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在他看来,衍县的魏氏军队并不多,顶多也就是近万人左右罢了,而他麾下却有五万军队,五倍悬殊的兵力差距,衍县的魏氏军队将领居然还敢出城应战?

    “有意思……”

    眯了眯眼睛,赵弘润喃喃说道:“他要战,那就战!……传令下去,退后五里,给对方足够的空旷地排兵布阵。”

    五万魏军徐徐后撤,在退后五里后,重新整齐列队。

    见此,姜鄙亦明白了赵弘润的意思,在城外排兵布阵。

    而就在这时,姜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呼声:“停下!停下!都停下!”

    “唔?”

    姜鄙眯着眼睛向传来声音的方向望去,惊讶地看到,有寥寥数骑朝着这边飞奔而来。

    那是……咦?临洮君魏忌大人?

    姜鄙的脸上露出几许惊讶与意外。(未完待续。)

第839章:说服

    临洮君魏忌大人?他不是在西边(成皋关)吗?怎么会在这里?

    姜鄙狐疑地望着远处飞奔而来的临洮君魏忌,把险些喊出口的进攻口号咽回肚子。

    事实上,如今的姜鄙并非是临洮君魏忌麾下的将领,而是隶属于陇西魏氏十二支中的天水魏氏一枝,地位大概相当于家臣、家将。

    而临洮君魏忌则是临洮魏氏一枝,两者的所属家族是不同的,在魏国就好比是原阳王与成陵王的区别。

    不过,临洮君魏忌与繇诸君赵胜是姜鄙的恩人,当年姜鄙还未发迹的时候,全靠魏忌与赵胜提携——当初在外领兵征战的临洮君魏忌破格提拔了姜鄙,而当战争取得胜利后,又是繇诸君赵胜说服了魏氏一族中的反对者,使因为混有羌人血统而遭到蔑视的姜鄙终于能成为一位将军。

    因此,姜鄙对临洮君魏忌以及繇诸君赵胜颇为尊敬,哪怕后来他的地位已不逊色那两位邑君多少,但仍然视其为恩公,十几年来皆是如此。

    “注意对面军队的异动。”

    对左右侍将吩咐了一句,姜鄙吩咐驾驭战车的御者,缓缓朝着临洮君魏忌前来的方向而去,迎接这位他始终心存尊敬的恩公。

    片刻之后,临洮君魏忌以及另外一名骑士,驾驭着战马来到了姜鄙面前,拱手称道:“姜鄙大人……”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姜鄙摆摆手打断了,他半开玩笑地说道:“魏忌大人,您若是再羞臊鄙人,下回喝酒,鄙人可不会再顾念恩公大人的情谊了。”

    临洮君魏忌的面色微微一变,看得出来,他对与姜鄙一起喝酒有些恐慌,拱拱手连忙说道:“还请手下留情。”

    “哈哈。”姜鄙爽朗地笑了几声,随即,他瞥见临洮君魏忌身边的那名骑士,眼中露出几许惊诧,因为若他没有记错的话,魏忌身边那名骑士,正是当初他们陇西魏氏进入赵氏魏国时,在成皋关开关放他们入内的赵氏魏将,封夙。

    此时,临洮君魏忌也注意到了姜鄙打量封夙的眼神,不过并未说破,而是驾驭着战马朝前踱了几步,眺望着远方的魏军。

    果真是起兵讨伐啊……那位肃王。

    心中嘀咕了一句,临洮君魏忌低声问道:“封夙将军,对面就是那位肃王殿下的军队?”

    听闻此言,成皋军一营营将封夙点了点头,指着对面的魏军说道:“商水军、鄢陵军,正是肃王殿下麾下的军队。”说着,他带着几分自豪又说道:“相当威武的军势吧?这两支军队,那可是实打实的在战场上拼杀磨砺出来的精锐,也是近三年出动最频繁的军队,至今已经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事……”

    临洮君魏忌点了点头,称赞道:“看得出来是一支强军。”说罢,他转头望向封夙,低头示意道:“那么,就拜托封夙将军了。”

    封夙可能是早已与临洮君魏忌沟通过,因此听闻此言毫不意外,驾驭着战马缓缓朝着远处的商水而去。

    望了一眼封夙离去的背影,姜鄙微微皱了皱眉,低声问道:“魏忌大人,您这是?”

