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胜是个审时度势之人,自己才刚刚出仕简直就是平步青云,不到两年就爬了六级,这一次再搞如此大的战功朝廷如何处置啊?

    黄家如此能打,万一朝廷给自己一个实职,去锦州或者前屯做兵备,岂不是完蛋了。

    枯守一地,每日都要战战兢兢防止建奴的袭击,运气不好被敌人围而歼之都大有可能。当然是现在远离前线自由的七品赞画将军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关键现在是朝中无人,不可以讨价还价,去哪里任职由不得自己啊!

    所以今天来宁远的主要事情,就是把这一次带来的所有斩获都送给两位科学家大人,给其他人黄胜心里不舒服,扔了太可惜。

    这两个人在明末是属于可圈可点之人物呢,绝对比一大半的明朝官宦要好许多。

    “好,就如此办理,贤弟这一次应该损失巨大,你不用客气,趁为兄现在还有些能力你尽管开口。”

    茅元仪下了决心收下如此重礼,也主动开口让黄胜提要求。

    “兄长,小弟没有私心,只求兄长一事。”

    “贤弟但说无妨。”

    “锦州右屯太靠近建奴,那里存粮太多不合适,小弟斗胆请令,把所有粮食运回宁远。”

    黄胜想为大明尽微薄之力,知道建奴明年正月的军事行动就是以劫掠抢粮食为主要目的,他力争让大明少丢三十万石粮食,让建奴多饿死一些人口。

    因为史书写得明明白白,宁远之战锦州右屯被后金攻破粮草三十万石付之一炬。

    黄胜根本不相信明军会在猝不及防被偷袭的情况下还有时间焚毁粮食,后金军对锦州右屯的攻击几乎是一鼓而下,他们就是为了粮草而来,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粮草被毁?

    “贤弟,那里准备的三十万石粮草是为了总攻建奴时大军所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尔。”

    “总攻建奴?谁为主将?兵丁从何而来?多久才可以实施,那里现在驻守的明军一个月需要消耗多少军粮?”

    “这……。”茅元仪无言以对。

    孙元化道:“止生老弟,那许多粮食放在锦州右屯确实很不合适,运到宁远也好。”

    黄胜见茅元仪没有动心,决定退一步,道:“兄长,粮食不能全部运回宁远,运一半也行啊!”

    “唉!贤弟有所不知,辽东都是督师大人亲自布置,虽然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大人与我是莫逆之交,可是他非愚兄能够调遣啊!”

    原来如此,以茅元仪正五品赞画将军的职务,在辽东经略府只有建议权,离拥有决策权还早着呢。

    明军新败,正是人心惶惶之时,这个时候运粮走回头路,更加会动摇军心,应该没有人会提议如此做法。

    茅元仪久在督师大人身边,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提出调整部署,更加不能出谋划策运粮回宁远。

    做官第一重要的就是明哲保身,万一他提议屯粮宁远,最后建奴不攻锦州右屯,攻破了宁远,茅元仪岂不是自己给自己小鞋穿。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夺食

    黄胜心里哀叹大人们的不作为,却又无能为力,只好道:“既然如此,兄长带上金启大人分润功劳,运粮途中被焚毁了三万石应该说得过去吧!”

    这一次厚着脸皮狮子开大口了,直接提出自己要得到三万石粮食的好处。

    因为他知道明军在锦州右屯存放的粮食如果不运走都会便宜了野猪皮,自己私人先贪污一成实惠一把再说。

    茅元仪有些讶异,这位小友不是个贪婪之人啊?三万石粮食在南直隶就值两万多两雪花银,在京师值三万三千两以上,他要如此多的粮食意欲何为啊?

    茅元仪很有见地,黄胜如此死皮赖脸要东西还是第一回,而且就认准了锦州右屯的存粮,他认为应该事有蹊跷。

    “贤弟啊?你为何一开口就要如此之多的粮食啊?你家里能有多少人?三万石够一万人吃一年多了。”

    “兄长有所不知,小弟不是要大明的粮食,小弟这是分建奴到手的好处呢!”

    “此话何解啊?愚兄愿闻其详。”

    黄胜实话实说道:“兄长,留在锦州右屯的粮食不出半年就会被建奴抢去了!小弟其实是跟建奴分赃呢!”

