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说废话!”卫骄没好气地还嘴道。
“……吕牧,你为人比较稳重,替我看着点卫骄。”
“我明白。”吕牧点了点头。
“褚亨,保护好殿下!”
“你放心!”褚亨拍着胸口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周朴,众兄弟之中,最让我放心的就是你了,替我看着点。”
“呵呵。”周朴笑着点了点头。
“穆青,你……算了。高括、种招,朱桂、何苗,殿下就拜托你们了……”
“混蛋!你倒是说些什么啊!”穆青故作气愤地大叫道,引来众宗卫们的哄笑。
最终,沈彧将目光投向赵弘润,抱了抱拳,正色说道:“殿下,那卑职……暂时就离开殿下了。”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本王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祝你一帆风顺!”
“多谢殿下!”
沈彧朝着赵弘润以及众宗卫们重重抱了抱拳。
船队,缓缓启程,赵弘润一行人目送着沈彧随着船队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可否认,曾几何时赵弘润身边始终有十位宗卫跟随,如今却只剩下九人,尽管只是暂时的,亦让赵弘润与其余九名宗卫们感到有些不适。
不过话说回来,此番沈彧受伤,或许并非尽然是一件坏事。
毕竟呆在赵弘润身边,这位宗卫们充其量只是一介护卫,哪怕日后随着赵弘润的权势增大,这些宗卫们有机会成为手握重兵的将军,但能成为将军,未见得就能具备相应的本事。
若是一切顺利,沈彧能有机会在禹王赵元佲的身边学习统帅之道,那他日后的成就,绝对要比在赵弘润身边担任宗卫长更高。
或许,我应该让宗卫们外出磨练,而不是将其带在身边?
赵弘润的眼中闪过几丝迟疑。
要知道,他与宗卫们亲如兄弟,他对宗卫们信任万分,而宗卫们亦对他忠心耿耿。
因此,赵弘润自然不满足于让这些宗卫仅仅只局限于护卫一职,有选择的话,他自然希望这些宗卫们日后也能像百里跋、司马安、徐殷、朱亥等人一样,成为手握重兵的擅战之将。
虽然赵弘润并不会放松培养像伍忌那样有潜力的将领,也会继续寻找有才能的将才,但论到最放心的,无非还是他身边这些宗卫们。
若是时时刻刻将这些宗卫们带在身边,事实上,反而是限制住了这些宗卫们的潜力。
不过赵弘润也明白,若是他此刻就这么提出来的话,相信这些宗卫们必定会因为担心他的安危而拒绝他的好意。
这种事,只能慢慢来。
打个比方说,待日后这些宗卫们彻底信任了青鸦众,或许他们就会为了能更好会他效力,而暂时离开磨练本事。
不得不说,沈彧这件事,让赵弘润开始考虑起宗卫们的将来。
毕竟可以的话,他自然希望宗卫们日后皆能独当一面,无论是为他分忧,还是提携这些宗卫们。
三月十四日,商水军的五日假期结束了,众商水军兵将们纷纷从商水县境内的第二个故乡返回军营,投入新一轮的训练日程。
毕竟商水军的定位便是驻防军,可不是原先那种农耕兵,一年四季除了出征打仗便是无休止的训练,虽然枯燥,但确实唯一能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办法。
当日,赵弘润将伍忌叫到了面前。
毕竟接下来,商水军暂时就没有任务了,哪怕爆发齐楚之战,就算赵弘润被齐王吕僖指定为魏军的统帅,也不见得会带着商水军一同讨伐楚国。
毕竟商水军皆是楚人出身,就算他们如今自称商水人,但对于故国楚国,心中多少会留有几分感情,带着他们去讨伐楚国,将楚国逼上绝境,这种事太残酷了。
因此,除非魏国再发生除了与楚国交战外别的战事,比如与北方的韩国,否则,商水军暂时是没有别的事,唯有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而赵弘润之所以将伍忌叫到面前,也无非是激励他,使他更严格地训练兵将,使商水军的实力能稳步向浚水军、砀山军、成皋军等驻军六营的军队靠齐。
不过最后,赵弘润将种招、朱桂、何苗四名宗卫推了出来,对伍忌吩咐道:“伍忌,从今日起,他们四人就在你麾下任职。……就担任,唔,千人将吧。你有什么事,可以安排他们去做。”
“殿下,你……”种招吃惊地看着赵弘润。
其余,朱桂与何苗二人亦是欲言又止。
见此,赵弘润摆摆手说道:“沈彧这件事,让本王想到了一个以往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对你们这些宗卫的栽培。……若只是呆在本王身边,再过十年,你们也仍是宗卫,无法精进本事。与其如此,本王还不如将你们放在商水军磨练一番。”说罢,他又对伍忌笑道:“伍忌,别误会本王是想夺你兵权哟。”
伍忌闻言笑着说道:“末将如今的一切皆是殿下给的,就算殿下收回,末将亦绝无怨言,只是……”他看了一眼种招等人,吞吞吐吐地说道:“军中操练辛苦,怕是四位宗卫大人无法承受。”
哈?
