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族长闻言一惊,抬头一看,这才发现,这四人,居然是早已被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软禁起来的羱族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等四名拒绝与魏军为敌的族长。

    “你……哈勒戈赫,你怎么会在这里?”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吃惊地问道。

    “是我的族人,趁乱搭救了我们四人。”羝族孟氏部落的族长孟良淡淡地解释道,随即,他转头望了一眼失魂落魄的纶氏部落的族长,遗憾地说道:“老友,你们部落营地的事,我听说了,真是……一场灾难。”

    “呵、呵呵……”纶氏部落的族长捂着脸苦笑着。

    见此,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暗自叹了口气,旋即望着在座的诸位族长,正色说道:“投降吧,诸位族长,在魏军还未动肝火之前。”

    与前一次不同,这次,在座的族长们在对视了一眼后,再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见此,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心中大急,连忙说道:“诸位族长,难道你们真要向卑劣的魏军投降么?我们可以坚持下来的!”

    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闻言冷哼一声,冷冷说道:“若是一无所有,哪怕坚持下来也没有意义……你的部落不在雒地,自然不必担心魏军的攻势所带来的损失。”

    听闻此言,在座的诸位族长,均有些色变,因为他们这才意识到,黑羊部落的部落营地,可不在这雒城内。

    “我……不是……”

    可能是注意到了在座诸族长的表情,尤其是纶氏部落族长的迁怒憎恨,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心中暗叫一声不妙。

    就在这时,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抬手指向了他。

    “抓住他!用他来平息魏军的怒火!”(未完待续。)

第400章:逼降(三)

    ps:满四百章了,写个p庆贺一下。

    话说,刚刚在用起点的“作家助手”软件时无意间发现,用这个软件似乎可以选择永久禁言,而不是像pc端那样只能封一个月,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唔,总之是个好东西,对付喷子的利器,给个赞。

    ————以下正文————

    “停止抛弹!”

    预定的桶弹攻势结束后,商水军的大将伍忌当即对负责那三十架投石车的士卒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

    此时,雨势已逐渐停歇,而雒城一带的火焰,仍旧在无情地****着城郭内附近的一切。

    “还是不打算投降么?”

    大约等了一盏茶工夫,司马安吐了口气,一双虎目闪烁着惊人的凶光,转头对身旁的赵弘润说道:“肃王殿下,似乎对过城内,仍不打算投降,企图顽抗到底呢。”

    说罢,他有意无意地望了一眼远处商水军的车队。

    据他目测,在那众多的人力或马力拉车上,似乎那种灌满了能在雨势中持续燃烧的猛火油的木桶,数量仍是以车为单位的巨额数字呢。

    “再等等。”可能是听懂了司马安的言下之意,赵弘润摇了摇头,淡淡说道。

    见此,司马安淡淡一笑,也不在意。

    反正他已经可以确信,在对待敌对者这方面,身边这位肃王殿下可是不会过于宽容的。

    这就足够了。

    “那就再等等吧。”他点点头言道。

    就在这时,附近传来一声唤声。

    “肃王,司马大将军。”

    赵弘润与司马安转头一瞧,这才发现青羊部落的少族长乌兀不知何时带着两名本族年轻人来到了这边。

    “雒地的羱、羝两族部落,其族长们仍未派人过来投降么?”望了一眼雒城方向的熊熊大火,乌兀用魏国的语言问道。

    “还没有。”赵弘润摇了摇头,旋即,神色中带着几分尴尬,歉意地说道:“很抱歉,乌兀,让你们看到这样……不好的一幕……”

    也难怪赵弘润会这么说,毕竟青羊部落亦是羱族人的一支,而对面雒城中,亦有羱族人,在乌兀这些羱族人面前杀害他们的同族,这让真心将青羊部落视为朋友的赵弘润有些愧疚。

    不过,乌兀对此倒是显得颇为洒脱,在望了一眼远处依旧在燃烧的雒城后,摇摇头坦诚地说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不过,事实正相反,今日魏军所展现的强大力量,让我再一次确信,我所擅自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个决定,不会使我青羊部落走向灭亡。……至于对面那些羱族人,只能说,他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听闻此言,司马安惊讶地摸了摸下巴,心中对乌兀这个羱族人的评价更是提高了一些。

    毕竟乌兀的年纪,在他看来也不过只是弱冠之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乌兀却能如此冷静地做出如此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毛毛躁躁地因为同为羱族的其他羱族部落战士被他们魏人所杀害而愤怒,还能说出一番立场端正的见解,这很不简单。