    临洮君魏忌苦笑了一下,正色说道:“姜鄙大人,我希望你这次能支持我。”

    “……”姜鄙深深望了一眼临洮君魏忌,没有说话。

    见此,临洮君魏忌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姜鄙大人,我来的时候,赵氏魏国一支五万人的异族骑兵,正准备攻打成皋关,夺回关隘。……途中经过荥阳,一支打着砀山军旗号的赵氏魏军也在筹备着攻城事宜,眼下的局势,非常险峻,很有可能会使魏氏与赵氏同室操戈。”

    “赵氏有这么大的胆子?”姜鄙皱了皱眉,因为据他了解,本家陇西魏氏对分家的震慑力,可不是只有一星半点。

    可能是猜到了姜鄙的心思,临洮君魏忌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或许在数百年前,那是我魏氏的分家,可如今,赵氏已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魏国,他们,早已不是我魏氏的分家了……至于敢或不敢,对面的军队不是已说明了问题么?”

    “……”姜鄙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临洮君魏忌,笑着问道:“魏忌大人想让鄙人怎么做?”

    “降。”临洮君魏忌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姜鄙的面色微微变了变,看似有些阴沉。

    也亏得说这话的人是他的恩公临洮君魏忌,否则,姜鄙恐怕早就翻脸了。

    要知道,他姜鄙自十余岁被征召到陇西的奴兵当中,这半辈子的戎马生涯,从未有过临阵退缩,无论是职爵还是陇西人对他的尊敬,那可都是凭借着他手中的长戈利刃一刀一枪地杀出来的,多少次身先士卒、多少次濒临战死,犹死战不退,为陇西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也赢得了陇西魏氏的尊重。

    可如今,竟然有人要他不战而降?

    纵使说这话的是他的恩公临洮君魏忌,姜鄙心中亦是有些不悦。

    想了想,姜鄙轻笑着说道:“不战而降,这可有些头疼了……”

    临洮君魏忌感觉姜鄙的笑声不似以往那样爽朗,知道他心中不悦,遂拱拱手郑重其事地施礼道:“请以大局为重……拜托了!”

    “……”见临洮君魏忌如此郑重,姜鄙犹豫了一下,问道:“魏忌大人在担心什么?”

    临洮君魏忌思忖了一下,低声说道:“姜鄙大人,那位肃王,在七日之内,便纠集了多达十余万的兵马,然而,这并不是那位肃王所有的兵力。……在我们曾经过的三川郡,有几十万三川戎族,愿意为此人而战,而赵氏魏国,他们在北方的土地上,投入了十几二十万军队与北方中原的强国韩国开战……这意味着什么,姜鄙大人明白么?”

    姜鄙皱了皱眉,他当然明白临洮君魏忌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倘若赵氏魏国果真对他们有什么歹意,轻易就可以覆灭他们。

    不可否认,陇西魏氏尚有数万军队,可这数万军队在赵氏魏国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赵氏之主的儿子,都能在七日之内,召集起十余万的军队,更遑论那位赵氏之主?

    “……兵力的差距,并不代表胜负。”姜鄙正色说道。

    听了这话,临洮君魏忌脸上的苦笑更浓了。

    他心说:是的,兵力的差距并不能代表胜负,可问题是,赵氏魏国的军队,他们的武器装备,都要比陇西魏军精良,甚至于,他们还拥有极为可怕的连弩。

    临洮君魏忌忍不住瞧了一眼姜鄙身上的铠甲,那是一件不逊于他魏忌所收藏的精良的青铜铠甲,可问题是,他魏忌钟爱了数年的精良青铜铠,在成皋关上仅仅只是一架连弩的齐射,就瞬息间被射暴,变成了一地的碎片。

    姜鄙啊,中原的战争,早已不是凭借武将凭借勇猛就能取得胜利了……在那种可怕的连弩面前,纵使是你这样的豪杰,也仅仅只需要一支弩矢……

    临洮君魏忌抿了抿嘴,终究没有将这番话说出口。

    他只是感觉,他们陇西魏氏,已经被中原抛下地太远了,可能在他们陇西,猛将尚可扭转一场战争的胜负,但是在中原,那种亲自冲锋陷阵的猛将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

    这让临洮君魏忌感到莫名的悲哀,亦让他生出了另外一个想法:陇西魏氏固然是已落后中原太多太多,那么秦国呢?是否可以借助赵氏魏国的力量,遏制秦国那头出闸的猛虎?

