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相城的东城门,已经传来了隐约的厮杀声。
见此,相城守将南门迟面色大变。
可就在他正欲有所行动的时候,城下的晏墨笑着说道:“城上的南门将军,不必惊讶,晏某早就说过,这座相城,无法阻挡肃王殿下的脚步,在你将城内重兵部署到北城门的这会儿,我军的商水军,已悄然攻破了东城门,杀入城内……唔,算算时辰,晏某这边也该发动攻击了。……那么,究竟是您主动打开城门,亦投诚的身份与我去见面那位肃王殿下,还是亦战败被擒的战俘身份,去见那位肃王殿下呢?”
听闻此言,城楼上的南门迟面色变幻连连,他紧忙来到城墙的内侧,眺望东城门方向。
果不其然,只见东城门方向人声嘈杂,更隐约有几处火起。
若在平日,南门迟势必是立即派兵前往支援,拼死守住这座城池。
可是听了晏墨那一番话,他却不由地犹豫起来。
“相城……守得住么?”南门迟低声询问着身边的心腹副将。
只见副将眼中闪过几丝为难之色,压低声音说道:“觉将军与怀将军的四万兵看样子是全军覆没了,单凭城内一两万士卒,倘若魏军尚未杀入城中,倒是能守一段时日,可如今魏军已杀入城内……不好守。”顿了顿,他更小声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两条路。烧却城内的存粮,向浍河撤退,在那里重组阵势……”
明明说是两条退路,但这位副将却只说了一条。
而南门迟却已听懂了这名副将的意思,不由地沉思起来。
在他看来,魏军已杀入了城内,这座相城不见得能够保住,那么就像那晏墨所说的,究竟是以投诚将领的身份去见那位魏国的肃王,还是亦战败被擒的战俘身份去见那位魏国的肃王为好呢?
当然是前者!
想到这里,南门迟转身走向城墙的外侧,冲着晏墨喊道:“晏将军,您的话能够作数么?”
晏墨闻言脸上露出几许笑容,信誓旦旦地说道:“晏某不才,眼下担任着两万鄢陵军的副将一职……”
一个楚人,居然能在魏国担任两万军的副将?
南门迟眼中闪过一丝讶色,随即,他抱持着小心谨慎的想法,问道:“你鄢陵军的主将是何人?”
“乃屈塍、屈将军!”
屈?屈氏?
南门迟惊愕地睁大了眼睛,毕竟屈在楚国那可是仅次于熊氏的尊贵姓氏。
想到这里,南门迟挥了挥手,沉声说道:“开城门!”
片刻后,相城北城门缓缓开启,晏墨微微一笑,翻身下马,拉着南门觉与南门怀,在二人受宠若惊般的眼神中,一同迈步走入城门。
旋即,鄢陵军兵不血刃地入了城。
没过多久,当南门迟那全军投降的将令传遍于城内后,商水军的项离、冉滕、张鸣那三位千人将惊愕地发现,城内不时何时已被鄢陵军控制了局面。
城内那近两万楚国正军,居然都在南门迟的命令下,向鄢陵军投降了。
这……什么情况?
三位商水军千人将面面相觑。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便碰到了一位鄢陵军的千人将,后者很淡然地告诉他们,相城已经是他们鄢陵军的囊中物,商水军?爱去哪去哪。
“他娘的!”
