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这些人的掣肘,地方官进行的保甲联防和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工作推行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秦良玉也是石柱大土司,秦家、马家在蜀中地位超然,地方上进行土改之时势必侵犯到他们的利益。

    在蜀中封爵者全部进京做官的政策下,谁不弹冠相庆?

    有了中兴大帝厚恩在前,最大的土地拥有者远在京师不在现场,后知后觉之时生米已成熟饭,最后异口同声拥护大明法度是他们不二选择。

    人都渴望高官厚禄,马上封侯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得到王爵册封恐怕只有开国元勋才能够幻想,而历朝历代的异姓王往往都不得好死。

    秦良玉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获得宁武郡王册封的那一刻起她就有些恍恍惚惚,一时间拿不出什么主见,所有的川军都由地位最高的马香菱调派。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信王朱由检还要重要任务在身,这其实就是搂草打兔子而已。

    两军会师有十余万人马,朱由检和马香菱分别带领数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包围了张家口和辖八卫、七所、五百八十三堡的大同镇。

    走私猖獗跟官商勾结密不可分,大同边军已经从根子上被晋商腐蚀,军中有太多将领也退化成为商人或者干脆就是那些卖国商人的子侄。

    “朱明”养肥了晋商,“黄明”准备杀猪过年,十几万大军来张家口、大同等地玩抄家,单看看这些唯利是图的商贾是不是有上天入地的特异功能?

    这一次军事行动的参与者都是“战神”子弟兵和川军,本来就不存在泄密的可能性,即便如此在包围张家口之前朱由检都没有透露具体攻击目标。

    朱由检早就知道晋商卖国,可是他们手眼通天朝廷有个风吹草动都能够觉察,跟边军又是盘根错节,当时的崇祯皇帝投鼠忌器。

    这一次能够亲自带领数万兵马来找晋商秋后算账,朱由检觉得畅快无比。

    被包围的张家口秩序井然,边军都老老实实缴械到城外集中营自辩,通过甄别的边军才会得到重新上岗的机会。

    由于行动突然,后世的“满清八大皇商”,山西商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都被堵在张家口、大同或者他们的老家。

    区区商人而已,如何对抗国家机器?在一件件一桩桩证据确凿的走私通敌案例面前没有出现硬骨头,一个个痛哭流涕祈求饶命。

    最后的结果,大明国帑多了三千万两白银,西伯利亚多了五千移民。

    朱由检没想到这些商贾居然富可敌国,想到他当皇帝的十七年,无时无刻不为粮饷闹心,而这些黑了心的商人居然巨富如斯!

    他本来杀气腾腾,想把这些奸商统统灭族。

    可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中兴大帝足够仁慈,要钱不要命,只不过流放晋商三族去西伯利亚屯垦、放牧,当然他们愿意白手起家做鹿皮、木材之类的生意,可以得到“华夏钱庄”的低息贷款扶持。

    虽然没有能够挥舞屠刀杀了那些奸商,但是朱由检也觉得酣畅淋漓,他终于知道拥有如臂使指的军队是何等重要,心里想着再带着“战神”军人去江南走一遭。

    搞掉了卖国晋商,不仅仅是国帑多了白银,还多了许多房产和田产,整肃边军安顿流民的银子自然很是富裕。

    大军修正七天后,马香菱精选了一部分边军和川军组建十二个营兵分三路乘着秋高气爽之时清洗大草原,配合早就开始攻击的祖宽、李定国部。

    战术任务是削弱鞑子部落,战略目的是驱赶蒙古人一路向西。蒙古人太多了,不可以也不能一杀了之,尽可能驱赶他们进入欧洲跟老毛子抢地盘。

    历史上汉人就曾经把强大的匈奴驱赶去了欧洲拥抱没落的罗马帝国,后来崛起的蒙古人在拔都率领下彻底征服了俄罗斯,莫斯科的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敌国攻破并且完全占领。

    所谓的“战斗民族”俄罗斯真的无人敢惹吗?

