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器,唯有幼子白尚具几分聪慧……”
说罢,他转头又望向姬昭,正色说道:“姬昭,你虽是魏国王子,但你娶了寡人的爱女,亦是寡人半子,日后你与嫆姬所生子嗣,亦具我姜姓吕氏之血……若公子白亦不成器,你便细心教导你与嫆姬之子,寡人这番话,天地可鉴!”
听着齐王吕僖慷慨激昂的话,姬昭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就算是赵弘润,亦不得不承认,方才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眼前这位齐王,果真是光明磊落的君王。
只不过这样一来……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他六哥姬昭。
果然,如他所料,只见姬昭满脸坚定的神色,正色说道:“大王放心,小婿定会尽心辅佐公子白,使他能成为像大王这般的有道明君!”
我就说嘛!
赵弘润暗自耸了耸肩。
不过对此他并不在意,毕竟他目前还可没有什么兵吞诸国、统一天下的野心。
而此时,田讳忍不住说道:“大王,要不然,咱们此番就打到这,就此撤兵吧?……或许大王之疾,尚有药石可医呢?”
说着这话时,他用期待的目光望着那位老医者,欲言又止般地问道:“长桑先生?您说……是不是?”
面对着田讳期盼的目光,老医师长桑缓苦笑着摇了摇头。
“长桑先生?”田讳的表情更显哀伤。
见此,齐王吕僖打断道:“田讳,莫要再为难长桑先生了,若不是长桑先生那金针渡穴的绝技,寡人早就一命呜呼了……长桑先生能使寡人熬到今时今日,足显其神医的本事。”说到这里,他自嘲道:“是寡人误了事,竟因寿郢攻陷在即而心绪激动……”
听了齐王吕僖的解释,赵弘润这才知道,原来齐王吕僖本来还可以再活个个把月,奈何这家伙见寿郢攻克在即,心情太过于激动,放声大笑,以至于气血攻心。
这下好了,就算是神仙也救不回来了。
太蠢了……
赵弘润暗自摇了摇头。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他如此评价眼前这位英明神武的齐王居然会在这种小事上犯下重大疏忽,但不知为何,他心中亦不是滋味。
“对于这场仗,齐王陛下做何打算?”赵弘润忍不住问道。
可能听出了赵弘润话语中的冷淡,姬昭有些不悦地说道:“弘润,你……”
然而,齐王吕僖却摆摆手阻止了姬昭,随即望着赵弘润,倍感歉意地说道:“小家伙,是寡人辜负你的期待了……魏国在面对韩国这个威胁的情况下,犹出兵协助寡人,寡人铭记于心。实乃是天意弄人,寡人亦不希望如此。……寡人亦想与你魏军携手并进,共同覆灭楚国这个你我两国在南方的巨大威胁……是的,日思夜想……”
……
对此,赵弘润默然不语。
莫以为只有他心存着覆灭楚国的心思,事实上,齐王吕僖亦恨不得一战使楚国亡国,为此,齐国在这场仗中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想了想,赵弘润叹息说道:“今日之事,势必会传到楚军耳中,联军再要挥军向南,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
听闻此言,齐王吕僖笑着说道:“无妨,不若就将计就计。……熊胥与寡人争斗了一辈子,好胜心颇强,若他得知寡人一命呜呼,必定派兵反扑,我等故意退兵,于半途设下伏兵,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说到这里,他对鲁国国主公输磐以及姬昭、田讳二人说道:“寡人是不成了,但削弱楚国的大计不可延误。……无论明日寡人是清醒是昏厥,亦或是一命呜呼,你等皆不可撤兵!……叫田耽亦不可撤兵!”
“……”帐内众人默然不语,他们当然清楚,若此刻撤兵,十有**会遭到楚军的反扑。
可问题是,若不撤兵,难道要当这位齐王死在宫廷外,死在这荒郊么?
真是……太蠢了。
赵弘润站在一旁,长叹了一口气,心中越发不是滋味。
此后,齐王吕僖又交代了一些事物,随即在最后,他突然抖擞精神,重重握住了姬昭的双手。
“我儿,我大齐,还有嫆姬,寡人就托付给你了……”
帐内众人见此一惊,他们当然清楚明明方才还极为虚弱的齐王吕僖,此刻突然抖擞精神,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
微叹一口气,赵弘润迈步走出了帅帐,缓缓走向宗卫们的所在。
而瞧见赵弘润从帅帐内出来,卫骄等人纷纷围了上来。
“殿下,齐王的情况如何?”
