻陷眼前这座韩国的王都邯郸城,那么,他们不但会被载入魏史,甚至会载入各国的国史。
毕竟他们这支军队,曾经攻陷了楚国的王都寿郢,不管这其中是不是有楚王熊胥故意放魏军入内、借此达成他政治目的的可能。
倘若此次肃王军能够攻陷韩国的王都邯郸,那么,肃王军将成为一支攻陷了两国王都的军队,纵观天下,还没有哪支军队获得过这等殊荣。
因此,众将军们很兴奋地在商议攻打邯郸的战术,期间有人提议打造一千架投石车轰塌邯郸的城墙,引起附近众兵将的哄笑。
不得不说,此时的肃王军兵将,无论是心态还是士气,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而就在众人谈笑之际,有一名士卒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冲着哨塔上的赵弘润喊道:“肃王殿下,邯郸城派来了使者,欲求见殿下。”
“使者?”
赵弘润微微一愣,心下有些意外。
这还没打呢,邯郸的韩王室就怕了?(未完待续。。)
第1005章:交涉
韩国王都邯郸派往魏军的使节,乃是韩王庭的上卿韩晁与士大夫赵卓,护卫将乃是邯郸本地的将军张开地。
他们一行十几人,乘坐着三辆马车,悬挂着韩的旗帜,缓缓来到了距离邯郸城仅五六里地的魏营。
当时,士大夫赵卓从马车内窥视,看到远处那座魏营仿佛连绵十几里,面色有些难看,转头对上卿韩晁说道:“韩晁大人,观魏军距城仅五里设营,其克我邯郸之心甚坚呐。”
韩晁闻言点了点头,认可赵卓的说法,毕竟魏军只有在攻打邯郸之心极为迫切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在距城仅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方便日后攻打邯郸。
这从侧面体现出了魏军的自信他们并不认为邯郸的韩军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魏军数仗皆胜,兵骄将傲,或有可趁之机。”韩晁捋着胡须沉思道。
听了这话,赵卓也是点头称善。
他俩都觉得,魏军在距离邯郸仅五里的地方建造军营,这明显是因为打了几场胜仗的骄傲所致,正所谓骄兵必败,因此韩晁与赵卓认为,只要能稳住这支魏军,尽可能地拖延其攻打邯郸的日期,待等上谷守马奢率领援军赶到,必定可以击败魏军,解除邯郸之围。
他俩正在马车内商议时,马车缓缓来到了魏营前,使节队伍的护卫张开地策马上前,向守在营门附近的魏兵交涉,道出了此番前来的缘由。
今日守在这座营门附近的,乃是如今已升任五百人将的商水军士官白。
当时白正在营地附近与周围的商水军士卒嬉笑逗闷,忽见远处有三辆马车在几名护卫骑的保护下缓缓驶来,微微皱了皱眉,毕竟这三辆马车皆竖立着韩字旗帜。
于是,白带着二十几名商水军士卒围了上去,用手中的兵器对准了这些不速之客。
见此,使节的护卫将张开地策马上前,用魏国方言对白解释道:“我等是奉大王之命,欲求见魏公子润,希望给予方便。”
魏公子润?哦,就是肃王殿下……
白原是平军出身的楚人,在魏国住了五年,已掌握了魏国的文字与方言,否则,这会儿还真有些尴尬。
“有何凭证?”白问道。
见此,张开地便从怀中取出侯韩武所写的交涉文书,下马交到白手中。
白警惕地扫了一眼张开地,随即摊开交涉文书瞅了几眼,见这份文书不像是作伪,遂点了点头,说道:“我会派人请示肃王殿下。在此之前,请将随身的兵器交予我等,马车上的使节,也请下车搜身。”
搜身?