    “你能这样认为,本王就放心了。”赵弘润点了点头,旋即忍不住问道:“乌娜她……”

    “肃王放心,乌娜她并非是不辨对错、不明是非的小丫头,虽然有些不忍对面那些羱族族人的此刻处境……”说到这里,乌兀犹豫了一下,终究是心存不忍地恳请道:“肃王,请让我前去喊话劝降吧。我也是羱族人,或许雒地的羱族会听从同族人的劝说。”

    赵弘润与司马安对视一眼,见后者耸耸肩表示无所谓,随即郑重地对乌兀说道:“请务必说服雒城的羱、羝两族。……为了打赢这场仗,本王会选择不择手段,但是,本王真心不希望做无谓的杀戮。”

    乌兀闻言愣了愣,在仔细打量了一番赵弘润的神色后,这才点点头说道:“我会将贵国以及肃王的仁武之道,传达给雒城的部落。”

    说罢,他学魏国士卒那样抱了抱拳,旋即带着那两名本族年轻人,骑着马前往雒城方向去了。

    而望着乌兀等人离去的背影,赵弘润脸上却浮现几许疑惑。

    “仁武之道?那是什么?大将军知道么?”

    “仁武啊……”司马安闻言表情有些怏怏,闻言淡淡说道:“即有节制地使用武力,保留最起码的仁义。不杀老残、不杀妇孺、不杀俘虏、不奸淫掳掠、不焚烧民屋、不毁人田地……大致如此吧,是我大魏军队最初时所制定的军规。”说到这里,他撇了撇嘴,摇摇头评价道:“虽然是先代某位大将军提出的,但是……却是颇为天真幼稚的言论呢。”

    “为何?”赵弘润闻言一愣,忍不住说道:“本王觉得很有道理啊。”

    司马安望了一眼赵弘润,忽然开口问道:“殿下不是亲眼目睹了被楚军攻克后的城县么?”

    他这一句话,让附近的商水军兵将尴尬不已,尽管司马安没有指名道姓地指责他们,却也一个个面红耳赤。

    也难怪,因为他们很清楚当初他们在暘城君熊拓以及平舆君熊琥的率领下,曾对攻陷后的魏国城池做了些什么。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不管安陵、召陵、淮阳三地的魏人再怎么仇视他们这些新加入的魏人,似商水军、鄢陵军的军卒们,亦从未对那些魏国国民做出什么抗议。

    一来是他们如今也是魏人一员,二来,心中有愧嘛。

    而听了司马安这一番话,赵弘润亦沉默了。

    他当然亲眼目睹过楚魏战火之后的本国前线县城,那些被毁坏的天地、会烧毁的民屋、被杀死堆砌成小丘的魏人尸骸,无不历历在目。

    这让他逐渐能够理解,司马安为何会觉得那仁武之道不过是天真幼稚的言论了。

    不过他真心认为,仁武之道是一个好东西,如果它可以成为魏**队的风貌,相信日后魏国吸纳外族人时,就会减少一些阻碍。

    毕竟,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但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一点赵弘润非常清楚,否则,强大的楚国就不会因为其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而束缚住手脚,被逼无奈唯有向他们魏国请和。

    但从司马安的语气,似乎这条军规已经被他们魏国的军队所抛弃,这让赵弘润感到十分惋惜。

    “还有么?……信奉仁武之道的将军。”

    听闻此言,司马安抬头望了眼逐渐放晴的天空,淡淡说道:“有的啊,比如,成皋关那个家伙。”

    是朱亥大将军么?

    赵弘润闻言精神一震,不过在仔细一想后,他又感觉对此并不意外,毕竟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本来就是一位提倡与三川部落和睦相处的大将军,这十年来,除了镇守成皋关一带不受羯族人的侵犯外,从未主动出兵讨伐三川,也从未将对羯族人的恨意迁怒给羱族人与羝族人。

    仁武……么?

    暗暗念叨着这个词,赵弘润若有所思。

    而与此同时,在雒城内的族长仪事毡帐内,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已联合其余族长们制服了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将其用绳索捆绑起来。

    在此之后,众部落族长们又联合一致,控制住了黑羊部落的那些部落战士。

    也难怪,毕竟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此番只是为了劝服他们这些人与魏国为敌,来的时候就只带了寥寥数百人而已,而雒城内的羱、羝两族战士,那可是前者的十余倍乃是二十余倍,因此,要控制住哪区区数百名黑羊族人,根本不在话来。

    而这个变故,让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并言辞恶劣地诅咒此地这些部落族长的族部落,必定会被魏军所诛灭!