    “贤弟有些耸人听闻吧?你又如何得知建奴会去攻击锦州右屯抢粮食?”孙元化见黄胜说得这么笃定惊讶道。

    这就无法解释了,黄胜总不能直言相告史书这样写的吧。

    他只好道:“建奴连年饥荒,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奴酋手上有凶勐的骑兵,会眼睁睁看着家小饿死?他们当然会在冬天来劫掠大明,否则他们如何度过春荒?”

    两位科学家也深谙兵法,点头称是。

    茅元仪想了想,这位贤弟送来如此大的功劳不知道要带上多少大人分润呢,搞三万石粮食出来给这位真正立功的兄弟也算有个交代了。

    说不定真如他所说,奴酋会带着人马在冬天来抢粮食,与其便宜了建奴还不如冒一些风险给自己的好友呢。

    他咬咬牙道:“行,贤弟要养兵确实需要大量钱粮,愚兄帮你一把。你明天就可以去锦州右屯找金启大人运粮?”

    黄胜自己的好处到手还不死心,劝道:“兄长,您难道不可以多转运一些粮草来宁远吗?锦州右屯真的很危险啊!”

    茅元仪道:“即便如此,愚兄也无可奈何啊!愚兄不过是个赞画将军尔,如此大事哪里能够做主。”

    黄胜还在积极引导二位科学家共同想办法搞粮食出来,他加把火道:“兄长啊!如果半年内锦州右屯的粮草无闪失,小弟到手的这三万石粮食就算借金启大人的,黄家明年三月底归还给金大人如何?”

    这就有了一些押宝的意思在里面了,黄胜表示如果自己判断失误,把吃到嘴里的三万石军粮吐出来。

    茅元仪知道黄胜乃是智勇双全之人,见他拿自己得到的好处来证实对建奴出兵抢粮食的推断一时间有些动容,低头沉思。

    孙元化灵机一动道:“这是个好主意,止生老弟,愚兄可以陪着黄胜贤弟去找金大人,你我分别给他打借条干脆多借一些粮食出来以防不测如何?”

    茅元仪想了想,这倒也是个釜底抽薪的妙招,以自己、孙元化的官位以及跟金启的关系,找些由头写下凭据弄一些粮食出来容易得很。

    “好,以我们两人的老脸,再借五万石出来,有了这一次泼天大功的好处,想必金大人也不好意思拒绝,只是如果锦州右屯无事贤弟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五万石粮食还给金启大人啊!”

    财帛动人心,茅元仪担心这位贤弟来个刘备借荆州就麻烦了,自己和孙元化可补不上如此大的亏空,故而让黄胜表个态。

    “兄长放心,小弟知道分寸,断然不会让你们不好做人。”

    孙元化笑道:“止生老弟放心,愚兄信得过黄胜贤弟的人品,我们当然希望锦州右屯无事,如此作为也只不过是防患于未然尔,仅仅是为了朝廷尽绵薄之力罢了。”

    茅元仪听孙元化如是说坦然了,道:“胸中无私天地宽,大家都是为朝廷尽忠职守,冒些风险也值得!”

    黄胜大喜连忙施礼道:“朝廷有二位兄长这样贤德的长者为官何其幸也!”

    如此褒奖之言,茅元仪果然很受用。

    他摆了摆手笑道:“贤弟啊!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兄弟还要运作一番,晚上你来醉仙楼喝酒吧!愚兄给你引荐几位交好的大人,金启大人也在宁远呢,到时候大家谈谈。”

    黄胜在辽东的地位渐长,两位科学家大人决定带他入文官的朋友圈。

    黄胜当然不会拒绝,再次强调道:“二位兄长,这一次的战功切切不可提及小弟,我只是跟着你们喝酒见见世面而已。”

    黄胜知道二人要去约准备分润功劳的大人们议事知趣的告辞去官驿休息。

    晚上来到醉仙楼,这里已经高朋满座了,不仅仅是文官,还有许多武官,游击将军祖大寿也在座,还有觉华岛水师游击将军金冠带着两个武官姚与贤、王朝臣在场。

    下午,这里的文官武将都看到了建奴首级和铠甲兵牌等等缴获,虽然牵头人孙元化和茅元仪说是自己麾下奋勇杀敌取得,但是宁远文武都心知肚明。

    他们都知道茅元仪麾下有一位取建奴首级的专家七品赞画将军黄胜呢,猜想一定又是这位年轻大人建功了。

    此时见了黄胜都客客气气来招唿,黄胜当然表现得如履薄冰,对每一位都恭恭敬敬。

    孙元化立刻迎上笑呵呵拉着黄胜的手道:“贤弟何故姗姗来迟矣,来来来,愚兄给你引荐几位大人,这位是宁前道兵备袁崇焕大人、这位是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大人……。”

