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见。
甚至于,赵弘宣还曾怀疑北二军的军主南梁王赵元佐有意想借韩人的手害死他赵弘润。
小宣这事做得不妥啊……
赵弘润在心中暗道。
事实上,在听过周的分析后,他也有些怀疑南梁王赵元佐,但即便如此,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南梁王赵元佐有借刀杀人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赵弘宣因为心中的成见,拒绝北二军入关,这难免有些抢功的嫌疑。
要知道,在围困天门关这件事上,北二军也是出了力的,因此,军功理当分给北二军一份,可目前看弟弟赵弘宣那严词拒绝北二军入关的做法,不难推断出,赵弘宣这是摆明了要北二军连一口汤都喝不到,以此报复北二军。
说实话,这个做法在赵弘润看来是不妥的。
想到这里,赵弘润将找到了石灰岩的喜悦深藏心底,当即迈步前往南侧关墙。
果然,在天门关南侧关墙上,此时气氛尤其紧张,这不,赵弘润就看到商水军的大将军伍忌正摆着一张冷脸站在关楼上,在其身旁,翟璜、吕湛、徐炯等商水军的将领们目视着关外冷笑连连。
其中吕湛还说了一句:有本事你们来,我商水军接着!
这是要内讧啊?
皱了皱眉头,赵弘润走了过来,然而刚走到弟弟赵弘宣身边,他就听到关下居然有人直言不讳地呵斥赵弘宣,而且语气非常不恭,这让本来想隐晦说弟弟两句的赵弘润改变了主意。
“说话的那人是谁?”
赵弘润冷不丁地问道。
听闻此言,关楼上的众人都吓了一跳。
“哥……”赵弘宣面色讪讪地唤道。
在兄弟俩化解了矛盾之后,他对赵弘润这位兄长显然是依旧心存敬畏的。
注意到赵弘润淡淡看了一眼赵弘宣,周立马在旁小声说道:“肃王殿下,桓王殿下起初的做法的确不妥,但关下的北二军兵将,也实在过于无礼……居然说什么是我方窃取了他们的战功。”
赵弘润看了一眼周,对于后者的话不置褒贬,毕竟周的话摆明了就是为赵弘宣推卸责任的。
“下面那人是谁?”他再次问道。
诸位纷纷摇头表示不认识,倒是赵弘宣小声回道:“此人自称蒙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南梁王身边的一名宗卫。”
原来是南梁王的宗卫……
赵弘润微微有些恍然,毕竟他方才就在纳闷,在弟弟赵弘宣已亮明身份的情况下,究竟谁敢直言不讳地指责后者,而且语气态度不善。
如果对方是南梁王赵元佐的宗卫,那就可以解释了,毕竟宗卫的地位很超然,从某度角度来说,宗卫是有资格代表他们效忠的对象的,就好比卫骄等宗卫们手中其实没有一兵一卒,但商水军、鄢陵军的兵将们仍然默认这些宗卫们是将军,对他们言行计从一样。
话说回来,既然那蒙泺是南梁王赵元佐的宗卫,那赵弘润还不好去针对他了,毕竟遵照宗府的祖制,任何人都是没有权利去惩治一名宗卫的,纵使这名宗卫犯了国法,也该由宗府与其效忠的对象来惩治。
“先让那几个进来吧,堵在这里像什么样子?”赵弘润转头对弟弟赵弘宣说道。
赵弘宣怏怏地瘪了瘪嘴,小声嘀咕道:“我不是想给哥出口气么?”
赵弘润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径直走到关墙边,面朝关下沉声说道:“我乃肃王赵润,关外的北二军听着,本王命人打开关门,自认为有资格入内的,请入内再做商谈,其余人等,在关外候着。……若有人蓄意生事,严惩不贷!”
