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都在期盼统一的新大明收复京畿,都咬牙切齿发狠要逮住闯贼千刀万剐。
这些文武对闯贼的仇恨真的发自肺腑,他们中有许多人就是直接受害者,被杀了父母妻儿的不在少数。
也不是所有的文武都是为了谄媚屁股决定脑袋,许多人是发现“南明”政通人和百姓富裕而心向往之。
有些文武是因为对大明军队极度失望,才一心一意选择南王,他们都有亲人死于闯贼毒手,胸中埋藏着仇恨的怒火,都知道唯有“战神”子弟兵出手才有机会打垮闯贼为亲人报仇雪恨。
刘国正和黎喜汉这段时间没露面,他们一直跟崇祯、王承恩同吃同住。
黄家湾岛是个宜居的自由贸易岛,这里气候宜人干净整洁,南来北往的客商造就了这里的繁华,由于各地富贾都有,因此南北菜系在这里都能够品尝到。
刘国正有意给崇祯留下难忘的记忆,连伙食这样的细节也考虑得周全,黄家湾岛上知名饭店的厨子带着班底轮流来王府提供服务,果然让以前根本没时间、没心情享受美食的崇祯胃口大开。
每天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崇祯变成无所事事还真的不适应在黄家湾岛的清闲日子,还好黄胜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年,书房里的书籍足够多,根本没有经史子集,大多数是科学类书籍,一部分是兵书战策,这些书很对崇祯胃口。
住在这里的三个半男人在二十几位侍女的殷勤伺候下,每日的生活很有规律,清晨闻鸡起舞,刘国正、黎喜汉陪着崇祯舞剑跑操,然后洗澡用早膳,接下来四人在书房各自挑选自己爱看的书阅读……
刘国正没有把皇帝当成笼中鸟看管,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化妆去逛大街、下馆子、听听市井之言,瞧瞧芸芸众生。
崇祯每一次出门都心情大好,他瞧什么都觉得有趣,有时候一个卖糖人的摊子都能够吸引他停下脚步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没有了前呼后拥的皇帝排场,但是多了微服出行的自由,深入街市巷弄看到了不加掩饰的市井风光,看到了升斗小民快乐的工作,崇祯觉得无比新鲜,因此乐此不疲。
他和王承恩最喜欢去黄家湾岛大剧院看戏,也喜欢去望海楼休闲中心享受桑拿,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休闲惬意的生活,崇祯不免有些由恐是梦中的茫然。
崇祯以前约等于是笼中鸟,来到黄家湾岛闲住,最爱的氛围就是没有人认得自己,能够自由自在逛街,可以和普普通通的路人聊天,可以在浴池里跟前来休闲的商贾谈谈生意经。
来到黄家湾岛没几日,刘国正告诉崇祯一些好消息,英国公保卫太子成功杀出京城,已经安然来到天津卫,皇后和几位皇子已经启程离开“新杭州”返回大明,用不了多久一家人就能够在岛上重聚。
遭逢如此劫难,一家人居然都平平安安,崇祯不由得暗自祈祷上苍,他心情更加放松了,以前经常失眠的毛病也好了太多。
失去过才懂得珍惜,经历过风雨才知道人情冷暖,崇祯这一刻觉得没有什么比一家人都活着还重要。
他不担心南王会对自己如何,因为他经过观察,发现刘国正和黎喜汉不亢不卑对自己没有丝毫恶意,恰恰相反,貌似他们还有一些歉意。
这不奇怪,刘国正两个自作主张扣下了大明皇帝跟南王布置的任务完成后火速送皇帝见面大大不相符。
他们从来没有违背过黄胜的意图,扣下了崇祯总觉得心里怪怪的,不用说这位是大明皇帝,单讲讲这位是南王的老丈人,他们也不能亏待了。
这一天崇祯带着王承恩又要出门去繁华的大街上逛逛后去看戏,因为昨天他们瞧见黄家湾岛大剧院张贴的海报了,知道今天又有一部新戏上演,“平定辽东”的戏名很吸引崇祯。