种招、朱桂、何苗三人听了这话有点不乐意了。
他们心说:老子当初在宗府里被操练时,你小子还不知在哪呢!军中操练辛苦?会被宗卫羽林郎更加严格苛刻么?
瞅了一眼种招三人那不服气的表情,赵弘润便知伍忌的话让这三名宗卫心中不舒服了。
可能在伍忌看来,宗卫便是一群养尊处优的皇子护卫,可事实却不是,宗卫羽林郎,堪称是魏国境内训练最严格、最苛刻的,哪怕是驻军六营的训练量,都不足以与宗卫羽林郎相提并论。
见此,赵弘润笑笑说道:“伍忌,可别小瞧宗卫哟。”
说罢,他转头对种招等人说道:“种招,回头给伍(忌)将军一份你们宗卫的操练单子,给本王像操练宗卫们那样,操练商水军!”
听闻此言,种招望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的伍忌,不怀好意地笑了笑。
倒是朱桂与何苗二人皱了皱眉,后者迟疑说道:“殿下,会不会太狠了?若是像要求我们宗卫羽林郎那样要求商水军,恐怕商水军的兵将们,会怨声载道啊。”
“无妨,只要你们三人以身作则即可。”
说罢,赵弘润目视着伍忌与种招、朱桂、何苗四人,正色说道:“商水军乃本王嫡系军队,本王对你们的要求很简单。变强!愈强愈好!……本王,要一支可以击溃天下任何一支兵马的强军!”
足以击溃天下任何一支兵马?
伍忌面露吃惊之色,似乎是没想到赵弘润居然有着这样的抱负。
在见罢伍忌之后,赵弘润又唤来的青鸦众的应康,让高括亦暂时在应康身边待一阵子。
毕竟高括对此打探情报、分析情报很有一手,因此,赵弘润打算日后让高括来负责青鸦众与黑鸦众的事。
至于卫骄、吕牧、穆青、周朴、褚亨五人,卫骄作为如今的宗卫长,要履行沈彧先前的职责,必须时时刻刻呆在赵弘润身边,而褚亨,虽然拥有着众宗卫中最过硬的武力,但这家伙实在有些憨傻,说白了就是这货实在一根筋,无论是将其放在哪里,赵弘润都不会放心。
更何况,褚亨接受了沈彧临走前的嘱咐,多半不会离开。
至于吕牧与周朴,是宗卫中最让赵弘润与原宗卫长沈彧放心的,稳重而且机敏。
尤其是周朴,别看他貌不进人,但事实上却是一位文武兼备,属于是无论放在什么位置皆能胜任的人才。
因此,赵弘润并不担心吕牧与周朴的将来。
至于穆青,作为宗卫中年纪最小、性格也最是轻佻,与他赵弘润最合拍的一位宗卫,除非穆青自己开口提出,否则,赵弘润暂时还不想磨砺掉他的性格。
而在安排好这一切后,赵弘润终于启程前往鄢陵,去履行他此番南下所肩负的职责。(未完待续。)
第558章:频遇旧识
ps:手贱,点保存错点了发布,居然将557章的草稿给发了。郁闷,只好深夜熬夜码明天的章节,哎,回到上海后恢复三更,这个月要开始努力啦,望书友们多多推荐、订阅、月票支持。至于沈彧,不必担心,剧情需要,这位原宗卫长大人,日后会很威武的。
————以下正文————
三月十四日,赵弘润带着宗卫卫骄、褚亨、吕牧、周朴、穆青五人,来到了鄢陵县。