不得不说,肃王赵弘润的震慑力,明显要比弟弟桓王赵弘宣厉害地多,至少在赵弘润说了那一番话后,关下顿时鸦雀无声。
毕竟,这位可是覆灭了秦国二十万军队的肃王。
不好办了……
在关楼下,北二军副将庞焕在听到赵弘润的话中,不由地眼皮微微一跳,他岂会听不出来关楼上那位肃王殿下已经有些不高兴了。
他有些无奈地看了一眼一脸无所谓的蒙泺,心下暗暗摇了摇头。
作为南梁王赵元佐原宗卫长蒙硕的亲弟弟,为何兄长死后蒙泺不能继承宗卫长的职位,而让另外一位宗卫杨当了宗卫长,说白了,就是蒙泺性格暴躁、不够稳重。
“自认为有资格入内的人……嘿!”
在庞焕略显无奈的目光中,蒙泺晒笑一声,在关门开启后,当即领着几名护卫走了进去。
见此,庞焕与宗卫长杨对视一眼,只能跟着走入了关内。
在沿途一干商水军、北一军兵将们不爽的眼神中,杨、蒙泺、庞焕各自带着几名护卫登上关墙,来到了关楼内。
此时在关楼内,赵弘润已在主位就坐,赵弘宣则坐在东侧首席,其余将领按军职高低依次就坐。
在迈入关楼之后,蒙泺扫了一眼四周,随即便将目光指向了赵弘宣,冷冷说道:“桓王殿下,关于你拒绝我北二军入关,可还未做出解释呢。”
听闻此言,赵弘宣冷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可解释的?天门关是商水军与我北一军拿下的,就这么块小地方,挤不下三支军队,那就只能委屈贵军了。”
蒙泺皱皱眉,正要张口再说什么,却见杨抬手阻止了他,只好硬生生地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咽回肚子里。
只见杨深深看了一眼赵弘宣,随即将目光投向坐在主位上的赵弘润,看似平静地问道:“肃王殿下也是这个意思么?”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弟弟赵弘宣,见他转头看着自己,心下苦笑着摇了摇头:在这种不算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他当然会选择弟弟这边。更何况,弟弟赵弘宣这回摆明了就是要恶心北二军为他出气。
虽说南梁王赵元佐也是亲三伯,但亲疏之别怎么比得上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
想到这里,赵弘润淡淡说道:“小宣说得没错,天门关,是我商水军与北一军拿下的,这话,没什么问题。”
听闻此言,赵弘宣仿佛一下子就坐直了身体有兄长撑腰,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暗自打定主意,就算是南梁王赵元佐亲至,攻陷天门关的功劳也不会分给北二军半点,谁让这支军队对他兄长被困上党一事无动于衷。
虽然正如兄长赵弘润所言,赵弘宣在没有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的确是没有办法针对那件事多说什么,但是他可以在收复天门关这件事上恶心一下北二军。(未完待续。。)
第973章:争执(三)『加更33/33』
听了赵弘润的话,杨、蒙泺、庞焕三人心中暗怒。
然而,肃王赵润可不同于桓王赵宣,作为南梁王赵元佐的宗卫长,纵使杨心中有诸多的不满,也不敢直接拿这位殿下说事。
但相比之下,另外一位宗卫蒙泺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了,当场面色含怒地发作道:“肃王殿下说这话好没道理!……没有我北二军,肃王殿下可以拿下天门关?”
见蒙泺敢直接对赵弘润叫板,在场的诸商水军将领们皆表露了敌意。
商水军副将翟璜率先冷笑道:“笑话!……暴鸢、靳、冯三名韩将皆是我军手下败将,皮牢、泫氏、丹水、魏丘,在肃王殿下的英明统率下,我商水军与鄢陵军几度击败韩**队,将泫氏城、长子城收复,阁下觉得我军是否有能力拿下天门关?”
肃王军打下了泫氏城与长子城?