    答案是否定的,蒙古人就曾经彻底征服了他们。拔都以伏尔加河为中心建立了“金帐汗国”,奴役“战斗民族”长达二百五十年之久。

    黄胜很好奇获得大量骑兵加入的豪格、阿济格之流会不会打垮“战斗民族”把他们编组成下八旗黄毛军?老毛子脑袋瓜剃成瓢状,脑勺后留着一根细细的黄色小辫子是不是很酷?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汉人必须尽可能驱赶蒙古人、回鹘人、突厥人、哥萨克人西迁,让这些失去家园的流浪民族去狂吻“战斗民族”。

    建奴跑远了之后就没有被“战神”军人穷追不舍,豪格此时已经带着八旗子弟以置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一举征服了土尔扈特部,兵力膨胀了三倍。

    三万土尔扈特部鞑子在建奴铁骑协同下把伏尔加流域变成了猎场,太多老毛子被剃了头变成了阿哈。

    占领了广袤的西伯利亚,祖宽、李定国等等将领的任务是消化已经拿下的领地,把不服王化的草原民族歼灭或者驱赶他们一路向西。

    选择归顺的草原民族把他们分而治之,方法简单有效,类似于推恩令,把草原民族由强者担任部落首领这个约定成俗的制度推翻。

    把大的部落拆分为不超过二百男丁的中小规模部落,由“战神”军人扶持的首领担任部落酋长。

    部落酋长得到中兴大帝的册封才能够行使权力,才能够避免遭遇明军攻击。

    被大明朝廷认可的异民族酋长当然是汉化积极分子,是服王化的标杆人物,不会说汉语写汉字的酋长都会列入即将被消灭或者驱逐的名单。

    出兵攻打不肯汉化的部落当然是“战神”军人带领忠于大明的蒙古部落来完成,一团和气的异族不利于大明统治者,不时地让异族部落之间爆发战争拉拉仇恨是相当有必要的。

    大明内地的战事宣告落幕,倭国战场将要迎来一场灭绝人性的攻防战。

    主将石换金、副将阎应元和赞画们集思广益制定了诱使幕府军集中兵力固守江户围而歼之的战术。

    德川家光自然不甘心失败,征发民夫日以继夜加固城墙,他自认为江户城已经做到了固若金汤。

    与此同时,德川家光一直在调兵遣将,他舍不得用这些军队攻击明军,熟知兵法的他知道这样的打法属于添油战术,会白白消耗掉兵力。

    看着诸多忠于自己的外藩军队来到江户城,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一国敌人能够打败数万武士夺下江户城。

    德川家光的计划就是集中所有的兵力死守江户城,诱惑明军打攻坚战消耗有生力量,等明军师老兵疲之时,全力以赴发动反击,争取一战成功。

    双方主将各怀鬼胎,唯有集中兵力在江户城下是殊途同归。

    德川家光等待的明军在崇祯十七年八月初如约而至,可是期待中的明军大举攻城没有进行,与作战想比,明军貌似更加喜欢搞工程建设。

    明军兵临城下才过去了不到二十天,德川家光就觉得头大如斗,因为明军貌似跟自己不谋而合,他们在江户外围修建了古里古怪的工事,好像在以逸待劳等着幕府军前去攻打。

    幕府军探马不断把明军营盘的布置呈报,德川家光和诸多主要将领也用千里镜远眺明军大营。

    里三层外三层的战壕配合铁丝网的近现代立体防御工事岂是这些倭人能够看懂,但是他们感觉到了壁垒森严的肃穆,未战心里就胆怯了三分。

    德川家光自认为没有攻击明军营地的良策,聚将议事之时公开宣布幕府军的战术是以守代攻,目的是保存实力以时间换空间。

    他命令诸将不许擅自攻击明军大营,很明显那是明军的陷阱,明军主将妄图以工事消耗江户的防守力量,我们熟读兵书怎么可以本末倒置,断然不会上当。

    主将严令不可以出击,幕府军当然心安理得龟缩在江户驻防,就这样两军陷入对峙,战局好像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

    幕府军的文官武将都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就是比双方主将的忍耐力和物资储备,幕府军不慌,本土作战本来就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而且倭国不是遭遇突袭,他们早就存了和江户城共存亡的决心,为此也早早的做了储备,物资、粮食支撑一年不成问题。

    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江户城的木质建筑占了九成以上。

    明军早知既定战术是火攻,当然会防范火烧连营,围困江户城的壕堑已经挖好,不仅如此还灌水形成了隔离带。

    到了九月初,完成了包围圈建设的明军每天都在翘首以盼。明军将领都在不同位置的钢铁望哨上用高倍望远镜远眺江户城防,他们都在数着日子盼总攻。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成为“战神”将领的历史牛人阎应元这几年很努力,“江阴营”子弟兵不负众望屡建功勋。