    因此,他迫切希望魏氏与赵氏达成默契,因为在他看来,魏氏与赵氏同出一枝,不应该成为敌人,双方共同的敌人,是正在迅速对外扩张的秦国!

    忽然,临洮君魏忌眼眸微微转动了几下,因为他看到,这几日来关系已变得很不错的成皋军将领封夙,正在远处朝着他挥手。

    “我要去见见那位肃王。”

    对姜鄙说了一句,临洮君魏忌双手抖了一下缰绳。

    “等等!”姜鄙沉声喊道。

    临洮君魏忌惊疑地回头,正要说话,却见姜鄙指了指自己所乘的战车,笑着说道:“堂堂临洮君魏忌大人,孤独一人前往,实在太可怜了,就让鄙人为恩公驾车吧。”

    临洮君魏忌惊喜地露出了笑容,他当然能懂这话意味着什么。

    “你等且回城去吧。”

    待将临洮君魏忌迎上战车后,姜鄙吩咐过左右侍将,随即驾驭着战车,缓缓朝着对面的赵氏魏军而去。

    不得不说,孤身二人驾驭着战车来到五万敌军之中,这份气魄,纵使是商水军与鄢陵军的兵将,亦暗暗为魏忌与姜鄙二人叫好。

    于是,鄢陵军与商水军的前军与中军士卒们,纷纷向左右散开,让出一条道路,让魏忌与姜鄙能直达某位殿下所在的本阵。

    由于两军的让道,魏忌与姜鄙顺利地来到了魏军的本阵,亦看到了那位被许多将领似众星拱月般围在中央的肃王……

    小孩子?

    好似心有灵犀,临洮君魏忌与驷马庶长姜鄙二人对视一眼,表情很是古怪。

    他们怎么也料想不到,能够在七日内聚集十几万军队的统帅,竟然是一个小孩子。

    虽然是一个气势相当足的小孩。(未完待续。)

第840章:算计?

    “临洮君魏忌……本王听说过你。”

    就当临洮君魏忌与姜鄙瞅着赵弘润不知该如何开口作为开场白时,赵弘润率先开口,笑吟吟地说道:“陇西的英雄,阻遏诸羌的名将。”

    “实不敢当。”临洮君魏忌拱了拱手,丝毫没有因为赵弘润的年纪以及身高就轻视他,毕竟他已经从将军封夙的口中,得知了不少这位肃王殿下的事迹。

    “您便是赵氏魏国的肃王,赵润殿下?”

    而此时,赵弘润则暗自打量着临洮君魏忌。

    毕竟在六王叔赵元俼对他讲述的陇西轶事中,临洮君魏忌那可是一位难得的逸才,甚至于,六王叔还对此人做出了不逊景舍、屈平的高度评价。

    景舍、屈平,那是何等人物?那是楚国的三天柱之二,是在前一阵子四国伐楚战役时,堪称挽救了楚国的英雄。

    当然,那场战役的楚国英雄还有上将军项末、项娈,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商等等,但毫不夸张地说,若当时少了景舍与屈平,楚国所蒙受的损失,肯定要比如今多得多。

    就单单说寿陵君景舍,正是因为此人的存在,使得赵弘润最终没能攻克巨阳县,只能沿着口水放弃巨阳君熊鲤那庞大的财富,这件事赵弘润至今仍耿耿于怀。

    而临洮君魏忌,此人在六王叔赵元俼口中,居然是能媲美寿陵君景舍的帅才,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赵弘润对这位陇西魏氏的邑君另眼相看。

    只不过,临洮君魏忌的形象让赵弘润有些失望。

    因为临洮君魏忌看起来一点也不霸气,脸庞消瘦而且苍白,微微皱起的眉宇间,仿佛夹着诸多的烦恼,倒是一双颇为有神的眼睛看似有些睿智,除此之外,唯一出彩的就是他嘴唇上那两撇小胡子。

    ……这是一位儒将。不过怎么感觉那么忧郁呢……

    “正是本王。”赵弘润脸上露出几分颇有贵族特色的和蔼微笑,和颜悦色地问道:“不知魏忌大人托封将军求见本王,所为何事?”