    要在天启末年崇祯初年的大明辽东混,袁崇焕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人物。

    黄胜对这个褒贬不一的史人物专门研究过,不认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奸,也不认为他是岳飞式的民族英雄。

    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丑而已,志大才疏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他欺骗了少年崇祯皇帝,误国误民死有余辜。

    他之所以被满清包装成为悲剧英雄是因为满清的政治需要,以此证明大明是多么不堪,大明的皇帝是多么昏庸,满清得天下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

    初见袁大忽悠,只见此人相当猥琐,短小干瘦,估计自己一脚就能把他踹死。

    可是被满清篡改的史书里竟然有这么一段,意思就是袁大忽悠倚着北京城墙跟由于他的愚蠢而放进关内的建奴骑兵血战,被射得跟刺猬似的。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积草屯粮

    袁崇焕一个如猴子似的小身板,黄胜甚至怀疑他穿上盔甲能不能够扛得动,还骑马打仗,骗鬼呢?

    连满贵那么悍勇的蒙古骑射高手都被建奴乱箭射死了,袁崇焕居然身中数箭而毫发未伤?

    黄胜的判断就是红歹是舍不得打死这个志大才疏的自大狂,因为和这个傻逼对阵太愉快了,简直是想什么来什么。

    野猪皮家八小拿东江镇毛文龙总兵官无可奈何,袁大忽悠当机立断替红歹是杀了他。

    八小出兵征服朝鲜时怕辽西明军乘虚而入,装模作样和袁经略议和,大忽悠果然上当,麾下明军都乖乖地龟缩在城池里,眼睁睁看着后金军逼降了高丽国。

    建奴的奸细无孔不入,红歹是应该知道勇将满贵一直想杀敌建功,所以和袁大忽悠这个空耗朝廷辽饷的阴谋家不睦。

    找到了机会当然要想方设法除掉这位总兵官,所以麾下兵精将勐的满贵英勇战死了,害人精被建奴留了一条生路。八小果然是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袁崇焕确实有独到的长处,他看上去是这里官员的领头人之一,辽东文武都买他帐。

    这小子初见黄胜就表现得平易近人丝毫不以自己足足大他五级为意,主动来和黄胜聊天,说些不咸不淡好听的话。

    黄胜其实很同情这个阴谋家,他最后被凌迟的命运完全是崇祯那个孩子用人不当,皇帝如果不把如此国家大事交给这个无能之辈,就不会导致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几十万人身首异处。

    如果自己能够想方设法阻止阴谋家袁大忽悠上位,不仅仅救了他这一条小命,还救了大明几百万汉人,也间接的遏制住大明走向灭亡的步伐呢!

    客套几句后,黄胜把话题引向辽东战局,希望这位眼高手低的袁大人能够有些启发。

    “袁大人过奖了,下官以为与建奴对峙,东江镇的作用不可小觑,毛文龙总兵官有勇有谋,乃是不可多得之良将也!麾下兵精将勐堪称大明中流砥柱。”

    黄胜天真的认为如果自己乘此良机给这个军事小白灌输一些军事常识,让他动毛文龙大人的坏脑筋时掂量掂量。

    “区区东江镇的兵痞如何称得上精兵?黄大人言过其实了!”袁崇焕不以为然道。

    “东江镇在敌后苦战,建奴首尾难顾,正合兵法,辽镇以堂堂正正之兵稳扎稳打,毛文龙总兵以奇袭骚扰,两镇一正一奇相得益彰,久而久之建奴必然日渐衰落。”

    袁崇焕心里开始不爽了,他认为自己不过看在大家同是督师大人看中之人给你面子而已,你倒好,给我上军事教学课来了,年纪轻轻的不知天高地厚。

    “黄大人还是太年轻啊!东江镇游而不击,骄横不可一世,平时跟建奴互有贸易,有资敌之嫌疑矣!”

    他见黄胜还准备继续说话,眼睛一扫看见祖大寿端着酒杯来了,笑着站起来拉着他去敬酒了,把黄胜小大人撂在当场。

    黄胜当然知道两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之所以见人家明明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还死皮赖脸耐着性子嗦,是因为想救他,想挽救千千万万大明百姓啊!