“殿下?”
赵弘润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忽听身背后帅帐内,传来他六哥姬昭的一声惊呼:“大王!!”
顿时间,帐外乱成一团,无数齐国公卿在外嚎哭,不顾飞熊卫士的阻拦,欲冲进帐去。
卫骄等人面色微变,在对视一眼后,大概也已猜到了几分。
“走吧。”
赵弘润摇了摇头,接过宗卫递过来的缰绳,翻身上马,驾驭着坐骑缓缓向着营门而去。
一行人缓缓离开了齐军大营。
待等来到营外,赵弘润勒住马缰,仰起头望了一眼天空。
“结束了……”
他喃喃说道。
旁边,宗卫卫骄听到了这声喃语,低声问道:“是这场仗么?”
赵弘润摇了摇头。
是的,即将结束的,岂只是这场仗?
同时结束的,还有齐王吕僖的时代,齐国称霸中原的时代!
齐国的时代,结束了!
很奇怪地,明明齐王吕僖的故去让赵弘润亦莫名悲伤,但不知为何,他胸腔内却有种莫名的亢奋。
或许是因为,在齐国时代已结束、而楚国又遭到重大挫败的当下,天下,即将迎来崭新的时代!
或许,那是属于魏国的时代!
……
深深望了一眼掌心,赵弘润缓缓握紧拳头,眼眸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卫骄。”
“殿下?”宗卫长卫骄隐隐感觉自家殿下仿佛变得有稍许不同了。
“回营!”
“是!”
当日,赵弘润回到军营后,罕见地催促麾下军队继续强攻寿郢。
而与此同时,齐鲁联军里传开了一个消息,大意是解释齐王吕僖为何跌落马下,总之,就是将过错归罪于那匹马,以及喂养那匹马的马夫身上。
并且,齐军帅帐还辟谣说,齐王吕僖身体身体安康,安然无恙。
这一番说辞,总算是使得齐鲁联军士卒们的士气再次提升了一些,然而,只有像赵弘润这等知情人才清楚:齐王吕僖,或许已然亡故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东路齐军的田耽跟发了疯似的开始屠杀楚军,仿佛是在宣泄的某种情绪。
四月十六日,也不晓得是不是哀兵必胜的关系,终于,联军三路兵马终究是攻克了寿郢。
在此之后,代为执掌兵权的鲁国国主公输磐与齐国左相姬昭,遵照齐王吕僖的遗嘱,下令继续挥军往南。
而在此期间,赵弘润派了一支兵马胁从齐鲁两军,其余魏兵则忙于收刮寿郢的财富,毕竟事到如今,他也该为他的立场考虑了。
不过可惜的是,待等魏军攻破寿郢的时候,城内那些大贵族早已带着族人与家财逃向南方去了,剩下的那些财物,对于曾经富饶的寿郢而言,显得微不足道。
当然了,即便如此,魏军亦是收获巨大。
然而,齐王吕僖于战场上昏厥落马的这桩事,终究还是传到了楚军耳中,不出意料,楚军果然发动反扑。
四月十九日,联军设下埋伏,重创了数支反扑的楚军,便趁胜追击,接连攻克楚国十几城,险些快打到长江流域。
这几场仗的轻松程度,让赵弘润有些难以置信。
他有些怀疑是楚军故意放水,否则,哪能赢得这么顺利?
可是仔细想想,在这种国难当头,楚军有什么理由放水呢?
