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羯部落的大族长巴图鲁大怒,只好草草暂时结束与巴国的战争,将主要兵力调到三川这边来。
至此,羯部落与羷部落不合。(未完待续。)
第868章:年初发兵
时至十二月份,赵弘润已返回了雒城,准备在这座属于己方势力的城池中,渡过在三川的第一个冬季。
曾经的雒地,是整个三川东部地区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平原,这里水源充足,土壤适合作为牧场,也适合作为耕地,因此,当初有许多羱族人与羝族人拼死守着这里,软硬兼施,终于将这片草原从羯族人手中保了下来。
不过如今,雒地已不单单只是在地理条件上受到各部落的垂涎,这里已建立起了三川郡内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城池,六成的羱族人、与至少九成的羝族人居住在这里,将这座城池视为他们保护的家园。
当然,除了羱族人与羝族人外,在雒地西边一条称之为谷水的河流旁,亦居住着数万人。这些人,正是当年三川战役的战败方——原羯角部落联盟的成员,这些人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附庸城市,谷城。
谷城属于川北部落,而雒城属于川雒联盟,前者作为上一场三川战役的战败方,臣服于后者。
此时的谷城与雒城,重兵驻扎。
谷城内驻扎着大督军博西勒的五万川北骑兵,而雒城,则有越来越多的商水军与鄢陵军,在更换完新式装备后,乘坐魏国的运输船只从大梁抵达盟津,随后在雒城聚集。
谁都知道,来年开春之后,川雒联盟将与盟主国魏国联手,发起战争,至于战争的对象,那便是目前侵占了三川郡许多土地的秦国。
如今的秦国,可谓已经成为三川人的公敌。
而趁着这个机会,赵弘润叫人不遗余力地抹黑秦国,借此淡化砀山军那支魏军当年在三川郡内的屠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毕竟因为那场屠杀,仍有许多羝族人对魏国抱持地不同程度的恨意,只不过,雒城这座贸易城池如今的价值太大,而某位肃王殿下在三川郡的积威又过大,使得有些人纵使是心中带着诸多不满,也不舍得放弃现有的一切,与强大的魏国为敌。
而赵弘润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使这些人抛却曾经的恩恩怨怨,使双方的文化水乳交融。
其实这一点,如今在雒城内已可以清楚看到。
比如说,在雒城内开设店铺、或者售卖货物的羱族人或羝族人,几乎个个都会讲魏言,这里的流通货币,也逐渐以魏国圜钱为主。
而从穿着上,居住在这里的三川人,他们也逐渐尝试像魏人那样打扮,用锦袍取代了难看的羊皮袄,可以说,魏国正在向三川输出人文文化。
而更让赵弘润感到高兴的是,雒城的三川人,接纳了魏国的文化输出,以至于城内的建筑装设,逐渐向魏国风格靠拢,城内各店铺,也逐渐出现了适合魏人口味的烤羊肉以及羊汤、羊羹等等。
或许十几年、几十年以后,川雒联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魏国一块新的郡地——雒郡。
而这片土地上的羱族人、羝族人,或也将被魏人所包容,成为魏国的新的国民。
当然了,那是以后的事,不过赵弘润相信,终有一日他魏国会再次真正意义上收复三川郡,连带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临近中午,赵弘润再一次被川雒联盟的几位族长邀请过去庆贺。
其实说实话,最近没啥可值得庆贺的。
庆贺什么?庆贺羷部落在秦军面前吃了败仗?还是说庆贺秦军攻占了三川郡的西部?
亦或是前几日那场冰雪冻死了川雒联盟不少羊只?
全特马是灾难好不好!