刘国正连忙阻止了他们,因为有太多大明文官武将得知南王即将到来,纷纷赶到了黄家湾岛,许多酒楼茶肆都有这些人在大谈劝南王登基之事。
出门逛逛已经是崇祯最爱,“平定辽东”这部大戏让他心痒难耐,他知道南王已经把建奴灭国,建奴余孽远遁万里之外,现在辽东、高丽都是“南明”地盘。
很明显这部戏就是讲述如何打败建奴夺回辽东,如何追杀建奴万里之遥,崇祯当然想先睹为快。
要出门的崇祯忽然被一直陪伴的刘国正阻止有些奇怪,他问道:“刘将军这是为何?黄家湾岛安定富庶民风淳朴朕不需人陪同也不会有事。”
刘国正解释道:“陛下,不是安全问题,是因为这几天来到岛上等待南王的大明文武逐渐增加,下官担心陛下被认出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崇祯已经从刘国正口中得知京师传出的消息,闯贼的伪“大顺”朝已经宣布自己和王承恩吊死煤山,还有自己亲笔书写的遗书为凭。
刘国正的解释是采用金蝉脱壳之计麻痹闯贼,目的是为了保卫他更加容易脱离险境。
瞒天过海确实卓有成效,情报表明闯贼对于自己已经自杀殉国深信不疑,从京城传出的消息都是贼兵到处搜捕大明文武勋贵,目的只有一个拷饷,没有人询问皇帝的踪迹。
有自己的遗书为凭,天下人已知大明皇帝殉国好像顺理成章,崇祯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不是“南明”出手,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现在老天爷开眼,让他有了重生的机会,崇祯觉得不能浪费这大好光阴,为了避免大明群臣认出成天躲着多没劲。
崇祯跟刘国正协商道:“刘将军,朕相当好奇大明文武百官知道大明天子殉国后的一言一行,朕想去酒楼茶肆一探究竟,将军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王承恩也相当好奇那许多道貌岸然的文官武将在大明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是什么言行,也帮腔道:“刘将军,陛下想从侧面分辨大明文武百官的忠奸,咱家还请您成全。”
刘国正为难道:“这,下官以为眼不见为净,陛下还是不看不听最好。”
崇祯笑道:“朕已经历过生死,还有什么看不开?大明文武多半向着南王,朕早就心知肚明,此时恐怕都在争先恐后投奔南王。没关系,朕有心理准备,刘将军无需顾虑,尽管安排。”
刘国正想了想,让大明皇帝设身处地看看人心向背善莫大焉,可行,但是要约法三章才能陪着崇祯混入大明官僚圈子。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刘国正表情很严肃,他道:“陛下执意要去瞧一瞧大明文武的议论下官可以安排,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必须遵守下官安排才能成行。”
见刘国正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崇祯喜出望外,赶紧趁热打铁道:“朕保证听从将军安排,将军请讲。”
“陛下只听不开口辩论能够做到吗?”
“没问题,朕知道一旦开口恐怕难以瞒住相熟之大臣,将军接着讲。”
“陛下现在的易容还不够,还要下官麾下高手来为陛下化妆才能瞒住别人。”
“这更加可行,将军马上可以安排人来。”
“众说纷纭,那帮文武出言不逊也是正常,言语大逆不道也会有之,陛下要以平常心去看去听,不可以过于敏感,更加不能义愤填膺。”
崇祯沉默了片刻,道:“意料之中尔,已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太多事情都看开了,处变不惊朕做得到。将军大可放心。”
刘国正定睛瞧着崇祯脸露笑意调侃道:“未必吧!陛下见到太子殿下也能够做到无动于衷吗?”