不管怎样,此番联军总算是达到了重创楚国的目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齐国国内发生了变故:齐王吕僖的大儿子公子诸,也不晓得从哪得知他老爹驾崩的消息,联络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企图趁机上位。
在此之后,齐王吕僖另外几个儿子亦相继做出割据一方谋图王位的架势。
齐王吕僖驾崩的消息,终究难免被楚国得知。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楚国并没有立即反攻齐国,想来是楚国在这场仗中也是损失惨重的关系。
四月二十五日,楚王熊胥派使臣黄砷来到寿郢求和。
是的,求和,纵使是赵弘润也没想到,楚国在得知齐王吕僖过世之后,居然仍选择了与齐国求和。
最终,齐、鲁、魏、楚、越,这五方势力达成了默契:楚国割地赔款、承认战败。
在此之后,赵弘润的六哥姬昭忧心于齐国国内的变故,带着齐王吕僖的遗体,连夜率军回国。
见此,赵弘润亦下令撤军,不过在撤退时,他卷走了当地的财富与那些愿意投奔他魏国的楚民。
此战,虽说仅仅只波及楚东一小部分,但却让楚国蒙受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兵卒的损失,其余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而最最重要的是,楚国的王都寿郢,被联军攻克,往日富饶的都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谁都清楚,其实这场仗还没有打完,只不过眼下无论是齐国还是楚国,都没有余力在继续打下去了。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楚国稳定下来,恢复元气,那么,齐鲁两国势必会遭到楚国的报复。
当然,也包括魏国。(未完待续。)
第758章:新时代
大魏洪德十九年的五月初,魏军大部队从寿郢向南撤离,第一站的目标,是相城。
不可否认,这场仗中的魏军让人大感吃惊,因为来时明明只有五万余步兵的魏军,在从楚国的领土撤离时,步兵人数居然达到了相近二十万,而那些愿意投奔魏国的楚民,亦不止百万之众。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哪支军队非但能越打越多,甚至于还能带走百余万敌国的平民百姓,不可思议的是,后者居然还是心甘情愿地跟随离开。
但不知为何,那位肃王殿下脸上,却并无几分笑容,反而绷紧着脸,眉宇间仿佛充斥着诸般忧愁。
可能是厌烦了这位肃王殿下那仿佛心事满满的表情,芈姜忍不住开口询问道:“明明打赢了这场仗,可你的心情似乎并不大好?”
“明明打赢了这场仗……么?”跨坐在战马上注视着前方,赵弘润喃喃重复着芈姜的话,随即,他摇了摇头,微微皱着眉头说道:“似这种胜利……离我预想的,相差甚远啊。”
芈姜面无表情地看着赵弘润,随即略带几分讥讽地说道:“我倒是忘了,你与齐王吕僖原本的意图,可是要使楚国在这场仗中亡国呢……很失望么?”
赵弘润并不在意芈姜的态度,毕竟尽管芈姜口口声声说楚国的存亡与她无关,但说到底,楚国仍就是她的母国,是她父亲汝南君熊灏献出一切去维护的国家,而他在她面前,总是恨不得楚国就此亡国,芈姜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
“很失望。”赵弘润没有隐瞒心意的意思,苦笑着摇摇头说道:“似这种虎头蛇尾的战争,还不如……”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毕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只因为齐王吕僖在攻陷楚国都城寿郢之前因为太过于欣喜而犯下一个小疏忽,而这个疏忽,非但致使联军此番讨伐楚国的战争不得不就此终结,也赔上了齐王吕僖那位齐国明君自己的性命。
无论是出于死者为大的考量,或者是出于对齐王吕僖的尊重,亦或是明知事到如今就算是再发什么牢骚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赵弘润结束无意义的抱怨。
而望着他这幅并不满足的表情,芈姜隐隐有些生气起来,因为在她看来,姬润已经从楚国抢夺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贪得无厌的小矮子!
芈姜在心中愤愤地啐了一句,不过看着身边那人那皱眉轻叹的表情,她又不自觉地有些心疼。
总之,心情是复杂地很。
此时的赵弘润,倒没注意到芈姜正目色复杂地看着他,一副既愤慨又担心的样子,他正在思忖着一桩事,一桩困惑他许久的事。
那就是,在寿郢之战,以及在此之后的几场战争中,楚军的抵抗意外地薄弱,以至于联军轻轻松松地就取得了那几场仗的胜利。
他感觉,那几场仗中楚军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感觉就像是在放水。
可仔细想想,楚军有什么理由放水呢?
难道是因为王城寿郢的陷落,使得那些楚军失去了抵抗的斗志?
赵弘润怎么也想不通这件事。
不过更让他不能理解的,还是在那之后双方所签署的《寿郢和约》。
赵弘润至今都无法理解,当时楚方明明已经察觉到齐王吕僖或有可能已经亡故的情况,然而非但没想着趁机反扑,反而主动派遣使者黄砷,向联军求和。
为什么……为什么不趁着齐王吕僖亡故的机会展开反扑呢?