千人将张鸣气地将手中的兵刃狠狠摔在地上。
在他身旁,项离与冉滕两位千人将的面色也不是很好看。
原因无他,鄢陵军巧妙地夺走了本该是属于他们商水军的战功。
而且是克一城的战功!(未完待续。)
第644章:局势扭转
朝阳初升,此刻终于能够看清楚孟山东南面那片无名的平原上,所呈现的惨烈的战场。
楚将南门觉、南门怀二人所率领的四万相城楚军,在经过昨日的惨烈夜战后,幸存者仅剩六成左右。
而此时,这些战俘已被收缴了武器与装备,且已被集中到一起,接受着商水军士卒的大义灌输。
所谓的大义灌输,总结下来就是三点。
首先,商水军士卒自表身份,揭露己方也是楚人出身的事实,让这两万余相城楚军能够心安。
其次,大力歌颂魏国的仁政、批判芈姓熊氏王族对楚国的统治,举例各种发生楚东的贵族倾轧平民的惨剧,来激起这两万余相城楚军对楚国内贵族层的效忠之心。
第三,就是将齐鲁魏三国伐楚之事,定义为对楚国平民的解放,将这场战役定性为是义战。
总而言之,就是一边歌颂魏国一边不停地说熊氏贵族的坏话。
不得不说,倘若这些话出自魏人,比如说汾陉军的口中,想来那两万余相城楚军唯有气愤。但眼下这话却出自商水军的口中,出自这些同样是楚人出身的军卒口中,这就让那两万余相城楚军的心绪产生了动摇。
因为不可否认,楚东的熊氏贵族,的确不值得这些楚国的军卒们为他们抛颅洒血,只不过在以往,几乎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有人胆敢去考虑这个问题。
“看样子效果还不错。”
赵弘润带着宗卫长卫骄以及若干商水军将领,巡视着商水军对这两万相城楚军的洗脑,不,大义灌输,当他看到那些战俘们一个个静静地听着商水军士卒的话,且不时流露出沉思的表情时,赵弘润微微笑了笑。
此时,商水军的副将翟璜早已回归军中,并且此刻就跟在赵弘润身后,听闻此言,他轻笑着说道:“(肃王)殿下明鉴,实是熊氏在楚国人心不附,只不过以往很少有人胆敢出头反抗……”
赵弘润闻言有些惊讶,回过头好奇地问道:“翟(璜)副将莫非是楚东的人?”
只见老将翟璜脸上泛起继续苦楚,苦涩地点了点头:“末将……原是楚东鄣(zhang)阳人士。”
“哦。”赵弘润应了一声,也没有细问。
毕竟他看得出来,翟璜并不想提及过往的事,又何必因为好奇心而去探知别人埋藏在心底的痛苦往事呢。
于是,他很快地岔开了话题,略带调侃地问道:“伍忌,这两万余楚军,你打算如何安置?”
听闻此言,伍忌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殿下,末将打算一分为二,划入我商水军及鄢陵军的编制中,汾陉军……末将以为不合适,请殿下见谅。”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赵弘润笑而不语,因为他很清楚,倘若换做屈塍或者晏墨,他们肯定是不会想到商水军的,必然会吸收这些士卒增强鄢陵军的战力。
至于伍忌所说的汾陉军并不合适,赵弘润自然能够理解。
“唔,这件事就由你来安排吧。”赵弘润叮嘱伍忌说道:“楚国地大物博,人口稠密,这点不用本王提醒你们也理解。……此番本王虽协助齐王吕僖讨伐楚国,但所针对的,仅只是熊氏一族,不关乎一般民众。至于楚国的军卒,本王也希望尽量减少彼此的伤亡,大抵以招揽、劝降为主……”
有些话赵弘润不好明说,但总结下来大抵如此:给本王抢人口,无论楚国的军卒还是平民,给我本王弄到商水去!
而对此,伍忌与翟璜自然是心领神会。
不得不说,赵弘润对这些楚国出身的将领们的再教育效果不错,他告诉这些将领们:楚国,乃是楚国的熊氏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因此,楚国并不等同于楚人,因此,他们此番讨伐楚国,实际上只是讨伐楚国以熊氏一族为首的贵族们,并不能视为杀戮同胞。
甚至于反过来说,他们这是为了解放受楚国残暴贵族倾轧、迫害的平民,这反而是英雄之举。
暂且不说这番话是不是足以让商水军与鄢陵军的每一名将士信服,但至少,在提出了这个口号后,这两支由楚人组成的魏军几乎没有什么私底下的异议。
在巡视的过程中,赵弘润也看到了高括、种招、何苗等另外五位宗卫,后五人为了磨练自身而加入了商水军后,在军中担任千人将的职位,如今看起来已像模像样,仿佛正在从护卫朝着带兵将领转变,这让赵弘润心情愈加好。
他可是听说人,在昨晚的夜战中,高括等五名宗卫身先士卒,几次凿穿楚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要说唯一让赵弘润感到心情不佳的,恐怕也只有昨晚三支魏军在夜战中的伤亡情况了。
五万余魏军,三面夹击四万相城楚军,明明是大好的局面,可伤亡居然高达五千多人,这让赵弘润忍不住暗暗感叹:夜战,日后能不打终究还是不打为好。
要知道这个战况若是放在白昼,魏军的牺牲势必小的微不足道。
但夜战就是如此,第一因素就是拼人多,若非昨晚赵弘润用佯攻将楚将斗廉的近万人马骗回了孟山,这场仗恐怕还真不好打。
毕竟斗廉若是也参与了昨晚的夜战,就意味着魏楚两军的兵力接近,且魏军也失去了三面夹攻楚军的优势,纵使魏军仍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要付出的沉重代价,恐怕也会高达让赵弘润心痛、崩溃的地步。
因此不可否认,夜战是一柄双刃剑,除非胜券在握,否则,能不用还是不用为好。
而就在赵弘润等人巡视对战俘的收编情况时,有几名来自相城方向的斥候急匆匆地飞奔过来,来到前者跟前叩地抱拳,禀告战况。
“报!我军已攻克相城!”