    看着在和辽东文武喝酒寒暄意气风发的袁大忽悠,黄胜叹了口气心道:“自作孽,不可活。可是毛文龙太冤枉了,如何救他性命呢?”

    这时茅元仪和孙元化拉着一个文官来了,黄胜知道他就是锦右粮屯通判金启,马上客客气气敬酒。

    金启是六品文官,而且是辽东经略麾下管理粮草物资的官员,能够得到如此肥缺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可惜几个月后不明不白战死在宁远城头。

    一个文官战死了,而且是个管理钱粮物资的官员,是被守城明军炸膛的火炮所伤而致命,诸多巧合让人费解。

    由此可见后来袁崇焕管理下宁远的水有多深,辽东将门沆瀣一气贪污朝廷粮饷就昭然若揭了。

    金启人逢喜事精神爽,乐呵呵道:“黄大人放宽心,本官办事滴水不漏,一切尽在不言中,来干一杯。”

    此人不像官员倒是像个商贾,他这一次搭上顺风船升一级已经是板上钉钉,所以对黄胜很友好。

    “过几日黄家还需麻烦大人呢,来下官再敬大人一杯!”黄胜要骗人家东西呢,当然要把功课做足。

    “无妨,无妨,小老弟如此会做人,以后咱们多多亲近,在如此严寒之地苦熬咱们总要对得起自己嘛!哈哈哈……。”

    以后恐怕没有了,黄胜知道底牌和他客气几句做足了表面文章后就作罢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必死之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因为黄胜分析,金启不被火炮炸死,也会发生交通意外骑马摔死,又或者喝多了醉死,因为他不死,辽东会有许多文官武将就得死了。

    黄胜跟几个武官喝了几杯,又着重和祖大寿喝了一通。这一次黄家湾岛的建设又用了许多祖大寿的人和大量材料,虽然给了好处,也算承了人家情呢。

    祖大寿对黄胜太了解,主动表态,如果黄大人再次预备出击建奴,自己愿意带着心腹家丁同去。

    还拍胸口保证,自己的一百多铁甲家丁都是敢打敢拼的好汉,绝对不会丢黄胜大人的脸面。

    祖大寿带兵的本事黄胜还是相信的,他捞钱的本事也不简单,否则他一个刚刚提拔的游击将军如何能够养得起一百多装备铁甲的家丁?

    宁远的肮脏交易在文武官员吃吃喝喝中达成协议,大家都得了好处弹冠相庆,摇摇晃晃回去休息了。

    黄胜害怕夜长梦多,火速赶回黄家山岛就立刻安排运粮事宜,虽然这里也有八个新粮库可以存储四万多石粮食,但是黄胜宁可多跑一百五十多海里也要把粮食运到黄家湾岛。

    这里的粮库说不定还会派上用场呢,因为史记载得明明确确。

    建奴明年正月的军事行动,觉华岛可是完全被摧毁了,大小海船被烧毁两千多艘,岛上超过一万五千军民被屠戮一空,粮食军需被焚毁殆尽。

    知道底牌的黄胜当然要降低大明的损失,那些被烧毁的海船,他看着眼热呢!

    黄胜安排人去觉华岛雇佣一千人做劳力,管吃管喝每人每天给三十文工钱,黄家的信誉在辽东已经闻名遐迩,觉华岛现在有军民近两万人呢,听说黄家来雇佣人干活,人人都趋之若鹜。

    八万石粮食不过六千吨而已,黄家十四艘马船全部出动,又雇佣了觉华岛水师四十艘马船,一次性就可以运回。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历史未变

    黄胜亲自前往锦州右屯,孙元化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茅元仪确实是担风险了,居然真的写了文书,内容虽然含含煳煳,但是完完全全可以确认三万石粮食由他负责在明年春天归还。

    孙元化同样如此,这位大人心眼少了些,容易轻信别人,他信任黄胜,随便找了个理由就预支两万石粮食写明天启五年三月底归还,出库文书上留下了他的签字和大印。

    黄胜准备贪污的三万石粮食约等于是卖建奴首级的好处,当然直接拉了就走根本不办任何手续,至于金启如何销账那是他的事情。

    这一次搭顺风船升官的文官武将都写条子领一些,估计屯粮通判金大人不但能够把帐做平了,还能再发一些小财。

    锦州右屯离海边四十里,有内河码头,明军马船可以进入,一天时间一千劳力就完成了装船任务。

    黄胜仔细查看屯粮的仓库后有些疑惑了,这里应该有三十万石粮食呢,如今自己搞掉了不到三分之一,库存按理说还有超过三分之二啊!