自从救下崇祯后,刘国正给予他起码的尊重,但不是以君臣之礼对待,况且在平时跟南王相处之时,如刘国正这些心腹爱将说话就比较随意,从来就不懂什么叫做唯唯诺诺战战兢兢。
因此刘国正跟崇祯的相处和交谈一直都是平等的,劫后余生的崇祯也改变了许多,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口气跟刘国正、黎喜汉、王承恩交流。
谈到太子,崇祯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哈哈,能够再次瞧见儿朕已经心花怒放,暂时不相认也没什么关系。”
这确实是崇祯的肺腑之言,他最担心的就是太子的安慰,能够亲眼瞧见他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崇祯如此配合,刘国正当然会竭力安排,让大明皇帝设身处地亲眼看看人心向背大有好处,如果大明群臣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就被死里逃生的崇祯瞧得真真切切,恐怕这些大臣反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接下来的日子颇为奇特,崇祯下巴刮得干干净净身穿“南明”从四平武官服饰,带着身穿文士袍下巴粘贴着几缕长须的王承恩混迹于酒楼茶肆。
他们也经常去望海楼大酒店参加文武聚会,当然刘国正和黎喜汉一直不离左右,周围布置的特种兵也有几十个。
这段日子,黄家湾岛变成了大明政治中心,街谈巷议都是劝进,也偶然有大臣谈起先帝崇祯,都是摇头叹息一番就作罢。
没几天,崇祯就在望海楼大酒店宴会厅见到了坐在主位的太子朱慈。
虽然只不过分别了半个多月,但是崇祯已经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瞧着自己的长子,一时间泪眼模糊……
刘国正早有心理准备,他和黎喜汉、王承恩假装站起来叙话不露痕迹地用身体遮挡住崇祯。
他们知道崇祯应该是情不自禁,让他发泄过后就应该能够淡然处之。
大明文官武将没有注意到崇祯,即便有人注意了也不会认出这位下巴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轻人就是已经作古的大明皇帝。
大明朝根本没有人刮胡子,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黄胜想不出为什么刮胡子会和孝道扯上关系,不理那些荒谬的言论,该刮胡子照样刮,现在“南明”许多文官武将效仿南王不留胡须,战士们留胡子的很少。
崇祯这段时间由于生活有规律,精神头不错,这辈子第一次刮干净了胡须照镜子时几乎认不出,感觉镜子里的那个帅小伙不是自己。
连崇祯自己都认为跟以前判若两人,那些以前只不过远远地瞧见皇帝的大臣当然更加看不出,况且一个低调的“南明”中低级武官不开口哪里会引人注意。
王承恩确实被许多大明文武熟悉,可是谁会联想到如今长须飘然的一介书生居然是已经死掉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知道自己打死都不能在外人面前开口,否则自己特有的尖嗓子马上会吸引太多人注意。
在望海楼聚会的原大明文官武将品级不低,他们毫无顾忌谈论大明、“南明”合二为一,都在憧憬这个即将诞生的超级大国。
旷古绝今的大国、强国当然需要一个强悍的帝王,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请南王登基才能够治国平天下,大家纷纷表态见到南王后一同跪请他奉天承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本来以为崇祯瞧见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大明文武,听见这些议论会怒不可遏,谁知连生死都看淡了的崇祯以旁观者的心境默默的看着,只不过瞧那些大臣的眼光渐渐的冰冷。
回到住处,王承恩见陛下已经许久不发一言安慰道:“陛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是人之常情,那些文武都以为您已经宾天才会为大明选择一位明君,纵观天下谁能够有这个担当唯南王也。”
王承恩跟皇帝经历过同生共死,两人之间亲密了许多,王承恩说话时也基本上做到直言不讳。
崇祯听了王承恩这番话也没觉着刺耳,他道:
“王伴伴,朕不是认为他们选择南王为帝错了,恰恰相反,如果朕来选择,以天下安危百姓生计为己任,南王坐拥天下善莫大焉。只不过朕觉得群臣无情至斯心里凄凉而已。”
王承恩没想到皇上会这样说,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立场,只是想着:陛下落魄如此完全靠南王保护才能够活到今天,能够拿什么去跟如日中天的南王争天下?