    “塞住了他嘴!”

    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皱皱眉,命人将拉比图的嘴给堵上了。

    但不可否认,拉比图的恐吓还是使有几位部落族长难免有些犹豫。

    “(羱族语)哈勒戈赫,你说魏人们真会饶过我们么?”

    哈勒戈赫摆摆手,宽慰道:“据我的了解,魏人一般是颇为和善的,他们之所以会攻击我们,不是因为你们背叛了他们的友谊么?……在此之前,当那支自号商水军的魏**队从我们雒地附近经过时,他们可曾做出攻击?”

    “(羱族语)可问题就是,我们做了那样的事,魏人还会原谅我们么?……天杀的!究竟是谁走漏了消息?!”

    “行了。”哈勒戈赫摆了摆手,正色说道:“如今再去计较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事到如今,唯有摆出我们最大的诚意,希望能抵消魏人心中的怒气。”

    “(羱族语)万一我们投降了,魏人们还是不肯放过我们呢?”一名族长忍不住开口道。

    “应该不会。”哈勒戈赫摇了摇头,说道:“若是魏军出尔反尔,在接纳了我方的投降后,仍对我们展开屠杀,那么,这片三川之地,他们将再也不会收纳到任何一名俘虏。”

    “(羱族语)若是魏人真不肯放过我们,我们都死了,谁还在乎他们日后能不能再收纳到什么投降的人……”

    “你的意思是与魏军作战么?”哈勒戈赫望了一眼对方,毫不可以地指出道:“恕我直言,此刻出城与魏军厮杀,不也是死路一条么?为何不赌一赌,赌魏人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嗜杀呢?”

    赌一支在我三川之地屠杀我三川族人的魏**队,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嗜杀?

    诸族长对视一眼,忍不住苦笑起来。

    而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切的惊呼。

    “(羱族语)诸位族长,青羊部落的少族长乌兀,代替城外的魏军过来投降……”

    咦?

    诸部落族长们面面相觑。(未完待续。)

第401章:投降

    几乎是不假思索,如今以白羊部落族长哈勒戈赫为主心骨的诸部落族长们,当即将青羊部落的少族长请入了毡帐。

    而待等乌兀带着那两名本族的年轻人迈步走入毡帐后,白羊部落族长哈勒戈赫更是起身相迎。

    “真的是你小子,乌兀?”

    哈勒戈赫笑呵呵地拥抱了乌兀,随即用拳头重重一抵乌兀的胸膛,旋即感慨地说道:“长大了啊,乌兀,我都推不动你了。”

    乌兀憨厚地笑了笑。

    也难怪,毕竟羱族部落间彼此的关系相当不错,称之为兄弟部落也不为过。

    当然,黑羊部落除外,这支会偷窃、抢掠本族部落的羊群的,在三川之地上简直就是另类,要知道就算是崇尚武力、做事蛮不讲理的羯族人,都不会去抢掠羱族人的羊群。

    毕竟羱羯同源,羯族人的文字、语言,其实都是出自羱族,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羯族语言。

    顺便提及一句,羝族人最初就开始讲羱族语言,后来因为羝族人在某段历史曾经是羱族人的奴隶的关系,有一部分羝族人非常抵制羱族语,因此后来在羱族语与北地胡人的基础上,鼓捣出了羝(氐)族语,只不过,长久养成的习惯让羝族人很难抛弃他们原来使用的羱族语,再去学另外一种语言,因此,所谓的羝族语,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唯有生活在北地的一部分对羱族极为抵制的羝族人,仍在使用。

    因此在这片三川之地,羱族语可以算是通用语。

    “话说,你小子为何会在魏**队中呢?你老爹投靠了魏军么?”

    在一番客套后,哈勒戈赫便问起了他心中最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

    乌兀憨厚地笑了笑,说道:“我老爹?他还是很顽固地保持中立呢。”

    “那你……”

    “我是偷着跑出来的。”乌兀憨憨地笑了笑,随即眨了眨眼睛,眼眸中露出几丝狡黠,笑着说道:“自作主张哦,我自作主张投靠了肃王,老爹他还不知情呢。”

    “肃王?”包括哈勒戈赫在内,在座的诸部落族长们面面相觑,旋即,有羝族部落的族长带着几分不快说道:“是那支屠杀我们氐族人的军队的统帅么?”