    现在看上去好像没有那么多呢,以黄胜目测,这里的存粮和自己骗走的相差无几,也不过在八万石上下。

    他忽然高兴了,辽东将门怪不得有意不撤这里的屯粮,原来是怕运回去后数量对不上啊?唉!有时候贪污也能歪打正着成了好事啊!

    这里只有八万石粮食,驻军再耗用几个月,建奴大军奔袭而来时就抢不到多少了,最起码不是三十万石,应该在六七万石之间吧!

    辽东将门真不简单,辽饷每年几百万两银子拿着,还把大明辛辛苦苦运来前线的粮食卖给敌人,今年建奴那里一石米粮可以卖到五两银子以上呢。

    已经把粮食骗走了如此之多,黄胜还不满足,继续动坏脑筋。

    他把粮食运回去后又来到宁远请客,请来了吴襄、祖大寿等等一些武官。

    文官大人请武官喝酒没有谁不给面子,况且这位文官还是督师大人抬举之人,晚上,只要在宁远的千户以上级军官都纷至沓来。

    黄胜请这些带兵的将领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想忽悠他们领粮食,让他们最好把明年的军粮预支到手里存放起来。

    当醉仙楼里的一众武官喝得吆五喝六之时,黄胜告诉大家今天过后一定要去锦州右屯领粮食,领得越多越好,军中有粮,军心才会稳定!

    祖大寿不解其意道:“黄大人,您为何劝下官如此做啊?军中一直是按月下发米粮没有办法多领啊?”

    “祖将军,本官在建奴那里派了细作,根据他们打探的消息猜测,说好了仅仅是猜测,诸位将军信就听本官的不信就作罢。”

    黄胜出击建奴都是一打一个准,他在辽东诸将心里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如今黄胜说自己有获得建奴情报的途径,他们当然深信不疑。

    吴襄率先道:“黄大人,下官信您,您就不要卖关子了,赶紧告诉弟兄们为何要屯粮吧!”

    “老奴快断粮了,他会发动千军万马来围攻明军的城池,目的就是抢粮食度过春荒,宁远乃是坚城,固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城里有粮就不会出大问题。”

    诸将都是经常打仗的,当然深以为然,都纷纷表示动用一切关系搞到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黄胜还单独叫过吴襄,道:“吴将军,本官建议你给锦州右屯好处,能够搞多少就搞多少粮食出来,可以答应今天拿他们一石米粮明年二月还给他们两石。”

    吴襄大惊道:“大人,生意不是这样做的,现在秋收刚刚开始,是一年里粮食最便宜的时候,春天青黄不接才是粮食最贵的时候啊!”

    “这里有前提,你必须从锦州右屯借粮食,最后也是还给右屯,借一还二,借得越多越好,如果亏了黄家负责赔偿吴将军的损失如何?”

    长腿将军太聪明,他立刻有了感觉,大惊失色道:“大人,难道……。”

    黄胜一把捂住他的嘴道:“什么难道都没有,吴将军只要搞出粮食,如果不出意外,都是空手套白狼。”

    “唔唔唔……。”吴襄在翻眼睛。

    黄胜见他有话说,赶紧放开手。

    “大人,下官感谢不尽,您放心,以下官的本事骗些粮食出来易如反掌,到时候有了好处,绝对忘不了大人。”

    好处不好处黄胜无所谓,只要吴襄能够从锦州右屯搞来粮食,哪怕他最后还是高价卖给野猪皮。白抢跟花高价买哪里会是同日而语。

    第二天,辽东将门忽然对粮食感兴趣了,都在绞尽脑汁囤积粮草。

    黄胜无比欣慰,如此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打出,野猪皮就惨了,抢不到明军的粮草,明年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呢!

    黄胜根本不去辽东经略府上班,也没有任何人管他,因为直接领导茅元仪大人回山海关了。

    科学家大人得到建奴首级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去运作如何挽留督师大人孙承宗。

    辽东经略孙老大人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第一心腹,听了他阐述的来龙去脉后老怀大慰。

    对以茅元仪为首的心腹为了自己的去留做出的努力感到心酸,他长叹一声道:“止生啊!本官在辽东经略任上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今解脱了。”

    “大人,您这是何意啊?”