他早就想劝劝固执的崇祯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从话音里听出貌似皇上并不排斥南王坐拥天下心里反而感到莫名的舒畅。
他继续宽崇祯心,道:“陛下,这没什么,天下攘攘只为利往,只要他们不选择降贼就够了。”
崇祯叹气摇头道:“时穷节乃现,可惜朕以前不辨忠奸,想不到诸多大臣居然投降闯贼,可悲可叹!”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瞧着皇上愤愤不平的样子,王承恩觉得有必要把听来的一些投降闯贼的大明高官的下场回禀,他道:
“陛下没听他们议论吗?首辅魏大人投降闯贼反而落得个脑浆崩裂而死,襄城伯李国桢带领京营几千人投降被逼得上吊自杀,家里的男子都死于非命,女眷全部被糟蹋。”
崇祯毕竟是大明天子,根本没有一丝幸灾乐祸的小肚鸡肠,而是咬牙切齿道:“闯贼凶恶如此,朕恨不能活剐了那厮。”
豪爽的大笑声传来:“哈哈哈,活剐闯贼未必做不到,陛下,我主舰队已经到达浮山港补给,不几日应该会来黄家湾岛,届时我主会跟陛下共谈剿贼大计。”
那是刘国正刚刚进门听见了崇祯的话语,笑着告诉他南王马上就到,闯贼被消灭已经进入倒计时。
王承恩大喜问道:“谢天谢地,果真是南王亲自带兵赶来了?不知我大明皇后是否同行?”
这也是崇祯想问的,想起结发妻子、儿女和嫂皇后,崇祯不由得心有余悸。
那个寒彻心骨的春夜已经成为了崇祯的梦魇,那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至今还常常让崇祯从睡梦中惊醒冷汗直流。
要是当时妻儿都在紫禁城他该怎么办?皇兄托付给他照料的嫂皇后该何去何从?此时崇祯若有所悟,这是冥冥中天注定吗?为何南王做事就是这么巧合?
刘国正这些天有些背主作窃的负罪感,今天心情特别放松,因为他派遣黎喜汉亲自去面见南王把这些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详细回禀。
是功是过刘国正不在乎,他只要能够在南王面前坦坦荡荡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
刘国正笑嘻嘻道:“懿安张皇后和周皇后以及几位皇子、公主都回来了,告假参加婚礼的文武也一路同行。”
王承恩一时间百感交集,哽咽道:“陛下,多亏了南王殿下,要不然皇后和皇子们恐怕要遭罪了。”
马上会见到至亲至爱的人,崇祯也不淡定,他道:“不幸中的万幸啊!否则朕不但守不住江山社稷还保全不了妻儿,死都不能瞑目。”
刘国正道:“咱们不谈这些糟心事,今天高兴,下官和马将军陪陛下喝几杯如何?”
崇祯欣然同意,道:“是啊,值得一醉方休,朕今天要开怀畅饮一番。”
就在刘国正和马跃陪着崇祯高高兴兴喝酒的同时,黎喜汉怀着忐忑的心情上了“华夏王爵号”旗舰议事舱。
黄胜见到了黎喜汉没有丝毫意外,黎喜汉却是觉得手足无措,这个大个子第一次低着头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整个议事舱里只有荷香一个人,静悄悄的落针可闻,黎喜汉貌似都听见自己的心在砰砰砰狂跳。
许久黄胜才开口了,“任务完成了为什么不及时回禀,‘南明’没有军法吗?”
