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家伙啊!
赵弘润心中大叫一声,终于找到了浑身不自在的原因。
“喂。你在干嘛?”赵弘润表情古怪地问道。
“值夜。”芈姜一脸这不是明摆着么?的表情。
“有必要做到这份上么?”
“我答应了玉珑,就不容有失。”芈姜淡然说道。
“可是你这样盯着我,我睡不着啊。”
“那是你的事。”芈姜依旧淡然。
这家伙……
赵弘润满心倦怠地揉了揉眉骨,不悦说道:“玉珑不是让你过来给我添乱的吧?”说着,他小声说道:“我有个办法。”
“……”芈姜犹豫了一下,轻声应道:“我听着。”
“要不然你这样。转过身去,背对着我?”
“……”芈姜扭过头去望了一眼身后那狭小的帐篷角落,再望向赵弘润时,目光中已带上了几分杀气。
忽然,她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举起右手做手刀状,面无表情地说道:“我有更便捷的主意。”
“别,不必了。”赵弘润赶紧转过身去。
可是,浑身感觉不自在的他。依旧还是无法进入睡眠。
与其说是在意芈姜,倒不是说是他有些在意默默坐在帐篷角落守着他的芈姜。
都入秋了,夜里还是挺凉的吧?
赵弘润偷偷回头瞧了一眼芈姜,借助帐篷外那若隐若现的篝火光亮,他吃惊地发现,芈姜不知何时已收起了那套茶器,将其摆放在一旁,并且按照赵弘润方才所说的。背对着他静静地坐着。
……
望着这一幕,赵弘润不禁隐隐有些揪心。
此时在帐篷外。夜风早已刮起,刮得帐篷噗噗作响。
听着帐篷外那不时的呼呼夜风声,赵弘润望着那个背对着他的人影,轻声问道:“喂,冷么?”
“不冷。”芈姜微微转了转头,用一如既往的冷淡语气说道。
“真的?”
“真的。”
“真的不冷?外面可是刮风了。而且刮得还挺大……”
“……”芈姜皱了皱眉,扭过头来颇有些不耐烦地问道:“你到底要怎样?”
听闻此言,赵弘润挠挠头,有些尴尬地说道:“我就是睡不着……话说,反正睡铺挺宽敞的。毯子也大,要不你也过来,咱们还能聊聊什么的……”
“……”芈姜皱了皱眉。
忽然,她站起身来,朝着赵弘润走了过来。
赵弘润还以为她接受了这个提议呢,挪了挪身子,却见芈姜抬起右手,一记手刀砍在他的脖子根。
干净利落的一下,赵弘润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迷了过去。
“哼!啰嗦。”
冷哼一声,芈姜正要起身返回原来的地方,却不想眼角余光撇见了赵弘润给她腾出来的地方。
“……”
一夜无话。
待等次日天蒙蒙亮,率领肃王卫在主帅行军帐篷外值守了半宿,还未睡足几个时辰的宗卫长沈彧,被接替他后半宿防务的宗卫们给唤醒了。
他打着哈欠撩起帐幕走入了赵弘润歇息的帅帐。
忽然,他愣住了,使劲地揉了揉双眼。
原来,在帐篷内的睡铺上,赵弘润与芈姜正背对背躺在那里,裹着同一条毯子。
果不其然……不过,为什么是背对着背?
沈彧第一时间在心中浮现的疑问竟然是这个。
“殿下?殿下?”
沈彧小声地唤着赵弘润,结果没唤醒自家殿下,芈姜倒是醒了。
“……”因为不知该如何称呼这位,沈彧呆楞在那,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芈姜倒是很淡定,淡淡说道:“是军队要启程了么?”
“呃……是。”
“你去准备吧,我会叫醒他的。”
“……是。”
沈彧识趣地退下了。
见此,芈姜望了一眼仍躺在睡铺上呼呼大睡的赵弘润,伸出手轻轻捏着了他的鼻子。
“唔唔……唔?”
在睡梦中只感觉呼吸不畅的赵弘润登时就醒了,待发现叫醒他的竟然是芈姜后,素来有起床气的他,愣是没敢发。
“起来吧,军队要出发了。”芈姜平静地说道。
“喔……”
赵弘润应了一声,旋即困惑地摸了摸下巴。
奇怪,昨晚什么时候睡着的?
