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赵弘昭也不再多事。
说实话他还真不晓得该如何向他的小伙伴们介绍玉珑公主,倒不如就这样算了。
“何公子如今已有官职在身?”
在坐下后,赵弘润好奇地询问邻席的何昕贤,毕竟后者方才放低姿态主动向他行礼,让赵弘润对他好感颇深。
“暂时在翰林府担任抄录文书的书令史。”何昕贤略有些腼腆地回答道。
“书令史?”赵弘润愣了愣,疑惑问道:“堂堂新科第三位,屈居书令史之职?”
何谓抄录文书的令史,说白了就是抄书的小吏,几无权职可言。按理说像何昕贤这样出色的新科士子,最起码也是二十四司郎官手下的令史,要是再通一通关系,塞上郎官的职位也不是不可能,谁能想到竟只是一个书令史。
要知道翰林府隶下可是有上百名负责抄录的书令史,虽然在官制体系之内,但不得不说只是微末的小吏。
“家祖与家父皆希望我在书令史这个职位上先做两年。”何昕贤委婉地解释道。
赵弘润恍然大悟,正要说话,却见六皇兄赵弘昭挤过来,眨眨眼笑道:“其实昕贤就是不服气,他有意在书令史上先呆着,待三年后的会试再重新考。”
被六皇子一言戳破心思,何昕贤微微有些脸红,满脸讪讪之色。
在大魏,是允许在仕的官员重新参加会试的,不过一般会这么做的,都是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毕竟整整三年光阴,就拿何昕贤来说,若是他有心的话,足够爬到郎官的位置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再重新考呢?哪怕考得状元,充其量也不过是郎官,有何区别?
说白了就是荣誉感、自尊心作祟,不惜半仕半学也要夺到一次状元的殊荣罢了。
一想到状元,赵弘润不由地就想到了那位新科勇夺状元的寒门士子寇正。
“那名叫寇正的士子……他也在翰林府么?”
何昕贤摇了摇头,说道:“那位寇正士子是新科状元,起初就是郎官候补的位置,不过他似乎更倾向于外调,据我所知,他希望朝廷委任他为上党某地的县令候补……由此可见,寇大人是一位满腔抱负的俊杰啊。”
赵弘润不由有些哑然,据他所知,天底下大部分的士子都挖空心思想在大魏的陈都大梁仕官,谁愿意去当一个地方县令?毕竟在陈都大梁仕官,升迁的机会要远比在地方仕官高得多,一旦遇到贵人扶持那就立马飞黄腾达,而那些新科状元却主动要求到地方担任县令,正如何昕贤所称赞的,的确是一位满腔抱负,由衷希望大魏能日渐强盛的务实之人。
忽然,赵弘润心中想到一事,低声问道:“皇兄,新科的第二名投了东宫,这怎么回事?”
六皇子弘昭还没来得及开口,何昕贤低声说道:“是那位骆瑸士子?此事我有所耳闻。……其实东宫最开始招揽的是寇正,可惜寇正执意希望外调为县令,于是东宫转而招揽骆瑸,于是骆瑸便辞了郎官候补,调至东宫为太子伴臣……我与此人稍有接触,当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士子。”说到这里,他忽然见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脸上露出几许不解之色。
“我说何公子,你不会是因为这两位都辞了郎官候补,所以你也辞了吧?”赵弘润调侃道。
何昕贤一听顿时就脸红,看来是被赵弘润给说中了。
不过也不难理解,堂堂新科的状元、榜眼都相继推掉了郎官候补的高位,一个外调为县令,一个内调为太子伴臣,既如此,第三名的何昕贤又怎么好意思领郎官候补呢?索性就当一个书令史,在翰林府老老实实地抄录,等三年之后再重新考,夺回状元殊荣。
说说笑笑间,赵弘润与何昕贤也逐渐熟络起来,毕竟何昕贤是中书令何相叙的孙子,而何相叙那可是赵弘润的“老相识”了,因此赵弘润对他客气,这并不意外。
然而赵弘润只顾着与何昕贤交谈,却是冷落了殿内其余的年少士子。
或有一名士子带着几分不满开口道:“八殿下莫非是看不起我等么?”
……
赵弘润皱眉瞧了一眼对方。
第六十五章:怨隙
“八殿下莫非是瞧不起我等么?”
一句不满中略带指责的话,打断了赵弘润与何昕贤正在交流有关于新科会试的对话。
“为何这么说?”