荷香是军情处主官之一,又是黄胜的爱妃,是黄胜最信任的人之一,知道营救大明皇帝的计划,此刻也目不转睛瞧着黎喜汉。
黎喜汉诚惶诚恐,抬起头答道:“殿下,臣知罪,臣跟刘将军、钱将军认为大明皇帝已经决定自杀,咱们即便救下他的性命也要让他自杀的事实公诸于世,因此臣等偷偷地把大明皇帝藏在黄家湾岛殿下的府邸内院。”
“哦!一个个都有主见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敢擅自做主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基本素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黎喜汉汗流浃背,他还是硬着头皮道:“殿下,臣从来没有忘记服从命令听指挥,但是臣认为殿下为了天下苍生计应该拿下大明坐上皇位。
大明天子宾天本来就是有利于‘南明’,咱们救他一命已经足够,造成他已经殉国的事实无可指责。”
“嗯!大有长进,会据理力争了。”面沉似水的黄胜冷冰冰道。上位者的威严表露无疑。
黎喜汉再也受不了,“扑通”一声跪下,道:“殿下,臣愿意接受惩罚,臣所作所为无愧于心!”
见这位猛将跪伏于地豆大的汗珠直滴,黄胜语气放缓,道:“好吧,此事暂时不论是非!起来说话。”
黎喜汉如蒙大赦,站起身恭手道:“谢殿下!”
“陛下身体是否康健,情绪是否稳定?”
“他身体好着呢,精神也不错,咱们没有亏待他,每天有专人伺候,臣跟刘将军几乎每天陪着他在黄家湾岛到处转转看看。”
“哦?难道没有大明文武看到陛下,把他认出来?”
“不会、不会,现如今殿下见到他都有可能认不出,他刮了胡须穿着四品武官服饰看上去跟‘南明’武官别无二致。”
“奇哉怪哉,倔强的崇祯皇帝怎么会甘心受你们摆布,还易容乔装,居然还刮光了胡须?你们真的没有逼迫与他?”
“下官和刘将军知道分寸,怎么可能对他不敬。有可能是经历了国破家亡,他学会了变通。”
“是啊!生死存亡的逆境最能给人启发。他性格有些改变大有可能。”
……
经过仔细盘问黎喜汉,得知崇祯一切都好,他和王承恩在黄家湾岛小日子过得不错,崇祯还养壮实了不少。
黄胜脸色渐渐地好了许多,语气也不是那么严厉,黎喜汉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一关总算过去了。
黄胜没想到刘国正几个会如此安排,这倒是意外收获,让崇祯亲眼看见绝大多数大明臣子背判应该会严重打击他继续当大明皇帝的信心,到了面对面摊牌之时,要求他禅让应该有可能。
既然刘国正他们做的局效果不错,那么就再接再厉再加把火,让亲情的筹码再让崇祯去掂量吧!
黄胜明明知道在黄家湾岛有望眼欲穿的大明文武在等着劝进就是不急着赶去,他准备让大明皇后、皇子的邮轮靠港上岸,让他们去享受劫后重逢的喜悦。
当然以吴襄、梁廷栋、高智谋为首的大臣们会一同登上黄家湾岛。
一下子回来了大明半朝文武,他们跟留在京畿遭受兵祸侥幸逃生的文武汇合一定有太多唏嘘感叹,劝进队伍立刻会暴增。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黄胜传见坤兴告诉她可以陪着母后登陆黄家湾岛,那里有她时时刻刻牵挂的两个人。
小坤兴冰雪聪明,马上就展颜笑了,扑到黄胜怀里呢喃道:“是见父皇和太子吗?太好了,太好了,妾身都不知道如何说才能表达感激之情了。”
黄胜又用下巴磨蹭坤兴的俏脸笑道:“你我夫妻同心,用得着说感激之言吗!你要记住情义无价,我营救你父皇就是为了情义尔。”
坤兴抬起头,盈盈泪眼瞧着黄胜的眼睛,坚定道:“有夫君的情义妾身觉得足够了,妾身知道接下来如何去做。”
坤兴辞别黄胜登上了母后乘坐的邮轮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飞快地奔跑起来,衣袂飘飘动作生猛惊呆了一船宾客。
风风火火的坤兴直接往母后的休息舱里闯,口中道:“母后,大喜呀!母后,大喜呀!”