    见赵弘润开门见山地问起此事,临洮君魏忌面色一正,不失礼仪地拱手说道:“敝人希望肃王殿下退兵。”

    “哈!”赵弘润轻笑一声,正要开口,却听临洮君魏忌抢先说道:“作为请肃王殿下退兵的条件,魏忌愿召集魏氏十二支,与肃王商谈和睦共处的协议。”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赵弘润,低声说道:“肃王原定昨日讨伐我魏氏,但却在今日黄昏才抵达衍县,想来安城已经肃王攻破,君父亦被肃王所擒,那么肃王应该也已得知,有些事,纵使是君父也不好擅做主张,唯有召开族老会议。”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临洮君魏忌。

    不得不说,临洮君魏忌说到他心中的痛处:他怎么也没想到,陇西魏氏的君父,权利居然比他魏国的魏天子小那么多,以至于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几乎没能起到什么效果。

    想了想,赵弘润故意说道:“唾手可得的东西,本王又何必多费口舌?”

    听了这话,姜鄙的面色有些不太好看,忍不住在旁插嘴道:“小娃儿,你的口气不小啊。”

    “放肆!”宗卫长卫骄愤色喝道。

    “你是何人?”赵弘润挥了挥手,示意卫骄等宗卫们稍安勿躁,同时用目光打量着姜鄙。

    不得不说,全身肌肉爆棚的姜鄙,看起来极有威慑力。

    “鄙人,姜鄙!”在临洮君魏忌颇有些担心的注视下,姜鄙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听闻此言,赵弘润脸上露出几许惊讶,点点头说道:“原来是陇西的名将姜鄙……久仰。”

    见赵弘润朝自己拱手行礼,姜鄙大感惊讶,心中的敌意消散了不少,他忍不住问道:“你听说过我?”

    “当然。”赵弘润笑呵呵地说道:“本王的六叔曾出访过陇西,他曾告诉过我,陇西若无姜鄙,怕是十年前,秦军就可以横行于陇西了……”

    “不敢当不敢当……”姜鄙抬手摸了摸后脑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脸上却露出了笑容,看向赵弘润的眼神也愈发的和善。

    瞧见这一幕,临洮君魏忌暗自松了口气,他生怕姜鄙与这位肃王互生矛盾,以至于节外生枝,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位赵氏魏国的肃王,无论是他魏忌、还是对姜鄙,都充满好感,这让临洮君魏忌暗暗庆幸。

    不过话虽如此,为防再有什么变故,临洮君魏忌还是将已偏离的话题又兜了回来:“肃王知道秦国,想来对我陇西的状况亦有所了解。……敝人以为,魏氏与赵氏同出一枝,不该同室操戈,应当携手联合,遏制秦国的势头!……秦国,绝不会因为吞并了一个陇西而停止扩张,倘若赵氏不提早做足准备,待秦国锐士攻到门前,悔之晚矣。”

    听闻此言,赵弘润似笑非笑地看着临洮君魏忌道:“魏忌大人如何就能肯定,我大魏必须与魏氏携手合作,才能遏制秦国呢?……本王这话不是针对谁,本王只是觉得,就如今的陇西魏氏,倘若魏秦开战,充其量不过是战场上的添头,不足以影响胜负。”