待从张开地口中得知白的原话,韩晁与赵卓不禁有些恼怒,毕竟他们此番可是作为使节前来的,魏军搜身的行为,对他们着实是一种侮辱。
但对于韩晁与赵卓的不满,白全然不放在心上倒不是他故意为难这两名邯郸使节,而是因为肃王赵弘润已不止一次遭到过行刺,以至于如今希望求见赵弘润的外人,肃王军的士卒们都恨不得将其扒个精光,免得这些不知底细的人又在身上什么地方藏着利刃。
在白的坚持下,韩晁与赵卓沉着脸遭到了几名商水军士卒的搜身,包括护卫将张开地与随行的其他人员。
大概过了有小半个时辰,有一名士卒匆匆奔来,朝着白抱拳说道:“殿下有命,有请邯郸使节到中军帅帐相见。”
白点点头,来到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面前,说道:“三位,请吧。”
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稍有些不安,毕竟他们此时已经被没收了随身的兵器,而他们准备前往的地方,那是十万魏军的营寨。
不过出乎他们三人意料的是,营寨内的魏兵,似乎并不像他们原先想象的那样凶神恶煞。
沿途,他们遇到许多魏兵,可那些魏兵要么是笑嘻嘻地看着他们,要么是一脸好奇地张望他们,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故意羞辱他们的事情。
甚至于,途中遇到几名千人将、两千人将的将官,那些魏将也只是上下打量几眼他们,询问白是否已对后者搜过身,待得到确认后便给予放行,丝毫没有为难韩晁与赵卓的意思。
这支魏军的军纪……
韩晁与赵卓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
在前往帅帐的途中,韩晁、赵卓、张开地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魏营内的情况。
此时这座魏营,尚未修建完毕,途中有许多士卒扛着木头往返,但让韩晁三人暗暗皱眉的是,这些士卒丝毫没有因为辛苦的劳作而暴露懈怠,相反地,这些魏兵一个个嘻嘻哈哈,士气极其高昂。
这叫万众一心魏营内几乎所有的魏兵,都在为攻打韩国王都邯郸而贡献力量。
这个发现,让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心中一沉。
不多时,他们三人在五百人将白的指引下,来到了营内的中军帅帐。
此时在帅帐外,宗卫长沈正站在那里,待瞧见五百人将白领着几名邯郸使节来到,遂对白点点头说道:“这里就交给我吧。”
“是!”白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见此,宗卫长卫骄上下打量了几眼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问道:“三位便是邯郸的使节?”
听闻此言,张开地走上前一步,正色介绍道:“这位是主使韩晁韩大人,这位是副使赵卓赵大人,鄙人是护将。”
“哦。”卫骄点了点头,随即伸手说道:“请。……殿下在帐内恭候几位多时了。”
在卫骄的引领下,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怀着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入了帅帐。
也难怪,毕竟他们此番要求见的对象,乃是魏王的八公子,十万魏军的统帅,攻陷上党郡且随后兵临邯郸城下的敌帅。
可待他们入了帐后,他们却不由地愣了一下。
因为在帐内,坐在主位上的赵弘润,看起来俊秀年轻,仿佛富家子弟,满脸笑容全然看不出是一位手握十万兵权、葬送数十万魏国敌对方士卒性命的统帅。
见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愣愣地看着赵弘润,宗卫长卫骄皱了皱眉,咳嗽一声,对赵弘润说道:“殿下,这三位便是邯郸的使节。”
听闻此言,韩晁如梦初醒,连忙拱手施礼,笑着恭维道:“在下乃韩晁,久仰魏公子润的赫赫威名,今日一见,惊为天人。……在下心中的当世豪杰,竟然如此年轻,当称得上是年少豪杰,百年难得一见。”说到这里,他故作生气地对赵卓说道:“赵大人,韩某方才失态,何以你竟不提醒我?”