很快周皇后和张皇后被几个贴身侍婢扶着迎了上来,两人都意识到了喜从何来?很快这艘邮轮就沸腾了,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几艘热动力战列舰护卫旗舰去了旅顺口,那是黄胜以视察旅顺口防务为借口暂时离开,他也确实想看看辽东恢复生产的工作完成得如何。
建奴和抬旗的奴才有几十万,处理安置好这些人相当重要,稍有不慎会后患无穷。
想必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崇祯一家人再度重逢应该感慨良多,黄胜不准备夹杂其中,让坤兴和父母兄弟痛痛快快哭一场吧。
黄胜准备留给崇祯足够的时间和一家人欢聚,如果他还恋恋不忘大明皇帝的身份,这些时间也算做留给他运作。
黄胜已经命令黎喜汉保卫大明皇后和皇子去跟崇祯团圆,接下来就让崇祯露面见原大明群臣,目的就是看看亲眼见到了活生生的皇帝,有多少人放弃劝进改弦易辙重新支持崇祯复国。
在这个微妙的时候置身事外,彰显自己高风亮节无意大明皇位,也能够让墙头草少了顾忌。
黄胜不在现场不表示不能把控局势,有成大事、吴襄、刘国正等等可靠之人盯着根本不可能出现意外。
蓝彩儿和柳如是几个也没去黄家湾岛凑热闹,她们直接带着剧组去了天津卫,北直隶的大战已经发动,正能量的剧组当然要给前线将士送去精神食粮。
黄家湾岛王府内宅,崇祯一大家子欢聚一堂,笑出了满脸泪水,哭成了满面笑容。
别来无恙互诉衷肠,崇祯拉过幼女昭仁公主紧紧地搂在怀里,小女孩真的很幸运,如果不是黄胜布局她已经在三月份被亲生父亲一剑刺死。
昭仁公主很不习惯父亲下巴上的胡子茬,被扎得痒痒的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父皇没有胡子真好看,样子有些像姐夫,真的很英俊。”童言无忌,崇祯听到小昭仁的话把她搂得更紧,用下巴继续扎她的小脸蛋,一家人笑闹成一团。
周皇后偷偷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瞧着似乎有些不相识的夫君再次泪眼朦胧。多少年了,从来没见过夫君跟家人如此嬉闹,这份亲情为何姗姗来迟啊?
崇祯确实激动不已,看着儿女、妻子更加感慨万千,那个凄惶的深夜再次在他心头掠过,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把脸贴在在昭仁公主小脸蛋上掩饰,不想让儿子们瞧见自己脆弱时的样子。
冰雪聪明的小昭仁觉察到了异样,用自己的小手为父皇擦拭泪水,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懿安皇后也在分享劫后重逢的喜悦,拉着坤兴的手直念叨:“儿有福,嫁给南王更是洪福齐天,连本宫都沾光逃过一劫……”
朱慈得知父皇已经在望海楼见到他几次有些尴尬,他知道自己放弃继承皇位拥戴南王登基的言论应该全被父皇听见了。
他站在一旁瞧着似乎变得不认识的父皇有些手足无措,也不知会不会等来雷霆之怒?
谁知崇祯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而是慈爱地道:“儿做得很对,朕就是由于太过倔强乃至于被区区闯贼逼得走投无路,要是真的跟建奴媾和全力对付闯贼何至于斯?要是果断逃离京师去陪都南京也不会束手无策。”
喜极而泣的张焉皇后泪眼未干,她道:“不会的,陛下宁折不弯,如果那样做了您就不是大明崇祯皇帝了。”
崇祯笑道:“还是嫂皇后知我心,如果重来一次,朕还会选择不逃亡,铁骨铮铮的大明乃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朕只能要求自己这样做,也只能自己以死殉国,断然不能让儿几个也枉送性命啊!”