“果真?”赵弘润闻言眼睛一亮。
平心而论,他虽然对于夹击南门觉、南门怀这四万楚军倒是有至少**成的把握,但是对于顺势攻克相城一事,却有几分信心不足。
毕竟他对于相城的情况并不了解,虽说暗中部署了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商水军的精锐千人队作为杀招,又叫鄢陵军负责吸引相城城内楚人的注意,但结局是否能够攻克这座城池,说实话赵弘润也并没有多少把握。
没想到,麾下的将士们相当给力,居然顺势将相城也给攻克,这让赵弘润恨不得扬天大笑三声。
不过碍于此地有无数双眼睛看着,这位肃王殿下考虑到主帅的威严,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他点点头说道:“好!……战况如何?”
听闻此言,那名斥候带着几分自豪说道:“商水军有若干将士伤亡,我鄢陵军,兵不血刃拿下相城!”
兵不血刃?
纵使是赵弘润也愣了愣,在与同样惊愕不解的伍忌、翟璜二人对视了一眼后,皱眉问道:“相城城内的守军……未曾反抗?”
只见那名斥候自豪地说道:“相城守将南门迟,被我鄢陵军副将晏墨将军说服,献城投降,其麾下近两万相城楚军,尽皆归顺!”
什么?
赵弘润吃惊地说不出话来。
随即,他在思忖了片刻后,皱眉说道:“伍忌,你带三千兵,随本王即刻前往相城。翟璜,这里的事交给你,若相城之事情况属实,本王会派人过来传讯,介时你再引兵入驻。”
“是!”伍忌与翟璜分别抱拳应道。
嘱咐完毕,赵弘润带着卫骄等五名宗卫以及百余肃王卫,在伍忌亲自率领的三千商水军的护卫下,火速前往相城。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相信那名斥候的禀告。
毕竟在他看来,相城纵使能够成功攻克,但也会让鄢陵军晏墨部与商水军的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千人队蒙受一些损失,怎么可能兵不血刃地拿下相城呢?
可待等赵弘润带着人马火速赶到相城,他这才发现,相城城墙上插满了魏军的军旗。
确切地说,是鄢陵军的军旗。
真的是兵不血刃拿下?
赵弘润心中嘀咕一句,心中带着几分警惕徐徐靠近相城。
出于谨慎的考虑,他并没有直接入城,而是叫晏墨出面迎接,因为他摸不准相城此刻究竟是什么情况。
没想到,片刻之后,鄢陵军的晏墨果然领着三名将领打扮的人来到了城外恭迎,这三人,皆是赵弘润从未见过的生面孔。
而同时,这些人身后还跟着项离、张鸣、冉滕三位商水军的千人将,这三位千人将朝着自家商水军的大将伍忌招了招手。
伍忌心中纳闷,遂在请示了赵弘润之后,走向麾下的三位千人将,四人站在那嘀嘀咕咕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而此刻赵弘润这边,晏墨却已领着那三名生面孔的将领来到了赵弘润面前,脸上满是遮掩不住的喜色,抱拳说道:“(肃王)殿下,鄢陵军幸不辱命!”
话音刚落,他身后三名生面孔的将领抱拳单膝跪拜,齐声声说道:“某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拜见肃王殿下。我等愿携城内两万军卒归顺殿下,望殿下收留。”
这……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赵弘润惊喜地说不出话来:刚刚才使商水军收编了两万余楚国败军,没想到到了相城,居然又有两万楚**队主动投诚?
虽然心中惊喜,但赵弘润的动作却不慢,只见他翻身下马,亲自扶起了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三人,安抚他们道:“三位将军遵从大义归顺我军,本王深感欣慰。……三位放心,本王定然不会亏待三位。”
说罢,暗自喜滋滋的赵弘润眼角余光不经意瞥到了伍忌那边,却惊讶地发现,伍忌面沉似水,眼眸中隐隐带着几分不悦之色。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让伍忌这个老实人都动怒了?