听了这话,赵卓很无辜地说道:“韩大人怎能怪我?……韩大人不知,我堂叔有个刚到及笄之龄的小女儿,托在下寻一位合适的婚事,要求年少有为,我这几日正为此烦心呢,方才得见魏公子润,我心想,哎呀,这不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
韩晁闻言失笑道:“你堂叔之女,如何配得上你我眼前的这位魏公子润?休要惹人耻笑了。”说罢,他一脸歉意地朝着赵弘润行礼。
期间,在这两人说话的时候,赵弘润以及帐内的其余宗卫们,都被这两人给逗笑了,使得方才稍许的尴尬顿时荡然无存。
挺会说话的呀……
赵弘润似笑非笑地看着韩晁与赵卓二人,抚掌笑道:“这位赵大人的好意,本王心领,本王已有佳眷,就只能婉拒赵副使的好意了。”
听了赵弘润的玩笑,赵卓适时地露出惋惜遗憾的表情,使得帐内的气氛颇为融洽。
一番玩笑之后,赵弘润命宗卫们给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设座。
此时赵弘润心中已经明了,这韩晁与赵卓,是相当能说会道的说客,对付这种说客,绝不能让其掌握话语主导,否则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因此,他在韩晁等人入座后,便率先问道:“三位今日前来,不知有何指教?……哦,对了,请三位莫要怪本王招待不周,近几日本王颇为忙碌,心思都在那边了。”
非常忙碌,忙碌什么?
当然是忙碌着准备攻打韩国的王都邯郸呗!
果然,听了这话,韩晁与赵卓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气势亦为之一滞。
在斟酌了半响后,韩晁抱拳拱手说道:“润公子,我等此番前来,是奉我王之命,希望能与贵国言和,罢兵休战。……为此,我邯郸已置备了一份厚礼,只要润公子同意撤兵,解除我邯郸之围,我邯郸必有厚礼送上。”
收买我?
赵弘润有些哭笑不得,摇摇头失笑道:“两位尊使的好意本王心领,本王岂能因私废公?”
听闻此言,韩晁连忙说道:“不只是润公子,对于贵军与贵国,我邯郸亦分别会有一份厚礼送上,只求两国言和,罢兵休战。”
……这是赔款认败的意思?
赵弘润闻言颇有些吃惊地看着韩晁,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在他看来,此番韩军的损失虽然不小,但还不至于让韩国伤筋动骨的地步,韩国仍然有挽回劣势的足够兵力,可为何轻易就承认战败?
倘若设身处地,赵弘润是绝对不甘心就这样承认战败的。
有问题……
他暗暗说道。(未完待续。。)
第1006章:交涉(二)
韩国如此轻易就承认战败,这是赵弘润所没有想到的。
要知道,韩国是一个将最起码半数军队布防在国境边界,用于抵抗异族,且仍然有足够的兵力进攻魏国的北原强国,岂会表现地似眼下这般外强中干?
因此,当韩晁提出求和的恳请时,赵弘润便感觉有点不对劲。
倘若说前一阵子,赵弘润尚有可能相信韩晁,但是,当得知本国将军姜鄙率领的北三军在韩国太原郡遭到战败、就连姜鄙本人也身受重伤后,赵弘润便明白了一点:韩国的边军,可能要比上党、河东、邯郸这些地方的韩军更为勇悍,否则无法解释在以上三处战场横行无阻的将军姜鄙,为何会在太原郡遭逢战败。
倘若这个推断正确无误,那么,韩国的精锐之师,绝对不止太原军,毕竟韩国与异族接壤的边疆,可不止太原郡,还有雁门郡、代郡、上谷郡、北燕郡这四个地方。
这是否意味着,韩国还有五支实力强悍的边军?
在这种情况下,邯郸派出使节低声下气地向魏军乞和,这在赵弘润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倘若换做是他,他绝不会如此轻易就承认战败,必定会咬牙支撑,坚持到边军来援。
边军……原来如此。
在转念一想后,赵弘润便猜到了邯郸的意图:对方很有可能并非真心乞和,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罢了。
想到这里,赵弘润故意说道:“些许金银珍宝,就想劝罢本王的军队,两位尊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韩晁闻言与赵卓对视一眼,随即拱手正色说道:“润公子要怎样的条件才愿退兵,尽管提来。”
挺大方啊……呵,姑且让我试探试探你们。
赵弘润思忖了片刻,沉声说道:“首先,上党郡归我大魏。……据本王所知,上党南部本来就是我大魏的国土,只不过当年被贵国强行夺取,如今,这在外多年的游子回归我大魏怀抱,这一点,两位没有异议吧?”