朱慈跪下哭道:“父皇,当时儿臣以为您已经宾天,儿臣确实没有扭转乾坤的才能,因此儿臣才决定请南王登基称帝,儿臣认为当今天下也只有南王能够打败闯贼为父皇报仇。”
“儿起来说话,你没有做错,你的才能和实力确实无法跟南王相比,投靠南王是个明智的选择,朕不会怪你。”
一个童音响起,那是小昭仁天真地插话道:“姐夫对咱们好着呢,他还给我讲故事,他是个好人。”
坤兴笑道:“南王当然是好人,他亲口说情义无价,希望咱们一家子都能够快快乐乐生活。”
“情义无价!”崇祯重复了这个词,若有所悟,许多无法解释的部署此时好像有了理由,难道南王就是为了表达跟自己君臣一场有始有终有情有义?
懿安张皇后身份超然,她这些天已经把京师的情况打听了不少,知道周皇后的父母都已经命丧贼手,也不知道有没有兄弟能够幸免,闯贼的凶恶让她后怕不已。
她问道:“不知陛下今后有什么打算?哀家和皇后这一次带出来的宫人就有几大千,用度都是出自‘南明’,现在已经回到大明,如何养着他们是个难题啊!”
朱明皇家从今往后如何过日子呢?这个问题很现实,作为当家人当然无法回避。
周皇后愁容满面道:“是啊,此时裁撤他们很明显不合时宜,大家都是有家难回之人,今后的生计何处着落?”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女人就是女人,没想着国破家亡如何收拾旧山河,而是想着一大家子和成千上万的宫人该怎么过日子。
是啊!皇室成员也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衣服和住处,总是暂居南王府邸恐怕不可以成为长久之计。
当家人崇祯头又开始大了,不用为钱粮发愁的舒坦日子才过了没几天就到此为止,麻烦事接踵而至。
崇祯没想好接下来该如何,既然有很多大明文武归来,总要看看这些人的态度,崇祯心里还是有些期望,把祖宗基业拱手让人乃是下下策。
小坤兴眨巴着眼在一旁瞧着父皇和兄长说话大多数时间不吭声,只是逗弄才六岁的小昭仁。
此时她发现自己貌似无法发表看法,她这才认识到自己是南王妃,在“南明”即将取代大明的微妙时刻,在父皇面前说什么都不合时宜。
拥护父皇是对南王不忠,拥戴南王是对父皇不孝,坤兴尴尬了。
何止坤兴在尴尬,此时几千大明文武也是尴尬之至,当朱慈由“南明”特种兵保护着去南王府邸之时,崇祯皇帝没死而是被南王麾下大将刘国正、黎喜汉带领精锐救出京师的消息就在疯传。
很快崇祯和王承恩早在大明文武来到黄家湾岛之前就在王府落脚之事被人证实,崇祯和王承恩经常在酒楼茶肆看风景之事也被无限放大。
传言越传越离奇,连黄家湾岛到处是地道都被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崇祯和王承恩就是通过地道忽然出现在某处,任何大家的谈话都被皇上听得清清楚楚。
许多大明文官武将感到头皮发麻,太多人如坐针毡,背主作窃被逮了个现行,任凭那些大臣老脸皮厚也觉得无地自容。
吴襄、张之极连忙找到送大明皇后上岛的老熟人黎喜汉询问传言的真实性,终于得知皇上确实一直在岛上闲住,也经常在岛上四处逛逛,皇上确实易容后多次去过望海楼大酒店,当然看到了文武百官的表演。
接下来曹化淳还见到了活蹦乱跳的王承恩,得知陛下没有宾天如今身子骨硬朗精神头不错。
曹化淳在潜诋时就伺候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跟崇祯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