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只有水师衙门和营房的刘公岛上,官兵们训练之外平素除了看书便再也没有了其它的活动,过去大家伙倒是没有看书的习惯,直到月前一位中堂大人的老乡在他人的保荐下,于岛上的一间狭窄的闲屋内,办了一家图书馆,专门往外借书,海军兵佐凭腰牌便可以借书,而且价格极为便宜,若办了借书证,一月不过二十文钱。

    对此纵是提督大人亦深为赞同,甚至还特意办了一个借书证以示支持,许是闲着无聊,现在于海军经常可以看到有水兵读书,邓世昌自然不反对水兵看书,亦赞同他们多看书,但邵鸿清现在正于岗上,岂能专心看书,而不顾正业!

    “邵升火!”

    突然的沉喝让正在看书的邵鸿清魂顿时回了过来,一见是管带大人,连忙将书扔到煤块间。

    “大人,小的违反章程,请大人责罚!”

    若是搁过去,邵鸿清或许不会认的这么快,可今天却不同,那本书千万不能……

    “怎么把书丢了,接着看啊!”

    皱着眉邓世昌从邵鸿清主动认罚的态度上意识到些许问题,朝着丢在煤堆上的书看了一眼,果然邵鸿清的脸色便是一变。

    “看的是什么书!”

    邓世昌沉声一喝,便命人把书拾起来,见书落到大人手中,邵鸿清更是浑身一颤,双腿一软整个人顿时跪了下去。

    “大人……”

    跪下去的邵鸿清连忙叩头道。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那书的封面上特意蒙了一层纸,以至看不到书名,可翻开后却看到扉页上写着《扬州十日记》,瞧着这书名,邓世昌的眉头猛然紧皱,或许他没读过这书,却对“扬州十日”多少有些耳闻。

    “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翻开其中一页,待看清上面的内容,邓世昌猛的将手一攥,盯着跪在地上的邵鸿清,

    “这书那里的来的!”

    “回,回大人话,是,是小的上次去上海的时候,于,于书店里买的……”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邵鸿清都不知道为何要给书馆做掩护,这明明是借的。可他并不想把岸上的书馆牵涉进来。

    “小,小人没读过书,不知啥书好,所,所以……请大人饶命,请大人饶命!”

    邓世昌先是沉思片刻,而后抬腿便是一脚。

    “看的是什么书!还不快去干活!若再不尽责,本管带定行以军法!”

    挨了一脚的邵鸿清连忙爬起来招呼升火忙活起来,与此同时,邓世昌却是脸色铁青的朝着上舱走去,他的手中还紧紧的攥着那本书。待他回到管带专舱后,他盯视着手中的书本,直到现在,他甚至都想不通,为何要给邵鸿清掩饰。

    “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只不过是略扫一眼,邓世昌连忙将书合上,不敢再去看它,正欲将书撕碎时,那手却是微微颤抖着,面色变得极是难看的邓世昌,只是紧紧的攥着他,那神情中更满是挣扎,好一会才恨恨的喝道。

    “**乱我军心,实是可恨!”

    可那话语却没有多少底气,又一次,原本欲撕碎的书,还是被他打开了,在翻看的时候,邓世昌注意到书页上写满了铅笔小字,那小字中溢满着对朝廷的愤恨。

    “此等祖宗血海深仇不报,何以为人!”

    “时至今,我等竟然留辫,实在是愧为中国人!”

    诸如此类的言语留言者岂止一人,单就是那字迹便不下数十人,瞧那触目惊心的字眼,邓世昌的神情却变得越来凝重起来,他能想象看过这书的水兵,对朝廷会是什么态度,这,这书于海军传播多长时间了?

    要不要告知大人?

    内心百般挣扎犹豫的邓世昌直到最后还是没有做出决定,那书终究还是没能撕碎,反倒是被他小心翼翼的藏到一旁的小书柜的角落中,似乎生怕被人发现一般,反复确定不会有人注意后,他方才再次离开舱室,在他重到舰桥的时候,此时装煤已近尾声了,甲板兵正在冲洗着甲板上的些许浮灰,立于舰桥上的邓世昌忍不住朝着岸上看去一眼,虽说看不到那家图书馆,可他心中却忍不住想到,难道那书是从书馆中传出?