    “不,屠杀你们羝族人的是砀山军,其统帅是魏国的大将军司马安。”乌兀看似模样憨憨地解释道,不过其眼眸中的某些异色所代表的含义,恐怕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不过哈勒戈赫似乎看懂了,不动声色地挡住了乌兀与那名羝族部落族长互望的视线,随即咳嗽一声,问道:“乌兀,那肃王是?”

    “是我的妹夫哦。”乌兀笑嘻嘻地一句话,让在座的众族长们为之一愣。

    忽然,乌兀挠挠头,笑着说道:“哈哈,开玩笑开玩笑。……肃王是魏王的儿子,我妹虽然是我青羊部落最美丽的一朵乌须花,但再怎么说,也只是会成为那位肃王的其中一个女人而已……”

    这小子……

    哈勒戈赫摇了摇头,压低声音对乌兀说道:“你比你老爹更奸诈……”说罢,他在乌兀看似憨傻的笑容下,端正了神色,严肃地问道:“先不说那些,乌兀,告诉我魏军的态度。”

    “事实上,应该是那位肃王的态度。”乌兀亦端正了神色,严肃地说道:“那位肃王,如今已制服了他们魏国那位前一阵子曾在我三川之地上展开屠杀的大将军司马安,如今,商水军与砀山军,皆服从那位肃王的命令。”顿了顿,他环视了一眼在座的诸族长,沉声说道:“那位肃王希望诸位能立刻归降,他不希望再做无谓的杀戮。……魏军的力量,诸位应该也看到了,魏军的火攻,那可是连大雨都无法熄灭的天火,难道诸位一定要等到本族部落被那天火焚尽一切么?”

    在座的诸族长们面面相觑,要知道,魏军制造的那场火海,至今仍然在熊熊燃烧着,天知道那场火会烧到什么时候。

    面对着这种不能理解的天火,在座的诸位族长们心中都有些发怵。

    “(羱族语)魏军……不会杀我们么?”

    一名族长忍不住问道。

    乌兀点点头,说道:“我可以替肃王保证,若是在座的诸位族长们选择投降,魏军不会杀你们,也不会抢掠你们的财富。”

    “(羱族语)没有惩罚么?”诸族长表示有些难以置信。

    对于背叛者的惩罚,怎么可能没有?

    事实上,就连乌兀也清楚魏军对这些背叛者的惩罚,那就是,将其驱赶出三川之地,赶到北地去。

    但他并没有直言,因为他知道,这会引起在座族长们强烈的反弹。

    “具体的我也不知,等到诸位族长见到肃王,到时候就清楚了。”

    早已决定了阵营方的乌兀,隐瞒了惩罚的真相。

    听闻此言,在座的诸位族长们又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向魏军投降。

    毕竟,他们自忖无法抵御魏军所使用的天火,若再顽抗下去,相信就会如哈勒戈赫与乌兀所说的,被魏国的天火通通烧死。

    至于舍弃雒城,带着族人逃出城去,这更是一条死路,要知道,昨日去追赶那两千余名魏国骑兵(砀山军的猎骑营)的部落骑兵们,可是只回来了寥寥百余人。

    更要命的是,回来后的那些部落战士,一个个惊恐无比,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似的,再没有丝毫斗志。

    在那支恐怖的魏国骑兵面前,带着族人丢下雒城逃跑,那简直就是送上去给魏人屠杀。

    守,守不住。

    逃,逃不走。

    想来想去,也就唯有投降一条出路了。

    最终,众部落的族长们做出了决定:投降。

    片刻之后,雒城内所有的部落战士皆放下武器,并且,诸位族长亲自跟着乌兀,前往魏军阵前乞降,希望这样的诚意,能够化解城外魏军以及那位肃王心中的怒火。

    大概一刻辰左右,乌兀带着哈勒戈赫等诸位族长,也带着用绳索捆绑起来的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来到了魏军的阵前。

    不得不说,那五百架狰狞的连弩所构筑的防线,让诸位族长们心惊胆颤,他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先前派出去的部落们,为何连魏人的军阵都没冲到,就全部被杀死,原因就在于,魏军拥有着这种恐怖的战争兵器。

    当然了,最让他们感到恐惧的,还是那三十架耸立在阵前的投石车,毕竟正是这种绝不亚于连弩的战争兵器,将一桶桶灌满黑水的油桶抛射雒城,制造出了那连天水都无法熄灭的天火。