赵弘润着实想不通,因为就当时的情况,倘若楚方不顾一切地反扑,不见得不能收复失地,不能将寿郢这座王城从联军的手中夺回来。
可楚方偏偏没有,即便在清楚齐王吕僖或许已经亡故的情况下,楚国还是向联军求和,签署了在赵弘润看来都有些耻辱的《寿郢和约》。
《寿郢和约》注明,此战联军从楚国攻占的土地,皆归联军国所有:
根据齐鲁魏三方私下商议的结果,自相城到铚县、蕲县,涡河北的大片土地,将成为鲁国的领土。而钟吾、东海县、海州、阳陵等东部沿海城池,将成为齐国的领土。
同时,齐鲁双方亦为未能到场的吴越领袖少康争取了莫大的利益,帮助吴越夺回了几乎整个会稽郡——会稽郡,亦或是江东吴越之地,本来就是吴越两族人民所有。
而魏国如今作为齐国不亚于鲁国的稳固盟友,亦得到了固陵、苦县、桐丘等几座城池,虽然赵弘润对于这几座城池,心底本来就不在乎。
毕竟这几座城池乃是川北骑兵与游马骑兵扫荡过的城池,境内的财物皆已被搬走,当地的楚民亦被迁往商水县,只剩下一块空地,要这玩意干嘛?
魏国在三川郡有的是未经开垦的荒地,何必要这几块飞地?注:飞地,即与本土不接壤的土地。
别看这些城池仿佛与魏国的宋地接壤,但说实话,赵弘润从未将宋国降将南宫当成自己人。
因此在解决南宫这个问题前,赵弘润根本不可能去发展这几座城池,毕竟固陵君熊吾的领地就夹在宋郡与平舆君熊琥的领地中间,若是发生什么变故,商水县根本来不及救援。
更何况,赵弘润自己的商水县都还没发展好,哪有什么精力去发展这几座城池。
当然了,将这几座城池丢给朝廷,让朝廷在国内百姓心目中也长长脸,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而除了割地以外,楚国亦同意赔付大笔的赔款,正如芈姜所言,魏军此番在楚国这边已抢夺了许多许多的东西,多到赵弘润都感觉有些不对劲:楚国为何如此慷慨?
他本能地感觉这其中必定有什么阴谋。
只可惜,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头绪了,于是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但不可否认,他的判断是没有错的。
事实上,当得知王城寿郢陷落的时候,惊闻此事的寿陵君景舍、上将军项末、邸阳君熊商等楚国的顶梁贤臣们,火速来到了虎方。
因为在失了寿郢后,楚王熊胥便移架到了虎方。
在虎方县的城守府内,当邸阳君熊商见到了项燕后,脾气暴躁的他一把揪住了这位老将的衣襟,因为据他所知,正是因为项燕在守城时选择了愚蠢的战术,才使得魏军攻破寿郢,继而直接导致联军攻陷了他们楚国的王都。
相比之下,与熊商同时抵达虎方县的寿陵君景舍,他的态度就要稳重许多,因为他十分怀疑,项燕这位经验丰富的项氏老将,居然会犯下这种疏忽。
而就在熊商狠声质问项燕的时候,楚王熊胥向他以及景舍解释了原因,并告诉二人,使王都陷落,那是他的主意,项燕只是听命于他而已。
这个答案,让景舍与熊商目瞪口呆。
毕竟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楚王熊胥居然舍得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要知道,在位期间被他国攻陷了王城,这对于一位君王而言,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哪怕日后身故,也难免会被冠上无能的污名。
而对此,楚王熊胥的态度却很淡然,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猜到齐王吕僖已经亡故的关系。
他与吕僖斗了半辈子,视后者为平生宿敌,而如今齐王吕僖过世,他熊胥对于彼此间的胜负也就看淡了。
景舍与熊商面面相觑,毕竟他们准备来向项燕兴师问罪时,可没想到竟然会是这种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纵使是以往与楚王熊胥关系并不和睦的寿陵君景舍,亦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他们大楚的王,此番做出了一个或许是平生最明智的决定。
“如此一来,也就没有必要再趁机反攻了。”景舍颇有些感慨地叹了口气。
毕竟来时,他已联络了这附近尚存的楚**队,准备组织反攻夺回寿郢,可如今听了楚王熊胥的解释,他忽然觉得,寿郢在联军手中,情况反而更好。
为何?