说到底,就是今年的这场冰雪依旧是冻死了川雒联盟许多羊只,本着不想浪费食物的原则,川雒联盟随便扯了个理由,想尽可能地消耗掉这批肉材而已。
拜此所赐,赵弘润近几日不知吃了多少回的烤羊肉、炖羊汤等等当地菜色,几乎是到了一闻到那股羊膻味就倒胃口的地步。
好在这附近还有三个消耗大户,即川北骑兵、商水军、鄢陵军三支军队,因此,川雒联盟将冻死的羊只制成腌肉,低价卖给赵弘润作为军用肉材,好歹是挽回了些损失。
对此,三方皆大欢喜:川雒联盟挽回了一些大批羊只被冻死的损失,赵弘润则替军队弄到了一批上好的肉材,而川北骑兵、商水军、鄢陵军这三支军队,则为能吃到上好的羊肉而感到高兴。
唯一不爽的恐怕就是魏国朝廷户部,因为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张由本国某位肃王殿下签字的欠条而已。
尽管赵弘润坐镇在雒城,但三川郡内最近发生的战事,他还是格外关注的。
据他所知,羷部落已将部落迁移到了卢氏,并赶在天降大雪前,急急匆匆地建好了部落营地。
卢氏,曾经也叫做虢邑,数百年前赵氏灭了小国虢后,曾将这座城池封赐与一支赵氏族人。
不过后来赵氏踏入中原后,卢氏也随之荒废,直到羱族的乌须部落进驻了这座古城。
是的,卢氏正是乌须王庭的所在,这里有着整个三川郡堪称最大的天然牧场,是三川郡中部堪称地理环境最优越的地方。
因为这件事,羷部落与羯部落的关系骤降,而乌须王庭亦对羷部落颇有微词,认为此举是羷部落想祸水东引,将秦国的军队吸引到王庭这边。
对此三者的纠纷,赵弘润并不打算过多关注,毕竟除了川北部落外,绝大多数的羯族部落都拒绝臣服于魏国,更遑论是自认为依旧能与魏国平起平坐的乌须王庭。
因此,赵弘润并不介意让秦国的军队好好收拾一下三川郡内那些不听话的家伙,免得某些人狂妄自大,在他魏国面前人五人六。
“肃王殿下,乌须王庭送来了求援的书信。”
在一起用饭吃肉的时候,禄巴隆向赵弘润递上了一份羊皮卷轴。
此时赵弘润正喝着羊汤,连接过来观阅的兴趣都没有,随口问道:“说什么?”
“请求援助呗,还能说什么。”
见赵弘润没有接过来的意思,禄巴隆耸了耸肩,拆开羊皮卷轴看了两眼,随即便丢到了一旁。
他是羝族人,乌须王庭在他心中的地位本就是可有可无,以往听从乌须王庭的号召,只不过是想找个靠山,而如今,川雒联盟背靠魏国这个强大的盟友,还要每况愈下的乌须王庭做什么?
不过看到禄巴隆的态度,席间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面色隐隐有些不好看,不过也没说什么。
事实上,就算是川雒部落内部的羱族人,如今亦对乌须王庭有些不满。
毕竟当初川雒联盟成立的时候,乌须王庭连派人过来祝贺一下都没有,干脆是视而不见。
而后来川雒联盟逐渐发达了,在从与魏国的贸易中赚到许多财富,乌须王庭当中某些人就开始有些眼红了,一次次派人来,希望川雒联盟能与王庭一些资助。
当时,白羊部落、青羊部落等羱族部落,力压纶氏、孟氏等羝族部落,无偿资助了乌须王庭一批物资,没想到后者贪心不足,居然想长期得到川雒联盟的无偿资助。
这种事,川雒联盟岂可答应?要知道他们如今要养活的,可不再是如今几千族人、万余族人,要知道如今的川雒联盟,那可是有几十万人的。
因此,川雒联盟拒绝了乌须王庭的要求,确切地说,是拒绝了乌须王那几个儿子要求,以至于乌须王庭与川雒联盟的关系骤降,逐渐演变到相互看不顺眼的地步。
“回覆他们,我大魏以及川雒,将会在明年开春后组织联军,对秦军用兵。”想了想,赵弘润说道。
禄巴隆点点头,随即又说道:“另外他们还想要一批粮食。……殿下您懂的,无偿。”
“……”赵弘润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禄巴隆。
说实话,魏国是产粮大国,而且今年秋收之后,国内的粮食储备还算可观,哪怕北疆战役打上两年,军粮方面也不至于出问题。
可话说回来,凭什么要无偿送给乌须王庭?只是因为乌须王庭是三川之地名义上的拥有者?拜托,魏国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好不好!