苦想了好一阵,赵弘润还是没有丝毫印象。
七月十八日,肃王弘润所率的先行军,继续向成皋关前进。(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成皋关下
当日,先行军大概了走了近五十里的路程,从中牟县境内来到了中阳县,离目的地成皋关仍有三个县的距离。
当晚宿营的时候,由于有了前一日发生的事,商水军的士卒们已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再没有什么人误入砀山军的宿营地,而砀山军,也不理睬商水军。
以至于这两支明明是被称之为先行军的友军,无论是白天赶路还是夜里宿营,都是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样子,虽说暂时到没有引发出什么骚乱,但似这种不友善的彼此态度,已让巡视过全营的赵弘润暗暗提高警惕。
最终,先行军花了整整四日工夫,才抵达成皋关附近。
记得第四日在成皋关东面一个叫做密的小县县郊宿营的时候,赵弘润曾碰到遇到了大将军司马安,当时这位将军的面色,阴沉地实在吓人,唬地赵弘润都没敢上去与对方打招呼。
仔细算起来,真正抵达成皋关下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第五日的上午了。
“殿下,您看前方。”
当时大军正在赶路,赵弘润身旁的宗卫沈彧提醒他抬头望向前方。
赵弘润抬头一看,这才注意到前方远处尘土飞扬,似乎有一支兵马正朝此地而来。
显然,这是成皋关的守关军前来迎接了。
片刻工夫后,一支人数约为五百人左右的骑兵,在前方缓缓停了下来,而一名看似将军打扮的男人,则单骑座跨着战马来到了赵弘润身前,抱拳行礼。
“成皋军主帅、朱亥大将军麾下,封夙,拜见肃王殿下。”
对于这位名叫封夙的将军。其实赵弘润已不是初次见面,因为前一阵子率军护送他们从与三川之民的宿营地返回成皋关的,便是这位封夙将军。
“封将军别来无恙啊。”赵弘润笑着打招呼道。
封夙恭谨地还礼,旋即,此将望了一眼大队伍的后方,半开玩笑地调侃道:“肃王殿下这一路。想必是辛苦了。”
赵弘润当然听得懂封夙的言外深意,苦笑着摇了摇头。
说实话,虽然行军赶路他有马匹代步,但因为时刻关注着商水军与砀山军的关系,时刻提防着两军有发生冲突的可能,因此,赵弘润这一路真可谓是劳心劳神,哪怕是当初率领原平暘军与浚水军急行军赶到楚国,都不曾如此劳累。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弘润脸上的苦笑。封夙淡淡一笑,不过因为事关砀山军,因此他也不好说得太多,于是岔开话题说道:“大将军已在关上备下薄酒,既是为殿下接风,亦是恭祝殿下早日凯旋,望殿下赏脸。”
赵弘润闻言面色一正,连忙说道:“朱大将军的盛情。本王愧领。……劳烦封将军特意来迎,本王心中亦过意不去。”
封夙闻言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殿下误会了,末将倒不是特地来迎接肃王殿下的,只是恰逢其会。”
赵弘润一听有些奇怪,疑惑问道:“那封将军这是……”
“是桓虎。”封夙闻言面色严肃了许多,低声说道:“据消息所称,那罪大恶极的贼寇之首桓虎。如今仍藏匿在这片邙山,虽然我军多番派出军队围剿,但……”
“没能剿灭?”赵弘润意外地问道。
封夙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事实上,非但没能剿灭。反而被那厮袭击了数个县城,甚至于,前几日末将一位同僚在运粮的途中,亦被这厮偷袭,一番苦战,幸好粮草得以保全。”
那桓虎……
赵弘润听得心惊胆颤,心说这桓虎也太胆大妄为了吧?面对着成皋军的围剿非但没有躲入邙山避风头,竟然还敢主动出击,甚至于公然袭击成皋军的运粮队伍,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此事当真?……不过本王有些纳闷,桓虎手底下仅百余骑,何以能骚扰成皋军的粮道?”
“事实上末将亦不能理解。”封夙苦笑连连,他也不能理解,这天底下哪有率领不到两百马贼就敢袭击一支两千余人的运粮队伍的傻瓜,可偏偏这傻瓜还成功骚扰了粮草,杀了不少士卒后这才扬长而去。
这摆明了不是为袭粮草,而是为报复前来的。
“这伙马贼究竟从何处来到河南(黄河以南),有头绪了么?”