    立于图书馆门边的青年人则只是笑呵呵的注视着铁码头的方向,尽管从这里根本就看不到铁码头,可把双手插在衣袖内的他,却只是笑呵呵的瞧着,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甚至就连同那馆中的客人亦是连看都不看不一眼。

    当他看着铁码头的时候,书馆内几名穿着军装的海军岸上兵,则在那里不停的翻着书,偶尔的他们还会聊上几句,聊一聊先前的看的书,那言语中隐隐总会带着些大不敬之言。

    而到了这个时候,书馆的青年老板便笑呵呵的走了过来,与几名岸上兵聊了起来,几人在那里看似谈着书,可聊着聊着,在老板的邀请下,这几名岸上兵便随老板一共到屋后吕茶读书起来,这于岛上不起眼书院,此时非但成为了海军水兵的学习之地,亦成为陆水师结朋交友之地了。

    “嘟!”

    又是一声汽笛长鸣,铁码头两侧的北洋海军主力随着号令,缓缓驶离码头,在夕阳下朝着大海的方向驶去……(未完待续……)

第128章  安纳波利斯(第二更,求月票)

    1891年9月,位于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迎来一批东方学生,这批东方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穿着一身与美国海军军装截然不同的军装,相比于美国海军军装,他们身上的军装似乎更为美观一些。

    25名“朝鲜”海军军官生的到来,对于安纳波利斯军校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新鲜的事情——这是这所学校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正当安纳波利斯的师生们仍好奇的打量着这些于课堂上极为认真的“朝鲜军官”时,另一批穿着英式海军制服的东方军官走进了这所海军殿堂,与那些剃着光头的“朝鲜”军官不同,这些人的脑后留着辫子。

    两批先后抵达安纳波利斯的东方留学生,一共有57人,相比于前者后者足有32人,但很快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的师生们,便注意到他们最大的不同,从朝鲜来的留学生,身体大都极为强壮,即便是与美国人相比亦毫不逊色,而后者却显得有些羸弱,以至于其中有很多人在两万英尺长跑时,很难坚持下来。

    但后者亦有他们的优点——他们似乎更聪明,英语亦更为流利,总之两群人各有各的优点,初两群人似乎并不怎么接触。尽管前者身体强壮,但他们的英语水平大都一般,在学习时自然有些吃力,而学校的教官都非常瞧不起留辫子的中国留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更加强调体能训练,对此后者自然是叫苦连天。于是面对压力两群人立即抱成了一团。前者向后者讨教英语。而后者则向前者学习体能训练。

    不到三个月的功夫,学校内的这分散在各个学系的57人便抱成了一团儿,互相激励着彼此努力学习,甚至还在课业上向美国同学发起挑战,以至于在圣诞节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在全校前50名中,有三分之二为中国留学生所包揽。

    整个安纳波利斯军校无不为之惊讶,以至于连身为学院院长的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亲自在圣诞节前举行了一场餐会接待这些“聪明的中**官”。祝贺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

    一次在例行的晨跑时,当围绕着操场跑了20圈之后,浑身被汗水浸透的陈幼泉站在操场边看到太阳从天空上升起的时候,他第一次觉得天这么蓝,让他的心情好了很好,他喜欢这里柔拂的风,几乎能吹散内心的压抑。

    相比于天津水师学堂,他更喜欢这所学校,尽管学校严格的制度苛刻的条令让他和同学们一样,都有些无所是从。但他还是喜欢这里的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氛围,无论是课堂亦或是生活。安纳波利斯军校校园很大,即便是下了一场雪后,时不时可以看到松鼠从雪地间抱着橡子跑过,总能让人愉悦起来。

    可是在短暂的愉悦过后,却什么都不剩。陈幼泉知道美国不是他的家,他也不会在这里待很长时间。快则两年,慢则四年,他们就会离开美国返回北洋海军,他们是北洋海军的军官,最终还是需要回到舰队为国效力。

    冬日阳光透过窗射到身上,让人觉得很懒散,似乎美国的空气弥漫着那充满迷茫的灰尘,而空气中的教学气氛又是极度自由的,尽管老师享有权威,可却鼓励学生挑战他们,这与国内是截然不同。