“就这么回覆。”赵弘润淡淡说道。
“明白了。”禄巴隆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临近新年,赵弘润也抽空回了一趟大梁。
毕竟他坐镇川雒,实际上也没啥事可干,要是赖在这里不回大梁,他父皇,尤其是他母妃那边,日后肯定没啥好果子吃。
遗憾的是,他弟弟桓王赵弘宣没有从北疆赶回大梁过年。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如今秦国另外一支军队已踏进河东郡,东宫太子弘礼所率领的北一军,日子可不太好过。
洪德二十年正月到两月,基本没啥可多说的,魏国这边仍然关注着北疆战役以及即将爆发的秦魏三川战役,整个朝廷彻底运转起来,将大量的物资运往北疆,亦或是运往三川的雒城。
至于冶造局与兵铸局这边,亦是十二分运转:兵铸局日夜赶工锻造商水军与鄢陵军的武器装备,而冶造局则将一件件战争兵器运往三川。
洪德二十年二月初,三川郡境内的气候开始回升,而此时秦军亦兵出武丘,开始攻打卢氏。
面对着接连不断从乌须王庭送来的求援书信,赵弘润终于作出了出兵决定。
于二月初六,正式从雒城发兵,对秦军动武!
秦魏三川战役,由此拉开帷幕。(未完待续。)
第869章:驻军函谷
三川郡的二月份,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
事实上,这个时候其实已度过了三川郡最寒冷的季节,腊月期间那北风夹杂着雨雪的袭击,才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威胁。
甚至于,由于三川郡的西部、中部存在有不少高耸的山脉,以至于积云长期被阻隔在这里,因此哪怕遇到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雪,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不过尽管如此,在这片土地上威胁最大的,仍然还是风。
这不,赵弘润驾驭着战马,领着大军缓缓朝着卢氏那片三川郡中部地区前进,尽管目前已经两月份,但那扑面而来的寒风,依旧是仿佛能侵入骨髓,甚至于每呼吸一口空气,那股带入寒意,亦让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冰窟般。
“呼……”
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看着它化作一丝丝热气消散,赵弘润活动了一下麻木的右手。
此时的他,早已脱下了魏国款式的锦袍,而换上了三川人那不起眼的羊皮袄,头上还带了一顶可笑的羊皮帽,遮住了两边的耳朵。
不得不说,赵弘润如今的这个造型,着实有些毁他肃王的形象,倘若他这个样子被国内那许多世家的小姐得知,相信那些仍对某位肃王抱持着憧憬的少女们,多半会目瞪口呆,芳心跌碎。
不过赵弘润并不在意。
好看有什么用?挡得住三川郡的寒冷天气么?
没瞧见某个宗卫出发前还取笑他的打扮,然而这会儿却冻得跟死狗似的?
赵弘润用充满恶意的目光,回头扫了一眼面色发青的穆青,脸上露出几分嘲弄的笑容。
穆青显然是注意到了来自自家殿下的满满恶意,若在平时,他肯定是要反击的,不过现在嘛,还是算了吧,他实在是冻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哪怕是身上裹着一条毛毯也不顶用。
甚至于,穆青怀疑自己的双腿是不是还在,要不然怎么就没有知觉呢?
“这地方实在是太冷了。”
宗卫吕牧搓了搓双手,朝麻木的双手呼了几口热气,结果双手只是稍稍恢复了几分知觉,但是依旧僵硬地难受。
他总算是明白,为何当初他魏国的王族赵氏会举族迁往中原,实在是这鬼地方的天气太过于寒冷。
在附近几人后,恐怕也就是作为向导的禄巴隆一脸平静,丝毫不受这鬼天气的影响。
作为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羝族人,禄巴隆早就习惯了。
“其实这会儿已经好很多了,至少北风不是那么强烈了,降雪也基本停止了……”
禄巴隆露出一脸你们大惊小怪的表情,向赵弘润以及附近众人讲述他们三川最寒冷时候的情况,那非但是冰雪封路,而且北风卷着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将帐篷、羊棚彻底推塌,那才叫绝望。
“……曾经我遇到过几名流浪的羱族人,他们说,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早上醒来一看,发现整个部落都陷在了冰雪里,部落里的羊群全死光了……”禄巴隆一脸唏嘘,回忆着当时那几名羱族人脸上的绝望。
“你们为什么不筑城呢?”宗卫吕牧好奇地问道。
其实魏国的冬季,危害也很大,但每年冬季的损失相比较三川郡可谓是微不足道,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城池四面的城墙挡住了大部分的寒风。
禄巴隆苦笑着摇了摇头,简单解释了几句。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魏国是农耕国家,因此除了对灌溉水源有要求外,其余受到的限制很小;但三川人则不同,除非是像羷部落那样占据着华阳那片牧草丰盛的天然牧场的部落,否则,其余的小部落,他们每年都会迁移上几次,待放牧的羊群吃光了附近草地的牧草,整个部落便迁移到别的地方。
因此,三川人对于修筑城池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生活,这就是游牧这个词的由来。
“陇西有这么寒冷么,魏忌大人?”卫骄忽然询问临洮君魏忌。
与赵弘润一样裹着羊皮袄的临洮君魏忌,他想了想,摇头说道:“陇西那边,其实这个月份仍然是冰雪覆盖,但不知为何,我总感觉这里比陇西更冷……”
因为这里潮湿咯。
赵弘润淡然一笑,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方的商水军与鄢陵军士卒。
正如他所想的,商水军与鄢陵军,这些原本出身楚国的士卒,在这片土地上的抗寒能力相当强,可能这是因为,水域覆盖极广的楚国,那也是一个潮湿的国家的关系。
说起商水军与鄢陵军,确切地说对他们身上的新式甲胄武器,赵弘润着实有些概念。
他原以为,在今年两个月他决定与秦军开战之际,商水军与鄢陵军能凑出一万名更换完新式装备的士卒就不错了,因为最初的两个月,冶造局哪怕是马力全开,在那两个月内也只打造了三千套新式武器装备。
因此算下来,从去年八月初到今年两月份,这大概六个月的时间,冶造局的锻造量充其量也就是近万套,可没想到,最终的数字整整翻了两倍。
三万套!