    临洮君魏忌与姜鄙闻言面色一变,毕竟赵弘润这话,分明就是瞧不起陇西魏氏如今硕果仅存的那些兵力。

    “小娃儿,虽说你方才夸赞了鄙人,可你这话,鄙人依旧是听得心头火起……”姜鄙不满地说道。

    见此,赵弘润看了一眼姜鄙,缓缓说道:“单看姜鄙大人高大魁梧的身姿,本王就知道姜鄙大人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然而在中原,单凭匹夫之勇扭转战局的猛将的年代,早已结束了,如今的战争,拼的是士卒的训练度,精良的武器装备,凌驾于人力之上的战争兵器,以及,不至于会被前线军队所费粮饷所拖垮的国家经济……”说罢,赵弘润从战马一侧的箭囊中取出一支弩矢,丢给姜鄙,语气莫名地说道:“时代不同了,姜鄙大人。”

    “……”姜鄙接住赵弘润抛来的那支弩矢,仔细瞅了两眼,只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因为那支弩矢通体由精铁打造,非但矢镞锋利,矢杆上亦有放血槽与倒刺,哪怕姜鄙并不清楚这些设计的作用,亦能凭着武人的直觉感觉到一个事实:纵使是他,也挨不了几下像这这样的弩矢。

    他转头望向四面八方的鄢陵军与商水军士卒,发现这些魏兵中,有着不少弩兵。

    赵氏魏国……比想象的还要强啊……

    捻着手中的那一支弩矢,陇西名将姜鄙仿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般,沉默着不再说话。

    临洮君魏忌看着姜鄙默默叹了口气,随即转头望向赵弘润,正色说道:“肃王殿下说得没错,我陇西的确不比当年,然而,这并不表示我陇西魏氏就无足轻重……没有人,比我魏氏更了解秦国。若是肃王自忖有九分把握战胜秦国,那么,我魏氏能够为赵氏增添那最后一分胜算,就凭我陇西与秦国打了那么多年……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道理,相信肃王殿下能够明白。”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临洮君魏忌,随即徐徐问道:“合……怎么合?”

    临洮君魏忌一听,当即说道:“我魏氏只求自保,绝无非分之想。……已失去了陇西故国的我魏氏,如今只需要赵氏一丝丝的善意……”

    “事实上,我赵氏已经给过贵方足够的善意……”

    “不,肃王殿下,敝人所说的,是真正的、愿意接纳我魏氏的善意,而不是,似欲擒故纵般的算计……”临洮君魏忌意有所指地说道:“可叹我魏氏有不少人未曾看穿这一点,义无反顾地踏入了陷阱。”

    “什么?”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

    临洮君魏忌微微一笑,摇摇头说道:“没什么。……总之,这件事是我魏氏理亏,希望肃王殿下能看在魏赵同宗的份上,网开一面,停止争戈,双方回到桌上再详谈此事。……反正贵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者亦碍于种种原因不好对我魏氏赶尽杀绝,不是吗?既然如此,何不平心静气地商议?”

    目的达到?难道说……

    赵弘润皱了皱眉头,捏着鼻梁思忖了半响,随即目视着临洮君魏忌,徐徐点了点头:“希望此次,别让本王失望。”

    临洮君魏忌闻言拱了拱手,正色说道:“不管其余十一支如何考虑,我临洮魏氏,会像守卫陇西一般守卫赵氏魏国……不,是守卫大魏,无论族老会议的结果如何。”

    听了这句等同于承诺的话,赵弘润脸上露出了笑容,郑重说道:“若如此,临洮魏氏便能获得我赵氏的友谊。”

    次日,赵弘润下令商水军、鄢陵军、川北骑兵等几路兵马暂停讨伐陇西魏氏。

    而与此同时,临洮君魏忌向密县、荥阳、巫沙以及衍县等诸县的陇西魏氏送出消息,邀请十二支魏氏到安城商议魏赵两氏的共处和议。

    陇西姬姓魏氏与魏国姬性姓赵氏,真正意义上展开了首次的接触。

    这场长达近半个月的闹剧,终于出现了结束的迹象。

    然而,这真的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的闹剧么?