    “羱族白羊部落族长哈勒戈赫,携羱族灰羊部落、羝族孟氏部落、纶氏部落……向尊敬的肃王乞降,希望宽宏的肃王能赦免我等的罪。”

    在乌兀的带领下,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带着其余部落族长们来到了赵弘润面前,单膝叩地,表达乞降之意。

    他在话语中,一个劲地夸赞魏军、恭维赵弘润,并将全部的过错归罪给黑羊部落,着重强调他们是受到了黑羊部落族长拉比图的蛊惑,才会选择与魏军为敌。

    而此时,赵弘润还不晓得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是一开始就拒绝与他们魏军为敌的族长,因此,对他并不是太过于热情,甚至于,在心中还有些不耻哈勒戈赫的为人,谁叫哈勒戈赫将全部的过错归罪给了拉比图呢?

    后来他才知道,哈勒戈赫只是想保全在场的那些族长们而已。

    “肃王,是真的。”

    在哈勒戈赫说话的时候,乌兀走到赵弘润身边,小声说道:“我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拉比图绑起来了,正在犹豫着是不是要投降。”

    可能是因为乌娜的关系,赵弘润对乌兀还是颇为信任的,闻言在撇了一眼五花大绑的拉比图后,不解地问道:“这家伙与我军有仇么?”

    也难怪,毕竟司马安曾在三川制造数起屠杀,因此,赵弘润猜测是不是因为这个。

    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那他倒是可以网开一面。

    可没想到的是,乌兀耸耸肩说道:“不,是这家伙投靠了羯角部落,因此蛊惑这些位族长与魏军为敌。”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二话不说命令道:“杀了祭旗!”

    真是果决啊……

    从旁,司马安暗自欣慰,再一次肯定,这位殿下对待魏国的敌人,真是杀伐果决。

    不得不说,司马安越来越欣赏并且信任这位肃王殿下了。

    当着在场所有族长们的面,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像是一个无名小卒似的,被一名商水军的士卒砍下了脑袋。

    这一幕,让诸位族长们心中震惊,他们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看似年仅十五、六岁的魏国肃王,居然如此的杀伐果断。

    不过让他们庆幸的是,这位肃王并没有杀他们的意思,并且,还向他们保证,魏军在进驻了雒城后,绝不会再杀任何一名各部落的战士,除非是后者率先攻击魏军。

    八月九日,魏军攻克雒城。

    而同日,成皋军大将军朱亥,亲自率军抵达了巩城,并开始打造攻城武器,准备攻城。(未完待续。)

第402章:差别待遇『补更13/14』

    因为雒城城内那些部落族长的投降,魏军迅速进驻了雒城。

    不过对此雒城城南仍在熊熊燃烧的火势,赵弘润亦无能为力,只能等着它在烧尽了石油后自然熄灭。

    不得不说,这就是使用石油作为火攻原料所存在的弊端:无法在战后人为地遏制火势。

    好在魏军的投石车向雒城抛投的石油桶弹并不多,是故,待等魏军全部进驻雒城后没多久,城南的大火也就烧地差不多了,因为石油燃料耗尽,火势逐步减小,估计再过半个时辰左右,就会彻底熄灭。

    入城后,由于商水军需要大量的空地停放拉车,因此,城北的平民庇护地被取缔,除羝族的纶氏部落外,其余各部落皆返回各自的部落营地,将那片空地留给商水军。

    至于城防,则被砀山军的步兵所接管,城内所有部落战士的武器,皆被魏人收缴,并勒令那些部落战士返回各自部落营地,不得擅自走动。

    与此同时,赵弘润被众部落族长们请到了他们原本用来仪事的那顶毡帐,唯一的不同是,如今周围皆被肃王卫与砀山军士卒所把持。

    不过在此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让赵弘润颇感意外的是,那就是,负责在北城墙登高戒备的砀山军士卒来报,他们在城北大概两里地左右,看到了一大群人,粗略估计居然有两三万之多。

    就在赵弘润对此惊疑不定时,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却很镇定地告诉了他,那两三万人的真相。

    “肃王请不必惊疑,那是我白羊部落、以及孟氏部落、羟部落、赫部落的族人……”

    赵弘润一听,诧异地用羱族语问道:“为何你们四个部落的族民会在城外?”

    他感到很纳闷,因为按理来说,这些人与他们魏军开战,应该会将族人迁入城内,怎么可能暴露在荒野?