    现在,随着圣诞节长假的开始,繁重的课业暂时结束了,甚至就连指导他们这群一年级“老鼠”的高年级生也纷纷享受起圣诞节长假,参加各种聚会、舞会,而无暇问及他们。此时,在这所学校中,似乎他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许是有些无聊的关系,陈幼泉站起身来闭着眼睛开始每日的“省身”,这是习自“朝鲜”海军生,不由朝鲜统监府派来美国的中国海军生们的习惯,他们每天都会在聚集一起“五省”已身。而那“五省”训令是仁川海军学校的训令,按他们的说法是习自日本教官,是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训令,被日本教官“拿”到了仁川。和其它的同学一样,陈幼泉亦接受了这每日“五省”,现在甚至就连同一些美国的同学,亦私下效仿他们,而且马汉院长似乎也非推崇这“五省”训令。

    至诚不悖否?言行不耻否?气力无缺否?努力无憾否?亘勿懈怠否?

    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反省已身后,陈幼泉发现自己似乎违背了几条,他发现自己无法像过去一样,面对一些事情时极为坦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很怀念过去的日子,过去在天津水师学堂的时候,他不会考虑那么多问题,人似乎也多了些快乐。

    但现在,他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重,他觉得应该振作起来,把精神放到学习上去,可每每想到几年后面对的未来,他的心情却立即变得有些沉重!

    我是谁?

    我是何人?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过去他从未思索过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却经过同另一群剪掉辫子的同学间的交流,不断的困扰着他。

    我是汉人,为何要忠于满清?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时,他就会想到《扬州十日记》中记录的暴行,祖先的遭遇压抑的他喘不过气来,报效朝廷更是从理所当然变成了质疑。

    他知道,自己会在这里成长,为了祖国的富强,可大清国,是他的祖国吗?满清的皇上是中国的皇上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他,以至于让他无法安心学习,无数次,他都想询问那些同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尽管他们知道未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无论什么,都不会停下脚步。可。他却做不到。

    他知道。今天如不迷茫,明天才会有希望。

    可现在,他却陷入迷茫之中了。

    凝视着天花板,学校配置的橱柜床椅之外,陈幼泉没有在房里增加任何东西!墙上没有字画,桌上没有摆饰,架子上没有书籍……实际上条令也不准确他悬挂那些“平添书香气”的字画。

    陈幼泉眯起眼睛,感到胸口沉甸甸……

    他对这东西很熟悉。现在他就对这样东西熟悉起来,这东西无所不在,像影子似的追着他,困扰着他,而这种东西叫“民族”。

    “民族!”

    陈幼泉叹了口气,下意识的看看怀表,下午四点钟。他却像僵尸一样躺在床上,陪伴他的,是那个最忠于他,永不会抛弃他的“民族”。

    民族!

    这个问题。过去他从未曾思索过,考取功名、报效朝廷。这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现在,他却不愿再去报效那满洲人的朝廷了,甚至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应该推翻这个朝廷。

    若非是满洲的朝廷只顾自己一族之私,中国又何至于沦落到这等田地?若非他们推行残暴的文字狱和愚民奴役,中国人又何至如此麻木。

    这样的满洲朝廷值得汉人去效力吗?

    陈幼泉沉思著,不想动,也无人诉说。

    咚咚,宿舍门蓦然被敲响了,清脆的敲门声击碎了一屋子的沉寂。

    陈幼泉被这突然的响动吓了一跳。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床来,伸了个懒腰。有时候思索也会让人疲倦!他真有点倦怠感,累的难以解释的。

    他打开了宿舍门。

    出乎意料,门外是穿着身朝鲜海军制服的韩彻和陈书,他们两人前者是“朝鲜生”的中长官,后者是北洋生中的官长,不过在这里,他们都是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客人,陈幼泉有些惊奇,

    “怎么?屋里有女人吗?紧张什么?”

    陈书笑着开起了玩笑,尽管他们在课业上非常努力,但是在有一门课上,却远逊于那些美国同学——在舞会上总是表现的极为腼腆,更谈不上邀请某一个女孩进入宿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美国人眼中的有色人种。

    微微一怔,陈幼泉意识到陈书是在开玩笑。而韩彻却于一旁边笑说道。

    “好了,不开这个玩笑了,怎么,洌泉,你这阵子可是有些不对劲啊!”