封夙点了点头,压低声音说道:“这伙马贼是从河东郡的西面而来,据说是袭击了河北的一处渡口,抢了不少船只。”
“可本王并未听说朝廷渡口被袭、船只被抢啊。”
“殿下误会了,桓虎抢的,是河东一个世族的商船。……据消息称,桓虎将那户世家满门给屠尽了,使贼众屯扎在其庄院内。”
“贼众?”赵弘润一听就感觉情况不大对,愕然问道:“桓虎在河东还有手下人?”
“还有约六七百之众,可能更多,而且皆是骑卒。……因此,大将军怀疑这伙人可能是韩国一支叛乱的骑兵队出身,否则,不可能如此凶悍。”
叛乱的韩国正规军骑兵?
赵弘润闻言震惊之余,亦为之释然,他心说,怪不得桓虎与他麾下的马贼能够压制住虎贲禁卫,原来是正规军出身,这就怪不得了。
“若是能招揽到我大魏就好了……”他喃喃嘀咕道。
而听到赵弘润的嘀咕,封夙苦笑着说道:“这招恐怕是行不通。”
赵弘润闻言一愣,旋即会意过来。
也对,桓虎那可是率领马贼袭击了他们魏国君王的贼寇,属于是罪大恶极的罪犯,并且,赵弘润他父皇也早就下达了死活不论的通缉令,似这种凶徒,岂可召入麾下?
真是可惜……
赵弘润暗暗道了一声可惜。
闲聊淡扯着,大军缓缓来到成皋关下。
正如封夙所说的,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竟当真亲自在关下迎接。这让赵弘润颇有些受宠若惊。
见此,赵弘润下令全军在成皋军士卒的指引下缓缓入关,而自己则带着芈姜、沈彧等人,在将军封夙的带领下,来到了成皋军大将军朱亥这边。
远远望见自家大将军,封夙便对赵弘润说道:“肃王。那位便是我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说罢,他翻身下马,牵着战马步行过去,作为对自家大将军的尊重。
而见此,赵弘润亦在封夙惊讶以及欢喜的目光下翻身下马,与身后一干人徐徐走向那位成皋军的大将军。
说实话,赵弘润贵为皇子、又有肃王的王衔,哪怕骑着马过去,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朱亥可是赵弘润他父皇曾经身边的宗卫,论交情,哪怕赵弘润叫一声外叔也不为过,因此,如今朱亥亲自在关下迎接,若赵弘润还摆着一副肃王的架势,别人怎么说暂且不论,赵弘润自己这关就过不去。
而此时。朱亥亦瞧见了赵弘润这一行人,咧着嘴大笑着走了过来。
见此。赵弘润将缰绳递给身边的沈彧,率先上前,抢先一步行礼,笑着说道:“承蒙朱大将军亲自在关下迎接,弘润实在过意不去。”
“肃王殿下言重了。”成皋军的大将军朱亥仔细端详着这位“外侄”,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其实仔细说来。前一阵子魏天子从三川返回成皋关时,下关迎接的朱亥亦远远地瞧见过赵弘润一面,只不过当时魏天子因为与三川之民谈判遇挫,兼之又被大盗贼桓虎率领马贼夜袭了营地,心中气愤。没有在成皋关停留,以至于赵弘润与朱亥对彼此都未曾有机会深入了解罢了。
而如今见到赵弘润这位肃王谦逊守礼,对自己颇为尊重,朱亥对后者顿时印象奇佳。
“想当初朱某初见殿下时,殿下尚在襁褓之中,真是一晃许多年啊。……如今殿下已贵为肃王,为我大魏立下了赫赫功勋,攻楚一役,实在漂亮!”
朱亥一脸感慨地说道,随即重重拍了拍赵弘润的肩膀,作为对后辈的鼓励与赞许。
纵观魏国诸多将领,恐怕也只有李钲、百里跋、司马安、徐殷、朱亥这寥寥五位外姓将军,有这个资格。
“大将军过奖了,弘润微薄功勋,岂比得上大将军镇守成皋十余年,扼守我大魏西面边疆?”
“哈哈。”朱亥亦是个直爽的汉子,闻言心中大喜,与赵弘润的关系立马就攀升到了叔侄相称的地步。
不过因为双方地位的关系,朱亥实在不好厚着脸皮称呼赵弘润为“贤侄”,仍以殿下来称呼,倒是赵弘润唤他“朱叔”,他满脸笑容地接受了。
“朱某已在关上备下薄酒,殿下可要赏脸啊。”
“朱叔美意,弘润断不敢辞。”
二人正说着,朱亥注意到了赵弘润身后的沈彧等人,顿时脸上露出几分亲近之色。
毕竟他当年也是从宗卫府出来的宗卫,运气好才被派到当时仍只是皇四子的魏天子身边,逐步成为如今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将军。
的确,对于一名宗卫而言,运气十分重要。
比如说,南梁王赵元佐身边的宗卫们,同样是宗卫出来的,可朱亥当了十几年的成皋关大将军,可南梁王赵元佐身边的宗卫们呢?