听闻此言,韩晁思忖了一下,点点头说道:“此事合情合理。”
……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几眼韩晁,双眸微微一眯韩晁的反应让他感觉很不真实。
要知道,上党郡来是魏韩两国争夺的郡地,为了这块土地,魏韩两国陆陆续续打了上百年的仗,由此不难看出韩国对于这块土地的渴望。
而眼下,赵弘润提出要让上党郡重归他魏国,韩晁的反应却过于平静。
当然,仅此并不足以做出判断,毕竟上党郡目前已被魏军占领,可能韩晁也只是觉得再次夺回上党郡希望渺茫,因此故作慷慨。
看来得下一剂勐药……
赵弘润思忖着,随即忽然开口道:“其次,本王希望贵国臣服于我大魏,魏王之子,需派人送至大梁为质。”
“……”听闻此言,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皆勐地抬起头来,面有异色地看着赵弘润。
那种眼神,并非是感觉到了羞辱的愤怒,而是吃惊、诧异,仿佛是听到了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
见此,赵弘润心中顿时明白,韩国尚有余力,这帮人完全不是为了求和而来。
否则,这三人方才必定会感觉到羞辱,继而恼羞成怒,不像现在似的,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愤怒的表情这意味着,对方完全没有将他那番话放在心上,只认为是无知的妄言。
在看清楚这一点后,赵弘润其实已经失去了与这三人继续闲聊的兴趣。
没想到,韩晁的一句话让赵弘润重新有了些兴趣。
“臣服之事,兹事体大,容我方仔细商议过后,再给润公子回覆。润公子若是不放心的话,我方愿意将大王的世子送至润公子这边作为人质。”
韩王的世子?也就是说嫡子储君咯?
赵弘润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韩晁,要知道,他方才只是为了诈一诈韩晁三人,故而随便提了一件韩国完全不可能会答应的要求,没想到,韩晁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要求,却同意将韩王然的公子送到魏军中作为人质。
这让赵弘润不由地浮想联翩。
“哪位公子?”赵弘润故意问道。
韩晁闻言恭敬地说道:“回润公子的话,我王仅有一位公子,叫做安,年仅三岁,倘若润公子不嫌世子年幼吵闹,可送到贵方手中作为质子。”
……
听了这话,赵弘润心中颇感诧异。
此时他已经肯定,邯郸必定是在拖延时间,等待着边军前来救援。
而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居然舍得让韩王然的独子作为人质?
难道他们有自信在援军来到之后,能够夺回质子韩安?……还是说,纯粹就是将其视为牺牲?
赵弘润暗自思忖着。
他想了很久,最终得出结论:韩王然年仅三年的独子韩安,多半是被视为牺牲了。
道理很简单,他赵弘润麾下十万精锐军队,纵使邯郸城等到了边军的支援,也不可能从十万肃王军手中将质子韩安重新抢回去。
而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居然还要将韩安送到他魏军手中,这就证明,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娃娃,应该是被放弃了。
韩王……好生心狠手辣啊!唔?不对。他说韩王只有一个独子……这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老来得子,可这样的话,绝不可能将独子牺牲掉。换而言之,韩王很年轻,故而只有一个独子……这样算下来,三岁的独子,也就是说,韩王可能才只有弱冠之龄?……这样的话……
想到这里,赵弘润故意说道:“本王听闻,贵国的大王与本王年纪相仿,不曾想已经有了子嗣。”
见赵弘润忽然提到一句不相干的话,韩晁不明就里,遂顺着赵弘润的话笑着说道:“的确,我王比润公子虚长两三岁,不过才能就远远不及润公子了。”
合适么?在背后说你国韩王的不是?