赵弘润微笑着回道。
只见那名士子皱眉说道:“雅风诗会不论家门,只注重文采与品德,前来与后到。……在下等人敬八殿下乃皇子,方才起身恭迎,而八殿下自进殿之后却毫无表示,连对我等说一句话都欠奉,这岂非是瞧不起我等么?”
赵弘润皱眉想了想,觉得对方还说得有些道理,毕竟他方才因为好奇新科会试的前三名,的确只顾着与何昕贤交谈,并没有理会其他人,因此这名士子所说的也没有错。
但是这种兴师问罪的口吻,让赵弘润十分不喜。
“你叫什么?”赵弘润淡笑着问道。
六皇子赵弘昭微微皱了皱眉,毕竟你叫什么这可不是一句礼貌的问话,按照常理,赵弘润应当说请问足下尊姓大名这类尊重对方的修辞,而不是你叫什么这种上位者的口吻。
这不,那名士子眼中亦露出了几许恼怒之色,愤愤说道:“在下贺崧。”
何昕贤多半是从他祖父何相叙口中听说过赵弘润的“丰功伟绩”,连忙低声提醒道:“此子乃吏部尚书贺枚贺大人之孙,秉性并不坏,八殿下……”
赵弘润善意地冲着何昕贤点了点头,旋即笑着对那贺崧笑着说道:“好的,贺公子。……贺公子是希望我就方才的事向你们道歉么?”
那贺崧愣了愣,他就是不满赵弘润只顾着与何昕贤闲聊而冷落了他们,倒也没想过要赵弘润向他们道歉,毕竟再怎么说,赵弘润那也是皇子。
“道歉就不必了……”贺崧为之气势一泄。
“既然如此……”赵弘润点了点头,竟又头转向了何昕贤,笑着说道:“何公子,咱们继续聊。”
在何昕贤目瞪口呆之余,那贺崧简直气炸了,指着赵弘润气地说不出话来。
六皇子弘昭苦笑着揉了揉额头,虽然他就知道他八弟弘润是一个性情乖僻之人,不过这会儿他还真有些头疼。
“八殿下欺人太甚!”贺崧深深吸了口气,愤慨地说道。
赵弘润一听就乐了,故作不解地说道:“贺公子不是说不准备让我道歉么?那不就成了么?你们聊你们的,我们聊我们的。”说到这里,他眼神微微一冷,淡淡说道:“和谁聊,那是本殿下的自由,谁也没有规定,本殿下就必须和你聊!”
不好……
六皇子赵弘昭当即皱了皱眉,他已经大致摸透了自己这个八弟的性情,知道一旦赵弘润用本殿下而不是我来自称,就意味着这位八弟已经相当看对方不爽了。
早知如此,我应当先代为介绍的。
赵弘昭不禁有些后悔,毕竟他方才正是瞧见赵弘润与何昕贤聊起了新科会试前两名士子的事,因此出于礼数就没有打断,没想到坏了事。
“弘润,弘润。”
他连忙用眼神频频示意自己的八弟,毕竟他很清楚,他这位八弟一旦厌恶某人,存心报复,绝对会有人遭殃,东宫太子就是前车之鉴。
……
望了一眼六皇兄,赵弘润轻哼一声,不再说话了,权当是卖这位六皇兄一个面子。
而那个贺崧似乎是被赵弘润最后那一记眼神给震慑住了,虽然脸上满是恼怒之色,却也没有发作。
见此,赵弘昭连忙打着圆场说道:“其实是我考虑不周,诸位莫要在意。……雅风诗会的初衷,本是为交流学术,学乐并举,莫要坏了兴致。”说着,他频频向席位中几位关系不错的年少士子使眼色。
其中有一名士子会意,笑着岔开话题道:“六殿下说的是。……说起来,八殿下今日来我雅风诗会,实在让我等颇感惊讶。方才八殿下与何兄交谈,我等插不上嘴,诚为可惜……回想端阳日文德殿时,八殿下的壮举,实在是令我辈叹为观止。”
赵弘润知道这名士子会这样圆场,那是看在他六皇兄的面子上,并不代表他方才那样冷落对方,对方心底就真的不在意。
想到这里,赵弘润亦拱了拱手,客气地问道:“兄怎么称呼?”