因为此番前往鄢陵是公差,因此,赵弘润没有带上众女,而是让羊舌杏带着众女一同在商水县游玩,毕竟商水县虽说贫穷落后,但到处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着实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而众女们在得知商水县算是赵弘润私底下的封邑后,都十分喜爱这片经济落后的土地,纷纷表示要在家门口好好看看。
因为有着肃王卫贴身保护众女,再者,商水县内又有商水军与商水青鸦,况且还有芈姜、芈芮在,因此,赵弘润倒也不担心众女的安危。
当晚,赵弘润一行六个人进入了西华县境内。
西华县,是一个被召陵、鄢陵、商水、长平、淮阳以及阳夏等县所环绕的县城,本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地,县域内总人口达到两千户,但在楚魏之战期间,西华县的县民几乎都搬迁到了安陵、淮阳等县,以至于这个县域十室九空,几乎已沦为一个空县。
不过虽说是空县,但西华县的官府职能依旧完全,并且该地的县令也并非是生面孔,亦是赵弘润曾经在楚魏战争期间有过数面之缘,并且给予赵弘润后勤鼎力支持的人,徐宥之。
因为是熟人,因此赵弘润在前往鄢陵的途中,顺道去拜访了一下。
不得不说,如今的西华县,的确十分萧条,官道上几乎瞧不见有多少行人,哪怕是进了县城,县城内亦感觉有些空荡荡的,没什么人气。
暗叹了一口气,赵弘润径直来到了西华县的县衙,使现任宗卫长卫骄前去叫门。
待门房替赵弘润通报之后,没过多久,西华县县令徐宥之便急匆匆地出了县衙,亲自恭迎赵弘润入内。
“肃王殿下莅临我西华县,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赵弘润闻言挥了挥手,笑着说道:“都是老相识了,徐县令何必如此拘束?来来来,今晚本王就在贵县借宿一宿,可莫要觉得本王叨扰哟。”
“哪里哪里,肃王下榻敝县,这可是我西华县的福气啊。”
说着,徐宥之连忙将赵弘润请入府中,并吩咐庖厨准备酒菜,款待赵弘润与他五名宗卫。
期间,徐宥之纳闷地望了眼府衙外,疑惑地问道:“此番肃王殿下,身边就只带了五位宗卫大人?”
“无妨的。”赵弘润看出了徐宥之在话语中的关切之色,笑着摆了摆手。
不错,赵弘润明面上只带了卫骄等五名宗卫,可是在他附近,却有数十、数百名青鸦众的隐贼跟随,作为隐身护卫,他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危。
酒席宴间,徐宥之频频给赵弘润斟酒,二人不免就聊起了两年前的楚魏之战。
在聊这个话题时,徐宥之显得兴致勃勃,毕竟他是一名文官,可是他在那场仗中,却先后收复了西华与商水两个县,着实过了一把武将的瘾。
虽说当时占领西华与商水两县的楚军早已失却了斗志,以至于当徐宥之率军赶到的时候,几乎是望风而降,但不管怎么说,徐宥之也是收复了两座县城的文官,这是足以让他吹嘘一辈子的武勋。
作为一名文官,能有几个有机会捞到武勋?