    阎应元打仗不盲从,对这一次围攻江户城的布置总是觉得奇怪。

    他毕竟不是中兴大帝起家将领,心里有些想法实在忍不住,想问问主将石换金。

    他其实很佩服石换金,虽然这位主将才刚满三十岁,但是知识相当渊博,临战经验也很丰富,后来才知道早在崇祯二年,石换金就参加了沈阳攻防战,是绝对的老资格,是中兴大帝的嫡传弟子之一。

    一干高级将领完成巡视后几位主将登上了望哨,阎应元终于忍不住开口了,道:“石爵爷,末将有一事不明不吐不快。”

    戎马生涯十五载,石换金这个新学少年中的佼佼者已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将,他道:“阎将军不用顾虑,但言无妨。”

    阎应元乃是爽直之人,他道出心中疑问:“末将不能理解为何要把空袭安排在九月十八日?我军已然一切准备就绪,只要天气有利于行动,择日不如撞日岂不是更加具备灵活性。”

    很明显,阎应元言之有理,石换金顿了顿,思索一番措辞后,笑道:

    “据本爵所知,皇上召见孙爵爷和程爵爷面授机宜之时,根本没有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他们必须在九月十八日进行空袭。皇上只不过建议安排在这个日子而已,主将大可根据战场变化来制定最佳空袭时间。”

    阎应元更加不理解了,继续问道:“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不早日完成计划?二十几万军民在此,每日消耗钱粮无数啊!”

    “煮熟的鸭子还能跑了不成,这些天气候越来越干燥,等待几天又没有坏处,皇上看准了九月十八日,在天公作美的情况下,咱们做臣子的自然应该力争在那一天完成计划。”

    阎应元虽然不太会做官,但是他不傻,此刻恍然大悟,连忙想着挽回一些影响,道:“吾皇万岁洪福齐天,想必九月十八日一定会晴空朗朗,好风吹拂。”

    石换金看了看这个纯粹的军人笑道:“阎将军,有些东西你根本学不来,保持本性即可,皇上高瞻远瞩洞察入微,只会以军功衡量一位将军的品格。”

    阎应元难得一次拍马屁还被人家道破,羞得满脸通红,拱手道:“末将受教了。”

    李国助、郑森等几位大将也乐呵呵互相打趣一番,虽然是临战状态,明军将士们都能够谈笑自如,将领们都具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风度。

    崇祯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子夜,真的如阎应元所言月朗星稀有好风吹拂,早就集结在江户城上风位置的二百个热气球已经开始腾空。

    可惜已经封爵的孙九歌、程时举被石换金监督着无法亲自钻入吊篮飞去江户城上空投下燃烧瓶。

    培养一位将佐谈何容易,他们肩负指挥几百几千战士的使命,不可以本末倒置把他们当做普通士官消耗。

    新大明帝**纪,不提倡将领亲冒矢石,将领们出现在战场之时着装不能醒目,并且会有锦衣卫提供保护。

    执行任务的四百飞行员一个个兴奋得满脸通红,根本没有一丝在完成投弹之后即将在漆黑的田野、山岗、甚至海上降落而胆怯。

    这些年轻人都是从成千上万报名参加空军的中学生中优选,再进入航海、航空军校学习三年的毕业生。

    他们是热血知识青年,是黄胜花巨资培养的优秀空军,不仅战斗意志足够强大,而且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当然也忠于中兴大帝。

    相信这些热血汉儿哪怕明知发动空袭后无法返航,也会义无反顾地赤身扑烈火,但是黄胜从来都是以人为本不肯轻易牺牲任何人,军中将领也能够做到。

    竭尽所能减少袍泽伤亡是考核每一位将佐的指标,每一次出现战士伤亡,一级级主官和主将都会有详细的报告备案,经过专业评估,属于可以避免的伤亡会向下追责问责。

    因此新大明将领们都明白战士的生命大于天,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更加不会有拍脑袋决策出现。飞行员出动之时,迎接他们着陆的预案立刻启动。

    自从明军围了江户城后,双方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模像样的战斗,明军没有来攻城、幕府军也没有出城主动挑衅明军大营。

    围城一个多月,本来都在枕戈待旦等待在明军攻城之时给予痛击的幕府军随着时光流逝不免渐渐地懈怠,没有人能够想到毫无征兆的九月十八日会发生变故。

    江户城始建于一百年前,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并在此设立幕府后,江户便成为倭国的首都,作为政治、经济中心,江户城是倭国绝无仅有的大城、坚城,它还有一个特点容易着火!