却在大梁内乱之后一度被投入死牢,随后跟着其主南梁王赵元佐颠沛流离,远赴南梁那个不毛之地,一呆就是整整十七年,纯粹就是蹉跎岁月。
明明都是同一个宗府出来的宗卫,然而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正因为清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尽管似沈彧这位赵弘润身边的宗卫们此刻籍籍无名,但朱亥绝不会小看他们。
因为这些宗卫所效忠的主君,乃是眼前这位年纪轻轻便展露惊人才能的肃王殿下。
甚至于朱亥隐隐有种错觉。
那即是,这些肃王殿下身边的宗卫们,或许他们日后的成就与地位,还要在他朱亥之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成皋关下(二)
“这几位,想必是殿下身边的宗卫们吧?”
目视了沈彧等人几眼,朱亥问道。
赵弘润闻弦声而知其雅意,连忙指着宗卫沈彧代为介绍道:“此人叫做沈彧,乃小王身边的宗卫长。”
听闻此言,沈彧连忙出列,抱拳恭敬拜道:“沈彧见过大将军。”
然而,朱亥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我乃同出于宗府的宗卫,唤一声前辈即可。”
不得不说,宗卫制的存在,非但让皇子与宗卫结下了亲如兄弟般的情谊,并且,一般情况下,作为前辈的宗卫们都会照顾自己的后辈,比如百里跋,曾经就将沈彧等人投到他浚水军中,让沈彧等人在战场上得到了难得的战场经验与领兵经验。
似这种提携,那是莫大的殊荣,要不是百里跋看在彼此皆是宗卫出身的份上,哪怕是世家之子,都难以让百里跋对其这般照顾。
“宗卫长啊……”朱亥上下打量着沈彧,心中难免也想到了当年他们的宗卫长李钲,也联想到了当初时候的他们。
“好,好。”作为宗卫的前辈,朱亥和善地打着招呼。
“这是吕牧……”
“嗯,看上去挺稳重可靠的,哈哈……”
“这是卫骄……”
陆陆续续地,赵弘润将身后十名宗卫全向大将军朱亥介绍了一番,而后者,皆点头善意地报以微笑。
之后,赵弘润向朱亥介绍了御史补官邱毓与商水军的掌军大将伍忌。
“这位是父皇派至军中的监军大人,御史邱毓邱大人。”
“喔?”朱亥闻言露出几许惊讶,颇感意外地说道:“朱某听说了,御史监是陛下去年新设的司署吧,听说职权超然啊。没想到邱大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御史监当差……”
“大将军过奖了,在下仍只是补官而已。”邱毓谦逊地谢道。
“这位是小王所掌的商水军掌兵将军,伍忌。”
“掌兵将军?这倒是个别致的官职……”朱亥有些疑惑地上下打量着伍忌,似乎有些不明白掌兵将军的含义。
见此,伍忌恭敬地解释道:“朱大将军,我商水军始终视肃王殿下为我军主帅。因此不设主帅衔。”
朱亥闻言这才心中释然:所谓的掌军将军,说白了就是不具主帅尊号、却行主帅事务的将军,除了称号外,与一军主帅没有什么区别。
“足下还未及弱冠吧?竟已是一军之长……”朱亥瞪大眼睛瞧着伍忌。
一听这话,伍忌颇有些面红耳赤,连忙解释道:“大将军误会了,一军之长再怎么也轮不到末将,还有谷粱(崴)、巫马(焦)两位将军呢。只不过两位将军眼下一人守着商水,一人暂代鄢陵军守着鄢陵。因此,末将这不成器的才有荣幸带兵前来。”
这小子也过于谦逊了吧?
朱亥颇感意外地打量着伍忌,他可不会将后者的话当真,毕竟这个叫做伍忌的年轻将军,让他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潜力。
正在众人其乐融融地交谈时,大将军司马安带着白方鸣、闻续两名大将,骑着战马悠悠地从后方上了前来。
只见那司马安策马来到朱亥身边,也不下马。就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朱亥,而朱亥也不搭理司马安。仍与赵弘润等人笑谈,并拉着赵弘润的手,热情地准备将其迎到关上。
至于司马安,似乎朱亥完全没有请他入关喝酒的意思。
这情形,怎么瞧都感觉诡异。
朱亥大将军不认得司马安大将军么?