    说着他便走进了陈幼泉的房间,源自于英国海军的习惯,在军校内每一个海军军官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宿舍,仁川是如此,安纳波利斯也是如此。

    “是啊,洌泉,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面对两人的关切,陈幼泉的脸色立即变色,眼神亦暗淡起来,嘴唇苍白。那些话能说出来吗?就在他沉默不语的时候,陈书和韩彻互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

    “其实,不用你说,我差不多能猜到你想什么!你在想着,那满洲人的朝廷有什么值得咱们报效的是吗?”

    那话声传到陈幼泉的耳中,却让他整个人浑身一颤,他几乎是瞠目结舌的看着陈书,他可是候补的七品武职。

    “我……”

    正欲开口时,陈书从口袋中摸出一包纸烟,默默的点着一根烟。今天之所以来这,就是因为自从那日留学生聚会后,陈幼泉表现出来的不正常。

    “其实,我们都是一样,我、林孔、杨春燕,我们想的都一样,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话音落下时,陈书盯视着陈幼泉用沉稳的口气说道。

    “正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才要抓住机会好好的学习,因为……有一天,我们要操持战舰,”

    话声稍顿,陈书的话声猛然一历。

    “推翻满洲人的朝廷,明白吗?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未完待续……)

第129章 法国(第一更,求月票)

    海水汹涌;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啪啪”的声音。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顿时海面上波光粼粼。成群的海鸥发出“嘎嘎”的叫声于布雷斯特造船厂上空掠过,在造船厂内,却是一片繁忙,打铆钉响声于船坞间回响着,蒸气机烟囱喷吐出浓烟,整个船厂只显得极为繁忙。

    在这片繁忙非常的船厂中的一栋建筑内,数名船厂的高级官员却正在同几名来自东方的客人在那里争论着,在过去的几天中,相似的谈判一直于船厂内进行着,双方从一开始围绕着军舰的武备,以至动力,再到船价,甚至还有装甲钢钢种进行讨论,而现在,双方讨论的问题核心却落到了一个问题上——技术转让。

    在谈判时穿着海军军装的让雷诺不时的皱着眉头,中国的北洋海军交出的两艘战斗舰、5艘巡洋舰以及多艘辅助舰只的定单,没有一艘落到法国之手,对于法国造船业而言这不能不意味着失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找上门来的东方客人,尽管其定舰规模远不及北洋海军,可这却意味着一个突破,至少能够在坚固的中国的“堡垒”上打开一个缺口,而让人遗憾的是,眼前的中国人远比其它中国官员更难打交道。

    中国官员之所以没有考虑法**舰,除去他们更相信英国以及德国造船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七年前的那场战争影响,使得中国政府很难接受向法国造船厂定购军舰的事实。相比之下,作为中国海军组成部分的朝鲜海军。在其统监府的主持下。却派出了考察团考察了英、法、德以及意大利的造船厂以选定其军舰制造商。

    现在。让雷诺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英、德甚至意大利都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如同日本人一般,非但要造军舰,还希望通过进口军舰以学习制造军舰的经验,就如同他们现在提出的高达百万英镑的定单一般,但那不过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实际上法国工业界获得的定单不超过50万英镑。

    “一号舰由贵国制造,二号、三号舰贵方提供全部图纸以及技师。指导我方于仁川船厂内建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正基于这一考虑,我方才会接受贵方相对昂贵的报价!”

    史腾阁慢吞吞的说道,于欧洲各船厂考察了三个月之后,他反倒不像先前那般迫切了,甚至在他看来,如果采进进口配件的话,他完全可以设计出同样的军舰,而依靠仁川的造船能力。亦能基本满足需要,这只是他最后一次努力。之所以做出这一努力,却是因为“AMIRALCHARNER”级装甲巡洋舰的确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巡洋舰,其性能远超过北洋水师于英国定购的防护巡洋舰。