    而听到赵弘润直接用流畅的羱族语询问自己,哈勒戈赫更加惊讶,在一脸惊愕地端详了赵弘润好一阵子后,这才解释道:“我四个部落,前几日拒绝与贵军为敌,因此,我们将族民迁往城外,至于我们四人为何会在城中,是因为黑羊部落的族长拉比图担心我们私通贵军,因此将我们四人软禁……”说到这里,他指了指羝族孟氏部落的族长孟良,接着说道:“多亏孟氏部落的族长藏了一手,留下了数十名他族内的战士,趁着城内大乱时将我们四人救了出来,这才及时阻止了拉比图那蛊惑人心、企图继续与贵军为敌的愚蠢行径。”

    一听这话,赵弘润对哈勒戈赫顿时印象大改,要知道片刻之前,他还以为这个家伙只是推卸责任而已,没想到,这位族长从一开始就立场坚定地站在他们魏国这边,唔,至少是保持了中立,这让赵弘润颇感意外。

    是故,赵弘润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哈勒戈赫族长,为何你拒绝协助羯族人,与我大魏军队为敌?”

    哈勒戈赫闻言严肃地说道:“因为我希望偿还贵国的人情。……肃王可能不知,在合狩时,贵国的军队曾帮助我们击退可恶的马贼,搭救了我族许多少不更事的年轻人。”

    是……虎贲禁卫?

    赵弘润想起了合狩时,合狩营地被大盗贼桓虎率众马贼袭击的那件事,心中顿时恍然。

    而这时,宗卫高括从怀中取出那本八殿下的小册,附耳对赵弘润说道:“殿下,白羊部落,亦是在合狩时支持我大魏的六个部落之一。”

    赵弘润一提,顿时脸上堆笑,当即请哈勒戈赫入席就座,并且,吩咐宗卫们取来他们魏国的酒水,请哈勒戈赫务必要尝一尝。

    对于这位肃王突然间的热情,哈勒戈赫颇有些愕然,不过最终还是坦诚地接受了这份善意。

    “其余三位族长呢?”

    赵弘润的目光望向了孟氏部落、羟部落以及赫部落的三位族长。

    其中,孟氏部落的族长孟良的回答与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相似,也是希望偿还合狩期间欠虎贲禁卫的人情,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并没有在合狩期间的表决时支持魏国,而是选择了中立,投了弃权票。

    至于羟部落以及赫部落,他们只是两个小部落,规模远远没有白羊部落以及孟氏部落那样大,并且,他们的族长也颇为诚实,他们是担心魏国的报复,因此,不敢与魏军为敌,希望可以得到赦免。

    但不管怎么样,不管这四位族长是出于什么目的拒绝与魏军为敌,都足以让赵弘润对他们印象大好,尤其是白羊部落。

    “四位族长且安心,既然四位从未有过与我大魏军队为敌的心思,那么,无论如何本王也不会怪罪诸位。对于四位族长,本王可以保证,四位与四位的族人们,仍然可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并且,本王以及我大魏,将会视白羊、孟氏、羟、赫四个部落为我大魏的友邻,并愿意继续遵守乌须之誓。……愿彼此的友谊天长地久!”

    赵弘润用羱族语诚恳而又严肃的承诺道。

    听闻此言,哈勒戈赫与其余三位族长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赵弘润居然可以说出如此通顺流畅的羱族语,更没想到他竟然许下了魏国愿继续与四位族长一同遵守乌须之誓这样的承诺,这简直就是万分意外的天大收获。

    “不介意的话,四位族长且到那边小坐片刻,待会,本王会与四位商议一下双方彼此的商贸问题……”

    “贸易?”哈勒戈赫不解地问道。

    “就是双方彼此的换物交易。”赵弘润简单地解释道:“本王希望用一些东西,比如产自楚国的珍珠、漆器、青铜,还有我大魏的棉花、金器,来交换一些贵部落的羊皮、羊毛等物。”

    哈勒戈赫一听,眼睛为之一亮,忍不住问道:“那可以交换稻谷、小麦、盐么?”

    “小麦?”赵弘润愣了愣,皱眉说道:“稻谷和盐倒是没问题,不过小麦……我大魏似乎没有种植。”

    的确,魏国的粮食种植以稻谷与粟米(黄米)居多,小麦,那是韩国的农物。

    “兵器呢?”孟氏部落的族长孟良此刻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开口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