杨与庞焕闻言不由地心中一愣。
而此时,就听商水军将领吕湛笑着插嘴道:“翟副将,你跟这几位说这些没用,靳、暴鸢、冯三名韩将,赫赫北原十豪,他们哪见过皮牢关的靳与长子城的冯啊?……倒是暴鸢嘛,可能令他们印象深刻。”
听了这话,杨、蒙泺、庞焕三人面色顿变。
因为吕湛分明是在讽刺他们,毕竟在那三位北原十豪中,他们只对阵过暴鸢,而且还吃了败仗。
“你这厮……”蒙泺愤怒地瞪着吕湛,右手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佩剑。
见此,商水军大将军伍忌亦摸上摆在面前矮桌上的宝剑,口中冷冷说道:“这位蒙将军请自重!……要是蒙将军自以为武艺出众,伍某不介意到外面与将军比划比划。”
听到这话,包括赵弘润的宗卫们在内,商水军的诸将领们皆露出了不怀好意的表情。
可能伍忌在指挥战事方面目前仍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但论个人武艺,这位大将军绝对是肃王军中的翘楚,毕竟伍忌是从楚国那种视士卒为炮灰的惨烈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原千人将。
甚至于,就算是赵弘润的宗卫们都不得不甘拜下风,服气地表示伍忌的武力,比当初的叛逆陈宵还要强上几分。
还别说,伍忌的手一摸剑鞘,杨、蒙泺、庞焕便仿佛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迫力。
见此,蒙泺眯了眯眼睛,冷笑说道:“商水军的大将军……啧啧,还真是吓人啊,不过你有何资格与我比划?”
听了这话,宗卫长卫骄面无表情地开口道:“那么我呢?你是宗卫,我也是宗卫,你我比划比划如何?”
蒙泺深深看了一眼卫骄,咧嘴笑道:“有意思……既然同为宗卫,你有资格与我比划,不过,刀剑无眼,万一我不慎伤了你,你可别怪我。”
“这也是我要对你说的。”宗卫长卫骄向前走了几步,面无表情地说道。
而就在这时,杨再次伸手阻止了二人,皱眉对蒙泺低声喝道:“蒙泺,我以宗卫长的身份,命你收声!”
“……”蒙泺看了一眼杨,轻哼一声,不再说话了。
见此,卫骄亦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赵弘润从始至终冷眼旁观,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他其实也能感觉到,这蒙泺应该是一位非常勇悍的武夫,毕竟能在当年顺水军、禹水军那场厮杀中存活下来的,肯定绝非庸手。
但他并没有制止,因为他对伍忌、卫骄有信心。
不过无论如何,他对蒙泺非常不喜,因为这个蒙泺,实在是太张扬、太放肆了。
在他看来,虽然此举的确是他的弟弟赵弘宣做得不妥,但你朝着一位当代皇子指责呵斥,且态度恶劣、言辞不恭,真当你是宗卫就可以肆无忌惮么?
而此时,杨在喝止了蒙泺后,正色对赵弘润说道:“肃王殿下,杨某不知两位殿下究竟意欲何为,但今日桓王殿下的所为,确实欠缺妥当,我北二军从上次北疆战役时起便致力于攻打此关,牵制韩军近十万兵力,如今两位殿下巧夺了关隘,却强行将我北二军拒之关门以外,同为我大魏军队,恐怕说不过去吧?”
听闻此言,赵弘宣在旁冷哼道:“这时候想起彼此皆为我大魏军队了?我哥……唔,我兄长大人当初兵困上党之时,遭到靳、暴鸢、冯三支韩军围攻,局势险峻,当时你北二军做了什么?敌将暴鸢率领三万骑兵离开天门关前往泫氏城围攻我兄长大人,你们倒好,在此袖手旁观,亦不对天门关施加压力,好一个同为一国友军!……别告诉本王你们一个个都是瞎子、聋子,竟不知三万骑兵在你等眼皮底下离开了天门关!”