    不,它使一方人陷入了被动,使另外一方人得到了某种东西。

    比如说,主导权。(未完待续。)

第842章:族老会议

    ps:祝诸位书友圣诞快乐~,另,把弄错的章节号改回来。

    ————以下正文————

    七月下旬,在陇西魏氏君父、临洮君魏忌、繇诸君赵胜等人的号召下,陇西魏氏在衍县召开了族老会议。

    会议的地点,设在衍县城内一座属于当地豪绅陈氏的府邸。

    据青鸦众打探得回的消息,是天水魏氏的家主征得了陈氏的同意,暂时从陈氏手中租借了府邸,虽说手段还是比较粗鲁霸道,但怎么说天水魏氏并不像陇西魏氏那一枝那样,霸道到将原主人赶出去。

    在等待陇西魏氏十二支到齐的日期里,临洮君魏忌向赵弘润介绍了陇西魏氏的分支情况,赵弘润这才得知,陇西魏氏十二支,即临洮、渭源、武山、甘谷、冀县、天水、宕(dang)昌、通渭、陇西、庄浪、下辩、绵诸、定西这总共十二支。

    这十二支魏氏分枝,有强有弱,强盛的如临洮魏氏、天水魏氏、陇西魏氏,仍具有一定的实力,而衰弱的如定西魏氏、庄浪魏氏、通渭魏氏,几乎已名存实亡,尤其是庄浪魏氏,据说在陇西魏国与秦国的战争中被摧毁了家业,其继承者只能受庇护于天水魏氏,处境很是悲惨。

    除了十二枝魏氏以外,临洮君魏忌亦向赵弘润介绍了陇西内的赵氏家族,赵弘润方才得知,当年选择留在陇西的三枝赵氏,如今就只剩下繇诸君赵胜的繇诸赵氏尚保留着一些底蕴,另外两枝比如渝中赵氏、三河赵氏,早在陇西与诸羌的战争中被摧毁,如今连继承者都需要从繇诸赵氏这一枝中过继,除了名号尚在,其余几乎是一无所有。

    听了临洮君魏忌的大致讲述,赵弘润唏嘘不已,为当初强大的陇西衰败到今日这种地步而感到惋惜。

    值得一提的是,临洮君魏忌也向赵弘润讲述了魏国赵氏的先代祖宗,即陇中赵氏、陇右赵氏等几支,按照陇西的宗谱记载,如今魏国的赵氏,即是陇中赵氏、陇右赵氏等几支的后代,曾经在陇西时亦是相当强大的,据说曾经还打败过北地的义渠。注:这里的北地指的是陇西北方的土地,与魏国所称的北地不是一个地方。

    “当年我赵氏为何会远迁中原呢?”赵弘润问临洮君魏忌与繇诸君赵胜。

    事实上,赵弘润一直很好奇,他赵氏的祖宗为何会从陇西迁出,千里迢迢来到中原,在中原艰难地拼搏。

    于是,临洮君魏忌与繇诸君赵胜遂向赵弘润讲述了他们所知的情况:即陇中赵氏与陇右赵氏与当时的天水魏氏、武山魏氏、以及陇西魏氏等几支不合的往事。

    具体的情况,由于相隔年代久远,临洮君魏忌与繇诸君赵胜也说不清,他们只是隐约听说,当年陇中、陇右几支赵氏与魏氏的几支不合,发生了些龌蹉,于是陇中、陇右等几支赵氏先祖虽愤然离开陇西,在穿过了秦境、三川等地后,千辛万苦在中原停驻,从而开始了赵氏魏人在中原的征战史。

    至于如今魏国赵氏究竟是出自陇中赵氏还是陇右赵氏,亦或是其余几支,无论是陇西还是魏国,双方都说不清了,因为陇西赵氏的宗谱中只记载到当年赵氏出走,而魏国赵氏这边,将所有当年出走的姬姓赵氏族人并做了一支,仿佛是为了与陇西划清界限,没有留下相关记载。

    但许多证据都可以视为,今时今日的魏国赵氏,便是当年陇西境内陇中赵氏与陇右赵氏等几支的后人。

    对于这些往事,赵弘润更是感慨,不管当年赵氏是因为什么原因从陇西出走,哪怕是与天水魏氏等等发生龌蹉,不可否认,倘若当年赵氏没有离开陇西,就没有机会在中原立足,建立起今时今日的魏国。