    江户城内,一个更夫敲着梆子机械地用倭语嚷嚷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忽然仰望天空长大了嘴巴。

    然后他使劲地揉了揉双眼,瞪大眼睛再看。“纳尼,是天照大神显灵吗?纳尼,天照大神也不应该有这么多啊!”

    与此同时值夜的守城幕府军也一个个傻呵呵看着天上几百团火光在燃烧,一个个都认为是神迹显现,许多人已经在顶礼膜拜。

    此时此刻,所有的明军都在严阵以待,所有的燧发枪都已经装填完毕,所有的火炮都已经进入一级战备,当然炮膛内全部装填的是开花弹。

    夜静谧,明军营地二十余万军民众志成城,他们准备好了,倭寇注定今夜无眠。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时一阵阵好风吹送,二百热气球全部进入江户城预设范围。

    预计每一个热气球携带的以猛火油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燃烧瓶多达四十个,燃烧液的净重不低于四百斤。

    足二百个热气球一共携带了八万斤燃烧液,在这完全是木结构的城市里趁黑乘风放火,破坏力难以想象,恐怕跟原子弹袭击造成的伤亡也相差无几了。

    没关系,倭族人记打不记吃,谁扔原子弹炸他们,倭人就会抱人家大腿添卵蛋。

    要是谁免了倭国的战争赔偿,他们就认为这个国家好欺负,太软蛋,会考虑下一次再去祸害那个国家和那个国家争夺领土。

    黄胜为了让倭人更好地接受汉化紧紧地抱着汉人大腿,刻意制造出原子弹袭击的效果,让倭人记住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九月十八日。

    在守城幕府军和更夫的惊悚目光中,天上飘着的神迹发威了,不知道丢下了什么神物,地面上顿时升腾起一片火海,火借风势瞬间就成燎原之势。

    更夫们立刻开始大喊大叫,“着火了,着火了,着天火了。”

    旋即凄厉的喊叫声到处出来,敲击铜锣、梆子的声音响彻整个江户城,倭语都在传达同一个意思:“救火啊!都出来救火啊!”

    没多久喊话内容就变了:“火太大了,没法救啊!娘啊,这可怎么办?”

    “跑啊!保命要紧,赶紧往没起火的地方跑啊!”

    熊熊大火越烧越旺,火苗窜起数丈高,靠睡得迷迷瞪瞪的倭**民用木桶提水救火真的属于杯水车薪。

    没睡醒就被熏晕的倭人如同没头的苍蝇般到处乱撞,不时有倭人撞入火海成为补充燃料,江户城方圆几十里内的哭嚎声连成一片。

    到处都是火焰升腾,哪里才有逃生之地?陷入混乱的倭**民到处乱窜,满城都是烤肉的味道,很快就变成了焦臭阵阵。

    城里到处都是易燃物品,堆积的草料、油料、皮革、粮食等等,包括他们用来居住的榻榻米,最后被烧着的人体也成为了助燃物,炼狱般的城池如果不打开城门往城外逃窜,这里将不会再有生命存在。

    有些倭人在拼命往几个城门口奔逃,他们的脚下成群结队的老鼠也在乱窜,许多老鼠身上还带着火苗。

    失去了指挥系统的幕府军混乱不堪,此刻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用不着开战已经被打败了,明军太歹毒了,居然用火攻准备烧死满城几十万军民。

    在倭**民七手八脚的努力下,城门洞里的填堵物被清理出来,城里立刻涌出大量焦头烂额的军民,就在此时,明军阵地炮声隆隆,炮弹都准确的落在城门口。

    被火烧连营后又被炸得晕头转向的幕府军明白了,他们高喊道:“明军在赶尽杀绝啊!兄弟们,早晚是个死,冲上去拼死一个明军算一个啊!”

    “杀给给!”凶悍的武士挥着雉刀冒着炮火发动了决死攻击,忽然间,明军阵地火光闪亮枪声大作,一排排密集的弹雨倾泻而来。

    冲锋的倭人如同被割麦子一样,一茬接一茬倒下,最后连一个冲到明军战壕边的幕府军都没瞧见,明军大炮依旧在轰鸣,江户城的大火仍然在燃烧……

    在望哨观摩的李国助脸上横肉跳动几下,幽幽道:“好大的火势啊!本来还以为要经过苦战才能够彻底打败德川家光,今日看来德川家恐怕会变成绝户了。”

    郑森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道:“如此战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从此以后在明军攻击下再也不会有所谓的坚城硬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会成为明军常态。”

    李国助和郑森搭档几年了,两人相处愉快,又同样都是海盗加海商出身,共同语言不少,他们都是凶残之辈,此时却是有些于心不忍。

    但是他们知道这个计划是中兴大帝批准并且重点关注的,根本不敢表露出一丝杀戮太重有伤天和的神情。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李国助以前曾经多次和黄胜一起打仗,在他的记忆里中兴大帝根本不好杀。

    中兴大帝对阵海盗之时都愿意网开一面,尽可能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何他下手对付倭人之时却是如此歹毒?