那名士子愣了愣,连忙回礼道:“可当不起八殿下一声兄,在下杨裎。”
“杨兄可莫要怪我方才失礼啊。”赵弘润笑着说道。
那士子杨裎见赵弘润对他这么礼待,哪怕心中稍有怨隙也早已烟消云散,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要怪就怪昕贤兄,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怎么能怪我?”何昕贤故作愕然地张大了嘴,看得众人哈哈一笑。
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席间众人你客气来,我客气去,方才的少许冷寂早已烟消云散,他们甚至觉得,这位八殿下其实也挺好相处的。
要说席中唯一闷闷不乐的,恐怕就只有贺崧了,这个出头鸟非但没有得到他希望的礼遇与重视,似乎就连他的同伴们,也渐渐不再支持他方才的举动。
妒从心起的他,忍不住打断了席间同伴杨裎等人对赵弘润的追捧,冷笑道:“盏茶工夫背下一本书?哼!可笑!”
“……”雅风阁内的气氛顿时又变得尴尬起来。
这回,不止六皇子赵弘昭有些不渝,就连席间的杨裎、何昕贤等年少士子都不由地用不满的眼神望了一眼贺崧。
想想也是,他们好不容易才将诗会的气氛拉回来,本希望方才的事揭过不提,没想到被贺崧给破坏了,如何不恼?
“贺兄,八殿下在文德殿背下东宫一本立言之书,这可是我等眼见之事,岂能有假?”何昕贤不满地说道。
“哼,你们方才聊得那么好,你自然会为他说话。”贺崧不屑一顾地撇撇嘴。
“那我呢?”杨裎皱眉说道:“我也亲眼所见,可以为此事作证!”
你……
贺崧懊恼地望了一眼平日里与他关系不错的杨裎,心中愈发地嫉恨,冷冷说道:“反正我没瞧见,我不信!……除非八殿下再背一回!”
你什么身份,叫八皇子为你再背一回?
席间众士子表情古怪地望着贺崧,有摇头者,有冷笑者,不一而足。
在此刻他们心中看来,虽说八皇子赵弘润最初进殿时对他们的确有所冷落,可人家在六皇子的提醒后,已经纠正了,与他们也聊得挺投机,这不就好了么?为什么还要节外生枝、得理不饶人呢?
眼瞅着贺崧从身边拿起一本书摆在案几上,似挑衅般与赵弘润对视着,他们心中暗暗摇头。
“怎么样?”目视着赵弘润,贺崧挑衅般地说道:“若是八殿下你能背下来,我便承认八殿下博闻强记、天下无双!”
你的认可有什么价值么?
“呵呵。”赵弘润闻言乐了,他感觉有些好笑。他摇摇头,淡淡说道:“我从未说过我能背下一本书,从头到尾,我都说是东宫汇编的新书窃取了先人无名氏所作而已。”
“看罢。”听闻此言,贺崧得意地望了一眼席间的伙伴们。
只可惜,何昕贤、杨裎等人毫无表示。
东宫窃文欺君?
在他们看来,这位八殿下的说辞,也就是骗骗不明究竟的人罢了。堂堂东宫太子,有必要为了立言做出这种一旦泄露就会遭到诟病的事来?
显而易见,所谓的东宫窃文,无非就是八殿下为了掩饰自己过目不忘的惊人天赋,并反制东宫太子的说辞罢了。
尤其是当日坐在六皇子陪席的杨裎、何昕贤等人,那是亲眼目睹太子责难八皇子赵弘润的事的,自然明白这位八殿下为何会丢出这样的说辞。
可笑这贺崧还以为抓到了八皇子的把柄,在那沾沾自喜。
“看来眼见为实也未必是真,不才对六殿下将八殿下邀至雅风诗会一事,颇感诧异。”贺崧得理不饶人地说道。
他口中所说的颇感诧异,言下之意就是指赵弘润并没有资格参与雅风诗会。
“那你想怎么样呢?”赵弘润好笑地问道。
贺崧闻言说道:“不才斗胆想试试八殿下的文采!”
六皇子赵弘昭与杨裎、何昕贤等人本想阻拦,不过一听贺崧这么说,他们不禁有些心动了,因为他们也十分好奇,素来藏得严严实实的八皇子赵弘润,其实是否是饱腹经纶之才。
毕竟贺崧虽然为人心傲,但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
然而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赵弘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好。”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不禁有些诧异:八殿下竟认怂了?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却只见赵弘润继续说道:“你们问来问去,也无非就是吟诗作答,毫无新意,这样吧,我问你几道题,你若是能答出来,就算我输,怎么样?”
原来八殿下是要反客为主……
席间众人心中恍然,对赵弘润所指的有新意顿时产生了几许期待。
看得出来,贺崧的确是一位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信的士子,闻言冷冷说道:“八殿下但问无妨,倘若不才答错一题,抱着脑袋从雅风阁滚出去,从此这雅风诗会,再无我贺崧!”