……
听了赵弘宣的话,杨、蒙泺、庞焕三人顿时会意过来,总算是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其实虽说蒙泺是个莽撞而暴躁的人,但事实上他方才也感觉奇怪,因为他自认为他北二军不曾得罪面前这两位殿下,为何会遭到今日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回事。
面对这种情况,纵使是脾气不好的蒙泺,此刻亦在旁闭口不言。
在北二军中,蒙泺与庞焕皆是一等一的勐将,可即便如此,依然在天门关守将暴鸢手中遭到惨败,这是为何?
其实上,那次的败北那也不全然是惨败,只不过是庞焕在攻打天门关的时候,被暴鸢领着骑兵从山间小道绕了过来,给抄了后路而已。
在平地上,骑兵攻击步兵有天然优势,也不算什么暴鸢麾下有诸多的骑兵,而庞焕率领的北二军皆是步兵,所以前者胜而后者败,这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暴鸢与庞焕二人的能耐,毕竟两军的实力本来就不对等,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不可否认,当时的事态后续,北二军的确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试问当时北二军是否有继续进攻天门关的兵力,当然是有的,毕竟那时在庞焕的指挥下,虽然的确败地有点惨,但充其量也就是被暴鸢军的骑兵突杀了约四千左右的兵力而已,并不影响北二军继续进攻天门关。
再问南梁王赵元佐与庞焕、蒙泺、杨等人是否知道暴鸢率领三万骑兵离开了天门关、高都一带?
事实上,这几人都是清楚的。
想想也是,暴鸢率领三万骑兵火急火燎地赶往泫氏城,又没有刻意地隐藏踪迹,藏匿于太行山的北二军细作,怎么可能察觉不到那地动山摇一般的动静?
可为何北二军没有对天门关施压呢,逼迫暴鸢回军呢?
原因很简单:为何要这么做?
肃王军孤身深入、自陷死路,这与南梁王赵元佐,与庞焕,与北二军何干?
好吧,这是一个玩笑,事实上,庞焕还是对天门关做过一番佯攻的,只不过,天门关当时仍有数万军队驻守,以至于佯攻试探的效果并不佳而已。
再加上冬季将至,庞焕也就干脆收兵返回沁阳了,反正他与肃王赵弘润非但不沾亲带故,而且彼此甚至还有隔代之仇,他为何要在冬季来临前强攻天门关?
只是为了替肃王军解围,就要搭上五万北二军?
天门关建造在太行山上,易守难攻,这一仗北二军打地本来就艰难,凭什么要为了别人牺牲己方军队?你赵弘润孤军深入被围,那是你自己的事,与北二军何干?
北一军千里驰援,那是因为赵弘宣是赵弘润的弟弟,自然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使兄长脱困,可南梁王赵元佐,还有庞焕,他们与赵弘润有什么关系?
算上北一军,如今在北疆战场的诸路魏军军主,姜鄙会救、燕王赵弘疆会救、南燕大将军卫穆会救、魏军总帅韶虎会救、桓王赵弘宣会救,唯独南梁王赵元佐,不见得会救。
或许,这也是魏天子亲笔写了一封信,派遣送到赵弘润手中,将这个儿子噼头盖脸骂了一通的原因之一你贪功冒进,孤身深入,最后还指望南梁王的北二军替你解围?
在这件事上,桓王赵弘宣与其参将周的猜测并没有错,至少作为南梁王赵元佐的宗卫,兼北二军的副将,庞焕是丝毫没有替某位肃王殿下解围的心思的。
纵使他佯攻了天门关,也只不过是想尝试一下在暴鸢率领三万骑兵离开天门关的情况下,他北二军能否拿下这座关隘。而当庞焕发现暴鸢离开后天门关依旧是稳如泰山时,碍于冬季将至,庞焕很干脆地选择结束该年的战事。
至于某位肃王以及肃王军的死活,与他何干?
没有理由为了救一支友军而赔上己方的军队吧?
反正庞焕的眼中就只有天门关,至于某位肃王的死活,在他看来都是自找的谁让你孤军深入的?与我北二军打过招唿了么?