    有很大的可能,陇中赵氏与陇右赵氏也会慢慢地衰败,像魏氏那样衰败。

    不过相比较赵弘润,二伯赵元俨对于祖宗的事颇感兴趣,甚至于找了一本册子,将临洮君魏忌与繇诸君赵胜讲述的往事记载了下来,可能是准备添注到宗府的宗谱当中,想来是打算让赵氏“认祖归宗”,毕竟魏国赵氏的祖先,在宗谱中只能回溯到从陇西走出,在此之前的记载几乎是一笔带过,以至于魏国赵氏只知道自己的先祖是出自陇西,但却不知具体是陇中赵氏亦或是陇右赵氏,或者是合并了那几支赵氏。

    说实话,赵弘润不能理解,他二伯为何非要弄清楚他们赵氏的祖宗,因为在他看来,即便弄清楚这种事,难道对于他魏国赵氏而言,会有实力上的改变么?但显然赵元俨不这样认为。

    于是乎,赵弘润索性也就不再理会这件事。

    总的来说,陇西魏氏、陇西赵氏与魏国赵氏三者间的关系,就好比是亲兄弟与堂兄弟的关系:陇西赵氏与魏国赵氏可以视为亲兄弟,毕竟当年同氏同宗,关系相当于楚国的熊氏与屈氏、项氏、景氏;而赵氏与魏氏,则相当于堂兄弟,即同宗不同氏,关系相当于楚国的熊氏与季连氏等等。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关系,赵元俨、赵元俼乃是赵弘润,前几日初次见到繇诸君赵胜时,就对这位陇西赵氏的族人有着莫大的好感,除了繇诸君赵胜个人的人格魅力外,不可否认,同为赵氏这一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衍县住了几日,十二支魏氏的族老,陆陆续续赶到了这座城池,召开族老会议。

    说是族老,事实上参加会议的并非全是老人,至少赵弘润只看到寥寥几人罢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魏氏十二支各家族的族老,有很多人在千里迢迢迁往魏国的途中因劳累而亡故了,以至于很多像临洮君魏忌这样年纪的人,临时被举荐为家族的族老,否则的话,似临洮君魏忌这样正值壮年的魏氏英杰,最起码也得再过个十年,才有资格坐上族老的位置。

    可以说,陇西魏氏的损失当真是非常严重,他们在蒙受秦国的威胁时损失了一部分族人,在迁往魏国的途中,又损失了一部分族人,能坚持到如今这种地步,着实不易。

    七月二十四日下午,待等陇西魏氏十二枝的族老全部到齐后,族老会议正式启动,包括陇西魏氏的君父、临洮君魏忌,总共十二名不同年纪的魏氏族人分坐在陈氏府邸的正堂,而赵氏这边,繇诸君赵胜则代表繇诸赵氏,与另外两名年轻人亦坐在堂中,至于魏国赵氏这边,则是赵元俨与赵弘润作为代表。

    在会议中,赵弘润环视着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他发现,陇西魏氏十二支的族老,有的老态龙钟、有的正值壮年,也有两人与赵弘润这辈兄弟差不多,甚至有一枝,干脆空着席位。

    后来赵弘润才知道,那个空着席位,其实就是庄浪魏氏,一支几乎已经败亡的魏氏分支——说这一支几乎已败亡,那是因为这一支的族人,都被秦人给杀光了,需要其余几支魏氏同宗过继,才可保留庄浪魏氏这个名号,否则,魏氏十二支恐怕就只能称呼为魏氏十一支了。

    在会议的开始,陇西方的火气颇重,比如天水魏氏的族老,一位看起来大概与赵元俨相似年纪的男人,就开口指责魏国赵氏不顾念同宗情谊。

    在此人的嘴里,带兵夜袭了安城、偷袭了陇西魏氏这一支的赵弘润固然是逃不掉,而魏国朝廷,在此人的口中,亦仿佛成了耍阴谋诡计的小人。

    “……不允许抢掠贱民的财富,当初我等入关时,可曾派人知会我方?……不,你等没有!你们只是派人转告我等,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