    此时石换金和阎应元以及孙九歌、程时举也在一个高高的望塔上看烧红了半边天的熊熊烈火。

    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诡异,四人各自用望远镜远眺江户这个即将消失的城池。

    良久石换金道:“聚将,本爵要宣布一些纪律。”

    号炮声如雷动,鼓角连营,很快中军大帐里济济一堂,众将脸上的表情丰富,都在猜测今晚过后,江户城里还能有几个倭人能够幸存。

    石换金没有任何寒暄,开门见山道:“诸位将军,本爵制定了火攻计划,你们都是执行人而已,是非功过本爵一人承担。

    江户城的惨状你们都看到了,这一把大火比屠城还要惨烈十分。东征大军面临御史、给事中的弹劾很明显躲不过了。本爵要你们牢记,火攻计划乃是本爵一人拍板。”

    很明显主将在竭力承担好杀凶名,诸将面面相觑,一阵议论过后,李国助哈哈大笑道:“本爵乃是海上刀头舔血起家的一海寇,不懂什么天和人道,不怕承担好杀的恶名,此计划应该出自本爵。”

    郑森越众而出道:“诸位,听本爵一言,我郑家在大明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如此无差别的杀戮自然应该是郑家的大手笔,诸位莫要跟郑家抢功劳。”

    诸将都不是怕事之人,他们都出言表态愿意背黑锅,根本没有一个人提到这个计划乃是中兴大帝亲自拍板。

    由于人人勇于担当,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一时间无法达成高度统一。

    石换金见麾下都抢着表忠心反而不好参与其中,只能开始协调,最后众将达成共识,由郑森背这个大黑锅。

    他家名声反正已经臭大街,郑家也没打算荣归故里,回福建定居,他们对现在居住的岛屿很满意。

    郑森认为既然已经把这把火点燃了,那么就应该给足时间让它烧得更加猛烈一些,围城大军不动如山,把从火海冲出来的幕府军一一击毙不要俘虏。

    就这样,熊熊大火越烧越旺,一直烧了七天七夜,最后得以幸存者寥寥无几,江户城彻底从地图上消失,只留下了一堆焦土。

    一个月后,几万鞑子、建奴和高丽棒子得到批准,他们来到江户城遗址淘宝,因为整个倭国储备的贵金属有一半以上存放在江户城,如今都被烧化了散落在灰烬里。

    如今的鞑子、建奴、高丽棒子瞧见郑森都小腿打晃,江户城内保守估计有军民超过五十万,郑森居然一把火把这些倭人烧得尸骨无存,太凶残了。

    太多鞑子、建奴受到了教育,他们再也没有了幻想,下定决心好好汉化争取成为被汉人融入大明,因为他们发现只有成为汉人才会迎来幸福的人生。

    几万人在郑森监督下淘宝,没有一个人敢私藏金银,最后东征大军得到的贵金属以白银计超过五千万两。

    与此同时明军在倭国本岛的军事行动如同摧枯拉朽,遭遇的抵抗不值一提,这当然是在江户城一举聚歼了忠于幕府的大名武士所导致,年底整个倭国宣告拿下成为大明信地。

    广袤的西伯利亚许多倭人拖家带口来军前服役,他们为了得到明军的好评努力工作,争取成为汉化积极分子被给予自由民身份。

    美洲的殖民地同样接受了许多来一边汉化一边劳作的倭人,有了这些人加入建设大军,几个重点工程日新月异。

    成为大明信王的崇祯日子过得很充实,他从中兴帝对他的态度感觉到了尊重,知礼义廉耻的他没有趾高气扬,恰恰相反他更加谨守君臣之礼。

    秦良玉带领川军欲拥戴他重登大宝没有使得朱由检利令智昏,他兵不血刃解决了这个隐患,现在忠心耿耿的秦良玉成为了中兴大帝的肱骨之臣。

    不久朱由检又被委以重任,主审伪“大顺”一干人犯,生杀大权全部交由他定夺。

    朱由检开设公堂让老百姓进来旁听,公开审判已经被游斗了几个月的伪“大顺”皇帝以及所有的大头目。

    朱由检最喜欢快意恩仇,大明在建立法制社会,任何人都不可以一句话判决别人的生死,对待流寇也不例外。

    力争有所作为的信王当然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他要把自己经手的案子办成铁案,争取成为样板案例成为以后类似案件的量刑标准。