或许这也正是魏天子至今都没有问罪于北二军的原因:没有合理立场。
……
见方才还态度恶劣,口口声声要讨个说法的蒙泺忽然没了声音,赵弘润心中也就猜到了几分:他兵困上党算他自作自受,但显然,北二军并没有替他解围的心思,弟弟赵弘宣与其参将周的判断是正确的。
想到这里,他淡淡说道:“看来三位已经没什么话好说了,既然如此,请就此下山吧。”
杨、蒙泺、庞焕三人对视一眼,皱皱眉正要说话,忽见有一名百人将急匆匆地走入了关楼内,叩地禀告道:“殿下,南梁王已至关下,要求入关。”
听闻此言,杨、蒙泺、庞焕三人一时间仿佛腰板都直了许多。
南梁王……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杨、蒙泺、庞焕三人的神色,淡淡说道:“有请南梁王入关。”
他倒是想看看,南梁王赵元佐对此有何话说。(未完待续。。)
第974章:充斥违和之感的枭雄
魏国王室的宗卫制,是一项非常特别的祖制,甚至于有时候看起来十分违和,因为宗卫们只效忠于他们初始效忠的对象,除此之外,就算是魏国君王的圣谕,他们也不见得会听从。
就好比当初赵弘润的原宗卫长沈曾将魏天子阻在文昭阁外,又好比蒙泺方才当着肃王赵弘润的面,直言不讳地指责后者的弟弟桓王赵弘宣。
甚至于,论军职只是副将级别的蒙泺,居然能对大将军级别的伍忌说出你有何资格与我比划这样的话,这听上去颇为违和,可事实上,这话其实并没有错。
因为在魏国,宗卫的地位相当超然,不管是代皇子身边的宗卫,亦或是宗卫羽林郎,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宗卫相当于姬赵氏王室的王族侍卫。
因此,纵使当时赵弘润心中不爽,也拿蒙泺没有丝毫办法他可以漠视蒙泺,可以故意不给蒙泺三人设座,可以嘲讽蒙泺、羞辱蒙泺,但是,他无权以任何形式惩戒蒙泺。
能够惩戒蒙泺的,只有宗府。
约一盏茶工夫后,南梁王赵元佐领着几名护卫,在两名商水军士卒的引领下,来到了关楼。
在除南梁王赵元佐三名宗卫外的在场其余人中,赵弘润是前者被流放在外十七年后第一个见到过这位三伯的人。
那时,他是跟着六王叔赵元去接风的,赵弘润原以为是六叔的亲朋友人,却没想到,六叔当时去接的,竟然是被流放在南梁荒芜之地整整十七年的前代皇三子,原靖王赵元佐。
当时的南梁王赵元佐,曾给赵弘润一种非常违和的感觉,他感觉这位三伯从头到脚充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违和感,说不清、道不明。
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当时南梁王赵元佐的穿着打扮,明明打扮地跟刚从田地里劳作回来农民似的,且暴露在外的皮肤上遗留着下地耕种的痕迹,但不知为何,赵弘润却从此人身上感觉到一股儒雅之气。
同样是儒雅之气,现齐国左相、原魏国六皇子赵弘昭表现地很大气,是那种浩然坦荡,让人不自觉对其产生好感,但南梁王赵元佐,却让人有种仿佛置身于迷雾的感觉,让人猜不透他心中所想。
不过今日的南梁王赵元佐,已并非当时的打扮,此刻的他,身着四爪蟒纹的铠甲,脚踩战靴、腰系锦带、头戴士冠,看起来英姿勃发,一副儒将做派。
赵弘润不知该如何形容,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似这般评价:这就是大贵族应具的气质。