    相比于防护巡洋舰单薄的装甲,装甲巡洋舰无疑更适应没有主力舰的“驻朝海军”,而“AMIRALCHARNER”级巡洋舰无疑就是史腾阁眼中,最为完善的装甲巡洋舰,其在细部处理上极为成熟,装甲带高度虽仅仅覆盖到中甲板。其基本上就是在穹甲巡洋舰设计基础上,增加50…90毫米厚、3…4米高度的装甲带,配合穹甲足以抵御一般实心穿甲弹穿透。除了没有硬化装甲带,可以说在这一吨位上的装甲巡洋舰能够做到的法国人全都做到了,而且吨位和功率控制也很出色。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其是一艘4700吨的装甲巡洋舰,但其火力却极其强大,法国人自用的为两门7。6英寸主炮以及6门5。5英寸速射炮,不过史腾阁却选择了阿姆斯特郎公司的QF8英寸速射炮以及6英寸速射炮,后者汉城机器局正在试制,其火力不可不谓之强大。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史腾阁才会选择同法国人进行谈判,以购买一艘军舰,并在法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造这一军舰,并使之成为“驻朝海军”的主力。至于英德两国船厂那边,在公使的帮助下,已经有28名技术人员以学习的名义进入两国船厂监造北洋水师定购的军舰。

    在英德学习造船的学生,未来会取两国之长,再融合法国的这款装甲巡洋舰,设计出更为出色的装甲巡洋舰。至于战斗舰,至少现在史腾阁还没有想过,战斗舰对于初建的驻朝海军而言,实在是太不现实。

    “史先生,不包含武器824。5万法郎,已经非常廉价了,北洋舰队于英国定造的防护巡洋舰4150吨者为30。8万英镑,而我方提供的“AMIRALCHARNER”级装甲巡洋舰吨位足足超出500吨,其价格不过仅贵出不过4万余英镑……”

    “但是,不要忘记一点,上校先生,舰上需的装甲带钢板都是由我方提供的!”

    史腾阁笑着提醒一声,因为“AMIRALCHARNER”级巡洋舰水线装甲使用的是普通钢甲的原因,为增强其防御力,根据府中的要求他选择了仁川钢铁厂刚刚研制成功的“渗碳装甲钢”作为其水线装甲,同时亦将委托船厂对其进行测试。在这一声提醒后,史腾阁又接着说道。

    “贵国的地中海船厂曾为日本设计并建造了“三景舰”,不亦向日本转让图纸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吗?既然有此先河,我希望我们能够得到同样的待遇,上校先生,不要忘记一点,驻朝海军只是刚刚成立,在未来,我们还会采购更多的军舰,毕竟……”

    盯着让雷诺的双眼,史腾阁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我们需要在海上面对更多的压力,而北洋海军仅只是中国海军舰队的一部分,其亦有保卫渤海湾的重任,因此,出于安全和战略上考虑,未来的驻朝海军将需要更多的军舰,而未来的定单,将是由今天的选择所决定的!”

    一个空心汤圆被史腾阁抛出来之后,代表法国方面的船厂代表们,无不是在那里交头结耳讨论起来,对于史腾阁所说的话,他们并不怀疑,就像十几年前,北洋海军选择了德国船厂一般,尽管德国因其造船技术逊于英国,在这次北洋海军的扩张中失去了战斗舰定单,但其却得到了三艘巡洋舰的定单,而眼前的这个人所代表的却是另一支中国舰队——驻朝海军。

    相比于北洋水师,这支之前甚至未闻其名的海军,却因其所处的位置,将直接面对来自俄罗斯的压力,尤其是在俄罗斯占领了日本之后,其对中国造成的压力,将是中国人无法忽视的,无论是北洋海军也好,驻朝海军也罢,现在的购舰不过只是一系列购舰的开始。

    在未来随着俄罗斯海军不断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力量,纵是百般不愿中国人亦将不得不面对这一压力,并以购舰作为回应,至于造舰?让雷诺的脑海中浮现出日本人自造那些故障百出的军舰,最终,他们还是会转向欧洲。

    在另一方面船厂亦需要这笔定单,向美洲国家表明法国同样是一个造船强国,他们同样可以考虑法国的造船业,于心底分析一番后,让雷诺并没有立即做出让步,而是看着史腾阁笑说道。

    “史先生,您的理由实在是让我无法拒绝,但是我需要向海军部做出请示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希望您能够理解!”

    离开了船厂,坐上马车的时候,史腾阁的唇角不禁微微一扬,看着坐在面前的李利明,他是此次欧洲之行的法语翻译,这次往欧洲一方面是为了购舰,而另一方面,则是将多达135名同文学院的学生送进英、德以及法国的大学中,李利明则被送进巴黎综合理工大学,这是求知识于世界的必然,这135名学生无一不是同文学院中最出色的学生。

    “史先生,您觉得法国人会作出让步吗?”