虽说冶造局目前已经在采用钢模代替原本的泥模,使得量产化的出品数量进一步提升,可问题是,这些都是需要人力操作的,而且需要的人力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办到,可都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否则就会出现大量达不到标准的汰次品,白白浪费材料。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原宋墨钜子徐弱,却从宋地带回了许多工匠,加入到了冶造局。
当然了,徐弱可不是白白为赵弘润做事的,他也有条件,他的条件就是魏国允许他们传扬墨家思想,对此,赵弘润、垂拱殿、朝廷三方考虑了一下,觉得利大于弊,于是遂允许了此事。
不过让赵弘润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徐弱并没有带回来宋地叛军针对梁鲁渠一事的确切答复。甚至于,从徐弱略显含糊的描述中,赵弘润认为宋地叛军对梁鲁渠应该是抱持着抵触心理的。
这并不奇怪,毕竟梁鲁渠一旦竣工,魏国若是想发兵剿灭宋地叛军,几乎可以说是朝发夕至,因此,宋地叛军自然要慎重考虑。
基于这一点,赵弘润目前能做的,也就是通过徐弱这个原宋墨钜子,与宋地叛军的首领宋云谈判,尽可能以和平的途径解决这件事。
毕竟宋郡那边的情况有些特殊,赵弘润不好直接插手干涉。
但不管怎么说,宋郡的南宫垚以及宋云,这两个人肯定是要解决的,等魏国腾出来手来之后。
“踏踏踏——”
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打断了赵弘润的思绪。
他抬起头,这才发现有几名骑士正在向他们飞奔而来。
那是担任斥候的纶氏部落的战士。
见此,禄巴隆策马上前,确认了对方的身份,随后才将那几名骑兵引到赵弘润面前。
这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是赵弘润派往卢氏打探消息的。
卢氏,即乌须王庭所在的位置,比邻羯部落与羚部落,再加上前一阵子退到那片土地过冬的羷部落,不夸张地说,如今三川郡内,除了川雒联盟外,就属卢氏那一带,聚集着数量最多的三川人。
而种种迹象表明,卢氏这片位于三川郡中部的地方,也将成为秦军今年开春后的首个进攻目标。
事实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据那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所言,眼下在卢氏,秦军与卢氏那边的诸部落已经开始了战争。
但相比较众志成城的秦军,卢氏一方就显得有些各自为战的意思。
对此,赵弘润多少有些了解,毕竟去年十月份,羷部落在华阳被秦军打败后,便放弃了那片草原,迁移到三川郡中部地区的卢氏,名义上这算是战术撤退,想让三川之地的寒冬杀死一部分秦国人,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羷部落的本意是打算将羯、羚两大部落拖下水,共同承担来自秦国的威胁。
相信那时羯羚两大部落对羷部落可谓是恨之入骨。毕竟就是为了这件事,羯、羚两大部落草草结束与巴国的战争,将大量的兵力调了回来。
不夸张地说,哪怕以往羯、羚两个部落在巴国占据着何等的优势,经过此事恐怕也所剩无几了,甚至于,他们还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处境,同时被秦军与巴国的军队攻击。
二月初九,赵弘润率领大军来到了崤山与熊耳山之间的一片险谷(今汉函谷关),下令商水军与鄢陵军分别在两边的山岭上建造军营,而他则率领川雒联盟的战士,在山谷地形同样建起一座营寨。
因为再继续往前,那就是卢氏草原,那是一片被枯纵山、熊耳山等山脉所包围的宽广的平坦地形,几乎没有什么险峻可守。
在那样一片无险可守的平坦地形,抵御数十万秦**队,单凭手中不到十万的兵力,纵使是赵弘润也有些发怵,毕竟秦军可不是什么羸弱之师。
因此,赵弘润决定在刚刚取名为函谷的这片狭隘山原地形,阻击那几十万秦军。
至于卢氏草原一带的诸多羯族人部落,以及羱族的乌须王庭,赵弘润就只能跟他们说一声抱歉了,毕竟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惜代价去救援一些本来就对魏国谈不上有多友好的三川势力。
他的目的是胜利!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一场让秦人胆寒的胜利!