不过聊着聊着,二人便聊到了西华县的现状,当赵弘润向徐宥之讲述他一路前来县城,城内城外几乎瞧不见什么人影时,徐宥之长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对此,下官亦是束手无策,我西华县的县民,在那场战事期间皆逃到了安陵、淮阳一带,只有不到一成在战后返回我县……再这样下去,我西华县恐怕要被朝廷取缔了。”
赵弘润深以为然,毕竟西华县如今就这么点人,确实很有可能被朝廷取缔,将县域分成数份,并入周边的鄢陵、商水、淮阳、阳夏等县。
而徐宥之这位县令,到时候恐怕也只能无奈丢掉县令之职,沦为补官,等到什么时候魏国境内某地的县令之职有告缺时,在前往该地赴任。
不过有一件事让赵弘润很是不解,因为按理来说,徐宥之作为楚魏战役期间的功臣之一,战后不应该再守着西华县这个萧条的县城,他应该会被召到王都大梁担任京官才对。
听闻赵弘润的询问,徐宥之沉默了片刻,这才说道:“战后的奖赏,已由礼部颁下,不过升迁一事,本来吏部曾派人过来,说是要将下官调到黄池,不过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再没有音信……”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随即好似想到了什么,沉声说道:“看来,是本王害了徐县令。”
很显然,这多半是东宫太子弘礼在入主吏部后,否决了徐宥之的升迁。
毕竟在楚魏战役期间,徐宥之虽然作为一名文官却赚到了武勋,出尽风头,但他难免也被打上了肃王弘润的标签,而东宫太子弘礼向来对赵弘润颇为忌惮,岂会应允肃王一系的官员升迁?更别说还是调到黄池担任县令。
要知道,随着博浪沙河港的建设,大梁京郊四周的县城人气剧增,谁都猜得到似祥符、黄池、中牟等地的小县会迅速发展起来,东宫太子虽说德大于才,但也不至于想不到在这类潜力巨大的县城内,安排他那一系的官员。
而听了赵弘润的话,徐宥之却爽朗地一笑,仍乐滋滋地说道:“下官读了三十多年的书,却捞到了寻常文官一辈子都挣不到的武勋,待他日下官身故之后,犬子甚至可以在下官的墓碑上添注这一笔武勋,啧啧……下官这辈子是值了。”
“哈哈哈。”赵弘润被徐宥之那豁达的心胸逗乐了。
谁道文官就没有一颗武将的心呢?
不过笑归笑,徐宥之这件事赵弘润却是放在了心中,总得来说,他对于东宫太子这种对徐宥之刻意的打压感到十分不满。
别说徐宥之实际上并非是他肃王一系的官员,就算是,徐宥之是真正有着功勋的,凭什么不让他升职?
想到这里,赵弘润脱口说道:“徐县令,若是日后西华县不在了,或者吏部对你的安排你并不满意,你来寻本王。”
诶?
徐宥之闻言吃了一惊,表情诧异地瞅了赵弘润一阵,随即又思忖了小片刻,这才拱手正色说道:“下官遵命。”
遵命?
宗卫长卫骄诧异地望了一眼徐宥之。
不得不说,这就是卫骄与沈彧眼下最大的差别。
沈彧久在赵弘润身边担任宗卫长,见过的事物要比卫骄多得多,倘若是沈彧在这里,他立马就会明白,徐宥之这句遵命,代表着他愿意被真正打上肃王一系的标签,而不是像卫骄这般,疑惑于徐宥之为何在这个时候冒出一句下官遵命。
倒是吕牧与周朴两位宗卫看出了些,对待徐宥之的态度也变得愈发友善,毕竟从徐宥之说出那句下官遵命起,他们就真的变成了自己人嘛。
而赵弘润也很高兴,毕竟他的商水县,士兵、武将、装备、金钱,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处理内政的文官,而遗憾的是,读书人这一块,恰恰是赵弘润目前无法涉及的,因此,对于有才学的文官,赵弘润是能拉拢就拉拢,无论是圉县的何之荣,还是西华的徐宥之。
当夜,赵弘润与徐宥之皆喝到尽兴,这才各自回屋歇息。
次日凌晨,赵弘润在徐宥之的恭送下,再次启程前往鄢陵。
出乎他的意料,在靠近鄢陵地界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屈塍领着晏墨、左洵溪、华嵛、公冶胜、左丘穆等将领,带着两百兵,在鄢陵与西华两县的边界等候着赵弘润的到来。
“末将屈塍,率众将在此恭候肃王殿下大驾!”