赵弘润看了一眼韩晁,他感觉,这个韩晁在提到我王这个词时,欠缺应有的尊敬。
结合方才种种,赵弘润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位年轻的韩王,可能只是一个才能平平的傀儡。
因为只有这样,邯郸才会同意舍弃韩王的独子,作为安抚他魏军的牺牲。
呵。
在想通此事后,赵弘润已对韩晁、赵卓等人失去了兴趣。
但他并没有拆穿韩晁等人假意乞和的举动,而是点点头说道:“好,且先将世子然送到本王手中,本王方才相信你等求和之意。”
听闻此言,韩晁拱手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先行告退,将此事回禀邯郸,专程派人将世子送到润公子这边。”
“何时可以送来?”赵弘润问道。
见此,韩晁思忖了一番,正色说道:“我大韩亦是大国,此番遣世子入魏为质,礼数不可免,望润公子体谅。按照礼数,需让世子安沐浴吃斋,戒荤腥三日,随后于王室祖庙祭祀先祖,禀告此事,随后再沐浴更衣,上禀上苍,在此之后方可送至润公子这边。”
“九日?”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看着韩晁。
不知为何,韩晁忽然感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他身上,让他不由地冷汗淋漓。
“是。”他硬着头皮回答道。
赵弘润咂了咂嘴,忽而抚掌笑道:“好!九日之后,本王在此恭迎世子大驾。”
听闻此言,韩晁、赵卓、张开地三人精神一振,在装模作样与赵弘润又假意商量了一下言和之事后,便提出告辞之意,返回邯郸。
回到邯郸后,韩晁、赵卓当即来到韩宫廷,向侯韩武、康公韩虎以及庄公韩庚禀明此事。
待听说魏公子润接受了这个提议后,韩武、韩虎、韩庚三人大为欣喜。
毕竟九日的时间,已堪堪足够上谷守马奢率领援军抵达邯郸,哪怕到时候事迹败露,导致魏公子润恼羞成怒强攻邯郸,邯郸也足以自保。
“为防魏公子润察觉,明日你们再去魏营,与其草拟一份协议。”
将韩晁、赵卓二人叫到面前,侯韩武沉声说道:“不必顾忌许多,无论他说什么,你等只管点头便是。”
“遵命。”韩晁与赵卓连连点头。
而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外魏军的中军帅帐,赵弘润已将商水军的伍忌、翟璜、南门迟,鄢陵军的屈塍、晏墨、孙叔轲,以及游马军的马游等诸多将领召到帐内,告诉他们方才会见韩晁、赵卓那两位邯郸使节的经过。
在仔细讲述完毕后,赵弘润询问众将:“你等如何看待此事?”
诸将面面相觑,倒不是说他们对此没有看法,只是因为眼前这位殿下积威已久,只要是这位殿下决定的事,他们岂敢反对?
半响后,才有商水军的老将翟璜捋着胡须,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此事或许有诈。”
话音刚落,就听赵弘润哈哈大笑起来。
在诸将吃惊以及恍然的目光注视下,赵弘润笑着说道:“我岂不知?邯郸分明是欲稳住我军,拖延时间,等待其援军到来。……彼让韩世子安到我军作为人质,是为安我之心。反过来说,本王应允此事,也只是为了安其之心。”
说到这里,他环视了一眼帐内的诸将,舔舔嘴唇说道:“事不宜迟,今夜子时一过,就攻打邯郸!”
“遵命!”
帐内诸将抱拳而立,异口同声道。(未完待续。。)
第1007章:夜袭
魏洪德二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子时前后,遵从某位肃王殿下夜取邯郸的计划,黑鸦众作为协从特别队伍,参与此项任务。
相比较当初的段沛,阳佴与丁恒二人皆是仅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此在接到这项任务后,情绪着实有些不受控制地激动。
尤其是丁恒,他原是阳夏隐贼丁庄势力首领丁公的义长子,想当年丁庄势力在阳夏,虽也称得上是一方豪强,但说到底仍是小打小闹,而如今,居然有机会参与十万肃王军进攻韩国王都邯郸的盛世,这让丁恒这名从魏国乡下小地方走出来的年轻人,激动地久久难以平复心情。
“待回阳夏之后,告知我那帮兄弟们,相信他们必定会羡慕死我。”
在赶往邯郸的途中,丁恒嬉笑眉开地对阳佴说道。
他口中所说的那帮兄弟们,指的便是原丁庄势力的那些兄弟们,他们可没有丁恒这般好运,被黑鸦众首领黑蛛钦点派到肃王赵弘润身边听用,只能留在阳夏一带,苦哈哈地进行黑鸦众隐贼村落的建设。
听了丁恒的话,阳佴淡淡一笑,心中亦难免有些感慨。
他同意丁恒的观点,现在回头再看阳夏县,阳夏县实在太小了,小到阳佴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