因为这样更容易煽动国民对联军的憎恨。
但是楚王熊胥却摇了摇头,因为他觉得,若他楚国这边放水放得太厉害了,联军那边肯定会有所察觉。
毕竟齐国的田耽、田讳,以及如今逐渐冒头的小辈姬昭、姬润,都不是好糊弄的人物,万一被他们看穿此事,虽说不至于影响楚王熊胥的算盘计划,但终归是会造成些麻烦的。
毕竟这些人,可不会坐视楚国有再次兴旺崛起的可能。
五月、六月,魏军正忙碌于撤回魏国境内,同时带走那些愿意投奔他们的楚国平民,而齐将田耽,则入驻了寿郢,整修城池,仿佛打算将寿郢打造成一座类似邳县的要塞堡垒。
毕竟谁都清楚,齐国与楚国的这场仗,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而与此同时,楚国那边也开始了相应的行动。
首先,楚王熊胥传开了消息,将致使王城寿郢陷落的最根本原因,归罪于那些逃逸的贵族身上。
本来,楚国国内那些贵族们只觉得楚王熊胥是在找寻替罪羊,可随着越来越多的贵族被诛杀,家财被充公,这些贵族们逐渐感觉到情况不对了。
因为若是单纯只想寻找替罪羊的话,没有必要杀那么多人。
愤怒的贵族们认为楚王熊胥这是疯了,他们觉得,该是时候从楚王熊胥的几个儿子中,选出一位优秀的王者,成为他们楚国的新王。
溧阳君熊盛、固陵君熊吾,包括暘城君熊拓,这些位年轻的楚国公子,逐渐成为楚国各势力投靠、拉拢的中心。(未完待续。)
第759章:新时代(二)
五月中旬,齐、鲁、魏、越四方盟国与楚国的战争已逐渐平息,开始各自清点收获或者****伤口的和平时期,尽管谁都不认为这种和平能维持许久。
联军中,齐国撤地最快,凭借着齐国左相姬昭的关系,赵弘润很清楚这位六王兄为何火急火燎地带着齐王吕僖的遗体返回临淄。
原因就在于齐王吕僖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听说他们老爹似乎是死在了讨伐楚国的途中,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出来,迫不及待想要当齐国的王。
如此一来,姬昭又岂会容忍?
赵弘润太了解他这位六王兄的性格了,别看外表温文尔雅,可实际上,读书人的倔强却比牛更倔。
既然齐王吕僖立下遗嘱,立最年幼的小儿子公子白为王,那么,姬昭无论如何也会扶持这位小舅子成为齐国的王,并全心全意地辅佐他。
不出差错的话,齐国即将面临一场内乱。
“你不去帮帮你那位六王兄么?”
芈姜很纳闷赵弘润依旧还逗留在相城。
顺便一提,相城,在联军与楚方签署《寿郢和约》后,已成为鲁国的城池,不过暂时归属魏军,毕竟相城内,还有许许多多赵弘润准备打包带回魏国的原楚国民众,因此,鲁国国主很大度地暂时归属权交给魏军。
不过对于这件事,绝大多数的魏军兵将纷纷撇嘴,毕竟,相城本来就是魏军打下来的,若不是因为这是一块距离魏国本土极远的飞地,岂轮得到鲁国将其据为已有?
“帮?”
听了芈姜的询问,赵弘润摇了摇头,解释道:“那是齐国的内事,我不好插手。……若我插手的话,反而给了六王兄的敌人把柄,对方会污蔑我大魏企图倾吞齐国。”
是的,无论齐国内部各方势力为了齐王这个位置打得再凶,魏方都不能插手,因为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而鲁国国主公输磐,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自顾自返回了鲁国的王都曲阜。
临走前,鲁国国主向赵弘润打了声招呼,邀请他过些日子到鲁国的都城曲阜做客。
赵弘润表示会是拜访。
当然,说是拜访,实际上也只是为了鲁国的至宝——那卷《鲁公秘录》——的拓本而已。
而在此期间,相城的百万余原楚国民众,开始陆续向魏国迁移。
因为这股民众数量实在庞大,因此,赵弘润决定数条路线同时进行。
其一,走涣水,经睢水,到魏国襄陵,继而步行至商水县。
其二,走涡河,经蔡河、商水,继而到商水县。
这两条水路,由于固陵君熊吾曾经的邑地已归属魏国,因此,这两条路相对还是安全便捷的。
只不过这两条水路的吃水很浅,因此,每趟运载平民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因此,赵弘润选择了第三条相对艰苦的路程,即横穿宋郡。
为此,赵弘润派人联络了宋墨的钜子徐弱,毕竟此人与宋郡境内最大的叛乱势力首领宋云有些瓜葛。
毕竟近十几年来,先有暘城君熊拓,后有固陵君熊吾,楚国两支军队前后曾攻陷宋地,谁晓得那些楚兵可曾对宋人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如今,百余万楚国平民横穿宋地,万一那些宋人惦记着与楚人的仇恨,将那些投奔魏国的楚国民众屠杀一气,那赵弘润可无法容忍。
因此,赵弘润明确地告诉徐弱,叫他转告宋地叛军的首领宋云,倘若叛军胆敢杀害一名投奔魏国的楚民,他赵弘润便联合那位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将宋境内的叛军连根拔起,纵使是宋云逃到天涯海角,他亦会派兵将其擒杀!