不知为何,赵弘润忽然想到了曾经迄今为止唯一没有战胜过的一位楚国大贵族,寿陵君景舍,但他本能地猜测,南梁王赵元佐与寿陵君景舍,应该是处于相同高度的。
包括城君熊拓憧憬的叔父,芈姜、芈芮的生父汝南君熊灏尽管赵弘润从未亲眼见过景舍与熊灏这两位楚国名仕。
“王爷。”
待南梁王赵元佐迈步走入关楼阁中,杨、蒙泺、庞焕立即面朝前者拱手抱拳,此时蒙泺的态度,比较方才他对待桓王赵弘宣时,简直判若两人。
“唔。”南梁王赵元佐点了点头,用目光扫了一眼屋内的众人,淡淡笑了一下。
赵弘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站起身来,拱拱手打了一声招唿:“三伯,别来无恙。”
鉴于赵弘润亲自起身相迎,屋内的众将,包括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俩的宗卫们,皆抱拳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见过南梁王。”
众人当中,唯独桓王赵弘宣别过脑袋,神色冷淡,只当浑然没看到南梁王赵元佐。
赵元佐环视了一眼屋内,逐个点了点头,目光在赵弘宣身上微微一停留,随即便投到了赵弘润身上,微笑着说道:“相比较四年前初见时,弘润如今气势凛然,让我不由想到了一个人。”
听南梁王赵元佐用略带惆怅与遗憾的口吻说出这话,赵弘润转念一想便猜到了前者提及的对象,五王叔,禹王赵元。
毕竟,五王叔禹王赵元,曾在当年发生在大梁的内乱中率领禹水军击败了南梁王赵元佐所率领的顺水军,鼎力协助赵弘润的父皇魏天子登位,导致南梁王赵元佐兵败遭到流放。
因此从各种意义上来说,禹王赵元对于南梁王赵元佐来说可谓是刻骨铭心。
“是五叔吧?”赵弘润试探道。
南梁王赵元佐微微愣了一下,随即晒笑道:“是啊,去年在大梁见到韶虎,还以为元也已返回大梁,没想到……只是韶虎一人回到了大梁而已。”
赵弘润斟酌着用词接话道:“据我所知,父皇原本倾向于让五叔统领魏武军,不过听说五叔抱恙在身,推荐了韶虎大将军。”
听到赵弘润这么说,南梁王赵元佐神情微微有些恍惚,毕竟在场众人中,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禹王赵元的状况那根本不是如赵弘润所说的抱恙在身,而是当年禹王赵元在那场内战中身负重伤,虽然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也因此伤到了气门,从此之后动不动就咳血,如何还能统领兵马?
也正是因为,南梁王赵元佐对禹王赵元这位兄弟生不起恨意,他固然是遭罪被流放十七年,可禹王赵元,却也因此被毁了一辈子,使得原本致力于强大魏国的皇五子禹王赵元,从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体弱多病。
可以说,他二人之间没有胜者,彼此都是输家。
甚至于,禹王赵元的遭遇相对更惨赵元佐顶多就是被流放了十七年,如今还是回到了大梁,可赵元呢?他赔上了他的一生。
“元他……先不说他。”神情略有些恍惚的南梁王赵元佐摇了摇头,随即目视赵弘润说道:“还是先来说说当下的问题吧。……方才我入关时,听我北二军的士卒言道,北一军拒绝我军士卒入关,不知为何原因?”