    “唉!非朝廷不用本官,而是本官觉得年事已高不能为国出力矣!三天前,本官的第十七份辞呈已经发往京师,本官老朽无能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大人,呜呜呜……,辽东不能没有大人您啊!”茅元仪哭拜于地道。

    “止生啊!你无须如此,快快起来。本来本官还以为这一次会对不起许多尽心尽力的手下,你带来了如此功劳,本官有话可说了。”

    孙承宗大人还是如史记载下课了,唯一不同的就是马世龙没有被逮进诏狱而是革职待参回乡候旨了。

    新官上任的高第大人来到山海关就给立功人员宣读了封赏圣旨,许多人官升一级,可惜没有黄胜大人的份。

    好处是手下的军官都升了一级虚衔,黄明理、黄明道领到了提升为正五品千户的通知,武官到了这个级别必须亲自到兵部武选司备案领官凭文书。

    黄胜带着人马蛰伏在黄家湾岛已经操练了一个月,此时得知辽东经略府的人事调整已经尘埃落定,一时间唏嘘不已。

    还好茅元仪和孙元化还在,自己在辽东依然好混,只是想不到袁崇焕也官升一级当上了正四品宁前道主官,已经是宁远说一不二的最高领导。

    他还是官运亨通在一步步往上爬,其实是自掘坟墓。

    黄胜哀叹自己力量太薄弱,无法撬动史的车轮,一时间怅然若失。

    他根本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己发愤图强,每日诲人不倦,麾下战士也终日勤练不已。

    黄胜让黄家山岛准备许多麻袋和草包,收集岛上的细沙石备用。

    大才子知道在冰天雪地无法修坚固的工事,用沙石一边垒一边浇水会轻而易举得到坚固的堡垒。

    只要气温还保持冰点以下,这样的堡垒就会固若金汤,而且维修方便,发现哪里被破坏了,只要倒一些沙石浇水就完成了。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拜见高第

    安排了后勤的一些杂事,安排陶瓷工匠大量雇佣临时工大规模烧制民用碗盘之类的器具,冬天确实没有什么太多工作,黄胜给所有无所事事的人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赚到月钱。

    大量生产出的这些瓷器都堆在库房里,准备明年统统带到日本倾销,因为黄胜发现由于这些瓷器笨重价值低廉,李公子跟合伙人都是带一点点官窑精品而已。

    他们仅仅面对了一小群日本大名也就是倭国贵族销售,当然价格也高的离谱。自己带几船民用陶瓷去倭国销售,跟大明官僚资本没有任何冲突,还会大赚特赚。

    天启五年十月十七日,黄胜带着黄明理、黄明道去山海关取文书凭据准备去京师武选司备案,也算专程赶来拜望新领导高第大人。

    作为辽东经略府的赞画将军,此时不来山海关露面就不像话喽,做官先要会做人,官场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都要互相给面子。

    黄胜理所当然要来跟有过一面之缘的现任辽东最高领导搞好关系。

    他准备带着黄明理二人和所有的热兵器部队出发去山海关,黄胜相当看重这一支先进的火器部队,时时刻刻带在身边亲自指挥和教育。

    这些孩子又跟以前大不相同,经过三次随军出征,经了两次的实战,见识和胆气已经不一般。

    特别是那一百个纤夫少年,他们读书识字半年多,现在人人都有了一点点文化,眼神都不一样了,人人都流露出自信且坚定目光。

    黄胜告诉大家,黄家的军队都是知识青年,大家要比文明不许比粗野,因为我们都是读书人!

    这些纤夫孩子和补充的阿哈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哪一天会自称读书人,他们都感到光荣,人人都模仿大人表现得文质彬彬,都在学谈笑间杀敌于百步之外。

    黄家湾岛的所有学校都开课了,以识字班为主,简单的算术为辅,安排了三十人跟着阮诞学习外语,二十人跟着尚慕明学习西洋画。

    黄胜的目标就是在自己的体制内消灭文盲,只教自己家丁们实用的东西,道德养成就是灌输所有人忠诚的概念。

    黄家两个岛屿现在有了近四千多居民,不到三分之一都是军人,男丁们都是乡勇民壮,所有人都温饱无虞,大家都在努力奔小康。

    海盗船和缴获的二号福船已经在改造之中,辽海结冰前一定能够完工,设计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速度。

    改造升级成功后要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