面对着赵弘润的警告,徐弱连连表示会与宋地的叛军沟通,并且,他反复申明:宋地叛军的敌人只是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这个叛国弑君的无耻之徒,并无与魏国交恶的意思。
甚至于,为了谨慎期间,宋墨钜子徐弱亲自走了一趟。
大概三五日后,徐弱便传来了好消息:宋地叛军的首领宋云表示,他麾下义军绝非强盗山贼,并不会滥杀无辜,不会袭击那些投奔魏国的楚国平民。
除此之外,宋郡叛军的首领宋云亦向赵弘润表达了善意,希望能与赵弘润进一步交往。
对此,赵弘润毫不在意,他当然清楚宋地叛军希望与他交往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想借助魏国朝廷的力量,杀掉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罢了。
在赵弘润看来,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好歹他表面上还臣服着魏国朝廷,因此在此人暴露明显逆反意图前,魏国朝廷也不好动他,免得落下口舌。
更何况,南宫奎不是好东西,宋地叛军就是好东西么?
据赵弘润所知,当初魏人在宋地境内遭到袭击——虽然被袭击的大多都是些抢占宋地资源的贵族势力——这背后可是有着宋地叛军的影子。
若没有这支叛军挑头,单单宋地内的平民百姓,有胆量、有能力袭击拥有数百私兵的贵族?
说到底,对于站在魏国立场上的赵弘润而言,无论是南宫奎还是宋地叛军首领宋云,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在他赵弘润还没有余力插手宋地的情况下,只要南宫奎与宋云别触犯到他,他也懒得管双方的争斗。
在此之后,赵弘润亦派人到睢阳,给睢阳军大将军南宫奎通了个气,毕竟南宫奎此时相当于宋地的无冠之王,赵弘润要使百余万楚国民众横穿宋地,好歹也要跟这位大将军通个气,免得发生没有必要的摩擦。
没过几日,南宫奎便派人送来了消息,大意就是同意了此事,另外,南宫奎还表示会派出军队护送那些楚国民众,免得后者遭到宋地叛军的袭击。
对于这件事,无论南宫奎是想监视那些楚国平民,还是借机给宋地叛军泼污水,赵弘润都不在意,反正军饷又不是他出,南宫奎要派兵,那就派兵咯,只要那些楚国民众安然无恙即可。
而在做完了这些部署安排后,赵弘润在相城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剩下的,皆交给商水军的伍忌与鄢陵军的屈塍。
于是,他带着芈姜、带着宗卫与肃王卫们,前往鲁国的王城曲阜。
当然,其中还包括宋墨钜子徐弱。
此人一心想将墨家推广到中原各国,如今搭上了肃王赵弘润这条线,又岂会轻易放手。
不过对于此人所提出的种种需求,赵弘润并没有贸然地答应,谁让宋墨与宋地叛军的关系不清不楚呢。
他准备先将宋墨的那些工匠骗到手再说。
五月下旬,赵弘润一行人来到了鲁国的王城曲阜。
颇出乎赵弘润的意料,鲁国国主公输磐在得知他的到来后,居然亲自出城迎接,这让许多当时在旁围观的鲁国百官与百姓瞠目结舌。
毕竟鲁国国主亲自出城迎接,以往除了齐王吕僖外,再没有人享有这个殊荣,哪怕是当年的宋王,鲁国国主都没有出城迎接过。
当然,在此期间,赵弘润亦见到了鲁墨钜子公输班。
平心而论,对于公输班,赵弘润对他的印象是极好的,毕竟此人曾帮魏军巩固了铚县,后来还替魏军打造了许多战争兵器。
只不过此刻,这位鲁墨钜子看向赵弘润的表情可不太好,这也难怪,谁让赵弘润要他们鲁国的至宝《鲁公秘录》呢?那可是鲁国数十代无数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哪怕是拓印一份给魏国,这位鲁墨钜子都不会给赵弘润好脸色。
不过最终,在鲁国国主公输磐的命令下,公输班最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