果然不是我的错觉,南梁王对五叔的态度有点……怪异。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想道。
通过观察,他发现南梁王赵元佐在提到禹王赵元这位兄弟时,表现极为怪异,既有忌惮、又有惋惜。
不过眼下并非是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因此,赵弘润将其压到心底,笑着说道:“确有此事,至于原因……唔,三伯不妨先入座,你我再详谈。”
“好!”南梁王赵元佐点了点头,迈步向前走了几步,但是又忽然停下脚步。
因为此时关楼屋内,除赵弘润站在主位前,最尊贵的座位就得数桓王赵弘宣坐着的那个东侧的首席。
按理来说,南梁王作为叔伯辈分的长辈,赵弘宣理当给前者让位,但很显然,赵弘宣环抱双臂神色冷淡,全然没有准备让座的意思。
见赵弘宣摆出这种态度,赵弘润自然不好让弟弟让坐扫了弟弟的颜面,因此,他看了一眼坐在右侧首席的商水军大将军伍忌。
当然,直接叫伍忌让坐,虽然伍忌并不会介意,但终究还是不太好,因此,赵弘润在想了想后说道:“伍忌,你们且退下先去歇息吧。”
听闻此言,伍忌、翟璜、南门迟等将领会意,纷纷起身,在抱拳行礼后,退离了屋内。
此时仍留在屋内的,唯有赵弘润、赵弘宣、赵元佐三人的宗卫,以及参将周。
目视了一眼右侧的座位,又看了一眼丝毫没有让座意思的赵弘宣,南梁王赵元佐轻笑了一下,径直走到原本伍忌所在的那个位置坐下。
见此,杨、蒙泺、庞焕三人正准备跟随自家王爷入座,却不想赵弘润的宗卫卫骄冷冷说道:“你们三个等等!……身为宗卫,应当恪守本分,不可逾越了规矩,坏了我宗卫的名声。”
言下之意,他这是阻止杨、蒙泺、庞焕三人入座。
见此,杨、蒙泺、庞焕闻言面露愠色,就连南梁王赵元佐亦微微皱了皱眉,瞧了一眼卫骄。
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就像赵弘润对蒙泺没有办法一样,赵元佐对卫骄同样没有办法。
不过通过这件事,南梁王赵元佐隐约也看出了点什么,微笑着对赵弘润说道:“弘润,莫不是杨、蒙泺、庞焕他们三人,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么?”
赵弘润闻言看了一眼蒙泺,其实碍于对方是宗卫的身份,倘若蒙泺方才冲撞的是他,他多半会选择无视,毕竟为了这么点小事就上报宗府,兴师动众的,未免显得小家子气。
但蒙泺方才当着他这位兄长的面指责他的弟弟赵弘宣,这赵弘润就不能忍了纵使赵弘宣有千不该、万不该,也有这个兄长说教,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
因此,赵弘润无视了赵元佐给出的台阶,淡淡说道:“也谈不上得罪不得罪,就是想让这三人安静点站一会儿。……彼此皆是宗卫,卫骄、张骜他们可以站,凭什么这三人站不得?”
见赵弘润如此不给面子,南梁王赵元佐微微一愣,转头瞧了一眼杨、蒙泺、庞焕,心中已经猜到,肯定是他还没来到的时候,这三人得罪了赵弘润、赵弘宣这俩兄弟。
不过,赵弘润给出的理由,还真让南梁王赵元佐无从反驳。
因此,他并没有拘泥这件事,继而将话题转移到了天门关的驻派问题上。
“弘润,听说贵军与北一军,拒绝我军士卒入天门关,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赵弘润闻言淡淡一笑,反问道:“在我回答之前,希望三伯先为我解惑。……前一阵我军被困上党时,三伯可曾想过援护我军?”
“……”
南梁王赵元佐抬头望向赵弘润。
四目交接。(未完待续。。)
第975章:坑人的提议
“南梁王不用回答了。”
等了约十几息工夫,还没等南梁王赵元佐开口,赵弘润便抬手阻止了前者,淡淡说道:“在听到我军被困这几个字后,南梁王毫无惊异之色,显然是早已知情。……所以,我也就明白了。”
南梁王……么?
南梁王赵元佐看了一眼赵弘润,沉默了半响,随即他开口道:“不错,弘润你被困上党郡,这件事我知情,但我得知的时候,已经是去年的十一月份,当时我北二军已从天门关外撤离,返回沁阳驻扎,且通告全军结束了该年的战事。……待等我得知此事,欲召集兵将对天门关施加压力时,寒冬已至……你也看到了,天门关建造于太行山上,哪怕是春夏秋三季,攻打此关亦极为艰难,更何况是寒冬腊月。就算我当时发兵勐攻天门关,天门关韩军也只需用微小的代价,就能击退我军的进攻。……纵使我有心想救援,亦鞭长莫及。”
“鬼话连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