听闻此言,赵弘润的脸上露出了几许莫名的笑意。
“话别说得太满!”
ps:是哪位昨天投了那么多一万二的催更票啊,弄得我……心怪痒痒的。
第六十六章:恶劣的题
第六十六章
“第一题。”
赵弘润嘴里刚说三个字,席间众人的注意力便顿时提起来了,他们十分好奇,这位八殿下口中的有新意的题目究竟是什么样的。
目视了一眼众人,赵弘润开口出题道:“我有一位皇姐,假设有一日,我点了一下宫内我兄弟姐妹的人数,发现我的兄弟比姐妹多一人,那么,我皇姐的兄弟比她的姐妹多几人?”
诶?
席间众人闻言一愣,显然他们从未猜过这类题,一时间都有些蒙住了。
不过其中也有些人,在听到皇姐两字后就已经愣住了,愕然地瞅着坐在赵弘润右侧的玉珑公主,脸上满是意外之色。
“公……公主?”杨裎眼瞅着玉珑公主结结巴巴地问道。
何昕贤亦是瞪大了眼睛。
虽然他们一开始都觉得玉珑公主的举止有些怪异,但还真没往这方面猜测,如今听到了赵弘润的题目,他们下意识地联想到了玉珑公主的身份。
“诸位这是做什么?”赵弘润哭笑不得地提醒道。
席间众人一听连忙正襟危坐,不过眼神却时不时地撇向玉珑公主。
也难怪,毕竟未出阁的公主要比未出阁的皇子更加罕见,天大的机遇才能远远地见到一回,哪里机会像这样近距离地观瞧,不过遗憾地是,玉珑脸上带着一块银质的面具,遮盖了自颧骨以上的容颜。
不过即便如此,单单半张脸也不由自主地让他们遐想连篇。
“咳咳!”六皇子赵弘昭俨然是注意到了众小伙伴的小动作,故作咳嗽了两声。
众年少士子们这才收起心思,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赵弘润所提出的问题中来,他们尴尬地望向赵弘润,显然,他们刚才并没有听清题目。
见此,赵弘润便又重复了一遍。
一时间,雅风阁内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板着手指计算赵弘润的题目。
说实话这题并不难,但是怪就怪在这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只要能理清其中的条理,这题的答案无非也就是1+1-(-1),即三人。
然而那贺崧显然是无法理顺这道题的条理,满头大汗地在那板着手指,一脸手足无措的样子。
因为是赵弘润与贺崧二人的比试,因此席间众士子并么有贸然插嘴,事实上,恐怕他们也理不清其中的关系,毕竟赵弘润在题中是设有两个文字陷阱的。
“多二人。”足足过了好一会,贺崧咬牙回答道。
在众人的关注下,赵弘润满脸故作遗憾地摇了摇头:“错!是三人!”
说着,他便将正确的解题思路向众人解释了一遍,众士子这才恍然大悟。
而从头听到尾的贺崧,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了,毕竟他方才夸下海口,只要错一题就抱着脑袋从雅风阁滚出去,并且日后从雅风诗会除名,而如今,第一道题他就没有答对。
自作自受啊……
瞧着贺崧满脸苍白的样子,众士子暗暗摇头。
可没想到的是,赵弘润却并没有急着要将贺崧逐出去的意思,他瞧着满头冷汗的贺崧淡淡说道:“贺公子不必心急,还有几题呢。”
他全然没有将贺崧方才的夸口当回事,仿佛权当是一个笑话。
这使众士子心下有些好笑。
“第二题,假设有四户排列成一行的人家,如今已知,甲家在乙家的隔壁,再者,甲家与丁家并不相邻,倘若丁家与丙家也不相邻,那么,请问丙家的隔壁是哪一家?”赵弘润淡定地出了第二题。
听得这道题,众士子简直感觉脑袋跟浆糊似的,乱糟糟成一团,就连六皇子赵弘昭,亦露出了沉思之色。
至于那贺崧,他的面色变得愈加苍白了。
不可否认,这道题要比上一题难一些,需要利用到排除法,排除掉一项项不符合条件的推断,最终得出答案。
这是相当考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一旦思维出现混乱,那思路就彻底断了,只能再重新开始。
似贺崧这等从未接触过逻辑思维题的士子,他们甚至连题目都无法解析,又谈什么解题?