赵弘润着实有些迷糊了。(未完待续。)
第645章:局势扭转(二)
“……情况就是如此。”
约半个时辰后,赵弘润在相城内的城守府的庭院里,静静地聆听了段七、段九、以及段十五三名队长级的青鸦众对于相城之战的情况讲述。
此三人,曾接应商水军的项离、张鸣、冉滕三人率领各自麾下的千人队夜袭了龙脊山,虽然不曾接触楚军,却也在龙脊山成功放了一把火,让龙脊山上的楚军焦头烂额。
而此后,这三人又带着队伍中的青鸦众,协助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千人队偷袭相城:趁相城内的楚军被鄢陵军的晏墨部吸引了注意力时,悄然攀上相城的东城墙,暗杀掉城墙上的守卫,随即打开城门放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千人队入内。
可以说,这三名青鸦众的队长,是见证了相城沦陷的。
因此,赵弘润鉴于在入城的时候察觉到伍忌以及其军中项离、张鸣、冉滕三名千人将的面色不佳,遂于方才召来这三人询问究竟,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是晏墨巧妙地夺走了本该属于商水军的克城战功:按照本来的计划,负责主攻应该是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千人队,晏墨部只是起一个佯攻、吸引相城城内守军注意力的作用。可是晏墨并不满足,于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项离、张鸣、冉滕三支千人队从东城门攻入相城的既定事实,成功说服了感觉已无法守住相城的守将南门迟,致使南门迟献出城池,并携两万军向鄢陵军投降。
而这样一来,晏墨以及他所属的鄢陵军自然是拿了首功。
这个晏墨!
赵弘润颇有些哭笑不得。
平心而论,就算他内心稍有些偏袒商水军,这件事也不好怪罪晏墨,因为晏墨做得更加出色。
要知道,赵弘润已经做出了袭击相城会让商水军与鄢陵军付出一定代价的心理准备,可是晏墨,却居然说服了相城守将南门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鄢陵军兵不血刃拿下相城这件事。
因此不夸张地说,晏墨做得比赵弘润预想的更加出色,这有什么好怪罪的?
只不过嘛,似晏墨这种做法,明显会得罪商水军。
虽然我叫你们彼此作为竞争对手,可也没想着让你们日后势同水火啊……
伸手揉了揉眉骨,赵弘润不禁感到些许头疼。
想了想,他说道:“好了,本王知道了,你们三人暂且退下歇息去吧。”
“是!”段七、段九以及段十五三名青鸦众的队长当即离开了。
“这事闹的……”
赵弘润与身旁的宗卫长卫骄对视了一眼,发现后者脸上亦露出几许苦笑,显然也是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先进去吧。”
摇摇头,赵弘润迈步走到了一片死寂的厅堂。
莫以为厅堂一片死寂就以为堂内没人,事实上,这里坐满了人。
一边是伍忌以及张鸣、项离、冉滕等商水军的将领,一边是以晏墨为首的鄢陵军将领,外加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等三位相城的主要将领。
可是尽管堂内坐满了人,但是却异常的安静,简直是落针可闻。
那凝重的气氛,让赵弘润暗自苦笑摇头。
一直到赵弘润迈步走入厅堂,这些位将领这才整齐地站起身来,齐刷刷的一句肃王殿下,打破了厅堂内死寂而压抑的气氛。
迈步走到主位上,赵弘润见伍忌仍然面沉似水,见项离、张鸣、冉滕三人依旧愤慨地瞪视着面对的晏墨,遂忍不住说道:“好了好了,鄢陵军与商水军按理来说应该是兄弟军才对,怎么弄得跟仇敌似的?……这场仗才刚刚开始,有的是建立功勋的时候,莫要让三位南门将军笑话!”
在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三人连道岂敢的话语声中,伍忌等商水军将领们这才收起了敌视的目光,但脸上仍然挂着浓浓的不满。
这让赵弘润心中暗暗感慨,这世间的事,还真是变幻莫测。
想当初他创建鄢陵军与商水军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这两支军队皆是楚人所组成,不希望他们联合起来做大,于是默许了谷粱崴与巫马焦二人对屈塍的敌意,也默许了商水军与鄢陵军的间隙。
没想到时过境迁,如今却要尽量弥补鄢陵军与商水军之间逐渐闹大的矛盾,这让赵弘润倍感无语。
“总而言之,此番拿下相城的首功,归于晏墨,归于鄢陵军!”说到这里,转头望向晏墨,不吝言辞地嘉奖道:“晏墨,干得漂亮,你做得比本王估测的还要漂亮!”