在赵弘润的坐骑前,屈塍不顾身上的鲜亮的铠甲,单膝叩地,抱拳行礼,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
不得不说,屈塍此人,相当会做人,明明是武将,却有着文官般的圆滑,处事老道,滴水不漏。
而一般这种人是很危险的,因为这类人有时表面上恭恭顺顺,实际上他内心在想些什么,你根本无从得知。
至于赵弘润为何会有这种认为,那是因为,屈塍当年降魏国的时候,与像谷粱崴、巫马焦、伍忌等人是不同的。
当初谷粱崴与巫马焦是为了自己性命前途考虑,并且他们此前在平舆君熊琥麾下也不得重用,心中早有郁意;而伍忌则是考虑到家中尚有老母、嫂嫂、侄儿侄女,因此降魏。
但屈塍不同,他虽然最早是项城君熊仼的部将,但是在平舆君熊琥麾下仍得到重用,并且,屈塍在最后关头,仍企图以诈降的办法,使平舆君熊琥脱困。
哪怕是在听罢赵弘润口述的利害分析后,屈塍对于是否投靠魏国与赵弘润一事,仍在犹豫,直到他亲耳听到暘城君熊拓麾下大将子车鱼的战死,认为熊拓亦无法力挽狂澜,便毅然而然地背叛了熊拓,给熊拓献了一条“妙计”。
注:具体的,请书友回顾第一百三十六章,这里不做赘叙。
最终,这条妙计使得熊拓被赵弘润彻底击溃。
但也正是因为这条“妙计”,赵弘润对屈塍有了戒心,毕竟当时屈塍所献的那条妙计,分明是两线钓鱼。
总得来说,他臣服的并非是赵弘润,他臣服的,是当时作为胜利一方的赵弘润。
他的忠诚,是有前提的。(未完待续。)
第559章:鄢陵惊闻
在屈塍的带路下,赵弘润一行人来到鄢陵县。
由于屈塍事先已派军卒前往鄢陵报信,因此,待等赵弘润一行人抵达鄢陵的时候,此县的县令已带着县内的官员,在鄢陵的城门口恭候。
鄢陵县县令叫做彭异,三四十岁的年纪,一瞧见此人的模样,赵弘润就觉得有点面熟,拥有过目不忘才能的他,总感觉这位彭县令在哪里看到过。
一问之下,赵弘润这才恍然,原来这位彭县令,居然就是当年他率军攻击暘城君熊拓封邑期间,下令平暘军收缴了家中财富的五家楚国贵族之一,彭氏一族的家主。
“你彭氏一族亦投奔了我大魏?”
赵弘润实在有些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只有那些楚国的平民才会投奔魏国,没想到,连彭氏一族居然也投奔了魏国。
要知道,彭氏一族当时可是被平暘军收缴了九成的家产。
听闻赵弘润开口询问,彭异毕恭毕敬地说道:“良禽择木而栖,大魏有似公子润您这般英明的王族,相信国家会越来越昌盛……”
彭异尽挑着好话讲,可实际上呢,他们彭氏一族投靠魏国,只是害怕被平暘军收缴了九成家产的他们,事后被熊拓榨干而已。
毕竟在楚魏之战前,彭氏等熊拓封邑境内的几大贵族,为了利益也没少做些让熊拓感到不爽的事。本来,熊拓还会顾忌五大贵族的联手抗拒,还会对他们容忍一二,而既然赵弘润已带着平暘军已在这几个贵族的家堡内扫荡了一回,将企图反抗的家丁、家仆全给杀了,他熊拓还会畏惧这些贵族的反抗?