以此来遏制秦国疯狂对外扩张的势头。
至于秦军会不会来,赵弘润对此毫不担心,因为卢氏是通往雒城的必经之路,只要秦国对三川东部仍抱有侵夺之心,就必定会来。
果不其然,待等到二月下旬,担任斥候的纶氏部落战士,便在函谷西南约四十里处,发现了秦军的踪迹。(未完待续。)
第870章:各有筹谋
对于驻防在函谷而不是挥军救援卢氏,在战术方面赵弘润有着绝佳的理由:函谷有险可守。
不过抛开这一点不谈,最根本的原因,显然也是想让秦**队与卢氏诸部落彼此消耗。
自两年前魏川三川战役之后,三川人碍于种种原因,总算是承认了三川郡属于魏国的这个说法,但事实上,整个三川郡愿意臣服于魏国的,仅仅只有川雒联盟。而魏国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也只是局限在三川郡东部、那大概只占整个三川约四分之一的土地。
在其余四分之三的土地上,诸羯族部落以及乌须王庭,都拒绝臣服于魏国,哪怕是名义上的臣服也不愿意。
因此,对于有心想将整个三川郡收入魏国囊中的赵弘润而言,羯族人与乌须王庭的存在,就成为了阻碍。
为何赵弘润看重三川郡?
因为三川郡境内有许多牧草丰富的天然牧场,是蓄养羊群、牛群、马群的绝佳场所,而魏国的畜牧业,说实话非常糟糕,耕牛、战马严重不足,因此,无论是为了基础国力还是为了日后组建数量足以与韩国相匹敌的骑军,赵弘润都要将这片土地收回。
当然了,最好是以和平的方式收回,毕竟魏人并不擅长放牧畜群。
事实上对于赵弘润来讲,三川郡有川雒联盟在就足够了,其余拒绝臣服于魏国的羯族部落或者那个乌须王庭,随着日后彼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肯定会再次爆发一场战争。
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嘛,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如今秦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来袭,赵弘润并不介意借这支虎狼之师的手,去削弱羯族部落以及乌须王庭的实力。
坐收渔利是别奢望了,根据近几日纶氏哨骑打探到的情报,各自为战的羷、羯、羚三大羯族人部落,以及乌须王庭的炎角军,在秦国的军队面前可谓是节节败退。
对此,赵弘润摇头不已。
他感觉,羯族人打仗好像就那么一招:让奴隶兵去消耗敌军,然后伺机派出本部落的战士,一鼓作气拿下胜利。
对于不熟悉这种战术的军队而言,这种消耗战术的确是比较头疼,可问题是,这种战术并非没有弱点的。
你三川想学楚国的人海战术?奴隶兵达到数量了么?
要知道楚国的人海战术,那可是动辄几十万人,真可谓是汪洋大海一般的攻势。可是你们三川的人海战术才多少人?而你们面对的秦军,又有多少人?