听闻此言,晏墨受宠若惊,连忙逊谢道:“多谢肃王殿下!……晏某能取得此等功勋,全仰仗殿下您运筹帷幄。依晏某看来,首功当归于殿下您才是。”
你应该感谢商水军……
赵弘润暗自嘀咕了一句,不过脸上却未有丝毫表示,笑着说道:“本王向来赏罚分明,你就莫要过谦了。对了,这个战功本王会在战后统计,一并上报朝廷,望你再接再厉,再立功勋。……本王寻思着,此战之后,你应该可以得到贵勋的资格了。”
贵勋,即是贵族,听了这话,纵使是晏墨亦不由地面色一紧,呼吸有些急促。
毕竟他是平民出身,在楚国几乎没可能取得贵族的地位,但是在魏国这边,眼前这位肃王殿下却提醒他可以凭军功享有贵族地位,这如何不让他心动?
毕竟说到底,魏国亦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国家,贵族与平民的待遇,那也是截然不同的。
而听了赵弘润的话,厅堂内的诸将面色各异:鄢陵军的将领们固然是为自家副将感到高兴,一副亦有余荣的模样;而商水军的将领们,面色则更加不悦。
反倒是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三位新投诚的楚将,一脸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
而对此,赵弘润心中暗笑。
因为他这番话,主要就是说给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这三位新投诚的楚将听的,暗示他们,只要你们能立下功勋,同样可以取得相应的嘉奖。
而在点明了此事之后,赵弘润迅速地将话题转移到了眼下的战况上,毕竟摆着伍忌等商水军的将领在场,过多地嘉奖晏墨或鄢陵军,如同在挑拨两军的关系,此刻已改变了主意、正致力于弥补两军逐渐恶劣的关系的赵弘润,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眼下我军虽在三位南门将军的协助下攻克了相城,然境况仍并非绝佳。……相城西北,尚有斗廉率领近万楚军死守孟山,再者,在我军的退路上,亦有一支来自龙脊山的楚军截断了我军的归路……”
刚说到这,赵弘润看到南门迟有些迟疑地举了下手,似乎是有话想说,遂和颜悦色地问道:“南门将军莫非有何什么建议?”
因为是打断了眼前这位肃王殿下的话,南门迟不禁有些紧张拘束,不过见赵弘润如此和颜悦色,他心中的不安逐渐退却。
只见他站起身来,抱拳说道:“肃王殿下,不知那支来自龙脊山的军……唔,楚军,究竟是何人带兵?”
这件事早有青鸦众向赵弘润禀告过,因此他不假思索地说道:“是一位叫做南门阳……唔?”
说到这里,赵弘润微微一愣,惊讶地问道:“莫非此人是……”
“原来是阳族兄。”南门觉与南门怀闻言释然说道。
而此时,南门迟亦说道:“肃王殿下,南门阳乃是末将的亲弟,若是殿下您信得过末将,末将亲自走一趟,这路兵马顿时烟消。”
这可真是好事连连啊……
赵弘润听得心中欢喜,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心思,点头说道:“好!这件事就交给南门将军了。”
“末将遵命!”南门迟抱拳应道。
不过他并未坐下,反而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见此,赵弘润笑着说道:“南门将军似乎还有话?不必拘束,但讲无妨。”
只见南门迟犹豫了一下后,抱拳低声说道:“若大军路经浍河,在铚的下游,符离塞的东南侧,有一座名为蕲的城池,我南门氏族人,有大半居住在此……”
赵弘润听懂了南门迟的意思,轻笑着说道:“南门将军是希望我军即刻挥军南下?”
南门迟低了低头,苦涩说道:“若知我兄弟几人投靠肃王殿下您,恐蕲县内我南门氏一族遭到屠戳……”
赵弘润闻言闭目沉思了一下。
不得不说,此刻挥军南下攻打蕲县,此举异常凶险。
首先,城外两万余楚兵以及相城城内的两万楚军,收编事宜尚未完成,再者,这些士卒的忠诚也是个问题。
其次,蕲县就在符离塞的东南,一个不好,符离塞数十万大军围困过来,那可不是说笑的。
忽然,赵弘润心中微微一动,故意说道:“蕲县,若是本王没记错的话,那应该是此番联军的东路军负责的……本王与齐国的田耽将军交情不深,抢他功勋,怕是会交恶此人啊。”
“田耽?!”