要知道,暘城君熊拓可并非心慈手软之辈,他可要比赵弘润更加狠辣。
于是,彭异便带着家人投奔了魏国,毕竟在他看来,赵弘润麾下的军队已经抢掠过他们一回,按理来说不至于再抢第二回,再者,魏国的政治环境也要比楚国好得多,单靠仅剩的一成家产,他们彭氏一族也能在鄢陵扎根,慢慢发展起来。
而倘若留在楚国,那恐怕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并非是彭异的猜测,事实上,当他彭氏一族在鄢陵扎根之后,他派人到楚国打探过。
果不其然,那些选择留在楚国的中小贵族们,皆被暘城君熊拓榨干了家产,以往那些营生的渠道,亦被熊拓、熊琥所接管。
否则,熊拓何来钱财找魏国买粮食、买武器,并且又迅速筹建了一支十万人的新军?
在得知此事后,那些投奔魏国的原楚国贵族们,皆是暗道侥幸,因为选择留在楚国的那些贵族们,皆沦为了暘城君熊拓筹建新军的牺牲品,反观他们,虽辛辛苦苦搬迁到了魏国的鄢陵,却在这座县城扎根下来,并且很迅速地就再次发展起来。
这也难怪,毕竟无论是赵弘润还是魏国朝廷,都未打压这些楚国投奔而来的贵族们,只要这些贵族们奉公守法。
这不,朝廷连鄢陵、长平、商水三地的县令之职,都让这些原楚人们自己推荐,可谓是给足了优厚的待遇,相信朝廷这个不亚于千金买马骨的做法,日后必定会吸引一些在其余国家不得重用的人,使天下的人才陆续向魏国汇聚。
而在闲聊期间,彭异与屈塍,将赵弘润一行人请到了县内的县衙。
一路上,彭异小心翼翼地陪着赵弘润,言行举止皆非常恭谨,看得出来,他对赵弘润还是充满畏惧的。
这也难怪,毕竟赵弘润在魏国颍水北郡的南部,包括在楚国颍水南郡的北部,威慑力要远比魏国朝廷更甚,毕竟附近,正是赵弘润以寡敌众击败暘城君熊拓的地方,且一路打到了楚国境内。
不过事实上,赵弘润对彭异还是颇有好感的,毕竟彭氏一族,当年很顺从地就交出了全部的家产,最后还是赵弘润感觉过意不去,给他们留了一成,换而言之,彭氏一族是非常识时务的人。
当然,让赵弘润对彭异印象大佳的,还是在进城后赵弘润所亲眼看到的城内的现况。
记得当初赵弘润为了算计平舆君熊琥,曾让鄢陵的原住民搬迁到安陵,并且放了一把火将鄢陵给烧了,然而眼下,城内的建筑早已大致建成,且城中的治安情况,亦让赵弘润十分满意。
鉴于这两点,因此赵弘润毫不在乎彭异是不是楚人,亦或者,他与屈塍有什么私底下的交易。
什么?看似彭异与屈塍没有什么关系?
呵,若没有执掌两万鄢陵军的屈塍的支持,彭异能够成为如今鄢陵县的县令?