    看着面带笑容的史腾阁,李利明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们已经同意了!”

    在史腾阁看来,所谓的请示海军部不过只是走一个过场,或者说为下一步谈判作为准备,法国人会要求获得更多的配件定单,从而保障他们的利益。

    “现在,这个问题不需要再考虑了,玉林,知道你的任务吗?”

    “史先生?”

    “这次咱们于英德法意四国考察时,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欧洲的各强国的发射药正在由黑、火、药转变为无烟、火、药,而法国是其中的领先者,你在国内的时候,学的就是化学,所以,我希望你尽快掌握这一技术,毕竟……”

    想到于德国参观毛瑟兵工厂的意外收获,史腾阁便想到那种小口径的新型弹药,那是瑞典人委托毛瑟工厂制造的武器,于试验场上的结果看来,那种小口径弹药无疑是极为出色的,而更重要的是,小口径弹药无疑更适合中国,因为其后座力较轻。但唯一的遗憾就是其使用最新型的无烟火、药,可机器局并没有生产这一新型火、药的经验和技术。

    “毕竟,在这方面,咱们还是空白,无论是海军也好,陆军也罢,都离不开他,所以,玉林,咱们需要尽快掌握它的技术,知道吗?”(未完待续……)

第130章 开启(第二更,求月票)

    一跨进机器厂的车间,每一个都会感觉自己就立即投身到了一个声音的海洋中:蒸汽机天轴转动时发出的嗡嗡声,传动皮带的滑动声,各种刀具切割、刨削以及钻镗金属的声音,刀具和沙轮接触的声音,金属撞击相碰的声音,吊车来往的隆隆声,压缩空气的嗤嗤声,各种齿轮咬接传动的轧轧声,尖厉的,粗钝的,浑厚的,洪亮的,短促的,间歇的,持续的,突然迸发的……

    各种各样的声音,一齐朝着车间中的人们涌来,全是一副要把人淹没的感觉。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零件与车床、铣床中被生产出来,这些泛着金属光泽的,甚至还带着铣销刀痕的零件在经过检验后,合格的会被送进处理车间进行淬火硬化以及烤蓝等表面处理,最终会被送至车组装车间加以组装。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相比过去那座只能修配枪炮、生产弹药的作坊式的机器局,现在的汉城机器局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机械工厂,除去能从事机床修配外,甚至能够生产一些中小型机床设备。

    在另一方面,因其最初为朝鲜仅有的一座“现代兵工厂”,其并没有放弃兵工生产,如警察部装备的手榴弹、迫击炮便是由其兵工车间生产。尽管因北洋枪炮局提供了大批步枪的关系,其一度放弃步枪生产,但其却并没有放弃对步枪的研发,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数名中外工程师依然努力从事着新型步枪的设计。

    “哗啦、哗啦……”

    试验车间内。在步枪完成装配后。装配工会立即反复拉动枪栓。扣动扳机,以检查步枪能否正常击发。

    对于试验车间里的工人们来说,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像现在这般,每次生产十至二十支步枪,以供设计师们进行试验,他们前后已经生产了十余种步枪,步枪的每一次改进,相比于之前都会发生些许变化。甚至就连同步枪的口径,亦从英77变成了德79。

    “德制7。9毫米步枪弹采用无烟发射药,且其设计为无底缘瓶颈弹,相比英7。7毫米步枪弹,其更为先进,采用新的枪和弹将使新军步兵在精度和射程方面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

    快速拉动枪栓时,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13号试验枪”与“1号”相比,其枪栓结构被简化到了极点,许多细碎的零件取消。非但外观看起来极为简洁,且更多易于生产。实际上过去的12次试验,更多的则是围绕着以枪栓为核心。

    最初这枪栓和机匣是大人绘制的草图,而郑廷襄和几名美国设计师的工作则是借鉴草图,在保留李氏枪机特点的基础对枪机进行重新设计,前后试制了十二批步枪,每一次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其机枪亦越发的成熟起来。

    “当然,毕竟英。303步枪弹是黑药弹,自然无法与德7。9毫米相比……”

    作为一名美国枪械设计师,史格林仍然在习惯朝鲜统制府的公制单位,实际上就是法国的米制单位,这对于史格林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绘制图纸时,在换算上总会碰到一些问题,不过现在他正在一点点的适应着这一变化。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