听闻此言,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三人面色顿变,三张脸顿时变得煞白。
尤其是南门迟,更是满头冷汗地急声问道:“肃王殿下,此事当真?……田耽打蕲县?”
“对啊。”赵弘润故作不明究竟地说道。
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对视一眼,脑门冷汗淋漓。
只见三人慌忙离座,来到堂内中央跪倒在地,急声说道:“殿下,我三人愿助殿下您夺取蕲县,望殿下救我南门氏一族老小性命!”
这反应……
赵弘润有些惊愕地望着骤然色变的三人,感觉这三人的反应比他预料的还要强烈。
怎么回事?难道那田耽,也是一位类似司马安那样的将领?
赵弘润有些纳闷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猜得还真没错。
齐国的田耽虽说不像魏国的司马安那样仇视外族,但是他对楚国贵族的屠戳,却要远在司马安之上。
不同在于,司马安惯于屠杀,而田耽喜好虐杀。(未完待续。)
第646章:田耽的凶名
“田耽,你等似乎很畏惧他?”
赵弘润询问着留在军中的新投诚将领南门怀。
记得在商议过后,南门迟火速前往北边的龙脊山楚军,即他亲弟弟南门阳处,而南门觉则轻装前往蕲县,前去说服他们南门氏的族人投靠魏国,唯有南门怀留在了魏军之中,大概是南门迟与南门觉二人考虑到赵弘润对他们的信赖问题,因此主动留下南门怀作为人质。注:上一章打错了字了,应该是蕲(qi)县。
其实说实话,就算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族兄弟三人一起外出,赵弘润亦无所谓,毕竟他新得了四万余楚国正军,只要屈塍、伍忌二人能够说服那些俘虏,激起这些俘虏对熊氏一族埋藏在心底的怨恨,就等同于魏军增添了四万援军。
这才是重中之重。
相比较之下,南门迟、南门觉、南门怀三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当然了,即便赵弘润并未过分地看重这族兄弟三人,但是对于他们的投诚,赵弘润仍表现出莫大的热忱,毕竟是千金买马骨嘛,若是厚待投诚的人,如何吸引全天下的人投奔魏国呢?
而在这件事中,有一个人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使得南门兄弟三人那此前尚有犹豫的内心,立马改变主意。
而这个人名,即是东路军的主将田耽,齐国著名的善战猛将。
听闻赵弘润的询问,南门怀的脸上不觉得露出几许惊恐,只见他舔了舔嘴唇,语气莫名地说道:“那是一个屠夫。”
屠夫啊,貌似我大魏也有位叫做司马安的“屠夫”……
赵弘润不由地想到了砀山军的大将军司马安,毕竟后者就被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骂做屠夫,原因就在于司马安对待外族的态度永远就只有杀,非我族类尽屠之这句话,在砀山军中可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不过经过三川战役,那位司马安大将军对三川之民的态度倒是稍微改善了许多,但仍旧停留在警惕的程度,仍不是很信任三川部落的臣服,但比起以往,倒着实是好了许多。
莫非那田耽,亦是如司马安那般?
赵弘润歪了歪脑袋,着实有些纳闷,因为他六皇兄去年携新婚妻子嫆姬返回魏国时,他曾与那田耽见过一面,虽说期间田耽的出现吓得楚国使节黄砷与暘城君熊拓面如土色,敢怒不敢言,但赵弘润却未从田耽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什么端倪。
在当时赵弘润看来,田耽是一位很正统、挺寻常的将领,虽说此人所立下的辉煌功勋,即便是他赵弘润也只能望其项背。
因此想到这里,赵弘润忍不住嘀咕道:“说起来,本王去年的时候见过那田耽,倒是也没瞧出此人……唔,是一个屠夫。”
听闻此言,南门怀鼓起勇气询问赵弘润道:“肃王殿下,若您攻打相城时,我相城反抗激烈,任凭您几次劝降仍不献城投降,待颇城之日,您会处死守城的敌将么?”
赵弘润闻言愣了愣,他本想说些好听的,不过在瞧了一眼南门怀后,他改变了主意,点点头坦诚地说道:“会!……倘若本王麾下的将士在相城牺牲巨大,本王定然会杀守城的敌将祭奠战死的将士,除非那敌将愿意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