当然,赵弘润对此并不介意,反正无论屈塍也好,彭异也罢,只要他们确实能将鄢陵治理好,赵弘润根本不会吝啬一两个位置。
来到鄢陵县的县衙后,彭异将赵弘润请到了县内,并且吩咐庖厨端上他早已准备好的酒菜。
赵弘润颇有兴致地发现,鄢陵县新修的县衙,虽然形似魏国的建筑,但是却有着浓重的楚国风格。
唔,确切地说,应该是如今整座鄢陵县城内的建筑,皆普遍带有浓浓的楚国风格,这不,赵弘润便好几次看到县衙的建筑以及摆设上,雕刻着似神怪之类的形象,而这些魏国是没有的。
魏国,除了信奉天父地母外,就只有腾挪祥云之上的蛟龙,传说中统御大地的麒麟,以及军队旗帜上最常见的猛虎。
而楚国这边,倒是有很多似火凤、巨龟等奇奇怪怪的神兽,甚至还有不少某个部位酷似人形的神祗的形象。
可能是注意到赵弘润正在大量那些用于装饰的雕纹,彭异连忙解释道:“肃王殿下莫怪,我等原是想入乡随俗,建造大魏风俗的建筑,无奈贵国……啊不,是我大魏某一些人,他们……不愿帮助我等,于是就只能……”
望着彭异脸上的苦笑,赵弘润顿时就明白了。
显然,彭异等人原先也是打算找些魏人,像他们请教魏国的建筑风格,不过想想也知道,鄢陵四周,似召陵、安陵、淮阳等地的魏人,因为楚魏之战而憎恨这些楚人,怎么可能帮助他们建造城内的建筑呢?
“无妨。既然我大魏接纳了你等,对于你们的文化与习俗,我大魏自然也会给予包容。”赵弘润笑着说道,一副大国的宽容做派,尽显作为大贵族的气度。
而这也是彭异对赵弘润毕恭毕敬的原因之一,毕竟赵弘润出身魏国最大贵族,是姬姓赵氏的王族子弟,在彭异等人的故国楚国,唯有芈姓熊氏一族能相提并论。
倘若换做某个出身底下的平民,相信就算打败了楚人,注重血统的楚人也未见得会真心屈服。
没办法,血统的贵贱,早已深入了楚人的心中,看似无形,却是比力量更有威力的东西。
酒过三巡,赵弘润便向彭异说起了他此番前来南下的主要目的,坦言告诉彭异,他此番是特地为了解决鄢陵县与安陵县这两县民众争执矛盾一事而来。
听闻此言,彭异脸上露出了几许迟疑之色,在想了想后,拱手对赵弘润说道:“肃王,这件事的过错,并不在于我鄢陵民众,是安陵……太过分了!”
赵弘润早知彭异会这么做,闻言笑着说道:“好好好,本王也是知道大概的。其实在本王看来,这件事就是双方心中本有怨隙,使得误会一步步升级,因此才酿成纷争而已。”
听闻此言,彭异与屈塍对视了一眼,随即小心翼翼地询问赵弘润道:“肃王,您所知的,能否坦言告诉在下?”
赵弘润一听有些纳闷,不解地说道:“不就是最初有两伙人上山狩猎,一不小心撞见了,结果打了起来……”他遂将他所听说的告诉了彭异。
没想到彭异在静静听完后,居然沉默了片刻,随即对赵弘润说道:“不,肃王,我鄢陵与安陵所发生的冲突,并不像肃王所知的那样,只是一场闹剧。”
“什么意思?”赵弘润皱了皱眉。
“首先。”彭异举起一根手指,正色说道:“我鄢陵县民上山狩猎,所撞见的,并非是安陵的寻常县民,而是安陵的贵族。其次,那几名我鄢陵的县民,并未与其争执什么像殿下所言的,这片山究竟是属于鄢陵还是属于安陵,事实上,是那伙安陵的贵族大骂我县县民是战败的贱民,并纵容家仆将其杀害……”
“将其杀害?”赵弘润的眉头皱着更紧了。
“是的。”彭异点了点头,正色说道:“五个人,四死一重伤。”说罢,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重伤的那人,是我鄢陵一支贵族的小儿子,虽然在投奔大魏后已失去了贵族尊位,但仍有一些家仆跟随。此子,在逃回县内后,没过多久就因为伤重不治而亡。”
“……”
“那家以贡为姓氏,贡出自端木,端木出自芈姓,家主叫贡攸,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婴、次子名孚,死的那个是他的小儿子,名幼。……贡婴、贡孚兄弟二人,皆有勇力,带着家中仆人前去寻仇,在那片山丘中埋伏了三月,终于等到那伙贵族,兄弟二人带着家仆一齐杀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