赵弘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朱亥与司马安当初皆是魏天子身边的宗卫。怎么可能不认识?
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仿佛彼此都将对方当成空气,视若无睹。
眼瞅着朱亥似乎要将司马安晾在此地,领着自己一行人入关喝酒,赵弘润心中不由地苦笑起来。
本来就已经得罪了司马安。若是再将这位大将军晾下,两者的关系岂不是更加恶化?
想到这里,赵弘润也顾不得朱亥与司马安其实早就认得对方,主动打破此刻的凝固气氛。
毕竟总不能真将司马安这位大将军给晾在这边不管吧?
想到这里,赵弘润故作不知地介绍道:“朱叔,这位是司马安大将军……”
按他想来,方才朱亥摆明了就是故意装作没看到司马安,可他赵弘润如今刻意提起,这位朱叔总不能再装作没看到了吧?
正如他所料,朱亥其实早就看到了司马安,只是故意装作没看到罢了,但如今赵弘润刻意提及,他就不好不给这位肃王殿下面子了。
只见他瞥了一眼司马安,方才脸上的笑容早已被冷淡所取代,淡淡说道:“哟,这不是人屠司马安嘛。……这般热衷于杀宰,改行当屠户不好么?”
……
赵弘润骇然地望了一眼朱亥。
他当然听得懂,这是朱亥在讽刺司马安杀人不眨眼,屠宰无数,可当着司马安的面这般冷嘲热讽,这真的好么?
赵弘润偷偷望了一眼司马安,却发现这位大将军依旧是面无表情,似乎并没有动怒的意思。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在赵弘润以为司马安胸襟豁达、不理会这句嘲讽之际,却见司马安淡淡说道:“改行宰彘豚么?本将军倒不反感。”
所谓的彘豚,指的就是猪,不出意外的话,司马安是在暗讽朱亥是一只猪,毕竟朱与猪谐音嘛。
“你说什么?”朱亥闻言一双虎目顿时凝了起来,冷冷笑道:“在我成皋关下,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司马屠子!”
司马屠子?这算什么?
赵弘润强忍着笑。
他不敢笑,毕竟司马安的面色已近乎发青了。
只见司马安面色愈加阴沉,冷冷说道:“老匹夫。你活得不耐烦了?”
“哈?你说什么呢,司马宰户?”朱亥故意装作没听到的样子。
“……”见此,司马安虎目一眯,右手缓缓伸向腰间的佩剑。
而与此同时,朱亥亦向旁边伸出手,示意部下将武器递给他。
喂喂喂。这两位大将军这是要当众互撕啊!
赵弘润一听心中大惊,他真没想到,朱亥与司马安之间竟然有着如此矛盾。
而从旁,似沈彧、似伍忌、似邱毓那些人,早已经看傻眼了。
见此,赵弘润连忙站出来打圆场:“两位大将军,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入关后再细聊吧?”说罢,他恳求似地望了一眼朱亥。
见赵弘润开口。朱亥这才作罢,将手中的兵器又丢还给他的部下,再瞥了一眼司马安后,一脸怏怏地嘀咕道:“精心准备的酒菜,用来招待一个屠子,还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司马安闻言冷哼一声:“留着你那些猪食吧!”