更要命的是,贺崧此刻心情极为焦虑,而解析逻辑思维题所需要的,就是冷静的分析能力,此刻心神大乱的他,又怎么解答地出来。
猜……猜一个罢!
贺崧偷偷瞧了一眼赵弘润,见其面带微笑,仿佛纯粹是等着看他笑话,他心中又气又急,胡乱猜测道:“是……是丁家!”
同样在计算的士子杨裎闻言一愣,诧异说道:“贺兄,丙家与丁家并不相邻啊,题中已清楚讲明了。”
贺崧一听顿时就蒙了。
原来,心神大乱的他根本就是连题目都忘了,纯粹瞎猜了一个,还好死不死猜了一个与题目相违的。
见此,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是甲家。”
说罢,他拿起案几上早已准备好的笔,将甲、乙、丙、丁四家的坐落按照丙、甲、乙、丁的顺序书写下来,传递于众士子手中。
众士子对照着这个顺序想了又想,看了又看,旋即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看他们的表情,仿佛跟夏日里喝了一碗冰水一样舒畅。
而连接两道题都没答对的贺崧,此刻已有些坐立不安了,额头的汗水如浆涌一般。
“第三题,假设我的儿子是某人的儿子的父亲,那么请问,某人与我是什么关系?”
由于已出过两题类似的逻辑题,席间士子们逐渐也找到了门路,而才思敏捷的六皇兄甚至于没过一会就已经想到了答案,只不过这答案,怎么瞧都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唯独那贺崧板着手指在他冷汗淋漓,满脑子都是儿子、父亲,越想越急,越急越乱,俨然有种眼冒金星般的错觉。
过了片刻,赵弘润怪异地说道:“这题比上题简单简单呐,贺公子还是打不出来吗?……答案很简单啊,某人是我儿子,我是某人他爹啊!”
众士子闻言一愣,或有几人忍俊不禁笑了出来,可是碍于贺崧的颜面,于是只好捂着嘴,好不难受。
然而连番受到打击的贺崧,似乎唯有察觉,神色木然地喃喃自语什么。
“三题皆未答对啊,贺公子!”赵弘润似笑非笑地望了一眼贺崧。
贺崧脸上闪过一阵羞红、一阵青白,咬咬牙粗声粗气地说道:“再一题,八殿下再出一题,我定能答上来。”
“再出一题?凭什么呢?”赵弘润淡淡笑道:“三道题,还不能说明问题么?……方才贺公子所言,什么来着?若是答错一题,抱着脑袋从这雅风阁滚出去?还说什么从此在雅风诗会除名?”
贺崧张了张嘴,无言以对,脸上又羞又恼。
他咬了咬牙,强辩道:“恕在下直言,八殿下所出之题皆小道尔!……庸俗至极,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还死鸭子嘴硬?
赵弘润眯了眯眼,讥讽道:“这话你起初为何不说?……哦,本殿下忘了,那时贺公子对自己自信满满来着。”
而听了贺崧的话,六皇子赵弘昭与席间众年少士子亦不觉皱了皱眉。
在他们看来,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哪有输后还来怪题出得不好的道理?
这分明就是输了之后的狡赖之词!
于是乎,就连平日里与贺崧关系还算不错的诸位年少士子,亦不由地将鄙夷的目光投向了前者。
贺崧也注意到了曾经的同伴们那鄙夷的眼神,心中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谁叫他之前将话说得那么满,如今三题全然没有答上来,你说叫他怎样?难道真抱着脑袋从雅风阁滚出去?这事要是传出去,岂不叫人笑掉大牙?
而相比抱着脑袋从雅风阁滚出去,从此在雅风诗会除名更叫贺崧难以接受,要知道雅风诗会堪称是大梁年轻士子中最具名望的聚会,不知有多少权贵名门的子侄们托关系都希望能加入进来,而他贺崧好不容易融入其中,却因为此事不得不被诗会除名,这让他如何接受得了?
瞧着他满头大汗仍然在那强辩,杨裎好心地提醒道:“贺兄,认赌服输啊。……我辈士子光明磊落,输了就是输了,依我之见,不妨你向八殿下道个歉,我等也求求情,难道八殿下还会真与你计较,当真不顾我等的请求将你赶出去么?……八殿下那可是智挫东宫的俊才,断然不会与你一般见识。”
这杨裎……
赵弘润略有些惊讶,毕竟这杨裎在一边劝说贺崧的同时一边抬高他赵弘润,用赞美之词堵他的嘴。
对于这样的做法,赵弘润并不反感,毕竟他与那贺崧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无非就是那贺崧太过于心高气傲,说白了就是太过于老资格,仗着他与六皇子弘昭以往玩得不错,冒出头来挑他赵弘润的刺,还口口声声说什么雅风诗会的规矩,简直就是找揍。
若不是看在六皇兄的面子上,赵弘润真想叫这家伙明白明白,什么叫做他赵弘润的规矩!