    经过朱由检亲自审核,最后送交黄胜勾决的伪“大顺”皇帝和一干贼骨头犯下了反人类罪、分裂国家罪、战争罪、抢劫罪、强奸罪等等证据确凿的罪名多达几百。

    闯贼们作恶多端罄竹难书,有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罪行都犯下了,可谓罪恶滔天,诛九族灭满门都不足以告慰那些枉死的军民官宦。

    黄胜原则上同意了信王的判决,其实也把好杀的黑锅统统让朱由检去背。

    从腊月十八开始,京城菜市口每天都在行刑。

    因为被判千刀万剐的贼骨头高达一百余,而信王又是一个做事较真的主,他要亲自监督行刑,要剐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等等十几个甲级战犯三千六百刀,一刀都不能少。

    由于这是个技术活,还真的要剐到过年才能够完成。

    在这期间信王接到了中兴大帝的圣旨,内容是由于皇贵妃朱珠胎暗结,皇上龙颜大悦,特赦被判剐一千二百刀的伪“大顺”亳侯李过。

    皇上留李过一命改判流放北美洲大明新领地“唐城”,这个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美国的洛杉矶。

    大明殖民美洲乃是大势所趋,现如今已经在西海岸拿下了大片领地,十几座城池即将拔地而起,“唐城”只不过是其中一座而已。

    皇妃有孕,皇上特赦一人死罪无伤大雅,信王没有抗旨更加没有坚持依法办事。

    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总会网开一面,大明法律明文规定,至高无上的皇权每年可以拥有赦免三个死囚的额度,中兴大帝只不过赦免一人在情理之中。

    眼睁睁瞧着曾经一起打家劫舍的狠人在无休止的批斗下变成了软骨头,李过也只能装孙子,谁知即便如此还不得好死。

    他亲眼看见刘宗敏被千刀万剐,不免兔死狐悲,可是明军看管太严,要自杀根本没有可能性,在绝望中等待自己被千刀万剐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要不是李过心里承受力超级大,早就如牛金星那样变成了疯子。

    在开始轮到凌迟李过的前一刻,他已经相当熟悉的信王笑着用戏谑的眼神看着他。

    经常被朱由检过堂提审,李过认识前崇祯皇帝,早就知道落在他手上下场一定很惨,只不过没想到事到临头情况更惨。

    朱由检拿出圣旨读了一遍,等着挨一千二百刀的李过彻底石化,然后所有的自尊和骨气就被他扔到了爪洼国。

    他跪下磕头如捣蒜,一边嚎啕大哭,一边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罪民李过感恩戴德,一定重新做人。呜呜呜……”

    其余安排在今天行刑和陪刑的众贼头都仿佛发现了救命稻草,全部“咚咚咚”磕头,没有一个人例外。

    其中就包括猥琐男李独眼,他们异口同声求英明神武宅心仁厚的皇上给一条生路,他们再也不敢杀官造反混招安,他们一定洗心革面做个大明好良民。

    可惜然并卵,该剐谁三千六绝不剐一千二,崇祯一向是有原则的,哪怕重新做回信王也不能丢了传统。

    ……

    春去春又回,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明中兴元年来到了。

    过完了举国欢腾的春节闹完了元宵,正月十八日,信王朱由检领皇命兴冲冲下江南,他肩负使命去南直隶清查户口、丈量田亩,重新颁发地契、整理户籍。

    江南士大夫有可能会惹麻烦了,因为信王要从崇祯元年的陈年旧账开始清查,在这期间主动来补缴田赋、丁税的既往不咎,被查出偷税漏税的地主财阀,信王会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倍至十倍的罚款。

    被流寇祸害的黄河流域百废待兴,需要投入的资金数目巨大,开源节流乃是不二法门,向江南士绅下手也算是小小的劫富济贫。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江南士绅没有短了皇粮国税皆大欢喜,否则吃下去的连胆水都得给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