眼瞅着两人似乎又有要打起来的迹象,赵弘润哭笑不得之余,只得再次站出来打圆场。
不过在此期间。赵弘润意外地发现,无论是司马安麾下的闻续、白方鸣等将军。还是朱亥麾下的将军封夙,似乎都对自家大将军与另外这位大将军之间的敌意习以为常,全然没有过来帮腔的意思,甚至于,根本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这让赵弘润有些纳闷。
难道说朱亥与司马安两位大将军互有怨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赵弘润颇感奇怪,毕竟他并未听说过这类事。
当晚在成皋关上用饭。不得不说,朱亥果然是准备了颇多佳肴用来款待赵弘润。
可别扭的是,一同在屋内用饭的司马安,他面前的案几上就只有摆着一碟腌肉与一碟盐菜与一碗米饭,寒酸地不得了。
后来赵弘润才知道。那两碟子菜,皆是砀山军的士卒给他们家大将军准备的,自尊心极强的司马安,怎么也不情愿接受朱亥给予的“嗟来之食”,宁可粗茶淡饭。
而朱亥呢,也丝毫没有劝说的意思,反而在用饭时一个劲地劝赵弘润多吃些肉、多喝些酒,并且不时地夸赞他们成皋关的野味是多么的鲜美,酒水是多么的香醇,摆明了就是故意去气司马安的。
拜这两位大将军所赐,赵弘润这顿饭吃得冷汗淋漓,胃痛不已。
用过饭后,赵弘润悄悄唤来将军封夙,小声地询问他这件事。
直到封夙低声向他解释了一通,赵弘润这才了解,为何朱亥与司马安明明都是曾经魏天子身边的宗卫出身,却相互瞧不顺眼的原因。
倒不是二人有什么仇恨,而是二人的某个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分析,即应对外族的态度这件事。
像朱亥,他是提倡讨抚并举的,比如针对于三川之民,这位大将军提倡讨伐对大魏心怀敌意的外族人,并招揽安抚对大魏较为亲近的另外一部分外族人,正因为如此,朱亥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皆屠之这种观点的司马安怎么也合不来。
怪不得父皇将司马安安置在大魏腹地的砀山,而令徐殷、朱亥两位大将军分别镇守汾陉塞与成皋关……要是换一换,那真是要出乱子了。
赵弘润心中感慨着。
一想到明后几日,他先行军就要踏足三川之地,到时候,迎面皆是属于外族人的三川之民,赵弘润真不敢想象,到时候司马安与砀山军将会如何对待那些三川之民。
当晚,朱亥命人将他所搜集的有关于三川之民的情报与这片土地的地图,交到了赵弘润手中。
至于这位大将军是否有将同样的情报命人交给司马安,这种问题显而易见。
不过话说回来,这份地图可谓是详细,清楚注明了羱、羯、羝三族人的大概活动范围,包括那个羯角部落。
不难猜测,镇守成皋关的朱亥其实没少派人打探三川之民的情况。
“堵不如疏……不如就拿羯角部落开刀?”
望着地图上那个代表着羯角部落的标记,赵弘润暗暗思忖道。(未完待续。)
第367章:祭出屠刀!消失的砀山军!
次日天明,即七月二十二日,讨伐三川的先行军总算是真正踏足到了三川之地。
而当赵弘润仍在考虑是否要邀请大将军司马安过来,共同商议讨伐羯角部落的对策时,五日以来并无异动的砀山军,终于展露出其桀骜不驯的一面。
“殿下!砀山军脱离本军!”
一名急匆匆赶到队伍前头前来的商水军士卒,气喘吁吁地向赵弘润禀告了这个令后者大吃一惊的消息。
你在跟我开玩笑吧?
当时,赵弘润第一时间的反应竟然是这个,因为他还真没想到,司马安竟然会在不经他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脱离。
“什么时候的事?”
赵弘润一脸惊怒地问道。
那名商水军士卒有些畏惧地低了低头,低声说道:“不知何时脱离的。……就是走在最后的士卒,走着走着,发现身后没有了砀山军的踪迹,因此……因此急忙上报……”
竟、竟然……
赵弘润张了张嘴,气地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两支军队一前一后赶着路,突然后面的砀山军消失了,在前边行军的商水军士卒竟然毫无察觉?!
这岂不意味着,若砀山军要偷袭商水军的话,亦能轻易得逞?
虽说砀山军乃魏国驻军六营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精锐军队,不是商水军这种新编不久的军队可比,可两者的差距也不至于大到这种程度吧?
“被骗了……”
仰起头望了一眼天空中的艳阳,赵弘润心中冰冰凉。
记得他昨夜还在庆幸,传闻中向来我行我素的大将军司马安,这回似乎并没有擅自行动的意思,就算反感商水军行动缓慢。也只是命人过来传话而已,这让当时的赵弘润倍感侥幸。
然而没想到的是,待大军穿过成皋关后,砀山军的态度立马转变,毫不顾忌赵弘润这位大军主帅,竟自作主张选择了脱离大军。
直到此时此刻。赵弘润这才惊觉,司马安前几日之所以安分守己,只不过他要率军穿过成皋关而已。
若他在前几日的赶路中便丢下赵弘润的大军,独自率领砀山军企图穿越成皋关,那么,成皋关那位与他相互瞧不顺眼的大将军朱亥,明显是不会搭理他的。
因此,他老老实实地跟在商水军后。
而如今,先行军已穿越成皋关。这对于司马安与砀山军而言,就是鱼归大海、鸟入山林的局面了,自然而然,无论是司马安还是他麾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