不过既然这杨裎这么说了,赵弘润倒也不是不能卖他一个面子,毕竟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个杨裎看到了六皇子的眼神示意,主动站出来圆场,也算是变相地替赵弘润化解了之前的失礼局面,还他一个人情也没有什么。
想到这里,赵弘润也不再催促,自顾自饮着酒,俨然是表明了态度。
见此,席间众士子对这位八殿下更是好感顿生,纷纷开口劝说贺崧,可奈何那贺崧死咬着他所谓的道理不放,死活不肯认输,这让本来与他关系还不错的士子们大为失望,索性就任由他去了。
“再一题,只要再一题!”
贺崧眼神死死地看着赵弘润。
“弘润……”六皇子弘昭为难地望着赵弘润。
看来皇兄的面子上,就放他一马吧。
六皇子向赵弘润使着眼色。
赵弘润见此脸上一乐,摇摇头叹息道:“罢了罢了,看在六皇兄与诸位的面子上,我就出一题你熟悉的,若你答上来了,你之前的那些话,我权当没听见。”
贺崧顿时神色一振。
赵弘润稍一犹豫,出题道:“一人登高,越高越重。……猜一个字。”
贺崧沉思了片刻,满脸欣喜地说道:“是跌!……古云,登高易跌重。”
这么简单的题?看来弘润还是给我面子的……
六皇子弘昭闻题也是一愣,心中着实有些欣慰。
然而令诸人不解的是,赵弘润也不知是不是没有听清,诧异对贺崧说道:“什么?你说大声点。”
见此,贺崧大声说道:“跌!”
“乖!”赵弘润脸上忽然露出几许怪异的笑容:“你赢了,坐着吧。”
“诶?”非但贺崧愣住了,就连席间众士子也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片刻之后,雅风阁内顿时哄堂大笑,而那贺崧旋即也反应过来了,憋地面色通红。
怪不得父皇那般喜爱弘润,亦直称他为劣子,果然是性子恶劣……
六皇子赵弘昭苦笑连连。
他这才意识到,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第六十七章:童宪的忠告
当日雅风诗会,参与诗会的众大梁年少士子们总算是对八皇子赵弘润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要说他张狂倨傲吧,赵弘润始终都很谦逊,与六皇子赵弘昭一样,都不是一个摆皇子架子的人,平易近人也能与诗会上的众士子聊得很好;可若是说他谦逊、有礼吧,一旦这位八殿下动起怒来,那俨然就是锋芒毕露,仿佛不狠狠羞辱你一番誓不罢休,在这场诗会中一直很尴尬的士子贺崧就是前车之鉴。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八殿下果然传言的那样,是一位性情乖僻的顽劣皇子,但不可否认,若是没有惹到他,这位八殿下还是相当好说话的。
在意识到了这点后,席间众士子逐渐也就不再拘束了,照旧像历来诗会时那样,饮酒作诗、或奏乐高歌,而让赵弘润有些意外的是,这群他印象中只晓得高谈阔论的士子,其实也并非全然是不务实的清客,他们也会评论种种朝政的利弊,只不过这些人要么还只是未踏足仕途的士子,要么就是像何昕贤这样在翰林府当书令史的微末小官,人轻言微。
然而不可否认,这些士子也是胸怀抱负之人。
可惜六皇兄对皇位没有兴致,否则……雅风诗会的这些士子日后必将能成为他的膀臂之助!
暗暗观察着雅风诗会成员的赵弘润心中略有些惋惜,虽然他并不清楚东宫的伴臣、幕僚团体究竟水准如何,不过想想那些东宫曾经的原班底既然能协助太子弘礼汇编出一本新书,想来本事也是不错的,可即便如此,赵弘润仍然觉得六皇兄的雅风诗会,这些诗会成员的水准,应该是能与东宫班底持平的,只不过这些士子的才华目前仍然局限于理论,缺少实践的经验。
可是想想这些士子背后的家门,就不难猜到雅风诗会能体现的能量,只可惜六皇子赵弘昭全然只是将雅风诗会当成是有相同爱好的士子们的聚会,丝毫没有借助这些伙伴们的力量去争夺皇位的心思。
这不禁让赵弘润有些惋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