倘若说兵种与战术的克制,是三川在秦军面前屡败屡战的最大原因,那么,其中最根本的关键,就在于秦国的黥面军。
秦国的黥面军,同样是地位极其低下的战场炮灰,但是这支杂兵所爆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却不是羯族的奴隶兵可以相提并论的。
倘若说羯族的奴隶兵是为了生存,被羯族人胁迫踏上战场;那么,秦国的黥面军,就是为了个人荣耀而踏上战场。
这两种态度,直接导致两方的斗志差距犹如天壤之别。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面临同样惨重的损失,羯族的奴隶兵会崩溃,而秦国的黥面军则不会,因为后者,早已因秦国的军功爵制而疯狂了,眼中就只有荣誉与职爵,再没有其他,包括生死。
因此,卢氏战场的胜负,哪怕还未结束,其实赵弘润也早已猜到了结果。
他并不介意秦军在卢氏大杀特杀。
说到底,既然那里的羯族人与乌须王庭拒绝臣服魏国,那么,赵弘润就不会视他们为自己人,哪怕魏国与羯族部落其实有着私底下的交易。
莫要认为赵弘润冷血,毕竟作为一名魏人,赵弘润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利益与国民的利益。
这其中包括川雒联盟。
至于拒绝臣服于魏国的那些羯族人以及乌须王庭,那就不好意思了,这些人,可谈不上是“自己人”。
基于这种阴暗心理,其实赵弘润很期待秦军在卢氏大肆杀戮,因为这样一来,随后参战的魏军就可摇身一变成为三川郡的英雄,进一步增强魏国在三川郡的影响力。
只可惜,身在秦军中的秦少君,并没有如赵弘润所期待的那样大肆屠杀,而是像两年前的赵弘润一样,采取了抚剿并举的战略。
说白了,就是将听话的、愿意归顺的人留下,不愿意降服的则杀掉。
二月十二日,由于赵弘润藏了一个心眼,并没有及时救援卢氏,因此在卢氏这边,羷、羯、羚三大羯族人部落被秦军打个相当凄惨。
就连羱族人的骄傲,乌须王庭的护卫军炎角军,亦在秦**队面前折戟沉沙,品尝到了惨败的滋味。
这场战斗,秦军俘虏了好些在各部落中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甚至于,连乌须王的一个儿子巴布赫也俘虏了。
说起这个巴布赫,也算是有点胆魄。他本打算率领炎角军,与羷、羯、羚三大部落一同攻打秦**队,想成为三川的英雄。
只可惜,秦军的战斗力远远超乎他的想象,以至于兵败被俘,英雄没当成,反而沦落为俘虏。
不过这些俘虏很幸运,因为秦少君没有杀掉他们,反而将他们放了,不过释放也是有条件的:秦少君希望在三日之内,与羷、羯、羚三大羯族部落的大族长,以及乌须王见面,就三川达成一个协议。
“少君为何与那些羯戎和谈?”
在卢氏秦军主营的帅帐中,秦国的上将军、少上造王龁疑惑地询问秦少君,因为在这位猛将看来,三川的羯族部落简直是不堪一击,根本不是他们秦军的对手。
面对着王龁的疑问,秦少君冷静地回答道:“王龁将军,从一开始,我大秦军队所要面对的强敌,就不是这边的羯戎,而是魏国的军队。……因此当务之急,是让我军以最佳的军势迎战魏军,而不是与羯戎纠缠。不可否认,羯戎在正面战场上并非我军的对手,但是他们擅长骚扰偷袭,若是他们在我军日后与魏军交锋的时候,从旁偷袭,这对于我军而言,亦是一个威胁。”
王龁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皱眉问道:“这些羯戎会降服么?”
“他们没有选择。”
秦少君的脑海中隐隐浮现出一张面孔,语气复杂地说道:“此番魏军的主帅,不出意外的话,多半就是两年前曾打到过三川的魏王的第八子,肃王姬润。……此人虽年纪不到弱冠,但心计、韬略无一不是上佳,然而至今为止,他仍然没有率军赶来相助这边的羯戎,由此可见,此人多半是想借刀杀人,借我军的手,剪除羯戎的力量。……只要从这一点着手,我们就能说服这边的羯戎。”
“少君的意思是,这些羯戎会倒向我大秦这边?”王龁皱皱眉,随即摇头说道:“这恐怕很难。”
听闻此言,秦少君微微一笑,淡然说道:“余并不需要这些羯戎倒向我军一方,余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与此地的羯戎达成协议,暂时停止战争。我军的对手是魏军,羯戎充其量只是搅局者。……只要我军能击败魏军,羯戎就只能臣服于我大秦,再没有其余选择。反之,倘若我军无法击败魏军,那么,我军就保不住这片土地。哪怕此刻杀死更多的羯戎,也只是为人作嫁,成全了对面那位魏国公子,何必?”
王龁沉思了片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